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作者:淳远文章来源:原创点击数:308 更新时间:2006-10-9
(初学写论文,形式与内容料必有许多不足,望各位师友指点——淳远)
【内容提要】腐败源于公共权力的"私用",公共权力被"私用"的原因有二,一是制度的疾病,二是道德的沦落--包括整个社会风气的堕落和掌握公共权力者的道德沦落。改革以来,制度的疾病与道德的沦落二者互为因果,交相恶化,成为腐败不断滋生的温床。制由人立,人因制成。治疗制度的疾病,提高人的道德水平,重建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中国社会腐败问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腐败制度道德
一、腐败的定义
关于腐败,有人这样定义它:"腐败是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公职人员与他人合谋,违反法律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为私人和私人小圈子谋取私利或为某一单位、某一行业谋取特殊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及其他公民个人利益的行为。"1这个定义比较详细,但有点繁冗。我看到有个较简明的定义这样说:"所谓腐败,就是利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公共资源为自己或则亲人或则自己的小利益团体牟取私利。"2 综观上述定义,我认为腐败就八个字可以概括:"私夺公物,公权私用"。何谓"私夺公物"?就是公物,即公共物品--多数人所共有的物品,少数个人把它们据为私有了。何谓"公权私用"?就是本应该用来为公众谋福利的公共权力,被人用来谋取私利了。许多学者喜欢说腐败是"权力的滥用",而我觉得说腐败是"公权的私用"更贴切。
"私夺公物"的腐败行为,源于"公权私用"。反腐败的实质,就是反对"私夺公物"和"公权私用"。相对而言,倡廉则是倡导"克私奉公":限制个人的私欲,乃至牺牲个人的私利,为大多数的公众服务("为人民服务")。
廉与腐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公与私的问题。
二、中国现社会的腐败情况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简称TI)是全球著名非营利性反腐败组织。他们对腐败的定义也很简洁:公务员滥权谋私。从1995年起,透明国际开始发布一年一度的《全球腐败年度报告》,这份报告每年都会调查世界各地商界及公众对当地贪污情况的观感,总结出"清廉指数"(CorruptionPerceptionIndex,简称CPI)。中国内地2003年得分为3.4分,全球排名第66位;2004年得分为3.4分,全球排名第71位;2005年则降至3.2分,全球排名第78位3。中国内地的清廉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数(4.89),也低于世界中间数(4.20)。
而2003年,"被媒体称作中国的'反腐败年'。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施政的第一年,这一年因腐败问题被判刑或查处的省部级高官达13人,包括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原云南省长李嘉廷,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等。" 2004年,被认为是反腐败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中组部和中纪委组建了专
门的巡视机构,确立了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建立了领导家属境外留学定居备案制度。" 中共中央连续下发了三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2005年,由中共中央向党内印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有学者说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体系性反腐败阶段。" 4
然而对比这几年中国的清廉指数,我们却可以看见近年来中国社会的清廉度并没有因为不断出台的反腐败政策而得到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直至最近,高官陈良宇的腐败案件又冒出了水面,人们在欢呼之余,心里也难免打上问号:到底还有多少贪官潜于水下?这表明,多年来反腐败政策和行动对于治理腐败所起的作用大小还有待仔细推详研究。
新中国何时开始出现大量的腐败现象呢?邓小平说:"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那个时候,贪污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万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现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5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邓小平的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腐败的招数随着各种反腐政策的出台而变化万端层出不穷,腐败现象大面积地侵蚀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包括金融、建筑、教育、医疗、电力、土地、交通等行业和领域,成为目前中国社会最大的痼疾隐患。
相比之下,改革前"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6的毛泽东时代,却是以清廉著称于世。这一前一后,政府清廉度几乎是天壤之别。本是一支廉洁的干部队伍,为何内部出现了"从恶如崩" 7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制度改革的失误,还是因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呢?
邓小平于1985年3月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8同年8月邓小平又说,"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9而中国在2000年就冲破了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线,目前已经达到0.47。李实说,"中国的收入差距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比一些南美和非洲国家略低。"10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实际中国社会已经是两极分化--不仅是城乡分化,而且城市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化。11如果按邓小平的上述说法来看,改革确实是"走了邪路","失败了"。但这个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提的问题是,中国的腐败现象跟改革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三、腐败的根源
(一)制度漏洞和道德水平下滑是腐败的根源
如前所论,腐败即是"公权私用"。"公权私用"行为要得以实现,需要同时存在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制度存在漏洞,有空子可钻,并且钻空子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低,这是客观条件;二是"公权私用"者道德意识薄弱,直言之就是没有公德心,私心的膨胀使其敢于逾越道德与法律的底线,这是个人的主观条件。单纯有制度的漏洞,而执掌公共权力者有较高道德水平,腐败行为不会出现;单纯是执掌公共权力者道德意识薄弱、私心膨胀,制度没有空子可钻,或钻空子的风险和成本较高,腐败行为也难以出现。而且,制度漏洞越多、越大,钻空子的风险和成本越低,执掌公共权力者道德水平越低,社会的腐败问题就越严重。
由此可以逆推:之所以改革以来出现大量的严重腐败行为,就是因为改革之后,制度上出现大量的漏洞,并且社会道德水平严重下滑。这是理论的推断,事实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