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pptx
合集下载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020/8/12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2020/8/12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 始作用,是产生效应的动因,是分 子反应机制 。
药理效应:引起的机体反应。 基本表现: 兴奋 :功能增强:肾上腺素升高血压
抑制 :功能降低:吗啡镇痛
2020/8/12
兴奋与抑制
药物作用
1905年,烟碱和箭毒分别能兴奋和抑制骨 骼肌—存在接受物质
1908年,Ehrlich提出受体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 拮抗药
2020/8/12
竞争性拮抗药
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 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 活性
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 行右移
2020/8/12
非竞争性拮抗药
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 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 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 抗药时的Emax
2020/8/12
三、受体类型 (Receptor classes)
1. ligand gated ion channels (ionotropic)
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
2.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由于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作用具有 特异性(specificity) 如:阿托品-M受体 阿司匹林-环氧化酶
物质基础:药物的化学结构
2020/8/12
药物作用的方式
全身 局部
2020/8/12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选择性
腺体
眼睛
阿托品 M受体
平滑肌 心
阻断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最大效应: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 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 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 最大效应或效能。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2020/8/12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 始作用,是产生效应的动因,是分 子反应机制 。
药理效应:引起的机体反应。 基本表现: 兴奋 :功能增强:肾上腺素升高血压
抑制 :功能降低:吗啡镇痛
2020/8/12
兴奋与抑制
药物作用
1905年,烟碱和箭毒分别能兴奋和抑制骨 骼肌—存在接受物质
1908年,Ehrlich提出受体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 拮抗药
2020/8/12
竞争性拮抗药
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 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 活性
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 行右移
2020/8/12
非竞争性拮抗药
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 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 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 抗药时的Emax
2020/8/12
三、受体类型 (Receptor classes)
1. ligand gated ion channels (ionotropic)
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
2.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由于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作用具有 特异性(specificity) 如:阿托品-M受体 阿司匹林-环氧化酶
物质基础:药物的化学结构
2020/8/12
药物作用的方式
全身 局部
2020/8/12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选择性
腺体
眼睛
阿托品 M受体
平滑肌 心
阻断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最大效应: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 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 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 最大效应或效能。
2第二章 药效学PPT课件
致敏源: – 药物本身 – 药物代谢产物 – 制剂中的杂质或辅料
#
Ⅰ型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麻疹,血 管神经性水肿等。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Ⅱ型溶细胞反应: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如磺胺类药物、氯霉素 Ⅲ型免疫复合物反应: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 炎,内源性哮喘等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药热等
E( %) 100 75 50 25
疗效
死亡
lgED50
lgLD50
阿托品
抑制腺体分泌
松弛平滑肌
#
特点:较轻微,为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难以避 免,有时可设法纠正。 如:麻黄碱
#
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引 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较严重
• 急性毒性: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 慢性毒性:肝肾、造血器官、内分泌器官
#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
应
强
度 阈剂量
治疗量
剂量
一、剂量与效应
1.无效量
2.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 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3.最大有效量或极量:引起 最大效应而不中毒的剂 量
4.治疗量或常用量:阈剂 量和极量之间
5.最小中毒量:是刚引起 药物中毒的剂量 #
6.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
二、量效效应
1.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 以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数量)为纵坐标 • 如将横坐标用对数剂量或对数浓度表示,则呈对
#
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直接 发挥的作用
吸收作用: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 机体各组织器官而发挥的作用 (吸收作用/系统作用)
#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
Ⅰ型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麻疹,血 管神经性水肿等。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Ⅱ型溶细胞反应: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如磺胺类药物、氯霉素 Ⅲ型免疫复合物反应: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 炎,内源性哮喘等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药热等
E( %) 100 75 50 25
疗效
死亡
lgED50
lgLD50
阿托品
抑制腺体分泌
松弛平滑肌
#
特点:较轻微,为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难以避 免,有时可设法纠正。 如:麻黄碱
#
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引 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较严重
• 急性毒性: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 慢性毒性:肝肾、造血器官、内分泌器官
#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
应
强
度 阈剂量
治疗量
剂量
一、剂量与效应
1.无效量
2.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 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3.最大有效量或极量:引起 最大效应而不中毒的剂 量
4.治疗量或常用量:阈剂 量和极量之间
5.最小中毒量:是刚引起 药物中毒的剂量 #
6.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
二、量效效应
1.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 以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数量)为纵坐标 • 如将横坐标用对数剂量或对数浓度表示,则呈对
#
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直接 发挥的作用
吸收作用: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 机体各组织器官而发挥的作用 (吸收作用/系统作用)
#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PPT课件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
精品医学
1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性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 作用.
药物效应(drug effect)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机体 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精品医学
11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称毒性反应。毒性反应一般在超过极量时才会发生。 但有时也会因病人的遗传缺陷。病理状态或合用其 他药物而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即出现中毒 反应。
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称急性毒性; 因长期用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称慢性毒性 。
产生原因
1. 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如治疗量的 洋地黄对心脏有较高的选择性,中毒量能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
2. 选择性高是由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大,且组织细 胞对药物的反应性高。但选择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临床应用的所有药物,几乎没有一个能产生唯一的药物选择 性。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数药理活性也较高,使用时针对性 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 作用常较多。
不良反应:用药后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与治疗无关 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称不良反 应。
(1)副作用(side effect or side reaction):
药物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称副作用或副反应。 副作用一般都较轻微,是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精品医学
9
抑制腺体分泌
阿托品
(Atropine)
精品医学
1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性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 作用.
药物效应(drug effect)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机体 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精品医学
11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称毒性反应。毒性反应一般在超过极量时才会发生。 但有时也会因病人的遗传缺陷。病理状态或合用其 他药物而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即出现中毒 反应。
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称急性毒性; 因长期用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称慢性毒性 。
产生原因
1. 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如治疗量的 洋地黄对心脏有较高的选择性,中毒量能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
2. 选择性高是由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大,且组织细 胞对药物的反应性高。但选择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临床应用的所有药物,几乎没有一个能产生唯一的药物选择 性。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数药理活性也较高,使用时针对性 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 作用常较多。
不良反应:用药后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与治疗无关 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称不良反 应。
(1)副作用(side effect or side reaction):
药物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称副作用或副反应。 副作用一般都较轻微,是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精品医学
9
抑制腺体分泌
阿托品
(Atropine)
药理学--第二章 药效学 ppt课件
(2)毒性反应:药物和毒物没有根本区别,绝 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用药剂量过大或用 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称毒性反应。因 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称急性毒性; 因长期用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称慢性毒性。
PPT课件
10
(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机体受 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 理功能的障碍或组织损伤。这种反应只发生 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用药剂量无关, 反应性质也各不相同。最典型的例子是青霉 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 碍性贫血等。对于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用药前应进行过敏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PPT课件
1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 原发(初始)作用。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 发作用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如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血管平滑肌α受体为 其作用,而引起的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则 为效应。实际上,二者相互通用。药物对 机体的作用是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 变,而不可能产生新的功能。
(1)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 无关的不适反应,称副作用或副反应。副作 用一般都较轻微,是可逆性的功能变化。随 着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有时可成为治疗 作用。
PPT课件
9
副作用通常是难以避免的,但可设法纠正,如用 麻黄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可引起病人失眠,若同时服用催眠药可纠正。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三、受体学说
(一) 占领学说:认为药理效应的大小与药物占 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药物至少具备两种特 性即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才能引起生物效应。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优秀课件
❖ 举例: (1)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传染病,是对因治疗。 (2)用解热镇痛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是对症治疗。
❖ 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 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 不利的反应。
❖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 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 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 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2、熟悉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未被吸收的 药物在用药部位 所呈现的作用。
是药物被吸收之后 随血液循环分布到 组织器官所发生的 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是指药物对其所 接触的器官、 细胞直接产生的 作用。
去甲间肾接上作腺用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是由于机体的整 血体管性收而缩通过机体 反射机制或生理 血性压调升节高间接产生 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 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 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不良反应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 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 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等。
❖ 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 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 不利的反应。
❖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 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 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 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2、熟悉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未被吸收的 药物在用药部位 所呈现的作用。
是药物被吸收之后 随血液循环分布到 组织器官所发生的 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是指药物对其所 接触的器官、 细胞直接产生的 作用。
去甲间肾接上作腺用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是由于机体的整 血体管性收而缩通过机体 反射机制或生理 血性压调升节高间接产生 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 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 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不良反应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 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 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等。
第二章药效学ppt课件
量
度
最
极最
小
量小 致
剂量
有 安全范围
中死
效
毒量
量
量
二、量效曲线
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 (或)浓度为横座标,绘制出的长尾 S 型曲线
• 量反应量效曲线:药理效应的强弱是 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的数量或 最大效应的百分率来分级表示
• 质反应量效曲线:药理效应的强弱不 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 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的变化
4.可逆性(reversibility):可被其他配体或药物 竞争性置换。
5.多样性 (multiple-variation) :同一受体可分 布于不同细胞, 产生不同效应。
6.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受体类型:
按部位(三类)
膜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膜上:α、β、DA
胞浆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胞浆内,皮质激
如效应以死亡为指标称为半数致死量 (50% lethal dose,LD50)。
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1.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治疗指数( TI )=LD50/ED50
2. 安全指数(safety index) 安全指数=最小中毒量LD50/最大治疗量ED50 3. 安全界限(safety margin) 安全界限=(LD1-ED99)/ED99 ×100% 4. 药物的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
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急性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
2.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
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
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3. 2. 依赖性 精神依赖
度
最
极最
小
量小 致
剂量
有 安全范围
中死
效
毒量
量
量
二、量效曲线
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 (或)浓度为横座标,绘制出的长尾 S 型曲线
• 量反应量效曲线:药理效应的强弱是 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的数量或 最大效应的百分率来分级表示
• 质反应量效曲线:药理效应的强弱不 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 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的变化
4.可逆性(reversibility):可被其他配体或药物 竞争性置换。
5.多样性 (multiple-variation) :同一受体可分 布于不同细胞, 产生不同效应。
6.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受体类型:
按部位(三类)
膜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膜上:α、β、DA
胞浆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胞浆内,皮质激
如效应以死亡为指标称为半数致死量 (50% lethal dose,LD50)。
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1.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治疗指数( TI )=LD50/ED50
2. 安全指数(safety index) 安全指数=最小中毒量LD50/最大治疗量ED50 3. 安全界限(safety margin) 安全界限=(LD1-ED99)/ED99 ×100% 4. 药物的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
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急性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
2.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
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
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3. 2. 依赖性 精神依赖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ppt)
特点:不可预知,与药物剂量和疗程无关,常发生有过敏 体质的人 。
原因:有致敏原(药物本身或代谢物;药剂中杂质等)
6)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在药物治疗 作用的基础上继发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二重感 染)及出血等。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月。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
后原有疾病的加重。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急剧升高。 避免措施:逐渐减量。
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机体接受药 物(半抗原或抗原)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 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三、参与或干扰细胞的代谢
抗癌药通过干扰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 还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干 扰细胞核酸代谢过程。
四、影响生理递质或激素
如:影响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灭活
五、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一)受体(Receptor)的概念
能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大分 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 分)。
特点:危害大,可以预料和避免。 原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长。
l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l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l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l 致癌 (Carcinogenesis) l 致突变 (Mutagenesis)
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指停药后血药 浓度 已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以下时残 存的药理效应。
原因:有致敏原(药物本身或代谢物;药剂中杂质等)
6)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在药物治疗 作用的基础上继发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二重感 染)及出血等。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月。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
后原有疾病的加重。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急剧升高。 避免措施:逐渐减量。
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机体接受药 物(半抗原或抗原)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 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三、参与或干扰细胞的代谢
抗癌药通过干扰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 还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干 扰细胞核酸代谢过程。
四、影响生理递质或激素
如:影响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灭活
五、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一)受体(Receptor)的概念
能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大分 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 分)。
特点:危害大,可以预料和避免。 原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长。
l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l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l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l 致癌 (Carcinogenesis) l 致突变 (Mutagenesis)
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指停药后血药 浓度 已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以下时残 存的药理效应。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PPT课件
酶抑制的动力学和调节
酶抑制的动力学
酶抑制的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过程中抑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了解抑制剂与 酶的结合和解离速率常数,以及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米氏常数的影响。这些参数对于理解抑制剂的作用 机制和设计更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酶抑制的调节
酶抑制的调节是指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控制代谢过程。在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离子和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等。这些调节因素通过与酶的调节位点结合,改变酶 的构象或催化效率,从而控制代谢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受体的调节包括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 调节,其中负反馈调节是常见的调节 方式,通过增加或减少受体的数量或 活性来调节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反应。
受体的药理学意义
02
01
03
受体是药物发挥作用的靶点,通过与受体结合,药物 可以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副作用。
受体的选择性决定了药物的作用范围和副作用,选择 性高的药物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离子通道的调节和药理学意义
离子通道的调节方式包括自身调节、旁分泌调节、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等。这些调节方式可以影响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状 态,从而影响细胞膜的电位和兴奋性。
药理学意义上,许多药物通过作用于离子通道发挥药理作用 。例如,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等都作用于相 应的离子通道,改变细胞膜的电位或兴奋性,从而发挥治疗 作用。
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可以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药物的 剂量和给药方式需要根据受体的状态进行调整。
05
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理论
离子通道的概念和分类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结构, 负责控制离子在细胞内的进出。它们 由蛋白质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允许一种或几种离子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和两重性
1.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
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具 有的专一性,专一性主要取决于药物 的化学结构。如nicotine与a4β2nAchR和a7-nAchR结合,而对其他受 体影响不大。
2.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二者稍有区别。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 是阻M-R,而其效应则是扩瞳。
(一)药物作用的方式
按药物作用部位分:
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 在用药部位直接产生作用。
2. 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 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也 称为吸收作用。
(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按用药目的分:
1.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 如化疗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感染 性疾病。 2. 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疾 病症状,如吗啡镇痛,阿斯匹林解热。
(四)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 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 下时残存的 药理效应。如巴比妥类。
(1) 习惯性:由于停药引起的主观上不 适的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
(2) 成瘾性:指使用麻醉药品如吗啡 后,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戒 断症状(生理功能紊乱)。
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
(一)副作用(副反应)(side reaction) : 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 的与治疗
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 副作 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特点: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可以 预料,难以避免。
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 作用范围广。
(二)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兴药、 致幻药等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小结
药物作用的双重性
防治作用 (治病)
不良反应 (致病)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 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 应、依赖性等
第二节 药物量效关系
5. 治疗量(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 极量小的剂量。
6. 最小中毒量:刚引起中毒的剂量。
7. 致死量(lethal dose): 导致死亡的 剂量。
(3)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 与不良反应
1、防治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并产生 防治效果的作用
预防作用: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 状发生的作用。
治疗作用:药物针对治疗疾病的需要 所发生的作用。
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
青霉素用于脑膜炎,目的 在于消灭脑膜炎双球菌。
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 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 不发生作用。
特点: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 活性较强,使用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 针对性差,不良反应较多, 但作用范围广。
产生原因:
(1)药物的化构、机体(包括病原体) 的组织结构的差异 ;
(2)机体生化功能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的差异,如碘;
一、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 (一)药物剂量
1. 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 2.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 应的剂量。
3. 最大有效量(maximal effective dose):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所需使用 的剂量。
4. 极量(maximum dose) 国家药典规 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2、 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了 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 究指南等。
3、不良反应的种类
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 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之。
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 较严重、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如 GM(庆大霉素)引起的耳聋。
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 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 反应、特异质反应、“三致” 反 应、药物依赖性等。
产生原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药剂 中杂质、或自然界中类似物,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机体组织损伤、功 能紊乱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特点: (1)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2)反应性质、严重度差异很大,与 剂量和给药途经无关。
(3)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 能再发。 (4)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 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 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 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1.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 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 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引起 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 用的结果。
的机体损 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 性毒性, 致癌、 致畸、致 突变三致反应 也属于慢 性毒性反应 范畴。
特点:反应比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 危害大,可预料和避免的。
产生原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 间过长。
(三)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 人 对某些药 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无法预 知,与药使用剂量及疗程无关。 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
②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 疾病症状
阿司匹林用于发热,只 能解除症状,不能消除 病因。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1、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1877年—氯仿麻醉意外致死 1937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 造成100多人死亡 1959年—反应停事件 1960年—氯碘喹所致的亚急性脊髓视 N炎(SMON事件)
(三)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节功能:调整机体原有 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抑制(麻痹)
咖啡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酒和苯二氮卓类及巴比妥类都是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 病原体和抑瘤,达到治疗目的作用。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 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