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鉴赏,并深入探讨其价值和影响。

主体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歌赋、曲牌等形式表达,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打动人心。

首先,古代文学强调意象的运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抒情,展现出杰出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古代文学注重音韵的优美和节奏的流畅,使作品更加饱满和动听。

再者,古代文学重视情感的表达,深情的挥洒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在艺术上体现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灵感。

其次,古代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状况。

再者,中国古代文学通过对人性和生活的描绘,提供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帮助人们更好地和世界。

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文学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包括《诗经》、《论语》、《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儒家思想和人伦道德。

《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细腻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性的矛盾。

结论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价值和影响。

通过对其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

同时,古代文学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古代文学的精神,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论文。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论文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现阶段,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科认知水准低下、教学时间短缺、教学模式陈旧滞后、学习内容浅显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思路由于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学重视程度低下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严重缩减,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演变成了文学史论,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内容课时不断缩减,甚至取消。

这与大学教育注重理论开拓,忽视知识积累、强调创新观点,忽视基础学习的教学理论有关,也反映了学术界和各院校存在浮躁心态和泡沫学术的常态。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教师应该辅助和引导学生加强对有关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认识,作品选的渗入更有利于让学生开拓眼界,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要求。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时减少,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独特的课程特征:教学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繁多,教学任务繁琐。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设计前后3000年的历史,包括的作家、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其次,从设计学科上来看,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史学、哲学、美学和文献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

但就现阶段来说,各院校注重理论实践,忽视知识积累、强调创新观点,忽视基础学习教学理论的教育背景下,导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断缩减。

虽然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是现在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的学科并不适用。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浅析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古代文学论文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t1、阅读能力: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

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

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歧路”“儿女”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

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

譬如有时须了解等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要有相应的对策:如果针对考研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外找一些相关的历年考研试题,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使部分想考研的同学复习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偏重点。

还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以便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的研究著作,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面对部分未来要教中学的同学,因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模式存在问题,如何胜任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及如何适应并改变中学的教学,在教学中也可渗透并涉猎到相关的内容。

还有很多同学毕业要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文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室治理文员、秘书工作,那教学时鉴赏作品的思维训练及领会精神内涵的层面训练、讲解作品中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层面都对其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帮助。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教学目的的现代性,除了以上所言,体现的更多的是审美体验和现实意义。

ZG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策的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断的在教学中反思、总结经验,并回馈到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需要全体教育者以科学合理的现代性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完善丰富的现代教学方法和内容为依托,运用到实际授课当中,使这门课程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引言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为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从文学发展背景、代表作品、艺术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一、文学发展背景古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学遗产。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变迁,展现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1.1 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感受。

《论语》、《墨子》等儒家经典也在此时诞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转折点,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代表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陆机的《文选》等,展现了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和对社会变革的反思。

1.3 唐宋元明清文学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

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曲、元代的戏剧、明清时期的小说等各具特色。

代表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二、古代文学代表作品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留下了许多千古传世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以其丰富的内容,又以其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古代文学的代表。

2.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朝代和地域的305篇诗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爱情和社会道德观。

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源”。

2.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而成。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起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顶峰之作。

2.3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宋朝末年梁山泊起义军的英勇事迹。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文学体裁的变化和文学内容的发展等方面。

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为诗歌和哲学著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诗经》和《论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和宋代的诗人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作品,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曹雪芹等。

古代文学的体裁也经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先秦时期以诗歌和哲学著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类型的诗。

唐宋时期,诗歌继续发展,形成了绝句、律诗和长诗等不同的形式。

散文在唐宋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文学领域的重要部分。

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成为了主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先秦文学以表达思想和人生哲理为主要目的,其作品多以咏史抒怀、讽刺寓意为特点。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加追求美感和艺术价值,其中大量的爱情诗和山水田园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折射,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总之,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传统,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古代文学参考论文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已经具备一定的范畴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篇1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桥”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是跨越障碍的工具,其最基本的作用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言不尽意”的遗憾,明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成功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含蓄、凝练、朦胧的意境美。

“桥”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各种文学体式中经常出现,运用非常广泛。

《诗经·大雅·大明》写周武王之母太姒来归的情景:周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周文王对太姒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1](P100)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的最早的咏桥诗句,开中国古代文学桥意象的先河。

桥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情况进行解析。

一、构成画境的元件桥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首要内涵就是通过展现桥的实用性和外在美,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以桥为点睛之笔的优美画面,给读者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刘禹锡《竹枝》:“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2](P108)就很好的写出了桥的实用价值。

桥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桥上春雨、桥下江水、桥边新柳、桥上川流不息的人流,共同构成一幅以桥为中心充满生机的小村初春图,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乔吉《(双调)水仙子·吴江垂虹桥》:“飞来千丈玉蜈蚣,横驾三天白螮蝀,凿开万窍黄云洞。

看星低落镜中,月华明秋影玲珑。

赑屭金环重,狻猊石柱雄,铁锁囚龙。

”[3](P620)写出垂虹桥的雏高大长、装饰精美,反映了当时桥梁建筑的水平之高,让读者于千百年后仍然可以在想象中领略此桥的壮美。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古代文学论文(一): 我的论文是古代汉语,不是古代文学.是具体的字,结构的分析.字体结构中,最原始的是“形”,象形,如甲骨文与金文(钟鼎文);其次是“音”,象声,后世所创的篆隶楷行草大都有其影子,隋唐之时才有“平上去入”的音声变化划分,之前能用而不能分,是一个难点;还有,“义”,古文学中讲的是本有义和象征义,不像现代文学里明朗区分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但又几乎随处可见其应用之处……希望能帮到你!古代文学论文(二): 什么叫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到了现当代,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古代文学论文(三): 中国古代文学家文集.像《唐宋八大家文集》之类的.具有收藏意义的.附1:1.《楚辞学论文集》姜亮夫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2.《唐诗论文集续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3.《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4.《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961.65.《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6.《乐府诗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957.6,7.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8.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莫砺锋编 2023.7,9.两小山斋论文集罗〓烈著北京:中华书局,1982.710.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11.楚辞论文集蒋天枢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712.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3.诗经研究丛刊: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十三辑中国诗经学会,河北师范大学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014.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5.切问切.1981-2023:复旦诗派理论文集许德民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916.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7.东坡词论丛素轼研究论文集第一辑苏轼研究学会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科研究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519.词学研究论文集 (1949-197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古典文学研究室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20.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新1版北京:中华书局,2023.921.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编.-1 中华书局/1964.4附2:1、《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8.2、《中国文学论丛》钱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83、《中国文学:古代与现代》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54、《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45、《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6、《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80.127、《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8、《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5古代文学论文(四):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有哪些【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年《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是在四卷本基础上精选编辑而成,共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批评论文(含论诗诗)66种,其中先秦5种,两汉4种,魏晋南北朝5种,唐8种,宋10种,金1种,元2种,明9种,清11种,近代11种.书中按作者时代编次选录,入选各篇,其与文学理论无关部分,采取节录方式,并有注明.凡入选文字,均兼采各种版本加以校勘,正文以一本为主,于篇末注明版本出处.在每篇正文之后,有注释与说明文字.全书选目精审得体,注释重字词训释,浅易明晰;说明既能阐发文本大意,又能明其渊源流变,于初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者,最为便利.文心雕龙注(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书,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包括25篇.上编前5篇带有导论性质,后20篇分述各文体特征与流变;下篇25篇主要讨论文学创作风格与批评的原则、方法,以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末篇《序志》为全书序言.范注以清人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为底本,参以孙仲容手录顾千里、黄荛圃合校本,谭复堂校本,日本铃木虎雄校勘记和赵万里校唐人残写本,并吸收了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等研究成果,进行校勘与注释.范注不限于疏通文句,凡与理解文本有关的文献,均详细引录,故与各种注本比较,最为详赡.书前附有铃木虎雄《黄叔琳文心雕龙校勘记》的“绪言”和“校勘所用书目”亦便于学者参考.诗品注 (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钟嵘《诗品》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及其诗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作者选择从汉到齐梁间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评第,并在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钟嵘提倡“自然”与“真美”的诗歌理论批评风格.陈注参照多种版本,进行整理,并作注释,清通简要,便于初学.书后附录“诗选”,系注者所辑录钟嵘《诗品》论及的作品,尤便于读者检核、参考.书末缀有注者跋语,对钟嵘选诗、评第略有论及,亦具启发意义.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探讨诗歌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郭氏此书以明嘉靖本为底本,参考《诗人玉屑》所引加以校订,注释于胡鉴《沧浪诗话注》、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颇多节取,并兼采陶明《诗说杂记》中有关解释沧浪的论点.书前有“校释说明”,于沧浪之版本、观点作出简要的梳理与评价.书中依据原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顺序,分作“校”“注”“释”,校文多为考异,有纠谬之功;注文重在词语典故的出处,简要清明;释文在渊源探究与理论发明,兼具导读作用.书后附录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有助读者对严氏诗学观的了解.该书为目前和研究《沧浪诗话》最为详明的著述.原诗(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叶燮《原诗》是一部推究诗歌创作本原、以反对文学复古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分为“内篇”“外篇”,其中关于“正”与“变”、“识”“才”“胆”与“理”“事”“情”诸端探讨,均多真知灼见.霍氏校注,以《清诗话》为底本,用叶燮《已畦集》本校勘,对《原诗》进行校正、分段、标点、笺注.书前冠有“前言”,对《原诗》理论思想与风格作简要介绍与评价,书中笺注着重于引语的出处和有参考意义的材料,词语一般未作解析.艺概 (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刘熙载《艺概》是一部谈文论艺的理论批评著作.作者讨论文艺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全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刘氏在《叙》中自谓其评论方法是“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即用简炼的语言,作突出重点的评论,通过“触类引伸”,来显示复杂的内容.综观全书,尤其是论文、诗、词、赋的部分,其对作家作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对艺术特征的阐发等,时有卓见确论.该版《艺概》,系王国安依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原刊本整理,加以标点,对原本个别错字,亦予纠正.书前有王国安所撰“前言”,对原书有条分缕析的介绍.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系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氏零星论词言论.全书有“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其它版本(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作比较)文字重要不同之处,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献的精审态度.“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其引文亦能注明出处,使人一目了然.书前有周振甫《序》和滕咸惠自撰的论文《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其中滕文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以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论述较详,可供读者参考. 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 1984年《谈艺录》系钱钟书的一部以探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思想为主的说诗谈艺著作.本书为1984 年开明书店初版的修订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原书旧貌,仅稍有删改润色,计91条;下编乃对旧作进行逐处修订与增益,是为“补遗”,计18条.作者在新版《引言》中说:“上下编册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可见此书堪称集作者一生谈艺之精髓.钱著对中国古代诗歌之本事、考据、风格、理论多有涉及,然综观其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因小见大,如作者采用古代诗论评点方法,从细微入手,却能于中阐发诸如唐、宋诗之分类的重要理论问题.二是博中取精,亦即作者立条极为博杂,然对所及问题的认识,如“诗乐离合”“桐城诗派”等,皆极为深透.三是中西合壁,这于书中引录文献与理论思想,均可见作者融会中西文化艺术的学养.该书知识丰厚,论析精辟,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必读佳作.古代文学论文(五): 国学经典读后感论文500字以内《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古代文学论文(六): 古典文学有哪些?(加作者)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的赞誉。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仅有着众多优秀的作品,还有着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积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仅有着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传统。

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的描绘,以及《诗经》中对民间风情的歌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上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形式的优美,注重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离骚》中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及《庐山谣》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作品中不仅有着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个代表作品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作品,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和风格。

作品中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丰富的作品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中国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已经具备一定的范畴理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范文一:心理健康教育古代文学论文一、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讨针对当前中国对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总结: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古代文学的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简介、个体文学的讲授和介绍、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讲解等,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拘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当今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情绪调适、意志培养、认知纠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课外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任务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例如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阅读、读书笔记、写作练习、撰写论文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是以心理健康为题让学生思考并创作论文,从而达到在课外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成为中小学教师,这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因此,一名教师应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4.正确认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虽然很值得研究和学习,但也有其消极的内容。

每个人在研究其内容时,对其理解和感悟不尽相同。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忧愁伤感、忧国忧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学生无意中开始模仿并形成这种忧患、多愁的性格。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试论中国帝王文学》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学、妇女文学、宫庭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法。

然而,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文学。

不过,主要从经济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现象也有一些,但都谈不上深入的理论认识评价。

在中国文学经二十世纪初开始质的大变革至今历经百年、正待飞跃发展为新的中国文学伟大形态的今天,应当从文学自身本质规律出发来解析这一独立于中国文学主流但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

一、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群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客观存在。

在先秦文学中,帝王文学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名姓的文学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学。

《古诗源》一书的开头,第一篇作品就是舜帝的《南风歌》。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画"出了我国哲学和文学融为一体的最早作品——八卦。

在我国第一部政治议论散文集《尚书》中,收集了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编辑家之前历代帝王中产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尧典》、《大禹谟》、《秦誓》等。

而在孔子编辑的文学教材《诗经》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诗歌。

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中,皇帝重视“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诗歌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

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封建专制社会自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起,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籍、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名的帝王,尽管“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但还是大都有诗歌创作传世。

帝王之中,也应当包括农民起义领袖中自立为帝的黄巢、洪秀全等人。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本是一门充满前贤智慧,集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领域中武则天故事研究一、武则天的个人生活相关文献研究《禁毁小说夜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武则天事,中国小说重要素材之一,凡描述唐宫之事,都与武则天之事迹。

”事实确实如此,我国古代文学对于武则天在宫中的个人生活描写颇多,甚至多过描述她的政治生涯。

比如在明代小说《如意君传》中,就描述了武则天与她的男宠薛敖曹之间的故事,不过由于涉及过多性事描写而被社会所争议。

如今能找到关于武则天个人生活最早的记载就是《如意君传》一书的评价作品《读如意君传》了。

在此书中,作者黄训对《如意君传》予以了全面的否定,他认为该书为“言之污口舌,书之污坊册”的淫秽之物,可焚也罢。

从那以后,该书就没有为多少人所知。

直到21世纪,该书却被文学界再次提起,并与此研究出了一些成果,认为它在小说的体式、成书年代等方面都有研究价值。

王汝梅就在他的《明代艳情传奇小说名篇的历史价值》中指出,《如意君传》虽然推崇性事,描述了国君与平民爱欲的不雅之事,让性超越了伦理等级,但不能因此而掩盖了真实,所以他也在客观上对禁欲主义进行了强烈批判,鼓励人们正视两性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正是描述武则天个人生活的《如意君传》,把性与国家的政治联系了起来,让描述性的场面变得复杂多面,为之后经典著作《金瓶梅》中的性描写拓展了自由的艺术描述空间。

另外像《隋唐演义》与《浓情快史》也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武则天政治背后的个人生活,显露出了在宫廷之下一位才能卓越的女性。

但是无论在哪部作品中,生活中的武则天都留给了读者一种心计多端,甚至有些可怕,且生命力极为旺盛的印象。

正是凭借她的卓越才智,才能玩弄几朝皇帝于股掌之间,独领风骚数十年。

从这些描绘武则天个人生活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众多作者对武则天的爱恨交加的评断,一位野心欲望不见底的政治家,一个放荡不羁的淫妇,让人唏嘘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佩服她超凡的个人能力,小说作品中交织着对她的丑化与美化,正是这样一个表现出非凡气质与才能的女人让我国文学对她的研究时至今日还不能休止。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她历史悠长,光彩夺目,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我们当代人值得不断学习、探索、挖掘的富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模式创新中国古代文学一直是所有高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

但是现在,由于课时的减少、教学模式的落后,使得古代文学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

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活动中,将情感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中国古代文学这门学科是各大高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它是中文系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古代文学作品分析方法以及鉴赏技巧的基础。

学好这门学科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然而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从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上看,这门课程其实质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两门课程的结合体。

在各大高校中,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科书一般有两种,即《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卷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本。

可见这门课程的内容之丰富,但是现在,随着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许多高校都侧重于设置时效性较强的课程,从而导致一些传统课程的课时大大减少,特别是古代文学这门课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大致地简单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分析,甚至有些教材内容被一笔带过。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繁荣,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

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教师依然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模式的落后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程本身的价值认同。

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太过遥远,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没有多大的用处。

有关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有关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有关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中教育思想论文摘要: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思想一、温故而知新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

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

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

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

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

”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古代文学论文摘要:当今社会在古代文学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古典的精华力量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具备良好的心智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与社会。

关键词:人文素质;古代文学;教育与培养一、完善课程体系依据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无需另建一套课程体系,而是使新增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原有的课程相互照应,融于同一个大的课程体系中,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使课程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具体如下:一是在通识课程中增设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如人文素质教育通论、现代社交礼仪、美学与美育、中国通史、古典名著导读与鉴赏、实用书法书写与欣赏、世界名曲欣赏等,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二是结合学科课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如古代文学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在教学中对文学院以及全学院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三是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与其相对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可以在专业必修课中增设相应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开设哲学史、戏剧史、教育史等。

二、调整教学内容这是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关键。

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魂魄,中国古代文学披露的是华夏民族的精气神、炎黄子孙的奋斗史、华夏江山的正气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财富。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要彰显人文素质的精华。

既要固守文化传承,使古代文学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培养深厚的人文底蕴,还要强化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古代文人提出众多创新思想:“守旧无功”“质疑问难”“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不泥古”等。

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精神上的根基和文化价值取向,古代文学把创新作为新型人文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古代文学作品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尝试分析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体现,不仅是学术讨论的重点内容,同时还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珍贵文化资源。

本文整理了8篇优质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之第一篇:略谈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摘要: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历经数百上千年的时间考验, 历代以来为人们所传诵。

但由于中国古今文化差异较大,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 不少读者心存茫然, 不知从何处着手。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是通过阅读, 充分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文化背景, 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去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就会让自己的心灵穿越久远的历史时空, 与数百上千年前的那位作者发生精神的共鸣。

关键词:古代文学,阅历,背景,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我们需要加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实现当代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珍贵文化资源。

但由于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下的精神产物, 而中国古今文化差异较大, 根据自己阅读、欣赏与教学实践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就如何阅读、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结合人生阅历去阅读与欣赏文学的源泉是五彩缤纷的人类生活,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人类生活予以审美观照下的精神产物。

与此相应, 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 读者也首先应该注意从人类生活这一根本点出发。

而人类生活之于读者的主要体现, 就是他(她) 的人生阅历。

在很大程度上, 人生阅历影响并制约了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当我们注意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 静心阅读、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 就往往能够为作品的内涵与魅力所感动, 从而让自己的心灵穿越久远的历史时空, 与作者产生精神的共鸣。

古代文学学术论文

古代文学学术论文

古代文学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古代文学学术论文篇一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中国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重塑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文化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核心应指原则性的思想和一种特殊的精神,即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和载体,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时代的需要。

挖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普适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使命。

在“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古代文学工作需要进行理念转换、回归元典、强化基础等,才能真正解决现代人教育经历的缺陷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价值的相悖,服务于当代文化的重塑。

关键词:中国文化价值认同古代文学当下中国,文化是传播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然而,在文化意识不断升温的同时,文化概念的内涵却显得模糊和泛化。

文化的成果之一是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期盼着现代人去重新认识。

一、文化的概念与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阴阳二气的交错氤氲,反映的是季候变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应,是天道运化在人身上的显现,也是人依照天道进行教化的社会规则,即礼乐制度。

在《周易》中,文明与文化并无本质区别,指的是“文”所显现的内容或变化的结果,既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

严格来说,文化与文明是有区别的。

在西方语境中,文化一词最初由“培养,自然的成长”类推为人类训练的过程。

这种含义与中国《周易》中的文化有些相似。

工业革命兴起,文化的意蕴发生了变化。

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在其著作《文化与社会》中将西方的“文化”概念界定在精神方面,特指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而文明则往往指物质成就,诸如科学技术成果、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各种物质建设。

古代文学论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论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论论文范文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传播我国古代辉煌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论文范文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传承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华夏民族内部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中国现代文学利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形式阐明现代化的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继承。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为研究视角,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

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力量,推动现代文学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古代文学资源;传承前言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高。

文学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文化产品,在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文学的消费者数量不断攀升,使得文学市场欣欣向荣。

现代文学面临如此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挖掘古代文学资源,提高现代文协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因此,笔者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一题的研究谈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概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中华儿女开始漫长的屈辱与斗争的历程。

广大知识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学界开始觉醒,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产生。

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些岁月如斯?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面临何种语境上的危机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娓娓道来:(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自发革新的一种文学发展形式。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古代文学课程是弘扬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窗口,是后人领略先贤们智慧结晶和深邃思想的门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应用型办学定位下的古代文学论文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大学教学要从课程内容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

古代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需要调整为以学生为主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上要从研究性、学术性教学转变为应用性教学模式,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种转变的实现是需要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模式,而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出问题并形成观点。

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

2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2.1联系现实的启发式教学与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更能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知识讲授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如,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在讲到某篇文学作品时,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同学思考,活络课堂气氛,亦可在课堂讲授结束前,对下节课所讲篇目提些问题,引导同学预习篇目,拓展阅读。

这些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这些是比较基础的,且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大多数教师采纳吸收到课堂教学中去了,因此将不赘述。

在互动教学中,联系现实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思维,古为中用,教育传道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古代文学看似陈腐,实际上,若能古为今用,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强调有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从哪儿来?不会是与生俱来,需不断从对经典的学习、消化、变为己用中来。

如,《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机智的应用,现代人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

基于此,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启发学生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立场去欣赏经典,走近经典,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

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

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

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

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著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

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

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

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

《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

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著影响久远。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导言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探讨其在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第一章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发展1.1 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随着文字的出现,文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录历史、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宋元明等时期的文学作品,古代文学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

1.2 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唐代的文学繁荣与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密不可分;宋代的文学追求与宋朝的士人文化和科举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

第二章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2.1 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诗经》、《离骚》等。

诗歌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2.2 散文散文在古代文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庄子》、《韩非子》等。

散文以其自由的形式和多样的内容,展示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哲学思考和社会观察。

2.3 戏曲古代戏曲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生动的剧情,成为古代人民娱乐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第三章古代文学的文化内涵与价值3.1 古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古代文学注重审美追求,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描绘。

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描写,古代文学唤起读者的共鸣,引发思考和感悟。

3.2 古代文学的道德教化古代文学在传承和弘扬传统道德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忠孝、仁义、礼法等价值观的表达,古代文学对社会道德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古代文学的文化传承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论文题目:词旨渊永、寄托遥深的正始之音院系: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秘)姓名:吕鹏学号:12013240141日期:2014-4-13词旨渊永、寄托遥深的正始之音——据阮籍和嵇康探讨正始文学的特点摘要:魏晋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其中曹魏后期文学又独具特色。

“正始”是齐王曹方即位后所使用的年号,同时也有“正其史”的含义,同时也衍生出“正始之音”、“正始体”的相关概念。

正始时期的思想界主要趋势是崇尚老庄,高谈玄理,不管世务和行为放荡。

所以刘勰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

何晏之徒,率多浮浅”①但是这一时期人才辈出,灿若星河,成就斐然,这其中当以阮籍、嵇康所引领的“竹林七贤”最为突出。

正是因为这一大批文人的创作,才形成了“正始文学”之说。

“正始文学”是对建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又独具特色。

关键字:建安文学正始文学阮籍嵇康特点魏晋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其中曹魏后期文学又独具特色。

“正始”是齐王曹方即位后所使用的年号,同时也有“正其史”的含义,同时也衍生出“正始之音”、“正始体”的相关概念。

魏晋文学变化发展的趋势,大致和政治、思想的发展相同。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正是由于这种政治上的高压和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情绪,已经不如建安作家那样富有现实性。

所以《文心雕龙·明诗》篇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

何晏之徒,率多浮浅”,但杰出的人物如阮籍、嵇康还保持着建安的传统,仍能较密切地结合现实。

“魏初诗歌,渐趋轻靡,嵇、阮矫以雄秀,多为晋人所取法,故彦和评论魏诗,亦惟推重二子也”。

那么“正始文学”独立性特点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了?本文将从这方面来全面认识“正始文学”。

一、思想崇老庄、顺自然且讥讽礼教,具有揭露黑暗统治的时代气息。

魏晋时代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情况决定了当时的文化、思想潮流。

当时的思想界主要趋势是崇尚老庄,高谈玄理,不管世务和行为放诞。

这种风气当然是和汉末儒家思想的统治消弱有关系。

刘勰分析当时文学衰落原因是:“运涉季世,人未尽才。

”这是确实的。

西晋后期以至东晋,由于玄风盛行,诗歌成了唯心主义哲学的讲义。

玄学中包涵着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导致了社会现象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破除了拘执、迷信的思想方法。

同时,庄子所强调的精神自由,也为玄学家所重视。

比如阮、嵇二人,生平和创作虽有很多不同,但崇尚老庄和反对礼教的精神则是一致的。

当时司马氏为了巩固统治,不得不利用礼教这个工具,嵇、阮却提出“自然”和司马氏的“名教”相对立。

他们不但否定礼法,并且进而否定儒家的一切。

嵇康公开说自己“有每非汤武而薄周孔”②,阮籍也自称“礼岂为我设耶”,并且“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③不但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学说,而且把司马氏积极准备着以“禅让”形式夺取皇权的根据给推翻了,所以嵇康就非死不可。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也就得得罪了司马氏周围那帮凶者,当然也不免“为礼法之士所绳,嫉之如仇”。

④嵇康和阮籍通过对司马氏的腐朽、阴险和残暴,部分认识到了统治者的面目,对封建皇帝虐害人民的本质有所揭露。

他们提出了“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兴而虐兴,臣设而贼生”⑤的论点,认为君主们都是“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

……矜威纵虐,祸崇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

⑥给统治者尊严以沉重打击,同时也突出他们深刻的理性思考。

二、诗风由建安的“慷慨悲凉”转变为“忧生之嗟”,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发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故时人评论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

正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因为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儒家学说也一直不断的在强调一个问题“出仕”,只有做官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但是魏晋正始时期,朝政混乱,仕途险巇,正直的人朝不保夕,又何谈理想与抱负了。

阮籍本来是有政治抱负的人,《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

他在《咏怀诗》里一再透露过这种情绪。

例如第十五首就“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之语;第三十九首更吐露了“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的雄心和“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的志节。

他那样佯狂避世,内心是不得已而且痛苦的。

第二十一首写道:“于心怀寸阴。

羲阳将欲冥。

挥袂抚长剑。

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

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

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鷃游。

连翩戏中庭。

”这首诗把他的雄心和牢骚和盘托出。

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没有条件,只好让光阴白白的逝去。

诗中冲天哀鸣、不愿与鹑鷃为伍的玄鹤,正是诗人自己高洁的性格的象征。

除了诗歌,阮籍的散文,特别是著名的《大人先生传》,也像他的诗一样,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於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

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於褌中而不能出。

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阮籍《大人先生传》)这种比喻极为生动巧妙,笔锋可以说辛辣之至!鲁迅先生曾借用刘勰说的“使气”来概括阮籍的特色。

而如作者自喻的大人先生作的歌是:“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

”一切都到了“末日”,连宇宙也要毁灭了,升天又何尝逃避得了。

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正说明阮籍内心的痛苦。

三、创作上的个性化与作家个性的鲜明化特征。

在魏晋之前,作家创作个性特征不十分鲜明,尤其是两汉时期,由于作家人格精神上独立性的欠缺,其作品在风格上往往是群体风格遮蔽了作家的个性特征,到了魏晋以后,尤其是正始时期,作家的个性的迸发达到了一个极致,作家的作品则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与鲜活的魅力,创作的个性化愈来愈明显。

嵇康擅长的是散文,但四言诗写得也很好,能够脱出《诗经》的藩篱,既有高洁的志趣和愤世嫉俗之情,也富于秀逸的风格。

他的很多作品虽然带有很浓的老庄思想的色彩,愤愤不平之情还相当清楚的流露出来。

所以《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嵇志清峻”,钟嵘《诗品》说他:“过于峻切”。

我们如果研读一下嵇康的作品,也确实可以得到这个印象。

例如:著名的《幽愤诗》,通篇说的是自己鲠直性格养成的原因及由此致祸的本末。

他虽然对自己任性有点后悔,但他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对的,不过因鲠直招祸而已。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

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等语,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种清高的思想和他那种愤世嫉俗之情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清高,所以更看不惯污浊的现实;因为愤世,所以更趋于桀骜不驯和孤高自赏。

这种风格也表现在他的散文中。

《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列陈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都环绕自己傲世避俗的生活态度立论,写得明白剀切,也富于生动形象。

《文心雕龙·才略》篇说:“嵇康师心以遣论。

”就是指他那种孤傲愤世,目空一切,敢于大胆立论的作风而言。

这种作风,实际上也就是“清峻”两字的另一种说法。

“西晋之士,其以嗣宗为法者,非法其文,惟法其行。

用是清淡而外,别为放达。

据《世说·德行》篇注引王隐《晋书》谓:‘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徒,皆祖述於籍,谓得大道之本。

’”《魏氏春秋》也记载: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

同样《晋书·阮籍传》记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不仅体现的是他内心巨大的伤痛,更是他真性情,率性而为的直爽的独立性格的透明化。

阮籍和嵇康的生平和创作虽然有很多不同,但崇尚老庄和反对礼教的精神则是一致的。

因此历来论述者总是把嵇、阮放在一起讨论。

“按:钟氏《诗品》谓阮籍《咏怀》之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会于风雅,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又谓康诗露才,颇伤渊雅之志,然托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

”⑦但是他们诗歌中或者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文章特色是不同的。

阮籍诗歌的特色是“归趣难求”,那就是说阮籍的诗歌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之趣,而嵇康诗歌的特色是“未失高流”,就是那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之感,的确是令人仰慕和望尘不及的。

阮籍和嵇康作为正始文人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以及文章诗歌特色,是魏晋文学自觉地的表现型,也为中国中古文学史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始末年,竹林名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与正始名士有着不同的哲学态度,以《庄子》的绝对精神自由境界作为自己的追求,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彻底批判礼法之士,不尊礼法,行为放诞。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家,把握正始文学不能不对他们的思想和诗文进行细致解析。

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向秀等人处于陪衬地位,且文学作品稀少,所以对他们历来文人大都不是特别关注与重视。

正始时期是一个政治急剧变化的事情,政治变化又对文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分析正始文学中的政治因素是必要的。

正始末年高平陵之变改变了整个社会名士构成的格局,以及哲学和文学发展的走向,正始名士被杀,竹林名士集团逐渐解体,在政治高压之下嵇康和阮籍都发出了忧生之叹。

景元四年司马昭杀嵇康,阮籍随之忧郁而死,竹林名士集团彻底消失,名士追求精神自由的梦也彻底破碎。

刘勰《文心雕龙》中对正始时期重要诗人的文学风格有精准的评价,正始文学的艺术特色总结为仙心、清峻、遥深这三种审美品格,仙心指正始诗的内容特色,清峻、遥深分别指嵇康和阮籍诗的内容特点。

正始时期虽然短暂,但正始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始时期的名士风度成为两晋名士效法的榜样,玄学和清谈在两晋得到完善,在诗歌方面,阮籍的《咏怀诗》在两晋南北朝以及整个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释:①出自刘勰《文心雕龙·明诗》;②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③出自王隐《晋书·阮籍传》;④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⑤出自阮籍《大人先生传》;⑥出自嵇康《太史箴》;⑦出自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第四课“魏晋文学之变迁”。

参考文献:①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③刘师培著写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