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下册品德课件-1《3-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首师大版(北京)(共15张PPT)课件ppt
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品社复习资料(全 打印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品社复习资料(全 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7244a56294dd88d0d26bf5.png)
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主题一生活离不开农业1、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2、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
3、现在的“五谷”主要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
现在人们通常把“五谷”作为粮食作物的总称,也有人称其为“五谷杂粮”。
4、农业包括种植业(种植大豆、玉米等)、林业(种植果树、其他树木)、水产业(养殖鱼、虾等)、畜牧业(饲养牛、羊、鸡等)。
5、农业生产就是人们从事的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
7、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为各行各业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8、北京有一个著名的先农坛,是古代人祭祀先农的地方。
9、农业是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居所、出行等生活的基本问题。
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主题二探访农作物的家1、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黄土。
2、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
3、我国的土壤特点、主要分布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4、我国耕地面积在世界排第4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
但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平均到每个人拥有耕地才只有1.39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排名第126位以后。
(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1/3。
)5、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一章总则中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观察书12页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分析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答: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干旱、洪灾、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等,都导致了我国耕地逐年减少。
我们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依法保护耕地。
7、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8、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答:(1)小麦:比较耐寒,适应性强;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炎热;(2)水稻:适合生产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南方地区:高温多雨(3)青稞:耐寒;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
首师大品社五年级第一单元
![首师大品社五年级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2872f3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77.png)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王艳丽教学重点: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1、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2、引导学生认识农作物的生长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知道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
4、认识中国历史上有关农事记载的农书,二十四节气,了解现在的新农村。
第二单元:工业与我们的生活1、了解工业各部门以及工业与其他行业是如何进行密切的分工合作的。
2、了解工业生产在我们社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懂得尊重工人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1、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是推动世界文明的有效途径。
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1、了解虎门销烟。
2、知道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了解八年抗战,知道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战才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教学体系。
知道一个单元围绕一个教学内容,每个单元侧重点不同。
通过上学期的水平测试,学生整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从试卷上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还是比较灵活的,在选择和判断题上学生掌握较好。
在查找资料上学生比较积极,但在筛选资料上还要下功夫,学生总是拿好几篇来,没有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优势:1、学生查找资料比较好,能根据教学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
2、课上积极性比较高。
问题:1、学生对历史内容不了解,需要老师多介绍。
2、资料的筛选还需教师指导。
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7课时)单元重点: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通过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各行各业与农业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引导学生认识农作物的生长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知道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
认识中国历史上有关农事记载的农书,二十四节气,了解现在的新农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社整理复习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社整理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290575bce45c3b3566ec8b64.png)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社整理复习1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主题一生活离不开农业 1、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2、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
3、现在的“五谷〞主要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
4、农业包括种植业〔种植大豆、玉米等〕、林业〔种植果树、其他树木〕、水产业〔养殖鱼、虾等〕、畜牧业〔饲养牛、羊、鸡等〕。
5、农业生产就是人们从事的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
6、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农业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农业是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居所、出行等生活的根本问题。
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农业。
〔具体见下表〕物品原料与农业的关系牛奶食面包鱼块衣住行衣服房子家具自行车和汽车的轮胎奶牛小麦鱼棉花、蚕丝、皮毛玉米芯制成大芯板木材橡胶养牛畜牧业种植小麦种植业养鱼水产业种植棉花种植业/ 养殖蚕、动物畜牧业种植玉米种植业种植树林业种植橡胶树林业 7、农业是各行各业开展的根底,为各行各业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8、北京有一个著名的先农坛,是古代人祭祀先农的地方。
主题二探访农作物的家1、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黄土。
2、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
3、我国的土壤特点、主要分布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土壤类型黑土黄土褐土、棕壤主要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土壤特点最肥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小麦、玉米、高粱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苹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黄质地均匀,疏松多孔土高原地区最为典型〕淮河以北中部地区腐殖质积累较为丰富4、我国耕地面积在世界排第4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
但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平均到每个人拥有耕地才只有1.39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排名第126位以后。
〔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1/3。
《3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
![《3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aed19e860242a8956aece479.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3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现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产生积极影响。
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3、知道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从博物馆或者农业博物馆网站重寻找素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也初步了解到不同的农业有不同的条件需求,你还想了解农业的哪些方面知识呢?出示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学生介绍农业博物馆。
教师总结:这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博物馆,其中有彩陶中的远古农业、中华农业文明、中国传统农业、土壤标本、青少年科普活动,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国情等专题陈列。
在这里,可以帮你们解答很多关于农业的问题,使你们对农业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确定主题,探究活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3课《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第3课,根据分组内容搜集一些资料。
老师把你们想了解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在表格中。
一会儿大家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读探究活动要求,并进行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在研究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而不盲目进行研究。
五年级品社(下)
![五年级品社(下)](https://img.taocdn.com/s3/m/6052538abceb19e8b8f6ba94.png)
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主题一生活离不开农业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初步了解“五谷”等农作物和农业。
2、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知道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
3、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感悟农业的重要行,激发学生知农、敬农、尊重农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
教学难点:体会农民的辛劳,激发学生知农、敬农、尊重农民的感情。
主题二探访农作物的家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初步了解我国土壤情况。
2、初步感知人们自古对土地的珍重,激发学生热爱乡土、国土的感情。
3、初步了解我国耕地情况,初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土壤及自然条件的关系,初步进行爱护耕地的启蒙教育。
4、感知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发展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学生对勤劳与智慧的农民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1、知道人们自古对土地的珍重。
2、了解不同地域的土壤及自然条件的关系。
3、感知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发展的勤劳与智慧。
4、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乡土国土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勤劳与智慧的农民的敬佩之情。
主题三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2、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进民族自豪感。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b584e33616fc700abb68fcf6.png)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与演变过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通过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2.技能: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做适当分析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调查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调查相关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一、引入新课(2分)1.出示几幅农耕图片,学生观察,说出图中的内容。
2.教师导入:几千年前,甚至是更早以前,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就出现了农业,今天,我们就走进农业博物馆,参观农业的历史。
(板书课题:三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究(35分)1.学生质疑:如果真的能走进农业博物馆里,你想参观到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整理。
(预设:最早的农业是什么样的?什么人发明了农业?……)2.了解农业的出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农业的出现情况。
•师出示一些人物的图片:炎帝(神农氏)、后稷,介绍相关的传说。
•学生阅读教材P18页《农耕的出现》一文,谈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版(1)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版(1)](https://img.taocdn.com/s3/m/31054ad56bec0975f465e28d.png)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与演变过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通过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2.技能: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做适当分析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调查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调查相关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一、引入新课(2分)1.出示几幅农耕图片,学生观察,说出图中的内容。
2.教师导入:几千年前,甚至是更早以前,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就出现了农业,今天,我们就走进农业博物馆,参观农业的历史。
(板书课题:三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究(35分)1.学生质疑:如果真的能走进农业博物馆里,你想参观到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整理。
(预设:最早的农业是什么样的?什么人发明了农业?……)2.了解农业的出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农业的出现情况。
•师出示一些人物的图片:炎帝(神农氏)、后稷,介绍相关的传说。
•学生阅读教材P18页《农耕的出现》一文,谈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社整理复习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社整理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5903153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9.png)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社整理复习1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主题一生活与农业密不可分。
农业,我们食物和衣服的来源2、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
3.现在“五谷”主要指水稻、小麦、高粱、大豆和玉米。
4.农业包括种植(种植大豆、玉米等)、林业(种植果树、其他树木)、水产养殖(养殖鱼、虾等)和畜牧业(养殖牛、羊、鸡等)。
5、农业生产就是人们从事的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
6、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农业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农业是服装、食品、住房、交通和使用的主要来源。
它解决了人类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如吃饭、穿衣、居住和旅行。
食品、服装、住房和交通与农业密不可分。
(详见下表)原料与农业的关系牛奶面包吃鱼块服装生活和旅行服装家居家具自行车和汽车轮胎牛小麦鱼棉花丝绸,大芯板制成的毛皮和玉米芯木材橡胶牛养殖畜牧业种植小麦养殖鱼类养殖种植棉花种植/家蚕养殖畜牧业种植玉米种植树木林业种植橡胶树林业7。
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为各行各业提供必要的原材料,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同时,各行各业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8、北京有一个著名的先农坛,是古代人祭祀先农的地方。
主题二参观农作物之家1、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黄土。
2、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
3.中国的土壤特征、主要分布区域和适宜作物。
东北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黄土褐土和棕壤。
土壤特征是最肥沃的作物,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小麦、玉米、高粱小麦、棉花、玉米、,苹果北部和西北部的高粱(黄壤均匀,高原地区最典型的是疏松的多孔土壤)淮河北部和中部的腐殖质积累相对丰富。
4.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第126位。
(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3-4
张某,女性,28岁,已婚,不育,出现 头晕,月经紊乱1年余,在当地医院行黄体 酮调经及中药治疗后不见好转,现停经6月 余,并出现头痛、视力下降,以及间断性 泌乳而来就诊。头部CT提示鞍区密度影增 高
问:诊断何病?需要鉴别的疾病有哪些?
概述
颅内肿瘤( intracranial tumors)包括原发性 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于脑 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及残余胚 胎组织等。而继发性颅内肿瘤系身体其他 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性或直接侵入颅内的肿瘤。
• 关于农业的书:《农政全书》、《齐民 要术》、《吕氏春秋》。
古时农学思想
谷雨前后,点瓜种豆。
春分早,谷雨迟, 清明播种正当时。
探究
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聪明智慧。 1、收集农业谚语及有关农耕小故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2、可结合学校春游或请家长带领到北 京农历广场参观。
中国农业博物馆
收藏文物标本1万多 件,其中珍贵的农 业文物2000多件, 传统农具2000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壤标本123个亚类、 230多件,馆藏图书、 古籍50000余册,保 存各种图片一万多 幅。
农耕的出现
我们的祖先最初是靠采集食物和猎取动物, 逐渐学会了用火,吃熟食。进而发现了种 子落地会发芽、生长、结出果实,吃不完 的猎物可以饲养起来,从无意到有意,从 “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逐渐形成 了第一个生产部门——农业。
是颅内压增高重 要的客观体征, 中线部位及幕下 的肿瘤视神经乳 头水肿出现早, 幕上良性肿瘤出 现较晚,部分病 人可无视神经乳 头水肿
3.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多伴有恶心。幕下肿瘤由 于呕吐中枢、前庭、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故 呕吐出现较早而且严重。
除上述三主征外,还可出现视力减退、黑 朦、复视、头晕、猝倒、淡漠、意识障碍、 大小便失禁、脉搏徐缓及血压增高等征象。 症状常呈进行性加重。当脑肿瘤囊性变或瘤 内卒中时,可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一、远古农业的出现
中国农业博物馆
•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博物馆。 • 它坐落在北京市东三环北路16号,五十年
代北京十大建筑——全国农业展览馆内, 属北京市朝阳区。 • 馆内苍松翠柏,繁花绿草,与回廊楼阁、 碧瓦朱檐交相辉映,环境十分幽雅。具有 西式仿古建筑特色的十座展厅分布其间, 是北京市的“园林式单位”。
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 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两大部分。
(一)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头痛
颅高压
三主征
呕吐
视乳头 水肿
1.头痛
颅后窝肿瘤可致枕颈部疼痛并向眼眶放射。 头痛程度随病情进展逐渐加剧。幼儿因颅 缝未闭或颅缝分离可无明显头痛。老年人 因脑萎缩、反应迟钝等原因头痛症状出现 较晚。
2.视神经乳头水肿
病因
病困目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癌基因 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也与物理 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关。
分类
各种颅内肿瘤发病率
5.7%
0.7%
3.6% 8.5%
1.6%
40.4%
10.2% 12.3%
16.9%
胶质瘤 脑膜瘤 垂体瘤 神经鞘瘤 先天性肿瘤 血管性肿瘤 原发肉瘤 转移瘤 其它
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1)体位:头高足低位 (2)加强营养: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人 (3)加强生活护理,满足病人自理需求:保证足够的 睡眠和休息,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要注意满 足病人生理生活需求。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呕吐物和分泌 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痰液黏稠时雾化吸人,防 止肺部感染。 3.术前准备: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避免颅内压增 高的因素;做好皮肤准备等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 (l)体位:全麻未清醒者取侧卧位;意识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头高足低位;
二、农业工具的演变
原始农业工具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农业机械
刀耕火种
太贵,数量不多, 仍靠人力耕种。
农业生产巨大发展的突出标志!特别 是铁犁的出现,开始人力畜力并用。 曲辕犁、筒车、连击石碓、耧车
燃油或电力驱动,节省 人力、提高效率
三、农学思想的初绽
• 农时: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都有 一定的时段,就把它叫做“农时”。
关于农耕的出现,有许多古老的传说。
炎帝发明农耕 后稷教稼
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稻的国家 之一。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 陕西省半坡遗址中出土的
出土的碳化稻
碳化粟和储存粟的陶罐
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 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 2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 作物最多的国家。
想一想
参观博物馆中远古农 业展室你有哪些发现?
农业谚语
• 不刮春风,难得秋雨。 •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 雷打正月节,二月雨不歇, • 三月桃花水,四月田地裂。 • 八月南风两天半,九月南风当天转。 • 年怕中秋月怕半,天怕吃了晌午饭。
第三节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颅内肿瘤的病因、分类 2.掌握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了解颅内肿瘤的治疗原则 4.掌握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问题 5.会对颅内肿瘤病人实施护理
(二)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局灶症状是指脑瘤引起的局部神经功能紊 乱。有两种类型,一是刺激性症状,如癫痫、 疼痛、肌肉抽搐等。
㈢内分泌功能紊乱
鞍区肿瘤常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如女性 停经、泌乳、男性性功能障碍、巨人症、 不育症等。
辅助检查
l.CT或M RI 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 脑室、脑池及中线移位等情况。 2.内分泌激素的检测 泌乳素( PRL)、生长 激素 (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测 定有助于鞍区肿瘤的诊断。 3.脑电图及脑电地形网 对人脑半球凸面病 灶有较高的定位价值。
治疗要点
(一)降低颅内压 以缓解症状,争取治疗时 间。常用治疗方法有脱水、激素、冬眠低 温和脑脊液外引流。 (二)手术治疗 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包括 切除肿瘤、内减压术、外减压术和脑脊液 分流术等。 (三)放疗和化疗 (四)其他治疗 如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以延长生命。
护理问题
l.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和手术有关。 2.自理能力缺陷 与肿瘤压迫导致肢体瘫痪 以及开颅手术有关。 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脑脊液 漏、癫痫、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