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流特性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交通流特性

第四章  交通流特性

三、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交通量是一个随机的时空变量,具有时空分布特性。 1、交通量的月变化:月不均衡系数
2、交通量的周变化:周变化系数
3、交通量的小时变化:小时变化系数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之比 称为高峰小时流量比,我国一般为9%--10%。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某时段交 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
观测路段上所有车辆车头时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 车头时距。
2、车头间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前后相邻两车 的车头之间的空间间隔,在观测路段上所有车辆车头 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三、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 1、空间占有率:观测路段中行驶的车辆总长度占该路 段长度的百分比。
2、时间占有率:在某一测定时间段内车辆通过某一断 面的累积时间在该测定时间的百分比。
2、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的观测期内日交 通量的平均值,算法是一年的交通量总和与该年总天 数的比值,单位是veh/d,表达式为:
3、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个月的观测期内日 交通量的平均值,算法是一个月的交通量总和与该月 总天数的比值,单位是veh/d,表达式为:
4、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的观测期内日交 通量的平均值,算法是一周的交通量总和与周天数的 比值,单位是veh/d,表达式为:
5、小时交通量:一小时内观测的交通量,单位是 veh/d。 高峰小时交通量(PHV):全天交通量最大的一个小 时称为高峰小时,该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 通量,通常有早、晚高峰交通流量。 年最大小时交通量(HAHY):一年内各个小时交通 量中最大的一个小时交通量。
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30HV):将一年内各个小时 的交通量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第30个小时所对应的 交通量。常用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6、交通流率:将不足一小时观测所得的交通量换算成 一小时交通量所得的比值,简称流率。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瞬时地点车速行驶车速区间车速临界车速15位车速最低限制速度中位地点车速50位车速85位车速最高限制速度2交通流速度v车速2交通流速度v车速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设计车速是指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是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一、交通流特性
2、三个交通流参数
交通量Q:某一特定时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 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体的数量。 交通流速度V(车速) 交通密度K:某一瞬间,单位长度内某一车道、 某一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
一、交通流特性
2、三个交通流参数
(1)交通量Q:某一特定时段内,通过道路某一 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体的数量。
二、交通流统计分布 2、连续型分布——负指数分布
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的 车流特性见图,曲线是单调下降 的,说明车头时距愈短,出现的 概率愈大。
二、交通流统计分布 2、连续型分布
当负指数分布用于单车道交通流的车头时距分布时,理 论上会得出大量的0-1s的车头时距,但在实际中这种情 况不可能出现。因为车辆的车头至车头的间距至少为一 个车长加上前车尾部至后车头部的一定间隔。
二、交通流统计分布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是交通流特性预报的有效手段, 可使交通技术人员用少量的资料得出确切的预测结果。
交通的到达具有随机性,描述这种随机性的统计规律有 两种方法,即概率论中的离散型分布和连续性分布。
离散型分布又称计数分布,考查在一段固定长度的时间 内到达某场所的交通数量的波动性;连续型分布研究上述 事件发生的间隔时间的统计特性,如车头时距、车速和可 穿越空挡等的概率分布。
根据交通类型,可分为机动车交通量和非机动车交通量。

交通流的特性

交通流的特性

二. 连续流特征
1. 总体特征
交通量Q、行车速度 V s 、车流密度K是表征交通流 特性中:Q——平均流量(辆/h); V s ——空间平均车速(km/h); K—平均密度(辆/km)。
能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特征变量:
(1)极大流量Qm,就是Q-V曲线上的峰值。
例 4-1 V=88-1.6K ,如限制 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 0.8 倍,求速度的最低 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
解:由题意可知:
当K=0时,V=Vf=88km/h,当V=0时,K=Kj=55辆/km。 则:Vm=44Km/h,Km=27.5辆/km,Qm=VmKm=1210辆/h。 由Q=VK和V=88-1.6K,有Q=88K-1.6K2 (如图)。当Q=0.8Qm时, 由88K-1.6K2=0.8Qm=968,解得:KA=15.2,KB=39.8。 则有密度 KA和KB与之对应,又由题意可知,所求密度小于 Km, 故为KA。 故当密度为KA=15.2辆/km,其速度为: VA=88-1.6KA =88-1.6×15.2 =63.68km/h 即KA=15.2辆/km,VA=63.68km/h为所求密度最高值与速度最低值。
V V f (1 Kj )
当交通密度很大时,可以采用格林柏(Grenberg)提 出的对数模型: K
V Vm ln
j
K
式中:Vm—对应最大交通量时速度。 当密度很小时,可采用安德五德 (Underwood) 提出 K 的指数模型:
V Vf e
Km
式中:Km—为最大交通量时的速度。
(2)临界速度V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3)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量。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特性

5.时间平均速度(Time mean speed-TMS)和区间平均速度 (Space mean speed-SMS) ( 1 )时间平均车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 点的所有车辆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 2 )区间平均车速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的 平均行程时间之比。 6.频率最高值与最常见车速 地点车速的观测结果常表现出数据比较分散,用算术平均值 难以表征其分布特性。为此,采用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累积频率 曲线表示,并从累积频率曲线上选取一些特征值作为描述速度特 性的指标。 频率最高值为观测速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那个速度值,此速 度称为最常见车速 。
7.百分位车速 在速度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图上,与纵坐标上累加百 分数相应的车速称百分位车速。与其相对应的纵坐标值表示在这 种车速以下行驶车辆的百分率。常用百分位车速有以下几种: (1)85%位车速:它表示所观测到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具 有这种速度值或者在这个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速度高于此
值。在交通管理上常用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最高车速限制标准。
(2)50%位车速常称中位车速 :它表示在该车速以下行驶的
车辆数等于在该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 ,又称为中值速度。 (3)15%位车速 :它表示在该车速及低于该车速行驶的
车辆数占被观测车总数的15%。常用此车速作为观测路段的最低
限制车速。
第四节 交通流密度 (一)交通流密度(Density) 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二)车道占有率 1.空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 度之比称为空间占有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时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任一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值 与观测总时间的比值称为时间占有率。
(二)交通流的参数 宏观参数:交通量、流率、速度和交通流密度等

第2章交通流特性资料

第2章交通流特性资料
第二章
交通参数
1
§2.1 交通流参数
交通流——道路上的行人或车辆所构成的行人流 或车流的通称。一般情况下,交通流指机动车流
(除特别声明)。
交通流状态: 稳态流动状态
非稳态流动状态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依次鱼贯 而行,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
交通流参数:交通流量、速度 和密集度(交通流三要素), 以及车头时距、车头间距等
式中:Qt/3600—到达车辆数概率分布的平均值。 令M为负指数分布的均值,即平均车头时距为:
M=3600/Q=1/λ 负指数分布的方差为:D=1/λ2
32
h≥t 的平均车头时距分布曲线 (M=1s,5s)
h<t 的平均车头时距分布曲线(M=1s)
33
2) 适用条件 车辆到达是随机的、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
韦布尔分布 概率密度曲线
γ=0 β=1
2.5Leabharlann 38Probability Density Probability Density
4. 爱尔朗分布
爱尔朗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p(t) et (t)l1 , l 1, 2, 3,
(l 1)!
0.8
l=1 0.6
0.4
l=2
l=3
0.2
当泊松分布不合适表征,样本方差为:
S 2

1 N 1
N i 1
(ki
m)2

1 N 1
g
(k j
j 1
m)2
fj
25
2. 二项分布
1) 基本公式
P(
x
)

Cnx
(
t
n
)
x

交通流特性(精)

交通流特性(精)
交通量是实测值或预测值,流率是转换后的等效值。
二、交通量的有关概念
1、日交通量 (1)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2)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3)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2、小时交通量 (1)高峰小时交通量 一天内连续60min的最大小时交通量。有整时段和非整时段之分。 (2)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
15%位车速:指所有车辆中,只有15%的车辆在该速度一下行驶。
一般用作最低车速限制标准。
速度观测值的标准差σ(均方差):
(vi -v)2
n
反映车速分布的离散情况,σ值越大,车速越离散,表明车辆
行驶有很大的自由度。
三、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
1、时间平均速度 Vt
指某一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的地点速度的算
三、交通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分布)
1、季节、月份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年内的变化
常用月变系数(又称为月不均匀系数)M表示
2、日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周内的变化
常用周变系数D表示
D=
AADT 某周日的年均日交通量
3、小时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日内的变化,有早、晚高峰 反映交通量在一天内集中程度的参数是高峰小时流量比 :
3、交通量与密度的关系
由Q=K·V和
K
K2
V=Vf
(1Kj
)
Q=
Vf (K-
Kj
)
说明Q~K呈二次函数(抛物线)关系,其图形为:
对上式进行求导,并令 dQ =0 ,则有:
dK
dQ dK
=
Vf
(1-
2K Kj
)=0
Km
=
Kj 2
K j 2

Qm
=Vf

交通特性分析—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交通特性分析—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一致。
三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流量——密度曲线上的其他点的数值以同样的方式求出。点是表示
不拥挤情况的一个典型点。从这图来看,点的流量为1800辆/ℎ,密度为30
辆/及速度(矢径的斜率)为58/ ℎ。
点是表示拥挤情况的一个典型点。从图中看出,点的流量为1224 辆
/ℎ,密度105.6辆/及速度(矢径的斜率)为11.6/ℎ。根据定义,点的流
— — 路段长度()
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
车流密度大小反映一条道路上的交通密集程度。对于同一条道路,可以
不考虑车道数;对于具有不同车道数的道路,为使车流密度具有可比性,
车流密度应按单车道来定义,单位为:辆/( ·车道)。
•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为:
=∙
式中:
— — 平均流量(辆/ℎ);
点。从原点 到曲线上点的向量斜率表示那一点的密度的倒
数1/ 。由 点作平行于 轴的一条直线,该直线为(上半部分)
交通流不拥挤的稳定交通流和(下半部分)拥挤路段的不稳定
交通流的分界线。
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综上所述,按格林希尔茨的速度——密度模型、流量——密度模型、
速度——流量模型可以看出, 、 、 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重要特
密度由大变小时,车速会增大。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各国学者
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模型。
1934年,格林希尔茨提出了速度一密度线性关系模型:

= (1 − )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这一模型简单直观如图所示 ,研究表明,刚才的公式表示的模型与实
测数据相关性很好。
速度与密度关系
这一模型简单直观如图所示 ,研究表明,刚才的公式表示的模型与实测数据相
速度与密度关系

第3章交通流特性

第3章交通流特性

dQ dK
=0
,则有:

Kj 2K = Vf (1)=0 K m = dK Kj 2 2 K j Kj K jVf 2 Q m =Vf [ ]= 2 Kj 4 dQ
Vf Vf K j Vf K Vm = Vf = 另外,由于 V=Vf Kj Kj 2 2
由坐标原点到Q~K曲线上某一点之间联线的斜率,表示该点 (实质为某一交通运行状态)所对应的车速,原点处的斜率即为 畅行速度Vf。
• 用O计算D的实例(P145/129):
– Consider a case in which a detector records an occupancy of 0.200 for a 15-minute analysis period. If the average length of a vehicle is 28 ft, and the detector is 3 ft long, what is the density?
– 占有率分为时间占有率(Ot)与空间占有率( Os) – Ot=车辆检测器的占用时间/总观测时间 – 检测器的占用时间是车辆的前保险杠激活检测 器的上游边界开始,直到车辆的后保险杠离开 检测器的下游的边界为止 – 在检测器接通期间,车辆驶过的距离为: Lv+Ld,这一距离被认为是车辆的有效长度。 – Os=N(Lv+Ld)/L=D(Lv+Ld)/5280,其中N为 检测时间内通过车辆数,D为交通流密度,单 位vel/mi。 – 如果认为时间占有率等于空间占有率,即可推 出式(5-7)
3.2.3 密度与占有率
• 密度:
– 定义:单位长度道路或车道上,某一瞬间所存 在的车辆数 – 用D表示,单位是veh/mi或 veh/mi/ln ( veh/km 或 veh/km/ln ) – 密度是在一段道路上测得的瞬时值 – 不容易直接测量,经常用速度和交通量来间接 计算 –但密度是三个参数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可 以最直接地反映交通需求

3_交通流特性

3_交通流特性

(2)不足1小时的变化 交通流特性常与短周期内交通流的波动有关,高峰小 时内的小时交通量与最大流率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小时交通量 PHF 该小时的高峰流率
一般来说, PHF值在0.70到0.98之间,较低的值意味着流量变化较大。
5. 交通量空间分布特性:
1 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 两方向上的交通量可能不同. K 方向不均衡性用方向分布系数 表示: D
平均日交通量(ADT)
1 n ADT Qi n i 1
周平均日交通量(Week Average Day Traffic, W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Month Average Day Traffic, MADT)
1 7 WDAT Qi 7 i 1
一个月的日交通量之和 MDAT 本月的天数
数,K随着道路周围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K常取第30位小时交通 量系数值.
D ——在高峰小时内的总交通量中,高峰方向所占的 比例(%).变化由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特性决定。
3.应用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路幅宽度:
DDHV n 2 C1 W W1 n
C1 每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n 车道数 W 路幅宽度 W1 一条车道的宽度
KD 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 100% 双向行车的总交通量
方向性分布是变通量的一个重要特性,发生在一个方 向上的交通量的饱和值必须在两个方向上都能用设 施予以满足 。
2 车道分布
当一个方向有多条车道时,各车道上交通量的分布是不同的, 慢车和较重车辆趋向于右侧车道。
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分析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时,认为 靠近路中心线的车道受影响小,而靠近路缘石的车道受影响大。 其影响用折减系数“ 条 ”表示。设靠近中心线为第1车道,其 折减系数 条 = 1, 则依次第二车道

(整理)交通流特性.

(整理)交通流特性.

第三章交通流的基本特性第一节概述道路上的行人或运行的车辆构成行人流或车流,人流和车流统称为交通流。

一般交通工程学研究中,有特指时的交通流是针对机动车交通流而言的。

交通流的定性和定量特征,称为交通流特性。

观测和研究发现,由于在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作用,道路交通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

1.两重性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控制既取决于驾驶员,又取决于道路及交通控制系统。

一方面,驾驶员为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冲突,必然受到道路条件及交通控制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驾驶员又可以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依据自己的意志自由地改变车速和与其他车辆的相对位置。

2.局限性由于机动车和道路的物理尺寸所限,车辆运行中相互之间可能会相互妨碍。

仅由于道路通行能力的限制和车辆间的相互制约,就有可能引起交通拥挤;另外,车速也是有限的,并因车辆和时空条件而异。

3.时空性由于车速是随机变化的,机动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状态都是不相同的,因此,交通流既是现有时间变化规律,又有其空间变化规律。

道路交通流的以上三个特性进一步说明: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由这三个特性出发,将道路上的交通流用交通量、速度、密度三个基本参数加以描述。

观测、整理和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分析道路上的运营状况、交通规则、路网布设、线形设计、运输调度与组织、运力投放与调控以及为现有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提供起决定作用的论证数据。

第二节交通量的基本特性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实际交通参与者(含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的数量,又称交通流量或称流量。

如果不加说明时,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往来两个方向的车辆数,亦称为车流量。

在交通量观测和统计分析及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交通量有以下几种:1.平均交通量交通量不是一个静止的量,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段的代表交通量。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特性


3.2 交通量和流率

(1)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就是将一年观测所得的交通量总数除 以当年的总天数。


表达式为:
1 365 Qi AADT=——— ∑ 365 i=1
3.2 交通量和流率

(2)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AAWT)
是指在全年所有的工作日内,在指定地点的平均每日 交通量。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就是用一年中总的工作

(4)平均工作日交通量(WADT)
在少于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内,在指定地点所有工作日 的平均每日交通量。

以上交通量指标,可以反映出设施的特点,例如:
在相同的观测时间内,如果平均日交通量明显高于平 均工作日交通量,则说明是由于周末交通量大所致, 即该设施主要是为周末或假日旅游交通流服务的。
3.2 交通量和流率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
DDHV=AADT*K*D 式中: DDHV—— 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


A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辆/天);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年平均日交通量 的比例(%) ,K随着道路周围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D—— 在高峰小时内的总交通量中,高峰方向所占的比例(%)。
年当中仅有29个小时可能发生拥塞,其出现的 概率很小。所以说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合适的。
3.2 交通量和流率

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曲线的 突变点,它意味着全年中只有29 个小时的交通量超过设施容量
Q(辆/h)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道路通行能力),故得不到保
证的只占 0. 3 3% , 而保证率为 99.67%,也就是说,一年当中 仅有29个小时可能发生拥塞,其 出现的概率很小。所以说第30位 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 通量是合适的。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1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第一节 交通流要素 第二节 通行能力分析 第三节 排队和延误分析 第四节 服务水平分析
2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载运工具在交通运输网内运行时,可类比于气 体或液体分子在介质内的流动,称作交通流。 There is an analogy between the way water moves in waves and the way vehicle operates in the highway. A continuous movement or circulation of vehicles is called traffic flow.
177
速度 195 (km/h)
图 2-12
0.20 0.15
沈盘一级路外侧车道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概率
小型 中型 大型
0.10 0.05 0.00 16 32 48 64 80 97 129 速度 146 (km/h)
图 2-13
21 沈盘二级公路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10 20
3、15%位车速

意义类前。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上,为了行车安全,减少阻塞排队现 象,要规定低速限制,因此15%位车速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85%位车速与15%车速之差反映了该路段上的车速波动幅度,同时车速 分布的标准偏差与85%位车速和15%位车速之差存在着下列近似关系:
23

S
85%位值 15%位值
2 ( v v ) i t
t
n
由空间平均车速推算时间平均车速
2 s
s
——空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交通工程-第三章交通流特性

交通工程-第三章交通流特性
交通量
通行能力
早高峰
晚高峰
例题下表为某路口交通量调查显示机动车早高峰8:45-9:45, 连续5分钟时段交通量统计表,计算5分钟和15分钟高峰小时系 数.
统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计 时 间
45 50 55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50 55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下行
双向
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交通量在1h之内的变化
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高峰小时交通量 常用高峰小时流量比和高峰小时系数来描述。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全天交通量的比值%, 它反映了高峰小时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其值越大则说明全 天交通流集中程度大,反之则说明集中程度小。我国公路 一般为8%-10%。
起平均所得的交通量,并不能体现工作日交通
量的特点,所以提出AAWT这一指标。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小时交通量
(1)高峰小时交通量(PHV) 在一天的24小时内,小时交通量的差异很大,最大
交通量常发生在早晚上下班拥挤时刻。一天内的高峰期 间连续60分钟的最大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单位 辆/h。
高峰小时交通量通常是指单向的,即上行和下行两 个方向的交通量要分别统计。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日交通量 (1)平均日交通量(ADT)
由此A可D定T义月1n平in均1 Q日i 交通量(M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等概念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日交通量
(2)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

交通流基本特性

交通流基本特性

交通流基本特性交通流是指在道路、公路或城市等交通网络中的车辆、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流动情况。

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对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以及道路设计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交通流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1. 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或交叉口的车辆、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数量。

交通流量可以用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数(PCU)来衡量。

交通管理机构通常使用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设备等技术手段来测量交通流量。

交通密度是指在特定路段上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量。

交通密度可以用车辆数(Vehicles)或车辆长度(Vehicle Length)来衡量。

交通密度的测量可以通过交通监控设备、视频监控等方式进行。

3.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交通流中所有车辆或交通参与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可以通过路段上的测速设备来测量。

路段上的平均车速对于评估交通流的通畅程度、拥堵情况等具有重要意义。

4. 交通流稳定性交通流稳定性是指交通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程度。

交通流稳定性主要通过交通监控设备、视频监控等手段来进行评估。

交通流的稳定性可以影响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的决策。

交通流模型是用来描述交通流行为和交通流特性的数学模型。

交通流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交通流量、交通运行状态等。

常见的交通流模型包括瓶颈模型、微观交通模型等。

6. 交通流的影响因素交通流的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道路条件、交通信号灯、交通管制等。

了解交通流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交通流、提高交通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7. 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指交通流在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出现停车等异常情况。

交通拥堵会导致交通流的速度下降、通行时间延长等问题。

交通拥堵对于城市交通运输和居民出行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交通流控制是指通过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交通安全设施等手段对交通流进行调控和管理。

交通流控制可以减缓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结论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对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道路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讲 交通流基本特性

第二讲 交通流基本特性
• 当计数周期相应于信号周期的绿灯部分或相应于整个信号 周期时,这种影响不太明显。若计数周期较短,则会出现 大流量的时段与小流量的时段,甚至可能有居中流量的时 段,观测数据将出现较大的方差,亦即,此时应使用负二 项分布拟合观测数据。
28
• 负二项分布可写为:
P k
C 1 k 1
p
1 p k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一、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上的交通量,在很 长时间内,可能是平衡的,但在某一时段 内如一天中某几个小时,两个方向的交通 量会有较大的不同。为了表示这种方向不 平衡性,常采用方向分布系数表示:
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
KD
双向交通量
100%
11
二、车道分布 单向多车道道路上,因非机动车的数量、车 辆横向出入口的数量等的不同各条车道上交 通量的分布也是不等的。在交通量不高的情 况下,一般右侧车道的交通量比较大,随着 交通量增大,左侧的比重也增大。
• 当负指数分布用于单车道交通流的车头时距分布 时,理论上会得出大量的0~1s的车头时距,但在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因为车辆的车头至 车头的间距至少为一个车长加上前车尾部至后车 头部的一定间隔。
• 为了改正这种不合理,可将负指数分布曲线从原 点0沿t轴向右移一个最小间隔长度,(根据调查数 据确定,一般在1.0~1.5之间),得到移位负指数 分布曲线,它能更好地拟合观测数据。
交通流三参数 速度、流量、密度
交通流三参数的宏观关系 Q=KV
36
速度—密度模型 ➢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速度—密度线性关
系模型
K V Vf 1 K j
37
➢格林柏(Greenberg)对数模型:
V

交通流特性与道路设计的相互影响研究

交通流特性与道路设计的相互影响研究

交通流特性与道路设计的相互影响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交通流特性与道路设计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这种关系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以及优化城市规划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交通流特性主要包括交通流量、速度、密度以及车头时距等方面。

交通流量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某一道路截面的车辆数量;速度则是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快慢程度;密度是指单位长度道路上的车辆数量;车头时距则是相邻车辆车头之间的时间间隔。

这些特性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交通流的运行状态。

道路设计涵盖了道路的几何形状、车道数量、道路宽度、坡度、弯道半径等众多方面。

一个合理的道路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交通流,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首先,交通流量对道路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需要设计更宽的道路和更多的车道来容纳车辆。

例如,在城市的主干道上,由于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通常会设计为多车道,以避免车辆拥堵。

而且,为了应对高峰期的巨大流量,还可能设置专用的公交车道或潮汐车道,以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交通速度也对道路设计提出了要求。

较高的设计速度需要更大的弯道半径、更平缓的坡度以及更好的视距条件。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为了保证车辆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安全行驶,弯道的半径通常较大,坡度也比较小,道路两侧没有障碍物遮挡视线,以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相反,在城市的居民区或学校附近,由于车速需要限制在较低水平,道路设计会采用较窄的车道、更多的弯道和减速带等措施。

交通密度同样影响着道路设计。

高密度的交通流要求道路有足够的宽度和合理的车道划分,以避免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

此外,在交通密度较大的区域,还需要设置合适的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来规范车辆的行驶秩序。

比如在繁华的商业街区,由于车辆和行人密度都很高,道路设计不仅要考虑车辆的通行,还要设置人行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保障行人的安全。

道路设计反过来也会对交通流特性产生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
K V Vf K V f (1 ) Kj Kj
Vf
其中:Kj为阻塞密度,Vf为畅行速度。
当交通密度很大时,采用对数模型:
V=Vm ln(
Kj K
)
式中:Vm为临界车速,指交通流量最大时的车速。 当交通密度很小时,采用指数模型:
V=Vf e
-
k km
式中:Km为最佳密度(临界密度),指交通流量最大时的密度。
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的两辆车之间的距离。用车辆上有代表 性的点来测量,常用车头。 所有车辆的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 hs 与 hs K的关系:互为倒数关系
车头间距的单位常用m计,此时:
Vs 由Q=K· 及以上两式可得出:
hs
1000 K
Vs 3.6
hs (km/h) ht
由上式可知:对应不同的车辆行驶速度,均存在一个最小 的安全车头间隔min{ ht }、min{ hs },这也说明对应一定车速, 都有一定的车辆密度,说明车速与密度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 是研究交通流三参数间关系的基础。
2---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方差。
二者的关系也可利用回归分析得到:
Vs= -1.88960+1.02619 Vt
在交通流三参数关系式Q=K· V中的V,指的是区间平均车速。
第三节
一、密度的定义
密度特性
指某一瞬间,单位道路长度上存在的车辆数(实体数)。
K N / L (辆/km)
一般指单车道
密度反映车辆的密集程度。用来衡量驾驶员操纵车辆的舒适 性和灵活性。是一个瞬间值,它随观测的时刻和观测路段长度而 变化,通常是某一观测时间段内的平均值表示。
车辆在信号交叉口处的总损失时间称为延误。车辆除在信号
交叉口处有延误外,在很多其他地方也存在延误,以下给出几个 有关延误的概念: 延误:时间的损失。 停车延误:车辆通过道路某一部分的停车时间。 行程时间延误:实际行程时间与正常行驶时间的差值,包括 停车时间和慢行延误。
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
D= AADT 某周日的年均日交通量
常用周变系数D表示
3、小时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日内的变化,有早、晚高峰
反映交通量在一天内集中程度的参数是高峰小时流量比 :
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 日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一般在0.1左右。 4、交通量在1小时内的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1小时内集中程度的参数是高峰小时系数 :
相关概念:最佳密度Km:流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密度。
阻塞密度Kj:车辆很多,车速为零时的密度。
二、车道占有率(常指单车道)
1、空间占有率Rs 指某一瞬间,在一特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占该路段长度的比例。
1 n Rs li L i 1
Rs与密度和车长有关,它能反映车辆密度,同时也是衡量路面利用 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4、城乡分布
第二节
一、有关定义
速度特性
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即L/t。按L、t的取值不同,可定 义各种不同的车速: 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瞬时速度。L→0
行驶车速:车辆通过某段里程与有效行车(驶)时间之比。
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指车辆通过某段里程与行程时间之比。 临界车速: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又 称最佳车速。 设计车速:指道路、交通和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 理条件限制时,车辆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另外还有畅行车速、经济车速等概念。
二、间断流特性
间断流是指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流。主要 指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常用饱和车头时距、饱和流率和损 失时间来描述。 稳定行驶的连续流的车头时距称为饱和车头时距(ht),则 饱和流率S为: 3600 (辆/h·车道) S
ht
信号交叉口处的车辆不可能以饱和流率通过,它有红灯时的 停车时间和红灯变绿灯的启动损失时间及清尾时间,因此S是个 假想值(理想值)。
Vf Kj Q=V K j V2 Vf
K=K j -
Kj
V
由以上分析可知,Q、K、V可表征车辆的运行状态:
对Q,总有Q<Qm 当K≤Km,V≥Vm时,车辆处于不拥挤状态, 当K>Km,V<Vm时,车辆处于拥挤状态。
三参数间是相互关联的,只用交通量参数不能表达车辆的运 行状况,必须同时使用两个参数才能表达,而两个参数一旦确定, 另一个参数也就确定了。
二、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常用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积累频率分布曲线来表示。
表征车速分布特性的特征值有: 最常见车速:出现频率最多的速度值。 中位车速:又称50%位车速,在该速度以下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 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 85%位车速:指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在该速度一下行驶。 一般用作最高车速限制标准。
15% 位车速:指所有车辆中,只有15% 的车辆在该速度一下行驶。
一般用作最低车速限制标准。 速度观测值的标准差σ (均方差):

(v -v )
2 i
n
反映车速分布的离散情况,σ值越大,车速越离散,表明车辆 行驶有很大的自由度。
三、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
1、时间平均速度
Vt
指某一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的地点速度的算 术平均值。 n
3、交通量与密度的关系
K K2 ) Q= Vf (K) 由Q=K·V和 V=Vf (1Kj Kj
说明Q~K呈二次函数(抛物线)关系,其图形为:
对上式进行求导,并令
dQ dK
=0
,则有:

Kj 2K = Vf (1)=0 K m = dK Kj 2 2 K j Kj K jVf 2 Q m =Vf [ ]= 2 Kj 4 dQ
Vt
v
i 1
i
n
Vs
2、区间平均速度(又称空间平均速度)
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的所有车辆的平均行驶时间之比。
Vs
n l
ti
i 1
n

n 1 i 1 vi
n
3、二者之间的关系
V t Vs
s2
Vs
Vs Vt
式中:σ σ
s t
t2
Vt
2---区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方差;
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 误。分内部干扰和侧向干扰。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自由行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之差。
引道延误:引道实际耗时与引导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对某一交叉口,图中: CD是停车延误,B点处为停车 线 EF是引道延误 EG是排队延误
EH是停车后再开过停车线引
起的加速延误 GF是减速延误(停车前的)
(3)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 一般由下式计算:DDHV=AADT×K× D 其中: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其值常取第30位小时交通 量系数K30。 K30=第30位小时交通量/AADT
D
---高峰小时内重方向交通量占双向交通量的比例。
三、交通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分布)
1、季节、月份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年内的变化 常用月变系数(又称为月不均匀系数)M表示 2、日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周内的变化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本章讲述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车速、 密度的特性,以及连续流和间断流的特性
第一节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特性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 实体的数量。 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行人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
还有单向、双向交通量之分。 流率:把不足一小时的时间段内(通常是15分钟)通过道路某 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等效换算为1小时的 数量。 交通量是实测值或预测值,流率是转换后的等效值。
2、时间占有率Rt
指在某一观测时间段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该观测 时间段的比例。
1 n Rt ti T i 1
三、车头时距ht(s)
指一条车道上,前后两辆车通过同一断面的时间差。
ht 所有车辆的车头时距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时距 。
3600 ht
ht与流量的关系:
Q
四、车头间距hs(m)
下图表示了车辆启动时的车头时距分布情况:
启动损失时间为:l1=∑ti 清尾时间l2指本方向最后一辆车进入交叉口的时刻与另一方 向变为绿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对一个信号交叉口的某一进口车道而言,其在一个信号周期 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应为饱和流率与有效时间的乘积。 有效时间=信号周期-本方向红灯时间-l1-l2
第四节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根据是否受到外部固定因素的影响而分为连续流和间断 流。
一、连续流特性
连续流是指没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不间断交通流。其特性可 用交通量Q、平均车速 (常写为 V)、密度K三个参数来描述。 Vs 1、三参数间的基本关系
对某一路段 AB,其长度为 L,在某一瞬间其上存在 n 辆车,车 辆驶过该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为 V(实际为 ),这 n辆车都驶 Vs 过B断面所用的时间为t=L/V,则交通量Q为:
高峰小时系数(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的高峰流率
高峰小时的高峰流率又称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PHF值一般在0.7~0.8之间,PHF越小,表明流量变化越大。
四、交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
1、方向分布
KD
用方向不均匀系数KD表示,反映方向不均匀性。
重方向交通量 100% 双向交通量
2、车道分布 城市道路一般靠近道路中心线的车道交通量最大,向外侧依 次减小;高速公路行车道交通量较大,超车道较小,一级公路内 侧车道交通量较大。 3、路段分布
Q= n nV = =K V t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