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二)_大气运动规律_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 大气逆辐射。

2.大气中的能量直接来源是__B__(字母)根本来源是__A__(字母)。

2.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1.代表高空风的是甲图,代表近地面风的是乙图。

2.F 、F 、F 分别代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思维线索][师说考点](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4)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题组冲关]1.(2017·全国卷Ⅰ·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1)B(2)C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0分)1. (4分)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洋流环流所处位置和环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A . 南半球顺时针B . 南半球逆时针C . 北半球顺时针D . 北半球逆时针(2)若该洋流环流位于太平洋中,则a洋流为()A . 墨西哥湾暖流B . 千岛寒流C . 日本暖流D . 东澳大利亚暖流2. (4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 . 冰川侵蚀作用B . 流水搬运作用C . 风化作用D . 流水侵蚀作用(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 . 三峡谷地B . 淮北平原C . 青藏高原D . 皖南丘陵3. (6分)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下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判断正确的是()A . ①﹣a,②﹣b,③﹣cB . ①﹣b,②﹣a,③﹣cC . ①﹣c,②﹣b,③﹣aD . ①﹣c,②﹣a,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 . 侵蚀、搬运、沉积B . 侵蚀、沉积、搬运C . 沉积、搬运、侵蚀D . 搬运、沉积、侵蚀4. (2分) (2019高二下·天津期末) 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

读阿拉伯半岛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不能成为该半岛气候干燥原因的是()A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 . 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C . 西部地势较高(高原),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D . 半岛沿岸寒流流经,减湿明显(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主要应为()A . 地下水B . 季节性积雪融水C . 高山冰雪融水D . 海水5. (2分) (2019高三上·武汉月考) 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属于咸水湖。

2019年高考地理冲刺大二轮试题:专题五第二讲 大气运动的规律 专题跟踪训练6

2019年高考地理冲刺大二轮试题:专题五第二讲 大气运动的规律 专题跟踪训练6

2019年4月专题跟踪训练(六)一、选择题(201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可能是()A.青海湖B.鄱阳湖C.长白山天池D.滇池[详细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月气温低、6月气温高,12月份北京时间8时气温最低,6月份6时气温最低,该湖泊可能是青海湖,所以A正确。

[答案] A2.该气象综合观测站()A.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 ℃B.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C.6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详细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月最低气温低于-15 ℃,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6月份最高气温高于14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无关,所以B正确。

[答案] B(2018·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

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B.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C.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D.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详细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以C正确。

[答案] C4.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A.赤道B.20°N C.40°S D.60°N[详细分析]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20°N,所以B正确。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14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14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北半球为例):
(二)风力大小的判读 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 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 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题组精练】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 压面示意图(图2),完成1~2题。
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答案: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而郊区相对于城区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故E为郊区,G为城区,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 区的上空,气压较低,H为城区的上空,气压较高,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 直方向上,城区近地面空气上升,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向 E,由此判断热力环流的方向为G→H→F→E→G,D正确,故选D。
第14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 差异。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运用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等原理, 分析海陆风等实际问题。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遇冷下沉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三个关系 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a.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b.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大气运动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大气运动Word版含答案

.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

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

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全国卷)小明同学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题。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解题思路】第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

故选。

【答案】.(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月至次年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题。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①.②.③.④.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该地可能位于().吉林省.河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题思路】第题,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月至次年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

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

第题,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运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大气运动】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6.C 7.D 8.A【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故选C。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对。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C.西南方 D.西北方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3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3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含答案

课时作业3大气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山东济南章丘一模]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下图,完成1~3题。

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2.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 B.b、cC.c、d D.a、d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

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

第2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

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

第3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答案:1.D 2.B 3.C[2018·豫北十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他们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但老师发现他们绘制的①②③④四个信息中,只有③是正确的。

读图,完成4~5题。

4.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最可能是()A.8:30~9:30 B.11:00~12:00C.14:00~15:00 D.22:00~23:005.甲、乙、丙、丁四地中,夜雨最多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③信息是正确的,说明谷底空气垂直上升,谷底气温高。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精校解析Word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河谷1月份晴天平均气温时空分布图,据图完成1~2题。

1.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相对高差约为( )A.190米B.260米C.330米D.400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逆温现象持续时间约为8个小时B.8时逆温层厚度达到一天中最大C.该地逆温形成仅与夜晚吹山风有关D.日较差大小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下图是我国甲乙两地分别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气压统计后绘制的图像,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分别可能是( )A.反气旋锋面B.气旋高压脊C.反气旋低压槽D.气旋锋面4.如果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持续增强,则甲地可能出现( )A.暴雨B.干旱C.寒潮D.雾霾5.如果影响乙地的天气系统表现为大风、降温等特点,则该天气系统移动的方向是( )A.向东北移动B.向东南移动C.向西北移动D.向西南移动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他们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但老师发现他们绘制的①②③④四个信息中,只有③是正确的。

读图,完成6~7题。

6.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最可能是( )A.8:30~9:30 B.11:00~12:00C.14:00~15:00 D.22:00~23:007.甲、乙、丙、丁四地中,夜雨最多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下图为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 ℃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导致该地当日25 ℃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坡向B.纬度C.海拔D.气压9.“山风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谷风正好相反”。

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甲乙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B.上午,甲地的谷风比乙弱C.下午,乙地山风比甲强D.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露点是指在固定气压下,大气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

专题2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气象灾害课堂自测

专题2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气象灾害课堂自测

专题二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气象灾害课堂自测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真题领悟]1.(2014·安徽文综,33)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解析就全球而言,海面热量总收支平衡,不同纬度地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之和为零,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故辐射收支差额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副热带海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故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海—气热传导差额受纬度因素影响不大,Q4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

答案 C2.(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若臭氧层破坏,臭氧减少,大气吸收的紫外线太阳辐射应减少。

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若浓度降低,吸收的地面辐射会减少,温室效应减弱。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可以消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减少。

雾霾增加大气逆辐射。

答案 B[预测演练]视角1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3.(2014·合肥质检)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图乙),完成(1)~(2)题。

(1)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

霜冻的出现与图甲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A.①B.②C.③D.④(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②环节B.增强了③环节C.增强了①环节D.增强了④环节解析图甲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大气运动各种各样的风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大气运动各种各样的风
在晴日海陆间热力差异最大的凌晨和午后,应有最显著的陆风和海风,而且越接近地面的高度层受局地 热力影响越显著、海陆风越明显。由此据图中150米高度风可知,5~7时的偏北风为陆风,15时前后的东 南风为海风,考虑地转偏向力会使北半球风向相比气压梯度的方向略微向右偏转,可以判断陆地大致在 海洋的西北方向,故此题选D项。
例题讲解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D(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白天,此时陆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海洋升温慢,形 成冷高压,此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形成海风; 由于海洋温度变化滞后于陆地,大气受热滞后于地表温 度变化,加上微弱背景风的影响,该地海风与陆风实际 发生转换的时间在11时和24时前后,因此不能简单地用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进行海陆风的判定。
9. 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
风带主要是(A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位置出现 在60°N— 70°N之间。
季风
除了左图所示地区,美国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区,也存在不典型的季风现象,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其风向的变化。在这些 区域,季风可以认为是大尺度上的背景风。
①有气流经过且气流与峡谷走向一致; ②狭管:自然峡谷、山口地形;高层建 筑间的狭窄地带
①正相关,风速,地形的狭窄程度;② 负相关,风向和狭窄夹角
分布 峡谷地带、山口地带、高层建筑间的狭 窄地带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二 大气运动 专题2 第1讲 逐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二 大气运动 专题2 第1讲 逐题 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讲(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D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D.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太阳辐射、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D.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少,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多,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所以D正确。

第2题,大气环流、大洋环流能促进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能量交换,因此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所以C正确。

(2018·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

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B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A.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南半球东南信风带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雾霾的形成需要大气层结稳定、风力弱等条件。

乙地近地面上空,气温随高度从-2℃上升到了0℃,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的规律相反,即出现了典型的逆温现象,此时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上升气流形成,加上该区域为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出现雾霾天气,B项正确。

第4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南北方向。

由图可知从丁地至甲地,越向南,气温越低,故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排除C、D两项;由材料可知,此时为最冷月,则图中丁地最低月均温小于15℃,大于0℃,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均与信风带无关,排除B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A项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核心考点练3 常见的天气系统 (3)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核心考点练3 常见的天气系统 (3)

核心考点练3 常见的天气系统(山东青岛高三期末)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

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

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

据此完成1~2题。

1.主锋、副锋的锋面类型分别是( )A.冷锋、冷锋B.暖锋、暖锋C.冷锋、暖锋D.暖锋、冷锋2.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A.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下降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气温升高C.途经高原山地高海拔区,气温下降D.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气温升高(广东茂名五校联盟联考)“热穹顶”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前,并不断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使气温不断升高的现象。

受“热穹顶”的影响,6月,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高温。

下图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

据此完成3~5题。

3.“热穹顶”的形成过程是( )①空气压缩②空气受热抬升③气流下沉④冷空气受排斥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4.“热穹顶”会造成加拿大西南部( )A.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较好B.空气干燥,诱发森林火灾C.日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快D.生活、生产过程中耗电减少5.“热穹顶”发生的位置具有相似性,下列地点中,最不可能发生“热穹顶”的是( )A.俄罗斯西部B.阿拉斯加C.东非高原D.东欧地区(山东临沂三模)1月6日,某天气系统过境,我国北方多地出现196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

下图示意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剖面与当日最低气温。

据此完成6~7题。

6.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可能有( )①高压势力强②锋面过境速度慢③地面辐射冷却④水汽凝华成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北京市当日气温相对较高,下列与其形成原因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A.怒江河谷两岸多灌丛B.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C.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林D.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8.(北京房山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考点过关练二大气运动(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考点过关练二大气运动(含答案)

选择题考点过关练(二)大气运动A级——基础提速练(2018·成都诊断性检测)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

如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 D.曲线④2.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A.城市① B.城市②C.城市③ D.城市④3.城市③ 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解析:1.D 2.A 3.B 第1题,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相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降水多,阴天多,海拔低,太阳辐射强度小,选择D。

第2题,从全球来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小;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城市①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小,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选择A。

第3题,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盆地、两湖地区、秦巴山地是太阳能资源低值区;我国东部、南部及东北为资源中等区。

再结合雨带的推移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知曲线①是北京,曲线②是昆明,曲线③是上海,曲线④是成都,上海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选择B。

(2018·郑州质检)读2018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4~6题。

4.此时,下列城市中吹偏南风的是( )A.兰州B.郑州C.成都D.广州5.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D.植被覆盖率6.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A.气压低B.气温低C.降水少D.云量少解析:4.C 5.C 6.B 第4题,根据等压线气压值递变规律判断,兰州、广州南侧的气压均低于北侧,两城市均吹偏北风;郑州位于反气旋东南部,吹偏北风;成都东侧气压高于西侧,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因此成都吹偏南风。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训练】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天气最可能是()A.晴朗、无风B.阴雨、无风C.晴朗、大风D.阴雨、大风4.图示大气现象()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绒布冰川分布于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400-7500米处,5400米以下为碎石。

下图为“绒布冰川表面气温与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差(T冰-T石,单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11时绒布冰川表面气温较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甲较大B.乙较大C.丙较大D.丁较大6.绒布冰川表面()A.6时为上山风B.ll时为下山风C.下山风历时长D.昼夜风向相同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B.G→E→F→H→GC.G→E→H→F→GD.G→H→F→E→G8.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

完成1~2题。

1.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A.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2.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A.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B.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D.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解析:1.B 2.A第1题,从左图中可知L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投放黑色塑料球可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第2题,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水中藻类因失去光照而减少。

水库中水质不可能显著上升,对水库地区的水循环影响不大,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

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高压系统B.低压系统
C.冷锋D.暖锋
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3.A 4.D第3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

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

故A正确。

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D正确。

(2016·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A.正西B.东南
C.正东D.西北
6.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解析:5.C 6.C第5题,读图,图中甲地南面对应的高空是高压,北面对应的高空是低压,甲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正东。

第6题,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

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为当地夏季。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

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 错。

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

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

(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
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7~8题。

7.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8.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解析:7.A8.B第7题,相同时间内探空气球漂移路线越长,则风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图中各路段中,③至④路线最长,因此探空气球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最大,故选项A正确。

第8题,根据图甲中近地面空气沿顺时针方向辐合流入中心可知,为南半球的气旋,⑦⑧两点间位于气旋西南部的锋面附近,应为冷锋,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地吹西南风,选项B正确。

(2016·郑州质量预测)读我国某次大暴雨降水量统计图,回答9~11题。

9.图示统计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是()
A.20日16时~22日16时
B.21日0时~22日0时
C.21日8时~22日8时
D.21日12时~22日12时
10.此次大暴雨主要的降水类型属于()
A.台风雨B.锋面雨
C.对流雨D.地形雨
11.该时段()
A.亚欧大陆降温快B.亚洲高压势力强
C.太平洋升温快D.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解析:9.C10.B11.D第9题,图中显示世界时为21日0时至22日0时,由此可知北京时间为21日8时至22日8时。

第10题,图中显示降水呈带状分布,范围大,为锋面雨。

第11题,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故D正确。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二
(1)描述该地区中部等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信息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

解析: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为北美地区(美国)。

第(1)题,从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弯曲形
状和走向等方面描述分布特点,从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分析原因。

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温冬季较低,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夏季气温较高。

降水量较多,夏雨稍多。

答案:(1)①年温差向北递增,原因:纬度向北递增(年太阳辐射的变化幅度向北递增);②等年温差线向南凸出,原因:中部地势较东西两侧低平,夏季易受北上暖空气的影响,冬季易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中部深居内陆,深受大陆的影响,冬季降温快,夏季增温快。

(2)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多(接近1 000 mm),夏雨稍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城市②。

13.(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读海南岛及其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地的年干燥度等于该地的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试比较位于同纬度的东方与琼中两地的年干燥度,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海南岛西部昌化江流域的滨海区域出现了热带沙漠带,这是我国唯一可以看到热带沙漠的地区。

但回顾历史,该地曾林木茂密,是人类的宜居地。

试分析该沙漠景观的成因。

(3)海南岛东部被称为“台风走廊”,试分析台风对其影响有哪些?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琼中位于海南岛的中部山地,东方在西部沿海的平原,琼中海拔高于东方,蒸发量小于东方;琼中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东方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琼中的降水量多于东方,所以琼中的年干燥度小于东方。

第(2)题,昌化江流域位于海南岛西部,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地处20°N 以南地区,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气候干燥;滨海区域位于河流入海口,河床含沙量较大,有丰富的沙源;自古以来,人类长时间过度开垦土地;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坏,沙化土地越来越多。

第(3)题,台风是强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极低,其产生的危害有:会带来狂风、暴雨,在沿海地带会带来风暴潮,大风吹垮建筑物、影响交通通信、农作物受损、影响渔船出海,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但在盛热的暑夏,台风带来的降水会起到消暑抗旱的作用。

答案:(1)琼中的年干燥度小于东方。

①琼中的海拔高于东方,蒸发量小于东方;②琼中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东方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琼中的降水量多于东方。

(2)①海南岛西部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气候干燥;②滨海区域位于河流入海口,河床含沙量较大;③自古以来,人类长时间过度开垦土地,
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坏,沙化土地越来越多。

(3)危害: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大风吹垮建筑物、影响交通通信、农作物受损、影响渔船出海,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积极影响:消暑抗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