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琴艺术的审美情趣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琴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文人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琴是古代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琴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古琴音乐的悠久历史、表演风格、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古琴音乐的审美特征。

首先,古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它的音色优美动人,音调柔和而深沉,给人一种宁静、思考的感觉。

古琴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士大夫、文化名流的喜爱之一,几乎成为他们文人气质、文化修养的象征。

其次,古琴音乐在表演风格上注重内敛和含蓄。

古琴表演注重的是内心的感悟和表达,追求的是“以心琴和”,即通过演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境界。

古琴演奏的技巧注重声音的变化和音符的延展,通过琴音的起伏、细腻和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古琴演奏注重的是低吟浅唱的内敛风格,而非外放的宏亮和激昂。

这种内敛和含蓄的表演风格给人一种深沉和思考的感觉,反映了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古琴音乐还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而闻名。

古琴音乐形式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琴曲和琴诗。

琴曲是古琴音乐的核心形式,被称为“琴道”的代表之一、琴曲通过琴音的起伏和音符的变化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琴曲常常带有起承转合的框架,通过迥异的曲调和音律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琴诗则是古琴音乐的配乐形式,它以诗歌为背景或基础,通过演奏旋律交错,来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琴曲和琴诗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古琴音乐具有了更加完整和独特的表现力。

最后,古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情感表达上。

古琴音乐注重的是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情感多为内敛、深邃和含蓄。

古琴音乐运用琴声的悠扬、音符的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的细腻来表达情感的起伏和变化,给人一种深入人心的感受。

古琴音乐以其悠远的音色和内敛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提升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中国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以下将从音色、音律、琴身、演奏技巧等方面探讨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琴的音色给人以深沉、悠远、宁静的感觉。

古琴的音色柔和而富有穿透力,能够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它不同于其他乐器的响亮和高亢,而是更注重表现出内敛和含蓄的性格。

这种音色特点使得古琴成为了表达情感、抒发心境的理想乐器。

中国古琴的音律体系独特而精妙。

古琴音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强调音律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在古琴音乐中,各种音律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旋律和节奏,更重要的是通过音律的变化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古琴音律的丰富性和变化性为演奏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给听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听觉享受。

古琴的琴身造型简洁而典雅,给人以高雅、典雅的审美感受。

琴身通常由檀木或竹木制成,外观简洁朴实,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刻,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古琴的琴身通常呈长方形,两端略微弯曲,整体造型流线型美观大方。

琴身的简约设计既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典雅特点,也为演奏提供了舒适的手感和灵活的演奏技巧。

古琴的演奏技巧独特而精湛,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演奏古琴需要细腻的手指技巧和对音乐节奏的灵敏把握,同时需要演奏者对音色和音律的准确把握。

演奏古琴不仅仅是简单的按弦发声,更需要通过手指的轻拨和按压来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演奏古琴的技巧要求高,但也正是这种技巧的要求使得古琴的演奏更加丰富多样,表现力更强,给人以更加深入的艺术享受。

总结起来,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音色、音律、琴身和演奏技巧等方面。

古琴音色深沉宁静,音律精妙多样,琴身简约典雅,演奏技巧独特精湛。

这些特点使得古琴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听众,都能够通过古琴的音乐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首先,古琴音乐注重情感表达。

古琴被誉为“无言之琴”,它没有歌词,也没有明确的节奏,只有一些基本的音高和弹奏技巧。

因此,古琴音乐更注重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意境。

古琴演奏时,演奏者通常会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情感,力图在音乐中传递出自己的心声。

古琴音乐常常通过音调的起承转合、音乐的构思和演奏的技巧,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沉、宁静悠远的情感体验。

其次,古琴音乐注重意境的描绘。

古琴音乐擅长描绘山水、孤寂和思考等意境。

演奏者通过独特的琴音和演奏技巧,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古琴音乐常常运用抒发情感的技巧,如“映水而弹、山歌琴韵”等,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山青水秀的美丽景色,融入到安静、宁谧的意境中。

再次,古琴音乐具有古朴和高雅的审美。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音乐在演奏技巧、音乐结构和曲目选择上都体现出古朴和高雅的特点。

古琴音乐追求自然简约,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的炫耀,强调音乐的内涵和气质的独特。

古琴演奏中,演奏者往往注重打造出一种淡泊宁静、超脱尘世的气质,给人一种思考人生、追求境界的高尚情感。

最后,古琴音乐注重自由和即兴创作。

古琴音乐的演奏形式主要有套曲和即兴创作两种。

套曲是指演奏者按照特定的曲目和结构进行演奏,即按照传统的曲谱和规则进行演奏。

而即兴创作则是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情感,随意创作出曲调和曲目。

即兴创作是古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突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给演奏者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

演奏者在即兴创作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音乐更加个性化和独特。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琴音乐具有情感表达、意境描绘、古朴高雅和自由创作等审美特征。

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演奏方式,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美丽和情感。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深思和美好的艺术体验。

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中国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起源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晚期。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弹奏技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的象征。

以下将从音色、技巧、曲调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

首先是古琴的音色。

古琴所发出的音色柔和、悠远,给人一种静谧、深沉的感觉。

这种音色与古琴的制作材料有关,古琴的面板由厚重坚实的檀木制成,琴弦则是用丝线或者丝絮扎制而成。

这种材料和制作工艺赋予了古琴独特的共鸣特点,使其音色更为悠扬动听。

其次是古琴的弹奏技巧。

古琴弹奏主要以指弹为主,指法繁多,变化多端。

其中最为常见的指法有击弦、滚弦、揉弦、扣弦等。

指弹的技巧要求弹奏者熟练掌握,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弹奏技巧,可以表达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情感。

古琴的曲调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古琴曲调以其较为复杂的旋律和丰富的变化而闻名。

古琴曲调多样,有高亢激昂、婉转温柔、悲凉忧伤等不同的风格。

这些曲调通过琴音的起伏、变化和音符的运用,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古琴的表现方式也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古琴音乐强调虚实相生、声音与静音的交替,通过这种表现方式给人以意境和空灵之感。

古琴演奏常伴随着吟唱和诗词朗诵,通过音乐和诗词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深沉的审美情感。

古琴音乐还强调音乐与自然的结合。

古琴曲调多取材于山水之间,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音乐,古琴弹奏者将大自然的美景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总之,中国古琴是一种充满文化艺术和审美特征的乐器。

从音色、技巧、曲调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来看,古琴散发着独特的音乐魅力,给人带来一种静谧、深沉的审美享受。

通过古琴音乐,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享受,也可以从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古琴初阶心得体会教师

古琴初阶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选择了古琴这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作为我的业余爱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古琴学习,我对古琴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古琴初阶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古琴的魅力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

古琴音色清幽、古朴,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逐渐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寄托。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二、学习古琴的收获1. 提升审美情趣古琴音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欣赏古琴音乐的美。

古琴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使我学会了如何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2. 培养耐心与毅力古琴演奏技巧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耐心与毅力的重要性。

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告诉自己:“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这种信念使我不断克服困难,取得了进步。

3. 丰富生活古琴学习让我在忙碌的教学之余找到了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每当拿起古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4. 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古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坚定了传承文化的信念。

三、古琴教学心得1.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古琴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古琴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我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3. 严谨治学古琴演奏讲究严谨,我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4.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传承古琴文化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使古琴艺术得到新的发展。

总之,学习古琴让我在忙碌的教学之余找到了一份宁静与美好。

(6)古琴之美,美在“琴人一体、天人合一”

(6)古琴之美,美在“琴人一体、天人合一”

(6)古琴之美,美在“琴人一体、天人合一”一、外形之美、形式之美古琴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外形上被寄托了丰富的文化象征内涵。

譬如: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琴胡13徽,代表一年12个月加闰月;琴弦有七根,象征五行及日月;琴体平放时上方拱圆下方平坦,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琴身由上而下,分别由琴额、琴颈、琴肩、琴腰、琴尾等组成,就象一个人体。

总之,琴的外观古朴典雃,线条流畅而充满韵律的美感,观之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抚之若有情有声的知音。

此外,古人对自己珍爱之琴一般都会起一个寓意深刻的琴名,如“九宵环珮”、“鶴唳清宵”、“独幽”、“玉壶冰”、“清英”等,琴名与诗文、书法、印章一起被镌刻在琴背面,充满了书香之气和文墨之美。

弹琴时,横贯的古琴有一种流畅、昂首欲飞的态势,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受;位于琴首的琴穗,犹如少女的青丝,随风拂动,别有一番婀娜多姿的风韵!可以说,一张制作精良的古琴,本身就是一件充满魅力的艺术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过“艺术的真正对象是人体”,古琴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二、韵律之美古琴有十三个徽,每个徽位都是一个泛音位,每根弦都可以奏出十三个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不具备的。

而且每根弦上都有散音、按音、泛音,音色变化比一般乐器多,其中:散音恢宏,沉静旷达,通于大地;按音坚实,变化丰富,达于人情;泛音透亮,如天外之音妙不可言,有缥缈入仙之趣。

如此,天、地、人“三才”皆包含在七弦古琴之音中。

古琴有七根弦,音域宽广,音调齐备,指法丰富。

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四个八度加二度,基本可与三脚钢琴相比。

而且古琴本身就是一个大指板,各音全凭十三个徽位来定,这样演奏起来就有更多回旋的余地,可谓指法丰富(多达七十余种),这是任何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此外,古琴演奏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走手音”(即上下滑音),可以把右手弹拨之音,连成一条柔畅而渐弱的音线,由实至虚,给人以深邃渺远、意味无穷、“与道合一”的感觉。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音乐演奏者在演奏古琴曲目时,不仅需要具备纯熟的演奏技巧,更需要有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是古琴音乐演奏者成长的关键之一,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音乐审美是指人们在美感作用下对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表现。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来说,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指他们具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来说,音乐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琴曲目的演奏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将其通过演奏表现出来,让听众产生共鸣和感受。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古琴音乐演奏者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对古琴曲目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古琴曲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演奏者需要通过对曲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把握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是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掌握能力。

古琴演奏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演奏者需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能够通过琴音的细微变化和情绪的抒发,将曲目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次是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古琴曲目多以抒情、婉约、豁达为主题,演奏者需要有丰富的情感积淀和表达能力,通过琴音的音色和变化,将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那么,如何培养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呢?是通过对古琴曲目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古琴曲目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演奏者需要通过对曲目的学习和分析,了解曲目的创作背景、故事内涵和情感表达,从而对曲目有更深入的理解。

是通过大量的演奏实践来提高演奏者的表现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演奏实践,演奏者才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将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是通过学习其他艺术形式来开拓视野。

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其他艺术形式,可以拓展演奏者的审美眼界,丰富其审美体验。

论古琴艺术审美的古今差异

论古琴艺术审美的古今差异

论古琴艺术审美的古今差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古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古琴艺术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载体,在2006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不仅是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用来修身养性与陶冶情操的器具,更是中华民族历代人民对于自由、高尚以及浪漫的渴求。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古琴艺术貌似正在逐渐的远离我们,現代的审美标准以及思想都影响着古琴艺术的发展。

虽然“古琴”是在二十世纪初才被人们正式命名为“古琴”,但是它早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对于古琴的产生,民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如“神农作琴”或“伏羲作琴”等。

据资料记载,“琴”这一说法最早是出现在《诗经》里面,如“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由此看来,琴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广为人知,并且还尤为盛行。

在后来,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倡琴乐,并指出琴、棋、书、画是必备的修养,而琴又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程度。

因此,在孔子时代,琴代表的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作用,还承担着对普通平民百姓的教化的重任。

同时,在古琴的发展进程中,还出现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如“伯牙弹琴遇知音”、“王徽之为王献之摔琴”等等。

其实从古琴的发展历程中大概可以看出,古琴有几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即隋唐时期(东方文化的象征)、明朝(印刷术使琴谱流传)。

但是,在我国进入近代化的时候,由于各种战乱、社会变迁,以及古琴自身的缺陷,曾一度使得古琴艺术处于灭绝的边缘。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古琴艺术才重新被重视起来,政府开始收集、调查、修补流落在民间的古琴琴谱,并组织培养优秀的古琴艺术家,使得古琴艺术得以继承和继续发展。

二、古琴艺术的古代审美(一)尊重自然的设计风格古琴的整体,甚至是每一根弦设计都是来自于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古琴的琴身的长度以及古琴的琴弦的数量都有着独特的含义,都有着特定的寓意。

古琴音乐的审美鉴赏

古琴音乐的审美鉴赏

古琴音乐的审美鉴赏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琴音乐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鉴赏和理解。

首先,古琴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

古琴曲中常常有“律动”、“声韵”等术语,强调的是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我们可以从乐曲的节奏变化、音符的连贯性以及曲调的变化等方面来感受古琴音乐的内在魅力与情感表达。

其次,古琴音乐的情感表达是其审美魅力的关键。

古琴被誉为“心琴”,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会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音乐富有情感的表达和内在的意蕴。

古琴音乐常常表达的是一种恬静、清雅、内敛的情感,在收听时不妨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古琴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

古琴音乐的音色也是其审美特点之一。

古琴的音色清悠、明快,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质感。

在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手指的技法和力度控制,可以使得古琴的音色产生变化和丰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古琴音乐的音色之美常常能够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古琴音乐的曲调结构也值得我们深入欣赏。

古琴曲多以古诗和古文为基础,曲调结构复杂多变,旋律优美动人。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琴曲的曲调结构和演奏技法,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古琴音乐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深入欣赏古琴音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更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去领略古琴音乐的神韵与美感。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1关于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几千年来孕育而成的一门文化古迹,它源于中国,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古琴简称琴,是拨弦弹拨乐器,相传于公元前2300多年,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琴是一种和声乐器,没有任何其他配置,只有古老的琴弦,在这片弦音坊上,像拼图一样,微妙细腻地拼装出美妙动人的音乐和抒情意境。

古琴音乐,有着极其柔和深沉的特点。

古琴琴音轻柔俊雅,让人沉浸在温暖的氛围中,听众被一种深沉的感慨所震撼,来自灵魂的无尽幻想,让人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沉思。

古琴音乐正是融入历史文化内涵中表演出来的,由此而在传统文化中形成恒久的记忆与感受。

古琴艺术,融入了中国文化底蕴,呈现出对审美、对音乐和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它把优美的文字编织成一个极具有意蕴的故事,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在传统文化中十分受到重视。

通过古琴艺术,通过拨弦弹拨的乐曲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令人回想传统文化、回想民族文化的根源,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到未来。

浅谈古琴欣赏艺术

浅谈古琴欣赏艺术

原声古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如今《诗经·关雎》中,加上孔子特殊
也是相通的。假如我们穿着汉服去挤公交、骑电动车,气息确定是不
提倡古琴,将主要以古琴为主的“乐”作为六艺之一,古琴渐渐成了文
通的。同样道理,古琴可以对着水弹、对着山弹、对天弹、对地弹,
人雅士的`最爱,成了最能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乐器。
就是不能对着俗人弹。因此,观赏古琴要求弹者听者气息相通。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浅谈古琴欣赏艺术
就是一部中国音乐史,就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马杰说。 谈古琴观赏:“五不弹”要求弹者听者气息相通
原声汉服从审美上看是很美的,但要看在什么环境下穿。演奏古
谈古琴艺术:一把古琴就是一部中国音乐史、一本中国传统文化
琴时穿,汉服与古琴的气息是相通的。在古建筑和大自然中穿,气息
市不弹,对俗子不弹。因为弹奏古琴讲究琴与心融合,操琴是心意抒
琴。”马杰说,古琴不仅琴声清和淡雅,而且形制特别美,像人体一样, 发,要求气定神闲;下雨和四周环境太差,不但听不到琴音,而且人
有琴额、琴颈、琴腰、琴尾、琴足、琴眼等;形制也特别丰富,有神农
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有伤于琴心的抒发。
式、伏羲式、钟离式、落霞式等。而且每把琴都有自己的名字,背后都
如此一来,我们在观赏古琴时,不但要专心去听琴音、琴曲,还
有极其丰富的故事。
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比方听《流水》,不但要了解“高山流水
“现存古琴曲有 3000 多首,琴诗有 1000 多首,可以说,一把古琴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遇知音”的故事,还要从曲调的改变中感受大自然:滴答滴答的泉水汇 成小溪,小溪汇成大江一路奔去,激流漩涡变成飞流直下的瀑布,然后 流入静静的清潭……

论古琴学习中对生活美学的培养

论古琴学习中对生活美学的培养

论古琴学习中对生活美学的培养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古琴学习不仅是一种艺术技能的传承和学习,更是一种对生活美学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古琴学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琴音乐的美妙,更可以在琴音中体会到丰富的人文情怀和生活哲理,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和生活品味。

古琴学习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生活美学的理解和感悟,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古琴学习对生活美学的培养。

古琴学习培养了我们对审美的独特感受。

在古琴音乐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

古琴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和恢弘的气势,能够打动人心,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古琴音乐虽然简单朴实,但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通过古琴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音乐的美妙,更可以培养自己对音乐审美的独特感受。

在古琴音乐的熏陶下,我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使我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得到了加强,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古琴学习培养了我们的内心宁静和情感修养。

古琴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专注与内心的沉淀,需要放空心灵,沉浸于琴音之中,从而使内心得到净化和放松。

通过古琴学习,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使内心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古琴音乐的魅力,对我们的心灵健康和情感修养有着极大的益处。

古琴学习使我们学会感悟生活的本质,平和待人,宽容自己,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从容和美好。

古琴学习还培养了我们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古琴音乐富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古琴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使我们在古琴音乐中找到了宣泄情感、抚平心灵的方式。

通过古琴学习,我们可以思考和领悟到古人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哲学,通过琴音的陶冶,使我们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古琴学习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和哲学的思考和体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对人生有着更加丰富的感悟和领悟。

浅谈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

浅谈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

浅谈对中国古琴的理解和欣赏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那么如何理解和欣赏古琴呢一.古琴音乐特征及古琴文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理解,古琴是一种乐器,需要走上舞台;但在古代,传统的琴不仅是乐器,其作用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个人品格,因此对琴曲道德的视野要求非常高;既然要求弹出的琴曲具有很高的道德视野,那么除了要求演奏者本人具有高尚的演奏技术和技巧之外,还要有高度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 古琴音乐的主要特征应该是“静美”;这由琴的构造即可证实:与筝相比,琴体并不大,弦数也不多;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厚度大,犹如古代的磬、编钟,具有“金石之声”;散音厚实,按音则余韵悠长,其音质内敛,而非像筝那样外向张扬,仿似激动地高呼口号; 琴自古与文人联系在一起,孔子当年在杏坛教学的时候,就“弦歌不辍”;中国古琴艺术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古琴曲应该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体现;古琴演奏的动作不大,要求“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与打太极拳、书法、作画等具有同样之处,左右手的动作儒雅、简静,形式上极为缓和,却内含着刹那之间的爆发力;而如果弹琴时动作大,按西方理念看来是“神采飞扬”;殊不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派却犯了弹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从而背离了儒、道、禅的内涵意蕴; 在中国,最早提出琴“性极静”的是嵇康;崔遵度在琴笺中也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思想;吴钊曾经说过:说琴的“静”是建立在“清丽”的基础上的,而“丽”即“美”,所以古琴音乐应该是静美的,这份“清净恬淡”正是古琴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古琴音乐的“美”有声音美、形式美,包括演奏琴曲的节奏、动作等;而古琴音乐的“远”则是追求声音之外的东西,追求“真空妙有”,从而具有无限大的选择空间; 清代人徐祺将琴曲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悦耳的、悦心的、养心的;其中,悦耳的琴曲包括欸乃节本、梅花三弄等;较深层次,悦心进而养心的作品,则并不那么容易理解,而需要对儒、道、禅传统文化的熟悉; 儒、道、禅的文化传统中,禅宗对古琴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将它提出来的是明朝的虞山琴派;虞山派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说,“明心见性”是琴的至高境界;其可贵之处,正在于将禅宗理念与古琴美学相结合,从而使古琴音乐相对于前代,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得更为细腻、深刻,意境的营造更为形象化而富于哲理性;,“比如山居吟一曲,描写的就是一个人住在山上,以天地为家,河流是他的腰带,高山是他的屏障,他完全跟自然、跟天地、跟宇宙完全融合为一,这是写他为人豁达、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要理解古琴音乐,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悦耳动听的音乐,而要了解儒、道、禅传统文化,达到更高的哲理性的要求;吴钊认为,要弹好古琴,更应追求技、艺、道三者的统一;首先要掌握扎实的演奏技术,然后要追求古琴音乐的艺术性,更要追求深刻的琴道;追求琴道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技巧,而正是要在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并能够充分表现古琴音乐艺术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升;“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用以修身养性的‘四艺’,并非出于获得现实经济利益的目的,因此琴作为四艺之首,本身就具有一定超凡脱俗的性质;而在当今商品社会中,金钱与道艺往往形成了矛盾冲突”; 古琴音乐的创作是用减字谱纪录的,是一个没有节奏规定的乐谱,在打谱、演奏等方面如何更全面准确的反映出琴曲的原貌,再现古人的艺术精神,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这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琴音乐的欣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是一个多方面的整体运行的结果,在古琴音乐中那些独立于旋律之外又构成整个音乐审美的东西都是值得探讨的; 我的一位朋友前几天听了龚一老先生关于古琴中的变调的讲座,当时就听了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平沙落雁,阳春白雪等的弹奏后说:她听到的那种磨擦音很奇妙,那是其他乐器从未有过的,这里面好像听出了演奏者的情感和气息;这正是我们平日在弹琴时极力要克服的并认为是噪音的东西,却让听众产生了意外的视觉联系,这种独特的音乐感观让我们对古琴音乐的欣赏需要一些多角度的思考;那么如何欣赏古琴呢二.古琴音乐的欣赏1.乐曲本身的主旋律是音乐的根本;旋律是建立音乐形象的基础,是人类另一种沟通的语言;当各民族人们创造了自己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他们独特的音乐;从贝多芬的交响乐到中国的传统单声部音乐也都无不突显着他的差别;古琴音乐赖以传承的减字谱琴曲,记录了乐曲的主旋律;对古琴的减字谱打谱是对古人原始创作的一个二度创作,历代文人琴人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一百五十多部琴谱,三千多首琴曲中,不乏一批传世的艺术精品;一个成功的打谱琴曲取决于多方面,这里有师承关系、有琴人个体的资质禀赋、更有所处时代适事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文化差异的特点,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同一首曲目有若干个版本的原因;当然今天我们还可以不断地给予他新的诠释,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超越前人; 古琴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乐器,他的演奏有150多种的指法,而且在演奏不同的曲目时,相同指法又有不同的力度及速度等多种变化要求,他是用演奏技巧、体态幅度、情绪感染、表演环境等等所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音乐建筑,这样的感染力是不同于其他乐器的;例如:钢琴音乐键盘是固定的,西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是科学的精确,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钢琴可以是演奏者演奏,也可以是电子程序编制的机诫操作,而古琴却不可以,因为他有太多的音乐之外的内容了; 2.演奏者的表现也是影响观众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一首琴曲不同演绎方式其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为表达古琴乐曲的特出氛围,在演奏上除了演奏者要有娴熟的技法之外还要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如:环境气氛的烘托,演奏者的传统服饰、肢体语言的诉求、动作幅度的变化、生情气运的行走、随机爆发的力量,所有这些都是在配合旋律的更全面展示的必要整体,构成一个统一的审美;这些附着在音乐过程中的东西比起音乐本身的旋律是次要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他独立在纯粹的音乐之外,却赋予了音乐更多的内涵,可以说是观众因循理解乐曲的必要的内容之一;有时一缕香烟的缭绕、一个臂身的摇动,一个手腕的举落,一个几秒钟的休止所营造的时间与空间的停滞,都会使听众产生某种内心的契合,这是所有音乐都力图达到的效果,但是古琴音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更突显了他的特殊性的要求;同时,古琴又是一个小音量的乐器,演奏者在演奏时通过指腕臂身的动作是引领观众进入音乐,为了弥补音量的不足,力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打动听众,利用肢体语言的诉求、表情变化的感染以及复杂的指法所够成技巧的强大,是手指与七条弦的博弈;同时古琴文化原有的那种类宗教的仪式包括:沐浴、焚香等被人们的意识崇高化了的规制,虽然到现在已经慢慢散发,但在人们的意识里还是有一种庙宇的庄严和神秘感,这为古琴音乐的欣赏更增添了几分旋律之外的遐想; 这种以乐曲旋律为主线所提供的所有外部条件的配合整体,是古琴欣赏的另一个层面;3古琴音乐独特的表现方式所产生的欣赏效果奥地利的着名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讲到:“每一种艺术必须从它自己特殊的技术条件来认识,必须从它本身来理解,每一种艺术的美的法则是跟这种艺术的材料和技术的特点分不开的;”古琴音乐独特的表现还在于他的技法上的特出处理,他的吟、猱、绰、注的技法表现使音产生的自身变化,对于音韵的延长作为音过程的特定式样早在20多年前就被沈恰老师命名为“音腔”,在“音腔论”这篇文章中深刻揭示了汉族音乐形态和风貌的独特性;他认为“音腔”是一种客观存在,传统音乐对“带腔的音”所体现的美的意趣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人们思想的结果,这种音的长短、枯实、明暗、急徐等变化都是随机的,无法完全用音符的实值来记录的,但是他仍然可以使人感觉它们是音过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腔”作为一种模式单位,是指包含有一个体的有机整体;“凡是指包含有一个体的,在心理产生知觉完形效应的音过程,就叫做音腔”这就是他的定义;同时我们发现古琴的弹奏所产生的磨擦音同样具有上述的特征;首先古琴这样乐器是所有弦乐里弦长最长的乐器,他的有效振动弦长要达到108—114CM,他所具有的七条弦的音域宽广,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这就决定了在演奏时音位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长,古琴的弹奏是点与点之间的移动,根据乐曲演奏的需要,手在弦上的快速移动势必发出擦、擦的声响,这里有古琴乐器的弦长的特点,也有弦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应该说有一部分磨擦音是乐曲中音符规定所需要的,还有一部分则是随机发出的,他是回避不掉的,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我们意外的发现:这种演奏过程中的痕迹甚至有音符之外的节奏性的东西,他配合演奏中的急、徐、张、迟恰恰反映了演奏者的紧张度和内在的情绪把控;在许多弦乐演奏中,演奏员的手指演奏的移动是不具有音乐性的,恰恰是要把可能的杂响掩盖住的;而古琴的这个随机滑动移走的声响是不可掩盖的,是或然发出的声响,然而它完全可能成为音乐欣赏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从音乐的背后看到音乐家的情感和力量、这一摩擦音所独有的魅力也是古琴音乐独具的;然而这种现象却被现代的人们所忽视或没有被完全意识到,甚至把它笼统地视为噪音;的确现在我们有了钢弦,已经可以大大的克服磨擦音的出现,我们的耳朵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精确纯净的音色,但是过去的人是根本不可能作钢弦之想的,所以过去的人也根本无法回避磨擦音,或者只能作局部的掩盖,或许根本就不去理会他;而我们现在来欣赏他们的音乐遗响时,对于这种略带古拙的传统表现方式和并不纯粹的音响却有着一种审美享受的认同感;在现代音乐里也有许多的音响作为音乐的元素,如西方音乐里的流水声音、中国民族歌舞中的扇舞中,扇子打开的声音和音乐容成一体,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意识到的,非乐器的声响在规定的情景里作为节奏关系中的一环同样是艺术表现的需要;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来接受古琴的这个噪音音响,因为他的确存在于历史传承下来的遗响里;无论我们今天怎样把古琴改进,我们还是要抱着虔诚的心去聆听前人留下的东西,去学习和体味他们,去感受和欣赏他们,当我们把这个噪音音响作为一种运动过程来理解,把他作为旋律音高持续之后的一个形态,把他看成音与音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他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空间感都对整个音乐的形态和风貌产生深刻影响;这样的音乐观念是符合植根于我们自己的特定传统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观念,因此会被我们理解和接受;4.参透古琴美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渊源中国人对美的理解是更注重他的精神内涵;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统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道、佛思想,无处不渗透在和影响着琴乐的形成发展;儒家尚礼乐,将古琴作为给治国安民的工具;道家尚自然,将古琴作为实现“道”的途径;佛家尚佛性,将古琴作为明心见性的器物,三者出发点不同,但都以古琴为传播思想的工具,这反映出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脉络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儒、释、道的思想对古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历代文人雅士对琴的诠释都有着精彩的论断:无论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徐上瀛的溪山琴况、薛易简的琴诀还的冷迁的琴声十六法等等,是把他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层面,是一种精神感知和认识形态的讨论;王耀珠老师在她的“溪山琴况探赜”一书中的自序中,在对乐论史中各个时期出现的审美鉴赏的概念进行差异质性分析时讲到:“中国音乐审美思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以审美概念的提出为一阶段,概念群的出现,体现出国人的探索精神和趣味的多样化和层次性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为概念定性和体系化,;;;;;”这也许就是国人的思维定势;由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人们汲取的营养是极其丰富的,因此会有一个开放式的精神层面的思考这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抽象思维的审美习惯在琴乐的理解和欣赏上反映了独特的精神活动和文化形态;如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讲的就是神似胜于的形似,琴曲的表现如同传统书法绘画一样,有着传神达意的无穷魅力;用大画家黄宾虹对绘画线条处理的描述:一曰“平:朴卓平直、求直爽之气,如水上行船求直爽之气”;二曰“留:圆势内敛、得势内含,如老翁荡浆绵里藏劲”;三曰“圆:圆润圆浑、如花草饱满”;四曰“重:意重而身轻”;五曰:“变:天趣自然、朴素丰富,多意而不造作”;;;;;在这里我们如同看到了古琴的表现逸趣,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相通相映、非同寻常的品格;另外还有一个传统习惯的问题,我们已经非常接受象“老八张”那样的传统古琴音乐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享受到许多传统的韵味和产生悠远的遐想;三.结语琴乐是经过历代传承下来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化艺术精品,是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的古老艺术;2013年恰逢古琴申遗十周年,成公亮、龚一、丁承运、陈长林、吴钊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6月份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古琴专题讲座,更有助于我们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古琴不仅是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更是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气息贯通于琴音中,形成苍古遒逸,儒雅蕴籍的艺术风格;理解和欣赏古琴,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大音希声,大善至美”生生不息民族精神的弘扬;。

中国古代音乐之美探索古琴艺术的力

中国古代音乐之美探索古琴艺术的力

中国古代音乐之美探索古琴艺术的力中文古代音乐,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审美情趣。

在众多古代音乐器乐中,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本文将探索中国古代音乐之美,重点聚焦于古琴艺术的力量与魅力。

一、古琴的历史渊源古琴,作为古代箏曲七弦琴的代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

古琴的形状简朴典雅,由多种材料制成,通常呈拱形。

古琴的音色柔美深沉,带有浓厚的古韵气息,被誉为“乐中至宝”。

二、古琴的表演方式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古琴的表演方式极富特色。

与其他乐器相比,古琴主要以独奏形式呈现。

古琴演奏时,演奏者需以手指弹拨琴弦,通过技巧与心灵的交融,将内心的情感与观念传递给听众。

古琴音乐以其深情内敛、含蓄隽永的表达方式,能够抚慰人心、净化思绪。

三、古琴与文化传承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琴曲,多以古往今来的文字、诗词和文人墨客的故事为题材,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琴艺术通过音乐表演传承中国古代文化,让人们了解古时的思想、情感与追求,展现了古琴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紧密联系。

四、古琴的艺术价值古琴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古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深沉和宁静的审美体验,帮助人们调整心态、净化心灵。

古琴艺术强调平和、内敛,不张扬,而是通过音乐与情感的融合向人们传达着内心的感悟,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五、古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尽管古琴源于中国古代,但其美学价值和深邃内涵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广泛的意义。

在快节奏和压力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需要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平衡。

古琴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帮助现代人们回归内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同时,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律也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启示。

六、古琴的未来发展展望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之一,古琴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当前,古琴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论古琴学习中对生活美学的培养

论古琴学习中对生活美学的培养

论古琴学习中对生活美学的培养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之一。

古琴不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一种艺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除了学习音乐技巧和曲目,更重要的是培养生活美学,影响生活情趣,陶冶情操。

本文将从古琴学习对生活美学的培养展开探讨。

古琴学习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古琴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古琴曲目多为抒发情感、抒怀人生、抒发对自然的赞美等主题,曲目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颇具深沉、含蓄之美。

学习古琴可以让人对音乐和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古琴音乐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慢慢领略到音乐之美,从而培养出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古琴学习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古琴音乐是以情为根,以性情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学习古琴需要静心静气,凝神静听,这对个人的性情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琴的弹奏需要从内心发出,需要用心感悟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这需要人具备一颗清澈的心灵和一份平和的心境。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培养出沉稳、含蓄、雅致的性情,这对调节情绪,增强内心承受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古琴学习对于提升人的艺术修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琴不仅仅是学习一门音乐技艺,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古琴学习中,学员需要学习古琴的历史渊源、古琴曲目的来历、古琴演奏技巧等内容,这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古琴学习,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情感空间。

古琴学习也能够对提升个人修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古琴学习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古琴曲目多为抒发情感、抒怀人生等主题,学习古琴可以让人更加理解人生百态、浮世沧桑,领悟生活的真谛。

古琴演奏需要静心专注,需要平和的心境,需要沉潜的情感和内在的修养,因此古琴学习对个人的修养水平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

谈古琴艺术与传统文化

谈古琴艺术与传统文化

谈古琴艺术与传统文化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被誉为“乐中之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琴艺术融汇了音乐、文学、哲学和美学等多个方面的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论古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首先,古琴艺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古琴音乐追求的是“无为而治”的境界,注重内敛、深沉、含蓄和婉约的美感。

这种审美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相契合。

中庸思想主张的是“和而不同”的美学原则,即在和谐统一中追求个体的独立发展。

古琴“内声外形”、“朴素而雅”的特点,体现了中庸思想的美学理念。

其次,古琴艺术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崇拜和倡导。

在古琴音乐中,琴手通过弹奏创造出山水、鸟语虫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理解。

古人常说“琴心琴魂”,即琴手的心灵与琴音完全融合。

这种心灵的融合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琴艺术还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情感和生活境遇的思考。

古琴音乐有“霜叶萧萧”、“余音袅袅”等独特的音色和音律,能够模拟人类情感的波动和心境的变化,传达琴手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古琴艺术是一种具有深度和内涵的表达方式,通过琴音传达人类情感和生活的哲学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被视为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追求之一古琴艺术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道的影响。

在古琴艺术中,琴手除了技巧和音乐修养外,还需要注重礼仪、自律和修身养性。

在古琴的传统教学中,弟子需从师习琴,要遵守严格的师徒仪式和传承规范,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徒关系和尊师重道的价值观念。

最后,古琴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

古琴音乐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

古琴曲目中的《阳春白雪》、《广陵散》等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古琴演奏和琴曲创作也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琴究竟美在哪

古琴究竟美在哪

古琴究竟美在哪古琴之美,要者有四,曰:韵律美、人体美、文墨美、苍古美。

1.韵律美古琴在其外观、形制、装饰、音响等方面呈现在我们视听感觉上的最大特质是“韵律”。

所谓“韵律”,是指感觉通过线或面或光的圆转所造成的一种动势,这种动势能够制造出某种旋绕着的、但又似乎是凝固了的音乐感。

这种音乐感能够将古琴本身所具的文化历史内涵和文人气质风度激活,使其在音乐感中又透露出飘逸、深邃、不可捉摸的意态、意味或意境。

古琴的琴体是用两块雕刻过的板胶合而成。

其下为一平面的硬板,是为底板;其上为一弧形的松质木板,是为面板。

琴身通体髹漆,有一定的亮度。

其面板的弧形即为一个圆转的面,尤其在对光进行反射时,其面的圆转更见韵律。

古琴琴体为一长条形共鸣箱,首部稍宽,尾部稍窄,有如一把剑。

其边缘的轮廓线通常由直线与弧线组成,颈、腰及顶端和尾端大都呈弧线形,上下身部的两侧则为直线形。

这种修长而渐呈收缩的直线边缘与柔和对称的弧线边缘,使琴体造型获得流畅而又圆转的韵律。

琴横卧琴桌时,琴身并非呈水平状态,而是琴头紧贴琴桌,琴尾由雁足从腰部撑起,使尾端底板微微离开琴桌,与之形成一个不大的夹角。

这样,横置于案上的古琴便呈一流线型的昂首意欲飞走的态势,富有动的韵律。

古琴通常要在琴头的轸上装有穗子,其穗长大都一尺有余。

琴垂挂壁间或横置案桌时,轸穗自然下垂,既使琴韵得到延伸,又与琴身达成平衡。

若遇微风,轸穗轻轻拂动,有婀娜妩媚的风韵。

古琴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箱发音,其音响特征即由这二者决定的。

其共鸣箱虽为木质的,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一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

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一般均在110cm以上。

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

又因其余音绵长不绝,故可以在演奏中出现唯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

走手音是指右手弹出一音后,左手按弦的手指再向上或下滑动一或数个音位,形成音程的变化,并将弹拨乐器的点状音迹变成线状音迹。

浅谈古琴艺术的审美情趣

浅谈古琴艺术的审美情趣

浅谈古琴艺术的审美情趣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都有写过相类似的话题。

在这里主要论事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就古琴艺术这个话题来说我主要是从每个人对曲子的演奏的理解和看法,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一、做好自身修养,文人的心理特点与古琴艺术的审美。

二、演奏的方法。

三、曲子意境。

一、文人的心理特征与古琴艺术的审美,有这几个方面①自我的意识:“琴者,禁也”是传统古琴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这也是文人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古琴多禁始自汉《新伦.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一直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中国的古琴美学发展史,在《白虎通》之后,琴人、琴论大多言琴必言“禁”,因此,才琴禁的范围被不断演变扩大,从禁止不平和的“烦手浮声”不禁止音乐之声,也对演奏人的身份及演奏以后的形式都有许多禁忌,如蒋克谦《琴书、大舍》规定“疾风甚雨不弹,市不弹,对浮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杨表正《琴谱合璧大舍》也有“风雷阴雨,日月交,在法司中,在市,对夷狄、对浮子,对商贾,对娼妓、酒醉后,毁形异服、腋气噪臭、不盥手漱口、鼓动喧嚣”不能弹琴等种种繁琐的,而洗手、焚香、宽衣等作为弹琴前的仪式。

“琴”已成为束缚古琴艺术发展的指标。

对“琴者、禁也”的推崇,使古琴美学将古琴作为修身、禁心、灭人欲的工具,认为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不仅乱人心性,使人道德沦丧,更可导致三国之祸。

如此,历代琴论都排斥“媚耳之声”道德沦丧,“悦耳之音”等一切美声,形成了古琴没雪中的非美倾向,并因此忽视古琴的艺术性,忽视人的需求,限制了古琴音乐的自由发展,从而使古琴逐渐远离普通民众。

古琴发生从我国的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到明清时知音者的变化,“禁”在其中起到了对文人的自我的意识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②自我陶醉意识:古琴曲中有许多山水意境的曲子,如《高山流水》《歌》《问等》等,这些是中国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产生了用山水意境来抒发人们情怀的音乐创作,并且通过音乐实践创造出了“借物抒情”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规律,在那把音乐作为“”的表现形式,把音乐作为宗旨,祭和政治变化工具的时代,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出现,无疑是“士”的阶层在音乐审美方面的一种新的觉醒。

对古琴的认识和感受

对古琴的认识和感受

对古琴的认识和感受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对于古琴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文化底蕴: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和思想情感。

弹奏古琴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能够体会诗词、书画和哲学等方面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演绎琴曲。

2. 音色与表现力:古琴的音色独特而深邃,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它的音色柔和悠扬,有时又能发出凄美的音韵,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弹奏古琴需要细腻的技巧和丰富的表达力,通过音乐来传递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3. 冥想与修身养性:古琴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活动,弹琴时需要专注和放松,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

它需要弹奏者深入琴音中,将外界的纷杂抛诸脑后,从而达到身心放松与内心宁静的状态。

对于弹奏者来说,古琴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修炼。

综上所述,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通过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带给人们深入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简介
1、古琴,古称“瑟”,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历史悠久,平均每千年有一代新琴发明或改良,百余种古琴仍成为中国文物的标志。

2、古琴艺术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融合各家式样,兼容并济,以把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朴实地演绎出来,具有自己独特的抒情艺术。

3、古琴音箱比较小,吊角不高,发出的声音却充满柔和的感情抒情性,它的音色比某些古典乐器柔和,有古代哲人抒发幽怨之情的特点。

4、古琴分为万能琴、乐器琴、竹筒琴和三翼琴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各有特点,洞膛不一,材质不佳,形制有轻有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乐调。

5、古琴弹奏方式多样,有舞棹、撣桨、拨弦三法。

钢棹是古琴弹奏最常用的演奏器具,棹材有较高的把握度,能准确把握特定音调,使古琴音乐节奏更加活跃。

6、古琴艺术综合了中原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古典的朴素美学,千百年来,传承古琴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深受广大中国乐迷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琴艺术的审美情趣
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都有写过相类似的话题。

在这里主要论事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就古琴艺术这个话题来说我主要是从每个人对曲子的演奏的理解和看法,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一、做好自身修养,文人的心理特点与古琴艺术的审美。

二、演奏的方法。

三、曲子意境。

一、文人的心理特征与古琴艺术的审美,有这几个方面
①自我的意识:“琴者,禁也”是传统古琴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这也是文人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古琴多禁始自汉《新伦.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一直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中国的古琴美学发展史,在《白虎通》之后,琴人、琴论大多言琴必言“禁”,因此,才琴禁的范围被不断演变扩大,从禁止不平和的“烦手浮声”不禁止音乐之声,也对演奏人的身份及演奏以后的形式都有许多禁忌,如蒋克谦《琴书、大舍》规定“疾风甚雨不弹,市不弹,对浮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杨表正《琴谱合璧大舍》也有“风雷阴雨,日月交,在法司中,在市,对夷狄、对浮子,对商贾,对娼妓、酒醉后,毁形异服、腋气噪臭、不盥手漱口、鼓动喧嚣”不能弹琴等种种繁琐的,而洗手、焚香、宽衣等作为弹琴前的仪式。

“琴”已成为束缚古琴艺术发展的指标。

对“琴者、禁也”的推崇,使古琴美学将古琴作为修身、禁心、灭人欲的工具,认为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不仅乱人心性,使人道德沦丧,更可导致三国之祸。

如此,历代琴论都排斥“媚耳之声”道德沦丧,
“悦耳之音”等一切美声,形成了古琴没雪中的非美倾向,并因此忽视古琴的艺术性,忽视人的需求,限制了古琴音乐的自由发展,从而使古琴逐渐远离普通民众。

古琴发生从我国的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到明清时知音者的变化,“禁”在其中起到了对文人的自我的意识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②自我陶醉意识:古琴曲中有许多山水意境的曲子,如《高山流水》《歌》《问等》等,这些是中国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产生了用山水意境来抒发人们情怀的音乐创作,并且通过音乐实践创造出了“借物抒情”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规律,在那把音乐作为“”的表现形式,把音乐作为宗旨,祭和政治变化工具的时代,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出现,无疑是“士”的阶层在音乐审美方面的一种新的觉醒。

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都是“士”的中心任务。

山水意境反映了士的审美观。

重自我宣泄,轻外在变化。

指强调主观的个性,幻想虚无缥缈的意境,山水意境的古琴在春秋战国时的出现,实际上就传递着“孔”的束缚而发展的,从实质来讲,这种音乐的逆向发展则能传人的精神,社会的倾向性和某种修养的净化,其进步意义又在体现从一个侧面保持了人生社会发展中的均衡,维持了人的生命浮力和社会的浮力不除。

就是这种音乐逆向发展的足迹,我们不仅可以音乐独有的个性和特色,同时也能从中看出每一时代给音乐留下的历史痕迹和他们创作之潮的涨跌情况。

古琴音乐的山水意境艺术形象更为抽象,用其旋律的流动和时空起伏
去描写山川溪水的雄伟和秀丽,去抒发人被压抑的胸怀。

③隐患意识:多和寡,如《遁世操》又名《簸山操》,陶康许由所作,其曲谱初见于《神奇秘谱》,后亦见于《宣》、《西麗堂》,《重修真传》、《琴苑心传合编》、《和文注琴谱》等诸多谱集中。

《流云月隐》之《遁世操》,为摩尼天虹先生依《神奇秘谱》打谱后,收录于《醒心琴谱》之中。

《醒心琴谱》中《遁世操》之题解曰:“陶康许所作,又名箕山操。

”按在子曰: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天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

唔自视然,清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犹代子。

唔将为名乎?名者实之虚之。

唔将为为实乎?”鹪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问,不过满腹。

为休乎。

君子无所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蛆而代之矣。

遂遁。

隐于箕山。

乃作是操。

此处所述,为其曲之来由。

又《醒心琴谱》中《遁世操》之后,记曰:“许由者,隐士之鼻祖也,尧让天下,由即隐于箕山。

尧使人往谏。

”由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

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

放发优游,所以安已不惧,非山贪天下也。

”遂临河洗耳,乃曰:”唔志在青云,何乃劣劣为九州伍长乎?“由此可见其心志之高也,遁世之操,即表许由之心志也。

其曲高古清听。

高洁之士,自得其风。

体旷古清心者,可得其趣。

非尘心所能解也。

故其功在指净音清,而境在琴外矣。

盖古之清者。

因有不以天下易之乐也。

有歌曰:”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
崎。

万物还普。

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放其间,何所虑。

“此处所述,为其曲由来。

又《醒心琴谱》中《遁世操》之后记曰:“许由者,隐士之鼻祖也。

尧让天下,由即隐于箕山,尧便人往谏。

”由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

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

放发优游,所以安以不惧,非以贪天下也。

”遂临河洗耳,乃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劣为九州伍长乎?”由此可见其心志之高也。

遁世之操,即表许由之心志也。

甚曲高古清旷。

高洁之士,自得其风。

体旷古清心者,可得其趣。

非尘所能解也。

故其功在指净音清,而境在琴外矣。

盖古之清者,固有不以天下易之乐也。

有歌曰:“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崎,万物返普。

日月运照,靡不记睹。

游放其间,何所虑。

叹彼尧,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忧勤厚土。

渭余钦明,传禅易祖。

我乐如何,盖不盼顾。

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瓜施今弃锦蛮。

高林肃今相错连,居此之处傲尧天。

”此处所述,为先生打谱弹奏此之意趣,也体现出自我的隐意意识。

二、演奏方法:“古琴之演奏,直能事者,必讲求极尽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之妙。

”—查西先生的一句诗概括了所有的演奏手法。

根据地方性不同的审美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列举两个琴派的演奏手法加以说明。

①梅庵琴派于弹奏要点:其一,右手弹奏声音厚实饱满,肉手比用,务用中锋弹奏;其二:左右大指二关节的运用;其三:掐撮三声与众不同。

其四:联系的按,结合运用;五、运用类秘书法回锋的演奏
方式;六:“吟”的运用,可分细吟,长吟,落音吟、飞吟、游吟等;七轮指运用多,使琴曲更生动活泼有朝气;八、糅的运用变化多,可前可后,幅度可大可小,可以有节奏的律动,也可以自由波动变化,有小糅、大糅、荡糅等;九、假如大量的绰注,且自由习惯;十、忤硬的指法运用;十一、逗撞的运用;十二、掐起;十三:大分开与大撞;十四:分开吟;十五、伏;十六:玄的弹奏,即离,将指略一退,以活其机,取其蓄意,捣衣有此指法;十七:如一的弹奏,重叠声;十八:省的弹奏,即是少息,连上下两声,其得三击节,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九、运用借调,如秋风如林钟为黄钟、如八徽半做九徽,七徽久分改为八徽弹奏;二十,定强方式,琴曲以五声阶为主的正弄调整强法,侧弄外调在《梅庵琴谱》中不采用。

(此出自陈钦怡女史的《王燕卿古琴音乐艺术》一书)。

②广陵琴派在演奏上的特点:其一,右手下指喜用偏锋,四指八法皆带斜努,能强肉务于甲,故音色朴实凝重;其二:右手过徽弹奏,多数音泛音形成对比,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其三:左手强调吟糅功夫,以细致柔和取胜,最宜于演奏抒情曲操;其四:运用对撞,上弱下强,来往分明;其五:唱法是广陵独特习琴方式,便于学琴又有助于音乐记忆;其六:节奏跌宕。

(出自《古琴》,广陵琴社百年纪念专辑)。

由此可见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风格特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演奏手法。

三、曲子的意境:以古琴曲《平沙落雁》为例,因为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平沙落雁》就有100个不同的演奏本,有各种复调的,有一很
弦弹完平沙的,有全部用音弹的,各种弹法,古琴音乐为两种载体,,一种以人物形成,一种是意境形的。

这首曲子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栽止曲。

它之所以流传之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解释。

《平沙落燕》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

《指正字》中说止曲:“盖取其火高气爽,风静沙平,云座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土之心胸也……通体节奏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室,如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休隐显,若往若来。

甚欲落也,此呼继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此雄雄让,亦能品。

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

平沙落雁,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副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互相鸣叫呼应,继而雁群敛翅飞落,远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越来越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其意境极为优美。

综上所述,古琴艺术的审美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人的修养形成了多种的审美情趣。

林贞
2016年11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