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线索梳理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 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反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 •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 动,横扫清朝半壁江山。 经济上: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中国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思想上: •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潮”的萌发,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第四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1949) 阶段特征: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现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井冈山斗争、工农武 装割据、红军长征、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 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改定新约运动,收回“关税主权”, 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 •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思想上: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发 展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以下均为李鸿章关于创办洋务的言论: 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 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 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 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
基于历史时序性整合历史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
基于历史时序性整合历史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白雪(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天津300000)摘要历史是以研究对象所处的时段及其运动变化来划分的学科,时间的延展性为历史对象的存在、变化、发展提供条件,因而,把握历史的时序性特点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提出的时空观念即体现历史时序性特点。
教科书从学生认知水平、历史学科特点出发将历史内容划分为不同课时,这利于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理解内容、把握重点,但难以从长时段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故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阐述基于历史时序性如何整合历史教学内容。
关键词历史时序性中国近代史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1历史教学内容整合的实施策略——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1.1分析学生学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有必要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为当今面貌,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了解中国如何从传统封闭的晚晴王朝蜕变为独立民主新中国、走向富强开放新时代的重要途径。
上文已提及,学生经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很难清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尤其是高三学生在完成三本必修课程学习、进入综合大复习阶段,容易陷于对历史的表面点状背诵,难以深层线性理解。
因而,重新整合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面对的群体是00后,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发达时代的00后,并不像表面看起来“少不经事”,事实上,他们注重个人奋斗、爱好广泛、三观正、对集体认同感高,最大的特点是开放、自信和国际化。
面对这样一群处于新时代、具有新视野和新特点的学生,教师有必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重新整合中国近现代历史,让学生具备适应当前社会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知识和能力。
1.2分析历史课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这种双重危机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将目光投向西方,希望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学到富强的真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① 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 ②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1955年,万隆会议 ④1956年,中共八大
1958——1961年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探 索 期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地地导弹实验成功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中国现代史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期
2日,中苏 1949.10.1,开国大典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交 空军成立 1950.10.——1953.7,抗美 1953年底,中印和谈周恩来提出 援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熟的 标志)
海军成立 1949.9,第一届政协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①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1)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
特点: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曲 折 前 进
①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②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 ⑥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
社 (1)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会 (2)1979年,中美建交 主 义 (3)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 现 (4)1985年,国企改革 代 化 (5)1986年3月“863计划” 建 (6)1990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设 新 (7)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中共十四大 时 期 (8)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9)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现代化:指落后的国家采取高效途径,进行全面的社会改 (10)2001年 APEC在上海举行 加入WTO 革,以赶上先进工业国,适应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30年代现代文学的两条基本历史线索主要是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文学思潮的演变。
下面是具体的解释:
1. 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3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挑战。
这些变革推动了文学作品中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关注,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政治倾向。
2. 文学思潮的演变:在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过程。
此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学思潮,如“鲁迅主义”、“左翼文学”、“现代派”等。
这些思潮在文学创作中提倡自由思想、个性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和文学创作者的精神追求。
总之,30年代现代文学的两条基本历史线索是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文学思潮的演变。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当时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近现代史)
治、经济、军事等哪一领域;
步骤四: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八上P3)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问题:鸦片泛滥。应对: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时间:
返回目 录
原因:
过程:1840——1841——1842
鸦
爆发 强占香港岛 南京下关江面
林则徐 导火索 虎门销烟
鸦片 战争
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加深清朝 统治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继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
扩大 罪行 园、沙俄侵占中国
第二次鸦片
北方大片领土
战争
结果 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返回目 录
基础第知一单识元梳第理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战
国际形势,寻求御敌之道(教材P6相关史事)
争
知识补抄:
(5)社会矛盾:最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VS中
华民族、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
(6)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性质:中(7国)外开交始上旧:民打主破主了义中革国命闭(关18锁4国0—的1状91态9),被迫卷 启示: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返回目
2022版课标:
录
1、《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
大片领土等。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知识第体一单系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之专题0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中国的贸易主权
上海
香港岛
2100万
《南京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的影响
材料: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这些条约为西方在中国的掠夺,披上了“合法外衣”。在条约体制下,中国主权不再完整、独立,这给中国带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鸦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争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独立主权 的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观察地图信息,列强侵略的范围有什么变化?
香港岛
九龙司 地方一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英国 工业革命
材料: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 ——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落后就要挨打
1.知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史实,梳理主干知识线索。 2.掌握重点知识并学以致用: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③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关天培 虎门抗英 以身殉国
三元里人民 抗英斗争
陈化成 吴淞抗英 壮烈牺牲
李秀成 带领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习近平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15ppt
国民抗争史
六、新文化运动 1.兴起 (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 2.主张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洋 务
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运 动
主要内容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
——“自强” ——“求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价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 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 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国民抗争史
四、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2.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主义性质,但盲目排外) 3.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天京事变
最终失败
1851
背景
金田起义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线索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主要侵华方式(1)阶段特征①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②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③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④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2)主要侵华方式①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③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④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反动政府等。
⑤割占中国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⑦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及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线索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1)革命道路探索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政策的调整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中学历史知识点复习
【热点聚焦与考点分析】
新冠疫情对这几个地区的影响比较大, 所以出题人可能以地区或地点切入,考察 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中国现代史上的 建设历程。
【热点聚焦与考点分析】
全球抗疫,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习近平指出: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 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
【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 1.国共合作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 3.欧洲的联合 4.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的方式
(1)依据材料,写出一个“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分)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材料中“‘师夷长技’的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掀 起这场运动的“部分开明官员”属于哪一派别?(2分)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3)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有 识之士都进了探索,请你再写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制度
重点+热点=考点
长效热点主要有侵略与反抗、中共的探索、重要 的历史人物、思想解放运动、革命与改革、民主法治 建设、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国际会议、 国别史(美、俄、日)、科技革命等
【热点聚焦与考点分析】
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75周年,可以考察中国的抗日战争的 相关史实,也可以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相关史实,包括经济大危机、罗斯 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相关史实、 二战的史实、二战后的世界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
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材料二:1900年,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
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由英国、法 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联军,侵入了 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材料三:习近平强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 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 第一位,……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现代史?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知识体系】一、抓住一条发展线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成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
二、紧扣两个关键词:“政府”和“市场”。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一是市场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干预。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重点解析】一、经济大危机迅速波及到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成为有机整体,一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会迅速波及世界。
2.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他国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和启示(1)注意内部机制和政策的调整(2)注意协调国际关系(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已)(3)经济危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迫使政府在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1.整顿财政金融:(1)措施:成立联邦储备银行,由政府为储户提供担保;禁止交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货币,实行美元贬值。
(2)作用: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促使金融业正常运行,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
2.调整农业:(1)措施:实行减耕减产,国家提供补贴。
(2)作用: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3.复兴工业:(1)措施: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定,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
(2)作用:把工业生产置于国家监管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也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4.举办救济和“以工代赈”:(1)措施:通过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等。
(2)作用: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环境。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得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
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历史。
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得历史发展全过程。
因此,中国现代史得线索梳理主要就是归纳四个时期得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得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得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一、基本内容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得过渡时期(1949—1956)(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得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建立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与两条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得矛盾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得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得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得社会生产之间得矛盾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得伟大复兴经济:交通、部分科技。
国防(军事):部分科技。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15ppt
国民抗争史
五、辛亥革命 1.背景 (1)必然性:
①维新运动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改良道路走不通。 ②20世纪初,民资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③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⑤“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 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
国
据
1919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发动 时间
1840年
1856年
1894年
1900年
发动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德 意、日、奥、俄
列 发动 打 开 中 国 市 场 , 进一步打开中国 转嫁国内危机, 进一步瓜分中国,
强 目的 扭转贸易逆差 市场
运 动
主要内容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
——“自强” ——“求富”
评价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 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 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国民抗争史
四、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2.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主义性质,但盲目排外) 3.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近代中国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知识梳理
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基本线索: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第第1 1 课时: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单元知识内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等掌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学习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国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学习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条约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原因以及从中得出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看视频,教师导入:同学们,看过视频,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中国是泱泱大国,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
然而,走进近代,我们却逐渐落后于世界,饱受列强的侵略与奴役,经历了任人宰割的百年屈辱历史。
那这段历史从什么事件开始,到什么事件结束呢?对,这就是中国近代史,它从1840 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 年的新中国成立结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一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当中,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现代史开始。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图√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圆明园残迹图√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中日《马关系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国人民的抗争史。
今天咱们就来复习第一课时: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板书课题)二、明确考标:三、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对照考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考点梳理”的填空,分小组订正,再自主梳理一遍。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材料一:1793年7月,马嘎尔尼使团乘“狮子号”抵达天津大 沽口外。中国官员隆重迎接,送上大量礼物和食品。英国使团 副使斯当东的记述甚为详细:由于礼物太多,船上空间狭小, 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后无需提出请求,大批免费供应的物 资源源不断送来” 。这个排场的见面礼,让英国人大感意外, 因为按照他们的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费用都 是自理的。英国人带来了最新的发明:蒸汽机、棉纺机、梳理 机、织布机,还有当时英国最大的“君主号”战舰模型。英国 人本以为清朝贵族会感到惊奇,乾隆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这些不过是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马嘎尔尼还给 清政府赠送了榴弹炮等火药武器,但是当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时,英国人才发现,几十年前赠送的大炮和炮弹都完好 无损地摆放在那里——它们从未被使用过。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近代前期 近代后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几条线索: 1、西方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俄 战争→ “一战” → 抗日战争 2、中国人民的反抗探索;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 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短暂 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萎缩
领事裁判权 从它本身的性质和含义来看,这是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 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然而这并非是指他们可以不遵守中国 的法律,清政府曾提出领事裁判权只是一种根据外国在华侨民 本国的法律,由他们各自本国的驻华官员按照他们本国所准许 的司法程序来确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特权。总理衙门也曾明 确表示外国人应和中国人一样遵守中国的法律,如果违反应按 照他们本国对类似案件所规定的法律予以惩罚。 然而实际上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建立的领事裁判权 制度恰恰相反,它 “乃是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 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它的主要内容是:凡在中国享有 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 论其发生任何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诉讼 或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 的领事等人员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据其本国法律裁判”。Fra bibliotek表 现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
北京四中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结束。
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企图灭亡中国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探索救国道路,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
就其革命性质而言,它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其中,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80年的历史,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30年的历史,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近代100多年间,外国资本主义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
它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它们还先后利用和扶植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作为他们侵华的工具,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进行军事、政治侵略的同时,它们还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近代的中国,政治上丧失独立,经济上受到掠夺,文化上横遭破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导致中国近代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
2.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资本主义及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第一次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赢得了民族解放,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0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白度文库五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1)耍求学生学握三条线索:第一.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第二,拉丁矣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2)要求学生学握以下知识点: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总义:古巴革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事物中的作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忐着殖民体系的最终询溃°新兴的非洲国家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认识这一运动的兴起,标总:若笫三世界的形成,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3)通过学生对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回顾利对殖民体系崩溃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木主义的产生而出现.随着资木主义的发展而变化,不以人的慰忐为转移:资木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4)通过引导学生对、今芙国在世界上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爭实举证,使学生认识到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认识到殖民主义在、“I今世界的新的表现形式.认识到贏得独立的国家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格局继续努力。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不结盟运动发展和的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问題的能力。
重点、难点1 •木课重点: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第三世界在国际爭务中的作用。
世界近现代史线索
世界近现代史线索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
从16 世纪开始,一直到21 世纪的今天,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段历史的线索纷繁复杂,但大致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梳理。
在政治方面,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16 世纪的西欧,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政治变革的序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此后,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更是将资产阶级民主的理念广泛传播。
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同时也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进入 20 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欧洲的旧秩序,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冷战期间,世界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但同时也促进了科技的飞速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方面的线索同样引人注目。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19 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内燃机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出现了垄断组织。
20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多次起伏。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也促使各国加强经济干预和国际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逐渐崛起。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世界近现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
世界近现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重要提示:(1)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3)工业革命后世界史梳理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各城市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③位置:这些城市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三)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人物时间国家事件迪亚士1487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哥伦布1492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1497葡萄牙到达印度,找到通往东方的道路麦哲伦及同伴1519-1522西班牙首次环球航行(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
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
因此,中国现代史的线索梳理主要是归纳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基本内容
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两条道路(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
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交通、部分科技。
国防(军事):部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