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意思及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意思及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意思及赏析全诗的意思是: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全诗赏析如下: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句中,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二句写儿童的热情好客,反而使诗人更感到老大伤悲。

这位老人多么凄楚啊!“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句意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儿童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

儿童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

儿童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儿童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小孩子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一、衍生注释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儿童”点明了询问者的身份,他们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

“不相识”则强调了诗人久别故乡后,故乡的新一代对他的陌生感。

“笑问”生动地描绘出儿童的纯真神态,一个“笑”字使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毫无机心的儿童笑着询问陌生人,这一情景与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更深刻地表现出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之感。

二、赏析这两句诗犹如一幅生动的画面,将久客回乡的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儿童是故乡新生的力量,他们的懵懂无知,与诗人历经沧桑后的回归形成强烈反差。

诗人用如此简单而质朴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对时光和故乡变化的喟叹。

没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慨,而是通过儿童的笑问侧面烘托,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余味无穷。

三、作者介绍贺知章(约659年 -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作风格独特,大多清新通俗,既富有哲理又不失生活情趣。

他的诗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诗句被广为传颂。

运用片段例子1我回到了那个阔别多年的小村子。

村子的模样有了些变化,路宽了,房子也新了些。

我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小路上。

突然,几个小孩子跑了过来,他们在我面前停住。

其中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眼睛亮晶晶的,像小星星一样,她歪着头看着我,然后笑嘻嘻地问我:“叔叔,你从哪里来的呀?”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场景多像贺知章诗里写的“儿童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啊。

我心里泛起一阵酸楚,我曾经也是在这里长大的啊,现在却被当作客人。

我强忍着情绪,笑着对小女孩说:“小朋友,叔叔是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的,这里以前也是叔叔的家呢。

古诗回乡偶书及意思

古诗回乡偶书及意思

古诗回乡偶书及意思
古诗《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全诗内容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赏析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
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

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这首诗为天宝三年(744)诗人归隐永兴时所作。

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

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读来觉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以简洁平实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


过“少小”与“老大”、“离”与“回”等词语的反比,突出离乡时间之久。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则通过变(鬓衰)与不变(乡音无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尽管客游他乡多年但思恋故土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的老而弥笃的情怀。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从诗人的角度宕开,以儿童的。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作品原文:回乡偶书(其一)【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词语注释:②老大:年纪大了,老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减少,疏落。

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方圆三百余里。

作品译文:其一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其二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作品鉴赏:其一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回乡偶书》古诗意思】《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回乡偶书》古诗意思】《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回乡偶书》古诗意思】《回乡偶书》
古诗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赏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

漫长的
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

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

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

“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

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回乡偶书》意思: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位“客”是从哪里来。

诗人引发感慨的生活事件写出来使全诗耐人咀嚼,余味无穷。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意思:什么时候才能在西窗之下与你一道剪烛夜谈,在来叙述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自然反衬今天的苦。

诗句含蓄,回味无穷。

3、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意思:晚风阵阵,从亭子里传出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这句是寄景抒情“风笛”“离亭”都有着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别人的特殊心境,有着典型的意义。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只要是相知如己,即使天涯海角,也像邻居那样近在咫尺,王勃这首送别诗,一洗酸楚的情阔,音调爽郎,独标高格,表达了彼此之间真挚的友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枯树前边万木逢春。

诗人以“沉船”“病树”自喻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一变忧伤低调的情调。

表达诗人振作精神。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思: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

诗人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化,这种托月相送的意境,写的深切而动人心脾。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意思:是那南朝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楼台,在烟雨蒙蒙中时隐时现。

这两句诗给全诗增添了许多朦胧迷离的色彩,使这幅江南春景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这两句诗出于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意思: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我的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在最高处。

《回乡偶书》古诗解析

《回乡偶书》古诗解析

《回乡偶书》古诗解析回乡偶书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回乡偶书》全文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青山外,有人家,桃花坞里桃花庵。

采桑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诗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以“回乡”为主题的诗。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多年,如今回归故乡的情感。

诗中通过对比诗人离家与回家后的变化,反映了岁月流转和人生百态。

在第二句中,诗人描述了时光带来的变化:“乡音无改鬓毛衰。

”在离家多年后,虽然回到了故乡,但乡音已经发生了改变,自己的容颜也逐渐老去。

这句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后与曾经的儿时伙伴相见时的陌生感。

时间的流逝使得彼此相互之间已经产生了隔阂,从而产生了不相识之感。

然而,诗人对于这种变化态度乐观。

最后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也向读者展示了诗人内心平和乐观的心态。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故乡的美景和平凡生活。

诗人用“青山外,有人家”表达了故乡的宜人景色和平静的生活。

接着描述了桃花坞中的桃花庵,篱下采桑子、采菊花,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最后一句“悠然见南山”,以寓人于景,作为该诗总结句,表达了诗人回乡后心态的变化。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诗人回归故乡,心境悠然,看到了美丽的南山,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通过描绘离乡背井后的人生变迁和回乡后的家乡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在描写中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豁达自如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主题。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洁、质朴自然,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赏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

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

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

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

“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
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

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古诗原文及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古诗原文及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古诗原文及赏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古诗原文及赏析《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古诗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回乡偶书二首》年代:唐作者:贺知章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作品赏析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出自司马相如的《乞巧》,诗中描写了一幅典型的村村乡乡的景象,描绘出两个陌生儿童互相见面,像一道清新的风景线。

文章一开头,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群聒噪的小鸟正在叽叽喳喳,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

整个风景就像一幅活的画面,一蓬杏黄的菊花丛中,一个黑发小女孩正蹲在石头边打着野战,她从来没有见过这里的陌生人,只是单纯地沉浸在她的儿时乐园中。

静静地,一个小男孩出现在小女孩的面前,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手里拎着一把小提篮,一袭蓝衣一双古灵精怪的眼睛,少年有几分娇羞的神态。

小女孩大吃一惊,不清楚这位少年是从何处来,她拿出勇气问:“你从哪里来?”小男孩沉默了一下,他说:“我从西边来,远在一百里的山里。

”听到这句话,小女孩有些诧异,不禁突然想起司马相如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女孩看着小男孩,不禁有些不舍:“我们可以互相关注。

”小男孩没有立即回答,他像是在思考什么,突然他微笑着说:“好啊,我们是朋友!”从此,小女孩和小男孩便是朋友。

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分别很久,但有时也会有惊喜的汇聚,每次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坚定的爱。

不知不觉的,两个小孩已经长大了,原本只想要匆匆拜访的小男孩,也渐渐住在那里,他们聚在一起,白天散漫着玩耍,晚上把握着圆月的夜色,聊天,绘画,互相学习。

这一切似乎比昨天更加亲近,只是在回想中,渐渐地静默变成了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时光如梭,最终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方向,但她们也还在紧握着彼此的友谊,无言的牵着手,一路上走,我们要继续朝前走,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变数,不去担心未来,只要有勇气和追求,我们就会守护住对方,一如小男孩和小女孩当初相遇那天,坚定不移地去看望而笑问客从何处来。

最后,这段故事只剩下了一句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它把故事缩减成一句诗话,有时候,这句话似乎也会成为一个座右铭,永远提醒着自己:珍惜这一路的相遇,用勇气和爱去打开生活的大门,去那里,去拥抱未知的希望。

《回乡偶书》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翻译赏析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好奇的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老人家,您从哪里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别出心裁,明明是写自己,却以儿童的眼光看自己,反衬人世的沧桑。

一个“客”字更是意韵全出,内心的苍凉可见一斑。

诗句意思:(乡里的)小孩看见了贺知章却不认识,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赏析: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

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这首诗为天宝三年(744)诗人归隐永兴时所作。

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

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读来觉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以简洁平实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

通过“少小”与“老大”、“离”与“回”等词语的反比,突出离乡时间之久。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则通过变(鬓衰)与不变(乡音无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尽管客游他乡多年但思恋故土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的老而弥笃的情怀。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从诗人的角度宕开,以儿童的角度描写故乡人对自己还乡的反应,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这家乡原来的小主人与今天的小主人——儿童之位置变换的对比,使画面顿时呈现为欢快明朗的喜庆**。

你看,见到诗人这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陌生人扶杖归里,孩子们立刻蹦蹦跳跳地围拢来,不等诗人开口,他们就很有礼貌地抢着称诗人为“客”,“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是妙笔神来,谐趣无穷。

曾在长沙城北书堂山洗笔的诗人是谁

曾在长沙城北书堂山洗笔的诗人是谁

曾在长沙城北书堂山洗笔的诗人是谁原文:《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衍生注释:1. “少小离家”:指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

2. “老大回”:年纪大了才回来。

“老大”,年纪大了。

3. “乡音无改”: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

4. “鬓毛衰”:鬓发已经稀疏、减少,形容人衰老的样子。

二、赏析:这首诗用极其质朴的语言,诉说着久客他乡的游子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简单七个字就概括了长长的岁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乡音无改鬓毛衰”则形成鲜明对比,口音还在,可容颜已改。

后两句通过儿童与自己的互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天真无邪的笑问,更加深了诗人的沧桑感。

这是一种岁月变迁带来的陌生与熟悉的交错,写尽了游子心中的无限感慨。

三、作者介绍: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的诗风清新潇洒,很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爷爷从国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他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小路上,遇到一群小孩子在玩耍。

那些孩子看到爷爷这个陌生的老人,好奇地围了过来。

其中一个孩子就像诗中的儿童一样,天真地问爷爷:“爷爷,您从哪里来呀?”爷爷当时就愣住了,就像贺知章诗里写的那样,他离开的时候还年轻,回来却已经是满头白发,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了。

这场景真像诗里描写的那样充满了感慨啊。

原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衍生注释:1.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 “妆”:装饰,打扮。

3. “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二、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柳树的诗。

诗人把柳树比作一位经过精心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碧玉妆成一树高”,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和婀娜。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意思-赏析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意思-赏析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意思|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鉴赏作者:佚名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意思|
赏析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