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a31a8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3.png)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 新课内容:(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中国共产党抗战策略(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2. 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fad54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9.png)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格局。
本课内容包括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三个部分。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百团大战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包括根据地的分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3.知道百团大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983c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a.png)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478fb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8.png)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八路军、新四军的开赴敌后和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及百团大战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2. 讲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背景和过程,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3. 介绍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讲解其意义,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百团大战时期的战例,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百团大战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1 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1.2 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2.1 时间、过程2.2 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过程。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1)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别从陕西、甘肃等地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打破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封锁,提高我军士气,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提高了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学生对百团大战的理解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全面认识。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bae6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1.png)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体会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抵抗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部署和主要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抗日战争相关图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a. 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敌后战场的形成。
b.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c.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敌后战场上的一个战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部署。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核心素养精品课件)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核心素养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a76c8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a.png)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狼牙山五壮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 分区1团7连6班五位战士,在战斗中他们 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 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 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 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 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 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 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 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 “狼牙山五壮士”。
史料实证
(4 措施:②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
材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 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 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 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
史》
历史解释
地雷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 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的。 当年,河北安国县民兵无意 间将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 炸伤了两个日本兵,群众欣 喜之余,纷纷仿效,利用瓷 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炮药或 炸药,埋在田边地头、 井 台路面,打击前来“扫荡” 的敌人。
麻雀战:“‘麻雀’虽小威力大,闹 得鬼子难招架。”抗战期间,抗日军 民通常编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出没于 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街 头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实击虚, 伺机而动,逐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 影无踪。后来,这种战法被刘伯承元 帅总结为“麻雀战”,是广大地方武 装打击日本鬼子最主要、最常用的一 种游击战法。
《敌后战场的抗战》PPT课件
![《敌后战场的抗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a48c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2.png)
-.
聂帅救孤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 山西 ,企图占领太原。
1937.9月-日军占领大同 兵分 两路
同蒲线
平型关
会师雁门关 进攻太原
平型关地形险要、 易守难攻,是太 原重要门户, 阻止日军突破平 型关防线。
2、概况
平 型 关 大 捷 作 战 图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 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意义
我军运输部队在平型关关口附近不 明地域遭到西侧高地伏击,全军覆没。
---1937年9月日本《每日新闻》 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 命,深感嘉慰。
--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 彭德怀电报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粉碎了日军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主动出击的)壮烈的百团大战大战不仅严重打击了敌人, 使其进攻计划受到致命的牵制,而且更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 战信心,使投降派的言论行动濒于破产的境地。
----陕甘宁边区回民代表大会贺电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堂小结
平型关 大捷
3、特点: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重点拆 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 铁路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1、目的明确,主动出击,掌握作战主动权。 2、全线出击、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 3、战斗目标以破坏铁路等交通线和日伪军据点 为主。
4、意义: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 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6.21+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6.21+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56a71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4.png)
探究:请结合图表和材料,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
共产党员
(单位:万
人)
100
80
50
4 0
1937年 1940年
军队 (单位:万 60 人) 50
40
20 4
0 1937年 1940年
根据地
(单位:块)
20
17
15
10
5
1
0
1937年 1940年
根据地人口 (单位:百万
人)
150 100
100
50 1.5
碉公铁 堡路路 为为为 锁链柱源自囚笼 政策2、概况
三、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8月
指挥员 彭德怀
部队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地点 华北
主要目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 标 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战果
战果辉煌,但日军进行了报复性“扫 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地位
是中国军队主动性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
0 1937年 1940年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抗日根据地的发 展壮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 战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思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是何种关系?
延 安
中国共产党抗战形势图
重 庆
中国国民党抗战形势图
材料2: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
产,而全局瓦解。中国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速胜论” 过于乐观 ——1938年10月《中央周 刊》
(2)目 的:
为了驳斥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 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2dc82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e.png)
------
唯谁
我敢
彭横
大刀
毛 泽 东
将 军 !
立 马 ,
据材料分析百团大战的战果及意义
材料 百团大战战果: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 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 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 并缴获大量武器。
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形形色色的游击战形式
地
地
道
雷
战
战
麻
破
雀
袭
战
战
4.巩固抗日根据地
目的: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使根据地成为敌 后游击战得以长 期坚持并取得最 后胜利的基地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减租减息大会
拓展延伸:如何正确看待敌后战场的抗战?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并消耗了日军,创造了全民参战的奇迹, 这不仅对坚定国民党的抗战信心,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起了重大的 作用,而且对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敌后 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历史意义
抗战以来中国军 队取得的第一个 胜利
抗战以来正面战 场的最大胜仗
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 最大规模战役
课堂小结:
时间:1937年9月
平型关 大捷
领导人:林彪
重要意义
敌 后 战
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延安 抗日根 军事: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场 据地 政治:建立民主政权
的 抗
经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大生产运动
2.建立抗日根据地
பைடு நூலகம்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https://img.taocdn.com/s3/m/156aab9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8.png)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结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八路军115师)
胜利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
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建立
发展
作用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
地。
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军、麻雀战)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背景
目的
概况
影响
日军为消灭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三光
政策”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
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1940年,彭德怀,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
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
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
心。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38张PPT)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d5d6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0.png)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 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 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
四、迎接扫荡,铸造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 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 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的5 位战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 死不屈,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 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 免于难。
日军陆军第五师团长 板垣征四郎
骄兵必败 诱敌深入 一举全歼
115师师长 林彪
(三)影响
1931——1937年中国军队对 日作战战况
战役
结果
黑龙江战役
失败
一二八事变ຫໍສະໝຸດ 失败长城战役失败
绥远抗战
失败
卢沟桥事变
失败
平津作战
失败
南口战役
失败
凇沪会战
失败
八一三事变
失败
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汪精卫
周佛海
陈公博
丁默邨
“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 中国半壁江山。国内出现所谓“和平 派”,叫嚣:“抗战必败,抗战必亡 !”公开投降日本。此时,国内亡国 悲观气氛弥漫。
4.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 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 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确实“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实力,引起敌人的警 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8张PPT)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8张PPT)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a9eb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7.png)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___共__产__党和__八__路__军__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__抗__战___胜__利_的信心
请依据教材P102—103相关内容完善示意图。
拓展提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武装力量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大兵团作战,正面阻击敌人 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而何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 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随着抗日根据地迅速壮大,日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吉原矩大佐懊丧地回顾说:“当时视共军为…… 残兵部队或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 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 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 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 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弱国……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日本的侵略日战本争是小退国步,的经、不野起蛮长的期,战中争国。的反 侵略战争是进步中的国、是正大义国的,;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日本日帝本国是主个义小侵国略,战经争不是起退长步期、战野争蛮,的中,国失是道个寡大助。 中国 助国,,反能中抗够国侵支的略持 正战长 义争期 战是战争进争得步道;日、多本正助的义。非的正,义得战道争多失助道。寡
史沬特莱: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让面的长城, 都成了战场……敌人战友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 到了破坏。
2024年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d27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d.png)
2024年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的抗战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
2. 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学习敌后战场抗战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主要战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抗战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地位、主要战役及抗战精神。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战士,体会抗战精神。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 敌后战场的抗战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地位。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在于,它有效地牵制了日军主力,为正面战场的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作业题目:列举敌后战场的三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其历史意义。
答案:①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民族精神。
②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对全国抗战形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③地道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相关知识。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f6eb8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d.png)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敌后战场的抗战》章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日方针和战术;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全局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日方针、战术以及重要战役。
3. 培养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全局中的地位。
(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人民战争的方针,以及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
(3)重要战役: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战士,如何在敌后战场进行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全面抗战、人民战争游击战、运动战3.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贡献。
答案要点:(1)敌后战场有效地消耗了日军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2)敌后战场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3)敌后战场锻炼了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抗日英雄。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品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0295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6.png)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这是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全民族抗战兴起》中第四节,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敌后战场战役和战斗,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认识敌后战场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策略及其在抗日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讲解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阐述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包括政权、经济、文化等方面。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作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策略选择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2. 内容:(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3)抗日根据地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列举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并简要介绍其中一场。
(3)谈谈你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认识。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以游击战为主,消耗敌人,保存自己,逐步发展壮大。
(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以平型关大捷为例,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共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共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216e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5.png)
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 主要战役和人物。
课程背景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本课将重点介绍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2
敌后战场的抗战概述
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牵制日军
敌后战场在战略上牵制了日军在正面 战场的作战,使其无法集中优势兵力 。
重视人民战争的作用
敌后战场的抗战证明了人民战争的重要作用,只有依靠广大人民 群众,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05
总结与反思
敌后战场抗战的总结
敌后战场抗战的意义
敌后战场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抗日战争的 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敌后战场抗战的特点
敌后战场抗战具有游击战、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形 式,灵活多变,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提高民族自信心
敌后战场的抗战展示了中国人民 的顽强抵抗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热情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1 2
扩大战场范围
敌后战场的抗战将战争从正面战场扩大到敌后战 场,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增强反法西斯力量
敌后战场的抗战吸引了更多的反法西斯力量,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神话。
百团大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 大规模进攻,破坏日军交通线,给 日军造成重大损失。
地道战 抗日根据地的民兵利用地道打击日 军,有效保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
人物和事件对敌后战场抗战的影响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01
为敌后抗战指明了方向,使抗日武装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0e1b9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4.png)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围绕敌后战场的抗战展开。
具体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与局部抗战”,第一节“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第二章“全面抗战与敌后战场的形成”,第一节“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战的爆发”;第三节“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2. 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抗日游击战的主要策略和战役。
3. 认识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复杂性和伟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和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复杂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敌后战场的老照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抗战的关注,进而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和战役。
(1)敌后战场的形成:结合地图,介绍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敌后战场。
(2)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讲解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3)敌后战场的战役:介绍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敌后战场的抗日战士,进行抗日游击战的模拟演练。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的简答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3. 敌后战场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复杂性和伟大意义。
答案要点:(1)艰苦性:敌后战场环境恶劣,物资匮乏,战士们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2)复杂性:敌后战场涉及国共两党、各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关系复杂。
2024年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2024年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https://img.taocdn.com/s3/m/5d0e1f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2024年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敌后战场的抗战》,具体包括第三章第一节“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详细内容为: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日战争。
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和战术。
2.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历史事件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理解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胜利的贡献。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术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介绍敌后战场的背景,阐述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突出敌后战场的战术特点。
(3)分析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胜利的贡献,强调其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敌后战场的战术在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史料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敌后战场的抗战2. 板书提纲:(1)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2)敌后战场的背景(3)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术特点(4)敌后战场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背景。
(2)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歌曲——保卫黄河)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
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深深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的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中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提示: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提示: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提示: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2.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材料展示: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唉,为什么,在我们已经达到最初目的后,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真是愚蠢……我们所得到的是不动产,而不是我们‘解放’的人民的普遍支持……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
4.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5.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提示: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了各方的力量而展开的。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6.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老电影《地雷战》
7.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提示:
8.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目标导学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囚笼政策】是指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政策。
【囚笼政策】比喻如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的吃掉,比喻逐步侵占。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1940年百团大战
4.展示史料: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5.教师提问: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
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③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④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⑤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三、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布置作业】课课练第21课
【板书设计】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根据地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壮大了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创造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