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胃脘痛96例
黄芪建中汤联合食疗调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黄芪建中汤联合食疗调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胃脘痛在临又称为胃痛,主要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出现的疼痛,所以又将胃脘痛称为心痛心口痛等.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胃脘痛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在年老体弱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西医治疗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医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主要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临经常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进行治疗,但疗程较长,长期治疗时疗效欠佳.为了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我院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 例,男32 例,女28例,年龄25岁~70 岁,平均年龄(46.52.5)岁,病程 1 年~ 10 年,平均(3.21.5)年.根据西医诊断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2 例,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3 例,复合型溃疡9 例.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诊断分型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和排除标准1.2.1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第七版《实用内科学》中有关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患者上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疼痛明显、泛吐清水、精神疲倦乏力、大便稀薄、苔白腻、脉沉细.②患者反复发病,经常情志不畅、饮食不规律、劳累受寒等.③进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炎症病变或出现溃疡等影像学表现.1.2.2 排除标准①胃肠部恶性肿瘤患者;②引起上腹部疼痛的其他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慢性胰腺炎等;③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1.3 方法1.3.1 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方剂为:黄芪20 g,大枣10~15 个,白芍10 g,桂枝10 g,生姜10 g,甘草10 g,饴糖50 g.根据临床症状,经常泛吐清水且量较多者加用陈皮5 g,茯苓5 g,半夏5 g,脾胃寒凝严重者可加党参10 g,附子2 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天服用 1 剂,分 2 次服用,早晚各服1 次.治疗期间戒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 2 周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食疗方法治疗,食疗方法为:对患者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进行规范,饮食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为主,且以易消化、吸收为宜,禁食过冷、过热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饮用含碳酸气体较多以及冰冻饮料.同时每天少食多餐,每天饮食次数以4~5 次为宜;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保持情致舒畅,避免受寒等.以 2 周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1.4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1.4.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临床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胃脘部疼痛、泛吐清水等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部位病变消失;好转:患者胃脘部疼痛、泛吐清水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或疼痛时间明显减少、泛吐清水次数明显减少,胃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部位病变明显减轻;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内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无好转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 好转)/ 总例数100%.1.4.2 观察指标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3 个月后观察2 组患者复发情况,并对2 组间数据进行比较.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2 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23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愈12 例,好转10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P0.05).说明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黄芪建中汤.2.2 2 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3 个月后对2 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 2 例,复发率为 6.7%.对照组患者复发9 例,复发率为30.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3 讨论黄芪建中汤方剂来源于《金匮要略》,主要由黄芪、生姜、大枣、甘草、饴糖和桂枝等药物组成.方剂中黄芪药性甘温,为君药,可温补脾胃阳气,与饴糖合用重在温中益气、缓解胃脘疼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乏倦,有助于温补阳气.桂枝辛温解表,可散寒温阳、升阳举陷,生姜和大枣温胃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健脾益胃之功,达到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目的.食疗是指通过调整饮食来调节机体脏腑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2].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由于脾胃阳气不足、寒气侵犯致使脾胃功能失调、消化能力减退以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进行食疗,主要以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软食为主,以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同时少量多餐并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对脾胃的伤害和负担,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综上所述,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蔡志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2 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3):9.。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来源】杨泽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黄芪20克,桂枝、白芍各10克,煅瓦楞30克,延胡索10克,虎杖20克,生姜3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300毫升,痛前服100毫升,日服3次。
【功用】益气温中、制酸疗嘈杂。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之属中焦虚寒胃脘痛,或伴嘈杂泛酸者。
【疗效】屡用屡验,坚持治疗,每获良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肝胃气滞)方处方:佛手、旋覆花、陈皮、香橼各15克,枳壳7.5克,川楝子、法半夏、香附、甘草各10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白芍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
症见胃脘胀痛连胁,嗳气频作,食后腹胀,或有烧心反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多正常,脉弦。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热内蕴)方处方:吴茱萸3克,黄连6克,大黄4克,佛手、香橼、谷芽各10克,败酱草、连翘、煅瓦楞、陈皮各15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泻热和胃。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胃热内蕴型。
临床症见患者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口臭,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数。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脾胃气虚)方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炒薏苡仁、炙黄芪各30克,炒山药20克,枳实12克,陈皮、泽泻、绿萼梅各10克,砂仁5克,生姜3片,大枣6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助运,升脾降胃。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
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食后胀闷,倦怠乏力,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脉细弱。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阴亏虚)方处方:沙参、石斛、佛手、陈皮、元胡各15克,白芍18克,五灵脂、玉竹、麦冬、绿萼梅各10克,黄连5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黄芪建中汤合埋线疗法治疗脾胃虚寒性胃脘痛
黄芪建中汤合埋线疗法治疗脾胃虚寒性胃脘痛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
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方解: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
加减:若泛酸者,可去饴糖,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
泛吐清水较多者,可
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
埋线疗法:是将一些异种组织埋伏体内,利用人体对其产生的排斥反应,对穴位产生生物化学
刺激来治疗胃脘痛的一种方法。
穴位:中脘透下脘,胃俞透脾俞(双),足三里(双),气海。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10-20T15:58:17.9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7期作者:段习献[导读] 黄芪建中汤加味可促使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云南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腾冲 679100摘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9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85%、95.74%,中医症候积分(11.47±2.30)分、(6.19±1.28)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10.64%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可促使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黄芪建中汤加味疗法;中医症候积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消化内科中十分常见,是由于诸多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胃黏膜出现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所致疾病,患者主要有食欲降低、胃肠胀满、食欲降低等临床表现[1]。
目前西医对于该药并无特效治疗方法,难以有效解除患者痛苦[2],近年来中医在该病治疗中逐步得到应用。
我院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借助《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分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4~68岁,平均(41.35±4.69)岁;病程4~8个月,平均(5.23±1.06)个月;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3~69岁,平均(41.40±4.71)岁;病程3~8个月,平均(5.19±1.01)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经方应用——黄芪建中汤二案
经方应用——黄芪建中汤二案病案举例1——胃脘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某,男,50岁,1992年11月20日诊。
以上腹部疼痛伴纳差乏力,消瘦2年在本乡医院经X线钡餐透视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西医用抗溃疡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特来本所就诊。
诊见患者腹痛隐隐,饥饿时痛甚,泛吐清水,四肢不温,怕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
辩证为中气虚寒,气血不足。
治以温中健脾,调补气血。
方选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桂枝15g,炙甘草12g,大枣7枚,芍药30g,生姜15g,胶饴60g,黄芪50g,良姜15g,香附15g,红参10g,五灵脂15g。
水煎服,5剂。
二诊:上方服至3剂腹痛止,肢冷转暖,5剂服完,诸证消失。
后用本方加鱼膘胶10g,共服10剂后X线钡餐复查溃疡愈合,随访10年未复发。
按:本例“十二指肠溃疡”,证见脘腹冷痛,饿时痛甚,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苔白脉弱,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方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参芪补中益气,良附丸理气散寒止痛,人参配灵脂补气化瘀,愈合溃疡。
由于证方相符,故获效较速。
——余泽运医案病案举例2——胃脘痛上世纪八十年代,临县有一地质队工人李某,因“十二指肠溃疡”在郑州某医院治疗一个月效果不明显,经亲戚介绍来我处求诊。
患者诉:“上腹部疼痛,多在饥饿时发作,隐隐而疼,喜温喜按,疼发时吃点东西即可缓解,伴有嘈杂,吐清水,心悸乏力,口干而不渴,手足心热”。
观其面色咣白而清瘦,腹皮薄,按之腹直肌稍紧张,脉虚弦。
当时给小建中汤3剂,因无饴糖,用红砂汤50g代之。
3剂用完疼即缓解,后又在原方中加黄芪60g,继服12剂痊愈。
两年后问其亲戚,言愈后未发作。
以后我在临床上遇到虚寒性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常以小建中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化裁,收效颇佳。
——余泽运医案。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1 . 3 . 1 对 照组
对照组使用黄芪建 中汤加减进行治疗 , 具
体方剂为 : 黄芪 2 0 g , 大枣 1 0 ~ 1 5个 , 白芍 1 0 g , 桂枝 1 0 g , 生姜 1 0 g , 甘草 1 0 g , 饴糖 5 0 g 。 根据临床症状 , 经 常泛 吐清水且量较 多者加用 陈皮 5 g , 茯苓 5 g , 半夏 5 g , 脾 胃寒 凝严重 者可 加 党 参1 0 g , 附子 2 g 。 服用方法 : 水煎服 , 每天 服用 1 剂, 分 2次服 用, 早 晚各服 1 次 。治疗期间戒 烟酒 ,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 2周为 1 个疗 程 , 2个疗 程后 观察 患者 的临床疗效 。
②患者反复发病 , 经常情志不畅 、 饮食不规律 、 劳累受寒等 。③
进行 胃镜检查可见 胃、 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炎症病 变或 出现溃疡
等影像学表现 。
疗。观察 2组 临床 疗效及治疗后 3个月的复发情 况。结果
率 明显 低 于对 照 组 ( 0 . 0 5 ) 。 结论
观
察组 临床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 高于对照组( P < O . 0 5 ) , 观察组 复发
脘痛治疗 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脾 胃虚寒型 胃 脘痛 患者 6 O例 , 随机 分 为观察 组和对 照组各 3 0例 , 观察组使 用黄 芪建 中汤配合食 疗治疗 ,对照组单独使 用黄 芪建 中汤治
版《 实用 内科学》 中有关慢性 胃炎 、 胃溃疡 以及十二指肠溃 疡的 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 断。 ①患者上腹部隐痛 , 喜温喜按 、 空腹疼 痛 明显、 泛 吐清 水 、 精 神疲 倦乏力 、 大便稀 薄 、 苔 白腻 、 脉沉细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9 — 1 2 )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分析王中明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分析王中明发布时间:2023-06-17T09:14:37.80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王中明[导读] 目的: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
对照组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
结果:经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84.62%,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更具优势。
苍溪县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四川省广元市 628400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
对照组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
结果:经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84.62%,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更具优势。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黄芪建中汤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胃黏膜性炎性疾病,其病因错综复杂,多与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病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但复发率较高,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理想。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范畴,且其中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在治疗时可采取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疗法。
黄芪建中汤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方剂,对胃寒肠热、胃热肠寒引起的脾胃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
马某,女,40岁。
2002年5月3日诊。
患者有胃炎病史10年。
刻诊: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嘈杂似饥不欲食,食后作胀,口千无酸水,心烦失眠,便溏畏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
证属胃病日久,脾胃失健,阴阳两虚。
治宜建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
炙黄芪12g,桂枝6g,白芍12g,大枣5枚,生姜2片,甘草,饴糖20g(和服)
白术10g,
枳壳10g, 陈皮5g,
服药5剂后,胃脘隐痛缓解,嘈杂感减轻,食欲增加。
守方调理1月余,诸症皆愈。
按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本病病程缠绵,常表现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胃阴不足、虚热内扰的寒热错杂症状,故药用黄芪建中汤补虚,以治病求本。
方中黄芪、桂枝、饴糖辛甘化阳,温阳助运;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清热除烦;
佐生姜、大枣、白术、枳壳、陈皮以加强健脾和胃之力。
诸药合用使脾胃功能正常,阴阳调和,则久病得愈。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对疼痛症状的影响
·中医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对疼痛症状的影响蔡传运胃脘痛又被称作胃痛,指腹与心窝接近的位置发生的疼痛,因此又常被称为“心口痛”“心痛”等,该病主要表现症状为刺痛、剧烈疼痛、隐痛等,同时伴随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1]。
临床上胃脘痛可分为寒邪客胃、胃阴亏损、脾胃虚寒等类型,西医治疗后极易复发,因此本研究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并将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及临床有效性作以下探究。
员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选取92例参与本次研究,应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2~68岁,平均(50.3±1.3)岁,病程7个月至5年,平均(2.3±0.7)年。
研究组有患者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30~67岁,平均(50.1±1.2)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4±0.6)年。
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内容患者及家属均悉知,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项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胃脘疼痛感,伴有胀满、痞闷、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表现症状。
②发病跟饮食不节、受寒劳累、情志不畅、等相关。
③钡餐、X线检查、胃镜、病理活检等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出现溃疡、炎症等。
④对呕吐物、大便试验检测呈强阳性,并发消化道出血。
纳入标准:①经中医诊断属于胃脘痛,且为脾胃虚寒型;②表现出脉沉细,舌质淡,得食则缓,胃痛绵绵、泛吐清水,乏力神倦,大便溏稀等症状[3];③完善B超等相关检查,为非肝胆疾病患者;④对本研究能高度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胃癌患者;②需要配合手术、西药、镇痛治疗的患者;③患有其他疼痛性疾病及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④不能完成治疗疗程的患者。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胃脘痛通常称作胃痛,属于消化道比较常见病症,脾胃虚寒型胃痛作为临床常见胃脘痛证型,其临床症状:胃痛隐隐与四肢无力等。
由于脾胃虚寒型胃痛发病率较高,且具备反复发作的特征,通常发病在年老体弱人群,因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避免患者病情复发,已经成为医务人员急需解决问题。
本文选取74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就诊的74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其中15例患者为胃溃疡,20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溃疡,15例患者为复合型溃疡,12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患者(均37例),在A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5.5岁;B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6岁。
对A组、B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A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选择法莫替丁(剂量20mg,每天2次)治疗。
幽門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治疗时,其根治方案包括:奥美拉唑(剂量2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片(剂量0.5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剂量1.0g,每天2次),持续10天治疗。
在B组患者中,其主要是以此为基础进行黄芪建中汤治疗,包括:炙黄芪2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高良姜9克、陈皮9克、元胡9克、白芍9克、半夏9克、炒白术9克、桂枝9克、炙甘草5克、大枣3枚。
以水煎服的方式进行早晚服用,持续30天治疗。
寒胜痛甚时加用党参和干姜;发病时加用良附丸;在患者止痛以后,选择香砂六君子丸予以调理。
1.3疗效评估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时,其标准包括:痊愈,临床症状已经消失;好转,患者胃痛得到缓解,且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变,甚至呈现病情加重的现状。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介绍人们常说“营养从口入,胃气为表”。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它不仅承担着食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功能,还对整个身体机能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胃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身体的营养吸收与供给,还会引起各种疾病。
而胃痛则是很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之一,它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疼痛难以忍受。
而黄芪建中汤则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有效中药方,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它的相关研究。
黄芪建中汤的药物组成中药黄芪建中汤的药物组成为黄芪15克,茯苓10克,生姜3片,白术12克,半夏10克,甘草6克。
其中黄芪具有补脾益气、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茯苓具有清心利水、化湿、安神、降低血压等作用;白术具有补脾胃、益气健脾等作用;半夏具有镇吐化痰、安神、益气等作用;甘草具有祛痰止咳、和中益气、舒筋活血等作用,这些药物的组合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互相配合,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黄芪建中汤的临床研究黄芪建中汤作为对付胃脘痛的中医药方,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很多医生的关注和研究。
有专家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旨在验证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
在实验中,选取了106例慢性胃炎患者,凭借其病情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治疗:黄芪建中汤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其中黄芪建中汤组给予以中药汤剂为主的中医药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其常用胃药治疗,两个组别的患者均在完成传统中药治疗后进行了胃十二指肠B超检查,评估其疗效。
结果显示,黄芪建中汤组治疗后胃十二指肠B超显示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则无明显变化。
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黄芪建中汤组达71.9%,常规治疗组为44.4%。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黄芪建中汤治疗组在患者胃肠功能不良症状上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在中医药治疗方案中,黄芪建中汤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
根据这项临床研究的结果,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比常规治疗更为有效。
『温里剂』温中祛寒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脘痛80例(古方今用)
『温里剂』温中祛寒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脘痛80例(古方今用)作者:于宝玲单位: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康复中心,264205关键词:笔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脘痛80例笔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脘痛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80例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22~60岁,平均38岁;病程2~30年,平均10年。
其中慢性胃炎35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例。
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伴泛吐清水,神疲纳差,进食痛缓。
治疗方法黄芪30g、桂枝15g、白芍25g、生姜15g、大枣10枚、白及10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法:泛酸较重者白芍减量,加吴茱萸15g、煅瓦楞20g;寒邪较重者,去生姜、桂枝,加干姜15g、肉桂5g;大便溏薄者加茯苓25g、苡米15g。
病情缓解后改用香砂养胃丸9g口服,每日3次。
连续服药15天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胃肠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示炎症消失,溃疡愈合;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胃肠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示炎症明显好转,溃疡明显缩小;有效:症状好转,胃肠钡餐透视或胃镜示炎症减轻,溃疡缩小。
本组经2~4个疗程的治疗,病情均痊愈或缓解,其中治愈45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
体会胃脘痛患者的病程多较长,脾胃功能较弱,营养吸收欠佳,致体质较弱,且多在气候变化之际发病,故表现为脾胃虚寒者并不少见。
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尤其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方中黄芪、桂枝、生姜具有温中健脾补气之功,桂枝又可通阳气;芍药具有养阴缓急止痛之效,配合甘草以加强缓急止痛之力;甘草又可调合诸药;白及取其生肌止痛之功,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大枣可甘温补虚。
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之效。
香砂养胃丸具有行气健脾养胃之功,可用于巩固疗效。
收稿日期:1999-04-13。
【新提醒】黄芪建中汤治愈多年胃病一案
【新提醒】黄芪建中汤治愈多年胃病一案
苏某病历
苏某,女,75岁。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主诉;胃痛多年,痛时多在空腹,羊咩粪,时有不消化之物,舌色淡,苔白厚腻。
六脉浮弦细紧,至数平。
炙甘草9 炙黄芪15 桂皮9 白芍18 大枣5只生姜3片饴糖30 三剂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主诉;上药后,胃中舒服多了,大便亦比之前正常了。
舌色淡,苔薄白。
右脉浮弦细紧,左脉沉细涩,至数平。
炙甘草9 炙黄芪15 桂皮9 白芍18 大枣5只生姜3片饴糖30 三剂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主诉;上药后,胃这两天没痛过了,大便正常了。
舌色淡,苔薄白。
六脉沉弦紧细,至数缓。
炙甘草9 炙黄芪15 桂皮9 白芍18 大枣5只生姜3片饴糖50 三剂
随后访,未曾复发。
黄芪建中汤本取化脾中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
黄芪能走肌肉而实胃气、补不足,桂、芍以补一身之阴阳,而黄芪、饴糖又所以补脾中之阴阳,故对于虚劳、年老者胃病有很高的疗效。
根据其体质,年纪,大便,痛时多在空腹,六脉,知其为虚劳胃疼,故用之。
应手取效。
中医用药不难,难在辩证!。
黄芪建中汤加减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芪建中汤加减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接收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抽取出80例作为本文分析对象,将入选的病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黄芪建中汤,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较短,患者的胃脘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最终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较低,(P<0.05)。
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添加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可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良好提升,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后的稳定性。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黄芪建中汤;效果分析胃脘痛临床又称之为胃痛,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暖气、返酸以及恶心呕吐等。
临床西医针对该病主要采用抑制胃酸药物治疗,通过治疗达到保护胃黏膜以及缓解胃疼痛的目的。
但由于本病比较顽固,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服用西药会产生耐药性及副作用,影响最终疾病控制效果和治疗后的稳定性。
而中医领域中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阴亏虚、寒邪侵入所致脾胃虚寒[1]。
为此,我院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添加了中药黄芪建中汤,并将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在文中进行了叙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均值为(44.00±2.10)岁;对照组男女人数为23例、17例,平均年龄(44.50±2.2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后显示(P>0.05)存在对比意义。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每次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每日用药两次,共连续治疗30天;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中药组方:黄芪、建曲各20g,党参、白芍各15g,桂枝10g,生姜6g。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
展开全文
顾介山,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启东县中医院)
主治:胃脘痛。
处方: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若中寒甚者,可加大干姜用量至10克,再加附子以温散寒邪;
若兼见气滞者,可加九香虫、木香、甘松、砂仁等理气止痛;
若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者,可加五灵脂、刺猬皮等化瘀止痛;
若吐酸较甚者,可加乌贼骨、烧瓦楞、白螺丝壳等以止酸;
若呕吐清水痰涎者,可加姜夏、茯苓;
若嘈杂,嗳气、呕吐酸苦,舌红苔黄,脉数者,为肝火亢盛,可减去黄芪、干姜加左金丸、金铃子散等以清泄肝火。
疗效
治疗患者多例,疗效甚佳,现仅举1例:朱×,女,43岁,1987年1月4日诊。
院痛绵绵,嘈杂泛酸,时有灼热,空腹时疼痛较剧,舌红苔白滑,畏寒便溏,小便黄赤,烦躁易怒,脉弦细而数,胃镜检查“胃窦炎”。
中医辨证属牌胃虚寒、肝火内扰,寒热错杂、虚实兼挟。
治宜温清并用,虚实兼顾。
川连5克,吴萸2克,金铃子6克,延胡索6克,桂枝8克,自芍15克,炙甘草10克.淡干姜6克,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砂仁3克。
按语
本例胃脘痛既有中焦虚寒,又有肝火内扰。
故用药须寒温并进,补泻兼施服上方30余剂,三载宿疾,竟获痊愈。
随访1年,疗效稳定。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渡舟黄芪建中汤治疗产后胃脘痛医案经验
刘渡舟黄芪建中汤治疗产后胃脘痛医案经验
李x,女,28岁。
1991年5月29日初诊。
产后失血,形体瘦羸、饮食衰退、脾气先伤。
近日又因气恼发生胃脘拘急疼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自汗而面色青黄、后背酸痛、并有带下,大便溏又有虚寒证情,舌淡、苔薄白、脉弦按之无力。
证属产后脾虚肝逆,阴阳失调。
治当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为疏黄芪建中汤:
黄芪15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30g服五剂而病愈。
[按语]产后失血,导致血虚气衰,阴阳失调,中气不建;又因气恼,肝气乘之,故见胃脘拘急而痛,喜温喜按。
阳虚不固,故自汗出;血虚不养,则后背酸痛。
证属气血营卫俱不足,阴阳失调而不相维系,所以再治疗上当以调和阴阳气血为要务。
《金匮心典》指出:“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本案建中气,宜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甘温补益脾气,建运中州;二是补血柔肝缓急,以节制肝木克伐脾土。
待脾气得建,则能执中央以运四旁,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俾使阴阳调和,气血充盛。
黄芪建中汤用桂枝汤调和脾胃营卫气血,甘温补中;倍白芍以缓肝气之急;与甘草相配,又能酸甘化阴,滋润脾胃;加饴糖,益脾气而养脾阴,兼能缓肝之急。
主药黄芪甘温升阳,益补太阴,善立中州之气。
本方较小建中汤补益中气之功更强,故《金匮要略》在“虚劳里急”后又加“诸不足”三字。
本方虽气血并补,阴阳并调,但其功偏于温补,临床用于治疗胃脘痛而属脾胃虚寒者,疗效确切。
【新提醒】补发: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案一则
【新提醒】补发: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案一则张英女,55岁,2011年8月3日初诊。
­主诉:胃痛。
­素有胃痛,近几天胃痛又犯。
食后及空腹隐痛为重,稍有顶胀感。
患者面白多汗,动则心悸。
查体肋下压痛叩击痛,心下压痛。
大便偏稀。
无恶心呕吐。
舌淡红边有齿痕,舌底淤络明显发黑,脉沉弦缓。
­平素肝郁之体,肝木犯胃,脾虚失运,营卫不和,气滞血瘀。
­投柴胡桂枝汤合丹参饮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丹参15克,砂仁6克,元胡10克,郁金10克,木香10克。
­3剂二诊:胃脘压痛顶胀少缓,胁肋压痛叩击痛如前;脉象稍数较软,仍有弦象。
另诉痛时喜用手护胃脘部,喜温饮。
此乃木陷土中,脾胃虚寒,瘀血凝滞。
­投黄芪建中汤合失笑散,丹参饮加减:­黄芪30克,桂枝10克,炒白芍20克,甘草6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10克,丹参15克,砂仁6克,枳壳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
3付。
按语:三付后,昨日来述胃疼愈全.­停药观察!中医治病甚难!抓不住病机投药少效,抓住病机立竿见影,此案可见一斑。
一诊据其夫所云:平素容易抑郁,生气不说话,辩为肝郁,左胁肋压痛叩击痛肝经瘀滞,综合肝郁血瘀无疑。
患者面白多汗,动则心悸。
舌淡红边有齿痕,辩为心脾阳气不足,也是无疑。
多汗考虑营卫不和。
选方柴胡桂枝各半汤合丹参饮舒肝解郁,外调营卫,内补心脾,佐丹参饮调气化瘀。
三剂效果不佳!二诊补述胃部喜暖,不敢饮凉水,又辩为脾胃虚寒。
综合木陷土中,脾胃虚寒,瘀血凝滞。
投黄芪建中汤(饴糖难觅故未用)合失笑散,甘温补中气,土中泄木,逐瘀止痛,虚实并用,三剂立竿见影,功效甚著!回忆此案,个中乐趣油然而生!。
四逆散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
四逆散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
记录每一个医案,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每天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地成长。
男,50岁,2022年8月19日初诊,反复胃痛10余年,加重4天,纳少,怕冷(身怕冷,胃也怕冷),二便可,失眠,心慌,汗出多,左脉细,右脉无力,舌紫暗,体胖,苔白厚腻。
北柴胡 12g,枳壳 12g,白芍 30g,桂枝 20g,炙甘草 10g,黄芪 30g,高良姜 6g,醋香附 12g,海螵蛸 20g,浙贝母 10g,乌药 10g,首乌藤 60g :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蜂蜜2勺(自备)
8月25日因他病来诊,诉近日无胃痛。
按:患者胃痛,怕冷(身怕冷,胃也怕冷),汗出多,左脉细,右脉无力,考虑为太阴病(里虚寒证),予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加黄芪,小建中汤治疗虚寒胃痛,表现为胃脘疼痛、喜温喜按,气虚重者加黄芪。
方中饴糖一般由蜂蜜代替。
患者失眠,心慌,实际上是焦虑的表现,焦虑是由思虑过多所致,所以加四逆散疏理肝气,再加良附丸行气止痛、乌贝制酸,乌药行气,首乌藤安神。
作者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 、茯苓 健 脾 和 胃 ;白芍 缓 急 止 痛 ;桂 枝 温 中散 寒 ; 饴糖 甘 温质 润 ,能益 脾气 而 养 脾 阴且 温 补 中焦 ;炙甘 草甘 温 益气 ,生 姜 温 胃,大 枣补 脾 ,合 而 用之 ,能升 腾脾 胃 中焦 生 发 之 气 而 行 津 液 、和 营 卫 。诸 药 合 用 , 共 奏温 中健脾 、和 胃止 痛 之 功 。本 方 用 以治 疗 脾 胃虚 寒 型 胃脘 痛 ,疗效 显著 ,值 得 临床 推广应 用 。
有 过服寒 凉 药物 而导 致脾 胃虚 寒 而痛 者 。主要 临 床表
现 为 胃痛 隐隐 、喜 温喜 按 、空腹 痛 甚 、得 食痛 减 、泛 吐 清水 、纳 差 、神 疲 乏 力 、甚 则 手 足 不 温 、大 便 溏 薄 。故 宗 “ 虚者 补之 ” 、“ 寒者 温 之” 之 旨 ,治 宜 温 中
痛 。每 日 1 剂 ,治 疗 2 1 天 为 1疗程 ,共 3个疗 程 。 2 . 2 对 照组 :采用 胃蛋 白酶合 剂 1 0 0 ml ,每次 l O ml ,
胃脘痛 患 者 常 反 复 发 作 ,且 病 程 长 ,久 病 多 虚 , 中老年 患者 以脾 胃虚寒 多 见 。脾 胃为仓 廪 之官 ,主受 纳 和运 化水 谷 。若饥 饱失 常 ,或 劳 倦 过 度 ,或 久 病脾 胃受 伤 等 ,均能 引 起脾 阳不 足 ,中焦 虚寒 。此 外 ,亦
4 体 会
治疗 组 9 6例 中 ,男 5 6例 ,女 4 O例 ;年 龄 2 1 ~
7 2岁 ,其 中 以 3 6 ~6 6 岁 较 多 ,平 均年 龄 4 8岁 ;病 程 最 短 为 6个 月 ,最 长 者达 1 8年 。对 照组 7 8例 ,男 4 5
例 ,女 3 3例 ;年 龄 1 8 ~7 O岁 ;病 程 最 短 4个 月 ,最
5 参考 文献
[ 1 ]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M3 . 南京 : 南 京
大学出版社 , 1 9 9 4 : 7 4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1 5 修 回 日期 2 0 1 4 一 O 卜1 4
可 加 吗 叮啉 片剂 ,每 次 l O mg ,每 日 3次 ,饭 前 1 5分
健脾 、 和 胃 止 痛 。方 中 ,黄 芪 益 气 补 中 ;党 参 、 白
每 日 3次 ;西 咪替 丁 片 ,每次 0 . 2 g ,每 日 3次 ,共 治
疗 4 ~8 周 。若有 明确 感 染 者 ,可 加 用 阿莫 西 林 胶囊 , 每次 0 . 5 g ,每 日 3次 ,共 治 疗 4 ~ 8周 。若 有 呕 吐 者
干姜 、陈皮 、半 夏 以温 胃化饮 ;如寒 胜 而 痛 甚者 ,可 加 高 良姜 、香 附温 中散寒 、理 气 止 痛 ;若 脘 腹 气 多胀 甚 者 加枳 实 、砂 仁 、神 曲以行 气 消 滞 ;若 血 瘀 者 加 三 七 、延胡 索 以活 血化 瘀 、理气 止 痛 ;若 胃脘 胀 满 、脘 痛 连 胁 ,可加 柴 胡 、枳 壳 、郁 金 以疏 肝 理气 、和 胃止
脘 当心 而 痛 。 ”这 里 的 “ 当心 而痛”都是 指 胃脘痛 。
现 代 医学 的慢性 胃炎 可归 属 于 中医学 胃痛 或 胃脘 痛 的 范畴。
白术 、茯 苓各 1 5 g ,生姜 6 g ,大 枣 3枚 。加 味 :若 泛
酸者 ,加 吴茱 萸 以暖 肝温 胃 以制 酸 ;泛 吐 清 水者 ,加
论 篇 》说 :“ 木 郁 之 发 … … 民病 胃脘 当 心而 痛 。 ”《 灵
2 . 1 治 疗 组 :采 用 黄 芪 建 中 汤 治 疗 ,处 方 :黄 芪
2 5 g ,白芍 2 0 g ,桂 枝 、炙 甘 草 、饴 糖 各 l O g ,党 参 、
枢 ・ 邪 气脏 腑病 形 》篇 指 出 : “ 胃病 者 ,腹 嗔 胀 , 胃
1 一 般 资 料
显 效 :胃脘 痛 缓 解 ,疼 痛 次 数减 少 ,其 他 症 状 减 轻 ;
有 效 :服药 后 胃脘痛 消失 ,能进 食 物 ,但 需 继 续 服 药 及 休息 配合 者 ;无效 :症 状改 善不 明显 。 3 . 2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组 9 6例 中,痊 愈 2 8例 ,显 效 4 1例 ,有 效 1 9例 ,无 效 8例 ,总有 效 率 为 9 1 . 7 A o; 对 照组 7 8 例 中 ,痊 愈 7例 ,显 效 1 8例 ,有 效 2 7例 , 无效 2 6例 ,总 有 效 率 为 6 6 . 7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有 显著 性差 异 ( Pd o . 0 5 ) 。治 疗结 果表 明 ,治疗 组 临 床 疗效 优 于对 照组 。
长 1 7年 。 患 者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胃脘 痛 ,并 伴 嗳 气 、 恶 心 、呕吐 、纳呆 或腹 满不 适 等症 。经 X线 钡餐 造 影
及 纤 维 胃镜 确诊 。
2 治 疗 方 法
中 医学 认 为 , 胃脘 痛 多 系 寒 凝 气 滞 、饮 食 积 滞 、
肝 胃不 和 、脾 胃虚寒 等所 致 。如 《 素问 ・ 六 元 正 纪 大
浙江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3月 第 4 9 卷第 3 期
黄 芪 中汤加 味 治疗 胃脘 痛 9 6例
方 黎 明
福建 省漳 州 市 芗城 中医 院 福建 漳 州 3 6 3 0 0 0
关键词 黄 芪建 中汤 胃脘 痛 临床 观 察
胃脘痛 以上腹 胃脘 部 近 心窝 处 经 常 发生 疼 痛 为 主 要 症状 ,常伴 有 腹满 、嗳 气 、恶 心 、呕 吐 、纳 呆 等 症 状 。笔者 近 年 来 采 用 黄 芪 建 中汤 治 疗 胃脘 痛 9 6例 , 取 得 满意疗 效 ,现 报道 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