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即是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双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中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双方的间隔相称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子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称(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中分线中分底边而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称,而且每一个角都即是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中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间隔相称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间隔相称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中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中分线可看做和线段两头点间隔相称的所有点的调集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子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称53平行四边形性子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称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3对角线相互中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子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称62矩形断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子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而且每一条对角线中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断定定理1四边都相称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子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称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央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央,而且被对称中央中分73逆定理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而且被这一点中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子定理等腰梯形在统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称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断定定理在统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称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称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中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而且即是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假如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子假如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而且和其他双方订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双方(或双方的延长线)订交,所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类似91类似三角形断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称,两三角形类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断定定理2双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称,两三角形类似(SAS)94断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类似(SSS)95定理假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子定理1类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子定理2类似三角形周长的比即是类似比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随便锐角的正弦值即是它的余角的余弦值,随便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随便锐角的正切值即是它的余角的余切值,随便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间隔即是定长的点的调集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称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角的双方间隔相称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中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称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分配律:a(b+c) = ab + ac-结合律:(a+b)+c=a+(b+c)- 因式分解:ab+ac = a(b+c)-二次方差:(a+b)(a-b)=a^2-b^2- 三次方差:a^3 + b^3 = (a+b)(a^2-ab+b^2)- 一次方程求解:ax + b = 0 => x = -b/a- 二次方程求解:ax^2 + bx + c = 0 => x = (-b±√(b^2-4ac))/(2a)- 三次方程求解:ax^3 + bx^2 + cx + d = 0 => 需用牛顿法等等2.几何公式-周长:正方形周长=4×边长矩形周长=2×(长+宽)圆周长=π×直径-面积: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圆面积=π×半径^2-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积=圆面积×高圆锥体积=圆面积×高/3-相似三角形面积比:AB/CD=BC/EF=AC/DE-圆的性质:正切与切线垂直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是相等的相等弧的扇形所对的弧长和扇形的面积也相等3.概率公式-事件的概率: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样本空间次数-对立事件:P(A')=1-P(A)-全概率公式:事件B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为P(A)×P(B,A),而总概率为P(A)-乘法公式:两个同时发生的独立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加法公式:两个互不相容(即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4.超越函数的公式- e^x、e^(-x)、ln(x)、log(x)等函数的展开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和倍角公式-反三角函数的公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展开公式5.统计学公式-平均值:平均值=总和/总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总数是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总数是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均值-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范围为-1到1,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关。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一、数与运算1.正负数的乘法规则:若两个数的符号相同,则积为正数,若两个数的符号相异,则积为负数。

2.加法的结合律:对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c)。

3.乘法的结合律:对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c)。

4.加法的交换律:对任意两个数a、b,有a+b=b+a。

5.乘法的交换律:对任意两个数a、b,有ab=ba。

6.正数、零和负数的乘法:任何一个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7.乘法的分配律:对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ac。

8.幂的乘积:任何一个数的n次幂与它的m次幂的乘积等于这个数的n+m次幂,即aⁿ×aᵐ=aⁿ⁺ᵐ。

二、代数式1.加法和减法的性质:若幂相等并且底数相等,则可相加或相减。

2.同底数幂乘法:幂相加,底数不变,即aⁿ×aᵐ=aⁿ⁺ᵐ。

3.同底数幂除法:幂相减,底数不变,即aⁿ⁄aᵐ=aⁿ⁻ᵐ。

4.零指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即a⁰=15.负指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负整数次幂等于其倒数的正整数次幂,即a⁻ⁿ=1⁄aⁿ。

6.幂的倒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倒数的n次幂等于它的n次幂的倒数,即(1⁄a)ⁿ=1⁄aⁿ。

7.乘方的乘方:若幂相乘,则指数相乘,底数不变,即(aⁿ)ᵐ=aⁿᵐ。

8.负的平方根:任何一个非负实数的负平方根不存在。

三、分式1.化简分式:约分法则,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分子因式与分母因式的约去:对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约去它们的因式。

3.通分:分母相同时可通分,即两个分数的分母相等,化简后的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即得结果。

4.分数的乘法: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与分母分别相乘即可。

5.分数的除法:两个分数相除,只需要将被除数与除数调换位置,然后进行乘法运算即可。

6.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个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四、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对于方程ax+b=0,解为x=-b⁄a。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三角函数积化和差sinAsinB=-[cos(A+B)-cos(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三角函数和差化积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必背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必背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必背1.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解的公式:x = (-b±√(b^2-4ac))/(2a)。

2.平方差公式:(a+b)(a-b)=a^2-b^23. 乘法分配律:a(b+c) = ab + ac。

4.加法交换律:a+b=b+a。

5. 乘法交换律:ab = ba。

6.加法结合律:(a+b)+c=a+(b+c)。

7.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8.分数的四则运算:相加:a/b + c/d = (ad + bc)/bd。

相减:a/b - c/d = (ad - bc)/bd。

相乘:a/b * c/d = ac/bd。

相除:(a/b) / (c/d) = ad/bc。

9.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小数转百分数:小数×100%。

百分数转小数:百分数÷100。

10.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总和÷数量。

11.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长+宽)。

12.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

13.圆的周长:周长=2πr,其中r为半径。

14.圆的面积:面积=πr^215.三角形的周长:周长=边1+边2+边316.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高÷217.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18.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19.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 cosA。

20. 三角形的正切定理:tanA = 边长垂直于A的边长/边长邻接A的边长。

2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边相等,两角相等。

底角相等(与底边对应的角)。

底边的中线同时也是高。

2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

三个内角都是60度。

23.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其中n为边数。

24.切线与弦的关系:弦长×弦长=切线长×弦长。

初中数学所有的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所有的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所有的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有很多,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公式说明: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腰的平方和。

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斜边对应的角为90度)。

c²=a²+b²2.根据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的余弦定理:若一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夹角对应的边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关系。

c² = a² + b² - 2abcosC3.根据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的正弦定理:若一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夹角对应的边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关系。

a/sinA = b/sinB = c/sinC4.两角的和差化积公式:(1)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2)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3)tan(A±B) = (tanA ± tanB)/(1 ∓ tanAtanB)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

其中b为底边,h为高。

S=b×h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与高或两边的长度和夹角正弦来计算。

(1)S=1/2×底边×高(2)S = 1/2 × a × b × sinC7.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1)周长C=2πr,其中r为半径。

(2)面积S=πr²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的差值都是相等的,称为等差数列。

其通项公式如下:an = a1 + (n - 1)d其中a1为首项,n为第几项,d为公差。

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称为等比数列。

an = a1 × r^(n - 1)其中a1为首项,n为第几项,r为公比(不为0)。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与代数1.数与式1) 实数实数具有以下性质:①实数a的相反数是-a,实数a的倒数是1/a(a≠0);②实数a的绝对值:当a>0时,|a|=a;当a=0时,|a|=0;当a<0时,|a|=-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当a≥0,b≥0时,√(ab)=√a×√b;当a≥0,b>0时,√(a/b)=√a/√b;②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a²)=a;当a<0时,√(a²)=-a。

2) 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m、n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 (a≠0,m、n为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n=a^n×b^n(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a^0=1(a≠0);⑤负整数指数:a^-n=1/(a^n)(a≠0,n为正整数);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a+b)(a-b)=a²-b²;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a±b)²=a²±2ab+b²;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a×m=b/b×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②分式的乘法法则:a/c×b/d=a×b/c×d(a、b、c、d≠0);③分式的除法法则:a/c÷b/d=a/c×d/b(c、d≠0);④分式的乘方法则:a/c)^n=a^n/c^n(n为正整数);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b=(a±c)/b;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d=(ad±bc)/bd(b、d≠0)。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a*b)=√a*√b√(a/b)=√a/√b√(a^2*b)=a*√b2.平方差公式:(a+b)*(a-b)=a^2-b^2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长*高/2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公式: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边长比的平方5.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长*高/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长*高7.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长+下底长/2*高8.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π*半径^29.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2*π*半径10.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首项+末项)*项数/21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首项*(1-公比^n)/(1-公比)1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的和:c^2=a^2+b^213.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 / sinA =b / sinB =c / sinC14.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2 = a^2 + b^2 - 2ab * cosC15.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tanA = sinA / cosA1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的距离=√[(x2-x1)^2+(y2-y1)^2]17.相反数与倒数的关系:a的相反数为-a,a的倒数为1/a18.两数之和的平方差公式:(a + b)^2 - (a - b)^2 = 4ab19.根式的乘法公式:√a*√b=√(a*b)20.根式的除法公式:√a/√b=√(a/b)。

初中数学公式精编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精编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讲话致辞、条据书信、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数学公式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常用数学公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 看过初中数学公式表之常用数学公式,相信同学们都熟知乘法与因式分解、三角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公式内容了吧。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1. 一次函数的公式: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h,k),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k为顶点的纵坐标。

3.二次函数的轴对称线公式:x=h,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

4.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 = b^2 - 4ac ,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5.二次函数的解的公式:x=(-b±√Δ)/(2a),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6.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角的度数。

7.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的余弦。

8. 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tanA = sinA / cosA ,其中A为角度。

9.平方差公式:(a+b)(a-b)=a^2-b^2,其中a、b为变量。

10. 平方和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其中a、b为变量。

11. 立方差公式:(a + b)(a^2 - ab + b^2) = a^3 + b^3 ,其中a、b为变量。

12.代数因式分解公式:x^2-y^2=(x+y)(x-y),其中x、y为变量。

13. 余弦的和差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4. 正弦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5. 余切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 ,其中A、B为角度。

16.相反数的和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17.加减相同数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1.代数公式:-a²-b²=(a+b)(a-b)-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a+b)(a-b)=a²-b²- (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 (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2.分式运算:- 分式乘法:a/b × c/d = ac/bd- 分式除法:a/b ÷ c/d = ad/bc- 分式加法:a/b + c/d = (ad + bc)/bd- 分式减法:a/b - c/d = (ad - bc)/bd3.百分比:-百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百分数/100=小数-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小数×100=百分数-两个数相加、相减的百分比:(a±b)×百分数=a×百分数±b×百分数4.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km) = 1000米(m)- 1米(m) = 100厘米(cm)- 1米(m) = 1000毫米(mm)5.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m²) = 100平方分米(dm²)- 1平方分米(dm²) = 100平方厘米(cm²)- 1平方米(m²) = 10,000平方厘米(cm²)6.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m³) = 1000立方分米(dm³)- 1立方分米(dm³) = 1000立方厘米(cm³)7.数学几何公式:-三角形的面积:S=(1/2)×底×高-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²=a²+b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底×高-梯形的面积:S=(上底+下底)×高÷2-圆的周长:C=2πr或C=πd-圆的面积:S=πr²8.初中代数方程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 的根为 x = -b/a- 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的根通过公式 x = (-b ±√(b² - 4ac)) / 2a 求解9.统计学公式:-平均数: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值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正平方根以上是初中数学涉及的一些常用公式,背诵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将有助于你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一、代数公式:1.两数相加的和等于它们反过来相加的和:a+b=b+a2.两数相减的差等于它们反过来相减的差:a-b≠b-a3.两数相乘的积等于它们反过来相乘的积:a×b=b×a4.两数相除的商等于它们分子、分母反过来相除的商:a÷b≠b÷a5. 两个数之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两倍的它们的积:(a +b)² = a² + 2ab + b²6.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7. 平方和公式:a² + b² = (a +b)² - 2ab8.两个平方差的乘积等于两个数之和与差的平方差:(a+b)(a-b)=a²-b²9.一次方差公式:(a+b)×(a-b)=a²-b²10.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11. 平方完全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12.两个完全平方的乘积等于两个数之和与差的平方差:(a+b)(a-b)=a²-b²13.四平方定理: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四个正整数的平方之和。

14.二项式定理:(a+b)ⁿ=C(n,0)aⁿ+C(n,1)aⁿ⁻¹b+C(n,2)aⁿ⁻²b²+...+a(b+a)ⁿ⁻¹bⁿ⁻¹+bⁿ15.幂运算的乘法法则:aⁿ×aᵐ=aⁿ⁺ᵐ16.幂运算的除法法则:aⁿ÷aᵐ=aⁿ⁻ᵐ二、几何公式:1.线段等分点公式:已知线段AB,M为AB的中点,则AM=MB=AB/22.垂直平分线公式:已知线段AB,O为线段AB的中点,则AO⊥OB,并且AO=OB=AB/23.线段外一点到线段的距离公式:已知线段AB和一点C,以A、B为两端点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垂直平分线于点D,则CD为点C到线段AB的距离。

初中数学公式_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_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_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1.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和/数量2.质数公式质数是大于1且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

3.分数运算公式a/b + c/d = (ad + bc) / bda/b - c/d = (ad - bc) / bda/b × c/d = ac / bd(a/b) ÷ (c/d) = (ad) / (bc)4.百分比公式百分数%=(部分/整体)×100%5.比例公式a:b=c:d表示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

6.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a²+b²=c²7.二次方程的解公式对于ax² + bx + c = 0 的二次方程:x = (-b ± √(b² - 4ac)) / 2a8.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9.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10.余角公式sin(90° - θ) = cosθcos(90° - θ) = sinθtan(90° - θ) = cotθ11.半径和弧长关系公式弧长=弧度×半径12.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π×半径²13.三角形面积公式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p=(a+b+c)/214.空间几何公式长方体体积:V=长×宽×高圆柱体体积:V=圆的面积×高球体体积:V=(4/3)×π×半径³1.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化简和分数的比较等。

2.小数运算:包括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化简和小数的比较等。

3.百分数:包括百分数的运算、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等。

初中所有数学公式归纳

初中所有数学公式归纳

初中所有数学公式归纳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初中数学公式归纳:1. 一次函数:- 一般形式:y = kx + b- 斜率公式:k = (y₂ - y₁) / (x₂ - x₁)- 点斜式:y - y₁ = k(x - x₁)-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k₁x + b₁ = k₂x + b₂2. 二次函数:- 一般形式:y = ax² + bx + c- 零点公式:x₁ = (-b + √(b² - 4ac)) / 2a,x₂ = (-b - √(b² - 4ac)) / 2a- 对称轴公式:x = -b / 2a- 最值公式:y = c - (b² - 4ac) / (4a)3.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4. 平方根公式:√(a² + b²) + √(a² - b²) = 2√a5. 配方法因式分解:- a² + 2ab + b² = (a + b)²- a² - 2ab + b² = (a - b)²- a² - b² = (a + b)(a - b)6. 三角函数:- 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 正切公式:tanA = sinA / cosA7. 对数公式:- 对数运算:logₐ(b⋅c) = logₐb + logₐc- 对数换底公式:logₐb = logcb / logca8. 四则运算:- 加法:a + b = b + a- 减法:a - b ≠ b - a- 乘法:a ⋅ b = b ⋅ a- 除法:a / b ≠ b / a这只是初中数学中的一小部分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定理,具体的内容和应用需要根据学校和教材来确定。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1. 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2.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3.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2 - 4ac)) / 2a4.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斜率m=(y2-y1)/(x2-x1)5.平方差公式:(a+b)(a-b)=a^2-b^26. 两角和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7. 两角差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8. 二次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b)^2 = a^2 - 2ab + b^29.四边形内角和公式:内角和=(n-2)×180°,其中n为边的数目10.两平行线夹角与两幅之间的对应角相等的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条传声器平行,那么它们之间的夹角与两个幅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11.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12. 正弦定理:a / sin A = b / sin B = c / sin 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13.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 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对应的角14.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圆的面积=πr^215.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16.相邻角互补,即两个角的和为90°17.同位角相等,即平行线与一条传声器的相应角相等18.扇形的面积公式:扇形的面积=1/2×弧长×半径,其中弧长是指扇形所对的圆心角对应的弧长19.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20.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均等于60°这些是初中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题目。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包括但不限于平方差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等。

下面是一个初中数学各种公式的完整版,详细列举了常用公式及其应用。

一、代数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解为:x=(-b±√(b^2-4ac))/2a3.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an)×n/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4.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1-q^n)/(1-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5.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两点A(x1,y1)和B(x2,y2),则AB的距离为:√((x2-x1)^2+(y2-y1)^2)二、几何公式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

即a^2+b^2=c^22.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对应的正弦值之间有如下关系:a/sinA=b/sinB=c/sinC。

3.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对应的余弦值之间有如下关系:c^2=a^2+b^2-2ab·cosC。

4.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高。

-三角形海伦公式: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半周长为p=(a+b+c)/2,面积为S=√(p(p-a)(p-b)(p-c))。

5.圆的面积公式:设圆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S=πr^2,其中π≈3.146.球的表面积公式:设球的半径为r,则球的表面积为S=4πr^27.球的体积公式:设球的半径为r,则球的体积为V=4/3πr^3三、概率公式1.事件的概率:设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为P(A),则事件A的概率为: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可能性。

2.互斥事件的概率:若两个事件A和B互斥且只能发生一个,则它们的概率满足P(AUB)=P(A)+P(B)。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和规律的学科,而公式则是数学知识的精华所在。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好数学公式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代数部分1、有理数运算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除法: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整式运算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a^n = a^{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a^n = a^{mn}$($a≠0$)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 a^{mn}$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 = a^n b^n$3、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 + b)(a b) = a^2 b^2$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4、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 + b = 0$($a≠0$)解为:$x =\frac{b}{a}$5、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形式:$\begin{cases}a_1x + b_1y = c_1 \\ a_2x + b_2y = c_2\end{cases}$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6、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0$)求根公式:$x =\frac{b ±\sqrt{b^2 4ac}}{2a}$二、几何部分1、线段与角线段中点: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AC = BC =\frac{1}{2}AB$角平分线:若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AOC =∠BOC =$\frac{1}{2}$∠AOB2、平行线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初中数学公式全部

初中数学公式全部

初中数学公式全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包含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一、代数公式1.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 Sn = (a1 + an) 某 n / 2-等差数列前n项和Sn=(2a1+d(n-1))某n/2-等比数列前n项和Sn=a1某(1-q^n)/(1-q)2.因式分解公式:- 二次差公式 (a + b)^2 = a^2 + 2ab + b^2- 平方差公式 (a - b)^2 = a^2 - 2ab + b^2- 平方和公式 a^2 + b^2 = (a + b)^2 - 2ab-平方差公式a^2-b^2=(a+b)(a-b)3.二次方程的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 a某^2 + b某 + c = 0 的根公式某 = (-b ±√(b^2 - 4ac)) / 2a二、几何公式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c^2=a^2+b^22.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S=1/2某底某高(对于任意三角形)- 面积S = 1/2 某边某边某 sin(夹角)(对于任意三角形)- 面积S = a 某 b 某 sin(夹角) / 2(对于已知两边和夹角的三角形)3.多边形面积公式:- 正多边形面积S = 1/2 某边长某边长某 n 某 sin(360度 / n)三、三角函数公式1.周期性公式:- sin(θ + 2π) = sin(θ)- cos(θ + 2π) = cos(θ)- tan(θ + π) = -tan(θ)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tan(α±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四、概率与统计公式1.事件的概率:-P(A)=n(A)/n(S),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2.期望:-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E(X)=Σ(某某P(X=某))-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E(X)=∫(某某f(某))d某这些仅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部分公式,希望能对你学习初中数学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一、基础四则运算公式1.加法公式:a+b=b+a2.减法公式:a-b≠b-a,但a-b=-(b-a)3.乘法公式:a×b=b×a4.除法公式:a÷b≠b÷a,但a÷b=1/(b÷a)二、分数的运算公式1. 分数加法:a/b + c/d = (ad + bc)/bd2. 分数减法:a/b - c/d = (ad - bc)/bd3. 分数乘法:(a/b) × (c/d) = ac/bd4.分数除法:(a/b)÷(c/d)=(a/b)×(d/c)三、整式的乘法公式1.乘法分配律:a×(b+c)=a×b+a×c四、平方与开方公式1.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2.开方公式:√a×√a=a,√(a×b)=√a×√b五、比例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2.比例关系:a:b=c:d六、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2.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 cosA3. 正切定理:tanA = a/b七、平行线与三角形公式1.平行线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三角形内角和为180°3.等腰三角形性质:底角相等、等腰线段相等八、数列与函数公式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 × d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3.左移函数公式:y=f(x+h)得到的图像向左移动h个单位4.上移函数公式:y=f(x)+k得到的图像向上移动k个单位。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一、代数部分。

1. 有理数。

- 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5=8,( - 3)+(-5)=-(3 + 5)=-8。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3+( - 5)=-(5 - 3)=-2,( - 3)+5 = 5-3 = 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如a+0 = a。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 b=a+( - b)。

- 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3×5 = 15,( - 3)×(-5)=15,3×(-5)=-15。

-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即a×0 = 0。

- 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 b=a×(1)/(b)(b≠0)。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 整式。

-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例如:3x,-5,a等。

-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例如:在单项式3x中,系数是3;在单项式-5a^2b中,系数是-5。

-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如:单项式3x^2的次数是2,单项式-5a^2b的次数是2 + 1=3。

-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例如:2x+3y,x^2-2x + 1等。

-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例如:在多项式x^2-2x+1中,x^2、-2x、1都是它的项,1是常数项。

-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公式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面积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②直线L和⊙O相切 d=r③直线L和⊙O相离 d>r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相交 R-r<d<R+r(R>r)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乘法与因式分(a+b)^2=a^2+2ab+b^2??????????????????????????????(a-b)^2=a^2-2ab+b^2?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x=−x±√x2−4xx2x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 <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 ×h'?圆台侧面积 S=1/2(c+c')l=兀×(R+r)l 球的表面积 S=4兀×r^2圆柱侧面积 S=c×h=2兀×h 圆锥侧面积 S=1/2×c×l=兀×r×l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兀×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兀×r^2h ?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正弦 sin2A=2sinA·cosA余弦=Cos^2(a)-Sin^2(a)=1-2Sin^2(a)=2Cos^2(a)-1即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正切 tan2A=(2tanA)/(1-tan^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