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洋务运动素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洋务运动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洋务运动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素材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洋务派意识到“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的刺激,“分洋商之利”成为他们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为什么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业呢?它又是怎么创办的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依仗炮舰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权益,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于是沿海沿江的航运逐渐被各个列强控制,中国原有的传统河船运输受外国航运冲击而衰落,已难占一席之地,中国的航运利权遭到了掠夺。

为了制止这种利权流失的形势,同治六、七年,国内就有人提出要自办轮船公司与外商竞争,李鸿章觉得让船政局制造商船,成立运输公司,与洋人竞争,肯定有利可图,既可以运兵利商,又可以为造军舰提供资金,也可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轮船招商局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收买美商旗昌洋行的轮船18只,使悬挂清朝龙旗的船只在伦敦与英人见面。

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朱其昂担任总办。

其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

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

盛宣怀受李鸿章之命,制定章程。

名为商办,实为官商合办。

实施股份制,招集商股,具有资本主义公司性质。

招商局很快就发展起来,客轮远航日本、南洋、伦敦和檀香山。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素材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素材

洋务运动“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李鸿章的这话,简明扼要地道出了洋务运动的目的。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由洋务派官僚实行的,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自强运动。

主持者为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

按其侧重点,以19世纪70年代初为界,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购置洋枪洋炮,建立军事工业为主;第二阶段重点在筹建海军和建立民用企业。

此外,还开办了同文馆等培养洋务人才的学堂,派出一批出国留学人员。

滴血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渗透,刺激了民族工为的发展。

但在腐朽的封建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折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阿古柏事件阿古柏是中亚一上小国家的小军官,居然在5年之内控制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阿古柏事件是19世纪70年代的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的事件。

1864年(清同治三年)新疆种族人民发动的磊规模反清运动遍及天山南北。

1865年春,中亚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析乘机进入南疆。

1867年建立“折德沙尔”(七城之意)政权,自立为汗。

1870年控制子南疆全境和北疆部分地区。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派军队进入新疆。

左宗棠在兰州坐镇指挥,清朝军队于1876年收复北疆,1877年进入南疆。

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杀,其汗国亦随之覆灭。

至此,中国新疆地区除伊犁仍被俄国侵占外,天山南、北两路全部收复。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公债陆续进驻北京,清政府不得不考虑与各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于是,一个新的政府机构产生了,这就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

1861年初由奕訢等奏请设立,是清政府办理对外事务的中央机构。

设总理大臣,下设总办章京、帮办章京、章京等职。

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选派驻各国公使,兼管通商、海防、关税、厂矿、铁路、军工、译文和派遣留学生等事务。

初二历史教学随笔大全5篇

初二历史教学随笔大全5篇

初二历史教学随笔大全5篇初二历史教学随笔大全篇1《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现在,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首先,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另外,虽然具体的知识点都有了,但是却缺乏一根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主线。

如果这个做不好的话,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都记住了,但出了课堂,或者时间一长,由于线索不够明确,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会很容易的忘掉,这一方面还是需要我特别加强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重点的突破上。

在以前的讲课中,我都非常注重重点的突出。

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重点不仅仅是说给学生,或者把知识点明确的呈献给学生,而重点在“突破”两个字上。

让学生明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后教法的设计上,应该特别的下工夫,这样才能在每节课的重点中有所突破。

第三,是在课堂的管理上。

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这一节课中,我就做得不是很充分,这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并不断改进的地方。

另外,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师语言的选择上,如果一个老师的语言做不到精炼且生动有趣,那就让我们尽量做到简洁有效吧,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语言引导都对整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是应该是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第四,需要自己尽量去完成的就是资料的补充和引导,比如说图片、小故事及相关材料等。

为了方便教学,也为了学生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和简要的讲解来尽量补充。

再者,就是教师的精讲方面。

比如说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这就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

在洋务运动这一课中,我本来想让自己尽量做到少讲,可因此却发现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他们只是能找到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然后去记住它,却做不到理解。

【同步素材】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的不同探索

【同步素材】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的不同探索

【同步素材】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的不同探索1、地主阶级的探索——迟钝的反应⑴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⑵洋务运动:①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内外交困: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国外有资本主义侵略。

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统治。

④内容:先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还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⑶清末“预备立宪”与“新政”2、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中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民间秘密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

②从政治上看,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⑤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PS; 1.“进展:。

“为ppt素材可作说明2.初稿~~~~~敬请修改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新式学堂的开办为例洋务运动文化教育是从学校外国语言文字开始的,随着近代化工业的产生对科学技术人材的需要而,慢慢涉及于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可见洋务运动所谓教育,是随着洋务事业的开辟和进展而产生的成立众多的新式学堂,是保守的清廷慢慢的接触了整个世界,是的思想如潮水般涌入到了中国那个保守的国度。

增进了中国制造业、商业、通信、军事等方面的进展、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们。

为了对抗西方的军事实力,为了培育洋务人材,洋务派依据晚清政府运作和社会进展的需要,开办了各式学堂。

开办的新式学堂按学习内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 以学习外国语性质为主的新式学堂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政治交涉增多,语言不通,蒙受损失。

1862年奕䜣上奏,取得许可。

同文馆由此而来。

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最先依照西方教育模式成立起来的新式学堂,打破了传统的科举教育模式,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

进展:1863年,李鸿章奏请仿照京师同文馆之例,在上海开办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后改称为上海广方言馆。

1864年,毛鸿宾奏请开设教习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即广州同文馆。

1893年,张之洞开办了湖北自强学堂。

另外,还有新疆俄文馆、台湾西学馆、珲春俄文馆和在同文馆中增设的天文算学馆。

2.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为主的新式学堂洋务派官员迫切需要把握近代军事方面的人材,纷纷主张“讲究洋器”,建议在军事工业和兵工厂内设立相关的军事技术学校,就近培育军事知识人材,后被政府批准。

进展:福建船政局内设有福建船政学堂,江南制造总局内设有操炮学堂,1887年,张之洞奏请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

1890年,曾国荃仿照英国水师,奏请开办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895年,继天津水师学堂以后,晚清政府又开办了天津武备学堂,这也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太原的山西武备学堂,南京的江南陆师学堂,贵阳的贵州武备学堂3.以培育专门技术人材为主的新式学堂指专门培育铁路、电报、医学、矿务等各类科技人材的学堂。

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文字素材2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文字素材2 华东师大版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奕奕欣奕(1833-1898年),爱新觉罗氏。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

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留守,“督办和局”。

10月24日、25日,奕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某某条约》批准书,并订立《条约》。

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

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

11月,奕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摘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

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

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

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

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

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

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曾国藩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年),某某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

他崇尚程朱理学。

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某某督办地主武装团练。

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某某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

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

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

曾国藩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

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被称为“曾剃头”。

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

1870年,他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某某教案,媚外卖国,屠杀人民,激起公愤。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学设计【学生】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教师】出示地图,帮助学生梳理空间观念。

它们都是由官办的。

【教师】出示材料,分析近代军事工业在创办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材料: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建成一家军工厂。

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 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 没有人看明白。

——李鸿章的日记 【学生】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外国书籍看不懂。

【教师】于是又兴办了近代新式教育。

结合教材说说具体的措施?【学生】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 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教师】补充讲解近代留美幼童,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 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他们主要来自广东 和江苏省。

所有幼童均为汉人,平均年龄在13岁左右,最小的10岁,最大的20岁。

都出身于一般家庭,熟读四书五经,被授予秀才头衔,经过预备学校的选拔,身家清 白品貌端正禀赋厚实资质明敏者方可入选。

在军事工业后期遇到了资金的不足,于是 又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结合教材找一找近代民用企业的基本情况。

【学生】时间:从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求富,目的:辅助军事工业,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京师講食潘望业船舶 矿煤炭、钢铁等)纺织 电信船招商上海其州船政局(左宗某福州 沿政局南洋 务 派 创 办 的 工 业枪炮 本 船 舶平 矿【教师】出示地图,帮助学生梳理空间观念。

它们是官督商办的。

【教师】同时也组建新式海陆军,结合教材找一找新式海陆军建立的基本情况。

【学生】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海军:①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新式海 军初步建成。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作文素材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作文素材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作文素材
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天。

那一天当中,起义军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长的一笔,从那一天开始,辛亥革命的爆发就扭转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辛亥革命,如同一个十分重要的齿轮,他把整个中国的命运化危为安。

如果这次没有辛亥革命,那么我们现在就会被困在封建思想的约束中,就会如同一只被严密地裹住的小鸟,使我们会无法自由自在的飞翔,会使我们无法看见蔚蓝的天空,使我们无法踏上那翠绿的草地,使我们的未来光芒暗淡,毫无前进之路。

如果没有这次辛亥革命也许我们的国家会被敌国侵略,那薄如蝉翼的保护膜也会被敌人腐蚀,使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有苦说不出,受尽外来者的辱骂、嘲笑。

那每一个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当遇到挫折,也会勇敢的站起来。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保护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洋务运动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侵略的晚清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辟道路。

八年级(上)历史 第4课 甲午中日战

八年级(上)历史 第4课 甲午中日战

八年级(上)历史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基础知识:1、 时间:1894—1895年2、 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3、 性质:是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4、主要战役: 黄海大战: 时间: 年9月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在 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 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 全军覆没。

(1895年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北洋海军两路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威海卫之战不仅意味着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而且也代表了一支中国近代海军的夭折,洋务运动也画上了句号。

5、结果: 年4月,清军战败,以李鸿章为议和大臣,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 》。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危害:加剧人民负担,方便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危害: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发展。

④增辟通商口岸。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危害:外国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或者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补充:1、《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我国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不同?答:前者,清政府封建落后,腐败无能,主权丧失,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对中国的侵略;而今天,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允许外国投资,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

前后有本质的区别。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消极避战、军备松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蓄谋已久。

3、邓世昌的精神:邓世昌的事迹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与斗争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

洋务运动的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的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的作文素材英文回答:During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also known as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or the "Yanga" Movement, China aimed to modernize and strengthen itself in order to resist Western imperialism. This movement took place from the mid-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the movement was to learn from the West in terms of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military. China realized that it was falling behind the Western powers in these areas, and it needed to catch up in order to protect its sovereignty. As a result, efforts were made to establish modern industries, build railways and telegraph lines, and improve the military.For example, the Jiangnan Arsenal,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in 1865, was one of the first moder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It produced weapons and ammunition,and trained Chinese workers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This wa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industrialization.Another exampl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eiyang Fleet in 1888. This modern navy was equipped with Western-style warships and trained by foreign naval officers. It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defending China's interests during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However, despite these efforts,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faced many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was the lack of support from the Qing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was hesitant to fully embrace Western ideas and technologies, and often prioritized traditional Confucian values. This hindered the progress of the movement.Furthermore, the movement also face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China relied heavily on foreign loans to fund its modernization efforts, which led to a large amount of debt. Additionally, corruption and mismanagement wereprevalent, which further hinde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vement.中文回答:洋务运动,又称为西化运动或“洋家”运动,是中国为了抵抗西方帝国主义而进行的现代化和强国运动。

洋务运动ppt-洋务运动ppt 《洋务运动》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洋务运动ppt-洋务运动ppt 《洋务运动》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洋务运动ppt-洋务运动ppt 《洋务运动》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洋务运动》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一、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二、“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统治。

洋务运动ppt主体:洋务派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组建了三支海军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结果:失败作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出现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

--中国人自己兴办的第一条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设立。

--20世纪初各大城市基本上都设立了电报局。

... ... ...练兵营1.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 的历史小论坛活动。

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3.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洋务运动,以“自强”为目标创办的企业有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南通大生纱厂④福州船政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中国近代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5.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D.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6.洋务运动对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不包括A.迈出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步伐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C.首次把“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D.使近代化中的工业化得以实现... ... ...7.某校八年级班的同学围绕《屈辱与抗争》这个主题,要编写历史剧《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作文素材《洋务运动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洋务运动那些事儿。

这洋务运动啊,就像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大戏。

咱都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啊,被西方列强揍得有点懵。

眼瞅着人家又是坚船利炮,又是先进技术,咱也不能干坐着呀!于是乎,洋务派这帮大佬们就站出来了,决定搞点大动作。

他们到处盖工厂,什么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那是一个接一个。

嘿,这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往上堆,就想着能堆出个厉害的大家伙来。

然后呢,又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懂洋务的人才。

这其中啊,有个特别好玩的事儿。

你说那些洋务派大佬们,一边学着西方搞改革,一边还留着个大辫子。

想象一下,一群穿着长袍马褂,留着大辫子的人,在那研究怎么造洋枪洋炮,是不是特别有喜感?这画面,就像是古代人拿着手机玩游戏一样,看着就觉得特别逗。

不过呢,洋务运动也不是光搞笑,它还是有点用处的。

那些工厂造出来的枪炮啥的,虽然比不上西方的先进,但好歹也让中国有了点反抗的力气。

那些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成了后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这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

就好比一个刚学走路的小孩子,走得跌跌撞撞的。

它只学了西方的技术,却没学到人家的制度和文化。

就像光知道盖房子,却不知道怎么设计房子一样。

最后,洋务运动也没能挽救中国的命运。

但是,咱不能否认它的价值。

它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小火苗,虽然不太亮,但好歹给人们带来了一点希望。

所以说啊,这洋务运动可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有喜感,有亮点,也有遗憾。

我们得记住它,不仅仅是为了记住那些好玩的事儿,更是为了从中学到点什么。

下次咱再碰到困难,就想想洋务运动,说不定能找到点灵感呢!哈哈,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2.掌握边疆危机的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1.1 起因与背景•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必要性;•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困境。

1.2 过程与成果•新式洋务运动的兴起;•典型洋务派人物及其主张;•洋务运动的成果与局限。

1.3 影响与启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 边疆危机2.1 原因分析•外国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为;•内外因素导致的边疆问题加剧。

2.2 表现与影响•边疆地区的争端与冲突;•边境线划定问题及其影响。

2.3 解决方法与启示•中国对边疆问题的应对策略;•边疆问题对中国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入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法:以讲解的方式介绍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3.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洋务派人物或一个边疆危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做报告。

4.观看影视资料:选取相关纪录片或影视片段,让学生观看并写下观后感,引导他们思考并展开讨论。

5.学生演讲: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就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问题进行演讲,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写观后感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演讲评价: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表达方式和思维深度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表独立见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洋务运动1.情境导入(5分钟):–展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困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面临的问题。

–引入洋务运动概念,让学生猜测洋务运动的目标。

2.讲授洋务运动起因与背景(15分钟):–讲解中国近代化道路必要性;–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困境。

洋务运动的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的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的作文素材
段落一:
说起洋务运动,那可真是咱们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大变革啊!那时候,眼看国家落后挨打,一些有远见的人就坐不住了,他们决定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想让咱们国家也强起来。

段落二:
说到洋务运动,不得不提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些大佬!他们可是真干实事儿的,办工厂、造军舰,让咱们国家也有了点现代工业的样子。

段落三:
但洋务运动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那些守旧的老顽固们可劲儿地反对,还有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地盯着咱们。

可洋务派的大佬们硬是挺住了,他们知道只有变强,才能让国家不被欺负。

段落四:
洋务运动给咱们国家带来的影响可大了去了!它让咱们看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也为后来的变法、革命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的人们,真的很有远见啊!
段落五:
现在回想起来,洋务运动那帮大佬们可真是有勇气、有眼光!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学习新事物,让咱们国家能够逐渐强大起来。

这种精神,咱们今天也得好好学学!。

洋务运动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作文素材

洋务运动作文素材《说说洋务运动那些事儿》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来唠唠洋务运动这个在历史上分量不轻的事儿。

咱先来说说这洋务运动咋就开始了呢?那时候啊,咱中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欺负,这可把一些有识之士给急坏了,得想办法变强啊!于是乎,洋务运动就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

这些洋务派的大佬们那可是雄心勃勃啊,又是办工厂,又是建海军,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觉着,咱学了西方那些先进的技术,就能强大起来,不再受欺负了。

就好像看到别人有个特别厉害的武器,自己也想赶紧弄一个来玩玩。

要说洋务运动弄出来的那些个工厂啊,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什么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听起来就挺牛的。

工人们在里面热火朝天地干着,生产出了不少东西。

不过呢,这里边也闹了不少笑话。

有些工厂那设备是先进,可工人不会用啊,摆弄半天也弄不明白,就跟拿着个宝贝却不知道怎么用似的,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那海军,北洋水师啥的,看着挺威风,船也挺漂亮。

可是真到了战场上,哎呀妈呀,各种问题就出来了。

就好像是去考试前觉得自己啥都会了,一到考场才发现好多都没记住。

洋务运动呢,就像是一个尝试变好的过程,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不能全盘否定。

它让咱中国人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了自己的差距。

就好比一个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穿得太土了,得赶紧学学别人怎么打扮。

不过呢,洋务运动也没能彻底拯救中国,它就像是一个补丁,能补一时,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这段历史还是挺有意思的,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故事和教训。

回头想想,如果那时候洋务派们再努力一点,再聪明一点,说不定咱中国的发展还能更快一些呢。

可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从洋务运动中吸取经验,继续往前走,希望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咱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谁也不敢再欺负我们。

好啦,今天关于洋务运动就说到这儿吧,下次再和大家唠更有趣的历史故事!。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发展过程
守旧派: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
背 景 ︓ 各 抒 己 见
礼义不 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 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
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 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 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 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 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 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评价: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 制度。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 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中 央 代 表 ︓
(1833-1898年)
地方代表:
(1811—1872年)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1823—1901年) (1812—1885年)
张之洞 (1837—1909年)
涉及内容:
创 办 军 事 工 业 创 办 民 事 工 业 筹 划 海 防
培 养 人 才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素材收集:陈海慧 金子仟 纪婧文 马艺函 朱加加 石洋洋 徐宁宁 王桂玄 李林 PPT制作:崔艺馨 PPT讲解:徐晓帆
董文妍 高裕涵 徐晓帆 孙靖惠
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 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 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 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 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 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 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 动失败,没有实现富强目标。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清王朝的统治,布新而不除旧,坚持“中体西 用”,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局限于学习科技 和工艺,现代化仅停留在“器物变革”层次, 舍本逐末。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
中逐渐壮大。新的阶级力量形成,为中国近代改 革和革命提供社会基础。 国防军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编练新式军队, 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 养近代人才,传播西学,造就了一批具有资 产阶级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 外交:洋务运动的最高行政机构总理衙门实 际成为中国近代的外交机构,推动中国外交 走向现代化。
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一些中下层士绅要
求效法西人,取其所长,以求自强。朝野上下兴
起倡办洋务思潮。
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
“自强”一词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 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 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 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今„„各国„„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 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 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 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利,无坚不 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
洋务运动 (1861-1895年)
今天所称的洋务运动有过好多名目:“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自强新政”、“地主阶级的自救运
动”等等。„„“同治中兴”是随太平天国失败而产
生的名称„„寄托了清王朝的希望„但中国社会已面
临近代化带来的剧烈变动,不会再有本来意义的所谓
“中兴”。相比之下,“同光新政”之称稍明新旧区
规模最大 封建衙门式管理
最早民用 官商合办 轮船运输 官督商办 最早机器 资本主义色彩 采掘煤矿
新式 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海军 北洋舰队 新式学堂 翻译:1862奕䜣京师同文馆 近代
1863李鸿章上海广方言馆
教育 军事: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派遣留学
幼童留美;福州船政学堂分赴英法学海军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 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个时间里,出现了最 初的洋务民用企业。 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 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 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 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 ,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 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比 之林则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命题,洋务派 的认识无疑已更深入了一层。
筹办洋务最高行政机构,成为政府中枢
口号:“求强”、“求富”
内容
求强--练兵制器 求富--民用制造 求才--现代教育
企业
特点
经营
军事
企业
民用 企业
新式 海军
近代 教育
企业 1861曾国藩 军事 安庆内军械所
特点 时间最早
经营
官办
企业 1865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1873李鸿章 民用 轮船招商局 企业 1877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 的观点?(8分) 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师夷长技,培养科技人才是晚清的时代要求,而 道德人心对于一个国家也非常重要。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可谓 “千古未有之变局”,师夷长技成为时代要求。 当时的洋务事业需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同文馆 的课程设置有其紧迫性。然而,道德人心亦是立 国之本,不重视道德人心,片面强调科技和科技 人才,虽有“长技”而不能真正自强。
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
居优势,强迫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近代百年
都是如此。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转型之困
百年苦难无非是无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与 中国历史积垢的冲突。死的拖住活的,方生与 未死反复搏斗。
——袁伟时
主观上: 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和通盘规划,力
量有限且分散;
同文馆之辩(1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
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由此,同文馆
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年,保 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 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 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 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 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
经济结构: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
启动了中国工业化,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加速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
经济现代化。
阶级结构:随着民族资本企业的出现,民族资产
阶级产生,甲午战争后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推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中国无产阶级在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的发展
分,因此,更合乎实际一点儿。海外学者则多名以
“自强新政”,重在抉示其回应泰西逼迫的一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 清王朝内忧外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 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王朝振兴,抵 御外侮,进行变革以图自救。
洋务思潮的兴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一批廷臣疆吏在与列强交涉过程中认识到西方坚 船利炮的威力,主张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购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 同 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统治 途径:政府主导,自上而下
措施:引进先进科技,创办近代企业、
编练新式军队、建立现代学校
性质:现代化运动
意义: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日 脱亚入欧


王朝自救
洋务派 (官僚) 局限于器物层面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教育事业正是从这里开始
的。„„无疑,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文”、
“广方言”之命名,其虚骄自大的意思还显 然可见。因此,这又是一种拖着根深蒂固传 统观念蹒跚而行的进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幼童留学之初,清政府就成立了驻美留学事务
局,设监督专门负责幼童们的学习、生活,定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 现代化运动。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诸如 此类开风气之先的业绩,铭刻着筚路蓝缕的开创 者的历史功勋。可是,从全局看,它是失败了的 实践。而这个现代化良机所以丧失,说到底是由
于历史积垢的重负,是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产生
郭嵩焘
中国首位驻外外交官, 1877年起任清政府驻英 法公使,次年8月被清政 府召回,从此闲居。
„„一闻修造铁路、电报,
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
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
在那个时候的中国,顽固是一种社会病症, 仅仅把它归于守旧官僚的可恶是不够的。„„ 复杂的问题在于,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 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 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
的恶果,创巨痛深。但强者永远注视着未来。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
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 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 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 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之强敌。
——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
器万不能及。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
我专设一科取士„„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破坏自给 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沿海地区商品经济 发展,为近代工业产生创造客观条件。同时, 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近代企业,刺激洋务企业
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
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
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
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意义 1.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思想观念:提出“中体西用”指导思想,承认 中学有不足、西学有所长,是中国思想界一大 进步,促进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变革。
产生。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坚:洋务派 中央奕䜣、文祥--满族亲贵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汉族大员
恭亲王奕訢
军机大臣文祥
两江总督曾国藩
两江总督李鸿章
闽浙总督左宗棠
湖广总督张之洞
江苏巡抚丁日昌
广东巡抚郭嵩焘
机构:总理衙门
近代外交机构,反映天朝体制动摇
推动洋务的地方督抚缺少协调,互相倾轧,造
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洋务企业采取封建衙门式管理,贪污腐败、任
人唯亲、效率低下,经营管理存在很多弊端;
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严重依赖外国; „„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 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 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 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