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2017

合集下载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马武华邓晓明左明章(负责人)田鸣华震(共同执笔人)李娟冷玉芳易杰高学(共同执笔人)鲍红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家组于2013年起草和制订了《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近几年来临床知识、技术以及实践の更新,分析汇总了目前最新文献、专家意见、会议评论以及临床数据,修订并整理了2017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简称指南)。

临床情况是复杂多变の,任何指南均不能完全涵盖,也非绝对の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参考具体应用。

制定本指南の目の是指导气道管理者正确应对与管理临床中所遇到の困难气道,减少各种相关严重并发症の发生。

本指南适用于麻醉科医师或麻醉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麻醉护理与气道管理の医务人员。

可应用于除婴幼儿以外の各年龄段の患者。

一、定义与分类1. 困难气道:经过专业训练の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或二者兼具の临床情况。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の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の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の面罩通气。

根据通气の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

3.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仍不能看到声带の任何部分。

4.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intubation,DI):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均需要三次以上努力。

5.困难声门上通气工具(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AD)置入和通气:无论是否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SAD 置入均需三次以上努力;或置入后,不能通气。

6.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定位困难或颈前有创气道建立困难,包括切开技术和穿刺技术。

7.根据有无困难面罩通气将困难气道又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气。

困难气道管理流程图(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7年发布)

困难气道管理流程图(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7年发布)

困难气道管理流程图(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7年发布)根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17年发布的困难气道管理流程图(图4-3-1),气道管理共分为六个步骤,见下图:根据麻醉前的气道评估情况将困难气道分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图文无关)《专注的眼神》照片来自第二届“仁心杯·最美白衣天使照片征集大奖赛”拍摄者:郭小毓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麻醉医师应提高警惕性,并在插管操作时集中注意力,处理方法包括:①采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尤其推荐使用可视插管软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工具,避免镇静过度,也可置入喉罩;②改变麻醉方式,如改为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等方法完成;③建立外科气道。

对此类困难气道,术前应准备好困难气道管理工具,告知患者情况及操作流程取得患者配合,寻求有经验医师的帮助,麻醉前充分预充氧,对反流误吸高风险的患者应做好防范措施;④外科气道建立困难或建立失败且患者存在缺氧,可考虑备体外膜氧合或体外循环。

2.未预料的困难气道①对未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麻醉者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呼救;采用各种措施。

②气管插管尝试应不超过3次。

③应用可视喉镜光棒、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插管,若气管导管通过声门困难应更换更小型号的气管导管。

④避免反复尝试插管,患者面罩控制呼吸的间隔不应超过30秒。

⑤考虑置入喉罩,保证患者氧合,成功置入SAD(方法包括双侧胸廓起伏,双肺听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患者氧合得到保障后,如果为非紧急手术,唤醒患者是第一选择。

随着二代喉罩SAD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术可直接在喉罩全身麻醉下完成而不需要气管插管;但在特殊或紧急危及生命的情况下,用SAD维持麻醉被认为是个高风险的选择。

如果置入SAD已3次仍不能进行通气和维持患者氧合,则立即宣布SAD通气失败,患者处于既不能插管也不能氧合状态(CICO),应迅速建立紧急有创气道,确保患者氧合。

困难气道管理指引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引2017

定义与分类 建立气道的工具与方法 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 术后随访与注意事项 总结
非紧 急
紧急
不适用于紧 急气道 无创 :喉镜(弯头、可视)、经气管导管类(管
芯、光棒、可视管芯、可视插管软镜)、声门上通 气工具(喉罩、喉管)、经鼻盲探
有创 :逆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无创 :双人加压辅助通气、再试一次气管插管、
?3. 应对困难气道的准备
? (1)困难气道管理用具和设备的准备:
? 无创工具:直接喉镜(含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喉镜片)、可视喉镜;经气管 导管类:包括管芯类、光棒、可视管芯、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软镜; SAD (二代喉罩、插管喉罩、喉管等);
? 有创工具:非紧急处理工具(逆行气管插管)和紧急气道处理工具(如环 甲膜穿刺置管和经气管喷射通气 TTJV、经环甲膜穿刺通气 Quicktrach、颈 前外科气道建立装置等)。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王燕
定义与分类 建立气道的工具与方法 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 术后随访与注意事项 总结
? 1. 困难气道: 经过专业训练的有 五年 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发生面 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或二者兼具的 临床情况。
?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有经验的麻醉科 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 多次或 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 通气。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
? (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过程中困难气道发生的可能 ,并解释遇到困难气道后的具体处理方案,让患者及家属有良好的心理准 备并能积极配合,保证其知情权。
喉罩、喉管、食道气管联合导管
有创 :环甲膜穿刺置管和经气管喷射通气、经环
甲膜穿刺通气、经环甲膜切开通气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马武华邓晓明左明章(负责人)田鸣华震(共同执笔人)李娟冷玉芳易杰高学(共同执笔人)鲍红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家组于2013年起草和制订了《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近几年来临床知识、技术以及实践的更新,分析汇总了目前最新文献、专家意见、会议评论以及临床数据,修订并整理了2017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简称指南)。

临床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任何指南均不能完全涵盖,也非绝对的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参考具体应用。

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指导气道管理者正确应对与管理临床中所遇到的困难气道,减少各种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本指南适用于麻醉科医师或麻醉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麻醉护理与气道管理的医务人员。

可应用于除婴幼儿以外的各年龄段的患者。

一、定义与分类1. 困难气道:经过专业训练的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或二者兼具的临床情况。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

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

3.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

4.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intubation,DI):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均需要三次以上努力。

5.困难声门上通气工具(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AD)置入和通气:无论是否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SAD 置入均需三次以上努力;或置入后,不能通气。

6.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定位困难或颈前有创气道建立困难,包括切开技术和穿刺技术。

7.根据有无困难面罩通气将困难气道又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气。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困难气道是指在气道管理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困难气道的管理是必须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困难气道管理的指南。

一、风险评估与监测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烦躁不安等症状。

二、气道维持管理气道维持管理是处理困难气道的关键步骤。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方法来维持气道的通畅。

1.头后仰、下颌提起:这是最基本的气道管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在患者的头部后仰的同时,下颌要向上提起,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张气道。

2.口咽通气道(OPA):如果头后仰、下颌提起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使用OPA来维持气道的通畅。

在使用时,口咽通气道要插入到喉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舌头掉进喉咙。

3.气管插管:如果OPA不能维持气道的通畅,可以考虑使用气管插管。

在插入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损伤到气管,同时还要确保插管到位。

三、紧急召唤呼吸道专家处理困难气道是一个非常紧急的过程,如果自己无法处理,一定要尽快召唤呼吸道专家。

呼吸道专家懂得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处理困难气道,并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抢救措施。

四、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气道管理过程中,还要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处理困难气道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烦躁不安等症状,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

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充足。

以上就是困难气道管理的完整指南。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一定要冷静、迅速地处理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做到及时的处理和管理。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困难气道是指在气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以预料的、或无法预防的困难情况,并且极度危险,可能导致氧合不足甚至死亡。

在许多紧急情况下,困难气道可能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当气道不畅通,人体的各器官会失去氧气供应。

因此,通过采取有效的气道处理措施,可以使气道保持畅通,使患者得以快速恢复。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气管插管和非气管插管的气道处理可以发生许多问题和困难。

例如:呼吸道阻塞、气道内物体的阻碍、气道分泌物的累积和气道外伤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氧合不足的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困难气道处理,是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在此文章中,笔者将分享一些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一、良好的气道评估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首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气道评估。

评估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清晰的视野,喉镜简易度,舌根前伸转动度,气道通畅度,颈椎曲度和呼气压等。

通过评估,可以有效地减轻气道梗阻,并预测气道风险。

二、选择合适的气道处理方法当气道异常时,需要采用一种适合患者情况的气道处理方法。

可以通过通气面罩、手动通气、支气管镜、喉镜和气管插管等方法维持气道通畅。

在选择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呼吸状况、年龄、体重、怀孕状态、咳嗽、呕吐等因素。

选择错误的方法可能会危及生命。

三、专业技能与培训即使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来说,对困难气道处理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因此,医疗工作者应该定期接受针对困难气道管理的培训课程,更新最新的气道处理技术。

同时,通过模拟训练、模拟实施课程和线上学习等训练方式,可以通过模拟场景快速掌握气道处理的各种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口喉正确的绑扎和压迫位置、脊柱稳定和良好的气道控制等等。

四、团队合作和预防措施在进行气道管理时,医疗团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名单独的医生无法应对所有的情况,因此需要多个医务人员的协拍和协作。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不仅需要配备合适的设备和器材,还需要建立应急反应队伍,以处理不可预测的情况。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马武华邓晓明左明章(负责人)田鸣华震(共同执笔人)李娟冷玉芳易杰高学(共同执笔人)鲍红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家组于20RR年起草和制订了《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近几年来临床知识、技术以及实践的更新,分析汇总了目前最新文献、专家意见、会议评论以及临床数据,修订并整理了2017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简称指南)。

临床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任何指南均不能完全涵盖,也非绝对的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参考具体应用。

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指导气道管理者正确应对与管理临床中所遇到的困难气道,减少各种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本指南适用于麻醉科医师或麻醉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麻醉护理与气道管理的医务人员。

可应用于除婴幼儿以外的各年龄段的患者。

一、定义与分类1. 困难气道:经过专业训练的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或二者兼具的临床情况。

2. 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maskventilation , DMV :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

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 )。

3. 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

4. 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in tubati on ,DI):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均需要三次以上努力。

5. 困难声门上通气工具(supraglotticairwaRdevice , SAD)置入和通气:无论是否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SAD置入均需三次以上努力;或置入后,不能通气。

6. 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定位困难或颈前有创气道建立困难,包括切开技术和穿刺技术。

7. 根据有无困难面罩通气将困难气道又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气。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 是否为紧急气道是决定临床处理方法和后果的关键,应当高度重 视面罩正压通气的方法和密切观察通气的体征和效果
困难气道的评估
• 大约 90%以上的气管插管困难病人可以通过术前评估被发 现。
• 充分的术前气道评估是及时发现困难气道,降低未预料困 难气道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正确处理困难气道,做好充 分准备的前提。
声门上通气工具
• 喉罩:置入成功率高,既 可改善通气,也可代替气 管插管维持气道通畅
• 插管型喉罩:可同时解决 困难通气与困难气道,但 受患者张口度限制
• 喉管:套囊封闭咽腔与食 管开口从而进行通气,置 入简便损伤较轻
非紧急有创工具与方法
• 逆行气管插管:适用于普通喉镜、喉罩、可视插管软镜等 插管失败,颈椎不稳、颌面外伤或解剖异常者可根据情况 选择使用。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上门齿的长度 自然状态下闭口史上下切牙的关系 下颌前伸时上下切牙的关系 张口度 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 上腭的形状 下颌空间顺应性 甲颏距离 颈长 颈围 头颈活动度
体格检查
提示困难气道表现 较长 上切牙在下切牙之前 不能使下切牙至上切牙之前 少于3cm 大于2级 高拱形或非常窄 僵硬,弹性小或有肿物占位 小于3横指 短 粗 下颌不能接触胸壁,或不能颈神
非紧急无创工具与方法
• 分为三类 • 喉镜 • 经气管导管类 • 声门上通气工具
喉镜类
• 直接喉镜:镜片形状和尺寸 • 可视喉镜:
经气管导管类
• 管芯类:硬质管芯、可弯曲管芯及 探条
• 光棒:
• 可视管芯:如视可尼(Shikani)等, 结合科光棒和电子镜的优势
• 可视插管软镜:包括纤维支气管镜 和电子软镜,适合多种困难气道, 尤其是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的气管 插管,但一般不适合紧急气道,操 作需经一定的训练。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17版)0 1目的在已报道的与小儿麻醉相关并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急诊手术、饱胃以及合并气道问题(气道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

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

小儿麻醉医师必须了解并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气道和呼吸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小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0 2小儿气道解剖特点1、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引发呼吸道阻塞。

展开剩余96%2、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分泌物、黏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易导致鼻道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3、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4、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

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

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

当气管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小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5、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4~5cm,内径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

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第3~4胸椎(成人在第5胸椎下缘)。

3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与成人相比,行气管内插管时导管插入过深或异物进入时,进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的几率接近。

6、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肺泡数只相当于成人的8%,单位体重的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1/3,但其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因此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

肺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炎症也易蔓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肺炎。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一、定义与分类1.困难气道:经过专业训练的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或二者兼具的临床情况。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

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

3.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

4.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intubation,DI):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均需要三次以上努力。

5.困难声门上通气工具(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AD)置入和通气:无论是否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SAD置入均需三次以上努力;或置入后,不能通气。

6.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定位困难或颈前有创气道建立困难,包括切开技术和穿刺技术。

7.根据有无困难面罩通气将困难气道又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气。

患者能够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氧合,能够允许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其它建立气道的方法。

(2)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

患者极易陷入缺氧状态,必须紧急建立气道。

其中少数患者“既不能插管也不能氧合(Can't Intubation, Can't Oxygenation. CICO)”,可导致气管切开、脑损伤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二、建立气道的工具和方法用于困难气道的工具和方法有百余种之多,我们推荐最常用和公认的几种。

将这些工具和方法分为处理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处理非紧急气道的目标是无创,而处理紧急气道的目的是挽救生命。

麻醉科医师应遵循先无创后有创的原则建立气道。

困难气道管理指引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引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引2017咱们先来说说啥是困难气道。

就好比有一天我在医院值班,来了一位胖胖的大叔,他因为喉咙受伤需要做手术。

可一检查,麻烦了,这大叔的气道情况特别复杂,这就是典型的困难气道。

困难气道啊,简单来说就是在给病人进行麻醉或者其他需要气道管理的操作时,遇到了各种不容易搞定的状况。

比如说病人的嘴巴张不大、脖子短粗、喉咙结构异常等等。

这可不像平常我们呼吸那么简单,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在2017 年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引中,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充分的评估。

可不能马虎,得仔仔细细地观察病人的外貌特征,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大叔,光看他那胖胖的体型和短粗的脖子,就得格外小心。

还要询问病人有没有得过什么相关的疾病,比如曾经有没有做过喉咙的手术之类的。

评估完了,就得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就像战士上战场得带齐全装备一样,咱们处理困难气道也得把家伙事儿准备妥当。

什么可视喉镜啦、特殊的气管导管啦,都得在手边,随时能派上用场。

操作的时候,那更是要小心再小心。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处理一个困难气道的病人,心里那叫一个紧张。

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走钢丝,生怕出一点差错。

还好,按照指引的步骤,一步一步慢慢来,最终顺利完成了操作。

另外,团队协作也特别重要。

大家得相互配合,有人负责观察病人的情况,有人负责操作工具,有人负责准备应急方案。

这就像是一场精密的交响乐演奏,每个音符都得恰到好处,才能奏出完美的乐章。

还有啊,处理完了困难气道,后续的观察和护理也不能马虎。

得时刻盯着病人的情况,看看呼吸是不是顺畅,有没有出现什么并发症。

总之,困难气道管理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2017 年的这个指引就像是我们的导航图,让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心里有底,少走弯路,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安全。

就像那次遇到的大叔,好在有了正确的指引和大家的努力,最终手术顺利,大叔也恢复得很好。

这就是困难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2017在医疗领域中,困难气道的管理一直是麻醉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困难气道是指在经过常规训练的麻醉医生进行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的情况。

为了提高困难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指南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2017 的详细介绍。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与评估困难气道可以分为面罩通气困难、喉镜暴露困难、气管插管困难以及声门上通气工具置入困难等多种情况。

在进行任何麻醉操作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气道评估是关键的第一步。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如既往的气道手术史、头颈部放疗史、气道创伤史等)、体格检查(如张口度、甲颏距离、颈部活动度、 Mallampati 分级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颈部和胸部的 X 光、CT 等)。

通过综合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的风险,并为后续的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二、困难气道管理的准备工作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确保麻醉团队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并且熟悉各种困难气道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其次,准备好齐全的困难气道管理设备,如各种型号的喉镜、气管导管、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喉罩、气管切开包等。

同时,要保证这些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三、困难气道管理的策略1、清醒气管插管对于预计存在严重困难气道的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

在进行清醒气管插管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表面麻醉和镇静,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应激反应。

同时,要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以便在插管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通气情况。

2、诱导后气管插管如果患者的气道情况相对较好,或者经过评估认为可以尝试诱导后气管插管,那么在诱导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避免麻醉过深导致呼吸抑制和气道肌肉松弛过度。

在插管过程中,如果遇到喉镜暴露困难,可以尝试使用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工具,或者采用特殊的插管技术,如经鼻气管插管、逆行气管插管等。

困难气道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气道管理指南困难气道,即在进行机械通气或自主呼吸时出现气道阻塞或气道支撑不足,进而导致呼吸困难的状态。

困难气道发生时,及时进行气道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并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困难气道的管理指南。

1.评估患者呼吸状态: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首先应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评估。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同时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喘息音或杂音等。

2.给予辅助吸气: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可借助辅助吸气设备来帮助患者顺利呼吸。

常见的辅助吸气设备有鼻导管、鼻咽通气管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的气道阻塞严重时,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头颈部处于适当的位置,如头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

同时可以采用手动扩张气道的方法,如扩张口腔,提拉颌部等。

4.气道吸引:当患者气道有分泌物或异物梗阻时,需进行气道吸引。

可以通过吸引器设备将气道分泌物吸除,保持气道的通畅。

在进行气道吸引时,需注意吸引的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的气道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5.气管插管: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无法维持正常气道通畅时,可考虑进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以避免对患者的气道和生命造成损伤。

气管插管后需确保插管的位置准确并固定好,以保持气道通畅。

6.气道镜检查: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原因不明时,可进行气道镜检查,以查明气道的情况。

气道镜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气道病变或异物梗阻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高压吹气和正压通气:当气道痉挛或阻塞严重时,可进行高压吹气和正压通气的治疗。

高压吹气和正压通气可通过机械通气机实施,以提供充足的通气支持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

8.手术治疗:当患者的呼吸困难无法通过以上措施缓解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包括气道扩张术、气道支架植入等,以改善气道的通畅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困难气道管理时,需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情况的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困难气道的管理》课件

《困难气道的管理》课件
《困难气道的管理》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困难气道概述 • 困难气道的识别与评估 • 困难气道的管理策略 • 困难气道的管理技巧 • 困难气道管理的案例分析
01 困难气道概述
CHAPTER
困难气道的定义
困难气道
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通畅 性差、气道管理难度增加的情况 。
常见原因
包括但不限于喉部病变、颈部肿 瘤、口腔颌面外伤、肥胖、老年 等。
呼吸机管理技巧
呼吸机模式选择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如
容量控制、压力控制等。
呼吸机参数设置
02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术需求,设置适当的呼吸机参数,如
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呼吸机监测
03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气分析结果和呼
吸机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模式。
总结词
多学科协作
详细描述
对于复杂的气道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耳鼻喉科、呼吸科、麻醉科等 。多学科会诊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困难气道管理的成功率。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二:困难气道的管理策略
总结词
个体化方案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的困难气道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 醉方法、气道设备和技术。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确保治疗决策符合患者的最佳利 益。
CHAPTER
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气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识别潜在困难气道风险。
麻醉诱导前的准备
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紧急插管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一)充分的气道评估
• 在评估患者气道的同时也必须要关注患者 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包括饱胃状态、食管 反流病史、胃排空延迟相关疾病等),以早 期采取措施预防反流误吸的发生。
• 可疑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可视喉镜或插管软镜 检查评估。
(二)明确气道分类与术前准备
(二)明确气道分类与术前准

• 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通气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表4)。
表2. 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
表3:术前气道评估体格检查内容
表4. 喉镜显露分级
Cormack 和Lehane把喉镜显露声门的难易程度分为四级。
困难喉镜显露
(一)充分的气道评估
• (3)辅助检查:了解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后, 对怀疑有困难气道的患者,可以使用辅助检查
SAD置入均需三次以上努力;或置入后,不能通气。
• 6.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定位困难或颈前有创气道建立困难,
包括切开技术和穿刺技术。
分类
• (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 罩通气。患者能够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氧合,能够
允许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其它建立气道的方法。
• (2)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
镜)可视工具;②改变麻醉方式,可采取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等 局部麻醉方法完成手术;③建立外科气道。可由外科行择期气管切开术。
• 2、未预料的困难气道: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危险因素的患者,其中极 少数于全麻诱导后有发生困难气道的可能,需常备应对措施。
• (1)明确的困难气道: 明确困难气道史、严重烧伤疤痕、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 停综合征、严重先天发育不良等,
• (2)可疑的困难气道:可通过在手术室内麻醉诱导前行可视喉镜或可视插管软镜 等工具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为困难气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未预料的困难气道: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危险因素的患者,其中极少数于全 麻诱导后有发生困难气道的可能,需常备应对措施。
(二)明确气道分类与术前准备
• 3.应对困难气道的准备
• (1)困难气道管理用具和设备的准备:
• 无创工具:直接喉镜(含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喉镜片)、可视喉镜;经气管导管类:包括管芯类、光棒 、可视管芯、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软镜;SAD(二代喉罩、插管喉罩、喉管等);
扣面罩行双人加压辅助通气, • 5、当麻醉不充分或者肌松不足时会增加面罩通气的难度,所以应特别注
意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
(四)插管失败后的面罩通气
• 如果面罩通气可以维持患者氧合,则此时为非紧急 气道,操作者应停下来认真思考:是否可以采用其它 无创插管技术再次尝试(包括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 镜辅助下气管插管、经SAD通气或引导气管插管、使用 管芯或换管器等);是否需要唤醒患者;或恢复患者 自主呼吸,建立外科有创气道。
充分麻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插管困难,在没有充分的肌松 的情况下不应进行下一步的插管尝试。
(三)做好充分准备的气管插管
• (3)快速序贯诱导:适用于非困难气道的饱胃和急诊患者,也 适用于面罩通气困难但插管不困难的患者。
• 推荐使用芬太尼、丙泊酚和琥珀胆碱(1mg/kg)或罗库溴铵( 0.9mg/kg);
超声、X线、CT和MRI等有助于识别气管偏移、颈
椎疾病等一部分先天或后天可以导致困难气道的疾病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困难气道患者,推荐 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行可视喉镜或可视插管软 镜等工具的检查与评估,明确喉镜显露分级。辅
助检查不常规应用于正常气道的评估,仅推荐用于怀 疑或确定有困难气道的患者。
(一)充分的气道评估
• (3)人员准备:对于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应进行术前讨论,在有经验医师或助手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插管操作;出现非预料困难气道时,应立刻求助,有专业人员能够立刻赶到现场协助。
• (4)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的准备:应在手术前常规禁食、禁饮;使用药物降低胃内pH值。对于
严重的胃排空延迟或肠梗阻的患者,应放置胃管,麻醉处理同饱胃患者。
(三)做好充分准备的气管插管
• 2、预充氧合
• 健康成人仅呼吸空气的情况下,SpO2≥90%的呼吸暂停时间(安全无呼吸时间 )仅为1min~2min,而经过预充氧合安全无呼吸时间可以延长至8min。
• 对于大部分患者,新鲜气体流量(氧气)应超过静息分钟通气量(大约 5L/min),以正常潮气量吸入纯氧3min或8次/min的深呼吸即可达到预充氧合 的效果。
• 理论上,最佳预充氧合是指呼气末氧浓度达到0.87-0.9。20°~25°头高位和正 压通气有助于提高预充氧合的效果。
• 对于危重和困难气道患者,推荐持续使用高流量温湿化鼻导管给氧(15 L/min ~70L/min)来改善预充氧合的效果。
(三)做好充分准备的气管插管
• 3.麻醉与诱导
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的时间考虑其它建立气道的方法。
• (2)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
并困难气管插管,均也不
能氧合 (Can't Intubation, Can't Oxygenation. CICO)”,可
导致气管切开、脑损伤和死亡 等严重后果。
• (2)可疑的困难气道:可通过在手术室内麻醉诱导前行可视喉镜或可视插管软镜等工具检 查,进一步明确是否为困难气道。
• (3) 对于已预料的明确困难气道,处理方法包括:①采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实
施气管插管,推荐使用可视插管软镜等(如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软镜)可视工具;②改 变麻醉方式,可采取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等局部麻醉方法完成手术;③建 立外科气道。可由外科行择期气管切开术。
• 目前认为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是判断气管插管成功最可靠的方法。直视下 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双肺听诊、可视插管软镜检查等也都是临床常用的判断方法 。尽管有学者质疑双肺听诊的准确性,但此方法依然是我国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 判断方法,且可以通过此方法判断导管是否置入过深。
• 推荐行3+1次气管插管,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行面罩通气,保证氧合;如 3+1次气管插管失败,则宣布插管失败,暂停插管,立即面罩通气,保证患者的 氧合;。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王燕
目录
定义与分类 建立气道的工具与方法 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 术后随访与注意事项 总结
定义
• 1. 困难气道: 经过专业训练的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
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或二 者兼具的临床情况。
•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 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 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
• 喉镜显露困难和插管困难:年龄(>55岁)、BMI>26 kg/m2、牙齿异常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打鼾病史,
• 某些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化性骨关节炎、会厌炎 、肢端肥大症、病态肥胖、声门下狭窄、甲状腺或扁桃体肿大、纵隔肿 物、咽喉部肿瘤、咽部手术史、放疗史、烧伤、Klippel-Feil综合征、 Goldenha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Treacher-Collins综合征、Pierre Robin 综合征和Down综合征同样也会影响喉镜显露和气管插管。
(一)充分的气道评估
• (2)体格检查:上门齿的长度、自然状态下闭 口时上下切牙的关系、下颌骨的发育和前伸能力 、张口度、咽部结构分级(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 ,表2)、上腭的形状、下颌空间顺应性、甲颏距 离、颈长和颈围、头颈活动度、喉镜显露分级(
表3)。其中,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下 颌前伸能力受限、甲颏距离过短(<6 cm)等是
(CSA 2014)
(一)充分的气道评估
(一)充分的气道评估
155cm—63kg, 160cm—67kg 165cm—71kg, 170cm—75kg 175cm—80kg, 180cm—85kg
• 1)了解病史:既往手术史以及是否有困难气道的发生。
• 面罩通气困难:年龄(>55岁)、BMI>26 kg/m2、打鼾病史、蓄络腮胡 和无牙。
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 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
表1.面罩通气分级
良好通气
困难面罩通气
定义
• 3.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
何部分。
• 4.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intubation,DI):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 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均需要三次以上努力。
• 在充分的麻醉深度和肌松条件下进行初次插管,推荐初次插管直接使用可视喉镜 或操作者最熟悉的工具,以达到首次插管成功率的最大化。插管过程中可同时辅助 喉外按压手法、探条、光棒、可视管芯等工具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 喉镜置入口腔即为一次喉镜尝试。每次尝试都应该在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最
优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反复尝试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与不良结局和发展为CICO的风 险相关。不论麻醉科医师的经验水平如何,如遇困难,均应立即尽快寻求帮助。
• 有创工具:非紧急处理工具(逆行气管插管)和紧急气道处理工具(如环甲膜穿刺置管和经气管喷射 通气TTJV、经环甲膜穿刺通气Quicktrach、颈前外科气道建立装置等)。
• (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过程中困难气道发生的可能,并解释遇到困难
气道后的具体处理方案,让患者及家属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能积极配合,保证其知情权。
(四)插管失败后的面罩通气
(四)插管失败后的面罩通气
• 当气管插管“3+1”次不成功时,应宣布插管失败,立即行面罩通气维持氧 合。大部分的患者经单手扣面罩即可获得良好通气。
• 1、CE手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单手扣面罩的方法。 • 2、口咽和(或)鼻咽通气道配合单手扣面罩的方法, • 3、采用双手托下颌扣面罩同时机械通气的方法。 • 4、在嗅物位下置入口咽和(或)鼻咽通气道,由双人四手,用力托下颌
• 在患者意识消失前,给予环状软骨向上向后方向的加压(10牛顿 ),意识消失后为30牛顿,如面罩通气困难或置入SAD困难时,可 以松开环状软骨加压;
• 快速序贯诱导期间,通常不需要面罩通气,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和 儿童,可以采用面罩通气;对于困难插管患者,可首选可视喉镜 。
(三)做好充分准备的气管插管
• 5.困难声门上通气工具(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AD)置入和通 气:无论是否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SAD置入均需三 次以上努力;或置入后,不能通气。
• 6.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定位困难或颈前有创气道建立困难,包括切开
技术和穿刺技术。
分类
• (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 气。患者能够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氧合,能够允许有充分
• 在评估患者气道的同时也必须要关注患者发生 反流误吸的风险(包括饱胃状态、食管反流病史 、胃排空延迟相关疾病等),以早期采取措施预 防反流误吸的发生。
• 可疑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可视喉镜或插管软镜检查 评估。
(二)明确气道分类与术前准备
(二)明确气道分类与术前准备
• 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 (1)明确的困难气道: 明确困难气道史、严重烧伤疤痕、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严重先天发育不良等,
• 4、气管插管
• 大多数患者插管最好的体位是嗅物位,肥胖患者则适宜斜坡位。
Back、Up Right、Press
• 插管过程中采用喉外按压手法能够改善喉镜的显露,该手法被称为BURP手法(麻醉 科医师的右手可在颈部进行喉部按压的操作,向患者背部、向上、向喉镜检查者的 右侧按压,以增加喉镜下声门的显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