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鹧鸪天》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鹧鸪天》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③,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④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xiè):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是道家著作,论养生之道。
③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
④造物:创造万物的上天。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阕前两句赞美自己住地的环境极优美,把大自然所赋予的美融入其中,暗示纷繁的人世所无法比拟。
B. 上阕写词人饮美酒,逛竹林,读道经,赏山中美景,动静行止无不惬意,生活环境高洁而极令人向往。
C. 下阕开头三句表明生活态度:就要理直气壮地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要尽情畅快一番。
D. 全词尽写作者的闲情逸致,笔触潇洒豁达,语言简洁平易,基调清新明快,堪称隐居闲适诗作的典范。
16. 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如何理解?它在词中有何作用?(6分)【答案】15. D 16. 深意:这两句诗外表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一样),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作用: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基调清新明快”有误,应是“基调苍凉悲壮”。
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容及作用的能力。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者就像是对待平常事一样。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妨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极点了,可是末尾陡然一转,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似乎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做出了解释。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翻译及赏析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译文翻译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都是被他们捉弄的。
让我们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
看这绿水的江河,像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
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
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
注释解释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风月:指美好景色。
莫放:莫唱,莫奏。
管弦:泛指乐器。
萦(yíng)绿带:绿水环绕似带。
点青钱: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
东湖:名胜之地,在今江西南昌东南。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
辛弃疾时年三十九岁。
淳熙四年被召,淳熙五年春天的时候离开豫州,写了此词。
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满腔怒火。
诗文赏析此词与《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于同一时期,其主旨相近,但又侧重于抒发别情和对被频频调动的不满。
同时因为是用小令写作,风格也特别含蓄蕴藉,体势既整伤又流美。
两年之内,作者因频繁调动而心情十分抑郁,险恶的宦海风波,使作者无法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
现在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
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表达了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小满情绪。
作者从淳熙三年到五年的短短二年时间内,先后被调动四次,匆匆来往于今江西、湖北等地,简直疲于奔命,来不及有所建树。
对此,作者以一切“二年历遍焚山川”作出形象的概括。
作者被频繁调动的原因是未加明说,只以“不偶然”来点出隐情,更耐人寻味。
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三):辛弃疾词选(5首)
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三):辛弃疾词选(5首)声明:因创作者水平有限,如本试题与高考试题相似或雷同,而参考答案与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不一致造成失分,创作者不负任何责任。
请阅读者认真揣摩原作、作者经历及创作背景。
本试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01.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注释:1、渥洼:水名,在今甘肃省安西县,是产千里马的地方。
2、莫管钱流地:唐代刘晏管理财政、赋税、盐铁等,使水陆运输畅通,物价稳定,曾说“如见钱流地上”。
3、双成、弄玉、绿华:都是古代传说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4、日边:指皇帝的身边。
试题:1、这首词是一首祝寿词,但作者另有所图。
请试作分析。
2、试析作者如何向赵介庵表达保举之意的?参考答案:1、这首词是作者借给赵介庵祝寿之机,表达通过赵介庵的推举,实现自己报国之志。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是说皇帝要派兵驱逐金人,自己愿意为国献身,抗击胡人。
2、作者在词中表达保举之意,分两步来表达。
第一步,“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说赵介庵文采超人,“莫管钱流地”是说赵介庵理财有方,赞誉赵介庵能以文治国。
第二步,“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是说皇帝要讨伐胡人,统一国家,需要报国志士,隐含着希望赵介庵在皇帝面前保举自己之意,从而实现以武报国的志向。
作者在表达举荐之意时,颇费心机,曲折委婉,欲言又止。
如在盛赞赵介庵时,又说“且拟醉黄花”;说皇帝要派兵征战时,又转说“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02. 满江红·汉水东流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二年遍历楚山川。”原文、赏析
二年遍历楚山川。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原文
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
辛弃疾时年三十九岁。
淳熙四年被召,淳熙五年春天的时候离开豫州,写了此词。
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满腔怒火。
第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鹧鸪天辛弃疾原文阅读答案
鹧鸪天辛弃疾原文阅读答案鹧鸪天辛弃疾原文阅读答案辛弃疾的《鹧鸪天》有着怎样的情怀体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鹧鸪天辛弃疾原文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阅读!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②,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③。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
②犊:牛。
③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
青旗,酒家招牌。
沽,卖。
]7.请展开想像,描写“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所表现的田园春光。
(2分)▲8.词中加点的一个“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力。
(2分)▲参考答案:7.(2分)示例:乡村小路边柔嫩的桑枝上有了点点绿色,吃草的小黄牛在山坡上时不时哞哞的叫着,太阳偏西,回巢的乌鸦点缀着有几分春寒的树林。
8. (2分)一个“破”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4.(8分)(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
(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
(1分)(2)(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
古代诗歌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桃李漫山过眼空,也曾恼损杜陵翁。
若将玉骨冰姿①比,李蔡②为人在下中。
寻驿使,寄芳容,陇头休放马蹄松。
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③风。
注:①玉骨冰姿:指梅花。
②李蔡:李广的族弟,人品在中下,名声远不如李广却位至三公。
③西湖处士:北宋林逋,长期隐居西湖,酷爱梅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写漫山桃李盛开,但转瞬凋零,不能持久,这也曾让杜甫烦恼不已。
B.上阕后两句将桃李和梅花作对比,桃李如同李蔡,是中下之品,衬托梅花的冰清。
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寻找驿使,要把信件和梅花寄给相思之人,请她快马加鞭来此共赏美景。
D.这首咏梅词在写法上另辟蹊径,词人描写梅花时轻形态,重神韵,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16.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两句“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
(2)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就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一幅昼夜交替、冬春更迭的画面,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鹧鸪天(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
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为南宋淳熙八年冬,41 岁的辛弃疾遭受弹劾罢官,隐居上饶乡居时期所作。
7. 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鹧鸪天”是()(2 分)
8.“陌上柔桑” “斜日寒林”句中的“破” “点”一字传神,请任选其一赏析。
(3分)
....
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乃全篇点睛之
笔,试剖析其手法及表达的感情、包含的真理。
(4分)
......
7.( 2 分)小令、词牌名
8.( 3 分)答案示例 1: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
春风的催动下渐渐萌生、膨胀(合理想象描绘 1 分),既有动向,(点出词性或作用 1 分),又让人感觉桑芽萌生的力
量和速度。
( 1 分)
答案示例2:动词“点”字令“斜日”“寒林”等阴晦之景有了生气,(点出词性释义 1 分)“点”状乌鸦或飞
或栖,犹如一团墨点(合理想象并描绘 1 分),好似一幅田园自然图画。
( 1 分)
表达简洁版:动词“点”字如身临其境( 1 分):斜阳笼寒林,暮鸦相与还,( 1 分)眺望似墨点,自然景色画( 1 分)。
(3 分,选择一个字剖析,意对即可)
9.(4 分)经过“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照(1 分),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时期对乡村生活的赏识流连和对
城市上流社会的唾弃(2 分),同时也包含着即便平庸如荠菜花,也要尽兴绽开的生活真理。
( 1 分)。
四川省市中区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
四川省市中区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真题演练 (共3题;共33分)1. (11分) (2019高二下·镇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江城子元好问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
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 . 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 . 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 .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2)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
2. (11分) (2017高二上·荆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河中作赵鼎①尽日东风吹绿树。
向晚②轻寒,数点催花雨。
年少凄凉天付与。
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
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③。
楼下水流何处去。
凭栏目送苍烟暮。
【注释】①赵鼎,解州闻喜人。
宋时解州隶属河中府(治蒲州,今山西永济)。
这首词作于崇宁五年(1106)赵鼎中进士前。
②向晚:傍晚。
③黄金缕:原指初生的鹅黄色柳条,此处也指离别之曲,乐府有《杨柳枝》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 “尽日东风吹绿树” 描绘了东风吹拂大地,树上绿意盎然的景象,点明了时令。
【最新2019】鹧鸪天 辛弃疾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 (1页)
【最新2019】鹧鸪天辛弃疾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附答案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15.前人评该词“工于发端”,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4分)
16.“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请作简要赏析。
(4分)
15.“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
(1分)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
受是“一片愁”。
(1分)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1分)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
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
(1分)
16.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
(1分)开始是
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
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1分)结句“频倚栏干不自由”中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
明知行人已走到远山的那一边,凝望已属
徒然;然而还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红楼”、“频倚栏干”,其离恨之深、相思
之切,就不言而喻了。
(2分)。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精选12篇)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精选12篇)篇1: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⑴,锦襜突骑渡江初⑵。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⑶。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⑷,换得东家种树书⑸。
注释⑴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⑵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⑶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
娖(chu):整理的意思。
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金仆姑:箭名。
⑷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⑸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3分)(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4分)(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
(3分)(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
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
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
(4分)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2]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
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
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
盐城市名校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两句诗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各题。
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以“客思”起笔,写“客思”如春日里的杨柳,愁绪万千。
首联作为全诗情感的铺垫,使全诗笼罩上一层浓重的伤感。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写自己流的眼泪快要淹没冶城,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C.颈联中“朱”表示红色,通常在古代豪门、权贵才会刷成红色的大门。
“朱早凋”隐喻了作者的官场失利。
D.尾联中“轩冕”指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渔樵”,即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E. 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全诗以“客思”贯穿全篇,目的在于表现客居他乡的哀伤。
高考复习宋词专题之辛弃疾《鹧鸪天》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宋词专题之辛弃疾鹧鸪天【一知堂】《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骊歌一叠》。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
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
定格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平仄仄,仄平平』。
从别后,忆相逢,中平中仄仄平平。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鹅湖:指鹅湖山,在铅山县(今属江西)东北。
山上有湖,晋人龚氏曾在此养鹅,故名鹅湖。
下有鹅湖寺。
风景优美,辛弃疾常来此游玩。
书咄(duo多)咄:表示失意和不平的感叹。
语出《晋书·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表示惊怪的意思。
书:写。
“且休休”句:指去寻求美好的隐居生活。
休休:美好。
唐末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建“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
“一丘一壑也风流”:《汉书叙传》班嗣“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冷欲秋”:虽未入秋,已经有秋意袭来,这秋意来于自然,却也折射出词人的心绪。
B、“晚来收”,飘浮在水面上的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收”形象地描写了这一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词人落寞惆怅。
C、“且休休”,“且”姑且、暂且,词人的自我宽慰——姑且安享闲居的清福吧,隐居山林也是很高雅的。
D、结尾二句,语言淡朴浅近,情感表达上也有了显著变化:变微婉为坦率,变悲凉为旷达。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一种道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词人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D[本题四个选项针对作品中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以及词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命题。
D项,“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错误。
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没有写闲居生活感受,而是话锋一转,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对待平常人一样。
这里词人明显在抱怨上天不公,对朝廷对待自己的态度表示不满。
]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作对照分析。
(6分)
[答案]“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作者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
“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短平快7答案
1. C 2. A。考中乡试的被称为举人。明、清两朝的秀才专指 府、州、县学的生员。 3. B。崔景荣和徐光启“议不合”,但未弹劾他崇祯皇 帝食预报发错误想要处钦监台官徐光启认能责怪钦监台官 计算差错任何种历使用久必定现差错应该及修 4.(1)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 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 又称病请假 回家。(关键词:“方”、“议”、“称疾”各1分,句 意2分) (2)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 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 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关键词:“雅负 ”、 “柄用”、“建白”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 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 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 方 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 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 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 许他 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 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 给了他 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 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 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 他。回 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 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 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 劾他。他 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 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 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 7.(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8、答案D:咬文嚼字:(阅读时)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 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侧重形容挑剔, 含讽刺意味。 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 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侧重形容 推敲,常用来称赞人慎重。 精雕细刻:形容做事认真 细致。可指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指认真细致地 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 • 9、答案D:A项,语序不当。应将“中国”调到“首支” 之前。B项,不合逻辑,应将“令社会各界深深感到忧 虑”与“伤害了医务人员的感情”互换。C项偷换主语。 “成为┄┄的作品”的主语应是“《民族解放》等音乐 作品”,可在“成为”前添加“这些作品”。10. D
辛弃疾《鹧鸪天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翻译及阅读答案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 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 后夜相思月满船。
译文 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
我在这两年里多次调动,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 让我们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 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 来,叫我听见伤心。
• 15、词中“后夜相思月满船”被赞为妙手 偶得的佳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 答案: • ①情景交融,月色满船,实是相思满船,
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词人对朋友的深情 厚谊。 • ②想象,写词人想象分别后自己思念朋友 的情形,流露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 赏析:
• 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委婉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 动的牢骚不满情绪。作者从淳熙三年到五年的短短二年时 间内,先后被调动四次,匆匆来往于今江西、湖北等地, 简直疲于奔命,来不及有所建树。对此,作者以一句“二 年遍历楚山川”作出形象的概括。作者被频繁调动的原因 未加明说,只以“不偶然”来点出隐情,更耐人寻味。 “不偶然”,就是必然,作者已经体会出了被频频调动的 必然性。追思以往经历,作者不能不想起,在当年“旌旗 拥万夫”来归时,南宋统治者立即解除了作者的武装,将 作者部下的万余义军当作流民疏散安置到江南各州县;作 者也不能不想起,此后作者一直没机会担任军事工作,只 能滞留在地方官(偶尔也作京官)的位置上,而且常被调 来调去,难以安顿和筹划建树。
•
• 下片起句,承上文的“酬风月”而来,写饯 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豫章的依依眷 恋之情。“绿带”、“青钱”用来描摹流水、荷 叶之貌,涉笔成趣;“萦”字、“点”字,赋活 了景物,而又似信手拈来。“春水碧连天”,以 夸张的笔触,显示出作者对于此地风光的无比喜 爱之倩。结尾两句,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 境,妙在情景交融。尤其是“后夜相思月满船” 之语,写境不隔,写情浓郁,简直是妙手偶得的 佳句。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鹧鸪天这首词写于作者被弹劾解官后,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阅读题一1、辛弃疾的字是。
代人赋是这首词的。
(2分)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
3、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4分)参考答案1.(2分)幼安;题目2.(2分) B3.(4分)城中桃李,虽然绮丽耀眼,招人艳羡,但经不起风雨,而溪头荠菜虽然平平常常,毫不起眼,但能将春天留下,通过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对朝廷荣华富贵的鄙弃。
(能结合注释回答1分,指出对比1分,写出对农家生活态度1分,写出对城市、朝廷或官场态度1分)阅读练习二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1.(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3分)2.(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古代诗歌赏析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①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②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
②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两年内,作者先后被调动四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借聚散兴感,表达对频繁调动的不满。
对调动原因只以“不偶然”点出,耐人寻味。
B.饯别宴会上,作者只愿意和朋友畅饮而不愿意话别,饱含无计可施、只得借酒消愁的愁情。
C.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的意境。
D.下片起首对东湖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为眼前美景陶醉,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
15.“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两句在意境和手法上很相似,请找出这两句,并就二者在手法上的异同点进行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来抒发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______,______ ”两句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用以比喻两个人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D【解析】D.“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错误,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
15.【答案】相似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同点:都采用了想象和以景写情的手法。
不同点:柳词纯用以景写情的方式,通过清晨酒醒时的凄凉景色表达出离开恋人后的孤独寂寞之情;辛词则用直接抒情加以景写情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朋友和故土的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都是被他们捉弄的。
阮郎归晏几道阅读答案
阮郎归晏几道阅读答案阮郎归的阅读答案阮郎归晏几道阅读答案 1阮郎归(晏几道)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
②兰佩紫:即佩紫兰。
紫兰,一种香草。
(1)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4分)阅读答案:10.(1)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
(3分)(2)“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
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
“换”,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
(4分)阮郎归晏几道阅读答案 2[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答案] 19.8.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9.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解析] 19.8.“番腾妆束闹苏堤”,写西湖苏堤上游人如织,妆束漂亮,争相赏春;“凌波寸不移”,写游湖的女子定步不移,驻足凝神极尽其惜春之情;直至暮色渐起,才三三两两结伴叫船,带着无尽的留恋之情和伤春之感回程。
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
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鹧鸪天刘著①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
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
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诗人自叹仕金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2、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
(6分)答案:1、(5分)B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B项,“诗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
诗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
C项,“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
此句意为只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意。
)2、(6分)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团圆。
(2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2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
(2分)(意思答对即可)•阅读理解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作者此前在江西、湖北等地任职,调动频繁。
词中\“青钱\“指荷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
B.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
C.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D.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6分)
答案:
14.D 【解析】对这首词上下片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有误。
应该是: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离别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相思之情。
15.(1)性情:①面对离别,词人没有黯然伤感,而是直面聚散匆匆的人生,表现出洒脱、豪放的性情;
②他也留恋豫章的山水,留恋故人,却将这柔情隐藏在潇洒的挥手之中,含而不露。
(每个要点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2)艺术风格:意象鲜明、真切自然(1分),明快俊逸、流丽婉转(1分)。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