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结合在《环境仪器分析》课程改革的探索
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探讨
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
面对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在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并重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针对仪器分析这门具有鲜明应用性和技术性的专业课程,我们旨在探索其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能性与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本文首先将梳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目标,明确其在高等教育及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定位与作用,特别是其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随后,我们将结合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分析该课程在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与课程思政理念的契合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融合难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课程思政融入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案例教学法:选取与仪器分析相关的科研实例、工业应用或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度剖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伦理、环保意识、创新思维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考其在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实验室文化塑造:借助实验室规范操作、团队协作、实验报告撰写等环节,强调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及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安全规定等行为规范,营造浓厚的课程思政氛围。
跨学科整合:联系仪器分析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的交叉应用,展示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兴趣,培养其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
项目式学习与社会实践: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探究性实验项目或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愿。
二、仪器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的理论基础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开展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的探索
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开展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这里要求的是【背景介绍】的内容,我将根据要求输出200字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许多高校的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内容滞后、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而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开展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与科研基地合作,可以借助其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强、前沿性强的教学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索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开展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我国仪器分析类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我国在仪器分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开展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开展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搭建起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和更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其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2.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水平;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激发他们的科研潜力和探索精神,为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这些目的的实现,可以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仪器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而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推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仪器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1. 以仪器操作为主在传统的仪器分析教学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对仪器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宏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大多把授课的主要内容放在了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上,而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仪器为何如此设计,它的实质是什么。
导致学生缺乏对仪器分析技术的综合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
2. 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学习方式的呆板性,学生们往往对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仪器操作技能学到手,而对于仪器分析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却缺乏深刻的认识。
3. 缺乏综合素质仪器分析技术是一门高精尖的学科,学习它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更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工作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培养出这些素质。
传统的仪器分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方式呆板等问题,急需对教学进行改革,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正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三、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理解仪器分析的社会意义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分析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仪器分析技术对社会的意义,培养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和责任感。
2. 融入仪器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仪器分析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仪器分析“N+1”模式课程改革研究
第49卷第11期2021年6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1Jun.2021仪器分析“N+l”模式课程改革研究贾海浪,林丽霞,孙建华(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仪器分析是化学类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时代的发展使得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对仪器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如何改革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N+1”模式进行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注重过程考核,其中N的形式多样,包括课堂笔记、课堂提问、讨论、考勤、作业、单元测试、实践实验考核、期中考试等,而1为期末考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仪器分析;N+1;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11-0150-02 Study on“N+1”Mod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JIA Hai-lang,LIN Li-xia,SUN Jian-hua(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ngsu Changzhou213001,China)Abstract: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Chemistry undergraduat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nalytical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all of these put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strument analysis.Aimed at how to reform the current obsolete teaching mode, through the"N+1"mod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curriculum reform,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was paid attention,in which the form of N was diverse,including classroom notes,classroom questioning,discussion,attendance,homework, unit test,practical experiment assessment,mid-term examination,etc.,and1was the final examination,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5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in an all-round way learning quality.Key words:Instrumental Analysis;N+1;curriculum reform仪器分析是化学类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各种前沿学科的快速发展对仪器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切。
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摘要】理实一体化是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与不足,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仪器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模式重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该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仪器分析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笔者通过多年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较弱,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二是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技能训练呈现机械化、模仿化的特点。
教师习惯于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作为辅助手段,甚至必要的实验实训课未能开设,此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效率不高。
三是“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四是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制度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针对高职院校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凸显学生能力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分析行业精密仪器的普遍使用和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人才竞争也呈现出愈加激烈的态势。
在高职院校学好仪器分析课程,掌握仪器分析操作技能,成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我校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仪器分析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3人 一组 , 随科 研 人 员 学 习分 析 检 测样 品 的全 跟
过程 , 掌握分析测试 仪器 的使用及其在科研和生产
实 践 中的具体 应 用 。在 几 天 的 实践 中 , 程 由教 师 全
结点评并强调重点 和注意事项。这样 , 台上 同学讲
得 用心 , 台下 同学 听 得认 真 , 师生 可相 互 提 问 , 对 针 问题 可 以进 行讨 论 , 见不 统 一 可 进 行 辩 论 。实 验 意 时学生 带着 问题 、 目的 明确地 实验 , 能更 注 意操作 细
率, 优化 科技 创新 环 境 、 高 科 技创 新 能 力 , 校 已 提 我
2 采 用双 向 互 动教 学模 式 , 出学 生 主 体 突 地位
为 了更好 地 贯 彻 “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能 力 培 养 以 为核 心 ” 的教 学 理 念 , 们 对 实 验课 进 行 了双 向互 我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 育改革工程项 目( 目 项
编号 :5 1 ; 7 2 ) 东北农 业大 学理学 院教学研究基
金 (0 9 。 20 )
等与农学、 食品等领域相关的样品营养成分分析 、 农 残分析以及杂质分析等内容 , 使实验内容更贴近生 活和生产的实际, 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 。实验 内容
和科研人员协调指导学生实习 , 既不影响科研人员 的研究 , 也不必担心损坏仪器 , 能将学习、 还 生产实 践与科研有机结合 , 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 , 为学生将
来 科研 或就业 奠 定 坚 实 的基 础 。与此 同时 , 解决 也
节, 避免 了传统实验教学 中学生机械操作、 不独立思 考 的弊端。实践证 明, 互动式教学 留给学生更 多的 思考空间, 削弱 了学 生对 老师 的依 赖心 理 , 学生 变被
提高《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初探
2021年第5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39期 · 287 · 提高《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初探李传平,李倩,朱贤东(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及其变化为基础,利用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获取化学物质的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门学科,具有前沿性、应用性、交叉性等特点。
随着新理论、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应当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
本文对目前《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授课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面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5-0287-01Teaching Reform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for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Li Chuanping, Li Qian, Zhu Xiandong(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 discipline based on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s and their changes. It uses complex or special instrum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such as composition, content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ontier, application and intersectionalit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theories, instruments and technologies,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update their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in time.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system, mode and assessment method, which will be benefi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Keywords: instrumental analysi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ode仪器分析是一类借助仪器设备,利用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获取化学物质的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门学科[1]。
《仪器分析》课程改革初探
L u— u , VR n— ig U J n— eg, A Gzn t g U N C n—g a g U Y k n L e qn ,Y i f n W N g— i ,Y A u a o n un ( o eeo Sine C iaU i r t o erl m, h n o gQ nd o2 6 5 C ia C l g f c c , hn nv sy f t e l e e i P o u S a d n iga 6 5 5, hn )
・
1 ・ 4 4
广州化工
21 年 3 0 1 9卷第 1 期 9
侣 , 学科 发展上 , 器 分析 在 分 析 化学 中所 占的 比重 析方 法 , “ 在 仪 故 光谱 分析方 法 ” 仪器 分 析 中 内容 最 多 、 是 最
越来越 大 , 应 用 范 围上 , 器 分 析 已应 用 到化 学 、 在 仪 化 复杂 的一部 分 。这部 分 包 括原 子 发射 、 原子 吸 收 、 子 原
Absr c :I sr me tlAn y i t a t n tu n a a ss,o e o h mp ra tf n a n a o s si h mity,p a e n i o t n o e i l n ft e i o t n u d me tlc ure n c e sr ly d a mp ra tr l n teta hn h e c i g,wh c mp a ie n te re n r ci e,a d i tg a ekn wld e a d s il.I r e o a a tte t a h i h e h sz d o h o s a d p a tc i n n e r t o e g n k ls n o d rt d p h e c - i g r fr a d s c a e eo me to e p ro n eo m n o i d v lp n fn w e d,t e n e s a y o u rc l m eo m s e p t td o t h r ce itc l i h e e s r fc riu u rf r wa x a i e n isc a a trsis a a d patc lrt .Th e c i g p o a ,ta hig c n e t e c n t o n ri ua y i eta hn rg m r e c n o tn ,ta hi g me h d,t a h n a sa d t e p o to fs i n e c i g me n n h r mo in o ee — t c r s a c r ic s d,a d t e s e ii t o sr g r i g t e ta h n eo fI t me tlAn lsswe e p tfr i e e r h we e d s use i f n h p cfcmeh d e a d n h e c i g r fr o nsr m u n a ay i r u o —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八)《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八)《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仪器分析》是化学、环境、材料、生物、地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测定物质的组成、含量、状态和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应用仪器测试结果进行简单理化分析的能力等。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在高精密仪器设备领域的现状,培养学生科学、辩证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对事物认知的综合分析水平和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案例说明《仪器分析》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如何在本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知识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讨的重要内容。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经过多次的研讨,基于本课程讲授分析仪器之间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科学、辩证、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本出发点,以弘扬科研报国的情怀为使命,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思政建设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关于辩证统一方法论的实际应用案例,并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科技发展简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期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事物科学认知的综合分析水平和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教学目标▪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有关概念;▪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主要分析对象;▪掌握初步的仪器分析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重点掌握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学生科学、辩证统一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除旧布新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学策略专业课中该如何引入思政的元素,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本课题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拟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认识论、辩证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本领,提高学生对事物认知的综合分析水平和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形势下《仪器分析》课程改革与探索
新 形势下 《 仪器分析 》课程 改革与探索
来守军 关 晓琳 谢 昆 乔 澍 潘 杰 牟 新 利
( 重庆三峡 学院化 学与环境工程 学院,重庆万 州 4 4 ) 0 1 0 0
摘
要:基 于仪器 分析课程在教育 中的重要地位和多年来实践教学所面临的 问题 ,对仪 器分
析课程的教学理念推陈 出新,实现师资队伍 的重组和 引入专家系统配合课程讲授 ,对课程教材删
一
11 — 4
重庆 三 峡 学 院 掌 报
授的局面,根据课程内容分类,优选 3 ~4位教师分
别对 课程进行规划 .例如可 以将仪器分析的内容分 为电化学分析部分 、色谱部分、光学分 析部分 、其 他 ( 热重 、质谱等 )部分 ,分别 由四位老师讲授 , 这样 既能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优 势,学 生也能更好 地理解课程所授 内容 .其次,加 强对教师 的培训 ,
《 仪器分析》课程通常包括理论和实验 教学两个部分 ,是面 向化学 、化工 以及环境等专业的一 门非常
重要的专业课.早期的仪器 分析理 论课和 实践课 的教学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 ,加之 由于仪器分析设 计 的原理 、内容 以及对象差别很大,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 点 ,并能正 确地选择分析方法 ,解释实验现象 和处理 实验数据 ,以及培养独立 的思考 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对该课 程 的改革与探索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师 同行 们经 常思考 的问题 .针对新形势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 中存在 的问
2 教学师资 队伍 的优化和建立专家系统
当前高校 仪器分 析课程 的教学 效果普遍不理想 ,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仪器分析课程基本 由一位老师独 自 承担课程有关 .因为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不可能对所有的仪器都非常熟悉,即使对仪器 的原理很清楚 , 也很难跟上仪器 的硬件和软技术发展速度 ,所 以在 向学生讲授该 门课程 的时候 ,不可能达到最好 的教学效 果.解决这一 问题的关键,就是优化师资 队伍和建立专家系统 .首先,避免仪器分析理论课 由同一位教师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 ) 器 分 析 的 基 本 原 理 涉 及 到 量 子 化 4仪 学等学科 , 十分 抽 象 。 ( ) 型 的精 密 分 析 仪 器 , 格 昂贵 , 5大 价 不 能随 意 搬 动 和 拆 开 , 以 讲 到 仪 器 组 成 结 所 构 及 工 作 原 理 这 部 分 内 容 时 只 能 纸 上 谈 兵 , 生 看 不 见 、 不 着 , 得 枯燥 。 学 摸 觉 总 之 , 器 分 析 是 学 生 学 习过 程 中 普 仪 遍感 到 较 难 掌 握 的 一 门 课 程 。 因此 , 对 以 针 上特 点 , 们 采 取 了相 应 的 措 施 。 我
仪 器 分 析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探 索
科技教育
宋 健 ’ 史 晓 敏 ( 江南 大学 化学与材 料工 程学 院 江苏无锡 2 1 2; 2. I 1 42 江阴 出入境检 验检 疫局 江苏 无锡 21 4 0) 0 4
摘
要: 从仪 器分析 课程 的特点 出发 , 椐教 学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 根 进行 了教 学改革 的探索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3 9 ( 0 1 0 () 0 9 -0 1 2 7 1 2 1 ) 3 c- 1 6 2 6
2 对教学过程 中存在 问题的一些措施
布置 相 应 的 课 题 , 食 品 专业 的 学 生 , 如 可查 找食 品添 加 剂 、 药 的分 析 方 法 ; 工 专业 农 生 的学 生 可 查 找 抗 生 素 、 类 的 分 析 方 法等 。 酒 知 识 状 况 组 织 教 学 , 重 知 识 的 前 后 联 系 , 通 过 对 本 专 业 相 关 课 题 的 查 询 , 以 较 大 注 可 且 通过各部分知识之间的串联 . 比较 , 可 能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对 仪 器 分 析 方 尽 增 强 知 识 的 逻辑 性 、 系统 性 。 可 以 将 原 子 法 的 应 用 情 况 有 一 个 整 体 的 了 解 。 如 吸 收 和 紫 外 光 谱 进 行 比较 , 以 将 原 子 吸 可 另外 , 以 通 过 让 学 生 自 己 设 计 实 验 可 收 和 原 子 发 射 进 行 比 较 , 外 光 谱 和 红 外 方 案 , 紫 进一 步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行的 仪 器 现 光 谱 进 行 比较 , 外 光 谱 和荧 光 法 进 行 比 分析 实 验 课 程 大 多 是 验 证 性 实 验 。 证 性 紫 验 较 , 后将 光谱法进行 归纳总结 。 最 比较 时 , 实验 可 以 帮 助 学 生认 识 仪 器 。 步 掌 握 仪 初 可 以 从 基 本 原 理 、 器 构 造 、 法 的 适 用 器 的 使 用 方 法 , 固 对 分 析 方 法 原 理 的 理 仪 方 巩 性 、 法 的优 缺 点 等 多方 面 着 手 。 还 可 以 解 。 是 , 于 验 证 性 实验 , 生 做 的 只 是 方 如 但 对 学 将分 散在各章 中的定量方法 进行 归纳。 通 分析 方 法 最 后 的 验 证 。 对 一 个 分 析 方 法 而 过 比 较 , 容 的 逻 辑性 、 内 系统 性 无 疑 得 以 加 的掌 握 , 根 本 的 应 该 是 掌 握 分 析 方 法 的 最 强 。 时 , 升 了学 生 对 知 识 的 认 识 , 仪 建立 , 即 分析 方 法 的 设 计 部 分 , 才是 一 同 提 对 也 那 器分 析 有 一 个 全 貌 性 的 认 识 , 免 “ 见 树 个 分 析 实 验 的 核 心 部 分 。 此 应 该 适 当增 避 只 因 木 , 见 森林 ” 情 况 。 一 方面 , 发 挥 学 加 设 计 性 实 验 的 比 例 , 学 生 一 个 分 析 目 不 的 另 也 给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 学 生 自觉 主 标 , 使 由学 生 自己 查 阅 并 参考 文 献 , 己设计 自 动 地 使 新 知 识 与 其 原 有 认 知 结 构 中 的 有 关 实验 方 案 。 果 条件 具 备 , 以 开 设 实 验 , 如 可 知识 发生相互作用 , 而 建立联系 。 从 让 学 生 自 己做 实 验 准 备 。 设 计 性 实验 的 “ 2. 3改 进授课 方式 开设 , 够 有 效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理 论 知 识 及 能 应 试 教 育 极 大 的 影 响 了 学 生 的 思 维 方 实 验 动 手 的 积 极 性 . 引导 学 生 由知 识 学 是 式 , 学 生 在 大学 期 间 的学 习埋 下 了隐 患 , 习 向 科 学 研 究 的 初 步 转 变 , 求 学 生 有 较 给 要 创 造 成 部 分 学 生 厌 学 , 愿意 去 思 考 , 不 陷入 了 强 的 动 手 能 力 、 新 能 力 及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修 课一 老 师 划 重 点一 考 试 的 学 习 。 的能力, 这样一个过程中, 在 学生 从 依 赖 书 模 式 。 何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和 本 转 变 为 自己 思 考 , 个 人 主 动 性 的 培 养 如 对 主 动性 是 教 学 成 败 的 关 键 , 此 教 师 应 该 是 大有 益 处 的 。 师 提 出 设计 题 目的 时 候 , 因 教 加 强 对 学 生 自学 的 要 求 和 讨 论 , 学 生 在 应 该 注 意 难 度 适 当 . 大部 分 学 生 在 通 过 让 让 学 习 中 得 到 快 乐 和 满 足 感 。 被 动 的 接 受 变 定 努 力后 可 以 解 决 问题 , 免 太 难 使学 以 知识 为主动的学 习。 生 因 为 挫 败 感 失 去 兴 趣 , 不 至 于 太 简单 又 ( ) 置学 生 对 下 一 课 所 讲 的仪 器分 析 而 不 能有 效 地 锻 炼 学 生 。 过 该练 习 , 以 1布 通 可 方 法 的 预 习 , 历 史 沿 革 、 本 原 理 、 器 让 学 生 有 学 以 致 用 的 成就 感 。 往 学 生 学 如 基 仪 以 对 怎 构造 、 法 的 特 点 等 , 根 据 学生 具 体 情 况 完后 , 仪 器 分 析 究 竟 可 以干 什 么 , 么干 方 可 有 所 调 整 , 课 时 进 行 一 定 的 检查 。 举 可 还 是 比 较 模 糊 的 , 过 该 练 习 可 以 有 较 大 上 此 通 的改善 。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目的 性 。 ( ) 课 堂 教 学 中 , 过 一 些 或 大 或 小 2 5 仪器 结构 的解剖 2在 通 . 的 问 题 来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 发 学 生 的 激 现代 的 大 型精 密 仪 器结 构 复 杂 、 自动 化 潜 能 , 开 学 生 思 路 , 跃 课 堂 气 氛 , 加 程 度 高 、 格 昂 贵 , 般 不 可 能拆 开 给 学 生 打 活 增 价 一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时 起 到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看 , 同 虽然 可 以通过 多媒 体手 段 , 学 生讲解 , 给 用, 教学显 得更流畅 。 以调节节奏 , 使 可 避 但效 果不是 很好 。 以利用 老 型号的 仪器 , 可 如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根据非化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教学方法的探讨: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提高效率;开展课堂提问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特别是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将理论与实验教学合理结合,并尽量多地渗透前沿学科信息,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关键词:仪器分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14-02一、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要求综合能力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与其它应用学科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需要大量实验作为课程的支撑。
而现代科学仪器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能提前完成,也是得益于先进分析仪器的应用。
仪器分析课程渗透着大量力学、光、电、磁和计算机等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前沿性技术,它涉及到的化学学科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化学学科专业及与各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和边缘学科。
因此,仪器分析课程起点较高。
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仪器分析教学,做好教学的改革,构建现代分析仪器中的认知结构,有效灵活地利用启发式教学,合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很好地衔接,为国家培养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是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工科大学中,许多课程的教学包含两个教学过程,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不能很好衔接,造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严重脱节,其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为了探讨仪器分析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关系,以我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现代仪器分析》为试点,探讨了多模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验教学,研究其与理论教学的合理衔接及促进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孙玉焕,杨志海(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42)[摘要]文章针对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开设目的和特点,结合实际教学体会,提出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建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环境仪器分析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3)01-0142-01Brief Probe into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Analytical Experiment TeachingSun Yuhuan, Yang Zhihai(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26604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and characteristic of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analytical experiments and the experie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t pointed out that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analytical experiment should be reform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Keywords: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analytical experiments;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practical ability环境仪器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实践为基础,实际应用为目的,合理的实验教学安排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