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宁夏选调试题
宁夏选调试题
1. 问题: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答案: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
2. 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哪一年?
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
3. 问题:宁夏的最高峰是哪座山峰?
答案:宁夏的最高峰是贺兰山,海拔3556米。
4. 问题:宁夏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
答案:宁夏著名的自然景观包括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5. 问题:宁夏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答案:宁夏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银川古城、中卫古城、西夏王陵等。
6. 问题: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基本情况。
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西北部,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28万人,首府银川市。
7. 问题:宁夏有哪些主要的工业?
答案:宁夏主要的工业包括煤炭、电力、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
8. 问题:简述宁夏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答案: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游,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9. 问题:宁夏有哪些特色美食?
答案:宁夏的特色美食包括羊肉泡馍、手抓肉、羊肉粉等。
10. 问题:简述宁夏的历史沿革。
答案:宁夏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设县,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立行政机构。
清朝时期,宁夏成了一个省。
1958年,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宁夏旅游资源介绍1.介绍宁夏概况1.1 基本信息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它毗邻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河北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1.2 地理特点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平原和阿尔金山脉之间,既有农业丰富的平原地带,也有壮丽秀美的山脉和草原。
这种多样的地理特点赋予了宁夏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2.自然景观2.1 西夏文化园西夏文化园是宁夏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它以展示宁夏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特色。
园区内设有西夏文化展览馆、景观区等,游客可以了解宁夏的历史和文化。
2.2 沙坡头沙坡头是宁夏著名的自然景观,也是中国的四大沙漠之一。
它位于银川市以北约50公里的沙漠中,以其壮丽的沙丘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2.3 黄河影视城黄河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位于宁夏中卫市。
这里有模拟的古代建筑群、壮丽的黄河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影视拍摄和观光的好地方。
3.人文景观3.1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是宁夏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位于银川市郊区。
这里是西夏王朝的陵墓,保存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吸引着历史爱好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
3.2 长城宁夏的西部和东北部有一段长城遗址,也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长城以其壮观的景色和独特的历史意义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3.3 回民街回民街是宁夏银川市的一个历史街区,是回族人聚集的地方。
这里有传统的回民建筑、美食和文化活动,游客可以体验回族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
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享有较大自治权力,主要由回族人口居住。
4.2 黄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宁夏及其他几个省份。
4.3 西夏: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附件:无附件1、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西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纪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纪实作者:郭小涛来源:《百年潮》2018年第11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回族,是祖国大家庭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人口居第四位,以大分散、小聚居、分散之中有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全国各地。
宁夏是全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2017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有681.79万各族人民,其中回族247.57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6.31%,占全国回族人口的近23%,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项基本政策,开创了世界各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继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先后于1955年10月和1958年3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取得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胜利。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1958年10月25日成立的,从筹备到成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回顾这一成立过程,可以深刻体会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性。
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
根据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当时还是宁夏省的广大回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区相继建立自治机关,到1954年上半年,全省已经建立起26个区域性民族自治机关。
1954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
10月16日,国家民委党组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拟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建立回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提出:“合并甘肃省的河东回族自治地方、西海固回族自治地方并划入原宁夏省的汉族地区,建立一个相当于省级的回族自治地方”,“建立这样一个回族自治地方,对于充分发挥回族人民的政治积极性,加强回汉民族间的团结及回族内部的团结,发展回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都是有好处的。
同时,在国际上特别是对于中东、近东的伊斯兰教国家也必然产生良好的政治影响”。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简称宁,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
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
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被称为“塞上江南”,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
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
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气候宁夏夏季不热。
夏天最高温不过32度左右。
唯一缺点就是降雨比较少,而且海拔高,但是空气很好,天很蓝。
所以选择夏季出行的朋友们应该要带短袖出行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要去固原市的六盘山避暑,就得带一件比较厚的外套,至少带长袖。
那里是会下雨的,而且天气很冷,不过非常适合夏天去避暑,景色非常好!最重要的是MM们如果怕晒黑的话最好要带防晒霜、帽子、遮阳伞、墨镜等。
信仰宁夏是回民聚居地,尤其是在吴忠、中卫南部和固原全境回民较多,餐馆都是清真的,不吃猪肉。
所以不清楚情况的时候,进饭店不说猪肉二字,最好看看外边招牌上有没有“清真”二字。
在宁夏回族,也就是穆斯林信仰中,“猪肉”是禁忌。
当然银川、石嘴山、大武口等地是有很多很多汉餐的,而且猪肉味道都也不错。
不过爱吃猪肉的朋友得注意。
宁夏多数地方称“猪肉”为“大肉”,这个大家要主意入乡随俗。
饮食宁夏的羊肉是中国最好的之一。
吴忠同心、石嘴山黄渠桥的羊肉非常正宗,银川市内的“国强手抓”和“老毛手抓”,以及解放路上的迎宾楼羊肉火锅店的羊肉比较历史悠久,而且迎宾楼的冰点很好吃,银川人基本都爱吃,很受欢迎。
宁夏还有很多卖羊杂碎、羊蹄子羊脖子的小吃店。
另外宁夏的面食非常棒。
揪面、搓面、拉条、拉面、泡馍饺子等味道都非常不错。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年水资源公报概述2007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99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4.939亿m3,比上年增加20%,较多年平均偏多4%。
2007年当地地表水资源量7.768亿m3,比上年减少6%,较多年平均偏少18%;地下水资源量23.323亿m3,水资源总量10.38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0.705亿m3。
2007年全区总取水量71.002亿m3,比上年77.629亿m3减少6.627亿m3。
2007年全区总耗水量37.844亿m3,比上年38.628亿m3减少0.784亿m3。
2007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为283.28亿m3,实测出境水量为244.6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8.68亿m3。
灌区引扬黄河水量64.132亿m3(已扣除泉眼山电站退水);灌区排水量29.898亿m3;引排差34.234亿m3,比上年35.198亿m3减少0.964亿m3。
一、水资源(一)降水2007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54.939亿m3,折合降水深299mm,较多年均值偏多4%,较上年增加20%,属于平水年。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祖厉河、葫芦河及泾河较多年均值减少5%、13%、23%,清水河基本持平外,其它各河、流域均较多年均值增加12%~35%,其中黄河左岸区间较多年均值增加35%。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固原市较多年均值减少17%外,其它各市均增加9%~24%,其中银川市增加最多为24%。
与2006年比:各流域分区除葫芦河及泾河减少4%、7%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6%~56%,苦水河增加最多为56%。
各行政分区除固原市减少5%,石嘴山市基本持平外,其它增加19%~50%(见表1、表2)。
2007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固原市降水量最大为391mm,吴忠市次之为302mm,中卫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277mm、234mm、223mm。
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98mm,泾河、祖厉河次之,为376、370mm,引黄灌区最小为208mm。
宁夏农业情况
宁夏农业发展情况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是传统的农业省区。
农业人口412万,占总人口的70%,回族人口206.5万,占总人口的35%,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个自然生态区域,山川面积、人口基本各占一半。
北部川区包括引黄灌区13个县(市、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沟渠如织,自秦汉开始就有着悠久的引黄河水自流灌溉的历史,久享黄河之利,旱涝无虞,农业发展水平很高,是西北地区农业的精华之地,素有“西部粮仓”“塞上江南”之誉。
南部山区8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和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是国家确定的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
一、农业资源情况宁夏农业资源条件优越,特别是引黄灌区,为西部地区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伊犁河谷并称的西部“五大粮仓”,更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单产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水稻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麦套玉米亩产1000公斤)。
被中外经济学家誉为“大有发展潜力的灌区”、“发展农业不可多得的地区”。
(一)土地资源充裕。
全区耕地面积165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居全国第4位。
尚有宜农荒地近1000万亩,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有宜渔荒滩200多万亩。
近年来,引黄灌区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断扩大老灌区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中部干旱地区实施扬黄扩灌工程,先后兴建了固海扬水、盐环定扬水和“1236”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南部山区开展了高标准旱作水平梯田建设。
(二)草场资源广袤多样。
全区草原总面积366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53.7%,自南而北,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等,其中以荒漠草原面积最大。
作为全区自然植被主体的草原植被,植被覆盖度一般为30-60%,每亩鲜草产量180-300kg。
200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区境内实施封山禁牧,是全国第一个全区禁牧的省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2023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推动宁夏自治区的建设工程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其中包括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相关内容。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北临内蒙古自治区,东接陕西省,南与甘肃省为邻,西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
1.2经济发展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和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大。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相关政策与法规2.1主要文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主要是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为主导文件,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落实。
2.2相关内容《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主要包括了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了工程造价评估及审定、招投标工程造价分析、工程工程造价交流等内容。
2.3政策指导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和规范建设工程的单位工程和总包工程造价计价,包括工程建设预算、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工程数量定额等方面的内容,推动工程造价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2.4支持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的发展,自治区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等,为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的现状与问题3.1现状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水平与市场需求基本相适应,造价计价依据的制定和执行得到了有效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2023)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5)(一)银行业发展良好,各项贷款增长加快 (5)(二)证券业运行稳健,开放式基金销售增长 (7)(三)保险业保持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巩固 (8)(四)社融规模同比多增,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8)(五)金融服务质效日益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9)二、经济运行情况 (10)(一)市场需求持续改善,投资出口加快增长 (10)(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11)(三)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12)(四)财政收入稳中有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13)(五)房地产市场调整筑底,制造业加快发展 (14)三、预测与展望 (14)附录 (17)(一)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金融大事记 (17)(二)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8)专栏专栏1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力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7)专栏2宁夏建成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13)表表1 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5)表2 202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 (6)表3 2023年证券业基本情况 (8)表4 2023年保险业基本情况 (8)表5 2023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9)表6 2023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9)图图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5)图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6)图4 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图5 社会融资规模分布情况 (8)图6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图7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率 (10)图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图9 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1)图10 利用外资情况....................................................................... H 图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12)图12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2)图13 财政收支状况 (13)图14 房屋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4)图15 银川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4)一、金融运行情况款630亿元,同比多增305亿元;新增机关团体及财政性存款248亿元,同比多增255亿元。
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 知识点汇总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基本概况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2.区划与人口
陕西省辖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榆林、安康、汉中、商洛等10个地级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设有4个县级市、73个县和30个市辖区,983个镇,23个乡,289个街道办事处。
甘肃省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人口271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43%。
3.交通与资源
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民航、普通国省干线、内河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
铁路交通方面,甘肃省是我国铁路东西大动脉的重要地段,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干线交汇于兰州。
航空方面,甘肃建好有兰州中川等9个民用机场。
陕西省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人口3926万。
3.交通与资源
陕西高速公路非常发达,铁路交通四通八达。至2011年,陕西全省航线里程达到89.86万千米,航线条数373条,运输网密度每平方4367千米。
陕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中有37种属于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植物,在动物地理上横跨古北与东洋两大界,动物种类比较丰富。大熊猫、朱鹮等是国家珍稀濒危动物。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档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
青海省是连接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
1.地理与气候
青海省境内山脉纵横,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境内。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柴达木盆地以“聚宝盆”著称。全省地貌复杂多样,是农业区和牧区的分水岭,兼具了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的三种地形地貌。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xx农业概况农业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10 '至107°39',北纬35°14'至39°23'之间。
境域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黄土丘陵,中部是台地、山地和山间平原,北部是黄土平原,六盘山山地和贺兰山山地耸立于南北两端。
一、土地资源(一)地形地貌宁夏是个山地和丘陵较多的省区,土地总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8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8%;山地大都分布于自治区中部和南部。
丘陵面积196.8万公顷,占38%,主要分布在银南、固原两地区,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
台地面积91.2万公顷,占17.6%,主要分布于灵武、盐池两县,属于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
平原面积139万公顷,占26.8%,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北部。
沙漠面积9.2万公顷,占1.8%,主要分布中卫县西北部,属于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
宁南山区以水蚀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中、北部地区以干旱、风蚀地貌为主。
(二)土壤类型宁夏土壤面积494.9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95.6%,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有10个土类,分别是黑垆土32.8万公顷、灰钙土131.8万公顷、黄绵土120.5万公顷、新积土37.1万公顷、风沙土59.8万公顷、粗骨土21.2万公顷、石质土7.1万公顷、潮土13.1万公顷、盐土13.7万公顷、灌淤土27.9万公顷和灰褐土27万公顷。
二、水资源宁夏水资源贫乏,量少且质差,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季多冬春少,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之一。
(一)水资源总量宁夏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5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305毫米),平均陆地蒸发总量148亿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天然地表水资源量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3.7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加上每年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为50.5亿立方米。
宁夏基本区情
宁夏基本区情一、位置、面积与人口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北纬35'14"-39'23"和东经104'17"-107'39"),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东邻陕西,北接内蒙古,南与甘肃相连。
总面积为5.18万平方公里,其中引黄灌区占41%,南部山区占59%。
2000年末总人口为561.55万人。
全区共有34个少数民族,人口193.9万人,占总人口的34.53%,其中回族人口190.23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
回族在境内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同心、固原、西吉、海原、泾源和引黄灌区的吴忠、灵武等7个县市。
二、地形、山脉与河流宁夏地势北低南高(一般海拔为1090-2000米,最高海拔为3556米),东西窄而南北长,东西相隔50公里至200公里不等,南北相距456公里。
全区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部分。
川区主要是宁夏平原,是由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组成的引黄灌区,海拔1100-1200米,包括12个县(市),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乡”的美誉;南部山区包括地处灵盐台地、罗山周围山间盆地、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地的8县,海拔一般在1300-1500米,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主要山脉有贺兰山、罗山、牛首山、香山、六盘山等,其中贺兰山、罗山、六盘山是宁夏的三大天然林区。
贺兰山是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
三、气候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一般在200-400毫米,由南向北递减。
日照时间长,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170天,是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特别适宜农作物及瓜果生长。
四、行政区划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4个地级市;16个县及县级市:青铜峡市、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陶乐县、平罗县、惠农县、中卫县、中宁县、盐池县、同心县、泾源县、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彭阳县;8个市辖区:银川地区、银川新城区、银川郊区、石嘴山区、大武口区、石炭井区、利通区、原洲区。
宁夏区情基本常识试题
宁夏区情基本常识试题一、宁夏概况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汇地带,自然环境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东经104°17′48″~107°39′40″,北纬35°14′18″~39°23′14″。
总面积6.64万平方千米,辖4个地级市和1个回族自治州。
首府银川市是宁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宁夏的历史宁夏地区早在古代就有人类的活动。
西汉时期,宁夏地区被设立为边塞县,属于汉朝的边塞防线。
隋朝时,宁夏成为边塞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时期,宁夏成为吐蕃王朝的附属国。
元朝时期,宁夏成为大都路的一部分,后来成为蒙古王朝的宁夏行省。
明朝时,宁夏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清朝时,宁夏地区划归宁夏将军统辖。
1949年,宁夏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三、宁夏的自然环境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汇地带,自然环境独特。
宁夏的地势以黄土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宁夏境内的黄河流经宁夏,为宁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宁夏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宁夏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宁夏的沙漠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沙漠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宁夏的经济发展宁夏的经济以农业、能源和旅游业为支柱。
宁夏地区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葡萄、枸杞等作物。
宁夏的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成为宁夏的重要经济支柱。
宁夏的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宁夏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五、宁夏的文化特色宁夏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回族是宁夏的主要民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回族自治区之一,回族的文化在宁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1)
48192 21 26233 31033 19915 3290 118627 97949 63252 92987 6829 8921 4 4575 50548 19897 19418 359 9574 18595 2535 70050 52400 48000 38315 3300 7603 3 39000 23923 6799 14005 253 5 197
贺兰县 1599 5 59 69597 38124 20 13 17426 74793 48412 43 28455 108559 285487 55158 136091 251000 336000 237887 2119 7836 109 678952
一、基本情况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 乡(镇)个数 村民委员会个数 年末总户数 其中:乡村户数 年末总人口 乡村人口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 乡村从业人员数 其中:农林牧渔业 农业机械总动力 本地电话年末用户 二、综合经济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三、农业、工业及投资 粮食总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肉类总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四、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小学在校学生数 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指 标
盐池县 8558 8 96 58385 28243 17 9 7244 58115 30646 38 17142 40865 125853 23492 119478 161888 150662 97600 9174 15207 23 217486 308927 11061 13854 608 4 213 泾源县 1131 7 109 35560 27322 13 11 4321 5448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件——7.4宁夏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
南关清真大寺
回族 【熟悉】
➢ “回回民族”的简称,来源可上溯到7世纪末,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经由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经商,留居长安、广州、泉州 等地,历经融合,大约在明代正式形成回回民族。
➢ 人口约1058.6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宁夏为主要聚居区。 ➢ 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药、制革以及矿产的采冶方面都较为著名。又以善于经营而著称,珠宝玉石业、运输业、服务业、牛羊屠
考点解析【熟悉】
➢长城(宁夏段)
考点解析【熟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花儿 (1个)
考点解析【熟悉】
➢AAAAA级旅游景区
AAAAA级旅游 景区(4个)
• 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部影城、水洞沟遗址
考点解析【熟悉】
➢ 旅游资源——“塞上江南 • 神奇宁夏”
• “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 • “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 • “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 • “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
考点解析【了解】
➢交通状况——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 以银川为中心
“空”
“陆”
•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中卫沙坡 头机场、固原六盘山机场等
考点解析【了解】 ➢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
• 旧石器时代:水 洞沟遗址,3万 年前
封建社会
• 秦代在宁夏北地郡,秦始皇曾派兵屯 垦,开创引黄灌溉的历史
• 407—431年,匈奴族赫连勃勃以宁夏 为中心建立大夏政权
镇北堡西部影城
中卫沙坡头
考点解析【熟悉】 ➢ 风物特产
土特产
• “五宝”:枸杞(红)、甘草(黄)、贺兰石(蓝)、 滩羊皮(白)、太西煤(黑)
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
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1、宁夏平原是平原地形为什么昼夜温差大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平原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中纬度,温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
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
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2、宁夏地理特征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
北起石咀山,南止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
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宁夏平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滔滔黄河斜贯其间,流程397公里,水面宽阔,水流平缓。
沿黄两岸地势平坦,早在抄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渠、唐渠延袭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
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
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
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
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3、宁夏平原农耕的有利气候条件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
北起石咀山,南止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中纬度,温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
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不足200毫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达300余亿立方米,加上年均3000小时的日照时数,这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甜菜和瓜果,尤以水稻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二
四、捏一捏:百看不如一捏,抓一把枸杞到手里面轻轻一 捏,再松手,宁夏枸杞不会结块,会很容易散开;
五、尝一尝:品尝一下枸杞的味道,宁夏枸杞甘甜但不会 太甜,口感纯正无苦涩和其他异味。
甘草
宁夏历来是甘草之乡,产 于盐池、同心、灵武、中宁 等地。由于这一带雨量少, 日照充裕,温寒兼容,土层 深厚,所以培育出的甘草独 具特质。宁夏甘草以骨重粉 足、条干顺直、加工精细著 称,有解毒、祛痰、止痛、 解痉、抗癌等功能。价格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中药材及其分布
※※
枸杞子
中宁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中宁枸杞已有600 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1961年中宁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 的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 乡”。2000年又被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中宁枸杞被评为 全国十佳农产品,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 的美誉。中宁县的枸杞总面积目前已经达到13万亩。
目前中宁枸杞种植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枸杞系列产品枸杞、 枸杞酒、枸杞豆奶粉、枸杞茶等远销国内外。中宁已成为名副 其实的全国性枸杞贸易集散地。
如何识别真假宁夏枸杞,给大家提供以 下五种方法,供参考
一、比外观:宁夏枸杞长扁型,而其他枸杞则多为短圆型;
二、看颜色:宁夏枸杞暗紫色,同时宁夏枸杞尖端蒂处是 白色,比较容易和其他枸杞区别;
宁夏地貌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丘陵 平原 山地 台地 沙漠
地 貌 图 示
三、气候概况
• 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特点: • 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农业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10 '至107 °39',北纬35°14'至39°23'之间。
境域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黄土丘陵,中部是台地、山地和山间平原,北部是黄土平原,六盘山山地和贺兰山山地耸立于南北两端。
一、土地资源(一)地形地貌宁夏是个山地和丘陵较多的省区,土地总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8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8%;山地大都分布于自治区中部和南部。
丘陵面积196.8万公顷,占38%,主要分布在银南、固原两地区,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
台地面积91.2万公顷,占17.6%,主要分布于灵武、盐池两县,属于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
平原面积139万公顷,占26.8%,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北部。
沙漠面积9.2万公顷,占 1.8%,主要分布中卫县西北部,属于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
宁南山区以水蚀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中、北部地区以干旱、风蚀地貌为主。
(二)土壤类型宁夏土壤面积494.9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95.6%。
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土壤类型有10个,分别是黑垆土32.8万公顷、石灰土131.8万公顷、黄绵土120.5万公顷、新积土37.1万公顷、风积沙59.8万公顷、粗粒土21.2公顷。
二、水资源宁夏水资源贫乏,量少且质差,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季多冬春少,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之一。
(一)水资源总量宁夏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5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305毫米),平均陆地蒸发总量148亿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天然地表水资源量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3.7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加上每年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为50.5亿立方米。
(二)可利用水资源量在宁夏水资源中,扣除高矿化度水量和泥沙及年径流量小于5毫米的水量,最大可利用水资源量(P=50%)为5.6亿立方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篇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
其中回族199万,约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五个地级市和20个县、市、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
自北向南分别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
有道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自古以来,黄河由西而东流经宁夏境内397公里,自青铜峡向北折,拐出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湾——这就是著名的黄河河套地区。
自秦朝开始开沟挖渠,2000多年的农耕史,在这里留下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
因此,宁夏的引黄灌区也被称作“中国水利博物馆。
”依靠黄河的惠泽,无论干旱多么严酷、风沙如何肆虐,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近四分之一的引黄灌区绿色葱笼,稻浪翻滚,鱼肥林茂,瓜果飘香的胜景年年都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中部干旱带则干旱少雨,受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三大沙漠的夹击,风蚀沙化非常严重;“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缩影,那里丘陵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贫攻坚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劳务输出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当地的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基本解决了温饱。
宁夏,地小而物博,是我国四大灌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和牛奶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人均产量居西北地区首位,粮食加工、绒毛皮加工、肉奶制品、葡萄酿酒等逐步形成产业优势。
延年益寿的名贵中药——枸杞、独特的贺兰石和独一无二的滩羊裘皮是著名的宁夏红、蓝、白“三宝”;宁夏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已经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著名的太西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全自治区现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8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2位;世界级油气田——陕甘宁盆地长庆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达7000亿立方米,为发展宁夏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7.4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课后小测)
7.4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课后小测)
一、判断题
1.宁夏风景优美,被称为“塞上江南”。
( A )
A.正确
B.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清真寺中,既具有波斯风格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是( C )。
A.同心清真大寺
B.泉州清净寺
C.银川南关清真大寺
D.永宁纳家户清真寺
2.下列省区中,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是( B )。
A.内蒙古
B.宁夏
C.甘肃
D.新疆
3.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列景区中,属于国家地质公园的是( C )。
A.沙坡头
B.沙湖
C.西吉火石寨
D.须弥山石窟
4.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约( C )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A.10万年
B.30万年
C.3万年
D.1万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相关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7.9)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8.7)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09.5)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1.6)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2.6)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
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宁夏全区地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市县(区)。
截至2013年末宁夏常住人口654万。
自然状况
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南北相距逾450公里,东西相距250公里。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其中平原占26.8%,山地、丘陵、台地等占73.2%。
宁夏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200毫米。
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宁夏可分为两大板块:
【沿黄经济区】包括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4个地级市及所辖中宁、灵武、青铜峡、贺兰、永宁、平罗等10个市县(区)。
该地区处于河套平原,资源丰富,且组合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该地区以45%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是宁夏的精华地带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十八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中宁县的山区。
处于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经济欠发达,以“苦瘠甲于天下”而闻名全国,是国家确定的11个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发展优势
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内陆开放四个方面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优势】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
得黄河灌溉之利,农业发达,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黄河两岸土地肥沃,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属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
全区现有耕地1660万亩,是我国四大自流灌区和七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有待开发的荒地1000万亩,是全国八个宜农荒地较多的省区之一。
有可利用的草地3400
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
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造就了宁夏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势,已经形成了具有区域竞争力的13个特色优势产业。
特别是枸杞、酿酒葡萄、甘草、瓜果、马铃薯、牛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在西部乃至全国都有影响。
【能源优势】宁夏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开发条件好。
已探明储量超过310亿吨,远景储量2027亿吨,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
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0亿吨,是我国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
全国10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
煤田分布与黄河水利水能资源在地域上的有机结合,为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创造了条件。
目前,宁夏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正在规划建设国家大型能源加工转化储备基地。
宁夏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属于太阳辐射高能区;适宜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达1214万千瓦,发展新能源的条件较好,是国家确定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旅游优势】宁夏既有南国水乡的特色,又有塞外边陲的壮丽景观。
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构成了宁夏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现有A级旅游景区34家,其中5A级3家,4A级8家,3A级15家,2A级8家。
沙湖、沙坡头是全国两个以沙著称的5A级景区。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最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六盘山旅游区山势雄伟,林森物茂,是黄土高原上的绿岛,也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同志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的壮丽词章。
神秘的西夏王陵,记述了西夏古国的神秘历史和兴衰沧桑,被海外誉为“东方金字塔”。
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青铜峡鸟岛、水洞沟遗址等景点和古迹,在西部独具一格,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内陆开放优势】宁夏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中枢位置,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横轴通道和包昆纵轴通道交汇处,是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通往中东、中亚最便捷的陆空通道,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宁夏有回族人口220万,占全国的1/5,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国外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在扩大向西开放、促进中阿交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宁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同中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
2010年以来,宁夏已成功举办三届中阿经贸论坛。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促进中阿经贸合作、打通向西开放通道搭建了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