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概念

合集下载

教育德育知识点总结

教育德育知识点总结

教育德育知识点总结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人格。

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方面面。

德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育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发展健全的人格和品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道德素质的人,使其成为善良、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担当的公民。

二、德育的目标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德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对社会、国家和家庭的忠诚和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2.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

德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勇敢、诚实、守信、友善等品质。

3.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德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具有乐观和自信的心态,能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德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家庭、他人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德育的内容1.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德育教育、道德规范、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2. 管理教育。

管理教育是使学生养成守纪守法、守规秩序、遵纪守规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

3.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情绪,具有爱心、同情心、感恩心等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情感素质。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pt课件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pt课件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 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一般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
活动的开展和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1.德育活动的准备
第四节 德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及其组织
3.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正所谓“德育有法而无定法”,而成功地选择和运用德 育方法,取决于教育者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而 且有赖于教育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 学、心理学素养,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机智、教育技巧 和开拓创新精神。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教育性功能,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实质是整 个德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德育教育性功能的具体表现为:把教人做人作为总目 标;通过德育促进受教育者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完成, 具体表现在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三、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实体观 德育实体观是对德育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的看 法。 (二)德育双重价值观 认为德育既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也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三)德育主体观 德育主体观关于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 程中的地位问题。 (四)全方位德育观 全社会德育的观念;全员德育的观念;多育并举的观念。
(二)德育的基本方法 1.思维训练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2.情感陶冶法 (教师的师爱与人格陶冶、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3.理想激励法(价值理想激励、人格理想激励) 4.行为训练法(道德实践、奖励与惩罚) 5.修养指导法,也称自我教育法。 6.心理咨询法。

德育名词解释教育学2024

德育名词解释教育学2024

引言概述: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的过程,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德育涉及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德育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学的概念和原理。

正文内容:一、德育(Moral Education)1. 自律(Self-discipline):指个体通过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方式,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

2. 道德判断(Moral Judgment):指个体在面临道德问题时,基于价值观和道德原则作出的决策和判断。

3. 道德感(Moral Sentiment):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和行为的情感反应,包括喜悦、愤怒、悔恨等。

4. 道德动机(Moral Motivation):指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推动力,基于道德准则和原则。

5. 道德价值观(Moral Values):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和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和信念,包括公平、正义、真实等。

二、教育学(Educational Science)1.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s):指教育工作者设计的、针对学生的期望发展方向,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

2. 教育方法(Educational Methods):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策略,以实现教育目标。

3. 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指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4. 教育理论(Educational Theory):指教育学领域的一系列原则和规律,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思考和决策。

5. 教育改革(Educational Reform):指教育系统和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发展。

三、德育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1. 示例引导法:通过举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2. 课程整合法: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科中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

德育的名词解释有哪儿些

德育的名词解释有哪儿些

德育的名词解释有哪儿些德育,指的是对人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念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是推动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当今社会中,德育被广泛认可并不断演化和发展,涵盖了多个层面和维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德育的几个不同解释和理解,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可以理解为社会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对于构建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通过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的培养,传承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使每个人能够在实践中践行和传承这些价值观。

这种传承和弘扬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责任感、正义感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公民,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德育还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性具备多种品质和特质,德育的任务在于引导和培养这些品质和特质的良好发展,促使个体在道德、智力、体魄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平衡和协调的发展。

德育在这个层面上与其他教育形式相辅相成,如智育、体育和艺术教育。

通过在学校和课堂上培养品德和道德,个体不仅能够成为有礼貌和尊重他人的人,还能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独特的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德育通过全面发展个体的各个方面,培养了有品格和创造力的综合素质。

此外,德育还被理解为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的引导和约束。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遵从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保证社会的和谐和秩序。

德育通过教育和培养,在个体的道德意识和行动上彰显了规范和原则。

这些规范包括互助互爱、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和环境保护等,旨在引导个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并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德育在这个层面上起着提醒和教育的作用,使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明确了正确的伦理和道德取向。

最后,德育还可以看作是心灵教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人既有理性的思维和能力,又有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的概述 一、什么是德育(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 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 学校德育 ,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补充:道德有私德、公德与职业道德。

(二)德育的特点永恒性(社会性):学校德育的历史悠久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历史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德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同。

阶级性:不同的社会中,德育体现不同阶级的需求。

共同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社会乃至国家,德育原则、内容、方法有共同性。

继承性:就德育原则、方法而言。

二、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功能(一)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1.生存性功能2.发展性功能:德育对个体品德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3.享用性功能: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愿望、需要,从中体验到快乐、幸福、满足,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二)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1.德育的政治功能①德育对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具有维系作用。

②德育具有培养政治人才的功效。

③德育对于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

2.德育的经济功能①宏观层次②微观层次3.德育的文化功能德育具有传递与选择文化的功能。

德育具有更新与创新文化的功能。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是指德育具有“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德育概念的认识

德育概念的认识

德育概念的认识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途径,引导、教育和培养人们遵循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德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内化这些价值观,形成自觉的道德选择和行为。

德育概念的认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德育旨在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勤劳守纪等一系列道德准则。

这有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和态度。

2.品德修养的培养:德育强调对学生的品德、心灵和行为的塑造。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自律能力、责任感,以及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操。

3.道德行为的实践:德育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贯彻这些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

4.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德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激励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德育的核心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最终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关爱他人、具备社会公民素养的人。

这种内在的德育培养是全面发展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德育的定义和意义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对个体进行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

2.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德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1. 德育的整体性原理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整体人格为目标,从心智、情感、意志、道德、品德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德育的因材施教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使教育更加有效。

3. 德育的示范引领原理教师和家长应该发挥良好的行为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4. 德育的全面指导原理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指导,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5. 德育的阶段性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6. 德育的健康原理德育应该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

7. 德育的社会性原理德育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动关爱他人、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和意识。

8. 德育的系统性原理德育应该系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统筹教育资源,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德育的综合效果。

三、德育原理的实施策略1. 培养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德育水平,不仅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还应该不断学习德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构建德育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德育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奖励和表彰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原理知识点汇总

德育原理知识点汇总

德育原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德育概念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道德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2.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如何理解道德教育的过程。

3、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4.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

从广义上讲,道德教育除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环境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

5、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①传统思想的影响②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③中国政治革命的历史轨迹使然。

6、过于广泛的德育界定有以下几大弊端:①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②在理论体系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③使人无法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

④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却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⑤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

应遵循“守一而望多”原则。

8、“转化理论”:是指将德育过程看做“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内化说”仍是转化理论的一种改良形式。

9、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第二节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和革命性。

最本质特征应当是现代教育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故教育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内涵应当是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2、德育历程(1)习俗性德育使之人类社会早起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区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

(2)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是一个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德育方法名词解释

德育方法名词解释

德育方法名词解释德育概念: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变化,达到培养特定道德品质的目标。

它规定了德育活动所应培养的道德品质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具体要求。

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向受教育者传授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识、观点、理念、价值观等。

它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德育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包括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情境创设、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

正确的德育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

德育评价: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活动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估的过程。

它通过对德育活动的检查、总结和评估,对德育活动的成效进行量化和价值判断,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是教育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对德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达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目标。

德育科研:德育科研是对德育工作的规律性、科学性、有效性等进行研究的过程。

它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德育资源:德育资源是指用于开展德育活动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它包括教育者、教材、场地、经费等各方面资源。

德育组织:德育组织是指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德育活动的机构和团体。

它包括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等机构,以及社会上的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团体。

德育人员:德育人员是指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相关人员。

他们包括学校中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也包括社会上的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辅导人员等。

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相对而言的。

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态度和立场。

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执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

德育的概念及内容是

德育的概念及内容是

德育的概念及内容是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个体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和内容。

它是全面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感情品质、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它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

在道德教育中,学生学习到如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遵守法律等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2.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示范良好的道德行为,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3. 社会人文教育:社会人文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作品等,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规则、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5. 身体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重要内容。

通过体育锻炼和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律、合作、竞争的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

6. 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和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公民责任、法律意识、公共道德品质等,逐步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公民。

总之,德育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教育活动,其内容涉及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综合实施和深入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积极投身社会的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公民。

德育知识点总结大全

德育知识点总结大全

德育知识点总结大全德育是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关于德育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德育的概念和特点1.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有担当的品格和态度。

1.2 德育的特点德育的特点主要包括:1)长期性: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2)全面性:德育是全面的,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方面。

3)艺术性:德育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工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育引导。

1.3 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道德方面: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

2)审美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3)行为习惯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稳定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4 德育的原则德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包括: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注重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和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二、德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1 德育的基本途径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榜样示范: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课堂教学:在各类课程中设置德育内容,通过教育教学实现德育的目的。

3)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正气、真善美,借鉴优秀文化传统和先进文化成果。

德育的概念广义

德育的概念广义

德育的概念广义德育是指在教育中,通过教学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以及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塑造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德育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层面,涵盖了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包括与他人的互动、社会组织的秩序、公共道德的规范等。

在传统教育中,德育通常是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德、正直、勇气、自律、诚实、尊重、公正和责任等精神,通过这些精神能够培养出受人尊重的人物,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而在现代教育中,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德育也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重点更为注重人际关系、道德规范、法律意识等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被认为是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对于他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培养,学校德育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在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说”(传授道德知识),还要注重“做”(做一个具有道德标准的楷模)。

在做和说方面相结合,蕴含着很多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这种教育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因为德育的精神体现了一种道德观念和社会公义,带给学生们正直、勇气、诚实、宽容、责任等美德,让学生成为更具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整体的协作能力。

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它将赋予学生不仅是知识,而且是道德方面的素质,着重培养自觉遵守法纪、诚信守约、负责任等素质。

总之,德育是一种普遍认为的教育形式,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当代中国,德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仍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们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探讨更好的德育策略、方法和途径,以激发学生的成长的潜在力量,为实现我们强大的国家、富强的民族作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学》德育教学课件

《教育学》德育教学课件
3、基本要求: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二、德育的途径
(一)教学教育途径 (二)学校管理教育途径 (三)组织活动教育途径 (四)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教育途径 (五)社会实践教育途径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 即循循善诱原则。
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 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 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 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基本要求: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 (三)集体主义教育 (四)劳动教育 (五)民主、法律与法制教育 (六)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七)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五、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1、知:即道德认识,是指对客观存在的
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的认识
第三节 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的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 1、概念: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
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形式: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3、基本要求: 1)明确的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二)榜样示范法
1、概念:是教育者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 英勇事迹影响学生的方法 2、榜样包括:典范、教育者示范、学生 中的好样板 3、基本要求:
2、思想教育:是指在形成青少年科学的人 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3、品德教育:这是形成青少年一定的道德 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德育的概念名词解释

德育的概念名词解释

德育的概念名词解释德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方式,培养和提高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旨在培养人们积极向上、善良正直的品格,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尝试对德育的概念进行深入解释,从它的内涵、目标和实施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德育的内涵:德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涉及到个体的思想、言行和品格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德育关注的是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塑造个体的品德、修养和价值取向。

德育注重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德育的目标:1.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当代青年的身心健康,以及道德品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个体能够获得自我认知、识别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养成素质,进而形成独立、自信和有思想的个体。

2.塑造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德育致力于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个体通过德育教育,能够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正确的公私分寸和义务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3.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德育的目标还在于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个体通过德育的熏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正确的伦理判断能力并遵循社会公德,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

三、德育的实施手段: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关于道德伦理、公民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

同时,课堂上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社会现象和价值问题,培养自主的思考能力。

2.社团活动:参与社团活动是培养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加入社会实践、义工服务等社团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我认知、感受社会需求,从而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3.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校训、校规等制度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思维导图)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思维导图)

《教育学》第七章 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内容
1.政治素质
2.思想素质
3.道德素质
4.民主法制素质
5.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概念
二、德育过程的内容、矛盾和实质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口诀:知情意行长反复,内部矛盾多交往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
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
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
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
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
口诀:
陶行知教导一连串学生积极守纪律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四、知行统一原则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节 德育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二)榜样示范法
(三)实际锻炼法
(四)陶冶教育法
(五)道德修养法
(六)品德评价法
1.语言说服法
2.事实说服法
二、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员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最基本的途径
第五节 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
二、体谅模式
三、社会模仿模式
四、价值澄清模式。

德育的几个方面

德育的几个方面

德育的几个方面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德育的概念与含义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的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 德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它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2. 德育是传递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的教育。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 德育是体现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育。

它传递的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认同和接受这些价值观和规范。

二、德育的内容与目标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2. 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对政治的正确认识。

3. 道德教育:包括传统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 法制教育:包括法律知识教育、法治观念教育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具体来说,德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使其具有国家意识和国家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使其具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

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大学》——我国最早的德育专著《论道德教育》涂尔干——标志着教育学的诞生《品格概念与品德教育》凯兴斯泰纳——最早研究品格的专著《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3、德育的功能(简):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1)、德育的政治功能a、德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意识的人,维护与巩固政治b、德育通过学校这一阵地,传播思想制造舆论c、德育直接培养政治人才(2)、德育的经济功能(生产——流通——消费)a、生产领域:提高劳动者素质b、流通领域:诚信体系c、消费领域: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3)、德育的文化功能a、保存传递文化;b、选择文化;c、融合创新文化;d、引领文化2、德育的个性化功能(1)、德育的个体发展性功能:为个体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对个体的品的结构(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发展起作用(2)、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满足人超越的需要,满足精神追求的需要,使人从中获得精神的快乐、愉悦4、德育的地位的认识(结合实际谈)德育首位论、五育并列论、完全寓它论、以智代德伦、德育唯一论5、德育目的的概念: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格规格。

6、德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7、确定德育目的的依据(简)(1)、客观依据a、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b、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c、各级各类学校不同阶段的特点(2)、理论依据a、德育目的的直接来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该理论既确定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又展现了人的未来发展方向)b、各种流派围绕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目的、教育取向的不同个体本位论:主要考虑人的发展、人的需要来确定德育目的(代表人物:杜威、卢梭)社会本位论:在遭人与造公民之间选择造公民(代表人物:涂尔干)科学主义:社会瞬息万变,教育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适应性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要按人性化的需要来设计8、我国小学德育目标(1993年《小学德育大纲》)(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2)、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3)、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4)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5)、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两大层面:人才素质、社会功能9、德育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3)、基础文明教育(4)、劳动教育(5)、法纪教育(6)、心理教育(性教育)(7)、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需加强的方面:(1)、信息道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和道德教育(2)、生态道德教育:生态危机根本上是人性问题;为动物谋福利(3)、科学道德与科学精神教育(4)、经济道德教育:公平、良性竞争;诚信教育(5)、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教育:公正、关爱、宽恕10、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1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1)、德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体或团体,是推动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和开展的主导。

(2)、受教育者:接受影响的个体或团体,是推动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和开展的主体。

(3)、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者用以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是德育活动的依据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2)、德育目标要求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主要矛盾(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提出的的与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13、德育过程概述(1)、德育过程与社会家庭的影响过程德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本质上是学校教育过程社会家庭是盲目的、偶然的(2)、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等五育侧重点不同德育遵循品德发展规律;智育遵循认知水平;美育遵循审美发展;体育遵循运动规律(3)、德育与品德发展形成发展过程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心理过程,德育是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依据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

14、德育过程的规律(论)/特点(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具有统一性与多端性a、从品德的内部结构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是品德的基本要素。

b、这四个要素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认识是前提,行动是关键,情意起调节作用。

(2)、德育过程是在活动与交往中统一各种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与实践性。

a、活动与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b、青少年活动、交往是多种多样的c、教育性活动在交往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3)、德育过程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相统一的过程,具有自主性。

a、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状况的矛盾b、德育过程是自我教育和教育相统一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15、德育原则(1)、知行统一原则德育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要将提高道德理论知识与道德实践行为相统一,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学校不能搞形式主义b、在知识与实践中促使学生掌握德育;c、进行适当,恰到好处的奖惩(2)、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在正面疏导,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同时又要有纪律约束,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要求: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c、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d、选择适当时机,已达到教育目的(3)、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原则要求:a、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尤其多关心差生;b、给学生制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合理的自尊需要;c、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提出合理化的要求(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体。

同时要注意个别教育,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与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统一起来。

要求:a、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重视学生集体观的培养;b、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c、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5)、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续地进行。

(6)、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16、德育的途径有哪些?(1)、直接道德教育如:1872年日本的修身课;1902年中国的修身课(2)、间接道德教学学科教学(知识本身具有教育性、传授知识的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师自身榜样作用);班主任工作;团队组织及其活动;课外校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家庭网络17、德育的方法、含义、形式、如何运用(1)、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形式:报告、演讲、讨论谈话、读书指导、参观参加社会调查。

运用:内容组织合理恰当;注意学生的发动;注意逻辑性(2)、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形式:典范、典型、示范、艺术形象运用:将权威性、时代性、相近性三者结合(3)、情感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形式:情景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运用:情景设计具有感染力;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学生与教学情境互动(4)、实际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形式:练习、委托任务(角色承担)、规章制度、活动组织运用:给予实践主体一定的自由;注意实践频率和难易程度的控制(5)、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来引导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

形式:操行评定、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运用:奖励与惩罚相结合;频率和程度适当;注意场合(6)、自我修养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来使自身品质不断完善的方法。

形式:慎独、内省、写日记运用: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主题道德的自我构建18、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19、德育模式(1)、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道德教育三个基本原则:a、必须首先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水平阶段b、必须在儿童中引起真正的道德冲突和意见不一c、要向儿童揭示出高于他已有发展程序一个阶段的道德思维方法(2)、关怀体谅模式※代表人物:尼尔·诺丁斯※道德教育应以“体谅”为核心来组织,应当帮助学生摆脱恐惧和怀疑,以培养学生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为核心目标20、德育课程的种类及特点(1)、学科课程系统性、知识性、计划性(2)、经验/活动课程灵活性、实践性、间接性(3)、隐性课程无意识性、广泛性、间接性、情感性21、德育内容的概念: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德育内容是各不相同的)22、德育课程的概念: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23、德育的价值取向(1)、德目主义:是德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即直接教学,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直接传授教育价值。

(2)、全面主义:是德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即间接教学,不开设独立的德育课程,主要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来进行道德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