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课件
5.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 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 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明史·王祎传》
得分点:爝 日月 难点突破:日月 (联系语境、文言修辞) 译文: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人) 争夺光明亮! 分析:“爝”(jué),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 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 比喻明朝。
分析:“卒”,通“猝”,突然 联系《荆轲刺秦王》中有“卒惶急无以击 轲”。实词“始”是“才”的意思,如《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
译文:(晁错的)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 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2.计倪对曰:“人之生无几,必先忧积蓄,以备妖祥。必先省赋敛,劝农桑。 师出无时,未知所当。卒然有师,彼日以弱,我日以疆。慎无如会稽之饥, 不可再更,王其审之。(节选自《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分析:偏义复词:“妖祥”,与“备”搭配,意义在于“妖”,翻译为“灾 祸”。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时间并不长,一定要先考虑积蓄,以防备灾祸。一 定先减轻赋税,鼓励农桑。
得分点:之 患 吊 何贺之有 难点突破:之 何贺之有 (联系课本句式、 虚词用法)
译文:如果不忧自己的德行没有建立,却忧虑财富不足,我表示哀悼还 来不及,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分析:“不忧德之不建”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何贺之有”是宾语前置, “之”为宾语前置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贺”。课本何厌之有?何陋之 有?
2.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若是腹中饥饿而得不到食物,体肤寒冷而得不到衣物,即使是慈爱的母亲
高考文言文翻译 -完整版PPT课件
练习
【典例剖析】
延伸
(2015·重庆卷改造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
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
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
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选自《揭傒斯全集》)
【典例剖析】 定语后置
• 答案: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 向来不置办私宅,派士兵为他建造了五十 间房屋。
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 殊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要有踩点得分 的意识,洞悉 命题者想考你
什么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 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 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 阅读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并补出省略的部分。 • ①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
• ③竖子,不足与谋 •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
• 阅读下面的句子,补出省略的部分。 • ①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
•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 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 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 1、采分点:“以”“文武”“先驱”“以为” • 答案: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的思维课件
检测:翻译本段文字
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 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 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 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 而已。
• 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 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 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根据法律 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 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 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
(),()不敢违法,这当中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
• 思考:只根据法律条文会导致即使情理上怎样? • 答案:值得同情 • 思考:情理上值得同情和不敢违法是什么关系?这个“而”
可以翻译成什么?
• 答案:转折,翻译成却
检测:翻译本段文字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 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 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 有著令。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 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 思考:“覆奏”是“反复上奏”,那么“覆视”可以翻译成什么? • 答案:表面上是“反复查看”,结合“门下省”可知应该翻译成“督察” • 思考:结合《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来解释“以闻”的意思 • 答案:“以之闻”的省略,来让他知道。 • 思考:“录状以闻”是( )来让他知道? • 答案:“录”:记录 状:“情况”
PART four
4.文言文翻译精讲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 课件(共38张PPT)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②居数月, 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①增补词语:(_楚_厉__王__)饮__酒__醉_,__过__而__击_之__也__,_民__大__惊__。_(_楚__厉_王__)_使_人__止__之_。_
补
把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补 充完整。如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 介词等,使句意完整流畅。
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力气足够用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后悔的。
译文:_戟_是__兵__器__,_矛__也__是_兵__器__,_丢__失__兵__器_又__捡__到_兵__器__,__为_什__么__不_可__以__回__家_?_
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①调整句式:“__君__子__济_人__于__患_”__为__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应__该_调__整__为__“_君__子__于_患__济__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LOGO
文言翻译运 ——运用六字诀,译句信达雅。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通假现象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文学文化常识
总体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课件
• (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 众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要,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 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 【文言实词】
• 呻吟不息谓之儒邪 呻吟:诵读,吟诵。
• 浸以成风
浸:逐渐。
•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 救也。
• 答题思路 ①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其势必当取于人”为状语后置 句,应该调整为“其势必当于人取”。②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则子 孙不能我救也”“则朋友不能我救也”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则子孙 不能救我也”“则朋友不能救我也”。
• 参考译文:①当时蔡翛担负尚书,孙傅向他陈说治理国家的政事,劝他赶 快做些变革,否则国家政事就会失败。 ②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而 且是太子的老师,应当跟随太子去死。”
• (4)调
• 指句式的调整,特别是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 行调整,使句子畅达。
• 例3
•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 取于人。
• 【文言句式】 • 亦远矣 • 省略句,“(这些离真正的儒生)亦远矣”。 •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 • 倒装句,定语后置,“又有郓州牧怒清直与己异属令”。 • 为益岂不厚哉 • 省略句,“(他的文章)为益岂不厚哉”。
• 【文化知识】 • 儒:旧时泛指读书人;儒家。 • 风俗: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 国子监: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 “太学”或“国学”。
•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要,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 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 【文言实词】
• 呻吟不息谓之儒邪 呻吟:诵读,吟诵。
• 浸以成风
浸:逐渐。
•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 救也。
• 答题思路 ①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其势必当取于人”为状语后置 句,应该调整为“其势必当于人取”。②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则子 孙不能我救也”“则朋友不能我救也”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则子孙 不能救我也”“则朋友不能救我也”。
• 参考译文:①当时蔡翛担负尚书,孙傅向他陈说治理国家的政事,劝他赶 快做些变革,否则国家政事就会失败。 ②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而 且是太子的老师,应当跟随太子去死。”
• (4)调
• 指句式的调整,特别是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 行调整,使句子畅达。
• 例3
•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 取于人。
• 【文言句式】 • 亦远矣 • 省略句,“(这些离真正的儒生)亦远矣”。 •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 • 倒装句,定语后置,“又有郓州牧怒清直与己异属令”。 • 为益岂不厚哉 • 省略句,“(他的文章)为益岂不厚哉”。
• 【文化知识】 • 儒:旧时泛指读书人;儒家。 • 风俗: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 国子监: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 “太学”或“国学”。
•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课件
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三大得分点
得分点一 重要实词
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另外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活用词语。
得分点二 关键虚词
(1)主要指文言文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2)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
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 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
得分点三 文言句式
重点把握下列句式 :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④省略句: ⑤固定句式(结构):“孰与”、“无乃……乎”、“非…… 则……”等等
2024年山东省高考
文言文翻译试题分析
2024年山东高考翻译 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 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12
结合语境和得分点,分为四步:
第一步:审——结合语境,审读文本。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
备胡。及贰师击匈奴,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 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 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 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 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21
教学启示:
通过对24年翻译题的分析可以知道, 只要我们复习时紧扣教材,掌握住常见的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考试时结合语境抓住这些得分点,相信25 年高考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 谢!
23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通“剃”
译:第二是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 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 来。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
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 原文中有根据。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 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不便用意译。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补
字
贯
人名
A.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年号
地名
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元以为下临深潭……”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 汝。”
•解析:(1)古今异义词“故事”要替换成现 代汉语使用的词语,即“旧例”。单音节词 “故”“问”要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故”,变故、事故;“问”,责问、追 究。(2)“从”“宾”为通假字:“从”同“ 纵”,合纵;“宾”同“摈”,排斥、摒弃 。单音节词“害”“成”换成双音节词,即 “侵犯”“成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4)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试题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 “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 ,一般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5)疑难词——多方推断。 疑难词有以下两种情况需好好处理: ①该字或其义极其陌生,但调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语境一定可以推断出来。 如“毁淫祠数百区”一句中的“淫”,就可联系课文《岳阳楼记》中“淫 雨霏霏”的“淫”之“多余、过多的”义项,推断该处“淫”为“多余的” 或“滥建的”意思。 ②因文化知识积累不够而导致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此时必须积累文化 知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等)。通 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主人与客人下马后一起上了船。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的原因)。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
列传》) 译?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译:现在我带领八十万水军,正打算要跟将军在东吴会战。
(5)疑难词——多方推断。
关键 虚词
——高频虚词、虚实义兼有的虚词、常见副词
些
特殊 句式
五类关键实词译到位。 (1)通假字——译出本字本义。 翻译时,如果按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 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本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 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找出本字后翻译出来。 (2)多义词——语境确定。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 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 准确义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主谓倒装
【技法点拨】
结合语境法。先根据位置,猜词性。再联系上下文猜词义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及,复谢去。【2021新高考1卷】
故:原来
谢:推辞
2)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壮,认为……壮烈;要,同“邀”;同事,共事;图,谋划。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 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 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 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解析 本题中“奉”和“枉”的翻译是难点,联系句中“法”与 “律”,寻找与之搭配的词语,“奉”可翻译成“奉行”,“枉” 可翻译成“违犯”。此外还要注意“更”的翻译,课本中《荆轲 刺秦王》有“愿足下更虑之”,应为“再”的意思;“所欲”, 可翻译成名词性短语,要求。
解析 “与”为多义词,这里带宾语“秦”,译为 送给;“折 节”,屈服于别人;“以”,把;“去”,离开。
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 秦国一定会撤兵。
典例7 (2022·新高考2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 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 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典例4 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 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4分)
解析 句中“渝”的含义是“改变、违背”,如成语“矢 志不渝”。
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 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 靠这些船只渡河。
宾语前置、主谓倒装
【技法点拨】
结合语境法。先根据位置,猜词性。再联系上下文猜词义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及,复谢去。【2021新高考1卷】
故:原来
谢:推辞
2)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壮,认为……壮烈;要,同“邀”;同事,共事;图,谋划。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 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 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 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解析 本题中“奉”和“枉”的翻译是难点,联系句中“法”与 “律”,寻找与之搭配的词语,“奉”可翻译成“奉行”,“枉” 可翻译成“违犯”。此外还要注意“更”的翻译,课本中《荆轲 刺秦王》有“愿足下更虑之”,应为“再”的意思;“所欲”, 可翻译成名词性短语,要求。
解析 “与”为多义词,这里带宾语“秦”,译为 送给;“折 节”,屈服于别人;“以”,把;“去”,离开。
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 秦国一定会撤兵。
典例7 (2022·新高考2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 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 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典例4 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 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4分)
解析 句中“渝”的含义是“改变、违背”,如成语“矢 志不渝”。
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 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 靠这些船只渡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精讲课件28张PPT
高考重点考查直译能力。
文言翻译的方法: “六 字”经
留、删、换,调、补、变
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 名、器物名、官职等
例: 1.赵惠文王十六年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3.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提醒】 (1)需要“留”而不译的内容包括:①朝代、年 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 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等 专有名词;②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熟语,比 如成语或习惯用语。 (2)避免保留过多。可以把某个词语拆分一下, 看拆分后是否可以翻译或者翻译出来的意思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此判定是否保留这个 词语。
①以:因为;虚词 ②履:行为;实词,古今异义 ③素: 向来,一向;虚词 ④作:建造;实词 ⑤屋五十间:
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特殊句式
命题规律:
通假字、词类 省略句、被动句、状语
活用、古今异 后置、宾语前置、定语
义、多义实词、 后置、主语后置判断句、
常见虚词、偏
固定句式
义复词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鳏寡:丧妻丧夫 论:评定 供秩:安置
2021全国乙卷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 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 者,录状以闻。
(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 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 信用啊。
既:已经 断:裁决 断之以法:以法断之 (状语后置) 忿:愤怒
《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翻译如何考?
有何规律可循?
文言翻译的方法: “六 字”经
留、删、换,调、补、变
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 名、器物名、官职等
例: 1.赵惠文王十六年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3.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提醒】 (1)需要“留”而不译的内容包括:①朝代、年 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 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等 专有名词;②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熟语,比 如成语或习惯用语。 (2)避免保留过多。可以把某个词语拆分一下, 看拆分后是否可以翻译或者翻译出来的意思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此判定是否保留这个 词语。
①以:因为;虚词 ②履:行为;实词,古今异义 ③素: 向来,一向;虚词 ④作:建造;实词 ⑤屋五十间:
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特殊句式
命题规律:
通假字、词类 省略句、被动句、状语
活用、古今异 后置、宾语前置、定语
义、多义实词、 后置、主语后置判断句、
常见虚词、偏
固定句式
义复词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鳏寡:丧妻丧夫 论:评定 供秩:安置
2021全国乙卷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 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 者,录状以闻。
(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 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 信用啊。
既:已经 断:裁决 断之以法:以法断之 (状语后置) 忿:愤怒
《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翻译如何考?
有何规律可循?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课件(53张PPT)
译: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 能不畏惧吗?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 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 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评
作者对文言(半文言)语 言的运用、对围棋知识的熟悉、 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均令人拍案 称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1)我诚邦士也 诚: (2)而殊不病 病: (3)君勉之 勉: 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 断句: 翻译:
襄子饮酒 1.①确实,实在 ②疲倦 ③努力 2.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 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桀纣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 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 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使对方灭亡 呢?
参考答案
①曾子衣
曾子穿着
敝衣
以
耕。
破旧的衣服 从事耕作。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 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于)人。纵子 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 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在他面前盛气凌人。即 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 畏惧吗?
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 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 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 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 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 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 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 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 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昔者曾子处费 处: (2)投杼逾墙而走 走: 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 翻译: 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 是: 答:
曾参杀人 1.①在,住在; ②逃跑 2.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 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 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3.我恐怕您也会听了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怀疑我。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㈥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 翻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 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我来命题
请你为下面这段文字命一道翻译题, 并 定出评分标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 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 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 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评一评
曾经 省略主语
这篇文章,作者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一挥而就,足见其 文言功底的厚实;且能根据题意(‚留一点空白‛)来合理 展开,想象独特、丰富,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积累(如历史、 围棋、佛教等),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形容只要一个东西找到了很好的伙伴, 便可以超过所有人。
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不随意增减内容。 2 .达 : 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 通畅,语气不走样。 3 .雅 :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 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留、补、删、换、调、贯
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
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 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
人,很同情他。 (2)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 我 哀也。 译文: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 没有一个人同情我 。 (3)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还会同情 我吗?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 (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 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 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 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在自家门前被马踹下了地,长大了 只有嫁给有钱人。
3、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老燕子赵薇还想演还珠格格,连蝉都反对。
知识重温
(1)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 , 文 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信 达 雅 二是字字落实 ,以 直译 为主,以 意译 为 辅 (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
例: ⒈赵惠文王十六年 ⒉庐陵文天祥 ⒊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㈡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 词等删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语气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偏义副词)
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 换成现代汉语。
(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 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 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 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 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 翻译画线的句子
1.翻译: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 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 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 去指责他的小毛病。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 悲痛。
找出关键词语、特 殊句式,准确翻译
要有采点得分 的意识,洞悉 命题者想考你 什么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练习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 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 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 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 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 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 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 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 矣!‛(西汉· 刘向《新序· 刺奢》)
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 觉寺。帝弘历好弈,闻之,欣然前往。 清觉寺建于孤峰之巅,终年积雪,鸟 兽不至。帝叹曰:‚地势且险如此, 则复棋局耶?‛全寺上下,陈设简陋, 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见 局虽古而不污,莹白光亮,皭(jiào) 然如纸。帝执白,僧执黑,局开矣。
帝弃子认输。僧曰僧不答,反问曰:‚‘生、 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 得、五阴盛’,为人生八苦。吾皇以 为,何为最苦?‛帝曰:‚求不得。‛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 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 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 反。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 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 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 局,望后人破之。局成之日,呕血而亡, 双目凹陷,发尽白矣。千载百岁后,境 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练一练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太祖 马鞍 在 库, 而 为 鼠 所 啮。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留)(留)
今 单衣 见
(换)
啮,
(换)
是以
(换)
忧戚。
现在 单衣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换)(留) (补) (换) (调) (补) (换)
况
鞍
县 (于) 在
柱
乎?
删
换
练一练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 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 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 然后自首。‛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 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 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 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 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 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 也。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 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 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 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 存也。破此局之道,盖留‘空’耳!‛ 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珍珑》
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 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 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 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 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 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 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王 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 于息壤。 (《战国策· 秦策二》)
困窘,境地尴尬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4分)
多次 认为
时运,运气 被动句 被放逐,被流放 遇到
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