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ppt(共32张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ppt(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ac8e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8.png)
落后守旧 迷信无知 淳朴善良 渴求平安
愚昧、有阿Q精神
课堂练笔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 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 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 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 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 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 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 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 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 宝书——①书的内容丰富多彩, ②书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关心, 以及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敬佩之情。
阅读讨论
❖ 1、阿长为什么要几经周折地为“我”买《山 海经》呢?
❖ 2、第19-21节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对表 现“长妈妈”形象有作用吗,能删除吗?
❖ 3、文章重点既然是要表达我对长妈妈的感激 和敬佩之情,却有为什么要叙写令幼时的“ 我”讨厌的几件事情?
,我们必须用什么说话? 全体都震悚了起来;
②书店太远没有机会去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mǎo
gōng
zhuó
待人宽: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在谋篇布局时,为了表现人物,该不该将所
有的事例都具体地展开来写呢?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阅读开 头几段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语气等。中间段落只 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 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 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 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愚昧、有阿Q精神
课堂练笔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 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 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 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 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 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 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 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 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 宝书——①书的内容丰富多彩, ②书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关心, 以及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敬佩之情。
阅读讨论
❖ 1、阿长为什么要几经周折地为“我”买《山 海经》呢?
❖ 2、第19-21节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对表 现“长妈妈”形象有作用吗,能删除吗?
❖ 3、文章重点既然是要表达我对长妈妈的感激 和敬佩之情,却有为什么要叙写令幼时的“ 我”讨厌的几件事情?
,我们必须用什么说话? 全体都震悚了起来;
②书店太远没有机会去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mǎo
gōng
zhuó
待人宽: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在谋篇布局时,为了表现人物,该不该将所
有的事例都具体地展开来写呢?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阅读开 头几段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语气等。中间段落只 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 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 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 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c95d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3.png)
作则,鞠躬尽瘁
•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 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 明确:“写话”
•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 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
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
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
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
矩矩作文。
布置作业
•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 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 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SUCCESS
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 选择了哪些材料?
• 明确: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
于高文典册的。
•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 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第四自然段:送客 • (3)第五自然段:复信 •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
标点。
•
——治学严谨
•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 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
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
路才转身回去。
•
——待人宽厚
•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 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 明确:“写话”
•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 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
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
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
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
矩矩作文。
布置作业
•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 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 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SUCCESS
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 选择了哪些材料?
• 明确: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
于高文典册的。
•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 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第四自然段:送客 • (3)第五自然段:复信 •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
标点。
•
——治学严谨
•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 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
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
路才转身回去。
•
——待人宽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1c31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d.png)
第五部分(第9段):对 学习先生的语文主张, 效仿先生的品德的思考。
1.给下列加色的字注音。
rùn
shū
zhuó
kěn
pì
修润
méng
生疏
zhui
商酌
biè
恳切 譬如
tà
tiē
朦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妥帖
huì
chǐ
rǒng
pèi
诲人不倦
è
不耻m下ǎo 问
冗长颠沛流离
xiá
简明扼要 丁卯 自顾不暇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 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不久,叶圣陶就发现了张中 行的价值,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 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辑。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 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 语文主张。
(一)人物品格
1.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 品行,请总结分析。
(1)待人厚。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2)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 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上节课,我们大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其在写作方 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 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 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还特别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d21f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3.png)
宽厚:亲切谦逊
恭送客人
•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 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 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 去。
➢ 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无论:叶先生的 一定:对叶先生 还是:说明叶先生待 宽厚热情不会因 的宽厚热情表示 人宽厚热情是从始至 他人阻拦改变。 肯定,毫不怀疑。 终的,毫无例外的。
确是人之师表。” •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
宽厚:真诚热情
复信
•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 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恳切 [kěn qiè]
譬如[pì rú]
朦胧 [méng lóng]
累赘[léi zhui] 别扭[biè niu] 拖沓[tuō tà]
妥帖[tuǒ tiē] 丁卯年[mǎo]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不觉不好
超链接部分
修润文章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 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恭送客人
•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 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 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 去。
➢ 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无论:叶先生的 一定:对叶先生 还是:说明叶先生待 宽厚热情不会因 的宽厚热情表示 人宽厚热情是从始至 他人阻拦改变。 肯定,毫不怀疑。 终的,毫无例外的。
确是人之师表。” •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
宽厚:真诚热情
复信
•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 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恳切 [kěn qiè]
譬如[pì rú]
朦胧 [méng lóng]
累赘[léi zhui] 别扭[biè niu] 拖沓[tuō tà]
妥帖[tuǒ tiē] 丁卯年[mǎo]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不觉不好
超链接部分
修润文章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 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2张PPT)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fed03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0.png)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
壹
贰
叁
肆
总体评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总体评价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语言特色分析
2.句式角度:整句和散句① 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
语言特色分析
② 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于叙述说明,整句长于抒情。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3. 修辞角度
①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阅读思考
①写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合作探究
1.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整体感知
3.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待人厚
律己严
(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2)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3)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壹
贰
叁
肆
总体评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总体评价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语言特色分析
2.句式角度:整句和散句① 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
语言特色分析
② 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于叙述说明,整句长于抒情。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3. 修辞角度
①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阅读思考
①写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合作探究
1.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整体感知
3.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待人厚
律己严
(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2)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3)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932b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5.png)
用本文的写话风格,以小见大、叙
议结合的方法写一写。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 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 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悲伤和怀念
叶先生去世已经让人很悲痛,偏偏又碰上除夕这 样热闹、喜庆的日子离去。“我”的一位挚友离 去,教育界深刻的人。
文革十年,张中行在凄凉中告别了妻女,一个 人回到了乡下,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一住很多年。 最惨痛的是没有北京户口每次去北京探望妻女,都 遭受几番羞辱。
文革十年,叶老也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 ”语文课本没有了,建立的语言规范崩塌了。叶老 还要承受长期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内心的孤独和焦 虑,一直萦绕心头。
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略读方法: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 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 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 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待人厚 (3-5)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6-8)
作文如话 文风简洁 用语规范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突出“我”的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写叶圣陶先生在文字工作和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9)感悟叶圣陶先生的良苦用心,并提出希望。
访谈过程
问:您和叶老怎么认识的呢? 答: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 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问:这次合作之前,您知道他吗? 答: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 作品的时候。 问:那你觉得认识之后和之前有不同吗? 答: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 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议结合的方法写一写。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 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 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悲伤和怀念
叶先生去世已经让人很悲痛,偏偏又碰上除夕这 样热闹、喜庆的日子离去。“我”的一位挚友离 去,教育界深刻的人。
文革十年,张中行在凄凉中告别了妻女,一个 人回到了乡下,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一住很多年。 最惨痛的是没有北京户口每次去北京探望妻女,都 遭受几番羞辱。
文革十年,叶老也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 ”语文课本没有了,建立的语言规范崩塌了。叶老 还要承受长期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内心的孤独和焦 虑,一直萦绕心头。
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略读方法: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 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 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 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待人厚 (3-5)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6-8)
作文如话 文风简洁 用语规范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突出“我”的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写叶圣陶先生在文字工作和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9)感悟叶圣陶先生的良苦用心,并提出希望。
访谈过程
问:您和叶老怎么认识的呢? 答: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 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问:这次合作之前,您知道他吗? 答: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 作品的时候。 问:那你觉得认识之后和之前有不同吗? 答: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 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48fe1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a.png)
课程导入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 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 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他的作品有散文 《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 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 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张中行 第一课时
走进作者
这样的主张对你写作有何启发?
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文风的“简洁”。关 于繁简和修改,他“只说字”,偏重用语, 强调“可简就绝不该繁”。这启示我们在 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 删改,使语言更加简洁。
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的宽 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 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 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之情。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 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 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 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 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 身回去。
细节描写。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 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
4.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
生活上随和,易于相处
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
工作认真严谨
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为学谦虚,一丝不苟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 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9.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 德的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 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 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 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 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他的作品有散文 《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 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 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张中行 第一课时
走进作者
这样的主张对你写作有何启发?
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文风的“简洁”。关 于繁简和修改,他“只说字”,偏重用语, 强调“可简就绝不该繁”。这启示我们在 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 删改,使语言更加简洁。
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的宽 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 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 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之情。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 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 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 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 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 身回去。
细节描写。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 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
4.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
生活上随和,易于相处
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
工作认真严谨
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为学谦虚,一丝不苟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 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9.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 德的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 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 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18张PPT)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3c4a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4.png)
1.描文章的标点; 2.与“我”共同修润文字 3.恭送访客 4.写信致歉,并为“我” 感到悲伤。
律己严
1.主张写文章简明如话;
2.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3.文风重视简洁 4.以身作则,抄稿认真 5.区分“做”和“作”
治学严谨、和蔼可亲、待人真诚、 平易近人、谦虚诚恳、细致认真
细读感悟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 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作者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
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 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 高尚品行。
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学习目标
1、概括文中所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2、概括文中所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人物特点 的写作手法。
整体感知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材料: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心中罩上“双层
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
张中行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年),学 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 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 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 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 话》等。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童话集《稻 草人》等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31张PPT)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407a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整体感知
常出现于段首、段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略读课文(快速阅读,用波浪线标出过渡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叶老逝世“我”深感悲哀。
第二部分:(2-8)叶老品行:待人宽待己严。
1.总写叶老品行(2) 2.叶老待人宽厚 ① 修改文章(3)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C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课堂检测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 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悲伤、怀念之情。
总结全文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 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规规矩矩作文。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细节探究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坚持写话的风格,为读者着想。
细节探究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 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善于反思,低调谦虚,对自己写作要求严格,同时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有这样一个人,12岁时立志爱国强国,所以央 求其师为他取字以表明心迹,其师取“秉臣”二字,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要先爱乡。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 他又找到老师说:“清廷覆灭,不能再为臣,请先 生改一个字”,先生笑道:“你名绍钧,有诗曰 ‘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整体感知
常出现于段首、段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略读课文(快速阅读,用波浪线标出过渡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叶老逝世“我”深感悲哀。
第二部分:(2-8)叶老品行:待人宽待己严。
1.总写叶老品行(2) 2.叶老待人宽厚 ① 修改文章(3)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C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课堂检测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 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悲伤、怀念之情。
总结全文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 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规规矩矩作文。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细节探究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坚持写话的风格,为读者着想。
细节探究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 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善于反思,低调谦虚,对自己写作要求严格,同时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有这样一个人,12岁时立志爱国强国,所以央 求其师为他取字以表明心迹,其师取“秉臣”二字,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要先爱乡。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 他又找到老师说:“清廷覆灭,不能再为臣,请先 生改一个字”,先生笑道:“你名绍钧,有诗曰 ‘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3张ppt)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03433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6.png)
2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 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 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 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他的作品有散文 《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 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 《稻草人》。
1、了解有关叶圣陶、张中行的文学常识; 2、积累生字、生词; 3、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 5、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
细读课文,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 的叶圣陶先生?
待人厚: 3段:修改文章 细致认真,谦虚好学 4段:恭送客人 热情周到,为人厚道
5段:复信给我 尊重朋友,仁爱宽厚 律己严:
6段:谈写文章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7段:删除废字 重视文风,力求简洁 8段:规范“做”和 “作”
细致认真,力求完美
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琐碎的小事 向我们展现叶老的诸多品德的?
草率(shuài ) 生疏sh(ū
)zh商uó酌(
)
恳(kěn )切 譬p如ì (rú
) ló朦ng胧(
)
累赘(zhuì ) 拖沓tà(
)tuǒ妥t帖iē()Fra bibliotek颠沛流离 鞠躬尽瘁 以身作则
1.课文标题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哪 些事情呢?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叶圣陶先生 的哪些品质?
22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 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 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 不负先贤:
老老实实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 规规矩矩作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回顾文体,让记忆变得更加清晰
记叙文的概念:是以叙述为主要表 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 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优秀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393f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7.png)
作用:有着总领 全文的作用。
重点研讨 3.文中一些语句中副词的运用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试着找出这样的句 子来进行品析。
(1)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品析:“特别”一词修饰“重视”,突出叶先
生对文风“简洁”的重视程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 的学术态度。
重点研讨
(2)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 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丁卯年( mǎo )
躬行( gōng)
草率( shuài )
生疏( shū )
譬如( pì )
朦胧(méng )
累zhuì( 赘 ) 修rùn( 润 )
拖tà( 沓 )
不chǐ下问( 耻 )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
tuǒ tiē( 妥 帖 ) huì人不倦( 诲 ) diān pèi流离( 颠 沛 )
品析:“同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仅重视以上所讲的文风问 题,写作中的细小的方面也毫不放松,“不……决不……”更 补写认真的程度,“完全”对 “妥帖”一词起限制作用,其严 谨的态度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重点研讨
4.“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 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伤。”请赏析 “万”和“罩”在这句话中的表达效果。
重点研讨
7.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 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写话”。 写话的文章具有如下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 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其实就是“话”。此 外,还特别重视“简洁”。这不但是叶圣陶先生的主张,也是张 中行先生本文的特点。
语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19张PPT)
![语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b571f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0.png)
巩固达标
1. 大声朗读并积累你喜欢的语段。 2. 巩固基础,完成《优佳学案》的练习。 3. 推荐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 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待人宽厚
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
严以律己
修改文章 恭送送客 真诚复信
写话重风格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解析】B项中,“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应用“津津有味”。
——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治学严谨
——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热情周到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念,顺口,听,悦耳。
——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一个躬行 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待人宽、律己严的 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 赞美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1980年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 话》、《负暄续话》《流年碎影》等。
预习检测
字音识记
字形易错
丁卯( mǎo ) 生疏( shū ) 别扭( biè )) )
拖沓( tà )
修润( rùn ) 恳切( kěn )
字形、字音易错
词语解释
【颠沛流离】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鞠躬尽瘁】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诲人不倦】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付之一笑】 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解析】A项,“别”应读biè;B项,“帖”应读tiè;D项,“沓”应读 tà。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 谦虚 B. 悔恨 C. 儒家 D. 微末
业绩 悠久 公寓 天坛
朦胧 出板 丁卯 悲哀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f141ab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1.png)
累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大势所趋】 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不即不离】 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 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速读 课文
5分钟略读课文, 勾画关键语句, 划分文章层次, 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突出“我”的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律己严 2.特别强调重视语言的“简洁”。
3.重视语文,力求完美(规范“做”与“作”。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
为什么作者要选 作者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 择这些小事来写? 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
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 更能引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 共鸣。
细读课文,结合具体语 句,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形象 特点。
新课导入
星星结队归去,一切夜景都隐没的时候,那小蛾才飞走了。稻草人仔 细看那片稻叶,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小蛾下的子。这使稻 草人感到无限惊恐,心想祸事真个来了,越怕越躲不过。可怜的主人,她 有的不过是两只模糊的眼睛;要告诉她,使她及早看见小蛾下的子,才有 挽救呢。他这么想着,扇子摇得更勤了。扇子常常碰在身体上,发出啪啪 的声音。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 ···
“深重的苦心”指深思熟虑、语重心长的良苦用心,这是 对叶圣陶先生极高的评价。只要动笔,只要写作,就应想想先 生的写作主张,这是对先生毕生事业的敬重,对语言文字、对 读者的尊重。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 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 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举例说说。
【张中行】(1909—2006年),学者、 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 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 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 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 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 《负暄琐话》等。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57691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d.png)
——治学严谨
他人眼中的叶圣陶: “虽然叶圣陶先生如今已经不在人间了,而我拿笔
的机会也已不多。但是,我每一执笔,总觉得他在背后 看我写些什么,我不敢不认真思考。”
——巴金
“交情兼师友,四十八年,立身治事,长仰楷式。 道德寓文章,一千万字,直言曲喻,永溉后生。”
——吕叔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第二课时 候课任务: 阅读 文章,勾画能体现 叶圣陶先生“宽和 严”的语句。
读书方法指导
略读,就是带着目的有选择性地阅读,不在只言片语 上纠缠、琢磨,不要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不要打断阅读 思路,而应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
1.确定阅读重点:可根据题目或自己需要获得的信息确定。 2.可关注开头、结尾,以及段首语句,这些地方常常提供 主要信息。 3.要默读或扫读,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就快速阅读。
1. 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有关叶圣陶先生 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待人厚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以小见大
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 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著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于 1932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语文课 本,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社长和语文课本的总编辑。
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作家,如巴金、 丁玲、戴望舒等。
标题告诉你哪些信息? “叶圣陶先生”表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尊敬的情感。
他人眼中的叶圣陶: “虽然叶圣陶先生如今已经不在人间了,而我拿笔
的机会也已不多。但是,我每一执笔,总觉得他在背后 看我写些什么,我不敢不认真思考。”
——巴金
“交情兼师友,四十八年,立身治事,长仰楷式。 道德寓文章,一千万字,直言曲喻,永溉后生。”
——吕叔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第二课时 候课任务: 阅读 文章,勾画能体现 叶圣陶先生“宽和 严”的语句。
读书方法指导
略读,就是带着目的有选择性地阅读,不在只言片语 上纠缠、琢磨,不要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不要打断阅读 思路,而应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
1.确定阅读重点:可根据题目或自己需要获得的信息确定。 2.可关注开头、结尾,以及段首语句,这些地方常常提供 主要信息。 3.要默读或扫读,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就快速阅读。
1. 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有关叶圣陶先生 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待人厚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以小见大
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 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著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于 1932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语文课 本,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社长和语文课本的总编辑。
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作家,如巴金、 丁玲、戴望舒等。
标题告诉你哪些信息? “叶圣陶先生”表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尊敬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6eb6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e.png)
地域文化与教育思想的融合
03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实践中,注重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将其与
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
个人经历
教育实践与改革
叶圣陶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担 任多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积累了丰 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致力于推动教 育改革。
文学创作与成就
社会活动与影响
叶圣陶先生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参与 多个文化组织和学术团体,为推动中 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细腻入微
在描写人物和事件时,叶圣陶先生 善于捕捉细节,通过细腻入微的笔 触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事件发展。
富有生活气息
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生 活,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叙事,使 读者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氛围。
语言运用
准确生动
叶圣陶先生的语言准确生动,善 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 件
• 叶圣陶先生简介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背景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内容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艺术特色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育意义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跨文化对比
01
叶圣陶先生简介
生平事迹
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 镇小学教师,并开始文学创
作。
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原 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如语言、动作、 心理描写等。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如家人、朋友、 同事等。
情节分析
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及其内在逻辑。 重点场面的描写及其意义。
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式。
0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艺术特色
叙事风格
平实自然
叶圣陶先生的叙事风格朴实无华, 注重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来展现 人物和事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精品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015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2.png)
06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比喻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 强表达效果。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表达更加生动有 趣。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使表达 更加有力。
描写手法特点及作用探讨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场景等细节,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 感受。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叶圣陶先生
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叶圣陶先生被塑造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严谨治学态 度和坚定信仰的学者形象。他的形象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 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其他人物形象
课件中还可能涉及到与叶圣陶先生相关的其他人物形象,如他的学生、同事、 家人等。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丰富故事内涵,展现叶圣陶先生不同侧面 的性格特点。
教育意义 探讨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如教 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改进和创 新。
社会价值 分析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如 对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作用。
3
跨文化交流
探讨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如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合 作等方面的作用。
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重要历史事件。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表达了对民主、科学、进步的追求和对封建专制、迷信、落后 的批判。
叶圣陶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童 话作品更是开创了中国现代童话的先河。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 学价值,还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 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照应开头;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
之情。
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 的两个主张是什么?
写话、简洁
写法探究
1.语言朴实,叙议结合。
本文的语言朴实,多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但又不失 其雅致。如文中:“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 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而不是泛泛地议论和记叙。 从而使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 “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 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 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 “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第二段是如何说明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 人之处的?
孔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对比 叶圣陶“确是人之师表”。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R·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 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 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 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
新课导入
叶圣陶名言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
累赘
tà
拖沓
pì
譬如
tiē
妥帖
【商酌】商量斟酌。 【譬如】比如。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人而不知疲倦。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 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材料: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 典册的。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 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说像话 还不够,就是话。”
“写话”
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 吧……是西郊某大雪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 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相关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 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 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 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代表作】 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字词积累
mǎo
丁卯
zhuó
商酌
léi zhuì
谢谢观看
板书设计
品德过人
总
叶
圣 文墨方面 陶 日常交往
待人厚
怀 念
先 写文章
写话
生
律分
敬 佩
二 文风
简洁
己
赞
三 写作的各个方面 求完美 严
美
事
提出希望
铭记主张
总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 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 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特别强调 了写文章要“简洁”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洋溢 着“我”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敬佩和赞 美之情。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 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 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 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 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 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 心中罩上“双层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 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 中待人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 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教育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写 话主张,理解叶老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 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律己严:作文“写话”“简洁”; 做人: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第二课时
细读感悟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 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 夕放鞭炮的习俗。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表面上,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声色不动, 又有较显明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 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并且, 正因为作者善于控制感情,反而使得这种感情 更显真挚,内涵更为深厚。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文章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几件 生活小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展现 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风范。借助于“描标 点”“送别”等具体事例的记述,辅以简明 的议论,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独特而可贵的精 神风貌。一位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 者形象跃然纸上。
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走近作者
【张中行】(1909—2006年),原名张璇,学 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 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 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 合称“燕园三老”。
【代表作】 合作编著《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 文学》《负暄琐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