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测量系统(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结果汇报

合集下载

MSA测量系统(三性)分析报告-精华

MSA测量系统(三性)分析报告-精华

JT/C-7.6J-003
1 目的 為了配備並使用與要求的測量能力相一致的測量儀器,通過適當的統
計技術,對測量系統的五個特性進行分析,使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已知, 為準確評定產品提高品質保證。 2 適用範圍
適用於公司使用的所有測量儀器的穩定性、偏移和線性的測量分析。 3 職責 3.1 檢驗科負責確定過程所需要的測量儀器,並定期校準和檢定,對使用的 測量系統分析,對存在的異常情況及時採取糾正預防措施。 3.2 工會負責根據需要組織和安排測量系統技術應用的培訓。 3.3 生產科配合對測量儀器進行測量系統分析。 4 術語 4.1 偏倚
的特殊原因影響。
6.2 偏移的分析研究
6.2.1 進行研究-控制圖法
1)如果均值-極差圖用於測量穩定性,其
偏倚
據可以用來進行偏倚評價。在偏倚被評價之前,
控制圖分析應該表明測量系統處於穩定狀態。
2)取得一個樣件,並且建立其與可追溯到
相關標準的參考值。如果不能得到這個參考值,
選擇一個落在生產測量範圍中間的的生產件,
H0:b=0 截距(偏倚)=0
如果下式成立,則不能被否定
b
[√ ] t =
1 gm
+
x2
Σ(xi—x)2
s
≤t gm——2,1——a/2
範例-線性
某工廠質檢員對某過程引進了一套新測量系統。作為 PPAP 的一部分,需要對 測量系統的線性進行評價。根據已檔化的過程變差描述,在測量系統的全部工作 量程範圍內選擇了 5 個零件。通過對每個零件進行全尺寸檢驗,從而確定它們的 參考值。然後由主要操作者對每個零件測量 12 次。在分析零件是隨機抽取的。
再現性是由不同的評價人,採用相同的測量儀器,測量同一零件的同 一特性的測量平均值的變差。 5 測量系統分析作業準備 5.1 確定測量過程需要使用的測量儀器以及測量系統分析的範圍。

MSA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报告

MSA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报告

MSA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报告测量系统分析(MSA)是一种评估和验证测量系统能力的方法,用于确保使用的测量设备和方法是准确和可靠的。

线性分析是MSA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线性性能。

本报告将对我们使用的测量系统进行线性分析,并评估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线性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选择了一组参考物件,这些参考物件涵盖了我们使用测量系统的范围。

接下来,我们使用该测量系统对这些参考物件进行测量,并记录了测量结果。

我们重复了一定次数的测量,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多次测量,以考察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下面是我们的线性分析结果:1.线性度评估:我们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线性度。

通过绘制回归线并计算其斜率和截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测量系统相对于参考物体的线性度良好。

我们还计算了线性度指标R-square,用于衡量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

大于等于0.95的R-square值表示测量系统的线性度较好,我们的测量系统达到了这个标准。

2.斜率稳定性:为了评估测量系统的斜率稳定性,我们分析了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测量人员和不同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并计算了它们的标准差。

通过比较标准差,我们可以判断测量系统的斜率稳定性。

较小的标准差表示测量系统的斜率较为稳定。

根据我们的分析,测量系统的斜率稳定性得到了验证。

3.截距稳定性:我们还评估了测量系统的截距稳定性。

通过分析在不同条件下的截距差异,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较小的截距差异表示系统的截距较为稳定。

根据我们的分析,测量系统的截距稳定性也得到了验证。

4.线性系统鉴别能力:为了评估测量系统的线性系统鉴别能力,我们进行了线性系统鉴别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组具有已知线性关系的物体,并对其进行测量。

然后,我们通过计算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来评估测量系统的鉴别能力。

较小的误差表示测量系统能够准确地鉴别线性关系。

我们的测量系统在线性系统鉴别能力方面表现良好。

综上所述,我们的测量系统通过线性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斜率稳定性、截距稳定性和线性系统鉴别能力。

MSA分析报告总结归纳

MSA分析报告总结归纳

XX/840-004B 公司XX:L2017003№分析报告计量型MSA日期:日2月232017年人:施实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评价人:张志超仪器名称:数显卡尺(中间检验)XXX仪器编号:分析结论:合格不合格审核:批准:计量型MSA分析报告目录1 稳定性………………………………………………………………………………………4 ………………………………………………………………………………………偏倚7 线性...................................................................................................重复性和 (9)再现性.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 备注.第一节稳定性分析1.1 稳定性概述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1.2 试验方案2017 年 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1.3 数据收集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1.4 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1.4.1 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1.4.2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1.4.3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1.4.4 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1.4.5 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1.4.6 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1.4.7 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1.4.8 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5 数据分析图1 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 Xbar-R控制图从图1 Minitab生成Xbar-R控制图可知,没有控制点超出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前言:测量系统是评估产品质量和过程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测量系统分析(MS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和优化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精确度、稳定性和能力。

本报告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测量系统的详细分析和评估结果。

一、背景介绍在任何生产或制造领域中,对产品进行准确的测量是确保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测量系统即测量工具、设备和人员的组合,用于定量评估产品的属性或特征。

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测量系统对于正确评估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及满足客户要求至关重要。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测量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性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该分析有助于确定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评估测量设备和工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并为生产过程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帮助生产商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MSA方法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偏差和准确度分析、稳定性分析以及测量能力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方差分析或组件间方差分析等方法。

四、评估结果1.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量,计算重复性和再现性指标。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测量系统中存在的误差来源,以及测量设备和操作者之间的差异。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结果对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偏差和准确度分析:通过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分析测量系统的偏差和准确度。

评估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并确定偏差的来源。

这有助于改进测量系统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 稳定性分析:对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查看测量结果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

通过监测和控制稳定性,可以确保测量系统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

4. 测量能力评估:评估测量系统的能力,即判断测量系统是否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通过分析测量系统的变异性、精确度和准确度,评估其对于产品特性的测量能力。

五、结论与改进建议基于对测量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较高,能够提供一致性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MSA测量系统(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报告

MSA测量系统(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报告

XXXX作业文件文件编号:JT/C-7.6J-003 版号:A/0(MSA)测量系统分析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批准:吕春刚审核:尹宝永编制:邹国臣受控状态:分发号:2006年11月15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量具的稳定性、偏移、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 JT/C-7.6J-0031目的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

3职责3.1检验科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工会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生产科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4.1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c)新产品、新过程;d)新增的测量仪器;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6分析研究过程 6.1稳定性分析研究1)取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

如果无法取得这样的样件,则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它为基准样件进行稳定性分析。

MSA分析报告

MSA分析报告

MSA分析报告MSA分析报告XXX公司计量型MSA分析报告日期:实施人:评价人:仪器名称:仪器编号:分析结论:合格不合格审核:批准:XX/840 -004B №:L202017年2月23日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张志超数显卡尺(中间检验)XXX计量型MSA分析报告目录稳定性………………………………………………………………………………………1偏倚………………………………………………………………………………………4线性………………………………………………………………………………………7重复性和再现性………………………………………………………………………………………9备注: 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第一节稳定性分析1.1 稳定性概述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1.2 试验方案2017 年 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1.3 数据收集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操作者陈秋凤测量日期2017-02-04~2017-02-20测量结果/单位:__mm__测量时间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时段1 65.23 65.23 65.23 65.24 65.23 时段2 65.23 65.23 65.23 65.23 65.23 时段3 65.24 65.23 65.23 65.24 65.24 时段4 65.24 65.24 65.24 65.23 65.24 时段5 65.23 65.24 65.23 65.23 65.23 时段6 65.24 65.24 65.24 65.24 65.24 时段7 65.24 65.23 65.24 65.24 65.24 时段8 65.24 65.23 65.23 65.24 65.23 时段9 65.23 65.24 65.23 65.23 65.23 时段10 65.23 65.23 65.23 65.23 65.23 时段11 65.24 65.23 65.23 65.24 65.24操作者陈秋凤测量日期2017-02-04~2017-02-20测量结果/单位:__mm__测量时间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时段12 65.24 65.24 65.24 65.24 65.23 时段13 65.24 65.23 65.23 65.24 65.23 时段14 65.23 65.23 65.23 65.23 65.23 时段15 65.24 65.24 65.23 65.23 65.24 时段16 65.23 65.23 65.24 65.23 65.23 时段17 65.23 65.24 65.23 65.23 65.23 时段18 65.24 65.24 65.24 65.24 65.23 时段19 65.24 65.23 65.23 65.23 65.23 时段20 65.24 65.24 65.24 65.24 65.24 时段21 65.23 65.23 65.24 65.23 65.23 时段22 65.24 65.24 65.23 65.24 65.24 时段23 65.23 65.24 65.24 65.23 65.23 时段24 65.23 65.24 65.24 65.24 65.24 时段25 65.23 65.23 65.23 65.23 65.231.4 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1.4.1 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1.4.2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1.4.3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1.4.4 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1.4.5 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1.4.6 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1.4.7 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1.4.8 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MSA量测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MSA量测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X控制图: k 25 X
42.35
R控制图:
43.73 40.96n3.495来自A2D4R
1.36
UCL=X+A2R= LCL=X - A2R=
UCL=D4R= LCL不考虑
3 4
1.02 2.57 0.73 2.28
判定標準:1.若所有X值和R值均在控制上下限內則可以接受。2.若有任何一個點X值及Y值在控制上下限外則不可接受。
基準件名稱: 卡尺 測試參數 42mm 參照規格 ±3
備註:每次量測數據不少於三個,每組數據數量要統一 UCL=45
LCL=39 LCL=0.9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42.7 42.33 42.67 42.33 42.67 42.67 42.33 42.00 42.00 42.33 42.00 42.33 42.67 42.33 42.33 42.50 42.17 42.33 42.67 42.33 42.67 42.33 42.17 42.00 41.8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000 1.000 2.000 2.000 1.000 2.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500 2.000 3.000 1.000 0.500 3.000 1.500 1.000 0.500

MSA分析报告总结归纳

MSA分析报告总结归纳

XXX 公司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日 期:实 施 人: 评 价 人: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分析结论: 合格 不合格审 核: 批 准: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目录稳定性 ……………………………………………………………………………………… 1 偏倚 ……………………………………………………………………………………… 4 线性 ……………………………………………………………………………………… 7 重复性和再现性 (9)备注: 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2017年2月23日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 张志超数显卡尺(中间检验) XXX第一节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概述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试验方案2017 年 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数据收集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数据分析图1 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 Xbar-R控制图从图1 Minitab生成Xbar-R控制图可知,没有控制点超出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判定对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第二节偏倚分析偏倚分析概述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试样方案选择一个被测样品,确定样品的外形尺寸基准值x,样品外形尺寸基准值通过__铣边工序所使用的泛用型尺寸测量机重复测量10次取测量均值获得。

MSA分析分析报告

MSA分析分析报告

MSA分析分析报告1 引言1.1 MSA概述MSA,即测量系统分析,是用于评估测量系统变异的一种方法。

它涉及统计学、工程学和质量管理原则,旨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MSA通过识别和减少测量误差,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效率。

在制造、工程和科研领域,MSA已成为关键的工具,帮助组织持续改进和优化操作。

1.2 MSA的目的与意义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系统能够提供准确、一致和可靠的数据。

这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提高产品质量:准确的测量数据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缺陷和返工。

2.降低成本:通过减少测量误差,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3.提高决策效率:可靠的测量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

4.持续改进:通过定期进行MSA,可以识别改进机会,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

总之,MSA有助于提升组织在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 测量系统概述测量系统分析(MSA)是评估和改进测量过程的重要工具,它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质量控制、过程改进和设计验证等多个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1 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测量对象:需要被测量的物理量或特征,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传感器:用于检测测量对象的物理变化,并将其转换成可度量的信号。

•测量设备:包括传感器在内的所有用于执行测量的硬件设备。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收集、处理、分析测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操作者:进行测量操作的技术人员或工作人员。

•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周围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每个组成部分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整个测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2 测量系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测量系统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测量方法分类:–直接测量:直接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如用尺子测量长度。

–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与测量对象相关的其他量,再通过计算得出测量结果,如通过测量直径计算面积。

MSA量测系统分析总结

MSA量测系统分析总结

MSA量测系统分析总结●初始研究MSA的目的:量具重复性(GR16)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的比较?偏倚和/或线性的评估顾客对测量目的的评估●研究中所需零件、测量次数及操作者的数量接受准则●利用供方人员和顾客人员的比较他们能胜任吗?他们理解研究的意图吗?可能需要使用什么软件?当评估一个系统是必须讨论三个问题:1)测量系统必须证明有足够的敏感度。

首先,仪器(和标准)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选择测量系统的基本开始点是由设计者所决定的分辨力(或等级)。

通常应用10:1的原则,也就是说仪器的分辨力应该把公差(或过程变差)细分为10分之一或更多。

第二,测量系统是否证明具有有效的分辨率?与分辨率类似关系,有效解析度要确定测量系统在应用状况下具有敏感度以检测产品和过程变差。

2)这测量系统必须稳定在重复性状况下,测量系统变差仅由普遍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无秩序)产生的。

测量分析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实施和统计的显著性。

3)统计的特性(误差)要一直保存在期望的范围内,并且足以满足测量的目的(产品控制或过程控制)准确度(Accuracy)是指一个或多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一个参数值之间一致的接近程度。

偏倚(Bias)通常称为准确度。

准确度有多种意思,建议不要用准确度来代替偏倚。

偏倚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值与真值的差异。

偏倚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

造成偏倚的可能因素有:●仪器需要校准●仪器、设备或夹具磨损●基准的磨损或损坏,基准偏差●不适当的校准或使用基准设定●仪器质量不良-设计或符合性●线性误差●使用了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作业准备、加载、加紧、技巧●测量的特性不对●变形(量具或零件)●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清洁●错误的假设,应用的常数不对●应用——零件数量、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或漂移)是指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MSA分析报告范本

MSA分析报告范本

MSA分析报告范本目录MSA分析报告范本 (1)引言 (1)研究背景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MSA分析概述 (4)MSA的定义和原理 (4)MSA的应用领域 (5)MSA的分类 (6)MSA分析步骤 (7)数据收集 (7)数据准备 (9)数据分析 (9)结果评估 (10)结果应用 (11)MSA分析案例研究 (12)案例背景介绍 (12)数据收集和准备 (13)数据分析过程 (14)结果评估和应用 (15)MSA分析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 (16)MSA分析的局限性 (16)改进方法和建议 (17)结论 (18)研究总结 (18)研究展望 (18)引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其生产和运营过程。

而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简称MSA)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改进其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MSA已经成为了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然而,尽管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现有的MSA方法和指标并不完善,无法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其次,由于测量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MSA的实施和分析过程常常繁琐且耗时。

此外,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变化等原因,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MSA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本研究将对现有的MSA方法和指标进行综述和评估,以了解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本研究将提出一种更加全面和适用的MSA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次,本研究将开展一系列实证研究,以验证和改进所提出的MSA方法和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作业文件文件编号:JT/C-7.6J-003 版号:A/0(MSA)测量系统分析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批准:吕春刚审核:尹宝永编制:邹国臣受控状态:分发号:2006年11月15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量具的稳定性、偏移、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JT/C-7.6J-003 1目的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

3职责3.1检验科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工会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生产科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4.1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c)新产品、新过程;d)新增的测量仪器;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JT/C -7.6J -003量系统的可靠性。

6分析研究过程 6.1稳定性分析研究1)取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

如果无法取得这样的样件,则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它为基准样件进行稳定性分析。

对于追踪测量系统稳定性,不要求已知的参考值。

建议对每个标准样件分别进行测量和画控制图。

2)以一定的周期基础(每天、每周)测量基准件三到五次,抽样的数量和频率应取决于对测量系统的认识。

可能考虑的因素可以包括要求重新校准和维修的频率如何、使用测量系统的频率,以及操作条件的重要性等。

应该在不同的时间下取得多次读值,以代表测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以便说明在一天中预热、周围环境和 其他因素发生的变化。

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 &R 控制图上4)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化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

范例-稳定性为了确定某一新的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是否可接受,过程小组选取了生产过程 输出范围中接近中间值的一个零件。

该零件被送到了测量实验室,经测量其参考 值确定为6.01.。

小组每班测量该零件5次,共测量了4周(20个子组);收集 所有数据以后,画出了X&R 图(见图1)用于分析稳定性的均值-极差图样本均值UCL=6.297 6.021LCL=5.7466.3 6.2 6.1 6.0 5.9 5.8 5.7JT/C -7.6J-0035)从以上控制图分析显示,测量过程是稳定的,因为没有出现明显可见的特殊原因影响。

6.2偏移的分析研究 6.2.1进行研究-控制图法1)如果均值-极差图用于测量稳定性,其据可以用来进行偏倚评价。

在偏倚被评价之前,控制图分析应该表明测量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2)取得一个样件,并且建立其与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

如果不能得到这个参考值,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的生产件,并将它指定为偏倚分析的基准件。

在工具室测量这个零件n ≥10次,并计算这n 个数据的平均值。

把将平均值视为“参考值”。

3)从控制图上获取平均值X4)用平均值X 减去参考值,计算得到偏倚偏倚 = X – 基准值5)用极差的平均值来计算重复性标准差σ重复性 =公式中d*2取决于子组容量(m)多少和控制图中子组数量(g)。

(见附样本极差UCL=1.010 0.4779 LCL=0Rd 2*录一)6)确定对偏倚的统计t 值:σ b = σ r /gt =7)如果0落在偏倚值附近的1-a 置信区间内,则偏倚在这a 水准上可被接受。

JT/C -7.6J -003偏倚 —[σ b (t v ,1-a/2)]≤0≤偏倚 + [σ b (t v ,1-a/2)]公式中,V 可以在附录1中查到T v ,1-a/2在标准t 分布表中查到。

8)所使用的a 水准取决于敏感度的水准,而敏感度水平是用来评价/控制一过程是必要的,并且与产品/过程的损失函数(敏感度曲线)有关。

如果a 置信度水准不是用预设值0.05(95%置信度),则必须得到顾客的同意。

范例-偏倚参见图1、图2,对一个参考值6.01的零件进行稳定性研究,所有样本(20 个组)的整体平均值为6.021;因此偏倚值的计算值为0.011。

使用了散布图和统计软件,质检员得到了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

9)因为0落在偏倚的置信度区间内(-0.0299,0.0519),该过程小组可以假设这测量系统的偏倚是可以接受的,即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带来额外的变差来源。

偏倚σb6.2.2偏倚研究的分析:1)如果偏倚从统计上不等于零,检查是否存在以下原因:★基准件或参考值有误差,检查确定标准件的程序。

★仪器磨损。

这问题会在稳定性分析中呈现出来,建议进行维修或重新整修计划。

★仪器产生尺寸的误差。

★仪器测量的特性有误。

★仪器没有经过适当的校准。

对校准程序进行评审。

JT/C-7.6J-003★评价人使用仪器方法不正确。

对测量指导书进行评审。

★仪器纠正的指令错误。

2)如果测量系统偏倚不等于0,若有可能,应该采用硬件修正法、软件修正法或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来对量具进行重新校准已达到零偏移。

如果偏倚不能调整到零,通过改更程序(如对每个读值根据偏倚进行修正),还可以继续使用该测量系统。

由于存在评价人误差这一高度风险,因此这种方法只能在取得顾客同意后方能使用。

6.3线性的分析研究6.3.1进行研究可以用以下指南进行线性评价:1)由于存在过程变差,选择g ≥5个零件,使这些测量涵盖这量具的整个工作量程。

数值1 数值n2)对每一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测量,从而线性确定其参考值,并且涵盖了这量具的工作量程。

3)让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者中测量每个零件m≥10次。

√要随机地选择零件,从而减少评价人对测量中偏倚的“记忆”。

6.3.2结果分析- 图示法1)计算零件每次测量的偏倚,以及每隔零件的偏倚的平均值。

偏倚I ,j = x I ,j —(基准值)I偏倚I =m2)在线性图上画出相对于参考值的每一个偏倚及偏倚的平均值(见图2)。

3)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并画出最最适合的线和该线的自信度区间置信间。

对最适合的线,用公式:Y i = ax i + b式中JT/C -7.6J -003x i = 参考值Y i = 偏倚平均值并且公式: a = = 斜率(siope )m∑偏倚I ,j j=1∑xy – { ∑x ∑y }1 gm ∑x 2–(∑x )2 1 gmb= y — a x = 中心(intercept )对于一个已知的x 0,a 置信度区间为:式中 s =√上限:b + ax 0 —[t gm — 2,1—a/2{+} s ]下限:b + ax 0 —[t gm — 2,1—a/2{+} s ]4)画出“偏倚=0”的线,并对该图进行评审,以观察是否存在特殊原因和线性是否可接受(见图3)5)如果 “偏倚=0”的整个直线完全都在置信度区间以内,则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可接受的。

6.3.3结果分析(数值法)1)如果图示法分析表示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可接受的,则以下假设就应改为真:JT/C -7.6J -003∑y i 2 —b ∑y i —a ∑x i y igm — 21gm (x 0—x )2 ∑(x i —x )21/21gm (x 0—x )2 ∑(x i —x )2 1/2H 0:a=0 斜率=0如果下式成立,则不能被否定 t = ≤t gm ——2,1——a /22)如果以上的假设为真,则测量系统对所有的参考值有相同的偏倚。

这个偏倚必须为0,该线性才可被接受。

H 0:b=0 截距(偏倚)=0如果下式成立,则不能被否定t = ≤t gm ——2,1——a /2[√ ]Σ(x i —x )2a sb[√]s1 x 2gm Σ(x i —x )2+范例-线性某工厂质检员对某过程引进了一套新测量系统。

作为PPAP的一部分,需要对测量系统的线性进行评价。

根据已文件化的过程变差描述,在测量系统的全部工作量程范围内选择了5个零件。

通过对每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检验,从而确定它们的参考值。

然后由主要操作者对每个零件测量12次。

在分析零件是随机抽取的。

见表2线性研究数据表JT/C-7.6J-003见表3线性研究-中途的结果线性例子Y=0.736667 –0.131667XR-Sq = 71.4%JT/C-7.6J-003使用散布图和统计软件,质检员画出了线性图,进行作图分析(见图2)1偏移0 偏移012 3 4 5 6 7 8 9 10回归95%置信区间*偏移平均值★以上图示法分析指出特殊原因可能会影响这测量系统。

参考值4的数据呈现两种统计模式(可能是双峰)。

★即使不考虑参考值为4的数据,图示分析也明显地表示该测量系统存有一些线性问题。

R2值指出有一些线性模型不是这些数据的适当模型。

即使该线性模式是可接受的,这“偏倚=0”的直线置信度区间相交,而不是包含在置信度区间内。

★此时,这位质检员要开始分析并解决测量系统存在的问题,因为数据分析不能提供任何进一步有价值的线索和方向。

然而,为确保不能半途而废,质检员对斜率和中心(截距)计算统计的t值(t-statistic):公式:t a =-12.043t b =-10.158JT/C-7.6J-003取预设a =0 .05,t-分布表,取(gm –2)=58个自由度,并取概率为0.975,该督导者得出关键值:t58,..975 =2.00172因为t a> t58,..975,从图示法分析获得到的结论经过数值法分析得到证实-本测量系统存在一线性问题。

★如果测量系统存在一线性问题,需要通过硬体修正、软件修正或对两者同时修正的方法,对该测量系统进行重新校准,使其达到零偏倚。

★如果不能将整个测量系统范围内的偏倚调整到零偏移,它还是被用为产品/过程的控制,只要这测量系统依旧稳定,可以不加分析。

★但是,由于评价人误差的较高风险,该测量系统应该仅在得到顾客同意的情况下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