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_诗歌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B.京口C.钟山[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色,你能把“绿”写具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巩固提升卷】第四单元(一)(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巩固提升卷】第四单元(一)(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巩固提升卷】第四单元(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

(43分)1、默写《示儿》。

(5分书写提示:①每句诗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②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2、读拼音写字词。

(7分) 圆明园是一座金碧huī huáng( )的皇家园林,里面不仅zhòng xīnggǒng yuè( )般格局的园林,还有hóng wěi( )的diàn táng( ),是人们yóu lǎn( )的胜境。

但在1860年,英法联军chuǎng rù( )圆明园,实施抢掠、破坏等恶劣行径,为了xiāo huǐ( )罪证,侵略者fèng mìng(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因化为一片灰烬。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找出来,在下面画上“____”。

(3分)A.家祭.(j ì) 摧.残(chu ī) 丘陵.(l íng) 告乃.翁(n ǎi) B.鱼鳞.(l ín) 抖擞.(s ǒu) 潜.龙(qi ǎn) 恃.风雷(sh ì) C.美哉.(zh āi) 直泻.(xi è) 胸膛.(t áng) 奇花初胎.(t āi) 4、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3分)拱:①环绕。

②肢体弯曲呈弧形。

③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

④成弧形的建筑物,也指建筑物成弧形的部分。

(1)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 ) (2)新郎、新娘手牵手幸福地走过拱.门。

( )(3)小黑猫拱.了拱腰,难看得很。

( )5、根据画横线部分的意思写词语,正确的是( )。

(2分)①众星拱月②来日方长③诗情画意④不拘一格(1)晓明拿着奖杯走过来,同学们像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般围着他。

(2)老师对我说:“别灰心,未来的日子还很长,终有一天,你会成功的!”(3)春天的校园,处处充满了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让人陶醉。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真题直击】[直击高考1](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项理解错误。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答案:C[直击高考2](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解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直击高考3](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20张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20张

回归课本 领悟方法
足下蹑丝缕,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 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 世无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环境的烘托:时间 地点 特定景物
课后练习 巩固提升
胡无人(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胡无人:古乐府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碛:沙石堆积之地;降款:投降的文书。 诗歌三四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组合作 成果呈现
阅读下面诗词,准确概括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
点绛唇
出塞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李清照
马戴
陈与义
蹴罢秋千, 金带连环束战袍, 今年二月冻初融,
) ,塑造了一个 )的词人形象。
小结:
1 找准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 2 分析诗句,抓准特征,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3 反复比对,找准描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
风流俊逸 闲适淡泊 情趣高雅 逍遥洒脱 文采/技艺高超 品行高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诗歌鉴赏专题 之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能准确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二课时:了解该考点高考考法,熟悉答题步 骤,巩固练习。

”鉴赏诗歌人物、事物形象“导学案

”鉴赏诗歌人物、事物形象“导学案

古诗词鉴赏复习——人物形象与事物形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梳理并了解近三年全国卷古诗词鉴赏解答题对人物、事物形象的考查情况。

2.积累鉴赏人物、事物形象的必备知识,掌握相关鉴赏方法。

3.通过当堂练习,巩固复习成果,提升解题能力。

二、考情微观三、方法指津——“三、必备知识梳理、积累(一)鉴赏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的分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的抓手(1)抓正面描写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理想、人生态度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2)抓侧面描写注意他人、他物,比如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烘托作用,或从次要人物的角度,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3)看标题、注释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摩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

如《劳停驿》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时所作。

劳停驿,驿站名。

据此可以揣摩出,诗中塑造的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人物形象。

(4)抓作者和时代特征熟悉的作者,可借助生平境遇、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不熟悉的作者,可依据其生活的大环境判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2)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应先分点说明,再概括;或先概括,再分点说明(3)概括形象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此步骤有时也可省略(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就是古诗词中被人格化,寄托着诗人的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的事物。

1.鉴赏事物形象的抓手(1)抓住与物象有关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2)抓住议论、抒情的词语或句子,分析寄寓其中的情感和理想,挖掘事物和人的连接点。

(3)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分析其象征意义。

2.答题步骤(1)概括物象的特点(2)找到“物”与“人”的切合点,分析运用的手法(3)知人论世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

诗歌的形象教案

诗歌的形象教案

诗歌的形象教案(请结合学生活动单使用)一、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例1]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个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2]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解读】“驿里”:远离家乡的游子动作:“抱膝”独自一人、默默呆坐的神态(孤独)“影伴身”:“伴”人影相怜,形影相吊动作:想象中家人坐在灯前说着自己【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要点三)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二、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例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满怀报国热情却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以前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个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常见人物形象见《金榜》107页知识清单请教师上课时,将以下的方法有计划地贯穿到上面试题的讲解中,不要放在最后总结。

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使用想象,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使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或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

【审题要点】 诗人 性格
【读懂大意】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
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 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 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能力层级为D(鉴赏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 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 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4.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 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 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 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 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 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 (事)来比况自己。
评价)。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 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 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 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8课 木兰诗(第02课时)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8课 木兰诗(第02课时)

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当户理红妆..()(2)著.我旧时裳()(3)朔.气传金柝()(4)雌兔眼迷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品味文中“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却谢绝赏赐,请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地赞扬了木兰热爱国家、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优良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机智刚毅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2)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分辨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3.“开”“坐”“脱”“著”“理”“贴”这六个词表达了木兰多年女扮男装之后终于可以还原女儿身时重点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运用了设悬念的手法。

木兰停止织布,连声叹息。

她在叹息什么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叙述。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木兰愁闷的原因。

与后面的“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形成一问一答的格式。

这一问一答充分体现了本诗作为民歌的特点——朴实自然。

“思”“忆”反复出现,反映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前焦虑不安的心理活动。

3.“昨夜见军帖”“军书十二卷”隐含了什么信息?“军帖”夜传,军书有“十二卷”,表明军情紧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同时也为下文木兰代父从军做了铺垫4.本诗的详略是怎么安排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这首诗内容安排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详写了木兰从军的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艰辛与思亲、凯旋辞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等,略写了木兰从军十几年的战争生活。

这样处理,意在突出木兰勇于担当、孝敬父母的品质,她的英勇善战和女儿情怀,使其形象更加饱满。

同时也寄托着作者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5.从木兰的身上,我们应该汲取哪些积极力量?木兰是一个娉娉袅袅的女子,也是一个勇敢刚毅的战士。

诗歌形象分析与抒情方式判断

诗歌形象分析与抒情方式判断

诗歌形象分析与抒情方式判断诗歌形象分析1、答题步骤概括形象: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物、景)分析形象:解诗句,重点分析主观词在诗中的表现联情旨:形象对主旨情感的作用。

咏物诗要谈手法。

2、人物形象积累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3、景物形象——意境积累豪放型:雄浑开阔、恢弘高远、浩瀚辽阔、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清幽型: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含蓄深幽伤感型: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渺远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诗歌形象分析巩固练习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山泉”的形象?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抒情方式判断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答案】1.D2.(1)借代,都是代指女子。

(2)①《九日》中强调二人聚会,只需要绿酒黄菊,无需音乐助兴,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②《水龙吟》中,写谁能唤来歌女为自己擦去英雄泪,表达了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的激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错。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了诗人自己甘愿居于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

故选D。

2.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红裙”“红巾翠袖”都是以服饰代女子,是借代修辞。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谁能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揾,擦拭。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比较鉴赏题之比较鉴赏语言(附 真题对接及巩固练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比较鉴赏题之比较鉴赏语言(附 真题对接及巩固练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题之比较鉴赏语言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之比较鉴赏语言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在2014年考查频率较高,2015年和2016年全国卷中均有一套试卷保持对该题型的考查方式,命题角度、考查形式稳定,依然是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的比较鉴赏。

2016年全国Ⅲ卷的两道题和2019年全国Ⅲ卷均为比较鉴赏题。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

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近年却屡有考查。

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

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

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解析: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写作“别秋江”。

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有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答案: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

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此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意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真题试卷对接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诗经》知识归纳 巩固练习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诗经》知识归纳 巩固练习

高考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诗经》知识归纳+巩固练习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包括305篇作品。

《诗》在战国时已经成为儒家经典,如《荀子·劝学》说到“始乎诵经”,其中就包括了《诗》。

汉代《诗》学盛行,不同的传授家都有自己的传流行,于是《诗》有经、传之别,《史记·儒林传》载:“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则知当时诗多有传,为和《诗》传分别,故有《诗经》之名出现。

《汉书·艺文志》载《诗经》28卷,可见“诗经”一名最早见于西汉时期,并沿用至今。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这些作品是由周王朝乐官在古代献诗、采诗制度基础上搜集、整理、选编而成。

2.风雅颂《诗经》按照风、雅、颂分为三类。

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教六诗,曰风、日赋、日比、曰兴、曰雅、曰颂。

”对于风、雅、颂的解释和区别,有“义别”和“音别”两说。

《毛诗序》说: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所以兴废的作品;政事有大有小,故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祭神祀祖时用以赞美“盛德”的舞歌。

由此看,它是从三类诗的内容和作用方面来立论的。

这被称之为“义别”。

宋代时,有人对风、雅、颂从乐调上来区分,像南宋著名的经学家程大昌、郑樵、朱熹等。

郑樵就说过:“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这就是“音别”。

古代的诗、乐、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风土之音就是各地民歌,内容多写爱情和民情土俗;大雅、小雅是朝廷里演奏的官乐,内容多和政治有关;颂是宗庙祭祀之歌,内容多是祭神祀祖的颂歌。

不同音乐,不同场合,就有不同的歌辞。

由此看,“音别”之说应该更合理一些。

3.三家诗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

又毛亨、毛苌传《毛诗》,是为四家《诗》之传授者。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一、(2022·新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魏)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游子羁旅古体诗,它以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表现了游子深切的思乡苦情。

B.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写景为主而兼叙事,营造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C.后六句为第二层,直接抒发游子思乡的感情,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D.本诗语言平易质朴,描写细腻,情景相生,感情深沉,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①运用叠词突出特点。

“漫漫”“烈烈”等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②调动多种感官写景。

“秋夜长”“北风凉”将心理感觉与触觉相结合,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的特点;“天汉回”“草虫鸣”“雁南翔”视听结合,写出秋夜的寂寥与空阔。

③俯仰结合立体描绘。

诗人仰观明月银河,俯察清波白露,立体描写出了秋夜的天地景观,营造了清冷寂静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误。

诗人因还乡无望,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直抒胸臆,余情袅袅,令人回味,但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运用叠词“漫漫”“烈烈”,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愁绪。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

这首诗是他_______所做,相当于遗嘱,我还知道他的另外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定:_______________乃翁:_______________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悲”的什么?要儿孙们家祭时告诉他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之:________________ 广陵:________________尽:______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_[4]解释诗歌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________________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鉴赏。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023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2023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2023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课内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节选)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硕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屑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

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

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二、教材版本:人教版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进行诗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4. 教师讲解: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析课后练习的诗歌,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七、课后作业:1. 阅读课后推荐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诗歌。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十、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述2.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3.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4. 课后练习5. 诗歌创作实践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创作: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入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沁园春 长沙》巩固与拓展小练习

《沁园春  长沙》巩固与拓展小练习

《沁园春·长沙》巩固与拓展小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几句词的正常语序应当是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橘子洲头独立,湘江北去。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

(比喻)4.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D.“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万户侯”比喻大军阀、大官僚,此句表现了“同学少年”对“万户侯”的鄙夷之情。

5.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 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D.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6.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7.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梧叶儿嘲谎人无名氏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

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

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注释】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②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

③刳(kū):剔,挖。

1、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注】。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

2、前人认为上片妙在“拍、出”二字,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3、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上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好。

【注释】①萧关:古关塞名。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紫骝:骏马名。

4、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简要分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

(2015高考唐山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5、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6、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7、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9、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10、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的“依”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

《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解析】《嘲谎人》对吹牛撒谎者进行了嘲讽。

用归谬的手法,让说谎者自我独白,自我暴露,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

曲辞朴素,幽默诙谐,颇具特色。

《讥贪小利者》起首三句,在三个分述和一个总括中,无一字言“贪”,而贪者形象自然跃然纸上。

五六七句用三个逐步深入的意象,继续挖掘贪者之心:对一切可以捞一把的事物,从不轻易放过。

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鹭鸶细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

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

结句精警,抨击有力。

所谓“老先生”者,实指元代的各级官吏。

2、①“拍”字形象描绘出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景,碧水与蓝天、春水的“动”与天幕的“静”相互映衬,既表现了春水活泼的生命力,也烘托出热闹的春游氛围;②“出”字表现了绿杨掩映的楼台外,荡漾着秋千的少女的倩影时隐时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为幽美的景致增添了蓬勃的生机。

3、寄情山水,狂放不羁,乐而忘形。

表现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快乐,也表达了人生短暂、官场失意的苦闷。

春天来了,词人暂时从案牍中脱身,陶醉在明媚的春光之中,不顾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也不怕别人笑话,在满头白发间插上鲜花,在急促的乐曲声中频频推杯换盏,举杯痛饮;而“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借醉人的春光和春酒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平。

4、诗中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种人。

诗人用“幽并客”代指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字里行间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

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

【解析】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

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诗歌前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

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追逐名利的地方。

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

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

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5、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6、①漂泊思归之情。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

“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

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

本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归、忧国伤时的感情。

起句破空而来,忧愤满腹,领起全篇。

诗的第一句实际照应了题目,“江月”点明了“野泊对月”。

第二句“逋逃”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

颔联中两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气象开阔。

上句从视觉角度写,描绘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诗题中的“野”字,亦可见“对”之久,始见斗柄纵横;下句从听觉角度写,写听角伤怀之感,角声暗寓兵乱,“凄断”二字可见诗人内心悲怆、忧伤之重。

颈联写“客泪”与“归心”,点明诗人游子的身份,写自己漂泊在外,对家人和朋友思念依旧,对国家的担忧仍在。

尾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

【诗意翻译】可惜江中的明月在战乱中仍然明亮,它应该还了解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的病人的情感。

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凄凉的角声隔断了岳阳城。

酒杯中再落上漂泊他乡的游子眼泪,思乡之愁溅起,洞庭湖中浪涛卷着归心暗暗吃惊。

想问问迁移不定的朝廷的消息,但是那些盗贼仍然横行在中原故土之上。

7、番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8、“香红渐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勾勒写意,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

【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重点考查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

本题考查重点是通过诗歌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及人物情感,理解作者刻画的意图。

8、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技巧的分析。

本题已经告知了诗歌使用的手法——点面结合,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分析。

面,是诗歌景物描写的背景内容,即“香红渐渐稀”的春天整体景象的描写。

点,即具体部分内容的描写,在诗歌中就是“花褪雨,絮沾泥”,具体展现了春末的景象。

点面结合,点与面相互映衬。

诗歌写景,以景起情,可以丰富词作的情感内涵。

9、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10、“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解析】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曾巩的《咏柳》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