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两个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7-18世纪,英、法率先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产生需要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 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 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 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 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 所谓“无人工厂”。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 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 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 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 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 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 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 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 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 命运。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 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 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 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 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 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 产方法。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1)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1)

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答案三简答题1.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

⒈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

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⒊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2. 1)⑴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

⒉)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地位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

3. ⒈)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⒉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相继产生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⒊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⑴货币执行职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① 货币的产生暂时缓和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解决了交换过程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②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有利于商品价值得到表现,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便于各种商品价值的比较;③ 流通手段使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从而使整个商品界联成一个整体,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货币执行职能也对社会经济发生了负面影响:① 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看,它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② 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看,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相互交错的商品交换的整体形成商品流通。

这样,商品流通就把整个商品界的运动相互犬牙交错联成一体,产生了生产当事人无法控制一系列社会经济联系。

③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使生产当事人之间除了买卖关系以外,又出现了债权债务关系。

4.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价值量
劳动 量
商品价值量的多 少由劳动时间决定, 二者成正比关系
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 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 商品的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丙 乙 甲
8 小 时
10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三、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 用来表现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 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值 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价格波动并未违背价值规律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3、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 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件/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0分钟/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商品多少
商 品

劳 动 生 产 率
值 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
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财产和市场为特点,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环境下,资本主义以不同的形态呈现。

本文尝试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旨在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

当时的欧洲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手工业与商业也有一定规模。

但是,一个全面的市场经济并没有形成,贸易相对有限,多数人生活在农村,生产手段基本上是公有的。

这时,一个突发的事件改变了欧洲的经济格局,她就是黑死病。

由于黑死病的流行,欧洲一度成为人口稀少的大陆。

不少领主和骑士死亡,他们的土地和财产被分配给活下来的农民和商人。

这些人拥有了更多的财富,他们开始将财富用于购买农地、手工业和商业,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

这些人相对而言也更有需求,他们的需求催生出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市场也因此逐渐扩大。

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但是,资本主义的形成需要更多的条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货币和商品的普遍流通。

货币可以作为交换手段和储蓄工具,商品的普遍流通则意味着需求和生产的增加。

当时,贵族和教会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他们对市场的参与限制比较多。

直到16世纪,贵族和教会的垄断开始受到挑战,市场也伴随着商品的流通逐渐扩大。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古典自由主义阶段古典自由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资本家开始掌握更多的生产资料和资源,工业企业也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业。

这时的资本家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资本,追求自己的利益。

政府则不干涉市场,让市场经济自由运作。

这种思想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学。

当时的政府对市场干预很少,只保证安全和法律的执行。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成熟和资本家阶级的垄断,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价格
价格波 动没有 违背价 值规律
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资源 和经济活动;
价值 规律的 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技术;
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社会经济比例大体平衡
市场 供不 应求 价格 上升 企业 利益 增加
竞争
资源流入 扩大生产 供给增加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
(三)
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四)
(五)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六)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 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 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 史过程。
资本原 始积累 的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 农民的土地 用暴力手段掠 夺货币财富
奴 隶 贸 易
圈动运动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7世纪中期 和18世纪后半期, 英法各国先后进 行了资产阶级革 命,最终建立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最先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 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它一系列理 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 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体现在 商品中的 抽象劳动量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7.商品价值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9.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11.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①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料的配置;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商品经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即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货币发展史
2、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
价值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特殊 商品
使用价值
双重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自然属性
社会职能
金银的使用价值 反映别的商品价值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3、货币的职能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生产力基础变了
生产社会化及劳动分工处于较低水平 生产高度社会化及劳动分工深刻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周转次数通常是指预付资本在一年内的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 用来表现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 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一、商品与价值
比较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时, 应将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 相对的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 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件/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0分钟/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件/小时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 单位商品 (件/小时) 总量(小时) 价值量(小时)
8
4 2
1
1 1
1/8
1/4 1/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 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 比,与生产商品的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例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的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 产者的命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10 小 时多盈利乙 甲源自8 小 时10 小 时
12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丙 乙 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
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1分黄金=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其他商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 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 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 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及其演变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及其演变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一)原始社会经济制度1.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经济制度。

2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3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4 .旧石器时代,最伟大的一个进步就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5 .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 .原始社会末期,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生产力又更上一层楼,促进社会分工和商品的发展,公有制逐渐瓦解,私有制产生。

7 .对立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二)奴隶社会经济制度1.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主要两个对立阶级)2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确立了奴隶制度,形成了奴隶社会。

3 .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

4 ,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5 ,如何看待奴隶社会经济制度。

6 .在奴隶制度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7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经济制度1.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一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一农民。

2 .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

3 .封建社会地租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 ,地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民。

5 ,农村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西欧与中国)6 .封建社会有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

还存在城市手工业者,他们组成行会组织。

7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和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二、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封资本主义生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两个条件=一句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的。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因此,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3、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多以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5.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其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6.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8.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9.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

(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10.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活劳动就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消耗的抽象劳动。

12.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典型例题1决定上评价质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B )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典型例题 2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复杂劳动于简单劳动的矛盾B物化劳动与活化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典型例题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ACD )A立法权B财政权C行政权D司法权一单项选择1商品经济是(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B.不存在社会分工的经济形式C.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D.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解析]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因此,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答案为D2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 )A.生产关系B.经济规律C.商品和商品经济D.货币[解析]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答案为C3商品经济的主要内容是( )A.商品流通B.商品存储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D.商品消费[解析]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也即,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答案为C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解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答案为D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分工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解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其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答案为C6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解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

也即其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为B7下述关于使用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解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为D8关于劳动二重性理论,下列说法确的是( )A.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B.具体劳动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C.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D.具体劳动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解析]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答案为A9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D.存在形式[解析]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答案为B10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解析]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本题所述即体现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也即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答案为A11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答案为B1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 )A.活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个别劳动[解析]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惟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答案为A13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了( )A.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价值的惟一源泉是剩余劳动C.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价值的惟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解析]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惟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答案为D14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A.脑为劳动B.体力劳动C.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D.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解析]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也即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答案为C15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其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为C16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决定的因素是( ) A.生产条件B.劳动强度C.劳动熟练程度D.生产规律[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即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和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

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也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也就是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答案为A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解析]商品的社会价值是指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

通常所说的商品价值在不指明是个别价值的情况下,都是指商品的社会价值。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由此可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答案为B1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解析]商品生产者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即商品的个别价值小于社会价值,但仍能按其社会价值进行交换,该商品生产者也就可以获得较多盈利,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答案为B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解析]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即以此为尺度。

答案为B20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 )A.商品的社会价值B.商品的个别价值C.商品的生产价值D.商品的劳动价值[解析]商品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而商品的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答案为A21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 曾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解析]劳动生产率通常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

答案为B2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答案为A2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生产部门的( )A.平均劳动生产率B.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C.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D.多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解析]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答案为A24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劳动生产率是( )A.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B.某个人的劳动生产率C.某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D.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但是,如果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该部门中的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则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会发生变化,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

这是因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答案为C25(11年4月;10年4月真题)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答案为B26(11年4月真题)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价格标准职能[解析]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是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答案为C27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解析]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答案为D 28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解析]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此职能时的作用有较大区别。

答案为D29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体现了货币的( ) A.贮藏手段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C.世界货币职能D.流通手段职能[解析]本题是对货币各职能概念的考查,题干所述即为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