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是我想,仅仅做到这一点就算贤了吗?
我觉得还不够,还应该为社会有所作为, 有所贡献才能算贤。 更进一步的疑问是:人人都像颜回这样 安贫乐道只消费不生产,那么谁来生产? 谁来供养?一个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却对社会毫无作为毫无贡献,这样的人 算高尚吗?有价值吗?
【原文】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 丧予!” 【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 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 为?”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 了我的命!老天要了我的命!” 【译文】颜回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 着他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 “真的悲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悲痛,还 为谁悲痛呢?”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 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 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 也。” 【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 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 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 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 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 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 是值得赞赏的。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 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 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 烦的事情。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 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 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 的方式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赌咒发誓 的人。
把 握 文 意 划 分 层 次
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 也”): 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写孔子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1、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 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 使足 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 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 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 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 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 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 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的品格。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
【原文】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 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 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 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 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 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 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 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 已。”
【评析】 这一段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 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比基督教可爱 的地方之一。儒教不千方百计把孔子打扮成 神,基督教则不但把普通人耶酥打扮成神, 还要再虚构一个上帝之神来做耶酥的父亲。 基督教的做法在人类的愚昧阶段是有一定的 实际效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 其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它将一切关键的东西 都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一旦谎言被识破, 还有谁去信它呢?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 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 之大?”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 “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 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 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 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 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 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 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 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 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 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 人也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 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 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 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评析】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 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 【评析】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这 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 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 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 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 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 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 可及也?” 【注释】 绥(随):安抚。
【译文】 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 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 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 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 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 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 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 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 呢?”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 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 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 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 (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 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 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 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 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 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 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 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 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有抱负,坦诚,性格比较鲁莽、轻率) ——哂之 冉有:谦虚(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叹之
公西华:更谦虚(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 ——惜之 曾皙: 洒脱(从容稳健,机敏好学 ) ——与之
3、结合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形象 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 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 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 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 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 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 “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 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 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 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 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原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 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 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 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 已。” 【注释】 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 径。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 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 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 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 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 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1、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 毋吾以也 鼓瑟希 莫春者
wk.baidu.com
"知"通"智" "道"通"导" "矢"通"誓" "以"通"已" "希"通"稀" "莫"通"暮"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 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 仰之弥高:更加 循循然善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 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当仁:遇到,面对 子之武城:往、去 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板书设计:
孔子 问志 如 或 知 尔 , 则 何 以 哉 弟子 述志 子路: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冉有: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 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 评志 哂之(以其 言不让) 唯求则非 邦也与 非诸侯 而何焉 吾与点也
侍公冉曾子
西
坐华有皙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晒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 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评点】 对孔子的言行可有三种理解: 一、知错即改。 二、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给自己找台 阶。 三、始终端作教师的架子,到了哪里 都不忘训人。 三种理解可以综合起来看。
【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 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 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 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 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