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学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二: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学会欣赏戏曲音乐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二: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学会欣赏戏曲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趋向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电影,音乐,文学等方面找到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
但是,这些新的影音文章,很容易吸引我们的视听,也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快乐,但往往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
在学校音乐课中,让孩子学会欣赏戏曲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教育。
1.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修课。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文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
今天,我们能够学习和欣赏戏曲音乐,不仅能够领略优美的乐曲,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能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学会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
2.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对孩子而言,学会欣赏戏曲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在欣赏戏曲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情感魅力,挖掘音乐的深层次内涵,提高审美素养。
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音乐感觉,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元素。
让孩子接触到优美的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在音乐的世界中愉悦地成长,将会对他们的心理甚至是智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3.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现在的孩子都比以前要聪明,但是很多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说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往往比较低,这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和艺术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学校的音乐课上,推广戏曲音乐教育,让孩子们接触到传统音乐,不断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文化素质。
戏曲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能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思维和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塑造孩子的个性许多现代的音乐作品,往往是机械重复或者以滥竽充数来排演而成,缺乏真正的个性和内涵。
而戏曲音乐却是来自于真正的文化沉淀和风土人情。
在学校的音乐课上,让孩子们学会欣赏戏曲音乐,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华文化的浓郁内涵,通过音乐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帮助他们形成更成熟、更自主、更深刻的人格特征。
初中上次音乐教案

教案名称:《音乐欣赏——中国民乐》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感受中国民乐的魅力。
2. 通过欣赏经典民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民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经典民乐作品的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民乐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民乐乐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民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奏方式等。
2. 介绍中国民乐的分类,如弦乐、吹奏、打击乐等。
3. 讲解经典民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三、作品欣赏(20分钟)1. 播放经典民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赛马》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旋律、节奏、演奏技巧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乐乐器进行模拟演奏。
2. 教师指导学生演奏技巧,如弓法、指法等。
3. 学生进行演奏展示,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民乐的重要性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更多的中国民乐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民乐的基本特点、分类和作品欣赏。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的培养。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017初中音乐教案

2017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增强民族音乐意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独立演奏民族乐器,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族音乐基本知识: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民族乐器:介绍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并进行演奏展示。
3. 民族音乐作品欣赏:欣赏我国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等。
4.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生动有趣的民族乐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讲解民族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3. 欣赏:播放经典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
4. 实践:分组进行民族乐器的演奏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5. 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民族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音乐基本知识和作品欣赏。
2. 示范法:演奏民族乐器,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分组进行民族乐器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演奏技巧:评估学生在演奏民族乐器时的技巧掌握情况。
3.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
4. 音乐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民族音乐作品时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民族音乐教材,如《民族音乐鉴赏》等。
初中民间音乐傣族教案

初中民间音乐傣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傣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
2. 通过学习傣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傣族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傣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和特点3. 傣族民间乐器的基本介绍4. 经典傣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傣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傣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运用3. 经典傣族民间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傣族民间音乐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特点。
2. 演示法:展示傣族民间乐器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傣族音乐的魅力。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傣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
4. 欣赏法:欣赏经典傣族民间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傣族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傣族音乐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傣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傣族音乐的基本风格。
3. 演示:展示傣族民间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傣族音乐的魅力。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傣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
5. 欣赏:欣赏经典傣族民间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傣族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傣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傣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经典傣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傣族民间音乐相关资料:录音、视频、乐谱等。
2. 傣族民间乐器:实物或模型。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傣族音乐。
2. 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演奏傣族乐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音乐教案美术初中

传统音乐教案美术初中年级学科:初中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等。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及特点。
2. 欣赏和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2. 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中传统音乐作品,包括音频、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思考: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听出它属于哪个民族或地区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二、理论学习(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包括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等。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内涵。
3. 教师举例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如五声性、带腔性等。
三、作品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古琴、二胡、京剧等,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如古筝、笛子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表演,如合唱、舞蹈等。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表达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延伸:1. 邀请传统音乐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课堂教学或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简易古筝儿童教学教案

简易古筝儿童教学教案一、古筝基本知识。
1. 古筝的起源和历史,古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起源于秦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古筝。
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2. 古筝的结构和音域,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共有21根弦,按音高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
古筝的音色清脆悦耳,音域广阔,能够演奏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曲调。
3. 古筝的演奏方法,古筝演奏时,演奏者需用指甲弹奏弦乐,左手按弦,右手拨弦,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产生美妙的音乐。
二、古筝儿童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通过古筝教学,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手指灵活性,提高孩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教学内容,初步学习古筝的基本知识,包括古筝的结构、演奏方法和常见的古筝曲目等。
3. 教学步骤:(1)了解古筝,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介绍古筝的外形和基本结构,让孩子对古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学习古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向孩子介绍古筝的演奏方法,包括左手按弦和右手拨弦的技巧,让孩子初步体验古筝的演奏乐趣。
(3)学习古筝曲目,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古筝曲目,如《梁祝》、《平湖秋月》等,让孩子逐步学习演奏这些曲目,提高他们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孩子的古筝演奏基本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4.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的方式,向孩子展示古筝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让孩子直观地了解古筝的演奏过程。
(2)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3)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 教学评价,通过日常的课堂练习和定期的考核,对孩子的古筝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三、古筝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 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学习古筝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初中课本音乐教案

初中课本音乐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民族音乐的特色。
2. 引导学生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让学生猜测是哪种民族的音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
2. 教师介绍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并播放相应乐器的音乐片段。
3.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一首简单的民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律。
三、欣赏与学唱(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 学生欣赏音乐,并跟随教师学唱。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
四、实践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音乐进行欣赏和学唱。
2. 各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给出本节课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民族音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唱水平的提高。
班级音乐《清明》传统文化教案

班级音乐《清明》传统文化教案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
然而,这些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因此,班级音乐《清明》传统文化教案的编写,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祖先的传统文化,并培养其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背景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2.能够唱出《清明》歌曲,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3.了解清明节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生活习俗等的相关知识。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是用来祭祖和悼念逝者的节日,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唐朝,后经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渐渐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2.《清明》的歌曲欣赏《清明》是一首古曲,原是明代《铜像岭》的曲子。
德清南夏村的农民在元朝初年修改成《清明上河图》,后经过几百年传承,成为了今天广为传唱的《清明》曲。
听完音乐,同学们应该在听觉上有所感悟,了解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3.《清明》的歌曲排练指导同学们感受《清明》曲子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学习唱法和演唱技巧,因地制宜的编排曲子,以突出歌曲描绘的意境,通过唱歌感悟我们祖先的风貌和民族情怀。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清明节的来历以及《清明》的历史、意义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进一步理解其特殊情感和文化价值。
2.欣赏法:通过听听清明曲,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表现手法,在潜移默化中扣紧孩子们的学问。
3.唱吟法:让学生自学、合声排练,通过演唱,深度理解《清明》中的情感,并且理解它的传世价值。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打听清明节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欣赏《清明》乐曲,边听边领会乐曲所流露出的情感。
第三步:组织同学们自学清明曲歌词和曲式,合声排练。
第四步:专家点拨,完善排练效果,调整表演形式。
第五步:上台演唱《清明》乐曲。
五、教学效果经过几次排练,最终班级音乐《清明》的演唱非常成功,引起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注意。
传统音乐赏析课教案初中

传统音乐赏析课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民乐、古典乐、曲艺、戏曲等。
2.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音乐赏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音乐?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包括民乐、古典乐、曲艺、戏曲等。
2.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讲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三、作品欣赏(20分钟)1. 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赛马》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
2. 强调传统音乐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种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如京剧、昆曲等,了解其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和代表剧目。
2. 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传统音乐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作品欣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中国传统音乐优秀教案初中

中国传统音乐优秀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2. 鉴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古琴、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曲目。
3. 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培养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特点。
2. 鉴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2. 对传统音乐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分类和代表作品。
2. 准备相关的音响设备,以便播放传统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琴、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曲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属于哪一种传统音乐?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2. 讲解每一种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民间音乐的朴实、宫廷音乐的高雅、宗教音乐的神圣和文人音乐的文雅。
三、鉴赏(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古琴的《高山流水》、二胡的《梁祝》、笛子的《茉莉花》等。
2.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就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了解传统音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欣赏和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我也会尝试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引入音乐表演、互动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认同。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二泉映月》教学案篇一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
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介绍1. 华彦钧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
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 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 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三、作品介绍: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
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
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
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四、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1. 对生活的描述2. 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3. 从平静转为激昂。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二、课型:欣赏课三、教学内容:1、藏族歌曲《酒歌》2、朝鲜族歌曲《希望》3、新疆歌曲《大阪城的姑娘》4、蒙古族音乐:歌、舞、乐等四、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酒歌》、《希望》、《大阪城的姑娘》、《辽阔的草原》及蒙古族舞、乐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牡丹汗》作浏览性欣赏。
五、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而且我们又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先应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所以,本节课重点鉴赏蒙古族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
因此,选择了蒙古族舞蹈安代舞、马头琴曲《万马奔腾》、《大阪城的姑娘》、《酒歌》、《希望》等。
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以蒙古族歌、舞、器乐、说唱等为例去多方面、多角度体验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苏教版高中音乐必修一全册学案

苏教版高中音乐必修一全册学案第1单元音乐素养任务1 音乐的初识- 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了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任务2 音乐元素与音乐语言- 研究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 理解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
任务3 音乐风格与音乐欣赏-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研究欣赏经典音乐作品。
第2单元中国音乐任务1 中国传统音乐- 介绍中国古代的音乐传统;- 研究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表演形式。
任务2 现代中国音乐- 了解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 探索中国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
任务3 中外音乐交流与融合- 研究中外音乐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背景;- 分析中外音乐元素的结合方式。
第3单元西方音乐任务1 古典音乐- 探索古典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研究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
任务2 浪漫音乐- 了解浪漫音乐的兴起和发展;- 欣赏浪漫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任务3 现代音乐- 研究现代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探索现代音乐的不同表达方式。
第4单元听觉艺术任务1 音乐剧欣赏- 了解音乐剧的发展和特点;- 分析音乐剧作品中的音乐和剧情融合。
任务2 音乐影视艺术- 探索音乐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运用;- 研究音乐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
任务3 音乐与环境艺术- 了解音乐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分析音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以上是《苏教版高中音乐必修一全册学案》的目录和简要内容介绍。
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探索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点和传统。
通过学习不同音乐风格和欣赏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此外,学案还涵盖了音乐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和表现,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本教材,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影响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初中音乐试讲民族歌曲教案

初中音乐试讲民族歌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民族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民族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 民族乐器的使用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1. 民族音乐节奏的把握。
2.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及音响设备。
2. 民族歌曲教材或相关资料。
3. 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如《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听到了哪些民族乐器?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歌曲的定义和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独特、富有地域特色等。
2. 讲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如弦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等。
3. 举例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如《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三、实践教学(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如《小河淌水》,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演奏,体会民族乐器的表现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表现歌曲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以传承和弘扬。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学、多唱民族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自行查找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学习,了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和演唱技巧。
2. 选择一种民族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体会民族乐器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演唱,使学生了解了民族歌曲的特点和风格,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初中民族音乐试讲教案

初中民族音乐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认识民族乐器。
2.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3. 学会简单的民族音乐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民族乐器的介绍3. 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它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二、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 讲解民族音乐的分类,如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
三、民族乐器的介绍(10分钟)1. 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2. 讲解每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四、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
3. 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五、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一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二胡的滑音、颤音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了解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的试讲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音乐常用教案

初中音乐常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欣赏《梁祝》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到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小提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完整地欣赏这首歌曲。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梁祝》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创作一段音乐,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全体学生共同演奏《梁祝》片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欣赏和分析音乐方面的成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方面的能力提高。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二年级下册音乐学案-第五课老爷爷赶鹅|湘艺版

在这快乐的旅途中,大白鹅们的心情也非常愉快,其中有两只大白鹅还,偷偷的躲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吧!(课件)
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他们说话,感受一下大白鹅快乐的心情吧!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老师任意抽出一张,请同学们正出正确的读出他们的节奏。
生边击拍,边读节奏
现在老师把这四张节奏重新组合成两条节奏,分别代表了两只大白鹅说的话,请左边两组的同学来学习一只大白鹅的语言,右边两组的同学来学习第二只大白鹅的语言,看看那边的同学学得更像。
2.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带着微笑的表情,用高兴的语气有节奏的演唱。
3.二声部轮唱
(1)老爷爷赶鹅的时候可热闹了老师加入来模仿女的声音,你们能坚持把歌曲唱完整吗?
(2)听录音,请同学们说一说,录音里面的第一声部应该怎么唱?第二声部什么时候才开始唱呢?
(3)总结,轮唱方式。学生分组来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并提示第一声部第七八,小节要重复唱一次。
5.能够用看、听、说、唱、舞等表现方式逐步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及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
重点
二声部轮唱
教学
难点
1、二部轮唱的和谐、准确。
2、要求学生用手模仿芭蕾舞足尖动作来表现乐曲。
手段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道具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师:刚才我们随老爷爷一起去赶集,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赏另一段也跟鹅有关的音乐《四小天鹅舞曲》。(课件播放)
生用“嘎”来读黑板上组合的节奏。
同学们,学习的真像!接下来我们继续快乐的进城之旅吧!
四、旋律教学
1导入学习
师:今天赶来的老爷爷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手上那根小棍子指到哪儿?一群小的方向就撞到了,请你扮演小娥随老爷的小公子转换方向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中国传统音乐
戏曲与曲艺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及其种类
2、了解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点
3、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
重点难点:戏曲的分类,不同的唱腔与伴奏,说唱音乐的地域性特点
歌舞音乐
音乐的体裁形式之一。
其特征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广泛流传于中国各民族地区。
其音乐多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因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大体上北方的(),南方的抒情柔美。
歌舞的体裁形式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歌舞,即边歌边舞或歌舞相间;另一类是乐舞,即边奏乐边舞蹈,把奏乐和舞蹈两者相结合。
歌与舞结合时,音乐的旋律一般都较流畅平稳和优美抒情,具有歌唱性,其节奏也较轻快活泼,具有();乐与舞相结合时,器乐的旋律流畅如歌,其节奏较为强烈鲜明,具有()。
汉族歌舞:
主要有流行于黄河以北各省的(),如《跑旱船调》、《推车调》、《采莲船调》《打花鼓调》等;
流行于南方各省的(),如《十二月采茶》、《剪剪花》、《水仙花》等,花灯,如《四季调》《拜年调》、《扇子调》、《十二月》等;
流行于东北地区的(),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山西和陕西北部的二人台等。
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的还有踩高跷、跑旱船、推小车、霸王鞭、竹马灯、花挑、春牛舞,以及风俗性的伴嫁舞,宗教性的太平鼓等。
少数民族歌舞
近代流传的少数民族歌舞,主要有: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赛乃姆;
藏族的囊玛、堆谐、弦子、锅庄;
蒙古族的安代舞;朝鲜族的();
瑶族的();土家族的摆手舞;彝族的阿细跳月;
高山族、景颇族、黎族的杵舞等。
此外,还有许多不带歌唱而用乐器伴奏的舞蹈:
如()的孔雀舞;壮族的蜂鼓舞;
苗族的踩鼓舞;西南地区许多民族流行的芦笙舞和铜鼓舞等。
戏曲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
它原名“昆山腔”
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
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如汤显祖的
《》,孔尚任的《桃花扇》。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国剧。
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公元1790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主要从内容上进行区分的,传统京剧多表现(),如《霸王别姬》《铡美案》等,而现代京剧多反映现实题材,如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等。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也叫"采茶戏"。
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
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
黄梅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
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如《天仙配》、《女驸马》等。
评剧: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
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
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
如白玉霜的《杨三姐告状》等.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曾名“河南梆子”建国后才改为今称。
如《花木兰》等。
川剧:特殊表现形式“变脸”,主要手法有“抹脸”、“吹脸”、“扯脸”。
曲艺音乐
曲艺音乐又称()包括:以说为主的评书、相声、快板;说唱相间的苏州弹词、陕北说书;以唱为主的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不同的曲种。
唱腔特点:()的结合;叙述性与抒情性的结合。
鼓词类:如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和东北一带。
代表人物有刘宝全,白凤鸣和骆玉笙等。
弹词类:流行于南方,以琵琶和三弦伴奏为主,如苏州弹词。
道情类:又称“渔鼓类”,以渔鼓伴奏,如河南坠子。
琴书:因演唱时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琴书种类很多,有北京琴书、山东琴书等。
各种琴书起源不一,大多是由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如北京琴书、山东琴书最早是农民在农闲时传唱自娱,后来发展为专业演唱。
牌子曲:曲艺的一个类别。
凡将各种曲牌连串演唱,用意叙事、抒情、说理的曲种都属于这一类。
包括单弦、四川清音、天津时调等。
伴奏乐器多以三弦、月琴为主,南方的牌子曲则多以扬琴、琵琶、二胡等为主。
走唱类:如东北的二人转,安徽凤阳花鼓,贵州花灯等。
数唱类:以大三弦和扬琴伴奏为主,如天津快板,山东快书。
杂曲类:如浙江的莲花落,山东的四平调。
相声类:以说、学、逗、唱为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和群口。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1、芦笙舞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歌舞
A苗族 B彝族 C哈尼族
2、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曲种一般都归于()
A琴书类 B弹词类 C板诵类
3、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单口唱,对口唱和()三种
A伴唱 B帮唱 C合唱
4、豫剧属()系统的代表剧种之一
A昆山腔 B 皮黄腔 C梆子腔
5、特殊的主奏乐器是形成剧种特色的标志之一,如皮黄腔的主奏乐器为()
A粤胡 B板胡 C京胡
6、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是()。
A尚小云B程砚秋C梅兰芳
二、填空题:
1、曲艺音乐亦称()。
战国时期的《》和(汉魏乐府)中的叙事长诗是其早期形式,表演时具有()的特点。
2、苏州弹词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等地的()艺术。
3、京韵大鼓亦称(),是流行于()、天津、华北、东北等地的()艺术。
其代表人物是()。
4、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流行于黄河以北,()流行于南方各省,()流行于东北地区,内蒙西部和山西北部流行()。
5、()()()被称为传统京剧中的伴奏乐器“三大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A
B
C C C
二、填空题
1、说唱音乐、成相篇、一人多角
2、说唱
3、京音大鼓、北京、说唱、骆玉笙
4、秧歌、采茶、二人转、二人台
5、京胡、京二胡、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