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变化的我们幼儿园教案设计

变化的我们幼儿园教案设计

变化的我们幼儿园教案设计一、教案主题:发现和适应变化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变化是生活中的常态,并能接受和适应自己的变化。

2.能够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并表达出自己的变化及感受。

3.能够积极面对变化,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故事书、玩具、录音机、纸张等。

2.学生准备:日记本。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变化的主题(10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幼儿园门口的照片,询问孩子们发现了哪些变化。

2.师生共同讨论变化的现象,学生记录重要想法。

3.教师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故事,里面有关于变化的内容。

活动二:感受自己的变化(15分钟)1.教师让孩子们拿出他们的照片,对比他们的变化。

2.教师鼓励孩子们回忆并讲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3.学生用纸和笔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活动三:游戏体验变化(20分钟)1.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体验到人生中的各种变化。

2.例如:孩子们扮演幼儿园老师,学会适应变化并带领小朋友们完成各种任务。

3.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思考。

活动四:培养观察力(15分钟)1.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教室内的一件物品,并鼓励他们描述物品的变化。

2.学生讨论物体的变化原因,并展示出自己的观察成果。

活动五:变化的故事(20分钟)1.教师讲述或播放一则有关变化的故事。

2.学生回答故事中的问题,并自由讨论他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变化的感受。

3.鼓励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感悟。

活动六:总结和反思(20分钟)1.学生交流并展示他们关于变化的作品,例如日记、图片等。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出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孩子们观察更多的变化现象,并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

2.教师可以提供更多变化的故事书籍和绘本,让孩子们继续发现和思考变化。

3.设计更多与变化相关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身边变化教案

身边变化教案

身边变化教案教案标题:身边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身边事物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解释身边事物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身边事物的变化。

2. 学生能够提出变化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身边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1. 身边事物的变化观察和描述。

2. 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提出和解释。

3.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身边事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身边事物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季节变化等。

2. 教师准备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变化的原因、可能的影响等。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展示一个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事物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事物是否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探究:1. 学生分组或个人观察并描述身边的一个事物的变化,例如树木的四季变化、水的沸腾过程等。

2.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变化的原因。

3. 学生讨论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总结:1.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和解释。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解释,引导学生归纳出变化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3. 教师提供额外的例子,帮助学生扩展思考。

拓展:1. 学生选择另一个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记录变化的过程和解释。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解释,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描述和解释身边事物变化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继续观察和记录身边事物的变化,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探究植物的生长条件、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注意事项: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同时,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案:发现身边的化学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发现身边的化学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发现身边的化学变化目录•引言•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安排•评估方式•扩展延伸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化学变化的存在。

本节课将引导小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发现身边的化学变化现象,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目标1.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2.了解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3.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并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4.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2.酸碱中和反应;3.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4.渗透性与凝固性体验实验。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育: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以及互动讨论来进行自主探索和构建知识结构。

2.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酸碱中和反应演示实验1.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准备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及指示剂;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4.回顾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

活动二: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观察1.让学生了解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特点;2.分发试管、锌粉、硫磺等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配对实验;3.观察并记录各个试验结果;4.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归纳。

活动三:渗透性与凝固性体验实验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准备一个透明容器、水、食盐、淀粉等材料;2.分别尝试将水溶液渗透到不同材料上,并观察是否发生变化;3.讨论并总结渗透性和凝固性的特点。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操作技能等;2.组织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化学变化的理解程度;3.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扩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推荐一些相关实验视频、科普读物或是参观科技馆等活动,以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探索化学变化的世界。

以上是关于小学科学教案:发现身边的化学变化的文档内容编写。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在观察中变化(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在观察中变化(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在观察中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动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变化;2.学习如何观察,记录动植物的变化;3.能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4.能够在科学实验中遵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观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材及工具1. 教材•《一年级自然与社会》:第六章、第七章;•《实验小课堂:生命科学》:第二、三篇。

2. 工具及材料•动植物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湿度计;•缸式显微镜及载玻片;•生长盒、移液枪、试剂瓶等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动植物向学生们提问“你们都知道哪些动植物?”。

•通过展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植物和动物标本,向学生们介绍它们之间的生长发育变化。

2. 操作引导(20分钟)•教师介绍如何用手或特定工具观察动植物,特别是植物细胞的观察;•授课老师会向学生们展示缸式显微镜,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制作载玻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 实验操作(60分钟)•给学生一个“观察变化”的实验任务,供其佩戴口罩、背完成记录表、测温度、湿度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学生将所观察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借助于以后的学习课时进行数据和结果的综合分析。

4. 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科学实验中的基本原则;•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根据观察结果发表总结性发言;•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科学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身边的动植物发表观察和述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2. 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提供考试测验,使用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和口头表述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表现评估;此外,在教学的结束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次互动,讨论关于动植物的变化方面的各个问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最新2018年南京出版社《璞石成玉的秘密》(富强篇 身边的变化)教案

最新2018年南京出版社《璞石成玉的秘密》(富强篇  身边的变化)教案

富强篇身边的变化活动目标:1.理解“富强”的含义,知道国家富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2.通过故事、童谣、名言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教会学生思考要使国家富强,每一个公民该怎样去做。

3.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难点:对“富强”的理解,及使国家富强的行为准则。

活动过程:一、齐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一起来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感受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活动一:观看视频《身边的变化》。

(必须以腾讯视频打开)1.思考:⑴从奶奶的介绍中,你知道学校有了哪些变化?⑵从爷爷的介绍中,你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了哪些的变化?⑶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交流是呀!正因为我们的国家现在比过去富强了,我们的生活才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3.富强的含义出示:富强,是指国家既富裕又强大。

国家富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活动二:你说我说1.全班交流:我们国家的富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富强的体现出示:国家富强表现为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国防强大、文化繁荣……活动三:脑洞大开1.小组讨论:在实现国家富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2.辩一辩:⑴在餐厅点餐太多吃不完浪费的故事。

⑵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3.富强的实现出示:实现国家富强需要创新型人才、良好的国民素养、自信自强的精神……三、强大的中国海军1.介绍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的故事2.观看视频《亚丁湾护航部队首次直击海盗》。

(必须以腾讯视频打开)3.交流:看到如此强大的中国海军,你想说什么?四、少年富强,则国富强1.读《富强谣》雪百年国耻,圆千载梦想。

追国家富强,求百姓安康。

创世界名牌,树大国形象。

为中华腾飞,尽自己力量。

2.读名人名言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五、我们在行动活动四:心动行动1.全班交流:听了这些故事,读了这些童谣、名言后,你对富强又有哪些新的体会呢?2.总结:是呀!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你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你们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请你们牢记这二十四个字——3.再次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自然公开课教案:发现身边的变化

小学生自然公开课教案:发现身边的变化

小学生自然公开课教案:发现身边的变化发现身边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道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知道什么是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3、了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二、课前准备1、教学工具:幻灯片、教学模型。

2、教学材料:实验器材、制作形态变化板,动量守恒球,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了解生命中的变化教师通过准备录像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生命中的变化。

例如:昆虫、蛇蜕皮、植物生长等。

将生命中的变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变化的存在和普遍性。

2、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师通过教具和幻灯片呈现样板,教导学生基本的变化概念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时态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多种形态。

3、物质变化的教学教师首先教导学生物质变化的概念,然后带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学习水的物质变化。

例如:水会变成冰、水会蒸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感受物质变化带来的不同效应。

4、能量变化的教学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例如:燃烧木柴可以将木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5、原因和影响的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模拟环境的变化,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模拟大约在梅雨季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周围环境下的蚊虫数量的变化,了解不同环境下生物的适应性。

6、训练小学生发现身边的变化结合生活经验实践,让学生到校外或校内探寻身边的变化。

例如:观察树木的生长变化等,召集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收获。

7、复习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变化的认识和分类、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同时与班级一起进行现实中的变化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变化的理解。

四、课堂评价1、评价观察学生在生活中探索身边变化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课堂论述,巩固对于变化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3、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本知识。

五、课后拓展布置课外自然观察作业,激励学生在家和周围环境中去探究变化。

幼儿园发现身边变化教案

幼儿园发现身边变化教案

幼儿园发现身边变化教案幼儿园发现身边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万物均有生命,能发现身边的变化。

2、了解四季和季节变化的现象,能分辨各个季节的特点。

3、发现身边的环境变化,关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通过互动活动创设情境,让孩子主动发现身边的变化。

2、引导孩子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现象,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以季节变化为主线,引导孩子注意环境变化,关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具体内容:1、季节的变化:通过PPT展示有关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现象,如:春天: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夏天:草木葱茏,万物丰盈秋天:金秋时节,果实飘香冬天:冰天雪地,一片寂静通过图片和动画,让孩子感受季节变化的魅力。

2、发现身边的变化:通过采用自然观察法、场所参观法、照片比较法等多种形式,发现身边的变化,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春天的树叶由稀及密,枯黄的树叶脱落了,新绿色的树叶出现了,这是春天的特点。

夏天的白天长,夜晚短,温度高,草木繁茂。

秋天的果实丰盈,空气清新,天地澄净。

冬天的世界被覆盖着白雪,草木斑驳,外面冷飕飕的。

这些变化,不仅是季节的不同,还是自然界不断在变化着的样子。

通过这些变化,让孩子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3、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孩子主动地发现身边的变化,并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活动:a. 在不同的季节里,引领孩子寻找对应季节中学习的物品,如春天看新绿色的树叶、夏天看绿绿茵茵的草坪、秋天看红枫叶,冬天看洁白的雪花。

b. 通过学习资料或亲身参观,引导孩子了解不同的季节和季节变化,让孩子从感知到认知,通过亲身经历发现身边的变化。

c. 提供各种实物材料,让孩子拼装成四季的模型,让孩子亲身体验四季的变化。

d. 引导孩子辨认季节配色,通过画画或创作手工制品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季节颜色的变化。

五、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搜集孩子的做法、观察孩子的表现和口头答题等形式,了解孩子对四季与环境问题是否有所认识和掌握。

幼儿园发现秋天的变化教案案例分析与分享

幼儿园发现秋天的变化教案案例分析与分享

幼儿园发现秋天的变化教案案例分析与共享一、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秋天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处处都充满了变化的气息。

每年秋天来临之际,幼儿园会开展一系列有关秋天变化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迁,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幼儿园发现秋天的变化教案进行分析与共享,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幼儿园教师们带来一些有益的教学启发。

二、教案设计与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开展,让幼儿能够观察周围环境中秋天的变化,了解秋天的气候、植物、动物和节日等内容,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秋天的气候变化、树叶的变色、果实的成熟、动物的迁徙、中秋节和感恩节等文化传统。

3. 教学活动:秋天户外探究活动、实地观察树叶的变化、搜集秋天水果和蔬菜、观察鸟类的迁徙行为、制作中秋月饼和感恩节手工等。

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听取他们对秋天变化的描述和对节日文化的理解等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用故事引发兴趣:通过讲秋天变化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秋天的好奇心。

2. 自然体验教学:利用秋天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变化。

3. 多感官体验:通过观察、听、摸、闻、尝等多种感官体验,让孩子们全面感知秋天的变化。

4. 启发式提问: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和讨论秋天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案效果分析通过对幼儿园发现秋天的变化教案的实施和观察,可以看到孩子们对秋天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探究活动,乐于观察和描述身边发生的秋天变化,对中秋节和感恩节等文化活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实践中,教师们也发现了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观察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幼儿园发现秋天的变化教案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探讨身边物质的变化过程教案设计

探讨身边物质的变化过程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探讨身边物质的变化过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

2.认识事物变化的基本形式。

3.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4.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热的特性和传递规律。

2. 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

2. 教师准备录像材料。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者纸笔。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介绍物质变化的四种基本方式,并询问学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经常发生变化?
2.讲授
教师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基本变化规律,并介绍几个实例,如:水的沸腾、固体的熔化、空气的变化等。

3.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火柴燃烧的方式进行加热实验,观察火柴变化的过程,并记录数据。

4.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热的传递规律及变化过程。

5.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物质的性质和基本变化规律、热的传递规律及变化过程。

6.作业
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完成一篇体裁自选的作文或者继续实验记录,并将作品进行展示。

五、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教学实践、实验操作、知识点总结等综合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掌握事物变化的基本形式和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观察、描写景物动静变化(表格)教案

观察、描写景物动静变化(表格)教案

观察、描写景物动静变化(表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掌握景物的动静变化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景物的动静变化概念及意义。

2. 观察和描写景物动静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练习:观察和描写身边的景物动静变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景物动静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传授观察和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描写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景物动静变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教学场地:教室、校园或户外环境。

3. 表格: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观察和描写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景物的动静变化。

2. 讲解:讲解景物动静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传授观察和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

4. 分享:分组分享观察和描写的成果,讨论景物动静变化的精彩之处。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描写景物动静变化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描写身边的景物动静变化,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和描写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分享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其所在小组成果的贡献。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及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景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景物的动静变化。

2. 邀请当地画家或摄影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创作中如何捕捉和表现景物动静变化的经验。

3. 开展校园景物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校园景物动静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参考:小学科学观察教案——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其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植物材料:豆芽种子、花卉种子或盆栽植物等。

2. 动物材料:蚕宝宝或鸟蛋等动物标本。

3. 实验器材:种子培养盘、水杯、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兴趣,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记录(15分钟)以种子的发芽生长为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高度等。

3. 分析与讨论(15分钟)学生就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的养分来源、生长需要等问题。

4. 动物观察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的蚕宝宝或鸟蛋等动物标本,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例如体积的增加、外形的改变等。

5. 实验结果解释(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探究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奇迹的感悟。

6. 温故知新(10分钟)复习上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与之前学过的有关动植物生长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7. 反思总结(5分钟)请学生回答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该观察实验对他们的启示是什么,对自然界的了解又是如何提高的。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变化,并与同学一起分享观察结果。

2. 给学生带去植物标本,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构造,了解动植物的微观结构。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切都在变》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切都在变》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切都在变》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将会:1.了解周围环境不停变化的事实。

2.体验积极的探索和变化带来的快乐。

3.理解万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4.学习如何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带有变化和变形的玩具(如变形怪兽、变形车等)和科学工具(如显微镜等)。

2.配置录音设备或手机。

3.已准备好教案,内容全面,流程清晰。

幼儿准备:1.穿戴合适的运动鞋。

2.准备好实验需要用到的道具(如放大镜、铁丝等)。

三、教学过程1.入门活动:教师将变形玩具和科学工具摆放在桌上,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品的变化,询问是否知道一些突然发生的变化,并且在这之前是否可以能够预测到这些变化。

2.主体活动:a.当地探索:根据老师的提示幼儿们走到室外,观察身边的能够发生变化的东西,比如叶子、天空、车辆等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画图表达所看到的变化,老师可以用录音设备或手机记录下这些描述和画图。

b.实验探索:在回到教室时,老师可以为教室内铺草纸,让小朋友将想象中的事物绘制在上面,并参与一些特别的实验,如用铁丝受热后弯曲的实验,初步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

c.讨论与总结:通过特别的实验和展示,老师可以创造性的引导幼儿在小组讨论中,总结物质变化和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老师也可以分享一些奇妙的例子,启发幼儿们进一步的思考。

3.结束活动:在素材收集阶段,观察和记录的小组可以对设计出的展览空间进行完善,将画作、实验、实物和文字等展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应注重引导幼儿全面、有序的对待和活动。

2.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应该开放性的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发挥创造性和探究性思维。

3.教学活动应该注重干预和监控,遵循幼儿的发展和兴趣。

4.教学活动的差异性应该合理掌握,激发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兴趣点和思维方式上的表现发挥。

观察、描写景物动静变化(表格)教案

观察、描写景物动静变化(表格)教案

观察、描写景物动静变化(表格)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掌握景物动静变化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

引导学生运用表格形式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信息整理能力。

1.2 教学内容观察和描写景物动静变化的基本方法。

运用表格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的技巧。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观察场地:选择一个有变化的户外环境,如公园、校园、街道等。

观察工具:提供望远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景物。

记录表格:准备空白表格,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2 教学环境找一个安静的教室或者室内空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和记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提醒他们观察景物的动静变化。

提问: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物有怎样的变化吗?它们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3.2 观察技巧讲解讲解观察景物动静变化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角度、观察重点等。

示范观察一个景物,并描述其动静变化。

3.3 观察实践分组让学生到选定的观察场地进行观察,提供一定的观察任务。

学生用观察工具细致地观察景物,并记录在表格中。

3.4 分享与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景物动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景物动静变化的记录和描述。

观察结果的详细程度。

描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观察报告的结构和逻辑性。

观察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一:景物摄影比赛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摄自己喜欢的景物,并附上简要的描述。

组织一个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投票评选。

5.2 延伸活动二:景物写作工作坊学生以观察到的景物为素材,进行写作创作。

组织一个写作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6.2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是否适合学生。

身边哪些事物在变化大班科学教案

身边哪些事物在变化大班科学教案

身边哪些事物在变化大班科学教案【导语】科学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和科学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学习能力和教材的总体要求,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的分析所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

本文主要从大班科学教案的角度,探讨身边哪些事物在变化。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身边事物的变化,并能观察、描述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事物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学科素养:通过身边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为今后学习科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活物品的变化: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如果蔬、动物、器物等,观察它们的变化。

2. 自然界的变化:观察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3. 人的变化:观察人的身体变化、衣着变化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对变化的思考。

2. 活动一:生活物品的变化(1)观察物品的变化:从水果、蔬菜、动物或器物中选择一个进行观察。

(2)描述物品的变化:让学生描述所选择的物品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例如一个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的变化。

(3)比较物品的变化: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较,看是否有相同或不同之处。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物品变化的规律,并和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3. 活动二:自然界的变化(1)观察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环境和植物的变化。

(2)描述季节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各季节的变化,如春天的气温、花草的生长等。

(3)观察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下雨等。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并让他们感受自然界变化的美妙。

4. 活动三:人的变化(1)观察人的成长变化: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等变化。

(2)观察人的着装变化: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衣服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3)描述人的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人的变化,例如婴儿变成幼儿、幼儿变成小学生等。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标题: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引言: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教导幼儿学会理解和应用变化的概念,他们可以培养出观察、比较和推理的技巧。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引入变化的概念,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引入变化概念在引入变化概念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日常场景和实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合作观察和讨论物体的变化,如水的沸腾、车辆的运动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变化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可以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发生。

第二节:观察与比较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教导幼儿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感知变化。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物体或图片,然后与幼儿一起观察它们的特征。

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其中的差异,进一步促使他们思考和比较。

例如,教师可以问:“这两个水果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怎样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出敏锐观察和辨别物体特征的能力。

第三节:变化的规律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让幼儿开始寻找变化的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连续变化的实验或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和发现背后的规律性。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组盆栽,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幼儿可以发现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水分等因素的关系,并从中学会发现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应用变化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让幼儿将学到的变化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变化有关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主动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季节变化的图片,要求幼儿将它们排序或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加深对变化概念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结:通过引入变化概念,观察与比较,发现规律和应用变化,幼儿可以培养出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这些技巧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变化教案,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掌握变化的概念。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班身边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等多种形式,探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大班身边的变化1.季节变化2.天气变化3.植物生长变化4.动物生长变化5.人体生长变化三、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5分钟)播放一段与季节或天气有关的视频,引导幼儿对季节或天气的认知和感受,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季节或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介绍植物生长变化(10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阶段的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在不同季节或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并与幼儿一起讨论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如何照顾植物。

3.介绍动物生长变化(10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阶段的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动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如何照顾动物。

4.介绍人体生长变化(10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引导幼儿观察人体在不同年龄段的生长情况,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生长的影响。

5.实验活动(20分钟)为幼儿准备一些与变化有关的实验活动,如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等,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6.总结活动(5分钟)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重点1.培养观察能力,了解大班身边的变化。

2.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等多种形式,探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和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听取幼儿在讨论环节中的发言,了解幼儿对变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3.观察幼儿在总结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发现身边的颜色变化中班科学教案示范

发现身边的颜色变化中班科学教案示范

发现身边的颜色变化中班科学教案示范。

在中班的科学教案示范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和学习身边的颜色变化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问题,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给孩子们展示一些颜色变化的现象。

例如,将红色的鲜花放置在含有蓝色染料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鲜花的颜色就会变为紫色。

孩子们可以通过试验来发现这个现象,并思考红色和蓝色混合后会产生什么新的颜色。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继续发现身边的颜色变化。

例如,让孩子们用玻璃棒搅拌含有食用色素的水杯,搅拌后的水杯会变成同样的颜色。

或者是观察红桔子在不同光线下的颜色。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颜色的变化也可以让孩子们探究各种颜色变化的原因。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在园区内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观察周围的树木、花朵、动物等物体,发现它们也会随着季节、环境等因素而产生颜色变化。

例如,树叶秋天变红、花开花落的季节性变化等等。

这样的探究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颜色变化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毕竟,对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既有探求答案的激情也有发挥创意的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示范中,发现身边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话题,能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颜色变化的基本概念,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最后提供让孩子出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大自然世界,从而更深入的探究颜色变化的规律。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

大班身边的变化教案引言在大班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身边事物变化的敏感度。

通过开展一系列有趣的观察和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将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境,为大班学生设计一堂身边变化的课程活动。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变化的敏感度;3.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个性发展;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水杯、竖直花瓶、玻璃板、纸张等;2.教具准备:相机、投影仪等;3.环境准备:教室空间整洁,桌椅摆放整齐。

活动过程热身活动:变化的物体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并鼓励他们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形状。

2.提问:有没有发现教室中的物体在变化?请举例说明。

3.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物体变化的原因。

4.整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结果,进行讨论,并逐步引入”观察变化”的概念。

活动一:水的变化探究问题水在不同环境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实施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液体、固体、气体)。

2.利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水的不同状态。

3.分组讨论:请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关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现象,并讨论其原因。

4.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水加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

5.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将之前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整理成一份小报告。

活动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分组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有没有较深的认识。

活动二:花草的生长探究问题植物在不同条件下会有怎样的生长变化?实施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中的花草和其他植物,让他们发现植物的不同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学生小组探究:将每个小组分配给不同的植物,并给予不同的条件(如阳光、水、肥料等)进行观察。

4.学生记录和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提交小组实验报告。

〖2021年整理〗《身边的变化》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身边的变化》优秀教案

《身边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角度地了解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状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状况。

2、感受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的窘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树立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自己对长辈的采访,调查生活小故事,收集有关购物票证,学会思考和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一些购物票证,了解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小故事,为教学做准备。

也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发动学生查找,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做相应的铺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爸爸的回忆1、投影出示:一张肉票,你们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这张肉票是一个叫王玲的同学在帮助家里整理东西时发现的,就是这张肉票还引起了一代人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2、引出“爸爸的回忆”――《买肉的故事》(1)谈话:现在有没有同学跟爸妈去过超市买过肉啊,能介绍介绍吗?(2)老师讲《买肉的故事》。

(3)为什么买肉要票呢,有票买到肉了吗,全班讨论。

(4)爸爸每次买肉的经历为什么会让他记住一辈子啊,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3、班级小调查:(1)每天家里要吃几个鸡蛋,父母多长时间买次肉?什么样的肉?家里有多少块肥皂?你有几件过冬的棉衣?家里有白糖吗?有盐吗?填写调查表:(2)你最爱吃什么?吃得最过瘾的一次,吃了多少?4、试想这样的生活,假如一个月都吃不到几个鸡蛋,每月只吃二两肉(相当于一顿麦当劳套餐中的肉类食物),一家人合用小半块肥皂(不是香皂),有的人家一年都吃不上一回白糖,平时烧菜看不到油花……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图片:这样的日子,离我们并不很遥远,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经历过。

你们想了解那个时代吗?(二)琳琅满目的票证投影:各种票证。

同座位讨论:这些票证的用途。

学生观察感叹:粮食――粮票、棉布――布票、食油――油票、食糖――糖票、猪肉――肉票、肥皂――肥皂票……票证名目繁多,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春节吃的花生、瓜子、馒头,用的火柴、肥皂、食盐等也离不开票证,冬季的萝卜、土豆、白菜、大葱有时也要凭票或凭证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高邮实验小学朱桂兰
教学目标:
1. 知识:多角度地了解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状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状况。

2.情感:感受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的窘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树立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3.能力:通过自己对长辈的采访,调查身边变化,搜集有关购物票证,学会思考和分析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购物票证,准备一些身边变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入手,初知票证
1.(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2.学生交流在超市购物买了哪些东西?买了多少?
师:你们买了这么多,营业员会限制你们买吗?(生:不会)
师:现在超市里的商品应有尽有,只要有钱,我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30多年前就连平时吃的大
米都要限量供应。

老师给你们讲一个《五斤粮票的故事》。

3.学生听录音《五斤粮票的故事》
①师:听完了故事,同学们想说什么呢?
出示:五市斤的粮票(这就是救了我外婆一家人的粮票)
②教师小结: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买东西都要用票买,不光只有粮票,还有许许多多的票证。

做衣服用布票买布,吃的糖,用的肥皂、火柴都要票证,很多时候有票还要排队。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都深有体会,“离了票证简直无法生活”。

二、认识票证,回忆过去
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票证。

(1名学生介绍江苏省的粮票、高邮县的购粮券、高邮镇的面券等。

1名学生拿高邮购物证介绍。


2、多媒体出示各种票证。

(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票证)
①学生读票证名称。

师小结:票证名目繁多,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再观察:票证上的几行小字:(你从这些文字当中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从“过期作废当年有效”这几个字中,说明什么?
师点评:说明票证是限时的。

预设二:观察250克的购油券和户券。

师:“250克是多少?一个人一个月只吃半斤的油,孩子们,量多吗?说明什么?
生:票证是限量发放的。

3.家庭采访
课前布置大家自己当一回小记者,就30多年前人们日常生活物品供应情况,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采访内容。

汇报方式:交流采访记录(4个学生)
4.播放视频: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录像,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30多年人们购物的艰难。

①从这段录像中,你了解到什么?
②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预设:为什么那个年代人们购买日常用品要用票证呢?(板书:凭票购物)(学生自由回答)③教师小结:在三四十年前,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物质比较匮乏。

政府为了保证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行了计划供应的政策,按户或按人发放各种购物票证,于是排队购物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板书:物质匮乏)
三、回归现在,找寻变化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票证,也见证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回归现在,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先进行一项生活调查。

1.填写调查表:
你最爱吃什么?吃得最过瘾的一次,吃了多少?
学生汇报师点评:老师小时候一个月只吃半斤肉。

2.师小结: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啊!物质丰富了,(板书)只要有钱,想买啥就买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天天像过年。

3.寻找变化
师:课前,我们班的同学组成假日小队,走进家庭、活动广场,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寻找身边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请组长带领你的组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小组之间展开小赛,合作交流得好,小组加星。

(1)穿的
(2)①预设一生:(我还搜集到了这样一句顺口溜:过去穿衣服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

师:这位同学说到老师的心坎里去了,老师在家就是老三,小时候就常穿有补丁的衣服。

现在你们看看,老师穿得多时尚。

变化多大呀!
②预设二:其他小组有补充吗?学生拿奶奶以前穿的衣服介绍。

(从质地、样式跟自己穿的衣服形成对比)
(2)住房:新旧住房的对比
(3)交通工具(2名学生汇报、1名补充)
①预设一:生汇报道路的变化。

②预设二:其他小组补充。

生:交通工具的变化。

(展示自家轿车图片)
(4)家庭收入(2名学生介绍)
①预设一:学生讲家庭收入高时,师点评讲80年代“万元户”的事。

②预设二:教师子女汇报。

师点评:老师刚工作时一个月只拿了85的工资(5)娱乐休闲(2个)
①预设一:外出旅游组长汇报小组互动(由组长问组员去过哪些地方?)
师点评:好羡慕呀!老师还没去过这么多的地方。

②预设二:老奶奶跳舞(学生拿市民跳广场舞的照片介绍)
师点评:现在的人们不注光重物质生活,还注重精神生活呢!
(6)家用电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实践调查,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后,在我们的身边,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见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板书:生活美好)让我们再次通过这些图片感受我们家乡巨大的变化吧!课件出示:高邮变化图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收获吧,我们来个有奖竞猜,怎么样?(课件出示一组题目)5.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党的英明决策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

让我们唱响《春天的故事》,继续找寻身边的变化吧!(播放《春天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身边的变化
物质匮乏凭票购物
物质丰富生活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