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上(含答案)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9b0b1d941ea76e59fa0442.png)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B.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等。
C.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他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
这种方法把干支按顺序相配六十个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
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
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
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 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
高考语文高考文学常识测试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考文学常识测试试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c111260c22590103029da2.png)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作品与所述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的一篇小说。
B.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
C. 《杨修之死》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的节选部分。
D. 《相信未来》是食指表达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朦胧而坚定的希望的诗篇。
2.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托尔斯泰传(节选)》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法国B. 《咬文嚼字》议论文朱光潜中国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说海伦·凯勒美国D. 《五月的鲜花》音乐评论李皖中国3.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③女年甫及笄,嫋嫋有容色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⑤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A. ③①②④⑤B. ③②①④⑤C. ②③①⑤④D.②①③⑤④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缤和皇子公主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
B.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
C. 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状况。
D. 中国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0204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c.png)
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以下88道题为常考文学常识及平时考试重点知识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f8bc58fe4733687e21aafb.png)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高中100个文学与文化常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100个文学与文化常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56677cf84b9d528ea7acf.png)
高中100个文学与文化常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答案:1.诗经2.屈原3.司马迁史记4.刘勰文心雕龙5.王羲之兰亭序6.山海关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答案:7.司马相如8.陆机9.王献之10.李白杜甫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13.凌濛初14.三国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上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上](https://img.taocdn.com/s3/m/4c263cc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7.png)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附答案上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隐讳,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讳名,是古人对身份显赫的人或自己的尊长不能直称其名,避称其名。
B、“《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后来有补充注释《春秋》的书,称为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一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时取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自称称名,称人用字。
B、“天宝末”,指用天宝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年,天宝是区别于开元的唐玄宗晚期年号。
C、“牢醴”,指祭祀用的牲品和甜酒,牢又分为太牢与少牢两种,牛羊猪各一叫太牢。
D、“赠司空”,指死后被追封为司空,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
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
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居于南夷,随畜牧而转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涵盖全面)及答案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涵盖全面)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dcaa5960590c69ec376fd.png)
2017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282296f242336c1eb95ee0.png)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
如《鸿门宴》中的樊哙。
B.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
C. 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
《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
D. 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
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
2.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D. “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时规定的自《史记》至《明史》的历代24部纪传体史书。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B. 《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记述了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
C.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是史学上的伟大创造,反映了司马迁以人物传记再现历史的宏伟构思。
D.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5.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高中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高中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6dca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8.png)
高中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语文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大学》D.《中庸》2.“自然”“小康”“大同”这三个词最早分别见于?()A.《大学》《尚书》《论语》B.《中庸》《周易》《孟子》C.《老子》《诗经》《礼记》D.《庄子》《国语》《左传》3.《诗经》中“七月流火”指的是?()A.天气炎热B.天气转凉C.天有流星D.天少降雨4.下列传说中的人物哪一个不是三只眼?()A.杨戬 B.目连 C.闻仲 D.殷郊 5.双目重瞳的历史名人中没有?()A.虞舜 B.项羽 C.刘备 D.李煜 6.“素王”指的是谁?()A.尧 B.孔子 C.孟子D.老子7.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A.读书入迷B.听到一段优美乐曲C.祭祀期间素食 D.周游列国极其落魄8.孔庙从祀的“四配”中没有?()A.子路B.曾参C.孔伋D.孟子9.“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官办高等学府?()A.秦国 B.魏国 C.楚国D.齐国10.战国时身佩六国相印的是?()A.张仪B.公孙衍 C.苏秦 D.甘罗11.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降卒的秦国将领是?() A.白起 B.王翦 C.蒙恬 D.章邯12.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 A.韩赵魏楚燕齐B.韩魏赵楚燕齐 C.燕韩赵魏楚齐 D.燕赵韩魏楚齐13.黄石公圯上三试张良,张良三次敬履,黄石公授其?() A.《太公兵法》 B.《三略》 C.《吴子兵法》D.《三十六计》14.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诏”是哪个皇帝所下?()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5.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汉初开国功臣?() A.张良 B.萧何 C.陈平 D.窦婴16.“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一对联说的是?()A.荆轲 B.韩信 C.关羽 D.吕布17.“才高八斗”最早是用来赞美谁的?() A.谢灵运 B.曹植 C.阮籍 D.嵇康18.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A.《诗经》B.《昭明文选》C.《文心雕龙》D.《玉台新咏》19.成语“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是什么朝代的人?() A.东汉B.西晋 C.东晋 D.南朝20.《杨家将》中的大辽萧太后叫什么名字?() A.萧瑟瑟B.萧燕燕 C.萧观音 D.萧古21.小说《说岳全传》中的武功最高者是?()A.高宠B.岳云C.杨再兴D.金弹子22.以下不属于《水浒传》中梁山马军“五虎上将”的是?() A.秦明 B.花荣 C.呼延灼 D.董平23.下列成语所涉及的故事哪个发生时间最晚?() A.指鹿为马 B.草木皆兵 C.退避三舍 D.破釜沉舟24.下列哪位皇帝的墓碑是“无字碑”?()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5.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不包括?() A.李白的诗歌 B.张旭的草书 C.裴旻的剑舞D.公孙大娘的舞蹈26.《唐诗三百首》没有收录下列哪个人的作品?() A.李贺 B.韦庄 C.温庭筠 D.李隆基27.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A.《离骚》B.《春江花月夜》C.《蜀道难》D.《长恨歌》28.有“诗魔”之称的诗人是?()A.白居易 B.李商隐 C.杜牧 D.陆游2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e999643b3567ec102d8ade.png)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紫钗记》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 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4.“滥竽充数”出自哪部书?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8条B.10条C.15条D.22条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阴险狡诈C.神怪形象D.凶暴残忍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A.汝窑B耀州窑C.定窑D.钧窑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孙武C.孙权D.孙良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什么?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D.武打技艺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C.时不我待D失之不再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孟夏D.深秋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20.“竹林七贤”中不包括以下哪位?A.山涛B.向秀C.谢灵运D.阮籍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B骆宾王C.王昌龄D.李白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不包括以下哪座山?A.泰山B.华山C.嵩山23.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B.戍C.戌D.己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起义D.黄巾起义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谁?A.梅尧臣B.晏殊C.苏舜钦D.林逋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卓文君C.李清照D.蔡文姬27.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指鹿为马B.奇货可居C.图穷匕见D.一诺千金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秦始皇B武则天C.唐太宗D.赵匡胤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白居易B.李白C.苏东坡D杜甫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谁?B.苏轼C.陆游D.辛弃疾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什么样的品质?A.为政清简B.平安长乐C.淡泊名利D.骄奢淫逸32.在古代,人们怎样尊称对方的妻子?A.令爱B.令正C.令堂D令尊33.以下哪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A.颜真卿B.赵孟頫C.柳公权D褚遂良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A.两位B.三位C.四位D.五位3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以"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黄盖36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A.来俊臣B.周兴C.李林甫D.赵高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38.现在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C.乐曲D.刺绣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A.孔子B.屈原C.孟子D.老子40.“杏林”指代的是什么?A教育界B医学界C.商界D.曲艺界41.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山海经》B.《世说新语》C.《封神演义》D.《左传》42.《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D.天气渐渐转暖43.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44.“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A.王羲之B.颜真卿D.吴道子4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谁?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C.一位诗人D.八位诗人4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47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49.“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D.凌晨3点至5点50.唐宋八大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位?A.韩愈B.李白C.柳宗元D.苏轼51.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黎明5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A.《孟子》B.《庄子》C.《荀子》D.《老子》54.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A.欧阳修B.欧阳询C.欧阳锋D.欧阳生55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C.李约D.李询56.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谁?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5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什么?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58.《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哪一部文学经典?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59.“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A伍子胥B.勾践C.夫差D.范蠡60.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A.期颐B.耄耋C.花甲D.古稀6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A.朋友B.学生C.同事D.产业62.“吴带当风”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位画家的笔法?A.张僧繇B.吴道子C.顾恺之D.吴昌硕63.俗称“金銮殿”的是以下哪座大殿?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养心殿64.“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的什么礼节?A.从丈夫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B.从妻子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C.从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而作一结D把头发都剪掉65.“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6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A.玄奘B.鉴真C.义净法师D.道明和尚67.唐文宗曾御封“三绝”,除了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外,还有什么?A.裴旻的剑舞B.吴道子的画C.李龟年的曲D.顾师言的棋68.《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A.忠义B.孝悌C.礼义D.廉耻69.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哪个?A.菊B.梅C.竹D.松7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71.“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家居装饰72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六个D.三十二个73被誉为“万囯之园”的是哪个? A.颐和园B.圆明园C.静明园D.西花园74.“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C.形声字D.假借字7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南柯梦》7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77下列哪个不是南京的别称?A.建康B.江宁C.吴中D.金陵78古代最大的类书是哪一部?A.《古今图书集成》B.《永乐大典》C.《太平御览》D.《册府元龟》7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谁?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8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81.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C.古代的一种告别礼仪D.绘画的一种方法82语“白驹过隙”一般用来比喻什么?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C.世事变化D.变幻莫测83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84.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8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三都赋》B.《长六赋》C.《两都赋》D.《二京赋》86.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A.长度B.面积C.容积D.重量87.《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什么称谓?A.名B字C.号D.姓88.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A.牛郎和织女B.唐玄宗和杨贵妃C.司马相如和卓文君D.梁山伯和祝英台8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90.“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什么?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C仁、义、礼、信D.文、忠、智、礼91.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C.都是D都不是92.《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D.顺序9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共10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共100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ce51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c.png)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判断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e2c3f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4.png)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100个国学常识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答案:(A)0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0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________。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答案:(A)04、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答案:(A)0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答案:(C)0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答案:(B)07、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答案:(B)08、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答案:(D)09、《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A、乌B、巫C、肖D、萧答案:(C)10、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答案:(A)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答案:(B)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B、《庄子》答案:(A)13、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A、欧阳修B、欧阳洵答案:(B)14、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答案:(B)15、“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答案:(B)1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A、玄奘B、鉴真答案:(A)1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答案:(A)18、“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答案:(A)19、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A、大都B、中都C、上都D、南京答案:(C)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B、李白答案:(B)21、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答案:(B)2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答案:(B)23、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答案:(B)24、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答案:(B)25、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答案:(C)26、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答案:(B)27、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答案:(A)28、《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答案:(A)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答案:(C)30、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答案:(A)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答案:(B)3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A、老子B、荀子答案:(B)33、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答案:(B)3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维B、王勃答案:(B)3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A、鼓B、锣答案:(B)36、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答案:(A)3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答案:(C)3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A、十五岁B、二十岁答案:(B)39、“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答案:(B)40、《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B、孙膑答案:(A)4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能B、不能答案:(A)4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答案:(B)43、“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A、王勃B、张九龄答案:(B)44、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答案:(A)4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高中段)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一套附答案【全优】
![(高中段)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一套附答案【全优】](https://img.taocdn.com/s3/m/d5947e3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7.png)
(高中段)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一.简答题(共100题,共500分)1.“元白”是指中唐时期的哪两位诗人?2.《写在人生边上》是哪位作家的散文集?3.提出抗金建议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是谁写的奏疏?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5.“花间派”词人的词作被编入哪部作品中?6.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7.抒情长诗《放声歌唱》和《雷锋之歌》的作者是谁?8.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口号是哪一句话?9.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谁写的,小说的名字是什么?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11.余华是哪一派的代表作家,他写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哪些?12.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13.郁达夫写的自传体小说叫什么名字?14.“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位?15.唐代“边塞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16.按照作品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哪几类?17.《漱玉词》是谁的词集?18.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各是哪些作品?19.李颀的《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20.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21.1917年,陈独秀在哪本杂志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22.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是哪一位?23.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2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由哪三部作品组成的?25.鲁迅的小说集、散文集和散文诗集分别是哪些作品?26.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27.曹禺的戏剧代表作有哪些?28.《倾城之恋》、《金锁记》、《传奇》是哪位作家的作品?29.舒婷的主要诗集有哪些?30.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谁?31.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哪些环节?32.晚唐时的“小李杜”是指哪两位诗人?33.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34.“小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5.张岱的散文集主要有哪两本?36.李商隐的《隋宫》属于什么诗体?37.明代的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指哪些作品?38.鲁迅作品集中属于历史小说集的是哪一部?39.《牡丹亭》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戏剧传奇,作者是谁?40.巴金先生在新时期出版的被誉为“讲真话的书”的散文集是哪一部?41.“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42.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43.《都江堰》是一篇游记散文,选自余秋雨的哪本散文集?4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问题小说”而闻名的女作家是哪一位?45.阅读和鉴赏小说,应该把握哪几个要素?46.李渔(笠翁)在哪本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戏曲文学的特点及戏曲表演艺术?47.“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48.现代诗歌史上“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位?49.中国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是什么?50.1918年,鲁迅在什么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120题(五花八门版)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120题(五花八门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50204877232f60ddcca156.png)
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5、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6、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9491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a.png)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石头记》。
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长江。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李煜写的。
4.“滥竽充数”出自《庄子》。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李时珍。
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22条龙。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朱仙镇。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酒。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右手在外。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黑色一般表示神怪形象。
12.耀州窑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刀工的。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305首完整的诗。
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面部表情。
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时不再来”。
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仲夏的景色。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七夕节。
20.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的诗句。
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不包括嵩山。
23.下面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的字是戌。
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晏殊。
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李清照。
27.指鹿为马与秦始皇有关。
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秦始皇有关。
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白居易有关。
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辛弃疾。
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淡泊名利的品质。
3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正。
33.褚遂良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位女性。
35.苏轼以“羽扇纶巾”形容周瑜。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3f80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9.png)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鸿门宴》《报任安书》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出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c. 古人说的“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解元、会元和状元。
D.自传体小说《成长》的作者拉索尔·贝克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
B.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D.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雷雨》《骆驼祥子》都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分别是曹禺、老舍。
C.“再拜”指第二次拜,表示礼节隆重,旧时书信末尾常用“再拜”表示敬意。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豆蔻”“弱冠”“巾帼”“而立”都是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B.小说《阿Q正传》《窦娥冤》的题目中都含有主人公的名字。
C.《张衡传》是《汉书》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南朝人范晔。
D.“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管”代指箫、笛之类的乐器演奏的音乐。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等,如“端正好”“叨叨令”,B.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1时。
高三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带答案
![高三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2236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9.png)
高三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带答案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答案:B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A.黄河B.長江C.淮河D 珠江答案;B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答案:A4."滥竽充数”出自哪部书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答案;C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A.扁鹊R.华佗C.孙思D李时珍答案:C6张发明的地动仅上有几条龙?A8条B10条D22条答案:A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答案:A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约哪个?A.汉口镇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答案:C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C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左于在外3.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答案;A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许,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阴险狡诈C.神怪形象D.凶暴残忍答案:A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A汝窑B翟州窑C.定窑D钧富答案:B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答案;B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答案:B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孙武B.孙膑C孙权D孙良答:A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什吗?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D,式打技艺答案:B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C时不我待D失之不再答案:Al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孟夏D深秋答案;A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捐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答:B20.“竹林七贤”中不包括以下哪位?A 山涛B向秀C谢灵运D.阮籍答:C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 李商隐B.骆宾王C王昌龄D李白答A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兵不包括以下那座山?A.泰山B.华山C.嵩山D黄山答案:D23.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戊B.戍C.戌D.已答案:A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起义D.黄巾起义答案:B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谁?A梅尧臣B.晏殊C.苏舜钦D.林逋答案:D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卓文君C.李清照D.蔡文姬答案:C27.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指鹿为马B.奇货可居C.图穷匕见D.一诺千全答案:C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秦始皇B.武则天C.唐太宗D.赵匡胤答案:B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白居易B.李白C.苏东坡D.杜甫答案:A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谁?A李煜B.苏轼C.陆游D.辛弃疾答案:A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什么样的品质?A.为政清简B.平安长乐C.淡泊名利D.骄奢淫逸答案:A32.在古代,人们急样尊称对方的妻子?A令爱B.令正C.令堂D.令尊答案:B33.以下哪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A颜真卿B.赵孟頫C柳公权D.褚遂良答案:B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A.两位B.三位C.四位D.五位答案:B3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以"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壳B.周瑜C.曹操D.黄盖答案:B36.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A.来俊臣B.周兴C.李林甫D.赵高答案:B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李商隐答案:B38.现在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C.乐曲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A.孔子B.屈原C.玉子D.老子答案:B40."杏林”指代的是什么?A.教育界B.医学界C.商界D.曲艺界答案:B41.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山海经》B.《世说新语》C.《封神演义》D.《左传》答案:A42.(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D.天气渐渐转暖答案:B43.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答案:C44.“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4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谁?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C.一位诗人D.八位诗人答案:A46.“醉里挽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答案:C47.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答案:A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答案:B49."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D凌晨3点至5点答案:B50.唐宋八大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位?A.韩愈B.李白C.柳宗元51.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黎明答案:C5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答案:B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A.《孟子》B.《庄子》C.《荀子》D.《老子》答案:A54.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宇字体?A.欧阳修B.欧阳询C.欧阳锋D.欧阳生答案:B55.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C.李约D.李询答案:B56.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满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杉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谁?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答案:C5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已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什么?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答案:B58.《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哪一部文学经典?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く孔雀东南飞》答案:A59."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A.伍子胥B.勾践C.夫差D.范蠡答案:B60.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一百岁被称为什么?A.期颐B.耄耋C.花甲D.古希答案:A6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A.朋友B.学生C.同事D.产业答案:B62.“吴带当风"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位画家的笔法?A.张僧繇B.吴道子C.顾恺之63.俗称"金銮殿"的足以下哪座大股?A.太和殿B.中和股C.保和殿D.养心殿答案:A64."结发"在古时足指结婚时的什么礼节?A.从丈夫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B.从妻子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C.从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而作一结D.把头发都剪掉答案:C65."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足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股D.美丽的地方答案:C6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鉴真C.义净法师D.道明和尚答案:A67.唐文宗曾御封"三绝"”,除了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外,还有什么?A.裴旻的剑舞B.吴道子的画C.李龟年的曲D.顾师古的棋答案:A68.《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A.忠义B.孝悌C.礼义69.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哪个?A.菊B.梅C.竹D.松答案:A7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答案:B71.“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家居装饰答案:C72.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六个D.三十ニ个答案:A73.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A.颐和园B.圆明园C.静明园D.西花园答案:B74."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C.形声宇D.假借字答案:A7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B.《长生殿》C.《壮丹亭》D.(南柯梦) 答案:B7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A77.下列娜个不是南京的別称?A.建康B.江宁C.吴中D.金陵答案:C78.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是哪一部?A. 《古今图书集成》B. 《永乐大典》C. 《太平御览》D. 《册府元龟》答案:B79.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谁?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D.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答案:B8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 C.刘备D?周瑜答案:C81. 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C. 古代的一种告别礼仪D. 绘画的一种方法答案:A82?成语“白驹过隙”一般用来比喻什么?A?速度飞快 B. 时光飞逝 C. 世事变化D?变幻莫测答案:B83.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 鹤B. 鹅C. 鸡D. 鱼答案:B84?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A?京剧 B. 黄梅戏 C. 昆曲 D越剧答案:C8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三都赋》B. 《长六赋》C. 《两都赋》D. 《二京赋》答案:A86?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A?长度 B. 面积 C. 容积 D重量答案:D87.《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什么称谓?A?名 B. 字 C. 号D?姓答案:C88?"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A?牛郎和织女 B. 唐玄宗和杨贵妃C.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D. 梁山伯和祝英台答案:B8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ー战D.破圣沉舟答案:D90."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什么?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C.仁义,礼信D.文.忠、智、礼答案:B91.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C.都是D.都不是答案:A92.《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D.顺序答案:A93.下西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答案:D9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迷,哪一项不正璃?A.岱.指黄山B崤,指崤山C.河,指黄河D.江,指长江答案:A95.“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答案:B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兰亭集序》D.《滕王阁序》答案:B9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哪部书?A.《孟子》B.《荀子》C.《庄子》D.《论语》答案:B98.下列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维B.王勃C.韩愈D.柳宗元答案:B99.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下列哪项不属于酒器?A.尊B.簋C觚D.壶答案:B100.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A挂香包B.插艾高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答案:C。
文学常识丨语文文学常识100题汇总(含答案)
![文学常识丨语文文学常识100题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221a36e45c3b3567ec8bcf.png)
文学常识丨语文文学常识100题汇总(含答案)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以下88道题为常考文学常识及平时考试重点知识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1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1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4.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5.答案: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7.C(“除”,任命官职。)
8.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19.答案A“左迁”必是降职。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上(含答案)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6.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8.答案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秦末始为官名。汉沿设。掌巡察缉捕之事。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