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产业扶贫典型材料

合集下载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二是扶贫项目跟着特色产业走。该县2009年成立了茶叶、瓜蒌、油茶、食用菌、畜禽、蚕桑六大特色产业指挥部,强化具体措施,安排千万元资金,扶持产业基地规模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在项目村修公路、改水渠、建塘堰,发展茶园、桑园和畜禽等特色种养业,使项目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生产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新天地。先后在15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累计投入5763万元,占县扶贫资金总额的70%,平均每个村综合投入52万元。累计新建乡村道路21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640公里,新建平板桥18痤,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2座,建自来水塔108座,铺设引水管道720千米,解决18万人饮水困难,干渠整修安装u型槽37千米,恢复水毁农田护岸67千米,修建当家塘251口,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低产茶园3700亩,发展茶园2600亩,新建厂房1890平方米,添置机械设备87套。
---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按照每村1名包片领导,2名驻村干部的人员配备标准,全区抽调36名干部在贫困村组建12个帮扶工作队,每月至少进村1次,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中心村建设起来,把偏远村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乡村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篇三:扶贫开发典型案例】Fra bibliotek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1一、克服种种困难,迅速进入角色初到农村工作和生活,我确实遇到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从小在城市长大,不会生炉子,第一晚就被倒烟呛醒了,只能一边披着被子一边开着窗户走烟,过了几天终于学会封炉子又不小心被烫出三个大水泡;水管被冻住只能一滴滴接水节省着用;入户走访被狗追出院子吓得直哆嗦;晚上大队院里漆黑不敢一个人去厕所面对这一道道难题我没有气馁,不断给自己鼓劲打气,组织派我驻村扶贫是对我的信任与历练,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如今的我已经完全适应并融入到农村生活。

之前一直在机关工作,跟群众接触较少,初到村里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帮扶工作,尤其是不知道怎样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我就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学习扶贫惠农政策,主动要求村干部带我深入田间地头、坐到农家炕头,面对面、心贴心与百姓唠家常,努力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较快适应了新岗位,进入了新角色。

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效的帮扶规划为尽快掌握村里基本情况,我们工作队及时入户走访调研、与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座谈,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意愿,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想发展什么,想在哪个方面得到政策扶持,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摸准摸实,一条条记录清楚,群众的所需所想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谋划出了《市妇联驻西湾堡村2021年帮扶计划》、《市妇联驻西湾堡村工作队三年帮扶规划》和《驻村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分年限、分步骤、有计划地制定出16条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帮到点子上,而不是一纸空文。

进入4月就更加忙碌了,为了把动态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收入,我们抓紧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白天不在晚上找,打工不在电话问,赶上农忙时节,甚至顶着大太阳追到田间地头去帮贫困户测算收入。

经过锲而不舍的入户走访,终于完成逐户逐月填写《贫困户月收入登记表》和《贫困户帮扶脱贫情况表》,经常加班到深夜,确保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摸清收入情况心里才开始有底,为年底全村脱贫摘帽打下基础。

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材料五篇

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材料五篇

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材料五篇【篇一】xx乡地处xx市东北郊,石塘湖、破罡湖港三大河流环绕其中。

辖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68.83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共有贫困村1个,贫困户406户,贫困人口734人。

今年以来在各级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乡上下坚持以精准扶贫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xx乡坚持产业化扶贫不动摇,先后引进了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皖宜季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安徽御福堂门业有限公司、安徽鑫隆园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30个扶贫肉鸭养殖小区,鸭棚建设面积271023.5m2,肉鸭存栏能力120万只;成功引进农种苗有限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

扶持带动全乡贫困户从事肉鸭、奶牛、蔬菜产业,年创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二、主要做法如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xx乡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科学决策,得出:扶贫开发的重点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并确定了符合农民种养习惯,有一定基础的肉鸭、蔬菜作为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两大主导产业。

明确了“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贫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和引导乡村农户走“一村一业、多村一业、三业并举、连片开发”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思路。

(一)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xx乡政府先后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规划》、《肉鸭养殖发展规划》、《关于发展蔬菜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启动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贫的政策性文件,确定了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贫困户养殖肉鸭,凡按照标准养殖的,利用国家项目试点资金给予建棚补贴,标准为20元/m2,养殖小区内贫困户养殖1000只肉鸭,扶持扶贫周转金3000元,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贷款,按5厘补贴利息。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案例【篇一:扶贫开发典型案例】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来源:潜山扶贫办阅读次数:944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徐建平一、案例背景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

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16.9%。

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

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

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

2004年全县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3.75万人,人均收入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6.38万人。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在温饱线上挣扎。

而且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

该县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0.13万人,且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居住分散,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贫困,改善这部分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其温饱问题需要付出的扶贫开发成本较大。

山区多是以保持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经济效益较低。

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如茶叶、蚕桑、板栗、瓜蒌等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影响因素大,缺乏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产品。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山区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左右,除绝对贫困人口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徘徊,生活条件和质量较差。

脱离贫困的群众也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标准、低水平解决温饱,基础不牢,稍遇自然灾害极易返贫,需要继续扶持进行巩固。

近年来,潜山县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六大产业对症扶贫模式”,即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根据不同地势的土质地貌,实行不同的产业扶贫,扶贫项目和资金向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户重点倾斜。

水城县桃花鸡产业典型材料(2020.6.9)

水城县桃花鸡产业典型材料(2020.6.9)

水城县桃花鸡产业典型材料一、产业概况水城县桃花鸡产业是水城县人民政府在脱贫攻坚时期发展的重点扶贫产业,整个产业计划总投资4.8亿元,设计包括种鸡场、蛋鸡场、肉鸡养殖、屠宰加工、蛋品加工等全产业打造,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按照“公司+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水城县生态家禽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标准化蛋鸡养殖200万羽以上,肉鸡养殖1000万羽以上,精准扶持贫困人口8000人脱贫。

为了有序推进桃花鸡产业建设,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2017年6月与四川省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协议》合作发展桃花鸡产业,该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以蛋鸡养殖为主,产业是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成都市重点龙头企业,是西南地区生产规模较大的父母代种鸡场,是规模化、良种化、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科技型高端种业企业,计划在水城县投入资金3亿元带动水城县桃花鸡产业的发展。

目前在水城县已建成投产种鸡场和营盘蛋鸡场一期工程,存栏种鸡10万羽,蛋鸡28万羽;在建项目8个标准化养殖蛋鸡小区,61栋圈舍正在安装养殖设备,2019年底存栏蛋鸡达80万羽;营盘蛋鸡场扩建项目30万羽近期将开工建设。

已建项目具体情况如下:(一)水城县桃花鸡产业(种鸡场)项目概况建设地点水城县陡箐镇梅子关村马场9组,由四川省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水城注册的贵州山水黔农养殖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占地面积243亩,项目于2017年8月底开始动工,建设总面积超40000㎡,包括标准化鸡舍、孵化场、饲料厂、有机肥厂等及其附属设施,饲养父母代种鸡20万套,项目投产后年出雏鸡苗超2000万羽,产值达1亿元,2018年6月已开始投入生产,为水城县桃花鸡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鸡苗保障。

(二)水城县桃花鸡产业(营盘蛋鸡场)项目概况营盘蛋鸡场项目位于水城县营盘乡鸡戏坪村,占地总面积190.03亩,计划建设50万羽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工程分二期建设,一期20万羽、二期30万羽。

扶贫帮扶项目汇报材料范文

扶贫帮扶项目汇报材料范文

扶贫帮扶项目汇报材料范文尊敬的领导:我司近期积极参与了一项扶贫帮扶项目,现将该项目的汇报材料提交如下:一、项目背景该项目是由政府倡导的扶贫帮扶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根据相关数据和调研报告,我司选择了某省某县作为帮扶对象,该县是贫困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脱贫需求和潜力。

二、项目目标1. 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技能,提高收益水平。

2. 支持贫困户创业就业:通过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和职业培训,帮助贫困户创立自己的小微企业或就业。

3. 促进贫困地区发展:通过引进外部投资和资源,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贫困地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项目进展1. 农业生产能力提升:我司与当地政府合作,派遣技术专家团队赴目标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了贫困户的种植和养殖技能,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2. 创业就业支持:我司向贫困户提供了创业扶持资金,并为他们提供了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

目前已有多位贫困户成功创办了小微企业,并逐渐实现了经济独立。

3. 产业发展促进:我司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和资源,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了一些重点产业项目。

这些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的税收和经济收入,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项目成果与效益1. 农业生产提效:经过培训和技术指导,贫困户的农业产量明显增加,平均增长了30%,并且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

2. 创业就业增加:截至目前,共有30位贫困户成功创业,年均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引进外部投资和资源,为当地创造了500个就业岗位。

3. 产业发展带动:引进的产业项目已经带动了当地多个村庄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五、下一步打算1. 继续农业技术培训: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帮助更多贫困户提升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增加收益。

2. 拓宽创业就业渠道:继续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和培训服务,帮助更多贫困户实现创业梦想和就业目标。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三篇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三篇记__县__镇__村村主任__带领全村成立高山生态蔬菜合作社助力全村贫困人口脱贫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__镇__村积极寻求合作发展之路发展高山生态蔬菜成为全村唯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立足“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依托__山区季节差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种植坚持以反季节蔬菜促增效以产业促增收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贫困村和精准扶贫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合作共赢__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了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好多地方的农民以合作社为支柱率先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了增收致富目标。

__村村主任__得知这一消息后一阵兴奋:”;为什么我们不能建立合作社带领父老乡亲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呢?”他深深的感受到__村地处县城__山区正常种植的蔬菜比县城内其它地方要晚上市半个来月且种植的蔬菜生长周期长蔬菜质量非常优良口碑也很好由于产量少没有形成产业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__就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这个季节差打好__村生态蔬菜种植反季节牌。

__年初他借助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部国家法律和全国开展精准扶贫开展这一国策自筹资金50万元发动全村蔬菜种植大户参与发起组建了__县__镇__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

__年他又多主奔走找项目争取贷款资金建立了100多亩的反季节生态蔬菜种植大棚当年生产生鲜蔬菜100多万斤助农增收200余万元。

并与县城猛洞河、万家、佳又多等大型超市鉴定了长年蔬菜供应合同。

稳定了态蔬菜产销链条稳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最大限度增加贫的困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增收脱贫目标合作社一方面与县农业局、继福种业等农业科研机构联系立足本地资源广泛采用本地品种优化种植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好系列服务严格履行合同争取广大农民信任最大限度的为民谋利。

关于电子商务带动精准扶贫典型材料

关于电子商务带动精准扶贫典型材料

关于电子商务带动精准扶贫典型材料村一个普通的农民,20**年他注册500万元成立了XX县自强红枣专业合作社,以农资购销,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主的XX县润康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主要致力于红枣产品的升级与研发,注册了“喨点”、“丝路金缘”“枣皇家源”等商标。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五里墩村农民的程金军更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引领带动五里墩村农户靠劳务输出增加收入,着力解决群众家庭收入少、外出务工难的问题。

一是取舍有得专攻红枣市场,解决了贫困户红枣难销的困境。

2004年,家乡的小枣销售出现了困境,为解决大家的农产品销售难题,程金军组织人力开始四处收购红枣,并拖着残臂和工友们一起肩扛手提,当年为本村农户销售小枣325吨。

在经历了家乡群众红枣丰收难销的困境后,结合本地红枣资源丰富的优势,经过再三考虑,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一些产品,专攻红枣产品,这一决定有效解决了五里墩村村民们红枣无销路的难题。

二是电子商务盘活红枣市场,化解了贫困户红枣价低的问题。

2007年程金军通过阿里巴巴为河南漯河的食品出口公司出售了425吨孜然,赚了12万,同年9月,他在阿里巴巴网络平台上发布大量红枣信息,当年销售小枣325吨,销售额达422.5万元。

这两件事是他坚持做电商后的第一桶金,这更加坚定了他坚持电商致富的信念,随后的几年,他凭借诚信为本的良好信誉将临泽小枣入驻阿里巴巴、淘宝网甘肃馆,狠抓“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新驱动战略政策机遇,采取线上下单,线下交易的模式进行电子商务红枣运销,走出了一条集红枣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创新了消费模式,缩短了流通环节,节约了销售成本,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是电商带动助力精准扶贫,破解了贫困户外出务工难的瓶颈。

程金军接触电子商务至今已有8年的光景,并长年开发60多个适合农村普通劳动力的工作岗位,为周边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务工途径,冬秋两季安置长期务工人员50名,夏春两季安置长期务工人员30名,累计年雇佣劳动力达1万多人次,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富裕劳动力参与流通服务,破解了贫困户外出务工难的瓶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发挥了良好的带动致富作用。

田野盛开致富花——黎川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纪实

田野盛开致富花——黎川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纪实

田野盛开致富花—— 黎川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纪实□ 吴维纲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先后创新实施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资产收益扶贫和产业奖补“增收激励法”等,培育和扶持全县扶贫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

其产业扶贫资金以资产物化形式购买扶贫经营主体资产,每年扶贫经营主体按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进行分红,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增收。

扶贫经营主体获得了扶贫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胭脂柚、黎川黎米、船屋白茶、洋芋粉丝、盛丰水产等一系列扶贫支柱产业。

扶贫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使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出租和务工,“钱袋子”鼓起来了,带动了千家万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该县田野乡村洋芋种植基地唱响了一支产业扶贫交响曲,成为该县脱贫攻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野洋芋” 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黎川县的农村山沟田头到处都生长着洋芋,由于耐旱又耐贫瘠,几乎不用管理,因而在当地被称为“野洋芋”。

过去黎川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工制作洋芋粉丝的传统,是当地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美食。

2016年,湖坊乡水湖村村委会主任黄友华(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江西红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了给村里人找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先后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参观考察,最终选择了种植洋芋,并且加工制作成洋芋粉丝。

在广西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他看到了一套红薯的加工制作设备。

回到家里,他亲自绘图,反复修改琢磨,聘请当地技术工人制作,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研制出了一台机械化生产洋芋粉丝的机器。

这台机器的研制成功,让洋芋粉丝这种传统的手工食品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洋芋粉丝当年产量便达5万斤,实现产值100多万元,由于制作精美又是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

说到公司的发展,黄友华兴奋地说:“这些年公司洋芋粉丝的年产量由当初的5万斤,年产值1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产量50万斤,年产值650万元,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完全得益于县扶贫产业的扶持。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的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一直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了解一下具体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们来看湖南省的柑橘产业扶贫案例。

湖南省益阳市的某个贫困县,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当地农民的收入一直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柑橘品种,并组织农民进行种植和管理,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柑橘种植基地。

同时,政府还积极开拓市场,将当地的优质柑橘销售到全国各地。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其次,我们来看云南省的咖啡产业扶贫案例。

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适宜咖啡种植。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咖啡种植技术,并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种植和管理技能。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等支持。

随着咖啡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后,我们来看河南省的养殖产业扶贫案例。

河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养殖业。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畜种,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养殖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产业扶贫是一种有效的脱贫方式。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和支持措施。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产业扶贫工作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15篇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15篇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15篇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

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

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

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

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

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

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

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

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

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警务人员,乡村振兴,与我同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

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
一、背景介绍
易地搬迁是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瘠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政府或社会力量组织,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区,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搬迁后的后续扶持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产业支持、就业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积极探索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有效途径。

二、典型案例
1. 产业扶持:某县在易地搬迁后,积极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如茶叶、中草药等,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

2. 就业扶持:某市在易地搬迁后,针对搬迁户的就业问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还通过建设扶贫车间等方式,为搬迁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社区建设:某县在易地搬迁后,注重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社区组织、完善社区设施、开展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搬迁户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经验总结
1. 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产业和就业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后续扶持措施。

2. 政府引导: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3. 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事业。

4. 持续跟进: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行持续跟进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水果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水果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水果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水果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1. 引言水果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水果种植和加工业,增加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种扶贫模式不仅可以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水果产业扶贫案例,以展示这种模式的成功和影响。

2. 案例背景选取一个贫困地区,如某省的山区,面临着贫困、土地退化和人口外流等问题。

当地政府意识到水果产业的潜力,并决定通过发展水果种植业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3. 水果种植技术培训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掌握种植水果的技术和知识,当地政府与农业专家合作,组织了一系列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水果品种选择、苗木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培训,农民学会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了水果产量和品质。

4. 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贫困地区的农民在种植水果时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政府研发了一系列贷款和补贴政策,为种植水果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还提供技术指导、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当地农民更好地销售他们的农产品。

5. 水果加工和价值链延伸仅仅种植水果是不够的,要实现持续的扶贫效果,必须将水果加工和增值链延伸到最大程度。

这里可以引入当地企业的支持,帮助建立水果加工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扩大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

将水果加工成果酱、果干或果汁等产品,提高利润和产品的附加值。

6. 市场推广和销售要想让水果产业扶贫取得更好的效果,市场推广和销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政府需要借助扶贫计划和宣传活动,将贫困地区的水果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如超市、电商平台等,促进水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7. 成果与影响通过水果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地区的农民逐渐转变为小企业主和农业劳动者,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们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水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扶贫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扶贫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扶贫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典型材料扶贫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扶贫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许多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事迹为广大干部群众在扶贫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下面,就介绍一些在扶贫脱贫攻坚中取得卓越成绩的先进典型。

杨秀珍:不忘初心,甘为贫困山区的脱贫领头人身为中国共产党员,杨秀珍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的贫困山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扶贫工作岗位。

从最初的计划生育普及员、卫生服务站管理员等,到后来成为望谟县洒金镇党委书记,张亮坪乡纪委书记等职务,通过一步步实践,杨秀珍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教育致富、穿针引线、自己发展”的扶贫致富之路,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和措施,全镇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农村道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潘宏全:勇于创新,以精准扶贫攻克贫困村云南昭通市水富县的潘宏全,曾是一名汽修工,2008年他回到家乡,以贫困村为工作重点,倾尽全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他带领全村种植核桃、香菇等优质经济作物,引进生态种养户,创建村级合作社,为村民们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之路。

潘宏全还大胆创新,先后编写了“+园地”模式、生态养殖和观光旅游“三统一”带动村民脱贫的扶贫模式,每一次创新,潘宏全都敢于尝试,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创新之路。

如今,潘宏全的家乡水富县已是全国脱贫摘帽的示范县之一。

胡同龙:用心用情,带领村民奔向幸福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的胡同龙,是一位有着25年党龄的村干部。

上任时,他所在的洛阳村仅有2.3%的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贫困户比例高达45%。

胡同龙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全力做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带动村民开展食用菌种植、养蜂、野生菌及中药材采摘销售等致富项目。

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仅让村里的贫困人口逐步摆脱了困境,村民们对于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2023年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1500字

2023年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1500字

2023年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1500字标题:2023年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导言】2023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年,许多杰出的个人和团体展现了不屈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能力。

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常山县贫困村的转型案例为例,详细介绍2023年脱贫攻坚的典型事迹。

【正文】常山县坐落在浙江省龙泉市西南边缘,是一个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山区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地势偏僻、基础设施薄弱,该县一直是贫困县。

然而,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重视,常山县展现出了改变的希望。

村中的常村原本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居民们过着种地为生的贫困生活。

然而,在2023年脱贫攻坚战中,常村却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

首先,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常村的基础设施。

在脱贫攻坚战初期,政府对常村进行了道路硬化、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的更新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这为常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常村的居民们积极融入产业发展,并通过创业带动村民脱贫。

政府组织开展了多样化的产业扶贫项目,帮助村民发展农业、养殖、旅游等产业。

常村的村民们积极参与这些项目,并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来发展自己的产业。

例如,村民张永生利用自家的土地和政府的帮助,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场,从事生猪养殖,稳定了收入,并雇佣了村民就业。

这些个人的成功案例激发了更多村民的创业热情,使常村整体迅速脱贫。

此外,常村还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促进村民集体致富。

政府鼓励村民成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来增加收入。

例如,常村的山地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村民们成立了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统一销售,使村民的收入得到了较大提升。

合作社的成功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机遇,也为整个村庄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在脱贫攻坚战的这几年里,常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5篇)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5篇)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5篇)某某,男,壮族,196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某某休闲运动中心超市董事长、惠民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某某松林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某某启程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某某县洞波瑶族乡商会会长。

某某同志从洞波供销社改制出来后,为了让乡村公路通车,给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于2002年被当选为洞波瑶族乡洞塘村委会副支书,上任后积极发动人民群众投工投劳把洞塘到洞波这条乡村公路打通,同时还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慰问困难群众;为了让自己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于2005年8月自己下海经商,在某某开设超市,为社会解决就业人员12名;为了发展某某甘蔗种植业,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经济收入,2022年本人自主带头群众种植甘蔗500多亩,还获得某某县人民政府给予的种植大户二等奖,并被某某县人民政府评为某某十大创业明星之一;为了某某的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成立了某某松林贸易有限公司,专门为某某的十二个乡镇和某某的重大工程供应水泥,为了能让困难群众都能建得起房子和解决重大工程能顺利完工,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以零利息,零风险的方式赊销给各个乡镇和工地建材款高达贰仟多万,特别2022年洞波乡洞塘村民委会弄方小组,36户困难户建房全部赊销钢筋和水泥共计300多万元,有些群众到现在还没有还请;近几年来还给困难群众捐助物资和资金共计10多万元,如:洞塘建档立卡户何永亮,人民币10某某某元、水泥20吨;为某某再祥养殖合作社免费提供80吨水泥用于厂房建设等。

某某担任某某县洞波乡商会会长一职以来,多次主持商会捐款和物资支助困难学生10多万元,给孩子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为了号召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地方传统文化,繁荣地方集镇经济,曾多次捐款捐物给地方文化组织,2022年4月份,洞波瑶族乡商会自筹资金10多万元,举办了洞波瑶族乡商会2022年珑端节,为地方政府宣传精准扶贫、党的政策和种养殖业等做出巨大贡献,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和好评。

产业扶贫典型材料

产业扶贫典型材料

产业扶贫典型材料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实施产业发展计划,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重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产业扶贫案例。

某县位于西部山区,主要是农业经济为主。

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贫困面临严重。

为了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当地政府发起了产业扶贫项目,以种植红枣为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调研发现,该地自然条件适宜红枣的生长,但现有的红枣种植技术和设施条件比较落后,导致红枣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红枣的产出和质量,当地政府联合相关企业和专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首先,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购买了现代化的红枣种植设备和工具,提供给当地的农民使用。

同时,政府组织了专家团队对红枣的种植技术进行指导,教授农民合理的播种、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知识。

为了解决红枣的销售问题,政府设立了红枣收购站,统一收购农民种植的红枣,并负责销售到国内外市场。

政府积极与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红枣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先,红枣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增加。

在政府的指导和培训下,农民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了红枣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了更好的销售收入。

其次,政府的红枣收购站为农民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保证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政府投入资金对当地的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交通条件,便利了农产品的运输和市场销售。

总的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产业扶贫的有效性。

通过科学的技术指导和设施投入,当地农民种植业得到了发展,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政府的支持也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为农产品的运输和市场销售提供了保障。

通过这种方式,产业扶贫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扶贫效果。

产业帮扶经验交流材料

产业帮扶经验交流材料

产业帮扶经验交流材料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人员特长的产业,帮助贫困地区的人口实现增收和脱贫。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产业帮扶经验,并提供一些材料作为交流参考。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成功的产业帮扶案例,那就是某省某县的土特产产业。

这个县位于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条件落后,农民的土特产产品无法迅速销售,导致收入很低。

为了帮助当地人民增加收入,县政府在这个县创建了一个土特产加工厂,并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政府投资了一定的资金来购买加工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此外,政府还为土特产公司提供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帮助他们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现在,这个县的土特产产业已经蓬勃发展,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非常受欢迎。

以下是一些产业扶贫经验,供大家参考:1. 找准产业定位:产业扶贫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产业发展。

需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等,找到适合当地的产业方向。

2. 增加产业附加值: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当地农民和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收入。

3. 建立市场渠道:政府可以帮助建立和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包括与中小型企业合作、开展线上销售等方式,使产业扶贫项目能够顺利实现销售和盈利。

4. 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扶贫基金或给予贷款优惠政策,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帮扶提供资金支持,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这些是产业帮扶的一些经验和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发展产业,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增加收入,可以实现可持续脱贫,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推行有效的产业帮扶计划,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实现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产业扶贫典型材料位于晋西吕梁山南麓,是临汾的“北大门”,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97个行政村、351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中国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金梨之乡”和“中国酥梨之乡”。

近年来,我县围绕“项目崛起、开放转型、特色跨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山川秀美新XX县”的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梨果提质、项目推进、城乡管理、交通建设、作风转变“五个年”活动,坚持发展高于一切,转型高于一切,坚持“管方向、谋全局、议大事、抓关键”,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转型的方向更加明确,跨越的信心更加坚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效益惠及百姓。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67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7元,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幅度,县域经济步入了稳定较快增长区间。

一、主要做法一是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整合县扶贫、发改、农委、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资源和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对“玉露香”主导产业提出包含基地建设、质量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开拓等内容的总体要求,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并按年度分解各阶段性目标,指导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素质。

并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实施,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各项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县级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捆绑推进机制,围绕“玉露香”主导产业做文章,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二是抓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化和标准化。

在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大户带动作用,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路,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至目前,全县梨果总面积达35万亩,其中:玉露香梨面积11万亩。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探索发展规律,注重规避风险,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把握季节、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

三是完善体系,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定期考核、民主监管为一体的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开发健康有序发展。

各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有力推进措施,加大督查验收力度;各乡镇加大政策宣传引导,细化分解发展目标,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并突出各自的特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初具规模,有力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抓龙头企业发展,注重品牌建设。

按照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带动作用。

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和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计划“姊妹篇”工程,加强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在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通过企业自身发展有效带动全县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典型案例一:梨树上结出个“金蛋蛋”。

“主攻玉露梨、率先达小康”,这是XX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带领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奋斗目标。

XX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梨果产业,帮助农民尽快致富”的宗旨,坚持搞好服务发展生产,为果农当“红娘”,有力促进了全县梨果产业发展,2013年仅梨果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 以上。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在吕梁山片区XX县、XX县、永和、大宁、汾西、石楼6县发展有机干鲜果及畜禽养殖循环经济项目规划,确定我县以实施有机玉露香梨种植和绒山羊养殖规划。

为此,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发展林下循环经济。

在陡坡乡陡坡村率先进行示范基地建设,整合了扶贫部门整村推进、亚行贷款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畜牧部门林下种草、农业部门沼气池建设等项目,建成了玉露香及绒山羊养殖的林下循环经济。

通过这一示范初步达到了有机玉露香及绒山羊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的效果,并被省农业厅和省世行办作为示范在全省推广。

2014年,这个循环经济模式继续在全县梨果主分布区进行全面推广,首先在梨果主分布区的无鲁垣利用扶贫项目规划实施玉露香梨基地2000亩和绒山羊养殖1000余只的循环经济园区,并整合各职能部门资金进行水、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下一步通过 3-5年时间在全县规划的四大园区进行全覆盖,进一步扩大我县林下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规模,在全县打一场梨果有机提质的大战役。

典型案例二:企业引领旗舰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xx年,全省启动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县长王晓斌同志为组长,财政、发改、农委、水利、林业、扶贫、国土等部门为组成单位的XX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领导组,并结合“一县一业”发展要求,谋划储备项目,为省属国有企业、省内外大型企业入驻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做足了功课。

同时,本着稳中求进、进中求成、成中求效的原则,建立起“政府搭建产业平台、提供保障服务,企业投资兴建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扶贫开发新机制。

通过一年的组织实施,省属国有企业晋煤集团、省内民营企业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属国家、省、市扶贫龙头企业及农业开发公司共计14家企业参与到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当中,项目落地开工进展顺利,尤其省属国有企业晋煤集团和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强势推进。

山西晋煤集团在与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领导组多次对接、洽谈、深入调研和考察论证的基础上,2013年底,在我县注册了农业开发公司——“山西福富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

并确定投资2亿元实施精品玉露香储销综合开发项目,建成XX县5万吨果品冷链仓储物流港,主要包括5万吨恒温库、果品加工流水线、冷链运输车辆、电子商务平台和产品内外包装等。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直接安排劳动力就业500余名,辐射带动30000多贫困农户增收。

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由省内民营企业来XX县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注册的企业,该公司计划一期投资9000万元实施经济果业基地新建果品储藏加工项目,建设集仓储、加工、出口外销于一体的年贮销15万吨优质水果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冷藏库(保鲜库、气调库)、周转库房、清洗车间、加工车间、业务用房、附属用房,绿化、道路硬化及设备购置、安装。

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安置就业岗位500余人,辐射带动20000余贫困农户增收。

通过3-5年时间,各项目投产达效后,以省属国有企业为龙头,整合京润泽有限公司及县属国家、省、市扶贫龙头企业资源,打造成为我县农业开发旗舰群,力争实现农业企业上市,以此带动全县“一县一业”玉露香梨产业向有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特色支柱产业发展。

使得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真正做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既做到带动全县4万余贫困农民群众增收脱贫,又做到企业转型多元发展,最终实现精准扶贫、互利共赢。

二、主要成效一是扶持对象得实惠。

“对症式扶贫模式”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使其思想上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项目的成功率和实施后的效益明显提高。

这种“极贫重扶”的扶贫思路,真正让贫困人口成为扶贫主体,得到了贫困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二是项目扶持结硕果。

“对症式扶贫模式”使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对象得到了实质性扶持,真正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

整合资源式扶贫,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

三是干群关系更和谐。

以前部分贫困户因多种原因没有得到项目扶持,在心理上很不平衡,对村干部和得到项目的农户有强烈的抵触和怨恨情绪,村干部威信较低。

“对症式扶贫”使多数贫困户得到了国家扶贫项目,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真心实意地进行传、帮、教、带,为贫困农户解决生产发展中缺资金、技术、信息、劳力等困难,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对症式扶贫”进一步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化解了诸多农村社会矛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党群干群关系更为融洽。

三、主要启示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

能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搞规模经济。

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扶贫政策对农户的“平均化”扶持,既让不同程度的贫困对象合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扶贫资源,破解了“扶贫到户”难题,又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了低碳扶贫和可持续扶贫的结合,创新了扶贫政策对贫困对象的“瞄准”机制,有效避免了“脱靶”现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动实践。

启示之一:政府引导是“中流砥柱”。

产业扶贫,实现了可持续扶贫。

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自立,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必要扶持下,更加注重”授人以渔”,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连片开发,构建产业支撑。

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的要求,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规划,坚持“一村一品”和“有机玉露香及畜禽养殖循环经济”的布局实施连片开发项目,推进当家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销”一条龙体系,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

扶贫部门在扶贫开发中不可能包打天下,联合各部门集中打造扶贫工作的新平台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

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协调,扶贫部门主动与涉农部门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扶贫村的项目建设。

在扶贫村联合打造产业化项目,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

启示之二:资金整合是关键。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多方力量,组织多方资金,集中向扶贫村投入,实现扶贫开发的社会化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盘子中统筹规划,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

把水利部门的引水上塬节水灌溉项目、农委的农业开发项目、发改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局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等等,集中向扶贫村投放,形成了多部门项目资金整合、捆绑使用的新格局,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启示之三:龙头带动是载体。

如何破解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怎样种、怎样养,如何卖、如何卖个好价钱”,应该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家一户的农民真正实现与日趋成熟的大市场对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用利益连接,充分发挥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把企业与贫困农民、扶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