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抑郁症;情绪障碍;发病机理

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64-03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以抑郁心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以情绪低落、兴趣或乐趣缺乏、持续性疲劳、生活原动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常伴随紧张不安、失眠、早醒、体重下降,周身不适等心身症状,因不能对身体造成直接危害而常常被忽视。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3 edition,ccmd-3)关于抑郁症的症状标准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4项: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⑦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明显减退。

目前,在发达国家中抑郁症是15种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根据美国的数据,美国每年约有1100万人患临床抑郁症,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0%~15%,受此症的影响,每年大约损失200亿美元。在一般人口中约有25%的女性在其一生生活中经历过抑郁

症,男性中约有10%左右经历过抑郁症。抑郁症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约高20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自杀死亡人数约为200万,其中52%是抑郁症患者。国内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4%~8%,约5500万人[1]。可见抑郁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大。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致残因素。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新近研究资料表明,典型的心身疾病—抑郁症的现患病率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跃居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抑郁症已是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但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现就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神经递质与抑郁症

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状态。

1.1 研究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中单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功能不足所致 bunney等首先提出了抑郁症ne功能降低的假说,1965年coppen,shaw等发现,中枢缺乏5-ht能引起抑郁,后来不少学者证实了这一结论;1975年randrup首先提出,多巴胺(da)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后来maj等证明,几乎所有的长期抗抑郁治疗的患者都会增加da诱导的奖赏反应。目前研究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5-ht能神经和ne能、da能神经存在着复杂的纤维联系,ne能系统主要调节睡眠和觉醒、学习和记忆、注意力、应激反应以及奖赏系统的功能;5-ht能系统则主要具有调节情感、

睡眠、警觉、记忆、食欲、性欲等多种功能。脑内ne和5-ht之间的平衡失调,即5-ht和(或)ne出现了神经生化的功能缺陷,即可导致传递功能受损,从而引起抑郁。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系统与情绪抑郁有重要关系。张媛缓[2]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含量,结果表明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纹状体、海马内5一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合成前体的含量明显降低。还有实验表明抑郁症小鼠的中枢神经递质ne、5-

ht,支持经典的抑郁症发病的5-ht能与ne能神经低下假说[3],目前的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和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s)等都主要基于单胺假说来说明其抗抑郁作用。

1.2 乙酰胆碱的功能与记忆学习有关 janowsky等人认为胆碱能神经元广泛分布在大脑边缘系统,提出胆碱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平衡学说。胆碱能增强引起抑郁,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强则引起躁狂。抗胆碱能药物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能阻断突触前ne和5-ht再摄取,且与抑制胆碱能的活力有关。高霄飞等[4]研究发现增加胆碱能活力,可加重情感障碍者的抑郁相,故认为胆碱能系统也参与了情感调节。

2 受体假说与抑郁症

在单胺假说的基础上,人们对突触后受体敏感性的改变引起重视,提出抑郁症是脑中ne、5-ht受体敏感性增高的缘故(即超敏)。

临床研究证明一些抗抑郁药物有下调β-肾上腺素受体和5-ht2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对神经递质受体的研究,如5-ht受体。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的5-ht受体有7个:即5-ht1-7,在抑郁症中发挥不同作用。有人提出,da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最近maj等发现,使用激动剂抗抑郁治疗后,有可能增加了活性状态的d2、d3受体的密度。da受体反应敏感性下降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效果会更好[4]。随着神经生物化学理论的发展,更多种类的受体被发现参与到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如谷氨酸受体、神经激肽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所介导的生理功能失常为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较好的解释。它们的数量及功能状态亦可作为抑郁症的临床指标[5]。

3 内分泌系统与抑郁症

3.1 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 hpa轴能够调节食欲、睡眠及对应激的适应,与抑郁症关系很密切。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①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升高。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强。③皮质醇水平增高,昼夜分泌节律改变。④地塞米松抑制实验脱抑制。而且随着抑郁症的加重和缓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认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可能是通过损伤脑海马产

生抑郁症状。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过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产生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症状的生物学基础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