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执业医师入门必看)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1b9e501711cc7931b71633.png)
1.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 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3. 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 板障----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 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 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 胸骨角Sternal angle ----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11. 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12. 翼点Pterion ----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13. 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 ---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开口。
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5. 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连接而成。
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
16. 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
17. 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14c1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2.png)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科学,它包括了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的解释:
1. 组织,人体内的细胞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定形态和功能的集合,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2. 器官,人体内完成特定生理功能的一组组织构成的结构,如心脏、肺、肝脏等。
3. 细胞,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
4. 骨骼系统,人体内支撑和保护身体的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5. 肌肉系统,人体内负责运动和维持姿势的系统,由肌肉组织和肌腱组成。
6. 循环系统,人体内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的系统,
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7. 呼吸系统,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
8. 消化系统,人体内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的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
9. 神经系统,人体内传递信息和控制各种生理活动的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元等。
10. 内分泌系统,人体内分泌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这些名词是人体解剖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名词。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执医入门必看)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执医入门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4a2776c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6.png)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执医入门必看)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13.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人体解剖常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呢
![人体解剖常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呢](https://img.taocdn.com/s3/m/0fd7b2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3.png)
人体解剖常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呢人体解剖是解剖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组织构成。
在医学、生物学和相关领域的学习中,理解和熟悉人体解剖常考的名词解释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解剖学名词及其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重要知识。
1. 器官器官是由一组相互关联并共同执行特定功能的组织构成的结构。
人体由许多器官组成,例如心脏、肺、肝脏、肾脏、胃等。
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功能,它们通过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相互连接和协调工作。
2. 组织组织是由一群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
常见的组织类型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这些组织通过相互协作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3. 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人体中存在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血液细胞、肌肉细胞等。
每个细胞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并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4.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组成骨架的骨骼、关节和其它辅助组织的总称。
它提供了人体的支持和稳定性,并保护内脏器官。
骨骼还参与血细胞生成、存储矿物质和协助运动等重要功能。
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以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6.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从组织中携带出来,以保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7.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道和其它相关器官组成。
它负责摄入和分解食物,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排出未消化的废物。
8.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组成。
它负责人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并控制身体的运动、感觉、思维、记忆等高级功能。
9.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膀胱和与之相关的器官组成。
它负责排泄体内废物和过滤血液中的废物,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10.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由生殖器官和与之相关的结构组成。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abc433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e.png)
1、器官:几种不同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2、系统:形态不同、共同完成一种连续的功能的器官组合在一起称为系统3、内脏: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5、椎孔: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内容纳脊髓6、椎间孔:相邻两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7、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是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8、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9、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推体之间,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后外侧纤维环薄弱,易引起椎间盘突出10、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借骨连接连接而成,具有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腹腔器官的功能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12、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内有剑突13、肋弓: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下缘形成肋弓14、翼点:位于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顶、颞、蝶四骨之间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15、前囟:位于颅顶矢状缝前端充填的纤维组织膜,呈菱形,新生儿多于生后1岁半闭合。
16、鼻旁窦:位于同名颅骨内,并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构成;包括上颌窦、蝶窦、筛窦、额窦各一对17、桡神经沟:肱骨中段的后上方从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18、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浅沟,内有尺神经经过19、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180°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前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20、耻骨下角:两侧耻骨下支、坐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耻骨下角21、足号:跗骨和跖骨借骨连接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形结构称为足弓,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脑和内脏器官等作用22、腹般沟韧带:腹外斜肌膜下缘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797e04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5.png)
第一章运动系统1.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若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2. 骺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所留有的一线状痕迹,成为骺线;3. 红骨髓:位于骨松质间隙内,有造血功能,呈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4.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5.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 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6.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8. 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最上一个在C2、C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之间;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和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9. 腱鞘:套在长腱四周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腱鞘损伤后,局部疼痛,临床上成为腱鞘炎;10.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第二章消化系统1.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往咽的门户;2. 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及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3. 齿状线肛皮线:肛柱下端、肛瓣共同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第三章呼吸系统1. 嗅区:指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有嗅觉功能;2. 肺门:指肺内侧面中心凹陷处,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3.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呈半环形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点,即使深呼吸时,肺的下缘也不能深入其间;胸膜炎渗出液常积于此;4. 纵隔: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结构的总称;5. 喉室: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第四章泌尿系统1.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2. 肾区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肾病变有叩击痛;3. 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的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口之间成三角形区域,此区域缺乏黏膜下层,直接与肌层紧密相结合,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黏膜均保持平滑状态,该部位易患结核、肿瘤.声门裂 2、肺门 3、肺根 4、胸膜腔 5、肋膈隐窝 6、膀胱三角 7、肝门 8、齿状线 9、胆囊三角 10、腹膜 11、小网膜 12、精索 13、冠状窦 14、心包 15、颈动脉窦 16、颈动脉小球 17、关节腔 18、静脉角 19、局部淋巴结 20、环转运动 21、视神经盘 22、神经核和神经节23、椎间盘 24、灰质和白质 25、纹状体 26、内囊 27、硬膜外隙 28、蛛网膜下隙 29、终池 30、大脑动脉环 31、交感干 32、翼点 33、足弓 34、海氏三角 35、骨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心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布满此间,是竖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7、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8、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治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9、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0、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1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12、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13、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14、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15、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变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16、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17、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18、静脉角:在胸锁关节后方,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时所形成的夹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19、局部淋巴结:人体某区域或某器官的淋巴引流至一定的淋巴结,该淋巴结则被称为这个区域或这个器官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的肿大可反映其引流区的病变,对诊治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20、环转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整个骨运动的轨迹呈圆锥形,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有两个运动轴的关节均可作此运动;21、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偏鼻侧在一圆盘状结构称视神经盘,又称视神经乳头,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穿眼球壁时所形成,此处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性盲点,有视网膜中心血管穿过,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水肿;22、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状,位于中枢内的称神经核,位于外周部的称神经节;23、椎间盘: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板或盘,由中心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有连接、支持、运动、缓冲震荡和冲击的作用,如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临床上称椎间盘脱出症;24、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之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而神经纤维聚集之处,因神经纤维外包髓鞘而色泽白亮称白质;25、纹状体:豆状核和尾状核的头之间有纹理状纤维相连,故把二者合称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苍白球,纹状体属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26、内囊:位于大脑基底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下行的投射纤维聚集所形成的白质板,由前向后分为前肢、膝、后肢,在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和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丘脑中心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通过,内囊受损,会出现“三偏综合征”;27、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不下颅内相通,略呈负压,临床上可进行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2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宽广间隙称蛛网膜下隙,隙内布满脑脊液,有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由隙内穿过,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29、终池: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下部的一个扩大的腔隙,位于脊髓圆锥下方,马尾的四周,隙内布满脑脊液,还有终丝和马尾,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30、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四周,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裣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31、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呈串珠状,上自颅底,下至尾骨前方,可分为颈、胸、腰和盆交感干四部,交感干神经节与每一对脊神经之间均有交通支相连;32、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33、足弓: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可分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横弓,是由足底的韧带和肌肉牵拉所形成;足弓以三点着地,保证站立的稳定并增加了足的弹性,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如足底的韧带或肌肉受损则易形成扁平足;34、Hesselbach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前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若经此三角突出达皮下称直疝;35、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名词解释1、声门裂2、肺门3、肺根4、胸膜腔5、肋膈隐窝6、膀胱三角7、肝门8、齿状线9、胆囊三角 10、腹膜 11、小网膜 12、精索 13、冠状窦 14、心包 15、颈动脉窦 16、颈动脉小球 17、关节腔 18、静脉角 19、局部淋巴结 20、环转运动 21、视神经盘 22、神经核和神经节23、椎间盘 24、灰质和白质 25、纹状体 26、内囊 27、硬膜外隙 28、蛛网膜下隙 29、终池 30、大脑动脉环 31、交感干 32、翼点 33、足弓 34、海氏三角 35、骨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7、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8、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9、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0、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1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12、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13、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14、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15、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变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16、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17、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18、静脉角:在胸锁关节后方,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时所形成的夹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19、局部淋巴结:人体某区域或某器官的淋巴引流至一定的淋巴结,该淋巴结则被称为这个区域或这个器官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的肿大可反映其引流区的病变,对诊治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20、环转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整个骨运动的轨迹呈圆锥形,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有两个运动轴的关节均可作此运动;21、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偏鼻侧在一圆盘状结构称视神经盘,又称视神经乳头,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穿眼球壁时所形成,此处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性盲点,有视网膜中央血管穿过,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水肿;22、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状,位于中枢内的称神经核,位于外周部的称神经节;23、椎间盘: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板或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有连接、支持、运动、缓冲震荡和冲击的作用,如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临床上称椎间盘脱出症;24、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之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而神经纤维聚集之处,因神经纤维外包髓鞘而色泽白亮称白质;25、纹状体:豆状核和尾状核的头之间有纹理状纤维相连,故把二者合称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苍白球,纹状体属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26、内囊:位于大脑基底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下行的投射纤维聚集所形成的白质板,由前向后分为前肢、膝、后肢,在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和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通过,内囊受损,会出现“三偏综合征”;27、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不下颅内相通,略呈负压,临床上可进行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2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宽阔间隙称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脑脊液,有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由隙内穿过,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29、终池: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下部的一个扩大的腔隙,位于脊髓圆锥下方,马尾的周围,隙内充满脑脊液,还有终丝和马尾,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30、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裣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31、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呈串珠状,上自颅底,下至尾骨前方,可分为颈、胸、腰和盆交感干四部,交感干神经节与每一对脊神经之间均有交通支相连;32、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33、足弓: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可分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横弓,是由足底的韧带和肌肉牵拉所形成;足弓以三点着地,保证站立的稳定并增加了足的弹性,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如足底的韧带或肌肉受损则易形成扁平足;34、Hesselbach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前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若经此三角突出达皮下称直疝;35、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bc68a115f0e7cd1842536db.png)
骨膜(periosteum):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
特点:1.外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
2.含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骨的作用。
3.含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4.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骨髓(bone marrow):1.红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内(6岁以前)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
2.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存在与成人的骨髓腔内。
锥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骨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锥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le):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序数的重要标志。
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为两侧肋弓(第7~10肋软骨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腹上角。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造成硬膜外血肿,危及生命。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位于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连接、提供运动度、缓冲脑震荡和保护脑等作用。
骨盆界限(terminal line of pelvis):由骶骨岬、骶骨翼及两侧的弓状线、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相连而成的环行线,是大、小盆骨的分界线。
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为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f8e2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8.png)
1、绪论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
内侧和外侧: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的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内和外:描述空腔脏器时,靠近内腔为内,远离内腔为外。
2、运动系统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冀点:是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会合处所形成的“H”骨缝。
椎间盘:是位于相邻两推体间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形成的三角肌裂隙。
3、消化系统咽峡:由腾垂、月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
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咽淋巴环:由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为标志。
急性阑尾炎该处常有压痛。
胆囊三角:胆装管、肝京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肝门:肝的脏面有一近似“H”形的沟,其中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之处。
4、呼吸系统肺根:进出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成一束,称为肺根。
胸膜腔:是脏壁两层胸膜之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称胸膜腔。
5、泌尿系统肾门:肾的内侧缘中央凹陷的部位叫肾门。
肾区:肾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通常是指脊柱的脊肋角的部位。
该位置是在于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夹角处。
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开口与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输尿管间裂:两个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称输尿管间襞。
6、生殖系统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延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
产科会阴: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
7、脉管系统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返回心房,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人体解剖学(经典资料)
![人体解剖学(经典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1fecc9aeaad1f346933ff6.png)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其侧方连结第二肋。
2.翼点:颞窝底由额骨,顶骨,颞磷和蝶骨大翼连成的骨缝呈H型。
3.弓状线:约在脐平面下方4~5cm处,鞘的后层转向前加入鞘的前层留下弓状的游离下缘。
4.股三角: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
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淋巴结等。
5..盆膈:是封闭骨盆下口的主要成份,由提肛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构成。
6..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它由结缔组织包绕而成。
7.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之处。
8.气管隆嵴:气管杈内面形成的向上凸出的半月形纵嵴。
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9..鼻窦:也称副鼻窦,为上颌骨,额骨,筛骨和蝶骨内含的空气腔的总称。
10.十二指肠悬韧带(T 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一条由少量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固定于腹后壁的十二指肠悬韧带,腹部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1.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与腹后壁之间扁窄的腹膜间隙,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腹膜小囊(小腹膜腔)。
12.颈动脉鞘:是颈筋膜中层在颈部包绕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并与颈筋膜浅深层相融合,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位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位于鞘的下部(在鞘的下部:颈总A位于后内测,颈内V位于前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鞘的下部:颈内A位于前内侧,颈内V位于后外侧,迷走神经据两者之间的后内方)。
13.椎间盘:连结两椎体的软骨盘,由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转折处,肺下缘不能充满其内,该处的胸膜腔称为.肋膈隐窝。
15.精索:为一柔软的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血管,淋巴管,神经,鞘韧带及其被膜构成。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b9f4ec04b73f242326c5fcf.png)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1.椎间盘:亦称椎间纤维软骨,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中央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成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椎间盘共23个,坚韧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2.板障: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分布有板障静脉3.翼区:颞窝底由额骨、顶骨、颞骨鳞部和蝶骨大翼组成,在四骨会合处常形成“H”型缝,称为翼区(翼点),脑膜中动脉在此处通过。
翼区骨质薄弱,极易发生骨折。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呈似“H”型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为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5.肺根:纵膈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之处。
这些进出肺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根。
6.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部位。
声门裂前3/5位于两侧声襞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与发音有关,为喉癌好发部位;后2/5在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是喉结核的好发部位。
7.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空间,胸膜腔的这部分称为胸膜隐窝。
重要胸膜隐窝包括:(1)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圆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腔积液首先聚积于此。
此隐窝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隙;(2)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与纵膈胸膜转折处,由于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存在,故左侧肋纵膈胸膜较大8.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底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域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
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9.静脉角: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bbf7b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8.png)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和组织关系的科学,它包括了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解剖学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1. 解剖学(Anatomy)。
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和组织关系的科学,它可以分为人体解剖学和动物解剖学两大类。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而动物解剖学则是研究动物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
2. 组织(Tissue)。
组织是由一组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结构,它们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人体内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
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功能单位,它们共同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道等。
4. 系统(System)。
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功能整体,它们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有多个重要的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5. 解剖平面(Anatomical plane)。
解剖平面是指在解剖学中用来描述人体结构的三个基本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它们分别对应于人体的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
6. 解剖方向(Anatomical direction)。
解剖方向是指在解剖学中用来描述人体结构位置关系的术语,如前、后、上、下、内、外、近、远等。
它们帮助我们准确描述人体结构的位置和方向。
7. 解剖位置(Anatomical position)。
解剖位置是指人体解剖学中规定的标准姿势,即站立直立,双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前。
这一姿势是解剖学中描述人体结构位置关系的基准。
8. 解剖标志(Anatomical landmark)。
解剖标志是指在解剖学中用来定位和描述人体结构的特定点或特征,如骨头的突起、肌肉的褶皱、血管的分支等。
它们帮助我们准确描述和定位人体结构。
9. 解剖测量(Anatomical measurement)。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5379e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b.png)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运动系统1.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及脂肪组织。
2.板障: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为内板和外板,二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3.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
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
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4.椎间孔: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骶岬: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岬),参与界线的组成。
6.骶角: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角(是第5 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骶管裂孔位置。
7.肋弓:第8-10对肋骨的前端借肋软骨连于上位的肋软骨形成肋弓,常作为腹部触诊确定肝、脾位置的标志。
8.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9.桡神经沟:肱骨体的后面中份有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静脉经过。
10.翼点:颞窝前下部较簿,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11.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包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两部分。
12. 椎间盘: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
13. 黄韧带:连接相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弹性纤维构成,可协助围成椎管和限制脊柱过屈。
14.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及其间的连结构成的骨环。
15. 腹直肌鞘:由腹前外侧壁三层阔肌的腱膜构成的包裹腹直肌的纤维性鞘。
16. 白线:位于腹前壁的正中,由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形成的结构。
17.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二.内脏学(消化系统)1.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doc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doc](https://img.taocdn.com/s3/m/3f6b0b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2.png)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doc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以及机能状态的医学学科。
以下是解剖学中常见的名词及
其解释:
1.人体解剖学:是构成人类身体系统的器官、软组织、系统以及其功能的研究,旨在
探索人体的基本结构、服务以及疾病状态。
2.骨骼:是构成人体支撑架子的器官,由大量的骨头组成,它们能支持人体并提供保护。
3.肌肉:肌肉是一种由活动细胞构成的组织,由于人体的活动,肌肉纤维松弛或收缩,而产生运动的力量。
4.血管:血管是负责输送氧气、核糖核酸、激素以及营养物质的机体重要器官,大血
管由管壁和管腔组成,管壁的两侧是动脉和静脉。
5.器官:器官是由一系列的结构元件组成,在特定的环境中利用化学反应来完成一定
功能的系统。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有两个主要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外植体
神经系统。
它负责人体的所有功能,包括感觉、运动的控制、知觉过程的指示、决策的进
行以及身体的各种行为。
7.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消化道和消化器官。
消化道由口腔、食道、
胃和肠子组成,它们负责将食物加工、吸收等。
而消化器官则在消化道负责提供有效物质,用以支持人体正常运行。
8.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膀胱和输尿管组成,它们负责对人体的毒素和废物过
滤掉,从而保持人体的正常血液成份。
9.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血清体内分泌系统和专注体内分泌系统,它们负责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能量的运作等。
10.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们在人体内负责运送氧气
及营养物质,同时排出有毒代谢物质等。
正常人体解剖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正常人体解剖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f8e5cf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8.png)
正常人体解剖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人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医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且必修的课程。
在人体解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和简答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释和简答一些人体解剖学重点名词,以供学习和考试参考。
一、胸腔与腹腔的互动1. 膈肌(Diaphragm)膈肌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隔膜,位于胸腹腔之间,呈穹隆形。
它的下面是腹腔,上面是胸腔。
膈肌的运动是呼吸活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当肌肉收缩时,膈肌下降,使得胸腔容积增大,吸入新鲜的空气;当肌肉松弛时,膈肌上升,使得胸腔容积减小,将用过的空气排出。
2. 胸膜(Pleura)胸膜是覆盖在胸腔脏器表面及胸壁内部的一层薄膜。
它由两层组成,分别是覆在胸腔脏器表面的脏层胸膜和贴着胸壁的壁层胸膜。
两层胸膜之间有一层称为胸腔腔隙,内含胸腔液,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二、消化系统的关键概念1. 食管(Esophagus)食管是连接咽部和胃部的管道,负责将食物从口腔顺利送往胃。
食管壁有很强的肌肉组织,能够产生蠕动运动,推动食物向下运输。
2. 胃(Stomach)胃是位于腹腔的一个鸟嘴形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消化食物和储存食物。
胃的内壁有大量的褶皱和细小的乳头状突起,可以增加表面积,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和吸收。
三、呼吸系统的重要概念1. 气管(Trachea)气管是连接喉部与支气管的结构,位于气管后方。
它是由环状软骨支撑的弹性软管,内衬有纤毛上皮细胞,能分泌粘液,起到过滤和加湿空气的作用。
2. 肺泡(Alveoli)肺泡是肺部最小的功能单元,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肺泡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形成气体血液交换的条件。
四、心血管系统的关键知识1. 动脉(Artery)动脉是心脏泵血的管道,将富含氧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然后再将贫氧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动脉壁十分厚实,能承受心脏的搏动力。
2. 静脉(Vein)静脉是将贫氧的血液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输送回心脏,再进行氧气补给的管道。
人体解剖的常考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的常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917c1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d.png)
人体解剖的常考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器官和组织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在这门学科中,有许多常考的名词需要对其进行解释。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包括人体的各个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2. 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组织结构的学科。
它研究各种组织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功能,并研究组织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3. 器官:器官是生物体中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由多种组织构成。
人体中常见的器官有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4.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包含有机质和无机物质,并且可以进行代谢活动。
人体中有各种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
5.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由骨骼和与之相关的软组织(如关节、韧带、肌肉等)构成,提供身体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
骨骼系统还参与身体运动和钙离子的代谢。
6.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它们协同合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7.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它们负责将氧气供应给身体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除。
8.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处,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从身体排除。
9.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它负责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活动。
10.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它们负责体液排泄和酸碱平衡的维持。
11.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器官(如睾丸、附睾、前列腺等)和女性生殖器官(如卵巢、子宫等)。
它们负责生殖和生育。
1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体和分泌物组成。
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长、代谢和其他功能。
医师资格考试解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
![医师资格考试解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6755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7.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体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及其间质所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细胞: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
人体器官:由多种组织协同作用,完成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人体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理功能。
运动神经末梢主要支配肌肉纤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兴奋,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THANK YOU
汇报人:XX
肌肉的类型:肌肉可根据其形状、功能和纤维方向分为多种类型,如长肌、短肌、阔肌和梭形肌等。
肌肉的配布:人体的肌肉分布广泛,不同的肌肉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共同协作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肌肉的神经支和收缩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肌肉受到神经信号刺激后,产生兴奋,进而引发肌肉的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收缩形式包括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混合收缩。
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神经末梢的构造和功能
感觉神经末梢又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感觉神经末梢,前者直接感受外界刺激,后者则通过被囊包裹的神经末梢感受刺激。
神经末梢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与周围组织进行信息传递。
神经末梢有多种类型,包括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分别负责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和支配肌肉运动。
内脏器官的构造和特点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主要负责食物的摄入、消化和排泄。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主要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器官,主要负责代谢产物的排泄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f482db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7.png)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与组织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人体解剖学中,有许多专门的名词和术语来描述不同部位和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人体解剖学名词的解释。
1. 骨骼系统:由骨骼系统组成,包括骨骼和与之相关的骨骼肌、关节和韧带等。
骨骼系统为身体提供支撑和保护,还参与体位、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2. 肌肉系统:由肌肉组织构成,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肌肉系统负责产生力量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3.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收集代谢产物。
心血管系统还参与体温调节和免疫功能。
4. 呼吸系统:由气管、支气管、肺和呼吸肌组成,负责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还参与酸碱平衡和声音产生。
5.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和相关腺体组成,负责摄取、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还参与体液平衡和排除废物。
6. 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负责产生、储存和排泄尿液,以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7.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附睾和阴茎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
生殖系统负责生殖过程和激素的分泌。
8.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和保持内外平衡。
9.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体和组织组成,负责产生和分泌激素,以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理过程。
10. 免疫系统:由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负责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和异常细胞,以维护身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人体解剖学名词的简要解释。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科学,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身体的理解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cc38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7.png)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骨学名词:1.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迹围成。
内有脊N和血管通过。
2.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位于骶骨下端骶角之间的裂孔,是骶管麻醉的进针部位。
3.肋弓Costal arch:由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接而成。
4.胸骨角Sternal angle:位于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体表可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钩椎关节Luschka joint: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唇缘相接而成。
如过度增生肥大,可压迫脊神经导致颈椎病。
6.翼点Pterion:位于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此处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分支通过,易损伤。
7.颅囟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骨因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骨缝间膜较大称颅囟。
如前囟、后囟等。
8.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
9.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位于上颌骨、蝶骨和腭骨之间,有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
10.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构成。
为体表标志。
11.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位于肱骨体后面中部,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内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肱骨中部骨折易伤及桡神经。
12.髋臼Acetabulum: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的体合成。
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名词汇总:① 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滑液。
②关节盘Articular disc:位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可调整关节面,分隔、增大关节腔。
③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为纤维结缔组织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e1dcd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5.png)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科学领域,主要包括对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的解释,以及对其更详细的拓展。
1.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人体包含数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和结构。
2. 组织:由相似的细胞组成,共同完成特定的功能。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心脏是由心肌组织、心包组织和心内膜组织等构成的。
4. 系统:由一组相互协作的器官组成,共同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用于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部位。
5. 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组成,提供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骨骼系统还参与血液产生和矿物质储存等功能。
6.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用于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7.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平衡。
8.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同时带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9.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等,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10.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膀胱和尿道等器官,负责排除代谢产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医学领域提供了基础知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同时,人体解剖学也为其他相关学科如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等提供了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人体解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奥秘,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执业医师入门必看)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了解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而这也是执业医师入门必须准确掌握的基本知识,为了帮助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更好的复习,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13.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
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8.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
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19.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20.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
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275px,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21.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
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
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
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
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
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
24.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
主要特点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合的动脉血。
25.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称Koch三角。
此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
26.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
它们共同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部分结构损伤,将会导致血流动力学上的改变。
27.掌浅弓: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
28.掌深弓: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弓的凸缘约平腕掌关节高度。
29.危险三角: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
因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并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故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30.静脉角: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部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31局部淋巴结: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临床通常称哨位淋巴结。
32.Virchow淋巴结:左侧斜角肌淋巴结又称Virchow淋巴结,位于左侧前斜角肌的前方。
患胸、腹、盆部的肿瘤,尤其是患食管腹段癌和胃癌时,癌细胞栓子可经胸导管转移至该淋巴结。
33.结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的一层薄而光滑、富有血管的粘膜。
按所在部位可分为三部分:球结膜、睑结膜和结膜穹窿。
34.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孔称为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可因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的活动改变其大小。
35.螺旋器(Corti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
36.壶腹嵴:各膜半规管的膜壶腹壁上隆起的结构,是感受旋转变速运动刺激的位置觉感受器。
37.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38.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于中央管腹外侧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转而上行,形成内侧丘系。
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39.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向前、内、下膨出的部分,称为小脑扁桃体,因其靠近延髓并位于枕骨大孔附近,当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将它挤入枕骨大孔与延髓之间,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危及生命。
40.上丘脑:上丘脑是间脑的背侧部分与中脑顶盖前区的移行部,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和后连合41.海马:海马是在大脑颞叶外侧面齿状回外侧卷入侧脑室下角底壁上的弓形灰质隆起。
42.内囊: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是投射纤维在此高度集中的白质板,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字形,分前肢、膝和后肢三部。
43.梨状隐窝:在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滞留的部位。
44.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45.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46.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7.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48.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49.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50.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
51.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
52.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53.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
54.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55.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56.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
57.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58.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变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59.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60.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61.静脉角:在胸锁关节后方,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时所形成的夹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62.局部淋巴结:人体某区域或某器官的淋巴引流至一定的淋巴结,该淋巴结则被称为这个区域或这个器官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的肿大可反映其引流区的病变,对诊治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