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现状和展望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人工湿地探究现状与展望一、引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手段,在近几十年得到了广泛的探究和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水资源管理、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等功能,还能够保卫和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的探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将来人工湿地探究的进步进行展望。
二、人工湿地探究现状人工湿地探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净化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以及湿地土壤的过滤作用,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
探究者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调控,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和环境因素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
2. 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可以重建受损湿地的生态系统,恢复水域的生态功能。
探究者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重新建立起营养物质循环系统,并引入湿地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增进湿地的自然恢复。
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究中,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和城市水体等不同类型的水环境中。
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人工湿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资源调整、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保卫等。
通过对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可以为湿地保卫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现有的探究主要集中在湿地功能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湿地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贡献量化等方面。
三、人工湿地探究展望1. 湿地生态系统微观过程探究目前的人工湿地探究主要关注湿地的整体生态效益以及宏观过程,对于湿地微观过程的熟识还较为有限。
将来的探究可以从湿地内部微环境的观测与分析入手,深度探究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微观因素对湿地功能的维持和提升作用。
2. 水污染物去除技术探究虽然人工湿地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但对于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其去除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将来的探究可以探究新型湿地材料和微生物技术,提升人工湿地对水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人工湿地去污技术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利用水草等湿地植物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人工湿地去污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去污、化学去污和生物去污三个方面。
物理去污是指利用湿地内水体对污染物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湿地底泥等对水中的悬浮物质、重金属离子等进行去除。
化学去污依靠湿地内的溶解氧以及湿地植物所分泌的有机物质等对污染物进行化学氧化、还原、沉淀等作用来实现去除效果。
而生物去污是指利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和湿地内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对水中的氨氮、硝酸盐、有机物等进行生物降解和吸收。
目前,人工湿地去污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外应用人工湿地去污技术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由于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显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人工湿地作为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手段。
尤其在北美和欧洲地区,人工湿地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的营养盐、悬浮物质、重金属等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
在国内,人工湿地去污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的天然湿地资源丰富,人工湿地的建设利用也有广阔的空间。
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目前,我国主要的人工湿地技术包括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植物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农田非点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安全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为例,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用湿地人工流化床技术、湿地滞水处理技术、湿地滤池等。
这些人工湿地设施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SS、COD、氨氮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此外,在农田非点源污染治理方面,人工湿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建造的湿地,以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和作用。
它是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目前,人工湿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机理研究。
通过监测和分析人工湿地中的水体和植被变化,研究人工湿地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和物质循环机制,为人工湿地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净化水体,还能提供栖息地和饲料基地,研究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对于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人工湿地的运维管理研究。
人工湿地具有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但也需要适时的管理和维护。
研究人工湿地的运维策略和管理模式,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未来,人工湿地研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完善人工湿地设计原理和方法。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复杂多样,人工湿地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其次,优化人工湿地运行管理策略。
人工湿地需要有系统的运维管理,包括植被管理、水体管理和固碳管理等。
通过优化运行管理策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再次,探索新型人工湿地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人工湿地技术如人工湿地微生物电解技术、人工湿地植物逆境耐受性改良等应用于人工湿地研究和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新型人工湿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应加强人工湿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优化运行管理策略,探索新型人工湿地技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21 年第 1 00 期
C iee o r ao E vr n nama a e n hn s un l f n i me tl n g me t J o NO1 0 0 、 l 2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周恒华 ( 湖南辰 溪县环境保 护监测站 ,4 8 0) 100
[ 摘 要 ]简述 了人 工湿地 污水处理 系统的概念 、分类、特点、原理及其在 国内外的研 究应用现状,结合 实 例说 明了该 系统具有 良好的净化效果 ,并展 示 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
[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应用
1 、前言
湿地 是陆地与 水体之 间 的过渡 地带 ,是一 种高 功能的生态系统 ,具有独特 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护 生物多样性 ,改善 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 的不合理开发 ,湿地资源在我 国受到很 大破坏 。在特 殊时期 和环境条 件 下,研究和建 立人 工湿 地生态 系 统是对 自然湿地 生态 的适度 补充 ,也 是对 其功能 退 化 的恢 复性建设 。国 际上常 以 cnt c dw tn o su t ead或 r e l a ic l e ad来表示人 工湿地 ,可见它继承 了湿 地 rfi tn t aw l i 的水陆交汇处的概念 。人工湿地是一种 由人工建造和 监督控制的 ,与沼泽地类似的地 面 ,它利用 自然生态 系统 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 同作用来实现对 污水的净化 。 J 采 用人 工 湿地 ( o s ut tn sG ) 系 G nt c d l d, Ws r e Wea 统处理污水是 2 世纪 7 o 0年代 发展起来 的一种污水处 理技术。与传统的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相比 ,它具 有净化效果好 、去除氮磷 能力强 、工艺设备 简单 、运 转维护 管理方便、能耗低 、系统配置可塑性 强、对负 荷变化适应性强、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低 、出水具有 定 的生物安全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和可 实现废水 资源化等特点。
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现状和展望
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现状和展望摘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尝试用湿地植物处理速灭磷开始,到近十年湿地处理农药技术迅速发展。
总结出农药进入水体的形式分为两种情况:点源和面源两种形式,其中以面源为主。
去除机理有:填料和沉积物的吸附、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
在影响湿地去除农药的因素:植物的有无、水力停留时间、农药的理化性质、温度、pH等。
关键词:人工湿地;农药;0前言农药在人类历史中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主要用来控制或者去除杂草,害虫,真菌等。
农药在防治农业杂草害虫发挥着积极地作用,但是当农药脱离农业系统,特别是进入水环境中,将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威胁0。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污染水体中有将近1300个是由于农药超标造成的。
命名除草剂莠去津(ATZ)为潜质致癌物质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0-0。
见于这种结果,一方面有些人提倡完全禁止杀虫剂的使用;另外大量的研究指出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
1.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现状人工湿地处理各种有机废水已经有将近70年,但是用人工湿地去除农药废水的时间就很少了,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展的微观实验的证明了植物对水体中速灭磷去除是有影响的,从此开始了人工湿地对水中农药去除的研究0。
相比国内,国外的研究就成熟十分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Kadlec和Alvord等人建立了四块湿地研究莠去津(ATZ)的去除机理0。
20世纪末,英国的McKinlay等人也研究一个垂直流湿地对莠去津的去除0。
不同种农药由于不同的理化性质而在不同介质(比如水、土壤、植物等)中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2 人工湿地去除农药的影响因素水生植物和藻类对某些农药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通过根系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也正是伴随这些过程的发生而发生的0。
在一个早期的人工湿地研究中,Wolverton发现在光照以及微型植物藻类存在的情况下,两个星期后速灭磷被完全去除,在没有植物和土颗粒的情况下去除率只有26%,在只存在土颗粒的情况下去除率在94%0。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人工湿地是指人类通过人工手段修建、管理和维护的具有湿地特征的生态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的手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展开讨论。
一、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1.生态修复功能:人工湿地具有较强的生态修复能力,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并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研究者通过对各种湿地植物的筛选和培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效果。
2.水资源管理功能:人工湿地可以储蓄和净化水资源,提高水的质量。
研究者通过优化湿地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提高人工湿地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碳循环功能:人工湿地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湿地植被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分解,促进碳的固定和循环。
研究者通过探索湿地植被的种植和管理措施,提高人工湿地的碳固定能力。
二、人工湿地研究的局限性1. 样本选择和数据采集:人工湿地的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样本和数据支持,但实际上获取样本和数据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研究者需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 社会经济因素的考量: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如投资成本、土地利用、政策支持等。
研究者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人工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工湿地研究的未来展望1. 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将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支持和手段。
例如,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改进人工湿地的运行效率和治理效果等。
2. 多学科交叉研究:人工湿地的研究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提升人工湿地研究的综合能力。
3. 社会参与与政策支持: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CW)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环境,通过综合利用湿地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环境友好技术。
近年来,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人工湿地的优势人工湿地具有以下优势:1)环境友好: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对环境的干扰较小;2)低能耗:人工湿地对能源的需求较低,具有节能的优势;3)成本低:相较于其他处理方法,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低。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随着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此,探索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泥炭湿地:泥炭湿地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
泥炭湿地具有较高的水环境净化能力,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而且,泥炭湿地的植物根系能够提供丰富的活性菌群,增强生物降解能力。
2)人工湿地组合系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是指将不同类型的湿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整、协同工作的湿地处理系统。
这种组合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类型湿地各自的优势,包括水力湿地、浮萍湿地、沉积湿地等,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3)人工湿地与微生物共生技术:通过引入人工湿地与微生物共生技术,能够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人工湿地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种,能够增强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
四、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废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因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
一、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1.1 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的技术,根据不同的设计和运行方式,可以分为自由水面流动湿地、浸没式流动湿地和零排放湿地等多种类型。
1.2 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在去除废水中悬浮物、氮、磷等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质明显改善,能够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污水处理标准。
1.3 影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效果的因素湿地植物的选择、环境温度、水质、水力负荷等都是影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因素会对处理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协同作用。
二、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展望2.1 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目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处理效果不稳定、废水处理周期长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进一步降低处理周期。
2.2 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可以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
例如,可以将人工湿地与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2.3 智能化的运行管理未来的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还可以结合智能化技术进行运行管理。
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器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人工湿地的自动监控和调节,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2.4 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如何提高废水的再利用率是未来人工湿地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4年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范文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剧,如何高效、安全地处理废水、改善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此背景下,人工湿地作为新兴的生态处理技术,因其低能耗、低成本、高效能等优点,逐渐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及其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二、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其去污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作用: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吸附等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
湿地的基质(如砂、石、土壤等)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和截留水中的污染物。
2. 化学作用:通过湿地中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等,降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浓度。
3. 生物作用:湿地的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通过吸收、同化、分解等生物过程,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实现去污。
三、国内人工湿地应用现状在我国,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其中,城市污水处理是人工湿地的应用重点。
我国许多城市已建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如江苏太湖流域的多个城市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此外,人工湿地还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等领域。
四、国外人工湿地应用现状在国外,人工湿地同样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领域。
例如,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通过优化湿地设计、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微生物群落,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
此外,国外还注重人工湿地的多功能性开发,如结合景观设计、休闲娱乐等功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处理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成本、高效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4年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范文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生态友好等优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阐述。
二、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一)基本原理及类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湿地中的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对废水进行过滤、吸附、沉降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类型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两种。
(二)应用领域目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领域的处理。
其中,生活污水处理是人工湿地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此外,该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含氮、含磷等富营养化废水的处理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三)技术发展近年来,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湿地设计,提高处理效率;二是通过引入新型基质和植物种类,增强湿地的净化能力;三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四是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联用,以提高整体的处理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是对于复杂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二是湿地的长期运行和维护管理问题,如植物的生长周期、基质的堵塞等问题;三是人工湿地的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四、未来展望(一)技术创新与研发未来,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
一是深入研究湿地的生态过程和净化机制,为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开发新型基质和植物种类,提高湿地的净化能力和适应性;三是研究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的联用,提高整体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人工湿地是指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一种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植物的吸附、吸收和生物降解作用,通过土壤的过滤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近年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受到重视的环保治理技术。
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势1. 生态环境友好。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不需要依赖化学药剂,减少了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
人工湿地在进行水质净化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构建。
2. 投资成本较低。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法、生物法等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基建成本相对较低,维护管理成本也较低,减少了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能耗和耗材成本,对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的节约具有明显的优势。
3. 处理效果稳定。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净化效果较为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可以适应不同水量和水质的处理要求。
4. 适用范围广泛。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设计和建设,适用范围广泛。
5. 兼顾废弃物资源化。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中的植物和土壤等资源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目的。
1. 工程设计。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科学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和布置形式。
还要合理确定处理规模和处理能力,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治理效果。
2. 植物选择。
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中应合理选择耐污耐盐、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的植物种类,以充分发挥植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
3. 运行管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对其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发展趋势和展望1. 技术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展望摘要:当前,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水体净化手段,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聚焦于人工湿地的重要作用,首先对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等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概述;其次分析了人工湿地的具体应用,如可以处理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最后,文章从笔者自身经验出发,为人工湿地的维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湿地管理策略、设立专门的湿地管理小组、定期对湿地进行检查以及对植物进行更替等。
关键词: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与研究引言发展中国家的水环境问题特别突出,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建成了各种污水处理设施来应对各类废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加。
但经过处理的水仍不能满足排放标准,排放进河流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以及藻类的大面积爆发,对水体中的鱼类等动物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人工湿地以其净化效率高、投资省、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1人工湿地类型1.1表面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从湿地的一边进水,污水通过植物根系、微生物、基质吸附等的共同作用得到净化,然后再从另一端排出。
表面流人工湿地在北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最表层含氧量高,水体处于好氧状态。
位置较深的水体DO较低,大多处在缺氧或厌氧状态。
但表面流人工湿地由于和自然人工湿地类似,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冬季温度低时去污能力受到限制。
1.2潜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又可以细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潜流湿地中的好氧、缺氧交叉能更好地适应湿地中不同类型菌群的生长和代谢,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处理容量。
污水在床体内的自由流动,很大程度上利用基质层上的生物膜,而且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
污水环境温度相对稳定,处理效果所受限制较小,且对温度变化没有表流人工湿地敏感。
所以目前我国潜流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较多。
潜流人工湿地结构不同,则其水流方式也不同,进而影响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
2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特点人工湿地是近年来愈来愈受欢迎的一种新型生态处理单元,广泛应用于污染水体的水质净化与恢复、雨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尾水处理等领域,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稳定、投资费用少、运行维护成本低且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等突出的优点,是去除二级出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有效工艺之一,而且减少了排入受纳水体的负荷,提高水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在我国,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本文笔者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前言: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盛行的,而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模式。
人工湿地顾名思义就是完全由人工进行建造的,并且由人工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湿地。
主要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化学,物理以及生态的三位一体的协同生态模式实现对于污水的高度净化。
相比较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这样的人工湿地具有经济实惠,造价低同时又兼具处理废水高效稳定,保护环境等优点,它已经在欧美国家盛行开来。
1 人工湿地的类别人工湿地的常用分类方法是按照湿地的水流特征进行分类的,一般可分为表面流的湿地和潜流的湿地两大类。
1.1 表面流湿地基本特征为湿地中的污水在湿地的表面进行漫流,通常水面是暴露在空气当中,这种湿地类型在美国比较常见。
表面流湿地一般分为多个不同的池道和水道,在不同的池道和水道之间常使用隔墙进行分隔,同时在池道的底部常常会设置防水材料,以免湿地中的污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在池道当中还会安置一些土壤,泥沙等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的材料,便于水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
在水流的特征方面,表面流的水位一般不高,不超过1m,水流速度也比较缓慢。
表面流湿地有很多天然的优势,比如说设计简单易于施工,同时由于简便的设计方式,它的造价也相对低廉,比较适合在农村使用。
但是由于湿地的表面流特性,它对于污水的负荷能力偏小,而且占地面积过大,同时由于是露天使用,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大,冬天会因为水面的结冰而无法使用,夏天也由于水质的恶劣滋生蚊虫,所以这种设计使用的并不广泛。
1.2 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不同,它不存在暴露在自然环境之下的水面,所有的污水均是在所修筑材料的表面之下进行渗流的,这种湿地的修筑方式在欧洲比较普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以及湿地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技术。
它是一种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低投资、低运行成本、高效处理效果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1984年广州市白云山机械厂设计了国内第一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标志着我国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起步。
随后,我国相继建设了一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积极开展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
目前,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人工湿地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包括饮用水、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等。
其次,人工湿地也被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特别是农村集镇的污水处理。
此外,人工湿地还被应用于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然而,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和保护的矛盾,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导致人工湿地的建设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此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如湿地层负荷过高、氮磷去除效果较差等。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水污染防治政策的不断出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随着对高效低成本污水处理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此外,人工湿地还可以与其他处理技术结合,形成多种形式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处理效果。
为了推动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和技术攻关,探索适应我国国情和湿地资源特点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人工湿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投入和支持,引导和推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进步的现状与前景人工湿地,即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微生物和土壤构成的复杂系统。
它通过植物的吸附、微生物的降解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可以有效净化污染物。
这种技术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能节约资源,成为一种抱负的污水处理方式。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进步迅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标效果。
起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适用范围广,无论是市区仍是农村,都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
特殊是对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其次,人工湿地建设和维护成本低。
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建设起来既简易又实惠,而且运行和维护成本也较低。
再次,人工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显著。
通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保卫水环境起到了乐观的作用。
然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进步还面临一些挑战。
起首,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依据当地水质状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否则可能会导致技术效果不佳。
其次,人工湿地的运营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也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另外,人工湿地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特殊是在城市地区,土地紧张问题也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
展望将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进步前景宽广。
起首,随着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人工湿地技术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资。
其次,人工湿地技术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的结合也有巨大的进步空间,例如将人工湿地与生物膜反应器、地下滴灌等联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息进步,将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于人工湿地建设中,将进一步提升其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增进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总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进步态势良好,其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净化效果显著等优势将使其在将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们期待着,在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推动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能够取得更大的冲破和进步,为改善水环境,构建可持续进步的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综上所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具有宽广的进步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人工湿地的现状与展望
将人工湿地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让更多地区和企业了解和应用人工 湿地的理念和技术,以实现更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人工湿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其提供 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对人工湿地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共同推动人工湿地的建设和发展。
管理不善与维护困难
缺乏统一管理机构
人工湿地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 多方利益相关者,缺乏统一的管 理机构导致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关于人工湿地的法律法规尚不 健全,湿地保护和利用缺乏明确的 法律保障。
资金投入不足
人工湿地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 资金投入,包括水质监测、生态修 复、日常维护等,资金不足制约了 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难题与实现难度
技术研发滞后
目前人工湿地的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缺乏高效、环保、实 用的技术手段支持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营。
设计与建设难度
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 因素,同时要满足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需求,具有较大 的实现难度。
生态恢复与修复技术不成熟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和 修复,但目前相关技术尚不成熟,恢复效果难以保证。
人工湿地的现状与展望
•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 人工湿地的现状 • 人工湿地的挑战与问题 • 人工湿地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01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 结构和功能,人为设计和建造的 湿地生态系统。
02
人工湿地通常由基质、水生植物 、微生物等组成,通过过滤、吸 附、沉淀、生物降解等过程实现 对污水的净化。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人工湿地是指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功能,采用水生植物及其微生物固定底泥等来改善水质和净化废水的一种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一、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自那时起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湿地的构造、植物的选择和湿地的反应机制等方面。
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构造和植物选择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开始注重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植物的整体布局。
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并能提高水质,净化环境。
此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景观美化、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等功能,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断加剧,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1. 技术完善性不足目前,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处理复杂工业废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高浓度的污染物,对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是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外来植物物种会进入人工湿地,繁殖过程中可能对原生植物产生竞争和影响。
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3. 水质达标标准与技术研究之间的差距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针对某些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
然而,与此相比,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仍需要进一步拓展其处理范围和提高处理效率。
三、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展望尽管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前景仍然被广泛认可。
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现状和进展
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现状和进展农业中使用的农药废水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而生物处理是解决农药废水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将从现状和进展两个方面来探讨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现状。
一、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现状1.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传统的农药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生物降解法,常见的有活性污泥法、湿式过滤法、人造湿地法等。
活性污泥法效率高,能够将污染物降解到较低的水平,但难以处理严重污染的农药废水;湿式过滤法仅适合处理BZ毒、分解快的农药,对于分解慢且毒性大的农药效果欠佳;人造湿地法的效果较好,但具有建设成本高、用地面积大等缺点。
2.新型的生物处理工艺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应运而生,如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吸附法和生物膜反应器等。
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通过将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电子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同时去除污染物,具有能源回收的效果;生物吸附法采用生物材料对农药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转化,具有高效和环保的优点;生物膜反应器是利用微生物生长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污染物降解的过程。
二、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进展1.应用新型生物技术新型的生物处理工艺正在逐步应用于农药废水的处理中,并发展出许多新的技术。
例如,微生物燃料电池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生物吸附法也已经在水质修复和废水处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这些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农药废水的治理提供了新途径。
2.优化生物处理工艺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例如,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无法处理高浓度的农药废水,经常出现污泥泡沫等问题;人造湿地法需要用大量的土地,成本较高。
因此,对生物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也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生物吸附法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型生物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方面,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提高其产电的效率。
总之,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传统的处理工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新型的生物处理技术也正在不断发展,为农药废水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及其生态功能等方面,对人工湿地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首先,人工湿地是指人为修建的具有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人工水系,其设计主要基于模拟自然湿地的水循环、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功能,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人工植被湿地、人工渗滤湿地、人工水生植物湿地等。
在人工湿地的研究中,目前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工湿地的水循环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探讨了人工湿地中水的入渗、蒸发、蓄水和排水等过程,以及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其次,水质净化是人工湿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人工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等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营养物和有机物质等污染物,改善水质。
此外,人工湿地还可以提供水源补给和洪水调蓄等功能,对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湿地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人工湿地的水环境与生态系统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如何在设计和管理中保持其稳定性和适应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加强对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和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微生物和植物在水质净化和生态功能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对人工湿地功能的影响,对于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人工湿地的工程设计和成本效益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未来人工湿地研究的展望,应该继续加强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的设计和管理方式,提高其生态功能的效率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现状和展望发表时间:2017-09-29T11:00:54.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范闯[导读] 摘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尝试用湿地植物处理速灭磷开始,到近十年湿地处理农药技术迅速发展。
总结出农药进入水体的形式分为两种情况:点源和面源两种形式,其中以面源为主。
长安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064摘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尝试用湿地植物处理速灭磷开始,到近十年湿地处理农药技术迅速发展。
总结出农药进入水体的形式分为两种情况:点源和面源两种形式,其中以面源为主。
去除机理有:填料和沉积物的吸附、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
在影响湿地去除农药的因素:植物的有无、水力停留时间、农药的理化性质、温度、pH等。
关键词:人工湿地;农药;0前言农药在人类历史中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主要用来控制或者去除杂草,害虫,真菌等。
农药在防治农业杂草害虫发挥着积极地作用,但是当农药脱离农业系统,特别是进入水环境中,将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威胁0。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污染水体中有将近1300个是由于农药超标造成的。
命名除草剂莠去津(ATZ)为潜质致癌物质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0-0。
见于这种结果,一方面有些人提倡完全禁止杀虫剂的使用;另外大量的研究指出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
1.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现状人工湿地处理各种有机废水已经有将近70年,但是用人工湿地去除农药废水的时间就很少了,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展的微观实验的证明了植物对水体中速灭磷去除是有影响的,从此开始了人工湿地对水中农药去除的研究0。
相比国内,国外的研究就成熟十分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Kadlec和Alvord等人建立了四块湿地研究莠去津(ATZ)的去除机理0。
20世纪末,英国的McKinlay等人也研究一个垂直流湿地对莠去津的去除0。
不同种农药由于不同的理化性质而在不同介质(比如水、土壤、植物等)中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2 人工湿地去除农药的影响因素水生植物和藻类对某些农药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通过根系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也正是伴随这些过程的发生而发生的0。
在一个早期的人工湿地研究中,Wolverton发现在光照以及微型植物藻类存在的情况下,两个星期后速灭磷被完全去除,在没有植物和土颗粒的情况下去除率只有26%,在只存在土颗粒的情况下去除率在94%0。
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与处理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停留时间短的话水流速度快容易将吸附在基质表面的截留物质冲掉,进而导致SS和COD去除率的下降,当停留时间太大的时候会导致环境中厌氧部分变大,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还会影响硝化作用的进行。
大量结果显示得非常清楚有一部分农药去除率远高于另一部分。
这些农药大部分都有很低的水溶性但是有很高的土壤水分配系数(Koc)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另一方面,三嗪酮类(苯甲嗪、草克净)去除率仅有24%。
Wu等人指出如果农药的土壤水分配系数(Koc)比较高大于1000mg/L时,他们会被吸附在土壤表面,进而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效果会比较好0。
污水的pH影响农药的稳定性,并且决定其水解反应的速率大小。
在实验室条件下(25℃和pH为5~9),土壤中阿特拉津(除草剂)可以稳定30d,而pH为4时阿特拉津(除草剂)半衰期为244d0。
Bailey等也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二嗪磷(杀虫剂)的水解速率将急剧下降0。
温度通过调节微生物的活性来影响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速率,通常温度较高时,适于微生物生长,农药降解速率快。
水温在20~25℃左右时生物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最好,在低于10℃时,处理效率会明显下降,所以一般夏天的处理效果要好过冬天0。
温度升高还能加快农药的水解速率,在水溶液中,当温度从10℃升高到21℃时,其降解速度加快2到4倍0。
植物能够直接从水体中吸收农药,当土壤作为填料的时候,将会给这个过程提够便利条件。
表面流人工湿地往往采用沉积岩破碎后的清洁的卵石作为填料,这些填料并没有含有有机质所以对有机质的吸附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发生吸附也是一些运行时间比较久的系统,在填料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这层生物膜会对有机物产生吸附作用0。
3 结语人工湿地在处理农药废水时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人工湿地操作简单,在应对农药污染时展现出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Oliver D P, Kookana R S, Anderson J S, et al. Off-site transport of pesticides in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forms from two land uses in the Mt. Lofty Ranges, South Australi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2, 106(2):78-85.[2]Denton D L, Wheelock C E, Murray S A, et al. Joint acute toxicity of esfenvalerate and diazinon to larval fathead minnows (Pimephales promelas).[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03, 22(2):336-341.[3]Rusiecki J A, Roos A D, Lee W J,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mong pesticide applicators exposed to Atrazine in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4(18):1375-1382.[4]Wolverton B C, Harrison D D. Aquatic plants for removal of mevinphos from the aquatic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the Mississippi Academy of Sciences, 1975.[5]Kadlec R H, Hey D L.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994, 29(4):159-168.[6]Mckinlay R G, Kasperek K. Observations on decontamination of herbicide-polluted water by marsh plant systems[J]. Water Research, 1999, 33(2):505-511.[7]Rose M T, Sanchez-Bayo F, Crossan A N, et al. Pesticide removal from cotton farm tailwater by a pilot-scale ponded wetland.[J]. Chemosphere, 2006, 63(11):1849-1858.[8]Wolverton B C, Harrison D D. Aquatic plants for removal of mevinphos from the aquatic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the Mississippi Academy of Sciences, 1975.[9]Wu Q, Riise G, Lundekvam H, et al. Influence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on the Runoff of Pesticides from an Agricultural Field at Askim, SE-Norway[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004, 26(2):295-302.[10]Ciba-Geige Corporation. Environmental fate reference data source book for A : Greensboro N C , 1994[11]Bailey H C, Digiorgio C, Kroll K, et al. Development of procedures for identifying pesticide toxicity in ambient waters: Carbofuran, diazinon, chlorpyrifos[J].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1996, 15(6):837-845.[12]林涛, 蒋玲燕, 谭学军,等. 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中的阿特拉津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3):324-327.[13]Bondarenko S, Gan J, Haver D L, et al. Persistence of selected organophosphate and carbamate insecticides in waters from a coastal watershed.[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04, 23(11):2649–2654.[14]Vymazal J, Březinová T. The use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removal of pesticides from agricultural runoff and drainage: a review.[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5, 75:11-20.作者简介范闯(1990.07)男,河南省南阳市人,本科,专业:给水排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