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设计2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了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第四、突出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并没有提及“信息的可伪性特征”。但我感觉到“信息的可伪性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后面章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联系紧密。根据这一设想,我把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通过投影展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分析资料(或进行科学实验),得出科学结论。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3、通过事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百度文库征,并要求学生能例举相应的事例。
四、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七、教学时间:45分钟
八、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九、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第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觉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第三、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我花了近3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诸葛亮“空城计”等三个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关键词: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可伪性
一、设计思想
李艺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教材,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它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方便地融理念于操作与应用过程。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以李艺教授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为蓝本(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的分析,探讨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
1、通过“野外生存”和“感觉剥夺实验”两个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普遍性;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由雅典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