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
道教科仪是指道教仪式法术的总称。在中国宗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道教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的领域。
而现有对道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道教科仪与文学互动关系研究较少。宋代是道教科仪兴盛并发展的关键时期,后世科仪基本不出宋代范畴。
道教科仪活动的仪式活动本身、相关名物场景及神仙法术等等作为题材和内容进入文人笔下,开拓了传统文学的视域。并且与政治与民俗相结合的道教科仪,也构成了文学产生的场域,文人身处其中,所产生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带上了这种时代、政治与宗教相结合的烙印。
因此,从道教科仪这个独特的视角入手,有助于构建和还原宋代真实文学生态。而当目光深入科仪本身,科仪中所使用的各种文体,在宋代道门内外文人的努力之下,在宋代呈现出新的风貌,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文体互渗交融、发展新变,也构成了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另外,科仪中所用的器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名物,进入文学中,也为宋代文学增添了一些新奇的色彩。本文在文学与宗教学的交叉视野下,以文学为本位,探讨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的互动关系。
主要分为七章:第一章: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的互动方式。将道教科仪作为观察宋代文学的一个切入点,是与以往的研究迥异的新思路。
因此,首先总论两者发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为整个论题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北宋天书事件与真宗君臣创作。
“天书事件”是宋真宗依托道教科仪,来进行“神道设教”的大型社会文化活动,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章从科仪的视角对天书
事件中的君臣的创作进行重新梳理,阐释其宗教、文化、礼学方面的内涵,并重估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挖掘文人在此事件中的心态及其文学表达方式。
第三章:科仪影响下士大夫的政治境遇与祠祭书写。宿斋、奉祠与祈禳这三种与道教科仪有关的政治祠祭活动,分别代表了文人受宠,文人失宠和文人被贬三种政治境遇。
在研究这些政治祠祭活动的宗教内涵与政治内涵的基础上,考察文人士大夫在政治处境和宗教氛围双重影响下,如何通过文学创作自述心迹。第四章:南宋黄篆科仪的文学生成——以《夷坚志》为中心。
以《夷坚志》中的黄篆故事为中心,考察南宋期间黄箓科仪的文学生成。从黄篆科仪故事出发,研究其叙事模式、情节新变及时代特色。
第二、三、四章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它们分别对应君王、市民与士大夫三个不同的阶层。
另一方面,这三个章节囊括宋代诗、词、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样式。这三个章节贯通,力图从点到面展现出文学与道教科仪在宋代社会的真正样貌。
第五章:道教科仪中赞颂文——以步虚词为中心。步虚词乃是最为文人熟知的科仪赞颂文体。
先从道乐步虚韵的音乐性入手,探究其音乐源流并最终与唐宋世俗音乐及词乐产生联系的过程。然后,考察在宋代道教科仪繁盛的背景之下,重新回到文学生成场域的步虚词正体与变体,以及步虚意象在宋代诗歌中的内涵。
第六章:道教科仪中的公牍文——以青词为中心。青词是道教科仪公牍文的代表,也是文人士大夫创作最多的道教科仪文体。
本章考察其源流、体式、发展过程,及在宋代的文学化进程。并通过北宋欧
阳修与南宋真德秀青词的个案,分析文人写作青词对这种文体产生的审美性、哲理性等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道教科仪名物考释——以“云璈”“九枝灯”“金龙玉簡”为例。着力于对云璈、九枝灯以及金龙玉简三个道教名物的形制、宗教文化意义等内容考察。
然后通过实物、图像与文学记载相互参证,分析其文学内涵。第五、六、七章,从科仪本身出发,研究一向被忽视的构成科仪活动的两大重要元素——文体与名物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