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 .ppt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原理第2章地震信号频谱分析课件

地震勘探原理第2章地震信号频谱分析课件
掌握干扰波出现的规律,在野外采集时选择仪器上合适的滤 波档,将其拒之门外。在室内处理时,有针对性地设计滤波 器,将其滤除,提高信噪比s/n。
三、采样定理和假频问题
1、采样定理
若采样频率为fs时,信号频率为f,则满足这样的条 件,即当采样频率fs大于信号频率f的2倍时,采集到的 离散信号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
20
a
10
第二节 傅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
四、时延定理
设τ是一个实值常量,而
则有 u(t) S()
u(t ) S ( )e jt
五、褶积定理
u1 (t) S1 () u2 (t) S2 ()
则有
u1(t) *u2 (t) S1() S2 ()
其中,褶积定义为:
u1 (t) * u2 (t) u1 ( )u2 (t )d
若输入信号和相应的频谱为:
x(t) X ()
系统的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为: h(t) H ()
通过系统后输出信号和相应的频谱为:
y(t) Y ()
则有
y(t) x(t) h(t)
Y ()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
19
第三节 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和应用
五、频率滤波参数的选择
有效波与干扰波频谱不重叠时,滤波器中心频率应与 有效波主频相同; 通频带越窄,选择性越好,但分辨能力降低,只适用 于厚层的研究,反之亦成立; 地层变深,地震波主频降低,因此应采取时变滤波器; 应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做频率扫描,了解 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频谱规律,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滤 波器。
1
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 一个复杂的信号可以分解成不同 频率的正弦信号。
• 不是所有的信号都可以分解(哪 怕无限多个)简谐振动的。数学 上确立了确切的条件,即狄利克 莱(Dirichlet)条件。

2地震勘探地震波的基本定律精品PPT课件

2地震勘探地震波的基本定律精品PPT课件

结晶岩石
2.4~3.4
4500~6000
108~204
3
2)、 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
反射定律
地震波从点波源O沿射线OP射 到分界面上;NP垂直于分界面, 是分界面在P点处的法线。
入射线OP和法线NP所确定的 平面垂直于分界面,这个平面 叫做波的入射面。
入射线和法线所夹的角θ1叫做 入射角;
反射波的射线叫做反射线,反 射线和法线所夹的角θ1’ 为反 射角。
可以理解为:波沿着实际路线传播时所用的时间, 比沿假想路线传播时所用的时间要“短”。
28
4 )、惠更斯(Huygens)原理
惠更斯原理是利用波前的概念来处理问题。 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这种传播是通过介质中相邻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
行的。 对于波到达较晚的那些部分来说,波到达较早的那些
一、地震波的基础知识
4、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
1) 、反射和透射 2)、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 3)、费马原理 4)、惠更斯原理 5) 、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6) 、视速度定理 7)、折射波
1
1)、 反射和透射
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通常会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回到第一种介质中,就是所谓的反射波;
31
利用惠更斯原理求新波前
• 有了惠更斯原理,就可以利用作图的方 法,根据已知的波前求出后来时刻的波 前。如右图所示,S1代表时刻t1的波前。
• 要确定后来的一个时刻t2=t1+Δt的新波前, 可以把S1上所有的点都看成子波源,认为 它们从时刻t1开始向外发出子波。
• 过了一段时间Δt ,这些子波的“子波前” 应是半径为V Δt的球面。用一个曲面S2将 这些小球面上离曲面S1最远的各点连起来, 就得到和时刻t2=t1+Δt相对应的波前。

地震勘探原理ppt

地震勘探原理ppt

6.不同频率有不同用处
在时间域,当子波的主瓣宽度(半周期)和砂层的时间厚度相一致时,褶积后,
输出振幅达到最强,否则振幅要变弱。显然,被增强的砂层厚度大致为 1/4 视波 长。(图 17-19)
ΔH=
1 4
v
T
v 4f
增强砂层的厚度与加强频率的关系(v=3000m/s) 厚度(m) 75 37.5 25 18.8 12.5 9.4 7.5 6.2 4.7 频率(Hz) 10 20 30 40 60 80 100 120 160 如希望搞清楚厚度为 60m 的砂层,f1 必须达到 10Hz,否则如图 16 中曲线 20—66Hz,不能反 映出 60m 的砂层,但它可以勉强反映 30m 的砂层。又如要正确反映出 6m 的砂层(包括它的 宽度和波阻抗值),则需要 f2 达到 120Hz,如图 16 中曲线 3 反映 6m 很好,而曲线 4 即 10—80Hz 的阻抗值就偏小,厚度也偏大。在以上七个砂层的模型中,每个砂层几乎是孤立的,这种情况
(1)二维 三维 (2)叠后 叠前 (3)声波 弹性波 (4)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5)单一 综合
今后的主要任务首先应是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没有足够的分辨率, 很难在储层研究及油藏描述方面有所作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 工程,它有很多环节。
3
高分辨率系统工程
Shot 激发——小药量,小井深
Knapp指出,倍频程一样,波形一样时,还是瘦的子波分辨率高,因此分辨率不
能用倍频程来衡量,只能用绝对频宽来衡量。相对频宽决定了子波的振动相位数,如
图14,零相位子波当相对频宽低于1个倍频程时,连续相位迅速增多。
(3)视频率(主频)
通频带的中心频率fc 决定了视频率 f p (或称主频),即

三维(3D)地震勘探优秀课件PPT

三维(3D)地震勘探优秀课件PPT

4.三维资料是一个数据体,可以在任意方位上切片显示:如 主测线方向In line,横测线方向Cross line,过井切片,斜切 片,水平切片,层切片,尤其象水平切片和层振幅切片是 三维解释中所特有的功能。
30
用水平切片直接 做构造图。
31
5.彩色显示:三维资料
均采用彩色显示,彩色 成图,彩色输出。这样 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视觉 分辨率。
14
3)积木型(又称斜交型)炮点线与接收点线彼此斜交
15
4)路线型(宽线剖面)
沿测线布置检波和炮点,可以得到测线附近条带上的反射资料。 宽线剖面处理后,能确定地下反射界面的位置、倾角和倾向, 分析波的来源,提高剖面信噪比。
16
2、不规则型观测系统
不规则型观测系统仅适用于地表障碍物多,通行条件 差,不能接正常观测系统施工的地区,可根据地面条件 和地质任务的要求设计成各种类型。
三是进行高精度精细地震解释。随着微机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以及可 视化解释软件的发展,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的发展趋向是微机群,即用于解释 的微机群将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集成并行机群,用于大数据量的计算和三 维可视化分析;另一种是分布式机群,人手一台,通过网络连接,用于精细解 释研究。
5
用三维的观点和方法 研究地下三维问题, 才能得出地质构造的 全面认识。
43
层位解释
某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数据体的三维立体显示
44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结合属性预测圈定单砂体,对各段单砂体
的进行空间立体展示。
45
46
1、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能想 出什么 好办法 解决新 中国工 业化的 问题呢 ? 1.依据辐 射方向 确定“ 辐射源 ”,确定 辐射名 称和热 量传播 空间 2、假如由你来主持制定“一五计划 ”,你 将优先 发展什 么? 3.材料二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含义 是什么 ,邓小 平提出 它的根 本目的 是什么 ?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明香 港问题 能最终 解决的 主要原 因(至 少列出2 点), 并指出 其历史 意义。 5.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 世界反 法西斯 战争的 重要组 成部分 ; 6.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 月灭亡 中国的 战略计 划和“ 速战速 决”的 方针, 消耗了 日本的 军事和 经济实 力; 7.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 国共产 党领导 的敌后 战场;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 括吸收 和反射. 9、含义: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 程,其 实质是 土地退 化。

地震勘探原理PPT课件

地震勘探原理PPT课件

8
图1-4-1 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图
9
沿着地面上的一条测线,一段一段地进行观测,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后, 就可得到形象地反映地下岩层分界面埋藏深度起伏变化的资料-地震剖面图。 在一个可能有油气的地区(称为工区)内,布置多条测线,形成测线网,并 在多条测线上进行这种观测之后,可得到地下地层起伏的完整概念,再综合 其它物探方法和地质、钻井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就能查明可能储存油气的地质构造,最后 确定钻探的井位。
(1)重力勘探方法:以岩石的密度差为依据,在地面测量由它引起的重力变化的方 法。
(2)磁法勘探:以岩石不同磁性为依据,在地面测量由它引起的磁场变化的方法。
(3)电法勘探:以岩石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为依据,在地面测量由它们引起 的电场变化的方法。
(4)地震勘探:通过对岩石弹性性质的研究来解决地质构造问题。通过人工激发所 产生的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当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时可以产生反射、折 射等物理现象,利用地震仪在地面将反射及折射的地震波接收并记录下来,经过3 分 析和研究,推算地下不同岩层分界面的埋藏深度等要素,来了解地层的构造形态。
(3)钻探法。利用物探方法寻找到的地质构造是不是储存了油气,还需要
通过钻探才能确定。
2
2.物探方法
油田深埋在地下,浅则数百米、深则数千米。地球物理勘探是最有效的勘探方 法。它是一种通过研究地层(岩石)某些物理性质来查明地下岩石分布形态及油气 聚集情况的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依据地下存在着不同岩石,这些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从而产生 不同的物理场,我们在地表,采用各种精密仪器将它测量下来,然后对这些场进行 分析研究,作出解释,从而了解地下构造、岩性等地质特性。根据物性依据不同, 而有不同的方法。

地震勘探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地震勘探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11/24/2024 12:49 AM
11
GeoPen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三、互换原理 所谓互换原理,是指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可以相互交 换,而同一波的射线路径不会改变。即在介质中的A点施加 一个力F,该力引起另外一点B的瞬时位移为D(t)。相反, 如果在B点施加一个力F,则在A点会引起同样的瞬时位移 D(t)。 互换原理具有普遍性.除适用于均匀各向同性的完全 弹性介质外,也可用于任意形状界面的弹性介质、不均匀 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该原理在工程地震勘察中应用较广, 其中折射波勘探中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就是以互换原理 为基础的。
11/24/2024 12:49 AM
12
GeoPen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四、视速度定律 由费马原理可知,地震波的传播是沿波射线的方向进行 的,因此,在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时,也必须和波射线的 方向一致才能测得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真值V。但是,实际观 测的方向往往和波射线方向不一致,因此所测的速度值并不 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而是沿观 测方向,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 值,这种速度称之为视速度V*。
六、叠加原理 若有几个波源产生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且这几个 波在空间某点相遇,那么相遇处质点振动会是各个波所引 起的分振动的合成,介质中的某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便 是各个波在该点所引起的分失量的和。换言之,每个波都 独立地保持自己原有的特性(频率、振幅、振动方向等) 对该点的振动给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即波传播是独立的, 这种特性称之为叠加原理。
11/24/2024 12:50 AM
24
GeoPen
浅层地震波勘探
人工震源(如敲击、爆炸等)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 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往往具有不同的弹性 持征(如速度、密度等),当地震波通过这些分界面时,将 产生反射、折射,而这些不同类型的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 度、路径、频率和强度。浅层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仪器记录 各种波的传播时间和波形特征、研究和分析这些波形持征 的变化规律,推断出有关岩石的性质、结构和几何位置等 参数,从而达到工程勘察目的。

地震勘探原理 PPT

地震勘探原理 PPT
E
(2)泊松比
F/S L / L e

: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横向应变 d / d 纵向应变 L / L
负号表示纵、横向应变增量的方向总是相反

反映弹性体横向拉伸(或压缩)对纵向压缩(或拉伸) 的影响。泊松比越大,纵向压缩越小 液体的 为0.5 ,对大多数岩石来说, 在0.2到0.3之间
•2、应变 •应变:弹性体受外力作用会发生形状和大小的改变,也叫 形变,是物体变形程度的度量 •体积应变:物体只发生体积变化,膨胀或压缩,是受正 应力作用的结果 •形状形变:物体只发生形状变化的应变,受剪应力 •正应变:变形体沿三个坐标轴方向单位长度内的形变,表 示弹性体的拉伸或压缩,也称线性应变,伸长或缩短 •切应变:变形体不但沿坐 标轴有相对伸长或压缩, 且会产生旋转。也称剪切 应变
某些岩石和介质的弹性参数
参数 杨氏模量E 体变模量K 切变模量μ 拉梅系数λ 介质 (N/cm2×106) 泊松比υ 密度ρ (g/cm2)

铝 玻璃 花岗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7 7 7 5.5 4.5 3
17
7.5 5 3 3.5 3 2
8
2.5 3 2 2 1.5 1
11
5.5 3 2.5 3.5 2.5 1
2 3
• • 的物理意义:阻止横向压缩所需要的拉应力的一个量度 •阻止横向压缩的拉应力愈大, 越大 •由于在非粘滞性流体中,
0 , k , 是流体的体
积模量,也可把它叫做流体的补课压缩性度量
•上述五个弹性参量,由弹性理论可证明,对各向同性介质, 其中任意一个参量,都可用任意两个其它参量来表示,如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第3章地震组合法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第3章地震组合法

G( j) g( j)(1 e jt e(n1) jt ) g( j)K ( j)
K(
j)
(1
e jt
e(n1) jt )
1 enjt 1 e jt
K为等比级数
17
令 t

K
(
j
)
1 enj 1 e j
由欧拉公式 ei cos i sin
ei cos i sin
由此可得组合的方向性效应为
G bb (n, y y ) b f (n, yg )
28
当干扰波进入压制带时,一般
(n,
yg )
1 n
,故
sin ny G n (n, yy ) n siny
若此时有效波落入通放带
yy 0
(n, yy ) 1
则有G≈n,即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组合的方向性效应 与组内的检波器的个数n相等,检波器个数越多,信噪 比的改善越大。
2
地震组合原理
主要内容:
进一步了解干扰波的特征与有效波的差别; 组合的原理、形式和基本概念; 组合的方向特性; 组合的统计特性; 组合的频率特性。
3

4
干扰波和组合概念
有效波--那些可用解决地质问题的波。如反射波、 折射波等。 干扰波--是指妨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波。如面波、 多次反射波。 根据干扰波的特点分规则和不规则(随机)两大类干扰 波。 规则干扰--有一定主频和视速度的波,如面波、浅 层折射波,侧面波; 无一定的频率、无一定的视速度的干扰波,称不规则 干扰波或随机干扰。如风吹草动;随机干扰也可能出 现重复,如地表不均匀引起的散射。
特点是频率稳定,一般在50Hz左右。可采用陷波器 滤掉。
11
2、组合法的形式

地震勘探原理06第五章多次覆盖法ppt课件

地震勘探原理06第五章多次覆盖法ppt课件
1 多次波的剩余时差
多次波剩余时差概念示意图
27
28
29
30
共中心点不是共反射点
31
32
33
5.2 多次覆盖压制多次波的原理
1 多次波的剩余时差
共 反 射 点 时 距 曲 线 (Common
Reflect Point Time
Distanc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urve):(双曲线
ti
t0 0
t1 t2 x1 x2
x xi
xxx12i Oi O2 O1 M O1 S2 Si
t0 t1 t2 ti
V
R 图6 . 1—4 5 共 反 射 点 时 距 曲 线
hyperbola) 由 于 各 接 收 点 炮
检距不同---即各道之间存在
着 正 常 时 差 (Exist in
Normal Moveout)。
4
多次覆盖(共反射点法/共深度点法)Common Reflection Point Techniques/ Common Depth Point Techniques
多次覆盖技术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消除多次波。 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中采
用水平叠加技术,最终得到水平叠加剖面。
5
5.1 多次覆盖的一些基本概念
5.1.1 共中心点叠加和共反射点叠加 Common Midpoint Stack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Stack
多次覆盖方法是在地面布置一系列具有共同中心点的震 源与接收点,震源和接收点各在中心点一侧。各接收点 上的纪录道称为共中心点叠加道。
t0 - 共中心点上自激自收时间。 多次波的时距曲线方程 :
t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个应力分量分别为 •正应力:σxx,σyy, σzz 剪切应力:σxy, σyx,σxz,σzx, σyz,σzy
剪切应力成对定理:当物体处于无转动的静平衡状态时,有 σij=σji
这时,任意点O的应力可用六个相互独立的应力分量来表示
•2、应变
•应变:弹性体受外力作用会发生形状和大小的改变,也叫 形变,是物体变形程度的度量
1 xy 1 yz 1 xz 1 E 2 exy 2 eyz 2 exz 2 (1)

E
2
(1)(1 2) (1 2)


eyy exx

ezz exx


2
E xx (3 2)
exx

xx yy zz
1.2 均匀、各向同性、理想弹性介质三维波动方程
•主要内容 •1.2.1 弹性力学中几个概念 •1.2.2 弹性波传播方程 •1.2.3 纵横波波动方程
1.2.1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概念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要发生形状和体积的变化,通常用应力和 应变来描述外力和形变关系
•1、应力
•体力:作用在物体单位体积上的力,与体积或质量成正比, 如重力、惯性力 •面力:作用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的力。如水的压力


立方体单元受力后的形变 (a) 体积压缩 (b) 剪切应变
•3、弹性模量也叫弹性系数、弹性参数 •在弹性极限内,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弹性系数是应力与 应变之间的比例因子,常用的弹性系数如下
•(1)杨氏模量E:当在弹性限度内单向拉伸弹性体时,应力 与应变的比值,又称拉伸模量。反映弹性体的抗压(拉)能 力,E越大能力越强,弹性体越不易拉长或压缩
E F/S
L / L e
(2)泊松比 :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横向应变 纵向应变


d / d L / L
负号表示纵、横向应变增量的方向总是相反
反映弹性体横向拉伸(或压缩)对纵向压缩(或拉伸)
的影响。泊松比越大,纵向压缩越小
液体的 为0.5 ,对大多数岩石来说, 在0.2到0.3之间
某些岩石和介质的弹性参数
υ 参数 杨氏模量E 体变模量K 切变模量μ 拉梅系数λ 泊松比 密度ρ
•内力(Pn):弹性体受外力f作用 后发生大小、形状变化,其内部产 生抵抗这种变化的力,使其恢复原 状,这就是内力
1.2.1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概念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内应力,简称应力。当力作用于一个物体, 应力等于作用力和它的作用面积之比
n

Pn s

f s
•n表示应力在s面的法线方向上
•注意:应力不是力,单位是帕或兆帕
•正应力:垂直于作用面的应力分量,沿法线方向上的应力分量
•剪应力:平行于作用面的应力分量或作用在平面内的应力分量
•当作用力和受力物体的面元即不平行又不垂直时,作用力可以 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平行于面元,一个垂直于面元
•任何应力都可以分解为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而后者又可以分 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应力分量
•考虑受力物体内的一个体元,作用在体元六个面上的应力,都 可以按作用面分解为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
•图中标出了作用在垂直于X轴的 两个面元上的应力 •σ脚标相同,表明该应力为法向 应力 •若σ脚标不同,认为是剪切应力
作用于OABC面上的三个应力 σxx,σyx,σzx与作用于 DEFG面上的三个应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由弹性力学理论:空间任意点O的应力可用9个相互独立的应力 分量来表示。这9个应力分量可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a、b、c 来表示,过O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体积应变:物体只发生体积变化,膨胀或压缩,是受 正应力作用的结果 •形状形变:物体只发生形状变化的应变,受剪应力
•正应变:变形体沿三个坐标轴方向单位长度内的形变,表 示弹性体的拉伸或压缩,也称线性应变,伸长或缩短
•切应变:变形体不但沿坐 标轴有相对伸长或压缩, 且会产生旋转。也称剪切 应变
(a) 体应变 (b) 剪切应变
弹性系数减少到两个,即拉梅系数 和 (切变模量)
2
3
• • 的物理意义 :阻止横向压缩所需要的拉应力的一个量度
•阻止横向压缩的拉应力愈大, 越大 •由于在非粘滞性流体中, 0 , k , 是流体的体
积模量,也可把它叫做流体的补课压缩性度量
•上述五个弹性参量,由弹性理论可证明,对各向同性介质, 其中任意一个参量,都可用任意两个其它参量来表示,如
•位移:在应变过程中,弹性体内各点会发 生位置的移动,这是产生应变的必要条件
线性应变 体积应变
e L L


V V

u x
v y
w z
exx eyy ezz
圆杆弹性体受力后的形变
•当切应力较小时,可用直角 的改变量 (偏转角)来度 量剪切应变
e

I I
•(3)压缩模量(体变系数)K
一个体积为V的立方体,在流体静压力P的挤压下所发生的
体积形变,即每个正截面的压缩模量,它是压力P与体积相
对变化之比
K P
K越大则体积形变越小,因此K反映了介质耐压特性。
•(4)剪切模量 :表示在简单切应力作用下,应力与应变的
比例常数


切应力 切应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j
3
H
3
exx eyy ezz

1 2 H
E


E
31 2



2 3

•弹性参数是应力与应变的比例常数,表示介质抵抗形变的 能力,其数值愈大,表示该介质愈难产生形变 •据试验和理论推导,E、υ、μ都大于零 •泊松比(υ)在0~0.5之间变化。一般岩石的υ值在0.25左右, 极坚硬岩石的υ值仅为0.05,流体的υ值为0.5,而软的、没 有很好胶结土的υ值可达0.45
eij
是阻止弹性体产生切应变的弹性系数,是阻止剪切应变的
一个度量,又称为刚度模量,不可压缩性度量或剪切模量
对大多数岩石来说, 的变化范围在0.1-0.7百万巴
•对于液体: μ=0,不产生切应变,只有体积变化
(5)拉梅系数: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比例系数就 是弹性系数。对于各向同性均匀介质,这些系数大都对应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