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战后教育的重建)【圣才出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战后教育的重建

13.1复习笔记

一、战后教育重建概述

教育重建作为战后世界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战后教育重建的历程较为短暂,经过1945~1955年前后十年左右的教育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重建工作而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而新兴国家教育重建的历程则相对较长,甚至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一)战后经济的恢复

1.英、法战后经济的恢复

英国利用战后国际市场的空隙和美国的援助,工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对外贸易也快速发展。从1945年到1951年,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从7.41%上升到9.58%。

2.联邦德国战后经济的恢复

联邦德国是在东西方对峙的“冷战”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经济恢复发展后很快步入了“快车道”,被视为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1970年,联邦德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增至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首位。

3.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1)1947年,日本实行“重点生产方式”,即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并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重点加强煤炭业,力图通过扩大煤和钢铁的再生产能力来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军需物资供应地。美国的

“特需”为日本工业品提供了市场,使日本获取了大量外汇,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复兴。

(3)从1955年起,日本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并先后出现了1955~1957年、1958~1961年和1965~1970年三次经济发展高潮。

(二)民族解放运动与教育

(1)19世纪中期,世界各地几乎被西方殖民者“发现”殆尽,列强之间也随之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世界战争。与此相伴的就是各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运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曾出现两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又迎来了第三次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并最终导致了殖民主义体系的土崩瓦解。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

1.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

(1)1946年11月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一次大会,该组织正式成立,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从而对和平、安全、正义与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

2.教科文组织的活动

(1)教科文组织成立初期,其活动领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为战后重建欧洲的文化教育

提供服务。

(2)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加入该组织,使它增加了诸如扫盲计划、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等方面的内容,增添了新的意义。

(3)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儿童基金会等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批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重要项目。

(4)教科文组织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它具有进行广泛的智力合作的能力,它是一个“知识性组织”,拥有智力资源的优势,与各成员国家的优秀学者联系密切。

三、亚非拉国家的教育重建

(一)亚洲国家的教育重建

1.日本的教育重建

二战期间,日本教育体系具有浓厚封建与国家主义思想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一度停办,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几乎完全瘫痪。

(1)教育重建的指导思想

①1945年10月,占领军总司令部发布了《四条指令》,对日本教育进行改革。这次初步改革的目的在于清除日本教育中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因素,培育民主主义思想。

②1946年3月,美国政府又向日本派出了包括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内的27人教育专家使节团,对日本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行政、教师构成等进行了全面考察。4月7日,美国占领当局发布了《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

③以美国个人主义理念为指导的自由主义教育改革要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在教育目的论方面,把尊重个人和发挥个性置于中心位置,强调培养作为“民主社会”一员的“民主市民”。

b.应当给予教师和儿童双方以大幅度的自由,废止教科书国定制,采用审定制度。改写地理、历史教科书,在中学新设社会科。

c.为改变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制度,建议削减文部省的权限,废除视学制度,与此同时,承认地方府县关于初等、中等教育行政的责任,按照直接选举制创设教育委员会制度。

d.将双轨制结构改为单轨制,推行教育平等原则,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允许男女同校,特别明确指示采用“6—3—3型”学制。

e.打破教育方法中的整齐划一主义,重视儿童的经验,鼓励师范教育。

f.强调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提议建立广泛的成人教育计划,开放学校,普及公开讲座,强化“父母与教师联合会”的作用,重视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等。

g.关于高等教育,建议打破帝国大学的特权;向女子广开校门;为确保自治和自律性,自主地设立设置标准;保障教授会的自治等。

i.打破偏重专门教育的做法,谋求教育课程的自由化(实行通识教育)。

(2)教育重建政策的确立

①1946年,日本颁布战后新《宪法》,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行义务教育。

②1946年8月,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其基本内容包括:

a.教育目的:“完善人格、尊重个人价值、培养充满独立精神的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

b.教育方针:“尊重学术自由,培养进取精神,通过互敬与合作,致力于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c.教育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全体国民均享有与其能力相应的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此外,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政治教育、教育行政等也作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