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

合集下载

关于《陋室铭》教案4篇

关于《陋室铭》教案4篇

《陋室铭》教案关于《陋室铭》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篇1一、解题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三、课文分析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回答)室。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陋室铭》教案1【教材简解】《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__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

《陋室铭》这篇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__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__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初读陋室,感音美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2、了解“铭”(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齐读)3、感音美请同学们速读这篇__,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__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琴in,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__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__的节奏。

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一段话,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陋室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陋室铭》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很有感触,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引导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投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陋室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陋室铭》的韵律美和意境。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本主题的把握:理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为载体,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人生观。
举例:《陋室铭》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其比喻意义,即过于苛求或完美主义可能导致孤立无援。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10
骈句是指对偶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 重视声韵的和谐。骈句是结构相似、内容 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 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相对 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 都是散句。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 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 全合乎要求。
1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室
禹 锡

1
你们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吗
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
“铭”的呢?
2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3 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4
填空: 4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5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35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 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27

治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学







远大抱负












趣 28
9.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 有”,这些矛盾吗?

部编版 陋室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 陋室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3 陋室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答案】①名:出名。

②素:不加修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出名。

②句意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素:不加修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答案】①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孔子说:“有什么筒陋的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注意“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第二句话,注意“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答:。

【答案】作者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作者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4)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文辞蕴藉、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特点即可。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一、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陋室铭文言现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陋室铭文言现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陋室铭》是一篇文言文,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躁的批判。

这篇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贫生活和超然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从语言和结构上来看,这篇文章展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语言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

一、文章内容分析《陋室铭》的内容主要围绕作者居住的简陋住宅展开。

文章开头便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就立意深远,告诉我们,即便是在平凡的环境中,只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也可以成就非凡的人生。

作者接着写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了虽然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心灵既纯净又香郁。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超脱,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文章中还提到“蔬菜衣食,木落水涵”,表现了作者对于朴素生活的向往。

他认为,过度的奢华和浮华只能使人迷失自己,而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是来自内心的追求和平和的生活方式。

这些都将我们引导到对于内心追求的思考,并对当代社会的流俗之风有所冲击和反思。

文中还有“遗孤汲瓦,邻里攀枝”等诸多的了以及借喻,构成了整个文章的美好的画面。

二、文章语言分析《陋室铭》采用了典型的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表现出古典的韵味和文雅的气息。

在词汇的使用上,作者选用了许多古文学的词汇,如“斯”、“惟”、“汲”等,使文章显得古朴而优美。

在语法结构上,文言文常常使用的是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深奥而富有韵味。

文章还使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为文章增添了不少魅力和智慧。

三、文章结构分析《陋室铭》的结构非常清晰,分为序言、叙事和结尾三个部分。

序言部分,通过对山水之间的比喻,引出了陋室的主题。

叙事部分,主要描述了陋室的环境和作者的感悟。

结尾部分,则总结了全文的主题和思想。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整篇文章既有立意深远,又有层次清晰,既有思想内涵,又有感情表达,使人印象深刻、广泛而持久。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
安贫乐道;赞赏
10.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钱钟书的书斋
12.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讲目录:1.电子课文;2.《陋室铭》精讲;3.《爱莲说》精讲。

一、电子课文17 短文两篇预习◎“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查找资料,说出几篇属于这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

◎认真阅读课文,参考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陋室铭①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⑤。

谈笑有鸿儒⑥,往来无白丁⑦。

可以调⑧素琴⑨,阅金经⑩。

无丝竹之乱耳⑪,无案牍之劳形⑫。

南阳诸葛庐⑬,西蜀子云亭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⑮?————————————①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 1990 年版)。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②〔名〕出名,有名。

③〔灵〕神异。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⑥〔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⑦〔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⑧〔调〕调弄。

⑨〔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⑩〔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⑪〔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⑫〔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⑬〔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⑭〔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西蜀,今四川。

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⑮〔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①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

晋陶渊明③独④爱菊。

自李唐⑤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⑥而不染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中通外直⑨,不蔓不枝⑩,香远益清⑪,亭亭净植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⑬焉⑭。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的积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托物言志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老师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

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展示预习成果:题解,作者。

(关于课文题目,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谁来简介作者呢?)三、朗读:自由读---点名读-----范读----齐读(点名读可以简单点评,大家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铭文的韵味)四、交流翻译。

(结合课文注释自己译或者与同桌交流,翻译出来后简单评论)五、疑难词句。

(那么大家还有没有哪些不会的词句呢,出示课件)六、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已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请男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

字面上意思理解了并不等于理解了课文,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现在根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进一步探讨课文。

)1、本文统领全文表达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从此句话来看,陋室陋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点?(1)自然环境--------优雅(2)交往人物---------儒雅(3)日常生活---------高雅(各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苔……青”:对偶,拟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环境的话用一个什么词? “谈……丁”:与刘禹锡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鸿儒,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间的性情互赏,切蹉诗文,诗酒唱和,不只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注释《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在(zài):在于,动词。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

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rú):指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珍贵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精品课件

听读课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 所押的韵是什么?
“座右铭”,本指古人 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 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 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 有自己的“座右铭”。
拓展延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拓展延伸
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竹子、粉笔
蜜蜂代表勤劳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 竹子代表虚心谦逊的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粉笔代表做人清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 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俗和生活情趣高雅,突
合作探究
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
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 明什么心迹呢? 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 岸的节操。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 叫什托么物?言志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 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手法。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 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 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 写得比较含蓄。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共包括13首古诗和6篇文言文,下边整理分享这些作品的原文及译文。

第一部分古诗13首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唐]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4.晚春[唐]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5.泊秦淮[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6.贾生[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陋室铭》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骈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人生态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等,学习作者如何在简陋环境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主题思想和诗词鉴赏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和对比现代汉语表达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化背景的融入:将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内涵。
举例解释:
-在处理文言文翻译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逐句解析、对比现代汉语表达等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对于诗词鉴赏方法的难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鉴赏。
-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陋室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陋室铭》的写作风格,描述一个自己的生活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辅以实例。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上仍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鉴赏能力。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思考和交流。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文本解读

《陋室铭》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文题诠释《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房屋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从居住环境的宜人、交往人物的高雅和日常生活的脱俗三方面着手,又用古代名贤的居室来自比,表达出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主旨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精神。

4.内容解读《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全文81个字。

文章构思新颖,通篇采取托物言志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洁的情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这篇作品可能谢雨刘禹锡被贬谪之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喧嚣的鄙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开头点名主旨,用“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先否定后肯定的居室,通过“仙”“龙”能否“名”“灵”的事理类比,烘托“陋室”之非凡的原因——“吾德馨”。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陋室铭》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陋室铭》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陋室铭》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陋室铭》一、字音及词义:馨x 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牍d :公文,书信;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惟吾德馨:只有我品德高尚。

惟,只;吾,我,这里指陋室的主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斯:这。

鸿儒r :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贞元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辅佐王叔文执政,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等职。

他不但政治态度比较进步,而且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见解。

其诗文格调高亢,含意深远。

著有《刘宾客集》。

2、关于背景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河北定县(旧中山郡),一说在安徽和县(旧和州),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的根据是,刘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到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

《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

有铭,柳公权书碑。

”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

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

晚唐以后,和州屡遭兵燹,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

刘禹锡之后,很少再见到有人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大概正是由于这种缘故。

今存陋室位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中。

一正两厢联成一体,方位坐北朝南,结构小巧紧凑。

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阴满地,环境十分清幽。

所处地势略高于城中其他部分,面临巍峨雄壮的镇淮楼(俗称鼓楼)。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陋室铭》赏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陋室铭》赏析

声韵和谐、语言优美的短文——刘禹熙《陋室铭》赏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

构思很新颖,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篇作品可能写于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司马以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陋室,而是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铺垫,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种以比兴起笔,贴切自然地引入正题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用山水陪笔,来衬托文章的主旨,表达了陋室虽然简陋,但我——居住的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播,陋室也就不陋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宽敞华丽,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会受到人们的仰慕。

本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引题,从“山”、“水”引到“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点出了题旨。

“惟吾德磐”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陋室就)出名了。

”“馨”在此处应指“陋室”的名声飞扬远方,“陋室”是狭隘简陋的房子。

杜甫《甘林》诗:“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因此,“陋室”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屋子。

但是,刘禹锡的“陋室”,因其主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也就具有好声誉,引起人们注意,远近出名了。

而文中刘禹锡以“陋室”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但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更证实了“陋室”的“香”之远闻,名扬四方。

“馨”字这样解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与起首二句紧密联系,互相照应了。

意思说,这虽然是个狭小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格高尚使它也变得美好,散发出花木般的芳香。

“馨”字的本义是花草树木的香气,移用来描写人的品德,这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

“陋室”因“德馨”而“馨”,这就点明全篇的中心思想。

接着,作者描述了陋室的有关情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外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对陋室幽静清雅的景色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刘禹锡
陋室铭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1、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 的情趣。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一 朗读,享受其韵律美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陋室铭
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 1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 2 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
笔?起何作用? • 3 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
西蜀子云亭”呢? • 4 结尾应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四:赏读——读明情操
•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 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四:——背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
,水不在
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作业 仿练习写一篇《 铭》的 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 用现代文。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
法是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
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
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从以上分析中来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 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陋室铭
人教版七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 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1)作者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 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2)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 有雄辩的力量。(3)画龙点晴,进一步点明全 文主旨。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一篇《学生铭》与大家共勉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 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 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 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 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 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 什么含义?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 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
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① 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②与前文“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③是全文的 点睛之笔。④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 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致。
活活动动目标二::细读——翻译课文
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