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古典园林技术的课程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的课程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园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掌握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古典园林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古典园林设计方案设计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基本特征、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介绍我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2.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解析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空间布局和审美观念。

3.古典园林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解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和谐、平衡、对比等),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如山水布局、植物配置等)。

4.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应用:分析这些元素在古典园林中的功能、特点和设计要点。

5.古典园林设计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古典园林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发展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古典园林案例,使学生掌握古典园林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法:学生就古典园林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和分析古典园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古典园林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古典园林艺术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 造园手法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2.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教学辅助工具(如园林模型、图片卡片等)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美丽风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请简要介绍。

二、课堂讲授1.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 从先秦时期的囿、汉代的苑、唐代的园、宋代的园、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历程。

- 分析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造园手法。

- 介绍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

- 分析造园手法中所体现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以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堂讲授1. 介绍园林意境的营造。

- 讲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意境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园林审美特点。

- 分析园林的对称美、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审美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包括园林概况、造园手法、意境营造、审美特点等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龙美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色(2)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3)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2、能力目标:提高鉴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学思想教学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要素2、整个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教学难点:园林构景手段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我国的四大石窟,民居的主要类型新课导入: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构景手法丰富,且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走进古典园林,了解它的类型、特色,基本构景手段,欣赏它的美景,感受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新授内容: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与特色(一)基本类型:1、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帝王私家园林:皇家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文人2、按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江南园林: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岭南园林:广东四大名园(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1、筑山2、理池古代园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3种:一为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二为隔。

以堤、浮廊、石板小桥间隔空间,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

水面小时,乱石为岸,打破视觉上的局促感。

3、植物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4、动物5、建筑一方面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可点景、隔景。

6、漏景: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漏景。

7、借景: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巩固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特色,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其造园手法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总体布局与空间构成: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种自然与人工融合的空间感。

常见的布局方式包括回字型、中轴线型、开放通透型等。

古典园林以空间层次的设置来表现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常见的手法包括景观与空间的错落有致、主次之间的转化与呼应等。

2. 山水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手法,并将之融入到园林景观的布局中。

在布局中,工程师会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建造山体,以形成宜人的景观。

并通过人工的山体塑造手法,如山体开凿、石头堆砌等,使其与周围的景物相协调,形成山水画般的景观。

3. 溪流与湖泊: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园林中营造氛围和增加景观层次感的重要手段。

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有溪流和湖泊。

溪流常以弯曲的形态蜿蜒穿行于园林中,配以小桥、感澜、石峰等景观,增添了园林的浪漫情调。

湖泊常常作为园林的中心景观,配以亭台楼阁、绿树花丛等,营造出宁静、开阔的美景。

4. 四季景观: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呈现。

通过引入不同的植物、花卉和树木,以及景观灯光设计,使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散发出不同的美感。

春季以花卉盛开、鸟语花香的景象为主,夏季注重荫凉和水域的清凉感,秋季以红叶和果实的丰收为主,冬季则以落叶和空寂的景象为特色。

5. 巧用亭、台、楼、阁: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常常与山水、花木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亭、台、楼、阁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单层的亭子、高耸的楼阁等。

它们作为园林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不仅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同时也是园林景观中的亮点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通过总体布局与空间构成、山水结合、溪流与湖泊、四季景观以及巧用亭、台、楼、阁等手法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打造出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独特美感。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七节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教案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七节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教案
教学
重点
难点
1、古典园林的六大构成要素
2、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3、现存著名园林
思考

训练
阅读清晖园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完成以下任务:
1、举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在清晖园的运用。
2、清晖园的建筑风格与江南园林的区别
3、解释清晖园的景名。
参考
书目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七节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建筑物较高而宽敞
小巧玲珑,布局紧凑,与色调素雅的江南园林相比则显得艳丽多彩。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
岭南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1、筑山
宋徽宗: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成熟和普及。《园治》
11)匾额、楹联与刻石
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的作用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1、构景手段:
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的微观处理
2、微观处理的几种造景手段
1)抑景
2)添景
3)夹景
4)对景
5)框景
6)漏接
7)借景
清晖园建筑物的数量繁多,品种上几乎荟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各种建筑形式:亭、榭、厅、堂、轩、馆、楼、阁、廊、舫,都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大量采用落地式屏门,同时使用大量彩色玻璃镶嵌棂格,而众多水景的运用,岭南佳果的图案装饰,使清晖园的设计独见匠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船厅,摹仿珠江河上特有的“紫洞艇”,通过精致内外结构,凝固了清代的南国风情。
A、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园内景物主要依靠人工营造。
B、建筑小巧玲珑,空间分隔曲折。

《匠心之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教案

《匠心之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教案

一、教学基本情况教材名称《旅游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地位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课题名称《匠心之美——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授课对象高一导游专业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教材分析教材选自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文化》,项目五任务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上接园林的组成要素,下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材内容单一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以达到方式的上深入浅出、内容的上补充深化。

学情分析学习基础:学生对从事导游职业热情较高,职业认知度强,但对于园林构景接触机会少,对阅读美、理解美的能力有待挖掘。

信息化素养:00后的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学习,是信息化的原住民。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显“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

以观-识-造-绘-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化具体可感的实物,将美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框景、漏景、夹景、添景四种园林构景手法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区分和运用四种园林构景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美学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四种园林构景手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和运用四种园林构景手法。

教法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启发引领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平台UMU互动平台教学资源《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叶圣陶著作《苏州园林》电子书二维码微课智慧教室二、教学实施过程观构景感知美(课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电子书定做《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电子书制作,形成二维码,上传班级UMU互动平台学习群。

2.上传著作将叶圣陶《苏州园林》上传于班级UMU互动平台。

3.任务布置前往青园欣赏美,拍摄构景照片,上传至班级UMU互动平台学习群。

1.学习电子书学生扫码进入《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电子书,学习园林的构景手法。

2.品读著作品读叶圣陶《苏州园林》,体会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匠人匠心。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构景手法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二、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添景、夹景、框景、漏景四、教学难点: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六、学时分配:20分钟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2、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二)讲授新课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手法八:高低错落
和蜿蜒曲折相联系的是高低错落, 两者都体现于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之中, 蜿蜒曲折主要是从平面的角度来看,高 低错落则主要是从竖向的角度来看,许 多园林实物也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 自然情趣,特别是北方的皇家苑囿,其 自然地形的变化山前,随 山势变化呈前低后 高形式,以爬山廊 连接各建筑,既有 丰富的层次变化, 又参差错落,从而 打破了对称布局所 带来的严肃气氛。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手法三:庭园理水
某些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保持轴线对称
或比较严整方正的形式,面对这种情况,如 何在水面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强调自由曲折, 便可能与建筑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求得统一 协调,往往以人工开凿的较小、较规则的水 池来点缀庭院空间,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 果,只要环境允许,即使局部的地方比较曲 折,甚至完全用山石作为驳岸而呈现自由曲 折的形式,也每每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颐和园佛香阁
手法五:主从与重点
有意识的以轴线对 称的方式来排列建筑或 组织空间院落,从而形 成一种气势,以烘托出 起到控制全园作用的制 高点。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位于万寿山正中的佛香阁,体量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公开课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公开课公开课教案
二、小组探究学习成果展示——请君入园
1、第一小组展示抑景、漏景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提问:抑景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小组展示添景、借景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总结,随机提问:添景的作用是什么?借景分为哪几种类型?
3、第三小组展示夹景、框景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提问:夹景所突出的是哪里的景?
4、第四小组展示对景、障景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提问:障景的作用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构景效果?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六、布置作业——离园修习
1、完成《总复习》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2、QQ群中表格补充完整,并拍照上传。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公开课
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19旅游
教学内容
独具匠心——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抑景、障景、夹景、对景、添景、借景、框景、漏景)
教材
《旅游文化》蔡敏华等主编,高等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版社,2014年9月第二版。
授课地点
录播教室
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8种主要构景手法。
2、能够辨别8种不同的构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由结合、自行商定最佳的展示方法,用合适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本小组抽签抽到的两种构景手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将高考习题作为练习检测学生探究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使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游园辨景
通过希沃白板-课堂活动“选择归类”,请学生在老师构造的园林中选出每一构景手法的两处景进行正确归类,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

《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

《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

2. 使学生掌握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山水、建筑、植物、道路等。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审美情趣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典园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作用3. 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与艺术价值4. 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案例分析5. 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艺术价值、构成要素及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古典园林的审美理念及其在实际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构成要素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保护与传承等话题展开讨论。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增强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1. 备课资料:收集有关古典园林的图书、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典园林的图片、案例等。

3. 实地考察安排:联系当地古典园林,安排实地考察时间。

4. 讨论话题:准备与古典园林相关的讨论话题和问题。

六、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1. 讲解古典园林的审美理念,如山水相依、曲折变化、借景抒情等。

2. 分析古典园林中的审美要素,包括线条、色彩、布局等。

3. 通过案例演示古典园林审美特点在实际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七、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1. 介绍古典园林在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价值。

2. 分析古典园林艺术对我国后续园林设计的影响和启示。

3. 探讨古典园林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八、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案例分析1. 分析北京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布局特点和艺术价值。

2. 讲解苏州拙政园的园林景观、建筑风格和审美特点。

3. 探讨上海豫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

《宛自天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教案——达州市一中王海鸥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二、教材分析:内容结构:1、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中共古代建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它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自由、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并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3、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做了系统的论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园林艺术的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2、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3、中国古代园林所包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四、教法:说教、多媒体、问答式等,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来实现。

五、教学过程:(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1、热身:播放一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宫廷建筑、民居建筑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自由、诗情画意。

如果说“一正两厢”的建筑形制代表着儒家思想的话,那么园林的自由浪漫而隐逸的建筑形制则体现了道家思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由此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①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阿拉伯园林体系。

②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

③明清两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而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则是造园艺术的鼎盛时期。

④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叠山、理水、树木花卉、建筑、鸟兽鱼虫、音响匾额楹联。

叠山:园内堆筑假山,唐前以土堆筑,唐始用石头堆叠,明清发展为专门的技艺——叠山。

从此造园必须有石,所谓“无园不石”,尤以太湖石、灵璧石为上品。

(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人的爱石情节)。

其叠山作品,都是以小尺度而创造峰峦、沟壑、山岭、悬崖、峭壁等形象写照,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

《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

《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

《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如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艺术审美能力的认识和欣赏。

4. 引导学生理解古典园林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分期。

2. 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3.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4. 古典园林艺术审美特点。

5. 古典园林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类型及构成要素。

2. 教学难点:古典园林艺术审美特点及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古典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古典园林的特点。

3. 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古典园林为例,详细讲解其构成要素和设计理念。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园林艺术审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展开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类型和构成要素。

3. 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艺术审美。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古典园林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价值展开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典园林历史背景、基本特点、类型和构成要素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古典园林艺术审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中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利用。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类古典园林的图片,包括不同类型的园林及其构成要素。

2.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古典园林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古典园林的书籍,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

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教案6-3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手法。

2. 掌握抑景、借景、框景等构景手法。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能力。

三、德育与情感目标1. 培养“未来导游”严谨、细致、求实的职业化工作态度,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2.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背后所隐藏的传统文化,如天人合一、和谐等,增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以及文化传承的自觉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抑景、借景、框景等构景手法。

二、教学难点抑景与障景,透景与框景,夹景,添景。

【课型】讲授、活动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测验,复习导入(见学案)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1.浏览教材,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手法2.归类与辨析抑景——障景*;透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对景;借景3.重点:抑景、框景、借景4.计成《园冶》:“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栅桠,泉流石柱,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檄斯树,不妨偏经,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可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5.关于图片:不像上次课要求明确这是什么建筑,在哪里,而是要能自圆其说,能辨别。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抑景与障景1.相同点:园林中设置屏障似的景观或景物。

2.不同点:抑景——“藏起来吊足游客的胃口,更想看”,即不让“一览无遗”——“欲扬先抑”障景——“藏起来不让看”——“俗则屏之”(计成)3.辨析与注意:很多地方常混用,抑景即障景,障景即抑景4.抑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分类与实例(图片):山抑——大观园假山,屏风;树抑——花港观鱼雪松;曲抑——豫园九曲桥,扬州二十四桥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政刚至园门,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一旁侍立。

高一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高一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课题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
课型
新授课
1、皇家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 2、私家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
3、皇家御私家园林艺术的基本区别。 4、较深入了解中国园林艺术中苏州园林的独特特点。
结合中国园林艺术的形式特点及造园观念,理解“自然美”与“人文
美”的含义。提高对祖国优秀园林艺术传统的了解。
学生对中国园林特点的理解上进一步理解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3、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
山石、水池、花木、建筑、匾额、楹联、石刻、路径构成古典园林的基调。
4、皇家园林
例:北京的北海、香山、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体型高大,色彩富丽堂皇,显示皇家气派,皇权
至尊。(赏析颐和园)
5、 私家园林
例: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
山:假山以“瘦、漏、奇、透”为美。
水:挖地为池 ,面积小。
亭:提出问题“亭在园林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园林重视意境“如诗、如曲、如画”
如诗:苏州园林重视诗的意境,如“留听阁”“听雨轩”等等。
如画:苏州园林不是对自然按比例的写实的缩小,而是经过提炼概括,引导学生回答“像山水画”。
如曲:先让学生听昆曲的曲调,并且总结昆曲曲调的特点是婉转悠扬的。总结:与婉转、曲径通


的威严与尊贵


中国私家园林特点:面积较小,以精取胜,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 折幽深,富有江南水乡特点,模仿自然,追求诗情画意。
【课堂导入】: 师提出问题:(展示九龙湖公园照片)问“九龙湖公园是园林吗?让同学先欣赏图片然后回
答什么是园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新授】: 一、园林的定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1)借景(2)障景(3)框景(4)对景(5)点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PPT、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包括借景、障景、框景、对景、点景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典园林案例,让学生了解构景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的理解和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的理论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景手法。

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借景、障景、框景)。

3. 第三课时:讲解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对景、点景)。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报告分享。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中国的古典园林》PPT课件

《中国的古典园林》PPT课件
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
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 技术手段,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景观。
3
创新发展与应用领域拓展
通过对古典园林艺术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发展,拓 展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领域,如城市公园 、住宅小区、商业空间等。
06 当代古典园林保 护与发展策略
保护现状及挑战
古典园林保护现状
佛教建筑
部分古典园林中融入佛教建筑风格,如佛塔、经 幢等,展现佛教文化特色。
04 著名古典园林赏 析
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特色
颐和园以湖泊为主体,山水相依,布局巧妙。园内建筑、假山、廊 桥、亭台等景观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针对不同类型的古典园林,制定个性 化的保护方案,明确保护目标、措施 和时间表。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古典园林保护领域专业人才的 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和技能水平。
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典园林进行全面 记录、监测和展示,为保护工作提供 有力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促进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古典园林 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文物保护的 良性互动。
方特色。
02 古典园林造园手 法
山水布局
01
02
03
山水骨架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通过 叠山理水的手法,构建园 林的骨架。
地形塑造
利用土石堆叠、挖湖堆山 等手法,塑造出起伏多变 的地形。
水体设计
运用引水、蓄水、提水等 水利工程技术,创造出江 河、湖泊、溪流、瀑布等 丰富多样的水体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

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

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中国园林的欲扬先抑手法)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

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

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写意处理与视觉错差)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

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同时,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即使是大的空间也会感觉变小。

相反,层次多,景越藏,越容易使空间感觉深远。

因此,在较小的范围内造园,为了扩大空间的感受,在景物的组织上,一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最大的景深,另一方面运用掩映的手法增加景物的层次。

这可以拙政园中部园林为例,由梧竹幽居亭沿着水的长方向西望,不仅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而且大约可以看到三个景物的空间层次:第一个空间层次结束于隔水想望的荷风四面亭,其南部为邻水的远香阁和南轩,北部为水中的两个小岛,分列着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通过荷风四面亭两侧的堤、桥可以看到结束于“别有洞天”半亭的第二个空间层次;而拙政园西园的宜两亭及园林外部的北寺塔,高出很矮游廊的上部,形成最远的第三个空间层次。

一层远似一层,空间感比实际的距离深远得多。

(增加空间的对比与层次)1.4利用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有一气呵成之妙,而芴一览无余之弊。

路径的迁回曲折,更可以增大路程的长度,延长游赏的时间,使人心理上扩大了空间感。

1.5接外景由于园外的景色被借到园内,人的视线就从园林的范围内延展开去,而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

如无锡寄畅园借惠山及锡山之景。

1.6通过意境的联想来扩大空间感苏州的环秀山庄的叠石是举世公认的好手笔,它把自然山川之美概括、提炼后浓缩到一亩多地的有限范围之内,创造了峰峦、峭壁、山涧、峡谷、危径、山洞、飞泉、幽溪等一系列精彩的艺术境界,通过“寓意于景”,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联想。

这种联想的思路,必能飞越那高高围墙的边界,把人的情思带到浩瀚的大自然中去,这样的意境空间是无限的。

这种传神的“写意”手法的运用,正是中国园林布局上的高明的地方。

2破园林边界规则、方整的生硬感觉,寻求自然的意趣2.1以“之”字形游廊贴外墙布置,以打破高大围墙的闭塞感。

曲廊随山势蜿蜒上下,或跨水曲折延伸,廊与墙交界处有时留出一些不规则的小空间点缀山石树木,顺廊行进,角度不断变化,即使墙在身边也不感觉到它的平板、生硬。

廊墙上有时还嵌有名家的“诗条石”,用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从远处看过来,平直的“实”墙为曲折的“虚”廊及山石、花木所掩映,以廊代墙,以虚代实,产生了空灵感。

(以虚代实,产生空灵感)2.2为打破围墙的闭塞感,不仅注意“边”的处理,还注意“角”的处理,一般不使造成生硬的90°转角。

常见的手法,有的在转角部位叠以山石,山上建亭,亭有时还有爬山斜廊接引,使人门的视线,由山石而廊、亭,再引向远处的高空,本来局促的角落变成为某种艺术的境界;有的还采取布置扇面亭的办法,把人的注意力引向庭院中部的山池,敞亭与实的转角之间让出小空间作适当点缀都是很生动的处理。

(在实墙上开窗口,增加层次)2.3以山石与绿化作为高墙的掩映,也是常用的手法。

在白粉墙下布置山石、花木,在光影的作用下,人的注意力几乎全被吸引到这些物体的形象上去,而“实”的白粉墙就一变而为他们“虚”的背景,有如画面上的白纸,墙的视觉界限的感受几乎是消失了。

这种感觉在较近的距离内尤为突出。

2.4以空廊、花墙与园外的景色相联系,把外部的景色引入园内,当外部环境优美时经常采用。

如苏州沧浪亭的复廊就是优秀的实例,人们在复廊内外穿行,内外都有景可观,并不意识到园林的边界。

(园林无边界可以增加空闲感)3突破自然条件上缺乏真山真水的先天不足,以人造的自然体现出真山真水的意境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城市平地的条件下造园,没有真山真水的自然条件,但仍顽强地通过人为的努力,去塑造具有真山真水意趣的园林艺术境界,在“咫尺山林”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

这种塑造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作,因为它虽然是以自然风景为蓝本,但又不停留在单纯抄袭和模仿上,他要求比自然风景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因此才能作到“以少胜多”。

同时,这样的创作是掌握了自然山水之美的组合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才能“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如:山有气脉,水有源流,路有出入,“主峰最易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山要回抱,水要萦回”,“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呈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

这些,都是从真山真水的启示中,对自然山水美规律的很好的概括。

为了获得真山真水的意境,在园林的整体布局上还特别注意抓住总的结构与气势。

中国山水画就讲究“得势为主”,认为“山得势,虽萦纤高下,气脉仍是贯穿。

林木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条畅。

山坡得势,虽交错而不繁乱。

”这是因为“以其理然也”,“神理凑合”的结果。

园林布局中要有气势,不平淡,就要有轻重、高低、虚实、静动的对比。

山石是重的、实的、静的,水、云雾是轻的、虚的、动的,把山与水恰当地结合起来,使山有一种奔走的气势,使水有漫延流动的神态,则水之轻、虚更能衬托出山石的坚硬、凝重,水之动必更见山之静,而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效果。

结语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从山水造景到空间的意匠,以及一系列空间处理的技巧和手法,都偏重于感性形态,但在感性的经验中,却又充满着古典的理性主意精神,在艺术思想上提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闪耀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辉。

也正是由于我国古代园林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才使得今天的园林艺术百花齐放。

深入地探究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将对当前造园艺术的创新与突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2)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中国园林叠山造景手法及应用一、嵌理壁岩艺术在江南较小庭院内掇石叠山,有一种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

正如计成在《园冶》卷三的《掇山·峭壁山》中说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