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区别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3、理论的主要内容:
3.1贸易的分析基础 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相 对生产成本和相对价格不同→贸易可能发生 比较优势具体而言,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 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机 会成本四种方法来确定。
设甲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1,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1;
CIC1
小麦 240 贸易后的均衡状态(E2)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进口120单位小麦 出口150单位布 CIC2
O
120
18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E1) 生产组合 消费组合 贸易 福利水平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没有 CIC1
6.2理论局限性
①李嘉图把比较优势思想建立在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假设前提上。 他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世界,因而得出的参加 贸易各国所获得的利益都是短期利益,没有说明这种利益是否符 合一国的长远利益。 ②比较优势思想并未完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它认为国 际贸易中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内、国际 市场中有着不同的交换比率,这个观点并非错误的,但试图用这 一观点来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却是不妥的。 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按照其思想, 比较利益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国际贸易最有可能出 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实际上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 国家之间展开。 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 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CIC1
O
小麦
12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 240 贸易后的均衡状态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进口150单位布 出口120单位小麦 CIC2

浅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浅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浅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理论总体系建立的标志,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明确提出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根本原动力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本文以李嘉图的单一要素模型为落脚点,来分析比较优势的来源、作用及影响。

一、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较低,则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世界产出增长,并使各个国家都受益。

由李嘉图模型可知,我们假设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两种产品(奶酪C和葡萄酒W)。

在此经济中,还假定:(1)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2)劳动力供应在两国是固定的。

(3)生产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4)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5)要素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

(用aLW表示生产酒的单位劳动投入,用aLC表示生产奶酪的单位劳动投入,PC表示奶酪的价格,PW表示葡萄酒的价格,经济中的总资源用L表示,即总劳动供给。

表示国外时,用与本国相同但带有星号的符号)。

假设aLC*/aLW*>aLC/aLW。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会生产两种商品。

因此,PC/PW=aLC/aLW。

经济开放后,各国实现专业化生产,则aLC*/aLW*>PC/PW >aLC/aLW为题中之意,利用间接生产法可知,本国能从贸易中获利的充要条件是(1/aLC(PC/PW)>1/aLW。

这正与国际贸易后的世界相对价格体系PC/PW>aLC/aLW不谋而合。

国外的分析亦然,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在比较优势之上的国际贸易使贸易国获利是必然之势。

二、绝对优势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相比另一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上有较低的单位劳动投入,则认为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这部巨著中,亚当·斯密阐释了各国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分工和贸易基础的重要思想。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和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什么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个人、公司、地区或国家在单位时间内以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更多商品或服务的能力,或每单位时间生产相同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与竞争对手相比,投入更少的时间。

绝对优势可以通过使用更少的投入以更低的每单位绝对成本或通过更有效的流程来创造商品或服务来实现。

(二)绝对优势的关键知识点关于绝对优势,有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绝对优势是生产商可以以相同的成本提供更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相同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2)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可以是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进行贸易获得巨大收益的基础。

(3)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生产者总能获得比孤立生产和消费更多的收益。

(4)绝对优势可以与比较优势形成对比,比较优势是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三)亚当.斯密对绝对优势的理解绝对优势的概念是18 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旨在展示各国如何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比其他国家更有效地生产的商品从贸易中获益。

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决定专门生产和销售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并使用产生的资金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

史密斯认为,专注于各自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交易这些产品,可以让所有国家变得更好,只要它们各自至少拥有一种产品,它们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解释了为什么个人、企业和国家相互贸易是有意义的。

由于每个实体在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方面都具有优势,因此两个实体都可以从交换中受益。

这种贸易中的互惠互利构成了斯密的论点的基础,即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随后的贸易导致繁荣的全面增长,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史密斯认为,这就是同名《国富论》的根源。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
1、假定条件不同
比较优势是指两个国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其中一个国家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要高于另一个国家。

绝对优势是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且都能生产两种产品,A国生产某一产品的生产率要高于B国,而B国生产另一产品的生产率要高于A国。

2、比较方法不同
比较优势是同一国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

绝对优势则是同一产品一国与另一国的对比,比较出绝对的优劣。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
而应集中力量生产哪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 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即“两优之中选最优,两劣之中选次劣”
可编辑ppt
5分工前 葡萄牙源自英国布(1单位) 酒(1单位) 100人/年 120人/年 90人/年 80人/年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15
可编辑ppt
16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以不同的产业部门所生
产的产品进行交换,如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 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彼此交换同一产业部门 所生产的产品,即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同时 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如美国和日本之间相互 输出汽车。
可编辑ppt
17
❖ 产业内贸易特点
❖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部 门,那么这个国家能否参加与 其它国家进行贸易?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可编辑ppt
4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产生背景
❖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
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相对低于 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篇一: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

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绝对优势对于个别国家来说是有益的,能够形成绝对的贸易顺差;但就长远来说是不利的,会增加国家间的贸易矛盾,造成贸易阻塞。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较绝对优势更灵活些,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间贸易的进行;但此理论的缺点是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则无法进行下去。

本回答专业性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张雪认证【篇二: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比如: a 一小时写100 个软件或擦200 块玻璃, b 一小时写50 个软件或擦20 块玻璃。

绝对优势: a 每一项都比 b 强比较优势:相对来说 b 在写软件上更有优势,因为擦玻璃效率更糟糕。

【篇三: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2.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答: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的标准不同。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率,比较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即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

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2)两种理论所主张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不同。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3)专业化和贸易产生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CIC2 200 PPF1
150
E2
100 E1 CIC1
O
120
240
对美国而言: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00/240)/1=0.83 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40/200)/1=1.2
小麦

300 PPF2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CIC2 200 PPF1
市场中有着不同的交换比率,这个观点并非错误的,但试图用这 一观点来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却是不妥的。
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按照其思想, 比较利益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国际贸易最有可能出 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实际上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 国家之间展开。
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 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PPF1
E2 150
E1
CIC2
100
CIC1
O
120 180
240
对中国而言: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300/180)/1=1.67 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80/300)/1=0.6
小麦

300 PPF2
中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PPF1
E2 150
E1
CIC2
100
O
生产组合 消费组合
贸易
福利水平
CIC1
120 180
24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E1)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比较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比较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2对外贸易的原因?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益,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4、如何判别比较优势大小?效率越高,比较优势越成本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小;先与别国比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或成本),再本国跟本国比不同类产品(生产率或成本)。

3、比较优势是什么?1贸易:知识整合:比较优势拿本国的比较优势商品与别国的比较优势商品进行交换。

比较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说到比较优势,不能不提和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后者很好理解。

你比我会理财,你在理财方面对我有绝对优势。

中国的彩电制造技术比越南强,中国在彩电制造上对越南有绝对优势。

思考:绝对优势和劣势是不是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关系或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呢?乍一看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你比我会理财,在我们这两个人团队中当然是你来理财。

中国比越南会生产彩电,当然是中国向越南出口彩电。

但仔细一想,这个推理不能成立。

你比我会理财,但你比我更会推销产品。

在我俩这个团队中谁来理财,谁来营销?答案是:为了团队的总体利益,你只能忍痛割爱,将帐本留给我。

我是不如你会理财,但我在推销产品上能力更差。

将帐本给我能够为你腾出时间去搞营销。

在我们这个团队中,你的比较优势是营销,而我的比较优势是理财。

我们的分工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之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之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尽管你什么都比我行,但你不能什么都自己做。

当然你可以选择什么都自己做,但那样你得到的收益会少于和我合作你所得的份额。

同样道理,尽管中国在彩电生产上对越南有绝对优势,但在电脑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更大。

因而中越贸易中会是中国向越南出口电脑,越南向中国出口彩电①。

注意:两国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

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处处逞能或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绝对优势亦称“绝对利益”。

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产生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绝对优势理论中提出。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例题】如A国1单位劳动可以生产1升葡萄酒或2斤小麦,B国1单位劳动可以生产3升葡萄酒或5斤小麦,则A国应当()。

A.出口葡萄酒,进口小麦
B.出口小麦,进口葡萄酒
C.同时进口葡萄酒和小麦
D.同时出口葡萄酒和小麦
【答案】B。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优点: 绝对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 之上的,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国际 贸易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 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揭示了国 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 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并第一次论证了贸易是互利和双赢的。
缺点: 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只能解释国 际贸易的一种特殊情形。
分工后中美两国的劳动力投入产 出
表5
小麦 布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美国
20
240
0
0
中国
0
0
60
300
从表中可看出,两国的总产出有所增加, 世界币的产量增加到了300单位,小麦不 变,还是240单位。如果假定美国以120 单位小麦和中国150单位布交换,交换 后两国布的消费量都增加了50单位,小 麦不变。如表6.
PPF2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
200 133 100 CIC1 PPF1
CIC2
0
120
240
480
小麦
贸易前后英国和美国的生产、消费、贸易 和福利对比
英国
贸易前 生产组合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贸易后 400单位布,0单位小麦
消费组合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200单位布,240单位小麦
劳动投入 量L1 美国
产出量 Q1
相对生产 劳动投入 成本 量L2
产出量 Q2
相对生产 成本
10
20
0.25
10
100
0.5
中国
40
120
4
20
100
2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成本分析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成本分析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成本分析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资源的分配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经济学中研究资源分配的理论有很多,其中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两个概念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成本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概念,并探讨其对资源分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1. 引言在理解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成本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比较优势是指在生产某种产品上,一个国家的成本相对较低于其他国家,而绝对优势则是指在生产所有产品上,一个国家的成本都低于其他国家。

比较优势注重的是相对成本差异,而绝对优势则强调的是绝对成本差异。

2. 成本分析的重要性成本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的经济性以及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对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成本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际贸易的益处。

3. 比较优势的成本分析比较优势的成本分析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的相对成本较低于其他国家,从而决定是否有比较优势。

成本在比较优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成本的差异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具备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成本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3.1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比较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包括了劳动力成本、物资成本、设备成本等各种费用。

一个国家能够在某种产品上具备比较优势,意味着该国家在生产该产品时的生产成本较低。

比如,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3.2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也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能够在某种产品上具备比较优势,通常是因为该国家在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比如,日本在汽车制造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主要是因为日本拥有高度发达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研发能力。

3.3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比较优势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规模经济指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一个国家能够在某种产品上具备比较优势,通常是因为该国家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10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 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地跨国公司的产业 内贸易大发展显示不相符。 ➢ 要素禀赋理论把各国的相对优势看作 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上技术革新、技 术进步可以改变要素成本和比例,从而 改变比较成本。
11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
❖ 比较利益说认为世界各国为获得贸易的比较利益,
都会自觉地实行自由贸易,但从世界贸易的历史直
至今天的现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从未实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实行保护贸易。
7
8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不同是指世
界各国在拥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 方面非常不一致。 ❖ 要素密集和要素比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 内的产品,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类型多样化,既有资本密集型 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新技术产品, 也有标准化产品。
➢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 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似或相似 的生产要素投入。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的原理

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的原理

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的原理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众多经济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国际分工原理的重要框架。

亨利·哈克斯特(David Ricardo)于19世纪初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将生产效率与资源配置进行整合,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它仍然应该专注于其相对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更高的整体经济效益。

本文将深入解析比较优势的概念、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对各国间贸易的影响。

一、比较优势的基本概念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上,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其机会成本较低。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国家能够以更高的生产效率生产多种产品,但仍存在某些产品在生产时所放弃的价值较低,因此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

例如,如果国家A能以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小麦,而国家B则能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葡萄酒,那么两国之间就出现了分工合作的可能性。

通过专注于各自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国家A和国家B能够通过贸易互利,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区别与比较优势相辅相成的是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比其他国家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或成本完成生产。

例如,如果国家C能以更少的工时和材料生产青苹果,而国家D在同样条件下生产红苹果,那么国家C就拥有青苹果的绝对优势,而国家D则拥有红苹果的绝对优势。

然而,绝对优势并不总是意味着一些特定产品应由某个国家单独生产。

在贸易时,各国应考虑自己在哪些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进而选择专注于这些领域进行生产。

因此,比较优势强调的是相对效率,而绝对优势则关注的是绝对效率。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提供了重要视角。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国际分工,各国能够将资源投放到那些它们相对擅长的产业上,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例如,中国由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能够且愿意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日本则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占据了竞争优势。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不同点与案例(完整版)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不同点与案例(完整版)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不同点:1定义不同:绝对优势的定义是:用比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与其他所有或者许多国家相比,由于是拥有特定的生产要素而具有的某种优势——比如肥夭的农田,适合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或者高科技制造业所需的高学历人才,一个国家享有绝对优势,意味着它较之于其他国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

因此该国无疑将受益于专门生产和出口此类商品和服务。

比较优势的定义是: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由于地区特殊资源和区位状况而形成的发展经济的内在有利条件,是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比较优势是一种存量优势和相对优势。

2衡量标准不同:绝对优势是以绝对成本衡量的;比较优势是以机会成本衡量的。

3强调侧重点不同:绝对优势论强调的是国家间绝对成本差异,比较优势论强调的是国家间比较成本差异。

绝对优势论认为,互利贸易要求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其贸易伙伴国;比较优势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没有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优于其贸易伙伴国,互利贸易仍可以产生。

4基础不同:绝对优势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社会分工论上而阐述的,比较优势理论理论基础是一种劳动价值论。

5对国际贸易的基础认为不同: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绝对优势理论是用各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技术差异从而是单位产品的成本差异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区别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

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
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

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
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