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摘要】新课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就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高中数学逻辑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基础与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影响甚大,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分层教学恰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差距较大,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挑战。为了满足课改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使优生更优、差生渐优,走出课堂教学的恶性局面,使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施教,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本文以分层教学的内涵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详细剖析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为课改尽点绵薄之力。
1. 分层教学的内涵
1.1 激发兴趣,全员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才能产生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所有学生集中精力,情绪高昂,对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学生好学转化为乐学,这是开展教学的活动的前提。
1.2 以新代旧,梯度发展。“以旧引新,以新代旧”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原则。课堂初始,确定有效的课堂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选用生活事例和学生身边案例,导入就自然流畅,配合会主动默契。分层教学中实施“以旧引新,以新代旧”,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去接受新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应适当引导,启发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结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问题的设置分析,学生就可温故知新,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整合。
2. 分层教学的的实施
2.1 合理分组。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高中阶段,学校一般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将全年级学生设置各层班级,教师要选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其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组,b组为中等组,c 组为基础组,为了顾及学生的自尊,在分组中要用语恰当,避免c组学生背上心理包袱,而且这个分组要机动设置,每次测验后根据学生成绩灵活调换,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竞争格局,都在争先恐后跨越高层小组。
2.2 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a、b、c组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只有备课充分,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分层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哪些内容是三个组都要掌握的,哪些内容是三个组各自掌握的,对不同小组作业方面如何安排,教师必须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态度和发展水平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教师的备课内容,教学设计应切合实际,要唤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课堂知识结构与不同层级的学生相互吻合、不偏不倚。
2.3 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以b 层学生为参照标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学生积极性,尽量不使c层学生沦为陪客、a层学生骄傲自满。
如在教学“函数概念”一节中,要求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为什么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为什么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让c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a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解答,既巩固了旧知识,见证概念的形成过程,又明白了函数的概念。这样,使每层学生、每个学生都明确主攻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最终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对新旧知识的交替解析、知识点和题型的变换应用,都要结合各层学生的思维习惯。
2.4 分层练习。课后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可以分层设置,设置多梯度,多层次,立体化,渐进性的习题。例如:教师可以设置A(基础题)、B(能力题)、C(提高题)三种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A型题对那些基础较差或能力较低的学生,他们完成课本后作业尚有困难,对他们就补充一些简单题和基础题,让他们在完成作业时有一个台阶过度,以减少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由基础的巩固引发数学兴趣。对他们补充题量也要适中,不可过多地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应给予他们必要的辅导,让他们慢慢进步。B型题是对那些基础、能力均一般,但是可以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的学生而设置,让其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能力有所提高;C型题是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在做完课后作业后还仍有余力,这类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灵活性、综合性,主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
综合能力。因此,课后练习题要以阶梯呈现,让各层学生接受不同的训练。
2.5 分层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最后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对待。对于a层学生,只要他们能记住概念,会应用公式,会做基础题,对数学的认识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转变他们对待数学的学习态度;对于b层学生,我们的评价应以其能力有所提高为参照;而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充当学生思维导向,启发他们开拓思路,深入思考,促进个性品质的全面提高。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时,教师要以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为基准,对各层次学生设置目标要适中,让多数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均可达标,进而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那些偶尔的落伍者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他们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争取后来居上,这样所有学生都得到心里的慰藉,学习信心愈发增强。
总之,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数学激情,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刻领悟分层教学思想的精髓,因材施教、孜孜以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互相探究、相互启迪,那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就一定会迈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虹:教学分层教学的优化,中学数学月刊[J],2012.
[2] 施文娟:发挥问题情境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3] 王珂:从高考的新题型-开放题引起的思考,数学通报,2011.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