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5c26c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9.png)
全球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进入城市,对城市规
划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同时,城市间也需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城
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聆听
03
居住区规划
古希腊城市规划中,居住区规划相对简单,以临近街道 的独立住宅为主。
古罗马城市规划
01
02
03
城市规模
古罗马城市规模较大,如 罗马城的人口达到了10万。
道路系统
古罗马城市规划重视道路 系统建设,如罗马帝国的 道路网。
公共设施
古罗马城市规划注重公共 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 场、竞技场等。
影响
城市美化运动对西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 的建设。
D
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角色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城市与区域 发展的协调问题。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角色
地方政府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负责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 ,地方政府还需要与中央政府、区域政府以及私人部门等各 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
卫生条件差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运动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cdd6762ee06eff9aef80775.png)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思想的变化和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一家。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的方面发展,促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关系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
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
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
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
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
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
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的思想。
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PPT课件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71dce9240c844769eaee4a.png)
自然主义盛行 -城市建设尊重自 然地形
高雅与精英主义的 理想思维
绝对君权时期
唯理与 古典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近代资 本主义 社会的 城市
现代 城市
先驱探索-资本主义 初期的规划思想
大师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论,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理论;
区域观:盖迪斯区域规划理论;
希腊三大柱式:多利克柱式, 爱奥 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对后来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理性的城市发展模 式; 弊:城市由有机灵活走 向机械呆板(eg山城)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古罗马思 想的渊源
古罗马思 想的内核
古罗马的 城市生活 形态
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 古罗马思想渊源与演化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规划与建筑系规划设计教研室 20010.09 授课教师:朱凤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绝
近
现
城市建设
对
代
君
资
代 的
综合成就
文
古
古 埃 及
古 希 腊
罗 马
中 世 纪 的 城 市
艺 复 兴 的 城 市
权 时 期 的 城 市
本 主 义 的 城 市
城 市
等
古代
中古
前
纪公
几
元
千
5
年
世
近现代资
现代以来
纪 公 本主义时 纪 公
至
元 18
期
元 19
今
世
世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古代 城市
文明基石: 古希腊时期
唯物主义、“尚文” -小尺度的城市空间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4a9f4cd4360cba1aa811daf5.png)
古罗马时期的提尔城
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
庞 培 城 丰 足 大 街 的 街 面
庞培 城狄 奥斯 库里 宅的 中庭
庞培古城的市苑全景,正中高台为朱 庇特神庙,远处背景为维苏威火山
第四节 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一、背景: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 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 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 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 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 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 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 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卡洪城
古埃及城市,又名伊拉洪、拉洪。在 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西岸。古埃及 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 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公元 前1896~前1887年在位)的金字塔陵墓 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人口约2 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 湮没在沙漠中。
卡洪城
2、城市的结构特征:
3)在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下,城市有着特殊的地 位,尽管从 11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城市的市 民阶层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但却不断地、迅速 地发展,直至成为全体居民。由于法律对于集 中在城市的居民十分有利,因此,市中心意味 着是最为令人渴望的区域:富裕居民生活在中 心区,贫困者则在城市边缘。市中心建有全城 最高的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城市的轮 廓线,从而使城市的总体景观在高度上失去了 统一:市政厅的塔楼,教堂边的钟塔或教堂塔 楼。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https://img.taocdn.com/s3/m/5480d9d526fff705cc170aa3.png)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于发展: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氏族国家,公元前8世纪时逐步出现了数十个城邦国家,随着各城邦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及共同防御的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成为“希腊”的统一文化与民族的地区。
从建筑和城市艺术的角度来看将古希腊的文化分为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2古风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3古典文化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其中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
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1.唯物主义认识观:古希腊思想是从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的探索开始的。
2.人文主义思想:从总体而言,古希腊的思想是人文的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4.公平平等的政体意念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共和制城邦是希腊最先进的城邦,希腊城邦的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古希腊人把城市定义为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的规模的社区。
2. 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从人本主义的的意义上讲雅典卫城及Olympia的宙斯圣地等并不是膜拜圣灵的圣地而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3. 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古希腊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明和开放的人群性格以及优越舒适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古希腊人积极的公共生活,积极的公共生活进一步的促使公共空间丰富起来,半公共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及宏伟的雅典卫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四.理想城市的规划形态1.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家(城市)的探求:苏格拉底提出城邦和城市生活的自然发展,其学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强调“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秩序建立起来的。
”首先: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阶层,并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来当国王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倡建立中产阶级统治的国家2.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古希腊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也没有明确的强调人工规划,代表作为雅典卫城,其建筑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57f7977101f69e31433294f4.png)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dddce57f61fb7360b4c65b8.png)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同样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主思 想
受古罗马建筑风格、城市规划的影响
(三)中国几个典型的古代城市
(一)有影响的论著
《周礼.考工记》:春秋,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不 同级别的城市,是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
《管子》:战国,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 城市功能出发,确立了理性思维和以自然规律和谐 的准则。
《商君书》:战国,论述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 城市发展规模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 系研究的先例。
4、封建制度的影响
以礼制为核心的封建制度表现在城市的规 划布局中,特别强调“辩正方位”,以界 定礼制的等级位序
“择中而立宫”号“王城居中”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文左武右”
5、社会经济形态
城市功能分区,“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 商者近市”
(三)中国几个典型的古代城市
周王城(P14 图2-1-1) 唐长安城(P16 图2-1-3) 宋东京(宋城) 清北京(北京)
(二)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的几个方面
1、早期的耕作制度——以井田制为代表 2、传统的营建技法——院墙 3、特有的文化观念 4、封建制度的影响 5、社会经济形态
1、井田制的影响
百百百 亩亩亩
百公百 亩亩亩
百百百 亩亩亩
民居 市 民居 民居 王宫 民居 民居 朝 民居
3、特有的文化观念
A: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 B:阴阳、五行和易学说
C:相土、形胜与风水说
B:阴阳、五行和易学说
对古代中国城规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 (1)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布局中极有
特色的“象天法地”的思想 (2)形成了古代中国城市布局讲求数的
城市规划思想理论ppt课件
![城市规划思想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df57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5.png)
里,西南距二里头遗址六公里。有内城、外城,其平面大
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m,东西宽约740m.
可编辑课件PPT
4
郑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 的都城遗址,坐落在郑 州商代遗址中部,即今 河南省郑州市区偏东部 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 。商城近似长方形,北 城墙长约1690m,西墙 长约1870m,南墙和东 墙长度均为1700m,周 长近7km。
帝王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如威尼斯广场
可编辑课件PPT
39
古罗马北非 城市提姆加 得城平面图, 公元一世纪
可编辑课件PPT
4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社会和政治背景:中世纪的欧洲--众多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战争频仍 --城堡的出现。
城市典型特征: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 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 市景观具有独特独特的魅力。
可编辑课件PPT
5
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有宫殿宗 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 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 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 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
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
可编辑课件PPT
6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
可编辑课件PPT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其他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可编辑课件PPT
1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周时期)
商代: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及安阳殷墟等。
周朝: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 严格的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 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如周王城。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fda3b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3.png)
建立城市卫生制度,设立卫生机 构,改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 公共设施,提高城市居民卫生水
平。
交通改革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电车 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 ,改善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 交通效率。
住房改革
政府通过建设公共住房、提供住房 补贴等方式,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 条件。同时,加强住房市场监管, 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
宏大建筑与公共设施
城市水系规划
古罗马人精通水利工程,城市规划中 常考虑水系布局,如罗马的水道和公 共浴场。
古罗马城市以宏大的公共建筑和设施 著称,如罗马斗兽场、万神庙等。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划
防御性城堡与城墙
01
中世纪欧洲城市多围绕防御性城堡和城墙建设,以保障居民安
全。
有机生长与自发秩序
02
中世纪城市往往呈现有机生长的特点,街道布局不规则,但具
改造措施
巴黎改造以豪斯曼男爵为主导,通过拆除狭窄街道、拓宽道路、建 设林荫大道、铺设地下管线等措施,改善了城市交通和卫生状况。
影响
巴黎改造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其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目标 ,注重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疏导的规划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格兰新城镇建设
新城镇建设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格兰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兴工业 城市迅速崛起。
01
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和规 划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强调与环境的和谐共 生。
02
倡导“形式追随功能” 的理念,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流线设计。
03
城市规划中重视公共空 间的营造和社区参与, 强调城市的多样性和包 容性。
04
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 不断创新,推动城市规 划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9d86a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7.png)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Ps:1.由于其中每个段落的具体内容均为解释所列出小标题的内容,经过前2章的总结,我发现我所总结并不能代表各位看官的想法,所以从第三章开始,在每个分段小标题下,我只会总结段落的中心思想,不列出其内容(内容的提炼各位可通过观察题目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内容。
)2.在每个小标题后均有页码标示。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p2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p2-p4起源:公元前11世纪,在爱情海边的希腊半岛及其周边的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及黑海沿岸某些地方,存在氏族国家,经过不断的战争,逐渐形成了数十个相对稳定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各城邦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抵御外敌时也团结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统一名族与文化地区。
发展:从建筑与城市艺术的角度讲古希腊的文化(文明)分为四个时期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前2个阶段为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前5世纪-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圣地建筑群)前4世纪末-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书上详细介绍了每个时期发生的事件)3.希腊的古典文化价值体现:不仅体现在艺术形态上,更支撑了后来欧洲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复兴,并从根本上影响了当今西方社会的民主意识形态与基本政体架构形式。
P3(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p4-p7A.唯物主义的认识观B.人本主义的思想B.理性思想的逻辑思维D.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书上有对上述4个思想的解释,大家可以根据题目见仁见智)希腊哲学的特质:非宗教的人本精神和讲求思辨的精神(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p7A.雅典城邦与斯巴达城邦的比较雅典城邦:雅典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以公民大会等形式参加国家大事,城邦里经常组织体育竞技、音乐会、诗歌会、演说等公共活动,以促使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维系公民的城邦主义观念。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c0c8a418856a561253d36fe5.png)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aea56957f1922791788e83b.png)
今天要总结的这本书是张京祥教授写的,之所以把他总结出来是怕看完就忘了,记录下来加深记忆。
在这本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旦我们与昔日伟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割断,纵使我们沉醉于科学的冥思苦想中,也是无济于事——————罗素作为一位规划出身的人,要想做好规划,绝不能仅仅了解现代的规划理念,因为现代的规划手法往往来源于不远的过去,纵观人类的规划史,掌握适合现在人类生存的规划方法而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可笑的政治因素才是真正做规划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毋庸赘述,下面跟着我进入西方的规划史发展。
西方古典文明圣地三千年前存在于世的古希腊即便现在也会令人印象深刻,其历史成就之深影响之广当之无愧的成为五大文明发源地,是西方古典文化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美国新史学家J.H.Robinson曾经这样评价: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是如此深邃,以致人们觉得自他们以后的一切思想史都是思想退化的历史(在这里说明一下这三位思想家的关系: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几位思想家的伟大成就及古希腊的文明程度。
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群居着数十个奴隶制城邦,他们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并且共同抵御外敌侵入,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同一民族和文化地区。
古希腊的文明大体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六世纪东部的波斯入侵亚欧大陆,在这次入侵中东西方文化第一次有了大规模的碰撞与交流,东方的一些天文、历法、算数等文化传入希腊并孕育出新的文化体系,在这次战争中,雅典联合各城邦与波斯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
从此确定了雅典在希腊诸城邦的盟主地位,自此雅典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就是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文化时期。
在古典文化时期,希腊人建造的圣地建筑群——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象征,更是欧洲文明的千年灯塔和坐标原点。
公元四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了希腊的解体,后来马其顿人入侵并建立了马其顿王国,最后希腊被罗马所灭。
西方城市思想史总结第一章
![西方城市思想史总结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e9fc0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a.png)
西方城市思想史总结第一章第一章西方城市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西方城市思想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关于城市的理念、观念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这一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城市思想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本章将对西方城市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总结与探讨。
首先,古希腊是西方城市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古希腊城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有关城市组织、城市规划和城市政府等问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对城市政府形式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市政府应当是一个由公民组成的政治社区,政府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服务。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城市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在古罗马时期,城市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罗马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例如,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城成为一个以公共设施、道路和公共建筑为特点的宏伟城市。
罗马城的规划和组织为后来的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此外,罗马法的发展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马法中有关土地所有权、土地出租和建筑规范等方面的条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城市思想出现了新的发展。
在中世纪,城市成为了主要的社会和经济中心,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交通以及城市卫生等问题。
同时,城市的自治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这一时期,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开始建立自己的城市自治组织,从而推动了城市政治的发展。
此外,也出现了一些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如意大利建筑师阿尔伯蒂的《新建筑学》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了近代,西方城市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城市开始迅猛发展,并产生了新的城市问题和挑战。
城市的工业化、城市扩张和城市贫民窟等问题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一时期,一些城市思想家开始关注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
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 城市兴衰且城市格局、风貌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
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 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中世
纪欧洲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 的主导因素。
由于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
所谓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穿插交锋的 整体脉络,主要表现为: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崇尚时期(BC12c—BC2c) 古罗马君权主义时期(BC750y—AC476y) 中世纪神权统治时期 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AC15c—AC17c) 西欧绝对君权时期( AC17c—AC18c下)
君权化的特征。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
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
心和焦点。古罗马城市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
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 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城市建设讲 求秩序、等级,对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意义。
三、中世纪的欧洲城市(AC1100——AC1400)
四、文艺复兴和绝对君权时期的欧洲城市
15世纪初开始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 想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
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反对了神权,巩固了 君主政权,建立了若干城市共和国,但在城市建设中 主要集中于单个建筑或城市片区的小规模改造。
形态,以及很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锡耶纳的坎波广场),
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总体而言,在中世纪宗教神权思想占据了绝对统治地 位,人性得到压抑,君权也受到牵制,战争频繁,城市建 设极为有限,人们一般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中世纪
城市中形成的亲切尺度和宜人的景观环境,实际上是由于
城市缺乏大规模建设的力量,缺乏规划而自发生成的。
平面图)
神人同形的宗教思想。古希腊对神采取了一种人 性化的“设计” ,人与神是同形、同性,社会相近、
相通的,古希腊的神大多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
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讴歌与向往。因此,古希腊
的宗教对城市生活、城市建设更多地是产生了巨
大的健康文化影响。
雅典卫城除了一般的宗教纪念、防卫作用以外,
更重要的功能是作为人们集会、欢庆的场所和国家
古希腊毗邻地中海,大海成为其主要交通通 道,很早就开始对外贸易与交流,塑就了古希腊 人开放的性格。特别是希波战争胜利以后,古希 腊强大的海上霸权使其有能力控制黑海与地中海
的贸易,从而保证了内部经济结构转向工商业和
对外贸易。所有这些社会、经济领域的背景表现
在城市建设、城市生活中:
民主共和制思想的反映,如议会制、松散
古代城市规划时期:古希腊到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时期
古典城市规划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中古城市规划时期:中世纪时期及其文艺复兴前后
近代城市规划时期: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
后现代城市规划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
一、欧洲城市规划思想演化的整体脉络
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以古希
将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称为“近代城 市规划时期”,但是由于西方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 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即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化”、“后现代”社会,这 种社会宏观背景的变化对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如城市规划中两个不同时期的重要思想纲领文件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差 别),因此我们也常将20世纪60年代后的城市规划称为 “后现代城市规划时期”。但正如经济、社会、文化、建 筑等领域谈论的“后现代”一样, “后现代”并没有一个 限定的思想内涵而表现出无限开敞的进化特征,因此,这 一时期也将在城市规划领域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
的档案馆。与其说古希腊有众多的神庙,不如将它
们看作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时 期。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100年中,随着国势 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 模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更是进 入了鼎盛时期。城市建设的风格主要表现为一 下特征:
世俗化的特征。古罗马并不像古希腊一样重精
神轻物欲,而表现为强烈的世俗特征。城市里
的神庙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公共浴池、斗兽
场、宫殿、府邸、剧场等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
大量出现。
军事化的特征。古罗马时一个极富侵略性的帝
国,城市建设带有强烈的军事化色彩。在其广
袤的疆土上,建筑了大量军事功能极强的“罗
马营寨城”,在全国开辟了大量的道路,修建
了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设施。
在17世纪后半叶,古典主义与唯理主义在法国的
文学艺术等方面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强调秩序、
有组织、永恒、王权至上的思想。古典主义在艺
术作品中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艺术作品
的纯粹几何结构和数理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
系,这些都被运用到城市规划布局上来。
当时最强盛的法国,巴黎的城市改建体现了古典 君权主义思潮的重大影响,轴线放射的街道(爱
近代资本主义对人文精神的重新提倡。
所谓理性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思想穿 插交锋的整体脉络,主要表现为:
古希腊的自然主义精神
君权(神权)时期的理性主义
近代自然主义精神。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城市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典文化 的先驱。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 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并从政权体制上 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思想,这一思想一直影响现代 西方的社会政治体系。
的城邦制、城市里大量的公共场所。在当
时的城市中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
场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作
为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 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雅典卫城)
喜欢哲理、好辩论。古希腊人对哲学理性极为崇拜,表现
在城市规划中“希波丹姆模式”的出现,并一直影响西方
近2000年的城市规划。古希腊人好辩论的习惯导致对城市 公共场所的大量需求及对建筑形式的特殊要求。建筑学家 认为,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廊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民交往的半 公共、半私密空间。(米列都成平面图、华盛顿城市规划
第一节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分期,城市规划思 想与理论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在城市规划史学研究中,将自古希腊到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称为“古 代城市规划时期”,其中又进一步将古希腊、古 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称为“古典城市规划时期, 将中世纪时期及其文艺复兴前后的城市规划称为” 中古城市规划时期”.
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
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 的产物。我们可以从整个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 中梳理出两条脉络:
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穿插交锋的过程; 理性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思想穿插交锋的过程。
这两种思想交锋的过程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城市规划
中的不同层面、不同场景,虽然形式已经远不同于古代、 但思想根基却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不同思想、不同主体价 值观在不同时期的穿插交锋,表现了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实践螺旋式上升的内在哲学规律。
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凡尔赛
宫)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协和广场)都是那
个时代的典范。
思考题: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