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12月龄内儿童和超过12月龄儿童完成乙 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 苗、麻疹疫苗、乙脑、流脑疫苗的基础 免疫受种人数应分别统计。
接种率计算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实种人数 接种率=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
X100%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
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剂次) 累计实种人数与本年度最后1次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苗 (某剂次)的应种人数之和。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 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对本行政区 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率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卡证填写符合率;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及时接
种率和全程覆盖率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卡介苗疤痕率 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接种率; 流脑疫苗(A群2剂次)、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
1992年,《关于实行统一免疫接种情况常规免疫 报表和脊灰疫情专报系统工作规则的通知》
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建立接种率常规报告制度,统 一接种率报表,一年上报一次
1995年,常规免疫报表修订,每季度报告 1998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1999年起建立常规预防接种率报告系统
2002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增加乙肝疫 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接种率;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
种率; 甲肝疫苗合格接种率; 不合格接种原因、未接种原因
接种率的评价
.
接种率评价
开展接种率评价是了解接种工作质量的一 种有效方法。
通过评价,可以确定接种率的真实性、可 靠性,为上级部门制定有关免疫规划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与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与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与使用管理制度篇一: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一、应有专门保健医生负责乙肝、卡介苗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按实际需要定期领取《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及乙肝疫苗、卡介苗;并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

二、接生单位要在产房出生登记本上登记出生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具体情况。

特殊接种禁忌要注明。

三、规范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登记册》,并指导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到其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

四、每月5日前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上月出生儿童乙肝、卡介苗常规接种情况。

篇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制度1. 要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

2. 做好预防接种信息登记报告,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登记、录入和更新,及时将个案信息上传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并查询掌握流动儿童接种信息。

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上报。

3. 对未建立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的适龄儿童,应及时将儿童的基本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录入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并及时补充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并及时统计分析。

4. 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长期保管。

儿童预防接种个案的基本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1. 所有疫苗有专人管理,做好疫苗领发登记。

为保证疫苗来源正规渠道,应从本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领取时要索要疫苗批签发或批检验证明文件复印件、进口疫苗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过期疫苗要登记并上交。

2. 每年及时正确地制定下一年的疫苗需要量计划及时掌握疫苗使用量及耗损量。

3. 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均按照冷链要求操作。

4. 冷链应有经培训的专人管理,建立冷链设备档案,做到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工作是体现计划免疫接种质量的真实评价。

为了解掌握我乡免疫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免疫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制定具体报告监测方案。

一、监测调查对象及内容
全乡辖区内所有常规免疫接种单位均为免疫接种率报告及监测单位,全乡接种报告单位为19个,监测接种率依据各接种点接种报表数据和入户调查0—7岁儿童接种基础或加强免疫真实情况,监测调查内容为新生儿出生建卡建证情况,首针乙肝卡介苗及时接种情况,“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及单苗基础,加强应种实种情况核对。

二、调查方式及监测方法
依据各接种点接种情况、报表统计各苗接种率,得出全乡单苗接种率和四苗全程接种率,或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将全乡由里向外顺时针方向编排序号,然后以抓阄形式决定被检单位,乡防疫组人员下村,由村防疫医生陪同,入组到户,认真详细对每个被查儿童接种情况信息记录在案。

三、接种率报告监测结果评估
每次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资料报表认真填写,实事求是,逻辑合理,将每次各村运转报表估算接种率及监测报告质量
进行评价。

R值评价,R值在0.95—1.05之间为可信,0.90—0.95或1.05—1.15为可疑,小于0.90或大于1.15时不可信,D值评价当D≤
0.05时可信,0.05—0.15时可疑,D>0.15时为不可信。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
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估,清楚掌握全乡及各村接种点的真实免疫情况,针对接种率偏低或差距较大的单位,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改正。

马市坪乡卫生院
2008年1月。

接种门诊制度

接种门诊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1.根据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

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3.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4.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6.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宣传培训制度1.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每年参加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次专业培训,在培训基础上进行业务考核,以不断强化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工作目标及管理要求,了解预防接种的最新进展情况。

2.每次运转前要开展培训,执行例会制度,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开展卡介苗接种的单位,要固定专人,严格培训操作技能;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各接种门诊应充分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时机在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基层接种人员在从事预防接种业务活动时,要主动向群众宣讲免疫规划知识,接种门诊应张贴免疫规划宣传资料,努力使免疫规划工作得到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安全注射制度1.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格,持证上岗。

2.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3.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要求。

4.保持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

做好消毒记录。

5.接种疫苗必须做到“三核对(姓名、年龄、接种疫苗的名称)、三询问(既往病史、既往不良反应史、禁忌症)、三检查(疫苗名称、效期、性状)、一告知(向儿童家长告知预防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6.在有效期内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放入安全盒等防刺容器中。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首先,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作用不仅是评价免疫接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制定免疫政策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免疫接种率的监测报告,可以及时掌握预防接种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免疫接种覆盖率和免疫接种效果。

免疫接种覆盖率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针对特定疫苗的接种人数占总应接种人数的比例。

通过监测免疫接种覆盖率,可以看到预防接种工作的覆盖情况,发现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免疫接种效果则是通过监测免疫接种后的疫苗效果,如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以评估免疫接种的效果。

然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环节。

数据收集是制度的基础,可以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等途径进行。

数据分析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发现问题和发现趋势。

数据报告是将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呈现,通过报告向有关部门和公众进行传达。

此外,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需要具备一些关键要素和要求。

首先,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指示,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其次,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再次,需要有明确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节点,以便及时了解免疫接种情况。

最后,需要建立沟通渠道,便于监测结果的交流和共享,以便各个层级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决策和行动。

综上所述,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监测和评估免疫接种率的手段,对于指导和改进免疫接种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立制度时,需要明确其作用、内容和实施途径,并具备统一的标准和指示、专业技术人员、明确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节点以及沟通渠道等要素。

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该制度,可以为保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支持。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预防接种卡、证的建立和管理
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细致”
‫‏‬基层接种人员定期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出生情况,加强与各部
门合作和联系;要在儿童出生后尽快建卡建证;准确记录儿 童的出生日期,换算成公历;填写完整、不能漏项
使用—“正确使用、妥善保管”
‫‏‬正确使用,如实记录、详细填写 ‫‏‬定期整卡 ‫‏‬妥善保管、建立制度(建卡、转卡、整卡制度等)
• 2014年12月31日前,乡级单位纳入该系统。
疫苗出入库信息报告时限
• 县、乡级应在上一级疾控机构下发疫苗后1 周内进行确认入库,并于出入库实际操作 完成后1周内进行系统出库。
• 县级出库类型:下发/售出、退回上级、报 废
• 乡级出库类型:下发/售出、退回上级、使 用、报废
年度计划管理
– 年度计划(采购计划):县级、乡级分 别在每年6月和5月底前向上一级疾控机 构报告下一年度计划。
常规免疫报表
档案 内容
存档 方式
上报 时限
国家免疫规划疫 苗常规接种情况报 表
二类疫苗接种情 况统计表
接种率总结
分项目、按 年度存档
报表每月5日 前(系统) 纸质:填写常 规报表时要到村 级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常规免疫监测系统难以掌握基层真实接种情况, 报告接种率高(99.99%)估算接种率成疑问? (人口估算150%,疫苗估算60%)( “分母-分 子问题”完整性差、“笔头接种”现象,无法信 服) 1岁以内疫苗接种率高,其他年龄接种率低 城区交叉接种、流动儿童管理困难 。。。。。。。

50
2
40
3
45
4
55
5
50
6
48
50
45

国家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管理办法

国家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管理办法

苗,
性,≥1:320 计算保 者占 75%
护水平
间接血凝试验 白喉类毒 锡克氏试验

抗毒素≥0.01IU/ml ≥80% 96 小时判定,局部反 阴转率≥80% 应直径≤10mm 为阴 性
破 伤 风 类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毒素
抗毒素≥0.01IU/ml ≥85%
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血凝抑制抗体≥1:2 ≥85%
1.2 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 接种单位每半年将本责任区内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受种人数
向所属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内容见
《附件五》表 3-1-5、表 3-1-6。 1.3 接种率调查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
对本行政区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进行抽样调查。 1.3.1 调查内容 1.3.1.1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五苗”全程覆盖率,乙肝疫苗 首剂及时接种率,卡介苗疤痕率等; 1.3.1.2 不合格接种原因; 1.3.1.3 未接种原因。 1.3.2 调查方法 1.3.2.1 评价县级以上单位接种率:组群抽样法,具体方法参见有关 材料。 1.3.2.2 评价乡级接种率:批质量保证抽样法,具体方法参见有关材 料。 1.4 接种率评价 1.4.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的评价 1.4.1.1 评价内容及方法 (1)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评价 ①及时率: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②完整率:在规定时限内实际报告以及无漏项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 的比例。 ③正确率:报表中无逻辑性、技术性错误的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 比例。 (2)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评价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目录第一章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1 第二章疫苗使用管理 5 第三章冷链系统管理 12第四章预防接种服务 16 第五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27 第六章接种率监测 33 第七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36 第八章实验室管理 39 第九章资料管理 42 第十章督导、考核与评价 46附件一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50附件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51附件三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53附件四名词释义78附件五缩略语80第一章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1 组织机构1.1 疾控机构县级及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设立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业务部门(中心、所、科、室)。

1.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其职责设立预防接种科室。

1.3 接种单位1.3.1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或任务。

1.3.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3.2.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1.3.2.2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1.3.2.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3.2.4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承担常规接种服务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2 人员2.1 各级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专业技术和接种人员。

2.2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3 职责3.1 疾控机构3.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1.1 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的使用指导原则;制定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方案、指南等技术文件。

预防接种监测制度

预防接种监测制度

预防接种监测制度
介绍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预防接种监测制度。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出建立预防接种监测制度的目标和措施,以推动社会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并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

监测指标
1. 预防接种率监测:定期统计各年龄段人口的预防接种率,了解接种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措施。

2. 疫苗安全性监测:建立完善的疫苗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3. 疾病流行监测:监测和分析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疫情,提升预防接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施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益处,提高公众的接种意识和接种率。

2.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预防接种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接
种人员信息、疫苗使用情况、疾病监测数据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和易查询性。

3. 培训和指导: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
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预防接种的规范实施。

4. 多部门合作:加强卫生、疾控、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
成预防接种工作的合力,共同推进预防接种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结论
建立一个全面、准确和有力的预防接种监测制度,是确保疾病
预防工作的有效实施的基础。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培训和指导以及多部门合作等措施,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率和疫
苗安全性,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12
应种人数
• 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 口中的适龄儿童。
13
应种人数
• 基础免疫第1针(次)的应种人数:指按免疫程序的规定, 本次接种时达到该疫苗初免月龄的适龄儿童数,加上次接 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
• 基础免疫第2或第3针(次)的应种人数:是指上次接种时己 完成该疫苗第l或第2针(次)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 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
C:
村医未掌握其出生的儿童
25
某县所辖各乡某年常规免疫数据报告状态
31%
40%
漏报
迟报
及时报
29%
乡次数
26
部分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示意图
应接种 儿童
接种率报告 “1100万”儿童
27
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1. 未能掌握所有应接种对象 2. 漏报问题普遍,报告不及时 3. 报告数据准确性差 4. 未包括流动人口相关数据
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28
上述原因的成因 1.报告意识淡漠 2.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3.指导、督导力度较弱 4.人员更换频繁
29
接种率监测
30
我们面临的问题
“分母问题”带来的忧患
未能掌握所有的应接种儿童 (如新出生儿童)
后果
未接种(漏种) 报告数据无法使人信服
31
报告接种率的评价
• 2019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再次修订常规免疫报表,双月报
8
历史回顾(3)
• 2019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 增加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 2019年,第四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 将原表“3-1-2”、“3-1-3”、“3-14”取消,合并为一张报表,增加第二类疫 苗报表。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规划信息管理系统(GAVI系统),汇总上各报级上县报级前疾都控要严机构。
格审核数据质量,
• 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日前登陆GAVI系统审确保核报预告防数接据的种准门诊
上报的表格并上报市级。
确性和完整性
接种率评价——可靠性评价
• 图表法 • 差值(D)法 • 比值(R)评价法 • 脱漏率 • 其它评价方法
接种率计算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剂(次)实种人数
接种率=
× 100%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剂(次)应种人数
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
累计接种率=
× 100%
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
累计接种率计算举例
• 【例】某乡卫生院1-6月的接种人数如下表,试计算该地上半年
的累计接种率。
月份 当月达到免疫月(年)本次应种 本次实种 未种人数 接种率(%) 龄儿童数 (m) 人数(a) 人数(b) (c) (d)
报表形式
接种大卡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 登记汇总
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月报表
分表1-1、表1-2、表2-1、表2-2, 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 计汇总报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山东省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大卡
按年度存放 每年1本或每村(管区)1本 在接种点保存,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包含了预防接种证上的所有疫苗
目录

中息


国管


免理


疫系


规统


划监


信测



1
2
3
一、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 由医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将儿童信息转给疾控机构,再由 疾控机构将儿童信息传给乡镇(村)接种门诊(点)
• 由医院接种对儿童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及告知后续疫苗 或针次应当在哪里去接种的信息
• 或儿童家长报销在当地(卫生院)报销住院分娩费用时,可以 同时登记儿童信息,然后可立即将信息转给接种门诊(点)
• 常规免疫监测实行月报告 • 乡镇街道防保组织每月5日前收集辖区内接种单位上报的表格后进行汇总,
汇总的合计数留档,并将分接种单位的表格上报县级疾控机构。 • 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日前将乡级上报的分接种单位的表格录入或导入“中
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v4.0.3.2) 并上报。 • 市级疾控机构每月15日前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可信” “可疑”
“不可信”
22
接种数据分析报告
要求每月对常规免疫数据进行分析,包括: • 一般性评价
– 及时性:是否在规定时限报告 – 完整性:是否所有接种单位(县)报告 – 准确性:数据有无错误(数字错误和逻辑错误)
• 数据可靠性评价
– D值、R值、脱漏值(DO%)
• 存在问题 • 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 人口资料 • 冷链设备资料
27
3.1 数据录入
• 县级每月5-10日录入数据
– 打开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简称监测软件) – 依次点击“接种率监测”“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报表” – 在打开的界面中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录入 – 录入完成后核实无误,上传数据到省级服务器。
注意:县级在打开一个新的月份时会提示“本月报表 没有产生,请点击“制表”按钮,生成本月报表”
28
29
30
31
32
33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免疫接种疫苗,对于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测全国范围内的免疫接种情况,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各地政府组织在全国实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一、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监测全国范围内的免疫接种情况,掌握人民群众的免疫接种意识和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免疫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实施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此项方案,各地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信息平台各地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依据“互联网+”和“智慧城市”概念,利用科技手段及时采集免疫接种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各地政府应定期发布免疫接种数据,及时向社会公布免疫接种情况,增加公众知晓率和可信度。

2.开展全民宣传政府各级需要广泛宣传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对免疫接种的认识和信任度。

政府可以加大在宣传媒体上投入力度,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免费义务宣传活动等。

同时,各地可以邀请专业医生介绍疫苗的知识, 从而提升公众对疫苗的了解。

3.加强监督力度政府各级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管规定和标准,并对免疫接种机构进行监管。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未接种人员的追踪,及时发现并解决阻碍接种的问题。

加大对免疫接种工作的巡查力度,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免疫接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方案效果通过实施本方案,可以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内人民群众的免疫接种情况,促进免疫接种的普及和推广,进而提高全国的免疫接种率。

此外,也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同时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总之,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全国范围内人民群众的免疫接种情况,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普及度,提高全国的免疫接种率。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差值比较 D= | 估计接种率 — 报告接种率 |
差值比较 < 0.05 0.050.15 > 0.15
可信 可疑 不可信
评价方法(4):比值(R) 评价
R= 3MV(或BCG) / OPV或DPT
0.95 <R <1.05时,
0.90 R <0.95, 或 1.05 <R <1 .15时,
R < 0.90 或 R >1.15时,
定为“可信”
定为“可疑” 定为“不可信”
其它评价方法
估算疫苗使用量 出生率监测 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 接种率调查 强化免疫资料 免疫监测资料 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
脊灰
25 24 25 … …
疫苗
25 49 79 … …
当月接种人数 当月累计接种人数
评价方法(2) 监测
100
80
接 种 60 率 (%) 40
20
0
乡1
乡2
乡3
乡4
报告单位乡
........
乡 10
报告接种率 估算接种率
评价方法(3):差值(D)评价
估测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估计应接种人数)*100
表3-1 表3-3
双月 30 日前
表3-2
工作要求
1. 报告信息必须完整: 基本人口信息,部分省BCG接种信息 2. 对录入过程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 及时传送数据 4. 定期对各县接种率进行分析, 关注低接种率地区
如条件允许,建议绘制地图。
接种率调查
一、 目 的 二、 方 法 三、 内 容
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
是否有常规免疫报告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加强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

第二章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制度第二条预防接种登记报告是指对接种对象进行登记,记录其接种情况和结果的工作。

第三条预防接种登记报告由卫生部门负责实施,并建立预防接种登记报告数据库。

第四条预防接种登记报告的内容包括接种对象的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的名称、接种日期、接种剂次、接种单位、接种人员等。

第五条接种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接种登记报告信息录入预防接种登记报告数据库,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预防接种使用管理制度第六条预防接种使用管理制度是指对预防接种使用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第七条预防接种使用管理制度由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

第八条预防接种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接种人员的资格要求、疫苗的采购、储存和使用、接种现场的卫生要求等。

第九条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使用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疫苗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工作,并确保接种现场的卫生安全。

第十条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疫苗使用记录制度,记录疫苗的采购、储存、使用情况,及时上报相关报告。

第四章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监督第十一条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卫生部门应当定期对接种单位进行检查,对未按照要求进行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三条对于严重违反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的接种单位,卫生部门有权吊销其预防接种许可证,并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需要修改,经卫生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十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卫生部门所有。

以上是关于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的范文,仅供参考。

具体的制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2)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预防接种实施单位要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监测系统,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登记、报告与调查处理。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背景根据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需要,1994年,全国开始建立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和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现行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尚不完善,存在着报告周期较长、信息量较少、对接种“人次数”的理解混淆、统计方法有争议等问题,造成报告质量偏差较大,从而影响到准确评价接种率的动态趋势。

针对各地在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讨论论证对现行的报告系统进行了修订,制订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其目的是完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提高报告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

2.接种率报告2.1目的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它属于被动监测方法,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其主要目的是:1)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分析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2)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3)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4)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2报表形式接种率报告的报表以卫生部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所规定的报表格式为准。

包括:表1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登记汇总;表2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由表1汇总上报至乡级单位;表3 (分表3-1、表3-2、表3-3)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上述表格是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最基本的统计报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免疫接种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项目。

2.3统计方法2.3.1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1)应种人数: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