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合集下载

1-8章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

1-8章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C2.ACD3.A ,B 两处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4.5F ,方向与5F 方向相反。

5.60°。

6. 铅直向上。

第二章 平面力系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B ;D 。

2.B 。

3. 2F ;向上。

4.B 。

5.L M 334;方向与水平线成︒60角,指向右下。

6.10kN ;10kN ;5kN ;5kN 。

7. 100kN ;水平向右。

二.计算题1. 70-=B F KN 70=Ax F KN ,120=Ay F KN ,30A M KN m =-⋅2. qa F Ax -= qa F F Bx += F qa F Ay += F qa F By -=3. kN 5-=Dx F kN 33.4=Dy F kN 33.4=E F kN 41.24=C F kN 08.17-=By F kN 5-='=Bx Ax F F kN 08.14-=Ay F m kN 66.14⋅-=A M4.5.N 10=Ax F N 20=Ay F m N 15⋅=A M N 1.14=CD F6. kN 5.2=Ax F kN16.2-=Ay F m kN 8⋅-=A M kN 33.20=C F 7. kN 40=B F kN 10-=Ax F kN 20-=Ay F m kN 50⋅-=A M kN 40=Cx F0=Cy F8. N 100-=Ax F N 300-=Ay F N 300-=Ex F N 100=Ey F N 200=Dy FN 300=Hx F N 100=Hy F第三章 空间力系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B 。

2.B 。

3. 0)(=F M x ρ;2)(Fa F M y -=ρ;46)(Fa F M z =ρ。

4. F x =240-N ;F y =302N ;M z =2402m N ⋅。

5. sin z F F ϕ=;cos cos y F F ϕβ=;()(cos cos sin )x M F F c b ϕβϕ=+r 。

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 wfei@ • wfei@
ϕ +ϕ ϕ +ϕ m1g sinϕ1 − k cos 1 2 ⋅ (l − 2R) ⋅ sin 1 2 = 0 2 2 m g sinϕ − k cosϕ1 + ϕ2 ⋅ (l − 2R) ⋅ sinϕ1 + ϕ2 = 0 2 2 2 2
o
ϕ1 ϕ2
m2
m1
2.23 质量为m,电荷为q的粒子在轴对称电场 中运动。写出粒子的拉格朗日函数和运动微分方程。 v v v v 解: 由题中 E = E 0 e r ,B = B 0 k 令 ϕ = E 0 ln R v 1 v A = B 0 R eθ 2 v v 在柱坐标系中,有: = 1 mv 2 − q ϕ + q A ⋅ V , L 2 d ∂L ∂L − =0 代入: & dt ∂ q α ∂ qα
2 p 2p
代入完整保守体系的拉格朗日方程,
d dt & R2 & g R & R + R − ω 2R + R − 2 R p2 p p
2
= 0
m
&& & 化简得到, ( p 2 + R 2 ) ⋅ R + R ⋅ R 2 − p 2 ω 2 R + pgR = 0
z o
F
G P
∴ P ⋅ FG = F1 ⋅ EF + ( P'− F1 ) ⋅
若有
DF AC = ,则有:P ⋅ FG EF AB
AB DF AC
A B
P'
F'2
= P'⋅EF
C
即秤锤的重量P与重物P’在秤台的位置无关,且 P ' = P

理论力学第一章题及解答(文末)

理论力学第一章题及解答(文末)

第一章 思考题1.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何不同?1.2 在极坐标系中,r v r =,θθ r v =.为什么2θ r r a r-=而非r ?为什么θθ r r a 20+=而非θθ r r +?你能说出r a 中的2θ r -和θa 中另一个θ r 出现的原因和它们的物理意义吗?1.3 在内禀方程中,n a 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空间曲线中它总沿着主法线方向?当质点沿空间运动时,副法线方向的加速度b a 等于零,而作用力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b F 一般不等于零,这是不是违背了牛顿运动定律呢?1.4 在怎样的运动中只有τa 而无n a ?在怎样的运动中又只有n a 而无τa ?在怎样的运动中既有n a 而无τa ?1.5dt r d 与dt dr 有无不同?dt v d与dtdv 有无不同?试就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分别加以讨论. 1.6人以速度v 向篮球网前进,则当其投篮时应用什么角度投出?跟静止时投篮有何不同?1.7雨点以匀速度v 落下,在一有加速度a 的火车中看,它走什么路经?1.8某人以一定的功率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的渔竿不慎落入河中.两分钟后,此人才发现,立即返棹追赶.追到渔竿之处是在桥的下游600米的地方,问河水的流速是多大?1.9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总是和所受的外力的方向一致?为什么?1.10在那些条件下,物体可以作直线运动?如果初速度的方向和力的方向一致,则物体是沿力的方向还是沿初速度的方向运动?试用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1.11质点仅因重力作用而沿光滑静止曲线下滑,达到任一点时的速度只和什么有关?为什么是这样?假如不是光滑的将如何?1.12为什么被约束在一光滑静止的曲线上运动时,约束力不作功?我们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积分,能否求出约束力?如不能,应当怎样去求?1.13质点的质量是1千克,它运动时的速度是k j i v 323++=,式中i 、j 、k 是沿x 、y 、z 轴上的单位矢量。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是非判断题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直线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x )1.1.4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V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1.1.6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V )1.1.9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1.1.10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1.1.11 合力总是比(x )1.1.12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x)1.1.13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V)1.1.14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x)1.1.1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V)1.1.16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1.1.17 凡是两端用较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x )1.1.18如图所示三较拱,受力F,只作用,其中F作用于较C的销子上,则AC、BC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二、填空题(V )方向相反,沿同一适用于刚边形法则合((分力大x )体。

成。

x )X )图图1.2.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外效应和内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束约束;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约束力由主动力引起,且随主动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所示三钱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偶M搬移到构件BC上,则A、B、C各处的约束力A.都不变;C.都改变;三、受力图1.3.1画出各物体的受力图。

理论力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理论力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1-1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力是( A )。

A.滑动矢量
B.自由矢量
C.定位矢量
1-2 如图1-18所示,作用在物体A 上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可表为( C )。

A.1F –2F
B.2F - 1F
C.1F +2F
图1-18 图1-19 1-3 F =100N ,方向如图1-19所示。

若将F 沿图示x ,y 方向分解,则x 方向分力的大小 x F = C N ,y 方向分力的大小y F = ___B __ N 。

A. 86.6
B. 70.0
C. 136.6
D.25.9
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 A 。

A. 刚体
B. 变形体
1-5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C 。

A. 刚体;
B. 变形体;
C. 刚体和变形体。

1-6 如图1-20所示,已知一正方体,各边长a ,沿对角线BH 作用一个力F ,则该力在x 1轴上的投影为 A 。

A. 0
B. F/2
C. F/6
D.-F/3
1-7如图1-20所示,已知F=100N ,则其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Fx Fy Fz
图1-20 图1-21。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1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1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1-2 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未画重力的物体的重量均不计。

1-3 画出下列各物体以及整体受力图,除注明者外,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a) (b)(c) (d)(e) (f)第二章平面一般力系2-1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忽略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2 用一组绳悬挂重P=1kN的物体,求各绳的拉力。

2-3 某桥墩顶部受到两边桥梁传来的铅直力P1=1940kN,P2=800kN及制动力T=193kN,桥墩自重W=5280kN,风力Q=140kN。

各力作用线位置如图所示,求将这些力向基底截面中心O简化的结果,如能简化为一合力,试求出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2-4 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所示,试求出图中A、B处的约束反力。

2-5 在图示结构计算简图中,已知q=15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6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由AB、BD、DFE三杆铰接组成,已知:P=50kN,M=40kN·m,q=20kN/m,L=2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图2-6 图2-72-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

2-8 图示结构中各杆自重不计,D、E处为铰链,B、C为链杆约束,A为固定端,已知:q G=1kN/m,q=1kN/m,M=2kN·m,L1=3m,L2=2m,试求A、B、C 处约束反力。

图2-8 图2-92-9 支架由两杆AO、CE和滑轮等组成,O、B处为铰链,A、E是固定铰支座,尺寸如图,已知:r=20cm,在滑轮上吊有重Q=1000N的物体,杆及轮重均不计,试求支座A和E以及AO杆上的O处约束反力。

理论力学B32学时练习册题及解答

理论力学B32学时练习册题及解答

(×)
2.1.3 凡 是 力 偶 都 不 能 用 一 个 力 来 平 衡 。
(∨)
2.1.4 只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保持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




(∨)
二、 计算题
2.2.1 铆接薄板在孔心 A、B 和 C 处受三力作用,如图所示。F1=100N,沿铅直方向;
F2=50N,沿水平方向,并通过点 A;F3=50N,力的作用线也通过点 A,尺寸如图。求此力系
CB
A
P1 A
P2
(a)
F B
(b)
q F
B
A
C
(c)
FC C
B
P2
A
F
B
YA
P1
A
XA
FA
FB
F
YB B
q
A
XB
C
YC
1.3.2 画出下列各物体系中各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接触面为光滑,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
出的外均不计。
B
B FC
C
C
CP
P
A
F
E
YA
DA
F
FF FC,
FE
(a)
XA
C
C
C
B
YA
D
A
YD
B
P2
A
YA
A
XA
P
P1
B
C
D
d) YE’
.
YC
X
, C
Y‘F
.
B
YB
C
XC
C
YC,
D
YD
P
P1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B_C练习册一至八章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B_C练习册一至八章答案.

只限自己使用,请不要传播 —— 李鹏程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一、是非判断题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1.10 ( × ) 1.11 ( × ) 1.12 ( × ) 1.13 ( ∨ ) 1.14 ( × ) 1.15 ( ∨ )1.162.1 2.2 2.3 外 内 。

2.4 约束 ; 相反 ; 主动 主动 。

2.5 3 ,2.6 力偶矩代数值相等(力偶矩的大小相等,转向相同) 。

三、选择题3.1 (c) 。

3.2 A 。

3.3 D 。

3.4 D 。

3.5 A 。

3.6 B 。

3.7 C 。

3.8四、计算题4.14.2(e)(d) (a)mm KN F M ⋅-=18030)(mm KN F M ⋅=-=3.2815325)(20mm KN F M ⋅-=25210.)(01=)(F M x m N F M y ⋅-=501)(01=)(F M z m N F M x ⋅-=2252)(m N F M y ⋅-=2252)(mN F M z ⋅=2252)(mN F M x ⋅=2253)(mN F M y ⋅-=2253)(mN F M z ⋅=2253)(只限自己使用,请不要传播 —— 李鹏程五 、受力图 5.15.2(a)(b) B B(b) (c) P 2(d)只限自己使用,请不要传播 —— 李鹏程5.3(1) 小球 (2) 大球 (3) 两个球合在一起 P 2P 1A CB (a)(1) AC 杆 (2) CB 杆 (3)整体(1) AC 段梁 (2) CD 段梁 (3)整体 (1) AB 杆 (2) CD 杆(3)整体只限自己使用,请不要传播——李鹏程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一、是非判断题1.1( ×) 1.2( ∨) 1.2( ×)二、填空题2.1 平衡。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b(杆ABa(球A ))c(杆AB、CD、整体)d(杆AB、CD、整体)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ADB CE Original FigureAD B CEWWFAxF AyF BFBD of the entire frame)a (杆AB 、BC 、整体)b (杆AB 、BC 、轮E 、整体)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e(杆CE、AH、整体)f(杆AD、杆DB、整体)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h(杆AB、AC、AD、整体.第二章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3、力偶矩就是力偶。

()二.电动机重P=500N,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练习册及答案

理论力学练习册及答案
解:动点取杆OA上A点,动系固连杆O1C上,定系固连机架。
由速度合成定理 作速度平行四边形。
由加速度合成定理 作加速度图。
取 方向投影,得:
再取动点杆O1C上C点,动系固连套筒B上,定系固连机架。
由速度合成定理 作速度平行四边形。
由加速度合成定理:
作加速度图。
取 方向投影,得:
取 方向投影,得:
第八章 刚体平面运动
8-1.已知图示机构滑块B,沿水平方向按规律SB=0.01t2+0.18t m移动,通过连杆AB带动半径R=0.1 m的轮子沿水平方向只滚不滑。求当t=1 s时,点A和点C在图示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当 时,
由于杆AB作瞬时平动,且P为轮C
的速度瞬心,故有:
8-2.曲柄OA=17 cm,绕定轴O转动的角速度ωOA=12 rad/s,AB=12 cm,BD=44 cm,滑块C、D分别沿着铅垂与水平滑道运动,在图示瞬时OA铅垂,求滑块C与D的速度。
2、研究滑块A运动副,求 ,
3、分别作套筒o运动副、滑块A运动副
加速度图,
4、研究杆BE,作O、A加速度图,
5、分别列O、A点加速度投影式求解
7-7.圆盘半径OA=r,可绕其边缘上一点A转动,从而带动直杆BC绕B点转动,AB=3r,且直杆与圆盘始终相切,当圆盘中心运动到AB连线上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为ε,求此瞬时直杆BC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8-5.滑块B、D在铅直导槽中滑动,通过连杆BA及CD与轮子A相连,各连接处都是光滑铰链。轮A放在水平面上,AB=10 cm,CD=13 cm。在图示瞬时,即轮心A至两铅垂导槽的距离均为8 cm时,可在水平面上自由滚动的轮子,其轮心速度νA=30 cm/s,方向水平向右。求此时滑块D的速度。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d(杆AB、CD、整体)c(杆AB、CD、整体))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ADB CE Original FigureAD B CEWWFAxF AyF BFBD of the entire frame)a (杆AB 、BC 、整体)b (杆AB 、BC 、轮E 、整体)c (杆AB 、CD 、整体)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e(杆CE、AH、整体)f(杆AD、杆DB、整体)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h(杆AB、AC、AD、整体第二章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3、力偶矩就是力偶。

()二.电动机重P=500N,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如图所示。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B练习册题+解答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B练习册题+解答

1 / 27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二、填空题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1.1.2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1.1.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1.1.4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1.1.5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1.1.6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1.1.7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1.1.8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1.1.9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1.1.10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1.1.11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1.1.12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1.1.13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1.1.14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1.1.1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1.1.16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1.1.17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1.1.18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F1作用,其中F作用于铰C的销子上,则AC、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F
M
F1
C
C
AB
AB
1.2
图1.1图
二、填空题
1.2.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外效应和内效应。

1.2.2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约束;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
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约束力由主动力
引起,且随主动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如图1.2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偶M搬移到构件BC上,则A、
B 、
C 各处的约束力C 。

A.都不变;
B.只有C 处的不改变;
C.都改变;
D.只有C 处的改变。

三、受力图
1.3.1画出各物体的受力图。

下列各图中所有接触均处于光滑面,各物体的自重除图中已 标出的外,其余均略去不计。

B
C
F
AB
F
B
q
A
(a) A
P 1C P 2 (b) (c)
Y A
F C
C P 1
B P
2
F
AB F
F A
B
F A
Y B B X B q
C Y C
A
X
A
1.3.2画出下列各物体系中各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接触面为光滑,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 出的外均不计。

B B B
F C
C
FE
(a)
A
P
D
Y A
A
C
P C
Y
, FA C F
FA
D
FF E
X
Y D X
A
C
P
A
FE D
C Y
D
C C
B B F
BC
,
F
BC
B
B (

钉)
A
P F
AB F
,
AB P
(b)
A
AE D
B
Y
A
Y
E
AE
Y
B
B
,
F
D
设B处不
带销钉;
F
C X
A
X
,
E
X
E
E
D
X
B
B
F
B
FP2
D
B
P
(c)
F
Y F
,
Y
E X
,
B
,
Y
B
F

B
X
F
P2
P
A
P
1
BC
D
P
P1
Y
A
A
X
A
Y
B
d)

Y
E
.
BC

Y
Y
F
C,
X
.
C
C
X,
CY
C
D
Y
D
Y
E
Y
F
A C
F
E
D
O
B
,
F
E
CE
F
C
F
D
A
Y
A
X
A
E.
F
E
Y
B ,
F
C
X
,
A
A
C
,
Y
A
Y
X
B
B O X
(e)
C
C ,
F
BC
A I
K
B
P
Y
A A
X
A
Y
I I
X
I
F
BC
K
B
X
'
I
I
H
E DD Y
K
Y
I
' D
FP
D F ,
D P
(f)
F
C
E B
F
E
E
F
C
C
,
F
E
E
B
Y
B
F
A D F
D
D 设ADC上带
C,
F
C
有销钉C;,
F
D
(g)
D
A X
A
Y
A
q F
Y
A
qq F
A
BC
(h) D A
X
A
BCD
'C
XX
CC
YY D
C
'
Y
Y
B
C
1学时
X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