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

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

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大学》——我国最早的德育专著

《论道德教育》涂尔干——标志着教育学的诞生

《品格概念与品德教育》凯兴斯泰纳——最早研究品格的专著

《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

3、德育的功能(简):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

(1)、德育的政治功能

a、德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意识的人,维护与巩固政治

b、德育通过学校这一阵地,传播思想制造舆论

c、德育直接培养政治人才

(2)、德育的经济功能(生产——流通——消费)

a、生产领域:提高劳动者素质

b、流通领域:诚信体系

c、消费领域: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

(3)、德育的文化功能

a、保存传递文化;

b、选择文化;

c、融合创新文化;

d、引领文化

2、德育的个性化功能

(1)、德育的个体发展性功能:为个体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对个

体的品的结构(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发展起作用

(2)、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满足人超越的需要,满足精神追求

的需要,使人从中获得精神的快乐、愉悦

4、德育的地位的认识(结合实际谈)

德育首位论、五育并列论、完全寓它论、以智代德伦、德育唯一论

5、德育目的的概念: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

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格规格。

6、德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7、确定德育目的的依据(简)

(1)、客观依据

a、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

b、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c、各级各类学校不同阶段的特点

(2)、理论依据

a、德育目的的直接来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该理论既确定了人的全

面发展观又展现了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b、各种流派围绕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目的、教育取向的不同

个体本位论:主要考虑人的发展、人的需要来确定德育目的(代表人物:杜威、

卢梭)

社会本位论:在遭人与造公民之间选择造公民(代表人物:涂尔干)

科学主义:社会瞬息万变,教育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适应性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要按人性化的需要来设计

8、我国小学德育目标(1993年《小学德育大纲》)

(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2)、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3)、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5)、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两大层面:人才素质、社会功能

9、德育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

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基础文明教育

(4)、劳动教育

(5)、法纪教育

(6)、心理教育(性教育)

(7)、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需加强的方面:(1)、信息道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和道德教育

(2)、生态道德教育:生态危机根本上是人性问题;为动物谋福利

(3)、科学道德与科学精神教育

(4)、经济道德教育:公平、良性竞争;诚信教育

(5)、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教育:公正、关爱、宽恕

10、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工

作者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1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德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体或团体,是推动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和开展的主导。

(2)、受教育者:接受影响的个体或团体,是推动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和开展的主体。

(3)、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者用以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是德育活动的依据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2)、德育目标要求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主要矛盾

(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教育者提出的的与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

13、德育过程概述

(1)、德育过程与社会家庭的影响过程

德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本质上是学校教育过程

社会家庭是盲目的、偶然的

(2)、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等五育侧重点不同

德育遵循品德发展规律;智育遵循认知水平;美育遵循审美发展;体育遵循运动

规律

(3)、德育与品德发展形成发展过程

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心理过程,德育是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依据品德形成发展

规律才能有效。

14、德育过程的规律(论)/特点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具有统一性与多端性

a、从品德的内部结构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是品德的基

本要素。

b、这四个要素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认识是前提,行动是关键,情意起调节作

用。

(2)、德育过程是在活动与交往中统一各种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与实践性。

a、活动与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b、青少年活动、交往是多种多样的

c、教育性活动在交往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3)、德育过程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相统一的过程,具有自主性。

a、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状况的矛盾

b、德育过程是自我教育和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15、德育原则

(1)、知行统一原则

德育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要将提高道德理论知识与道德实践行为

相统一,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学校不能搞形式主义

b、在知识与实践中促使学生掌握德

育;

c、进行适当,恰到好处的奖惩

(2)、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在正面疏导,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同时又要

有纪律约束,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要求: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

d、选择适当时机,已达到教育目的

(3)、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原则

要求:a、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尤其多关心差生;

b、给学生制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合理的自尊需要;

c、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提出合理化的要求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

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体。同时要注意个别

教育,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与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统一起

来。

要求:a、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重视学生集体观的培养;

b、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c、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

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5)、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

一致,前后连续地进行。

(6)、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