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存储单位的认识》 教案

合集下载

泰山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4.1《分类存储》教案

泰山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4.1《分类存储》教案
3. 教师应在作业反馈中,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文件分类存储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更多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文件管理软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件管理工具。
4. 教师应在作业反馈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鼓励学生持续努力和改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应用文件分类存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效率。
强调分类存储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类存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分类存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字时代的文件管理》
- 《如何高效整理电脑文件》
- 《文件分类存储的最佳实践》
- 《提升信息素养的五个步骤》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文件管理软件、云存储服务等,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分类存储的功能和便利性。
-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存储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分类存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类存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存储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实践经验。
5.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分类存储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分类存储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成果:查看学生对文件分类存储的效果,评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展示一些关于分类存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存储的重要性。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与实践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究教学目标1.认识进位制.2.理解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以及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重点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难点进制数的加法运算及应用.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4.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5.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7.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是正整数.8.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 精确度 表示. 新知探究一、新知导入【问题】掰手指算数的方式,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十进制记数法”密切相关,而计算机使用的是“二进制记数法”.两种不同进位制的意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进位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能否互相转换?如何转换?二进制数之间能否进行运算?如何运算?是否还有其他进位制?【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进位制的相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常用的两种进位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探究学习【活动一】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记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约定逢十进一就是十进制,逢二进一就是二进制.也就是说,“逢几进一”就是几进制,几进制的基数就是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是十进制.3 721=3×103+7×102+2×101+1×100.十进制数3 721中的3表示3个千,7表示7个百,2表示2个十,1表示1个一.【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记数法入手,引入新知.【新知】一个数可以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任务1】二进制是逢二进一,其各数位上的数字为0或1.请把二进制数1 011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从而转换成十进制数.说明:为了区分不同的进位制,常在数的右下角标明基数.十进制数一般不标注基数.【答案】11【任务2】把89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答案】(1 011 001)2 (131)8【任务3】把二进制数111 001转换为八进制数.【答案】(71)8【师生活动】教师给予说明和提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教师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进位制,知道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方法.【活动二】探究进位制的加法运算二进制只用0和1两个数字,这正好与电路的断和通两种状态相对应,因此计算机内部都使用二进制.计算机在进行数(十进制)的运算时,先把接收到的数转换为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转换为十进制数,并输出结果.【任务1】查阅资料,分析计算机运算选择二进制的原因,从多个角度分析选择二进制的优越性.【答案】原因:(1)二进制数在物理上最容易实现;(2)二进制数用来表示的二进制数的编码、计数、加减运算规则简单;(3)二进制数的两个符号“1”和“0”正好与逻辑命题的两个值“是”和“否”或称“真”和“假”相对应,为计算机实现逻辑运算和程序中的逻辑判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优越性:(1)易于物理实现;(2)运算简单;(3)机器可靠性高;(4)通用性强.【任务2】小组合作,研究二进制的加法运算法则,并填写如下表的活动记录单.(1)根据上面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10 010)2+(111)2,并交流一下计算方法.(2)①计算45+23;②把45,23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利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它们的和,再把和转换为十进制数;③比较①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答案】(1)25.(2)①68;②45=25+23+22+20=(101 101)2,23=24+22+21+20=(10 111)2,(101 101)2+(10 111)2=(1 000 100)2=68.③相同.【任务3】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能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用于计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请研究手机、计算机等电子存储设备的容量以及它们存储的一些电子文件的大小,它们通常以什么单位表示?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它们通常以KB,MB,GB,TB表示.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任务4】古人在研究天文、历法时,也曾经采用七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记数法.至今,我们仍然使用一星期七天、一年12个月、一小时60分钟的记时方法.结合角度、时间等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一下六十进制的加法运算法则.【师生活动】学生归纳、交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得到进位制的加法运算方法.【活动三】任选下列主题之一进行研究1.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是全球数学教育界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每四年一届.ICBM-14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大会标识(上图)中蕴含着很多数学文化元素,其中八卦符号(下图)可以用于记数,请探究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数,互相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提示:八卦中称为阳爻,称为阴爻,每卦均由三个阳爻或阴爻组合而成.把八卦符号看作表示二进制数时,阳爻对应数字1,阴爻对应数字0.大会标识中的记数符号由四个二进制数组成,将它们分别转换为八进制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将这个四位数看作一个八进制数,在将这个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答案】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数是2 021.2.除了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等记数法,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使用其他进位制,如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结合上述学习,写一篇与进位制有关的文章,包括进位制的意义及其计算,不同进位制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互相转换等.【师生活动】教师给予提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进位制及其运算法则的理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制数的数之间的转换二、探究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三、主题研究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中数据存储单位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存储单位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存储单位教案引言:计算机科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领域,数据存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还是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存储单位都是评估其存储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存储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单位。

一、位(bit)位,是信息的最小单位。

它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即0或1。

计算机中的内部运算和通信都是以位为基本单位。

二、字节(byte)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和传输数据的基本单位。

一个字节等于8个位。

通常,一个字母、数字或标点符号在计算机内存中都占用一个字节的空间。

三、千字节(kilobyte,KB)千字节,是指存储容量为1024字节的数据单元。

通常用于表示小型文件的大小,如文档、图像或简短的音频文件。

四、兆字节(megabyte,MB)兆字节,是指存储容量为1024千字节(或1048576字节)的数据单元。

一千兆字节等于一千万个字节。

典型的计算机硬盘可存储数百兆字节至数百千兆字节的数据。

五、吉字节(gigabyte,GB)吉字节,是指存储容量为1024兆字节(或1073741824字节)的数据单元。

即一千兆字节。

大多数现代计算机和外部存储设备的容量通常以吉字节计量。

六、太字节(terabyte,TB)太字节,是指存储容量为1024吉字节(或1099511627776字节)的数据单元。

即一兆吉字节。

如今,大型数据中心和云存储提供商常常以太字节为单位来计量其存储容量。

七、换算关系在计算机科学中,不同数据存储单位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

换算关系如下:1字节(byte)= 8位(bit)1千字节(KB)= 1024字节(byte)1兆字节(MB)= 1024千字节(KB)1吉字节(GB)= 1024兆字节(MB)1太字节(TB)= 1024吉字节(GB)结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存储单位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从位到字节、千字节、兆字节、吉字节到太字节,它们代表了不同级别的数据容量。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第一章:存储设备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存储设备类型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的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存储设备的定义和作用常见存储设备类型:硬盘、固态硬盘、U盘、光盘、移动存储设备等存储设备的发展趋势:NVMe、SSD、5G存储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存储设备的定义、作用和发展趋势展示法:展示存储设备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存储设备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存储设备定义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存储设备应用场景的认识第二章:硬盘存储设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硬盘存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硬盘存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硬盘存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硬盘存储设备的结构:磁头、盘片、电机、接口等硬盘存储设备的分类: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硬盘存储设备的性能指标:容量、转速、缓存等硬盘存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避免振动、定期清理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硬盘存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展示法:展示硬盘存储设备的实物和图片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硬盘存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硬盘存储设备结构和原理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对硬盘存储设备使用维护方法的掌握第三章:固态硬盘存储设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3.2 教学内容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结构:控制器、缓存、NAND闪存等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分类:SATA SSD、NVMe SSD等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性能指标:读写速度、耐久度等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避免振动、定期清理等讲授法:讲解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展示法:展示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实物和图片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固态硬盘存储设备结构和原理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对固态硬盘存储设备使用维护方法的掌握第四章: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掌握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4.2 教学内容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结构:控制器、NAND闪存等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分类:USB闪存盘、移动硬盘等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性能指标:容量、读写速度等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避免振动、定期清理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展示法:展示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实物和图片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结构和原理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对U盘和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维护方法的掌握第五章:存储设备的选购与维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存储设备让学生掌握存储设备的维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5.2 教学内容选购存储设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容量、速度、价格等存储设备的维护方法:清洁、避免振动、定期备份等存储设备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防止数据丢失、避免过热等5.3 教学方法-第六章:存储设备的应用场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存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6.2 教学内容存储设备在个人电脑、服务器、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存储设备在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存储设备在移动通信、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存储设备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存储设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展示法:展示存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图片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存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存储设备应用场景的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存储设备优势和局限性的认识第七章:存储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掌握新型存储设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7.2 教学内容新型存储设备技术:3D NAND、NVMe over PCIe、Intelligent Storage等新型存储设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存储设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更高速度、更大容量、更低成本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型存储设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展示法:展示新型存储设备技术的实物和图片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存储设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存储设备技术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存储设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第八章:存储设备在企业级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企业级存储设备的需求和特点让学生掌握企业级存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企业级存储设备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案例8.2 教学内容企业级存储设备的需求和特点:高速度、高可靠性、易于扩展等企业级存储设备的类型:SAN、NAS、HCI等企业级存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企业级存储设备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案例:数据库、虚拟化、大数据分析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企业级存储设备的需求和特点展示法:展示企业级存储设备的实物和图片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企业级存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企业级存储设备需求和特点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企业级存储设备选择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第九章:存储设备的行业应用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掌握存储设备在特定行业中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9.2 教学内容存储设备在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应用案例存储设备在特定行业中的解决方案: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数据加密等存储设备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存储设备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展示法:展示存储设备在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的实物和图片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存储设备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存储设备行业应用案例的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存储设备行业解决方案的认识第十章:存储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存储设备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基本措施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存储设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威胁存储设备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基本措施:加密、访问控制、安全更新等存储设备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存储设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展示法:展示存储设备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实例和图片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存储设备安全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各种存储设备的定义、分类、性能指标以及使用和维护方法。

第一课认识容量(教案)

第一课认识容量(教案)

第一课认识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容量的概念,掌握常用容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容量测量和容量单位转换。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并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容量的概念和常用容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容量单位换算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计量杯、瓶子、桶等容器;白板、黑板笔。

2. 教材准备:学生教材、教师讲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标有容量单位的容器,如1升的水瓶。

引导学生观察瓶子上的标记,并思考1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白板或黑板上的图示,向学生介绍容量的概念和常用容量单位,如升、毫升、立方米等。

解释每个单位的大小关系,并强调常用容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容量测量(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计量杯和不同容量的容器。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容器,用计量杯测量出容器的容量,并记录在小组讨论区。

4. 容量单位换算(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常用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师可以用白板或黑板上的图示和示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在黑板上出示几个容量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在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并纠正错误。

6.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容量单位的应用场景,如购买果汁时选择最划算的包装、浇花时选择适合的容器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7.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自主总结容量的概念和常用容量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与整个班级一起分享自己的总结。

五、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更多的容量单位换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转换能力。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容量单位概念,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3. 分析容量单位的转换规律,让学生掌握转换的方法,拓宽思维。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常见存储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存储设备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存储设备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存储设备的类型和特点3. 存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存储设备的定义、作用、类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存储设备的相关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存储设备的理解和经验。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存储设备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准备存储设备使用方法的演示视频或动画。

3. 准备相关问题和小测验,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存储设备的发展历程1. 介绍存储设备的发展历程,如磁盘、磁带、光盘、U盘等。

2. 分析不同存储设备在容量、速度、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

七、cloud存储设备1. 介绍cloud存储设备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讲解cloud存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备份等。

3. 探讨cloud存储设备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前景。

八、移动存储设备1. 介绍移动存储设备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讲解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文件传输、数据备份等。

3. 探讨移动存储设备在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九、存储设备的安全与维护1. 讲解存储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如防止病毒感染、数据加密等。

2. 介绍存储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如清洁、防潮、避免碰撞等。

3. 分析存储设备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硬盘坏道、文件丢失等。

十、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存储设备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推荐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最新的发展动态。

六、存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分析存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拍照、录音、视频播放等。

计算机的存储器教案

计算机的存储器教案

1.2.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存储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和外存;内存分RAM和ROM;
2、掌握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3、能识别常见的存储器,如硬盘、内存条、移动硬盘、U盘、光盘、录音笔等;
4、知道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会查看计算机中内存和外
存容量大小,理解存储器容量大小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知道存储器的分类;
2、观察实物的同时领会教师关于硬件、软件功能的介绍,识别常见存储器;
3、动手查看当前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知道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
4、完成实例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自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习能力;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发展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启发、鼓励和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容量、单位换算
难点:内存与外存的区分;存储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
1、存储器分类资料;
2、存储单位、容量资料;
3、PPT;
4、存储器实物;
5、调查表
教学过程。

存储基础知识教案模板(3篇)

存储基础知识教案模板(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 掌握常见存储设备(硬盘、U盘、光盘等)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存储设备的分类及特点。

2. 硬盘、U盘、光盘等常见存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硬盘、U盘、光盘等常见存储设备的工作原理。

2. 存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存储吗?生活中常见的存储设备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存储是指将信息、数据等保存在某种介质上,以便在需要时随时调用。

生活中常见的存储设备有硬盘、U盘、光盘等。

二、讲授新课1. 存储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概念:存储是指将信息、数据等保存在某种介质上,以便在需要时随时调用。

- 分类:按存储介质分类,有磁存储、光存储、电存储等;按存储方式分类,有固态存储、机械存储等。

- 特点:存储容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易于携带等。

2. 硬盘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硬盘利用磁性材料存储数据,通过读写头读取和写入数据。

- 使用方法:将硬盘连接到电脑,打开电脑,按照提示操作。

3. U盘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U盘采用闪存芯片存储数据,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

- 使用方法:将U盘插入电脑USB接口,打开电脑,按照提示操作。

4. 光盘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光盘利用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

- 使用方法:将光盘放入光盘驱动器,打开电脑,按照提示操作。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存储设备。

2. 分析硬盘、U盘、光盘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存储基础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拓展延伸1. 介绍其他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固态硬盘等。

2. 讲解存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存储方案,用于存储个人资料。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2科学记数法 》教案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2科学记数法 》教案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2科学记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2.12节是关于科学记数法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科学记数法与其他数制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等,通过展示实例和动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

2.准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大数和小数如何简便表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呈现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存储单位的认识教案

存储单位的认识教案

存储单位的认识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江西教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内容,在第一个课时中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输入输出设备、主机内设,在介绍主机内设时,对存储器的介绍主要从外观、性能、特点方面进行介绍展示,在本课时中,则介绍有关存储容量单位大小有关知识,集中在一节课中进行讲解和应用练习,把较难理解的存储空间容量大小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运用中,激发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兴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社会各种数码存储设备已逐步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一名对新生事物非常感兴趣的初一学生,他们对存储器的容量有一定接触,但认识非常模糊。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对存储器的容量大小和各种多媒体文件的容量大小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通过生活实例逐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练习实践,引导他们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原理、最小单位和基本单位2、了解西文字符和汉字的存储大小、加深存储概念的认识3、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4、了解常用存储器的容量大小5、运用单位换算关系解决日常生活运用四、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课件演示、情境体验、探究学习、竞赛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2、鼓励学生交流、体验和协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存储的概念和单位、掌握存储器容量的换算关系;教学难点:计算机存储单位的认识,常见存储器容量大小,存储知识的日常运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枯燥理论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实施过程1、复习导入A、下列设备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哪些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鼠标、音箱、扫描仪、mp3随身听、打印机、写字板、键盘、麦克风、显示器、U 盘)学生边回答边展示答案:输入设备: 鼠标、扫描仪、写字板、键盘、麦克风输出设备: 音箱、打印机、显示器输入输出设备:mp3随身听、U 盘B 、、常见的计算机外存储器有哪些?补充:导入新课:这些存储器都有一定大小的容量单位,学生探究:你有什么存储器吗,大小是多少?(回答例:我有一个4G 的mp3随身听,我有一个512M 的手机内存卡),课件出示右边栏各种存储器对应的常见容量大小,不同的存储器容量大小相差很大,单位也不相同,(学生讨论:是512M 的卡大还是4G 的存储容量大呢?不急着阐述答案,下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认识他们之间大小区别了)下面我们来认识存储器的容量单位和大小。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教学设计河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教学设计河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河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教学设计(3)了解字符编码。

(4)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涵义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二、新知讲授(一)学习进位计数制数制,是一种计数方式或者说是数字系统,历史上远古时期人们没有发明数字的时候,是通过刻痕计数和结绳计数来记录自己打猎或者是果实的数量,随着数字越来越大,这种方法就显得十分笨拙,各个地区的人们就发明了自己的计数方法。

比如罗马数字Ⅰ、Ⅱ、Ⅲ……,但是罗马数字的表示方式是相加的,一个Ⅴ代表5,ⅤⅤⅤ代表15,用来计数也是非常不方便;那么就有了数制这种计数方式,比如人类有十根手指,所以我们生活使用十进制,从0数到9,我们逢十进一;而计算机是由复杂的电子元件和线路组成的,没有手指头,只有通电和不通电(开和关)两种状态,那么计算机使用的就是二进制。

生活中的二进制还有电器的开关(ON和OFF)、灯塔的亮灭等。

生活中常见的数制还有七进制(一周七天);十六进制(古代的半斤八两);六十进制(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

这就是数制,一种计数方式,也称计数制或者进位计数制。

N进制,数码包括从0(N1),一共N位数码,它的原则是逢N进1。

数制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时,一般用圆括号把数值括起来,用下标。

十进制数1589可表示数的进制。

如:二进制数1101可以记作(1101)2。

以记作(1589)10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十进制,但在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码。

只有将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数”,计算机才能正确识别。

计算机内部的数值、字符、图像、声音等一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递均采用二进制。

(二)学习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十进制数,而在计算机中采用的是二进制数。

所以在使用计算机时就必须把输入的十进制数换算成计算机所能够接受的二进制数。

计算机在运行结束后,再把二进制数换算成人们所习。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

认识存储设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的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存储设备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存储设备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存储设备的概念与作用2. 常见存储设备介绍a) 硬盘b) 固态硬盘c) 光盘d) U盘e) 移动硬盘3. 存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存储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常见存储设备的特点。

2. 难点:存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常见存储设备的特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存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3. 采用互动法,让学生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存储设备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存储设备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存储设备的概念,阐述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介绍常见存储设备:讲解硬盘、固态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的特点。

4. 演示存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存储设备。

5. 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存储设备的认识和正确使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存储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常见存储设备特点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存储设备相关问题,了解各类存储设备的特点,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存储设备。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存储设备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准备存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演示文稿。

3. 准备课堂问答和作业题目。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存储设备的发展趋势,如NVMe技术、新型固态存储技术等。

2. 探讨存储设备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

存储器教案

存储器教案

《认识计算机的存储器》教学设计
王淑梅
教学课题:计算机的存储器
教学目标:
1、知道存储器的分类、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2、掌握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3、能识别常见的存储器,如硬盘、内存条、移动硬盘、U盘、光盘、录音笔等;
4、知道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存储器的分类、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2、存储容量、单位换算;
3、内存与外存的区分;
难点:1、存储单位的换算
2、内存与外存的区分;
教学策略:
本节课属第一章的一轮复习课,要求按课本章节顺序全面系统地对照考纲考点逐一进行归纳复习,让学生过好教材关,夯实基础,力求考点知识过关。

所以采用“自主阅读、小结归纳、巩固练习”的策略,系统的疏理知识点,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教学过程:。

存储单位的认识教案

存储单位的认识教案

存储单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兴趣。

3.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的存储单位: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等。

2. 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Byte = 8bit;1KB = 1024Byte;1MB = 1024KB;1GB = 1024MB;1TB = 1024GB。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用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难点:理解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方式和存储单位的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常用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拓展存储单位在计算机硬件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存储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存储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存储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的题目。

3. 计算机硬件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资源。

八、教学时间:1. 课堂讲解:40分钟2. 案例分析:20分钟3. 课堂练习:10分钟4. 总结与拓展:5分钟5.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存储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2科学记数法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2科学记数法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a. 学习兴趣: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案例、实际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学习方法: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c. 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学生可通过课后反馈、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教师提供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7. 家长评价与反馈:
- 家长可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学习报告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 教师可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八、课后作业
- 3,000,000
- 0.00005
- 1/100,000
2. 计算:
- 5.6×10^7 × 2.8×10^3
- 4.2×10^-6 ÷ 3×10^-8
3. 将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普通数字形式:
- 7.2×10^5
- 3.6×10^-4
4. 以下哪个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多?
- 3.1415926
- 2.71828
- 1.414213562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记数法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规则及案例分析。
强调科学记数法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科学记数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科学记数法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 有理数的概念:
-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中表示浮点数。
- 科学研究:表示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等。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管理计算机中的认识计算机部分,主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计算机部件的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初中学生不是很能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组成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的地认识计算机系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识别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存储容量单位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观察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了解硬件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讲解CPU时,引入“龙芯”这一产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意识到我国在这方面技术的薄弱,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计算机硬件,知道它们的功能与作用.难点:存储设备有哪些硬件,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

五、教学环境(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并配有计算机器材部件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术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

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时,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容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容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容量单位和测量方法一、引言在数学上册的教学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容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的知识。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容量单位的含义,并学习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些概念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容量单位的认识1. 什么是容量单位容量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容量大小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升(L)来表示容量。

升是国际通用的容量单位,它被广泛应用于衡量物体的容量。

2. 升与毫升的换算升与毫升是容量单位中常见的两个单位。

1升等于1000毫升,所以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是非常简单的。

当我们需要将升换算为毫升时,只需将升数乘以1000即可;反之,当我们需要将毫升换算为升时,只需将毫升数除以1000即可。

3. 不同容量单位的使用场景除了升和毫升,还有其他容量单位在特定场景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立方米(m³)常用于测量大容量物体,如水库的水量,建筑材料的容量等。

而在食品加工和烹饪领域,常用公斤(kg)来表示食材的容量。

三、测量方法的学习1. 容器的选择在进行容量测量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

对于液体,一般选择带有刻度的容器,例如量杯、量筒等;对于固体,可以选择适量的器皿,如平底锅、容器等。

2. 液体容量的测量液体容量的测量通常采用倒腾法和倒注法。

倒腾法是指将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进行测量,注意不要溢出。

倒注法是指将液体直接注入已知容量的容器中进行测量。

学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3. 固体容量的测量固体容量的测量较为复杂,通常需要学生进行体积估测。

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大小和密度来进行估算,从而得到大致的容量。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利用比较容器的方法来对固体容量进行测量。

四、实际操作与练习1. 实际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实际操作的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几个容器,让他们根据容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容量的认识教案认识常用容量单位

容量的认识教案认识常用容量单位

容量的认识教案认识常用容量单位容量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用容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2. 帮助学生掌握换算容量单位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容量的容器,例如杯子、瓶子、罐子,并询问学生容器的容量是如何表示的。

2. 学生回答容量单位有升(L)、毫升(mL)等。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容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升(L)= 1000毫升(mL)- 1升(L)= 10分升(dL)- 1分升(dL)= 100毫升(mL)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升、毫升和分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练习(2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分发一些容器,要求学生用升、毫升和分升来表示容量,并相互检查答案。

2.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常用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2. 学生回答常用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五、拓展(1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并用升、毫升和分升表示。

2. 学生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容量单位的使用。

六、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完成给定的容量单位换算题目。

2. 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

七、反思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将能够掌握常用容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并能够进行容量单位的换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单位的认识
奉新县第二中学兰勇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江西教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内容,在第一个课时中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输入输出设备、主机内设,在介绍主机内设时,对存储器的介绍主要从外观、性能、特点方面进行介绍展示,在本课时中,则介绍有关存储容量单位大小有关知识,集中在一节课中进行讲解和应用练习,把较难理解的存储空间容量大小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运用中,激发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兴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代社会各种数码存储设备已逐步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一名对新生事物非常感兴趣的初一学生,他们对存储器的容量有一定接触,但认识非常模糊。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对存储器的容量大小和各种多媒体文件的容量大小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通过生活实例逐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练习实践,引导他们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原理、最小单位和基本单位
2、了解西文字符和汉字的存储大小、加深存储概念的认识
3、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用存储器的容量大小
5、运用单位换算关系解决日常生活运用
四、过程与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课件演示、情境体验、探究学习、竞赛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鼓励学生交流、体验和协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存储的概念和单位、掌握存储器容量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计算机存储单位的认识,常见存储器容量大小,存储知识的日常运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枯燥理论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实施过程
1、 复习导入
A 、下列设备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哪些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鼠标、音箱、扫描仪、mp3随身听、打印机、写字板、键盘、麦克风、显示器、U 盘)
学生边回答边展示答案:
输入设备: 鼠标、扫描仪、写字板、键盘、麦克风
输出设备: 音箱、打印机、显示器
输入输出设备:mp3随身听、U 盘
B 、、常见的计算机外存储器有哪些?
补充:
导入新课:这些存储器都有一定大小的容量单位,学生探究:你有什么存储器吗,大小是多少?(回答例:我有一个4G 的mp3随身听,我有一个512M 的手机内存卡),课件出示右边栏各种存储器对应的常见容量大小,不同的存储器容量大小相差很大,单位也不相同,(学生讨论:是512M 的卡大还是4G 的存储容量大呢?不急着阐述答案,下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认识他们之间大小区别了)下面我们来认识存储器的容量单位和大小。

出示课题:存储单位的认识
2、 新课传授
A )计算机采用特殊的二进制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存储
简单介绍为什么?两种状态方便光、电、磁原理来实现存储处理。

简单介绍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展示下表)
特点:简单、冗长、人脑难于识记,但适合计算机存储处理
例:(11011011)2 =(219)10
现代计算机闪存技术已应用到20纳米级别(1纳米=1/1000微米=1/1000000毫米),不必担心大容量存储器的体积问题。

1.44MB
…500GB 、1TB …
640MB 、4.7GB 、50GB
…4GB 、8GB …
64KB
软盘 硬盘 光盘 闪存盘 手机SIM 卡
B)计算机存储的最小单位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位为最小的存储单元,2进制位bit一般用小写b表示
动画演示:计算机的存储器在存储一个个二进制数据
(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知识介绍)一个8位2进制数表示的数值范围为:
(00000000) 2 -(11111111) 2
即十进制的 0 - 255
我样采用这样的8个位来作为计算机存储器的常用基本单位
C)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
计算机最基本的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8个2进制位),一般用大写B表示
1B = 8b 可存储一个字母数字或符号
一个字节可以表示256个不同数字,定义成256个不同字符即是国际上最通用的ASCII码
动画演示:计算机的存储器在存储一个个字符数据
存储一个汉字需要两个字节(2B)
2个字节(16位二进制)可表示数字范围(0 - 65535)
拓展知识:
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

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

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

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
D)更大的存储单位
有些计算把这个进率忽略为1000
先出示左边的进制表,再联系实际介绍并逐步展示右边的一些常见媒体文件的大小和常见存储器的容量大小
各类媒体占用空间大小排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探究交流,巩固新知:
把不同的容量数字与对应存储设备或多媒体文件进行正确的连线。

一块SIM卡一个U盘一首CD音质的歌曲一块硬盘一张DVD光盘
一张数码照片
500GB,4.7GB,5MB,45MB,32K,4GB
3、存储单位的运用
创设情境,在日常生活运用中巩固新知:①小明跟爸爸来到数码城买数码照相机,售货员要他们选配SD存储卡,要达到可以存储500张以上的照片,是选2GB、4GB、8GB 哪种存储卡比较合算呢?这种1200万像素相机的照片每张存储大小约5MB(4000X3000像素)
小组计算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胜出。

先计算2GB卡能照多少张:2X1024÷5=409.6(张)
创设情境,在日常生活运用中巩固新知:②小明的同学购买了一套教学软件视频光盘,有10张CD,都存放在了电脑硬盘里,小明买了个读卡器,想用这个8GB的存储卡去把他同学的10张视频光盘复制过来,你帮他计算一个他能否实现一次全部复制完成呢?(以每光碟640MB计算)
640X10=6400(MB)=6.25(GB)
创设情境,在日常生活运用中巩固新知:③小明把家人照片通过上网用QQ传送给在大学读书的姐姐,电信公司的网络明明说是每秒4M的速度,小明觉得平均5MB一张的数码照片每一秒多钟就可以传送一张,但为什么实际发送起来每张照片要半分多钟呢?他觉得电信公司的网络速度有问题,要找电信公司理论去,你能给他解释下原因吗(算出实际的耗时)?
知识点提示:网速是4M,其单位是bps,转换成Bps要除以8,电信公司的网络一般上传速度是下载速度的四分之一。

(bps:位每秒,Bps:字节每秒)
协作交流,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开展小组协作,看哪个小组最先算出真正上传一张5MB照片需要的时间。

4Mbps=512KBps 上传速度=512÷4=128(KBps)
每张5MB照片上传需时:5X1024÷128=40(秒)
通过上面对小明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对存储器的容量和网络传输速度有了一定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观看在线视频或下载电影,视频文件是计算机中最占用存储空间的文件,展示下面的示例:
拓展知识:
常见视频文件大小及参数:
一张VCD影片光碟≈640MB (画面352X288,码率1150Kbps)
一张DVD影片光碟≈4.7GB (画面720X576,码率8000Kbps)
一张蓝光高清光碟≈50GB (画面1920X1080,码率54Mbps)
一部110分钟高压缩比在线影片≈700MB (画面576X304,码率952Kbps)
网上多提供1280X720分辨率的被称为半高清的压缩视频下载,一般在4BG以上
这里标明的码率与上面讲解的网络传输速率是一样的单位,像4M的网速可达到4096Kbps的最高下载速度,一般二三千Kbps的码率在这样的网速下可以做到流畅观看。

七、小结:
再次显示常用存储单位换算的表格,回顾加深对这些单位大小的认识。

各类媒体占用空间大小排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八、教学反思
本课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拓展课,是本人根据教材把硬件介绍中有关存储器容量大小的进制与生活运用集中进行讲解的一堂课。

数码产品日益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认识好存储单位和网络传输单位的有关知识,让同学们在以后能够自己解决一些实际运用问题。

通过有层次、系统全面的阐述和逐步深入的了解,再在创设的生活应用实例情境中运用讲授的知识去解决几个问题,这样把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大家通过协作探究,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学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