11.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的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免疫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它与生俱来,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先天免疫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来阻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首先,人体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通过密实的排列和分泌物来阻挡病原体的进入。
其次,酸性环境和消化系统中的酶等物质能够破坏病原体的结构。
此外,人体还能通过炎症反应来清除病原体,包括红斑、肿胀、疼痛和热量的产生。
这些反应的目的是围困和消灭病原体,防止其进一步繁殖。
获得性免疫是人体在与病原体接触后产生的免疫反应。
获得性免疫是通过与抗原(病原体的标志物)相互作用来建立的。
当人体接触到抗原时,免疫系统会对其进行识别,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B细胞主要产生抗体,能够直接与病原体结合并中和其活性。
T细胞则分为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调节和增强免疫应答,细胞毒T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
免疫功能是指免疫系统正常运行并保持身体免受疾病侵袭的能力。
免疫功能的良好状态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免疫功能的增强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实现。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环。
这包括定期锻炼、充足的休息、健康的饮食和避免压力等。
其次,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对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膳食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D、锌、硒和维生素E等。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力对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增强也非常重要。
然而,有些情况下免疫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易感染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功能受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和生活方式等。
例如,一些遗传变异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使人体容易受到感染。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细胞:
来源 巨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骨髓)
功能 1识别、处理、呈递抗原 (特) 2吞噬抗体 -抗原复合体(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 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1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呈递抗原, 淋巴干细胞(胸腺) 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2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球蛋白 血清、组织液、 外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 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 形成细胞集团等。
五、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 异物入侵 清除功能: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 细胞 监控功能:消灭突变细胞
两种抗体的比较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性质 分布 反应 时机 反应 结果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 道粘膜、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 致敏原时发生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 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移 到
巨噬细胞 表面
抗原
与抗原 -MHC (成熟的) 复合体 辅助性T细胞受体结 合呈递 抗原
吞噬 嵌有抗原巨噬 MHC复合体 细胞 处理 的巨噬细胞
与抗原 -MHC 复合体 受体结 合呈递 抗原
分泌淋巴因 活化的辅 子(多种蛋白质)
助性T细胞激活
(成熟的)细 胞毒性T细胞 增殖、分化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特点:产生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更 多、更快,作用更强!
2、免疫接种
(1)接种疫苗:属主动人工免疫(特异性免 疫),用于免疫预防(如乙肝),可获得更 持久的免疫力(原因: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 胞和抗体)。 (2)接种抗体(血清):属被动人工免疫 (特异性免疫),用于免疫治疗(如用康复 者的血清治疗严重感染的非典病人,被毒蛇 咬伤后的治疗)。 (3)自然免疫:(染病后对某种病原体产生 的免疫力)P57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网络系统,它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功能则是指免疫系统所具备的各项功能特点和效应,保障人体的整体健康。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其中骨髓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发生和发育地点,而胸腺主要负责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2. 遗传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与遗传密切相关,人体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免疫信息,决定了个体在免疫应答中的表现和效能。
3.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吞噬病原体等方式来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等的侵害。
4.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等。
这些器官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发生免疫应答时,脾脏可以聚集大量的免疫细胞,起到抵御感染的重要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识别和记忆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和变异细胞,以及自身的异常细胞来实现对它们的免疫应答。
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某种病原体,就会迅速展开针对性的攻击,并在之后的免疫记忆中保存下来,以提供更快的反应能力。
2. 差异识别功能: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区分体内外的各类病原体,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和结构来做出不同的应答,以保护身体的健康。
3. 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调节免疫应答的程度,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自身攻击。
这一功能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免疫相关疾病的侵害。
4. 保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抵抗病原体的侵害来保护人体的整体健康,包括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的细胞、杀伤异常细胞等。
三、免疫功能的调节免疫功能的调节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1. 遗传因素:人们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 、多器官。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硬皮病
一种以皮肤变硬和僵硬为主要表现的结缔组 织病。
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引起,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精准免疫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 发展,未来免疫治疗将更加精 准,针对不同患者和疾病类型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免疫细胞治疗
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免疫细胞治疗将在更多 疾病领域得到应用,如CAR-T 细胞治疗肿瘤等。
免疫预防
通过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 ,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 探索新型免疫预防策略,如黏 膜免疫等。
CTL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毒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 瘤细胞。
辅助性T细胞(Th)的调节作用
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强度,促进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 化和功能。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01
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B细胞通过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抗原而活化,进而增殖分化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治疗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 等疾病。
免疫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药物研发
利用免疫学原理,开发新型生物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 体等。
生物标志物发现
通过免疫学技术,发现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预测和诊断 提供依据。
免疫细胞工程
利用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免疫治疗的 效果和安全性。
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9. 单克隆抗体是实验室和临床中的强有 力的工具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 系统疾病
1.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可分4种类型,常见的为速发型: 打喷嚏,哮喘,风疹等。 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 蛋白质,蜜蜂刺蛰。
组胺的释放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依赖胰岛素的糖 尿病综合症 硬化病 肌无力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这个名 叫David的 男孩已近 10岁了, 他生下来 就在隔离 室中长大。
(2)艾滋病(AIDS)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补体的特点: ► 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清) ► 一系列的蛋白质分子: C1 ~ C9; B因子(酶原分子); D因子(酶原分子) ► 不是抗体(不含Ig) ► 正常情况下无活性
补体反应
补体可通过2条途径激活:经典途径和 旁路活化途径,最后形成破膜复合体 ( C5b - C6,7,8,9 )。
补体(无活性) 与细胞性(细菌)抗原或抗体结合
补体激活
补体互相结合(极复杂的过程,级联反应)
破膜复合体
► 破膜复合体可使靶细胞溶解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为机体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
一组蛋白质。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得名。可分为 α、β、γ3种类型。
型
型
什么是受体? 识别和结合 转导信号 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抗原受体: ► 淋巴细胞表面均有 ► 能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特异性 ) ► 种类很多(数以百万计)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免疫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免疫防御功能是免疫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知识点01 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已”,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保护机制。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其组成如下:(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就像部队的大本营和训练基地;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也是它们“作战”的战场。
免疫器官形态分布功能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防御功能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蜂,以后逐渐退化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03知识精讲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模式图分布在胸腺中成熟,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在骨髓中成熟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和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粑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上述过程和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与病原体接触,并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备注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星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1.1复习笔记一、免疫概述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2.人体对付病原体侵袭的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防卫体表的屏障和体内的先天免疫。
(2)特异性防卫特应性免疫,即免疫应答。
二、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体表的屏障——第一道防线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1)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病原体不能在皮肤的表面的角质细胞生存;(2)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还可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3)寄居在黏膜上的细菌通过夺去病原体的营养物,或分泌代谢产物协助抑制病原体;(4)黏膜中含有的溶菌酶可以消灭多种细菌。
2.体内的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先天免疫反应来应对。
(1)局灶性炎症反应①当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它有4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和发热。
②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的部位。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一样,吞噬细菌,然后由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它们消化。
(2)补体系统①概念补体系统(简称补体)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②补体的激活方式:a.与已经结合在病原体上的抗体结合;b.与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
如果少数补体蛋白分子被激活,它们又可以去激活其他的补体分子,形成级联反应,激活大量的补体分子。
③活化的补体分子的作用a.某些补体蛋白质聚合形成孔道复合体,嵌入病原体的细胞膜,使病原体死亡;b.已活化的补体分子直接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增加细菌被吞噬的概率;c.已活化的补体分子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促进炎症反应。
(3)干扰素干扰素是指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干扰素刺激自身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干扰素的产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二、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入侵病原 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反应。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人体内有许多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统称吞噬细胞。
主要:在血液中游走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分布在组织之间的巨噬细胞。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二、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中和、结合、凝聚抗原
体液免疫的过程
识别: B细胞直接识别抗原
活化: 效应:
抗原
增殖 效应B细胞
辅助T细胞释放
分化 记忆B细胞
的淋巴因子
一般为白细胞介素-2
效应B细胞(也称为浆细胞)大量合成、分泌抗体
B细胞
浆细胞
归纳总结
淋巴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
B淋巴细胞
起源
骨髓中的① 淋巴干细胞
发育场所 ② 骨髓 (哺乳动物)、腔上囊 (鸟类)
双基检测
1.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Βιβλιοθήκη D.细胞免疫答案 B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致敏B淋巴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甲流”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效应B细胞能与病毒形成抗原—MHC复 合体 D.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但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 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C.甲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会产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 D.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复习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 性反应)
问题探讨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出现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强度
非特异性免 疫
特异性免疫
快 较慢
广 针对性强
较弱 较强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 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问题探讨3
听说人类有秘密武器,不知道这个秘密武器是什么?它是什么东 东做的,主要在哪里呢?谁制造的?很期待有谁为我解答?
胃肠炎)
皮肤过敏 反应(荨麻 疹,湿疹血 管性水肿)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和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过敏 反应 中的 抗体
体液 免疫 中的 抗体
化学成分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 消化道或呼吸 道粘膜及某些 血细胞的表面
机体再次 接触过敏原 时发生
使细胞释放组 织胺等,从而 引发过敏反应
球蛋白
免疫调节专题复习
无声之处听惊雷!
带你走进人体自身的战争
问题探讨1
假设我是病毒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 到我的存在吗?
人类能够靠反射对我作 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 接杀灭我吗?
3、我首先要突破哪些 障碍?
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 和化学防御。
皮肤和黏膜可阻挡病原 体侵入人体;皮肤角质 层使病原体不能生存; 皮肤分泌物能抑制真菌 和某些细菌。
血清、组织液、 机体第一次
外分泌液中
接触抗原时
就发生
使抗原沉淀 或形成细胞 集团等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 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 风湿性心脏病 ○ 类风湿关节炎 ○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中生物精品试题: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训练题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1.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2.抗原、抗体、溶菌酶、白细胞介素、抗生素都属于人体的免疫物质3.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和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4. 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即可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5.唾液、泪液中溶菌酶和体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都属于第二道防线6.输血时,血型不合造成血液凝集属于体液免疫7.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属于抗原,血清中的抗毒素属于抗体8.抗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和细胞内液中9.抗体分子是“Y”形的,两条臂上各有一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10.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11.只有蛋白质才可能成为抗原;抗体能作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抗原12.同种动物的质膜上具有相同的MHC复合体13.未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抗体14.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免疫中主要通过多种蛋白质(包括白细胞介素-2)起调节作用15.成熟的B淋巴细胞不能识别未经巨噬细胞处理的抗原,辅助性T 细胞能识别未经巨噬细胞处理的抗原16.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能丢失,导致其不能再识别抗原17.巨噬细胞的MHC分子与进入细胞内的蛋白质类抗原直接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18.一个效应B细胞带有只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19.巨噬细胞和靶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存在抗原-MHC受体20.引起成熟的T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抗原”专指抗原-MHC复合体21.激活的B淋巴细胞能够复制、转录和翻译,而浆细胞只能转录和翻译22.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23.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处理多种抗原,一种抗原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可能产生多种抗原肽,形成多种抗原-MHC复合体24. 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HIV识别的特异性受体25. HIV有两条RNA,逆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6、7、9、10、13、14、16、20、21、23、24正确免疫训练题组1.下图表示某细胞代谢过程的示意图,GLUT2表示葡萄糖转运载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分子B .若该细胞为胰腺细胞,在条件反射中引起胰液分泌的“信号”是血糖浓度C .若该细胞为神经元细胞,甲在稳定状态时K +进出膜达到平衡D .若该细胞为成熟的B 淋巴细胞,图中的受体是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分子2.几种免疫细胞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转化为乙细胞的场所是胸腺B .乙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C .乙细胞转化为丙细胞需白细胞介素-2刺激D .丙细胞已经失去了分裂和分化能力3.结核杆菌侵入了巨噬细胞后,能抑制该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与吞噬泡结合,并在其内大量繁殖。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是什么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是什么11 免疫系统的概述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由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共同协作以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异物和异常细胞的侵害。
111 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与生俱来的,能够迅速对病原体做出反应,包括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系统则在接触病原体后逐渐形成特异性的免疫记忆,包括 T 细胞和 B 细胞等。
112 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
识别和处理体内的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
12 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121 物理屏障皮肤和黏膜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阻止病原体进入体内。
皮肤的角质层和黏膜分泌的黏液、胃酸等物质都具有防御作用。
122 化学屏障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溶菌酶、抗菌肽等,能够破坏病原体的结构或抑制其生长。
123 细胞免疫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自然杀伤细胞可以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
124 体液免疫B 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易于被清除。
125 免疫记忆当免疫系统接触过某种病原体后,会形成免疫记忆。
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更强烈的免疫反应。
13 免疫系统的平衡与失调131 免疫系统的平衡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能够有效地防御病原体,同时不会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
132 免疫系统失调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疾病;也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亢进,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14 影响免疫系统的因素141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睡眠不足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14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能会逐渐下降。
143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辐射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15 维护免疫系统的健康15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免疫功能八下生物知识点

免疫功能八下生物知识点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免疫功能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生物中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知识点:
1. 免疫系统: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脾脏、淋巴结、淋巴管、白血球等。
2. 免疫反应:了解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反应,包括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免疫防御。
3. 抗体:了解抗体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4. 免疫记忆: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记忆能力,一旦接触过某种病原体,免疫系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再次感染。
5. 疫苗:了解疫苗的作用和原理,包括通过注射疫苗来引发免疫反应,增强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
6. 自身免疫疾病:了解自身免疫疾病的概念,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免疫功能知识点,具体的学习内容可能根据不同学校或教材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参考你所使用的教材或与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以便全面了解免疫功能相关的知识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抵御各种外来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它们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网络。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
骨髓是免疫细胞的产生地,它产生并释放出各种免疫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
胸腺是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地,它对T细胞的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器官则是免疫细胞的聚集地,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B细胞能够分泌抗体,抗体能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从而促使其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T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起到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则能够吞噬和杀伤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3.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促使其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细胞活动的分子,它们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应答。
补体是一组能够直接杀伤病原体的蛋白质,它们能够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促使其死亡。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 识别和记忆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记忆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当人体首次感染某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并恢复健康。
在此过程中,免疫系统会记住这种病原体的特征,以便在再次感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
2. 清除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清除体内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
免疫系统还能够通过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直接吞噬和杀伤病原体。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原卷版)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2.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与物质基础。
3.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课前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构成:______________。
(2)联系: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3)种类:骨髓和____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________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来源:骨髓中的_____________。
(2)类型: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统称免疫细胞。
其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合称为_________;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_________。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能_______________抗原,统称为____________ (APC)。
3.免疫活性物质:(1)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种类:抗体、溶菌酶、_________。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特点: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与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__________起作用,因而具有________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______________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_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________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课上学习】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免疫系统的组成学习任务二:第二道防线实例分析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义)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2:免疫器官 ★★☆1. 免疫器官(1)免疫器官主要由 淋巴组织 构成,并借助于 血液循环 和 淋巴循环 相互联系。
(2)免疫器官包括 骨髓 、 胸腺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 产生 并 发育成熟 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 集中分布 的场所。
2. 人体免疫器官示意图免疫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作用:免疫细胞 生成、成熟或集中 分布的场所种类; 骨髓 、 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功能:发挥 免疫 作用种类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迁移到 胸腺 成熟)B 淋巴细胞(在 骨髓 成熟)来源:由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种类: 抗体 、细胞因子、 溶菌酶 等知识点3:免疫细胞★★★1.免疫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1)化学本质:大多数为蛋白质。
(还包括多糖、脂质和核酸等)(2)存在形式:游离或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3)生理作用: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3.抗原呈递细胞(APC)(1)种类: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2)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知识点4:免疫活性物质★★☆1.抗体:浆细胞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2.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3.细胞因子: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过程等作用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典例1】(2023春•朔州期末)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免疫器官都是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C.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造血干细胞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免疫器官【分析】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1] 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1、第一道防线:
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
病原体进入内环境之后,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
3、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抗原、MHC、抗体: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外来物质叫抗原,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基本结构为Y形,两臂上有同样的与抗原匹配的结合位点。
5、细胞免疫作用对象:直接对抗细胞型病原体,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主要与T淋巴细胞有关。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淋巴细胞)
6、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主要与B淋巴细胞有关。
(在骨髓中发育)
7、细胞免疫过程:
8、体液免疫过程:
9、免疫功能异常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致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艾滋病)。
10、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HIV引起的,HIV由于大量破坏人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艾滋
病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昆虫、一般接触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 关的细胞,均源于造血干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血液中)和巨噬细胞(组织中) 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
吞噬功能; 抗原呈递作用; 分泌免疫活性因子; 免疫调节作用。
C. 回忆反应: 经过数月乃至数年,抗体消失,再注射 同种抗原,抗体重新出现并增加。
D. 抗体产生的顺序规律: IgM IgG IgA
二次免疫特点:免疫应答快速而强烈
抗 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结构:
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
在人体血液中有一个复杂的具有酶活性的血 浆蛋白系统,大约含有20种蛋白质,这些蛋 白质称为补体蛋白,这个蛋白质系统称为补 体系统,简称补体。 激活补体方式: 补体与已经结合在病原体上的抗体结合; 补体与病原体上的糖分子结合;
已活化的补体分子的作用
某些补体蛋白质聚合在一起形成孔道复合体。 直接附着在细菌细胞壁上,增加细菌被吞噬 的概率。 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促进炎症反应。
3、细胞毒性T 细胞:一种效应细胞,可直接攻击带有抗原 的靶细胞。 4、淋巴因子: 致敏淋巴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产生的多 种具有免疫活性物质的总称 趋向因子 (CF) 移动抑制因子(MIF) 淋巴毒素(LT) 皮肤反应因子(SRF) 干扰素(IFN-γ ) 白细胞介素(IL) 转移因子(TF)
细胞免疫过程
抗原
巨噬细胞 成熟B淋巴细胞
致敏B细胞
活化的辅助T细胞 白细胞介素-2
效应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2)细胞免疫
概念: 抗原进入机体,刺激T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 和细胞毒性T 细胞以清除抗原的过程。 细胞免疫的作用:
(1)抗细胞内细菌(真菌)、病毒感染 (2)抗肿瘤免疫 (3)移植排斥反应 (4)迟发型变态反应(传染性变态反应)
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
(1)抗原方面 ① 物理性状和性质:
可溶性,颗粒性,死苗,活苗, 湿苗,冻干苗
② ③ 抗原用量: 免疫麻痹 发于抗原或同时注入,能非特异增强或败 便 佐剂:能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常用的: 氢氧化铝、矿物油、弗氏不完全佐剂和完全佐剂
④
⑤
接种途径:口服, 肌注,滴鼻,点眼
接种次数和接种时间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讨论:有限的B-淋巴细胞何以对付几乎无限种
类的抗原?
基因重排是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基础
编码抗体 L 链可变区的基因,有三组基因: V 基因 有 400 种拷贝 J 基因 有5 种拷贝 C 基因 有 2 种拷贝 这样,L 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可能有的组合方式 400×5×2=4×103 种
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促 进
多种蛋白质 (淋巴因子)
分泌
辅助性T细胞
巨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
(主要组织 相容性复合体)
1)体液免疫
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 , 与抗原发生反应,故称之为体液免疫。 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
A. 初次反应:第一次注射抗原后,需经历一个较长潜伏期, 然后抗体开始产生,并增加,但持续时间不长,又开始下降。 B. 再次反应: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因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水平还 要下降,然后抗体水平迅速上升,效价比初次反应高,维持时间 也比初次反应长,然后才渐渐降低。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 体等 免 疫 系 统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
免疫物质: 抗体、 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 淋巴系统在抗感染时的决定性作用
淋巴器官:以淋巴组织为主构成的器官,分为两类
器 官 胸腺、 骨髓 脾、淋巴 结、扁桃 体 功 能 抗原刺激 发 育
3)干扰素
干扰素是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 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而是刺激自身 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 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 目前已知的干扰素有α、β、γ3种类型。
二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
—— 免疫应答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皮肤破损,病原微生 物进入生物体内。
中性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到 受损部位。
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作变形运动,从毛 细血管壁钻出,进入组织间隙。白细胞吞 噬细菌,由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它们消化。 单核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后便分化成巨噬 细胞,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2)补体系统:辅助和补充抗体作用
传染病再度威胁人类
AIDS
Ebola
SARS
Prion
免疫接种与传染性疾病 疫苗的种类 灭活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成分或产物 减毒的微生物
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急救:蛇毒抗血清,狂犬病 毒抗血清等。 免疫活性细胞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
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靶 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 .
3 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免疫器官与组织
中枢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育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场所 骨髓(bone marrow):包括淋巴细胞,巨噬 细胞在内各种血细胞生成场所。 胸腺(thymus):T-淋巴细胞发生与成熟场所。 ※腔上囊(法式囊,bursa of Fabricius)
外周淋巴器官与组织 淋巴结(lymphnodes):人体有 500-600个淋巴结, 是淋巴细胞储存、分化场所。 脾脏(spleen):淋巴细胞储存、分化场所。 粘膜(肠道,呼吸道等)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 细胞储存、活化场所。 也是T-,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
4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是决定自身免疫耐受性的一组特异的糖蛋白抗原分子,它普
遍存在于机体有核细胞表面。除同卵双生外,不同个体具有不同
的MHC。
胚胎时期淋巴细胞成熟时,那些带有能和自身细胞MHC结合
的受体的淋巴细胞全部凋亡,剩下的淋巴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的MHC, 因此双方相安无事,即免疫自身耐受性。
再加上个体可能发生的突变,各种组合总数可达:
109-1010种
这样天文数字的可能的抗体结构,足以应付各种抗原结构。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 对某种无害的物质,如花粉、螨虫、蘑菇 孢子、昆虫的毒液、灰尘及化妆品等产生 强烈的免疫应答,这种情况称为过敏反应 或变态反应。 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致敏原。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B-淋巴细胞(B-lymphocyte)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细胞)
NK-细胞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无需预先抗原致敏, 无需抗体参与,无MHC约束。 靶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病原体、移植物。 杀伤效应是由活化后所释放的细胞因子所致孔素、粒酶、TNF等)
单克隆抗体用于癌症的治疗
生物导弹
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应用混合抗原制备 单一同质抗体。
理论基础:克隆选择学说 技术支撑:细胞杂交与大规模细胞培养 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综合了 两方面优势: 淋巴瘤细胞——能不断增值,但没有产 生专一抗体能力。 脾淋巴细胞——能产生专一抗体,但不 能不断增值。
第11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 非特异性免疫 二 特异性免疫 三 免疫异常 四 免疫学应用
重点
1.基本概念:免疫、免疫应答、干扰素、抗原、
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免疫、被动 免疫。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人体对病原体防御的三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 机理。 5.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
淋巴细胞,对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很容易因感染 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死亡。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四 免疫学应用
已成功地用于用于预防人与动物的多种传染性 疾病如:天花,小儿麻痹,狂犬病等。 但受阻于艾滋病。
人口增长一直很慢,直到工业革命(18世纪)后剧烈增长。13481400年欧洲2500万人死于鼠疫.1918-1919年2000-4000万人死于流感.
特征:特异性 型的分子。 不同的抗体Y的两臂氨基酸序列各不相
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抗体的作用
中和细菌毒素
结合病毒使之 失去侵染能力
凝聚、沉淀抗原
抗 原
—— 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特点:① “非己”性 ② 大分子性 ③ 特异性
根据抗原的特性,你能举出抗原的一些实例吗? 大分子、细菌、病毒、异体细胞 或 组织器官 自身细胞:衰老、破损的细胞 或 癌细胞
速发型 迟发型:IgE 肥大细胞分泌组胺
2)自身免疫病 器官性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突眼性甲状腺肿中
的甲状腺TSH受体,重症肌无力中肌肉的乙酰胆碱受 体,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的胰岛细胞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病,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
5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1. 感应阶段 : 抗原被吞噬、消化、处理,呈递抗原决定 簇给T、B 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2. 反应阶段: T →致敏淋巴细胞 B →浆细胞→抗体 3. 效应阶段: 产生体液免疫效应和细胞免疫效应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大致可表示以下概念图:
抗原 摄取 处理 巨噬细胞 (呈现抗原MHC复合体) 活化 B淋巴细胞 增殖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分化
(2)
机体方面: 年龄 受母源抗体的干预(母源抗体?) 营养状况 个体差异 应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