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1章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
3D打印技术
1 2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机逐层打印出三维实体的技术,适 用于建筑模型、小型建筑和预制构件的制造。
应用领域
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3D打印技术可用于快 速建造临时设施、预制构件等,提高施工效率。
3
技术优势
减少材料浪费、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建造速度和 精度。
预制拼装技术
预制拼装技术
将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 进行拼装的技术。
03
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3D打印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应用与优势
总结词
高效、定制化、降低成本
详细描述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打印技术能够快速构建复杂的地下空间结构,减少传统施工中的模板和支架,降低施工成本。同时,通过定制 化设计,满足不同地下空间的需求,提高建设效率。
预制拼装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应用与优势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 》
•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概述 • 新技术介绍 • 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 新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新技术的未来展望
01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概述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通过开发地下空间,可以缓解城市土 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
技术优势
提高设计效率、优化施工方案、降低信息传递错误率。
智能化施工
智能化施工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施工监测 和控制的施工技术。
01
应用领域
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智能化施工可 用于实时监测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质量、 预防安全事故等。
02
03
技术优势
提高施工安全性、降低人工干预、提 高施工质量。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
8
1.2 技术介绍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施工期间的附加变形及控制标准
应从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中 扣除已有变形值及后期变形值。
2021/6/10
9
1.2 技术介绍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控制要点
➢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条形基础的既有局 部倾斜应测定,再控制将要出现的局部 倾斜; ➢对于框架结构独立基础的任意两个相 邻柱基相对倾斜应测定,再控制将要出 现的附加变形; ➢对于箱型或筏板基础的整体倾斜应测 定,再控制将要出现的整体附加倾斜;
1.2 技术介绍
1.2.4 隔离封闭控制技术
2021/6/10
当地铁双线“十”字交叉并在交 叉部位设换乘节点时,该换乘节点 平面形状因换乘要求需要扩大,基 坑断面会出现突变,为保证支撑两 端有可靠的侧壁,方能确保基坑的 安全,需采用隔离分段的基坑施作 方式。换乘节点支护隔离封闭后便 于支撑架设,同时为缩短工期、合 理布置场地和周边环境安全等提供 可靠的技术保障。
2021/6/10
23
1.3 工程应用——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工程
1.3.3 施工控制标准
2021/6/10
24
1.3 工程应用——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工程
1.3.4 地下管线保护技术集成
管线探查
2021/6/10
桩位上部人工挖孔探查
1)围护桩位遇大直径废弃污水管线 管内有积水:两端灌注混凝土封堵;抽排其 间管内积水;人工破除障碍物成孔;下钢护 筒封闭桩孔;机械成孔;下放钢筋笼;灌注 混凝土成桩。
基本原则:遵循“先换撑,后拆撑”原则 。
基本要点: 在对应板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回填密 实或换撑实施后方能拆除钢支撑; 在吊车不及地段,钢支撑拆除应采用导链葫芦、 托架等工具人工进行; 拆除顺序为安装逆序,拆除过程中严禁碰撞
第一章:1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
地下空间权
1.地下空间权的定义
即“于地中横切一断层而享有的权利,或
者说是土地地表下一定范围内空间的权利”。
2.地下空间的供地方式 (1) 单独建设的地下工程 (2) 结合地面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权
3、地下空间的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权属确定
单独建设的地下工程一 般来说产权没有争议,地
下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是地
其收入纳入物业费一并管理使用。
大连典型案例
由物价局核定售价时:将地下停车场的成本分摊至总房价中, 应视作全体业主共有;但由于当时出售车库、车位的行为很
少,故矛盾不突出
开发商自由定价后:大连软件园某小区因停车位的归属及使 用问题,小区业主与开发商发生了纠纷,由于发生纠纷时较 早,车位使用不饱和,故比较容易协商。经过协商最终达成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陈俊涛
LOGO
第一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
第二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主 要 内 容
第三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 第四章 地铁的发展和艺术
第五章 地铁的意义和规划 第六章 地铁的结构和风貌 第七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第八章 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九章 地下电站的开发和利用
本节结束 谢 谢
5000km
20世纪世界大城市出现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
热,主要有:地下存储库、停车场、商业街、娱
乐建筑群、交通网
结论: 地下工程与人类的生活发展紧密
相关,但停留在一种自发行动上。
如何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是关系 到人类生存的大计。
二、地下空间利用的法律进程
障碍: 经济性(地权定义、建设技术) 安全性(洪水、渗漏、活断层) 1.自发利用 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悠久,利用目的和形式 繁多。可以说,人类地下空间利用的历史就是一部出 于各种目的和动机、发展和挖掘地下空间的潜力、不 断寻求其新的使用方法的历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笔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地下空间的开发历史1. 早期利用:人类早期利用地下空间主要用于居住、储藏食物等生活生产需求。
例如,古代的洞穴居住、地窖储藏等。
2. 中国的地下空间发展:5000多年前,中国开始利用地下空间储藏粮食,古代铜矿矿井、石窟群等都是早期的地下工程。
近现代,中国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进入新阶段,如地铁建设、地下商业街等。
例如,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是中国最早的地铁系统之一。
3. 世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地铁的发明和建设使地下空间利用大规模发展。
二战期间,地下空间在防护和战争中作用凸显。
20世纪后半叶,地下空间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巴黎地铁始建于19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之一。
二、地下空间开发技术1. 开挖技术:传统的钻爆法、机械开挖法等。
钻爆法利用钻机钻孔,然后将炸药放入孔中爆破,适用于硬岩地质条件。
机械开挖法利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进行开挖,适用于软土或软岩地质条件。
2. 支护技术:锚杆、喷射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等。
锚杆通过钻孔将钢筋或钢缆锚固在岩土体中,提供支撑力。
喷射混凝土是将混凝土通过喷射机喷射到岩土体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支护层。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下挖掘过程中,先建造一道连续的墙体,再进行开挖。
3. 隧道施工技术:盾构法、掘进法、沉管法等。
盾构法利用盾构机在地下推进,同时构建隧道衬砌。
掘进法是通过掘进机在地下挖掘,形成隧道。
沉管法是将预制的管段沉放到水中,形成隧道。
4.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拱顶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利用钢筋和混凝土构建框架,适用于大型地下空间。
拱顶结构利用拱形结构提供支撑力,适用于地下隧道等。
地下连续墙结构是利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撑和围护结构。
三、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1. 地下空间总体布局: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地下空间总体布局。
例如,根据城市的功能区划分,规划商业区、居住区、交通枢纽等地下空间布局。
第11章城市大规模地下空间建设运营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1)
1)开发地下空间可以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2)充分发挥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各自的优势,共同 为营造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功能服务。 3)将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综合和 协调,对交通系统(如地铁、地下快速干道、地下 停车)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共同沟对市政管线进行 综合开发,适当兼顾防灾的要求。
11.2技术介绍
2.地下设施及交通规划设计
2)基于“中心广场”的南北连接
11. 3工程应用一一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 下空间工程
由于花城大道隧道的原因,地下一层的空间被分割成南北 两个方向。“中心广场”不仅是连接南北的节点,同时又有连 接地下一层商业街和地面的作用(图11. 3-2) 。
3.环境质量保障技术
11. 3工程应用一一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 下空间工程
11. 3工程应用一一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 下空间工程
2.地下设施及交通规划设计
11. 3工程应用一一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 下空间工程
(1)地下文化、商业设施群的规划 主要集中在地下一层。为了消除人工光线、空 气营造出的地下空间的闭塞感,将建筑屋面做成 开敞式,使地下空间与地面公同相连,从而建筑 内部可以引入均匀的自然光和新鲜的空气,营造 出繁华、活跃的环境,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连接公共建筑的天桥、分布于公园内部的自动扶 梯、楼梯使整个建筑成为充满立体感的、开放活 跃的文化商业设施群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继续教育必修教材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
2016年7月
第11章 城市大规模地下空间建设运营技术
11.1 概述 11.2 技术介绍 11.3 工程应用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工程
11.4 总结
11.1.1 工程简介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 区地下空间,占地面积 78万平方米,长边约 1300多米,短580m。 项目分为地下轨 道交通工程、地下空间 主体工程、市政地下管 线改造工程和核心区地 面景观、生态环境建设 工程四大部分,主要为 地下1-3层,总投资约 70亿元。 有广州地铁3号线、 5号线和城市新中轴线 地下集运系统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PPT课件
第28页/共42页
3.3 工程应用—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 熟路车站工程
“后插法”施工H型钢立柱桩工艺流程图
第29页号线常 熟路车站工程
临时路面系统 (1)布置方式 设置盖板次梁,盖板主梁与首道支撑合设;盖板次梁沿基坑纵向(长 度方向)布置,间距3m;路面盖板长轴向与次梁垂直布置。 (2)路面盖板:采用20#工字钢拼接盖板3000×1000×200mm, 施作钢丝网水泥混凝土面层作为防滑面层3mm,实际板厚为 203mm;盖板与盖板之间采用预留螺栓孔用螺栓连接限位;盖板与 盖板梁之间铺设废旧橡胶皮带作为减震降噪措施。 (3)盖板次梁:采用双拼H型钢H488×300×18×11mm,沿基 坑纵向布置,梁长7~9m,间距3m;加工小块倒L型钢与首道支撑上 预留小型钢板或钢筋焊接对型钢梁进行限位处理。
第14页/共42页
3.2 技术介绍
管线保护技术
第一步:路面盖板施工→开挖→设置 悬吊梁
第二步:开挖→设置钢板・橡胶板・ 悬吊螺栓
第三步:设置拉紧 螺丝(固定)→设 置防振装置→开挖 支撑
第15页/共42页
3.2 技术介绍
钢支撑复加轴力技术 针对上海主要采用圆钢支撑的现状,研究出一套可用于上海基坑工 程和其他工程的钢支撑复加轴力装置,包括1型钢法兰转接头、2外 套筒、3内置作动器、4轴力计、5内置支架、6油压伺服器、7轴力 监测仪等几个主要部分。 该系统的应用能消除初始安装构件与结构之间的间隙的影响,亦能 在施工过程中全程监控轴力的变化,并根据轴力和变形的变化情况 对支撑轴力进行适时加载或卸载。系统的应用能更有效的控制轴力 并由此控制基坑变形,使得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新技术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新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对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一、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空间工程中的应用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扫描,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的技术。
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地下空间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规划施工方案。
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空间的几何信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建模等工作皆有重要意义。
在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下空间的三维数据,为施工过程中的方案设计、施工进度控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激光扫描技术还可以对地下空间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二、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地下空间工程中的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使机器人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的能力。
在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工人安全风险等方面。
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进行一些危险性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从而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在地下空间工程中,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施工方案执行任务,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智能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自主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施工环境中的变化。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地下空间工程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影像处理技术等手段,使用户能够感受到一个虚拟的环境。
在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设计施工方案、规划施工过程、培训施工人员等。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工程任务的要求,提高施工质量。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1章
1.3 工程应用——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工程
1.3.6 超长格构柱施工技术
项目 柱 桩 材 料 Q235 C25 断面d(mm) 460×460 1000 根 13 13 长度(m) 16.0+12.4 7 嵌固 (m) 4.0 7 配置型钢/钢筋 角钢/主筋 4∠160×160×16 16Ф20 缀板/箍筋 360×200×10@800 ф10@100 板/加强箍 200×140×20 Ф20@2000
顺序下挖、钢支撑分层架设或拆除、季节变化产
生的温度应力作用、雨水浸入周边土体及积雪荷 载、局部高温焊接和可能出现的轻微碰撞力等各 种工况最不利组合之需求;格构柱内截面应足够
大且需光滑,有严格的垂直度要求,保证整柱内
可以自由提放灌注混凝土的小口径导管。临时格 构柱使用时间可按一年计。
1.2 技术介绍
工艺流程:构件加工
放线定位
人工挖孔
钻机成孔
钢筋笼吊放
下节格构柱吊装并与钢筋笼组装 灌注混凝土
上节格构柱吊装并与下节组装后安放于设计标高
静置24h后回填级配砂石;
成孔泥浆:成孔阶段比重控制在1.3~1.5;清孔后比重1.15~1.2;沉渣厚度≤50mm; 格构柱控制:两台经纬仪正交方向监测,控制垂直度; 回填质量:24h后孔内回填级配砂石,填料量≧设计量95%。
担拆撑后的附加转移荷载;隔离桩(墙)随邻坑开挖而破除,直至邻坑基底.
1.2 技术介绍
1.2.5 超长格构柱设计施工技术
格构柱概念:是在开挖基坑前坑内预先制成的 具有满足内支撑架设需要,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 垂直钢立柱。
设置原因:钢支撑较长,易出现压杆不稳定问
题,需要中部适当进行约束;较长的钢支撑自身 吨位较大,其产生的支撑挠度易于超限,也需要 中部适当托架;基坑较深时,钢支撑层数设置较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2章--城市超深基坑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63页
➢经历降水开挖路径与仅经历开挖路径的土体相比明显呈现超固结 土的性质。
2.2 技术介绍
2.2.1超深基坑开挖中的土力学问题
考虑土体应力路径下的强度指标选取
✓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可得出截然不同的土体抗剪强度参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 对于饱和黏性土应采用在土的有效 自重应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 排水试验确定抗剪强度指标。
2.2 技术介绍
2.2.2超深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技术
1)疏干基坑内 储水,创造干式 开挖作业条件;
3)控制降水引起 的地面沉降,避免 较大差异沉降;
基坑降水工程 需要达到目的
2)降低坑底承压 含水层水头,防 止突涌发生,避 免渗流破坏;
4)控制降水对 坑内梁、柱等围 护、支护结构体 的影响。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坑降水方案
✓ 基坑降水理论; ✓ 层板混凝土的表观质量控制难 度较大等等。
基坑时 空效应与 变形控制
✓ 软土地区 由于开挖 和降水使 得空间受 力状态发 生改变
科学地制定考虑时空效应的开挖和支 撑的施工设计方案
2.1 概述
本章针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后广场工 程,结合该工程课题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介 绍一些城市超深基坑地1超深基坑开挖中的土力学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基于一维压缩试验以及常规三 轴试验基础建立的计算参数属于 简单情况下的加荷问题
✓深基础、地下隧道、深基坑均 涉及土的开挖卸荷问题
✓采用加荷条件且不考虑应力路 径的土体参数进行深基坑的分析 设计不严格。
(2) ✓超深基坑开挖工程卸荷幅度很大, 土体处于严重超固结状态
➢制作钢筋笼时,要预先确定浇 筑混凝土用的导管的位置,除考 虑设计结构要求外,尚应考虑吊 装的受力要求。
第3章新型盖挖法--《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1)
路在西侧基坑外通行;
第三阶段:主要进行西侧2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井施工,以及剩余的换乘通道施 工。
1.3 工程应用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车站
1.3.4 技术应用情况
常熟路地铁车站新型盖 挖法施工流程——标准段
临时路面以下的基坑开挖及 结构回作流程
1.3 工程应用——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车站
1.3.4 技术应用情况
突出特点:将盖板体系与基坑的支撑体系相结合的设 计施工理念,结合相应的临时路面体系的施工来保障 交通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1.1 概述
与逆作法区别 盖挖法:是一种暗挖法,结构自下
而上顺做(开挖,支撑,底板,柱
梁板…结构顶板);
逆作法:桩柱体系、框架体系、梁 板体系、剪力墙等自上而下施工。 (桩柱,顶板,首层梁…结构底板)
1.2 技术介绍
1.2.1 新型盖挖法施工流程
主要施工阶段:
围护施工阶段 立柱桩施工阶段 盖板施工阶段 土方开挖/支撑阶段 结构回筑阶段 路面恢复阶段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1.2 技术介绍
1.2.2 水平支撑体系设计 (1)首道撑选型。 钢筋混凝土支撑:刚度大,变形 小,与围护体刚性连接,整体性能
1.2 技术介绍
1.2.3 临时路面体系设计
(1)盖板设计:
为增加车辆通行的舒适性以及减小噪 声等问题,需要考虑临时路面体系的减
震降噪等构造设计。一般考虑在盖板四
个角点处设置减震橡胶垫来降低车辆通 行时的噪音。盖板在铺设时应严格控制
相邻盖板间高差,控制标准为相邻高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技术介绍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地基基础已发生的变形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 倾斜、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 倾斜、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及 其沉降量,应通过现状测量及 其竣工图(很重要)准确推断。 当未能搜集到竣工图时应通过 上部结构底层特征部位高程差 合理测判。
1.2 技术介绍
1.2 技术介绍
1.2.2 地下管线保护技术
管线探查 管线改移 管线保护
地铁明挖基 坑围护桩最佳水平外放 距离取值为 0.5~0.7H 合 理(H 为基坑深度) 。
1.2 技术介绍
1.2.4 隔离封闭控制技术
当地铁双线“十”字交叉并在交 叉部位设换乘节点时,该换乘节点 平面形状因换乘要求需要扩大,基 坑断面会出现突变,为保证支撑两 端有可靠的侧壁,方能确保基坑的 安全,需采用隔离分段的基坑施作 方式。换乘节点支护隔离封闭后便 于支撑架设,同时为缩短工期、合 理布置场地和周边环境安全等提供 可靠的技术保障。
1.2 技术介绍
1.2.4 隔离封闭控制技术
1)将周边环境复杂且基坑断面突变较大的深基坑,采用围护桩(墙)将其分割成两个 或三个分别独立的基坑便于支护设计;2)一般在基坑断面突变部位设隔离桩(墙)后, 可分别形成封闭规则断面的基坑,单个规则断面基坑设计可简化为平面问题,地面以上 附加荷载按远近、大小最不利组合工况取值核算;3)采用斜支撑时,桩和围檩(腰梁) 间需设置抗剪蹬,以保证在围檩无水平滑移条件下垂直坑壁方向上的作用力得以发挥; 4)围护桩墙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斜撑作用的法向力,同时要考虑满足斜撑作用的切向 力的作用,及其在开挖和拆撑时可能出现的各工况下的不利组合;5)若隔离后两侧坑 深不同, 应先行施工较深一侧基坑, 待主体结构封顶回填后,其紧邻基坑方可开挖; 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的每一层水平中板, 均需在其甩茬处垫设型钢等密贴坑壁,以承 担拆撑后的附加转移荷载;隔离桩(墙)随邻坑开挖而破除,直至邻坑基底.
卸载导致应力释放导致的环境影响 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是可控的。控 制标准将是关键。
1.2 技术介绍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一般地,地下空间开挖引发 相邻建(构)筑物地基基础附加变 形,与已有地基变形的累计变形量 (有时还需预留后期变形量)应小 于地基变形总允许值。这样可不考 虑地下空间开挖对上部复杂结构的 影响情况,使控制其对相邻建筑物 的影响这一复杂技术问题简化为仅 对其地基基础变形控制即可。
设计为方形(圆形) ,边长(直径) 在 40m 左右,深度较大,侧壁竖直 且无预留肥槽,开挖时受环境限制需 在局部部位垂直出土,内部支撑一般 以中心对称的斜支撑为主,由上而下 分步架设分步明挖的基坑。
1.2 技术介绍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深基坑开挖卸载的环境效应:
深基坑开挖卸载,势必导致周边 土体的应力场发生改变,并引发位移 场变化,最终可能导致临近的地基/ 基础发生被动变形而影响既有建/构 筑物的正常使用状态。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施工期间的附加变形及控制标准
应从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中 扣除已有变形值及后期变形值。
1.2 技术介绍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控制要点
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条形基础的既有局 部倾斜应测定,再控制将要出现的局部 倾斜; 对于框架结构独立基础的任意两个相 邻柱基相对倾斜应测定,再控制将要出 现的附加变形; 对于箱型或筏板基础的整体倾斜应测 定,再控制将要出现的整体附加倾斜;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继续教育必修教材全 国师资培训班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2014年10月24-26日
第1章 大断面竖井型深基坑 钢支撑复合支护技术应用
1.1 概述 1.2 技术介绍 1.3 工程应用 1.4 总结
1.1 概述
基本概念
大断面竖井型深基坑:开口一般
地基基础附加变形控制是关键
1.2 技术介绍
1.2.1 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地基变形总允许值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建筑 物地基变形总控制标准如表 1.2-1 所示。实际应用时, 应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基础形 式和建筑物类型确定地下空 间施工期间相邻建筑物地基 基础变形控制标准。
1.2 技术介绍
1.2.5 超长格构柱设计施工技术
施工的基本流程:灌注桩成孔 插放格构柱
孔口接长 浇筑混凝土
垂直度调节。
设计考虑因素:格构柱强度和刚度需满足基坑
顺序下挖、钢支撑分层架设或拆除、季节变化产
生的温度应力作用、雨水浸入周边土体及积雪荷
载、局部高温焊接和可能出现的轻微碰撞力等各
种工况最不利组合之需求;格构柱内截面应足够
大且需光滑,有严格的垂直度要求,保证整柱内
可以自由提放灌注混凝土的小口径导管。临时格
构柱使用时间可按一年计。
1.2 技术介绍
1.2.5 超长格构柱设计施工技术
1.2 技术介绍
1.2.6 钢围檩后抗剪蹬贴桩技术
设置目的:避免该切向力引发围檩相对于桩发生滑移, 造成支撑失效。 设置位置:钢围檩背后,与围护桩/墙间; 控制要点:1)测量放线确定抗剪蹬安装位置;2)在坑 壁相应位置开凿坑槽安装抗剪蹬,坑槽底部须暴露桩身侧 面并找平;3)钢围檩安装就位,及时测量抗剪蹬所需实 际尺寸;4)所用钢板材料、厚度及抗剪蹬立面高度均应 按照设计图纸严格执行;5)焊接抗剪蹬应原位作业,主 钢板与次钢板交接平面形状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相似处理, 确保主钢板端部紧贴桩身;6)各焊缝质量验收合格后, 方可在钢围檩与围护桩之间回填细石混凝土 。
1.2 技术介绍
1.2.5 超长格构柱设计施工技术
格构柱概念:是在开挖基坑前坑内预先制成的 具有满足内支撑架设需要,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 垂直钢立柱。 设置原因:钢支撑较长,易出现压杆不稳定问 题,需要中部适当进行约束;较长的钢支撑自身 吨位较大,其产生的支撑挠度易于超限,也需要 中部适当托架;基坑较深时,钢支撑层数设置较 多,为了加强支撑整体稳定性而设置支撑-连梁格构柱体系;支撑装拆难于吊装,需要中部托架 递接等。这些均需要在支撑中部设有格构柱(梁) 进行约束或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