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
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介绍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读写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和阅读技巧。
本文档将介绍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标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的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研究能力内容该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将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他们的背景、影响和贡献。
2. 文化和社会:学生将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了解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文献阅读和分析:学生将研究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4. 撰写历史论文和报告:学生将研究如何撰写历史论文和报告,包括选题、调研、写作结构和引用方法。
5. 独立研究项目:学生将有机会进行独立历史研究项目,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学术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内容,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学生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促进合作研究和互动交流。
- 文献阅读和分析:学生将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并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写作练和反馈:学生将进行写作练,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独立研究项目:学生将进行独立研究项目,并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报告,并参与学术展示和评议。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将获得全面的历史知识,提高其读写能力和学术素养。
挖掘本土历史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研究——《追寻霞客足迹——南宁一中历史校本课程》
教学研究2013-03根据我国新课程管理体制规定,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组成,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是集中制的,只有校本课程具有较大的课程自主权。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正式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于是“校本课程”这一术语便因此而逐渐流行于我国教育领域。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我国的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校本特色,也就是指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根植于学校的特性。
同时所设置的校本课程则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设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也体现出学生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这就意味着校本课程不仅要求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而且要注意课程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如今,校本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因为2012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的第一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致力于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从而推动着我国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按照新课改的实施方案,除完成国家课程规定的学科必修内容之外,学校还要根据本校的校情和学情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
为此,我校在历史科的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主要的课题研究方向是对本土以及本校的历史资源进行探寻和挖掘,找准研究与开发的切入点,切实为高中历史课改提供新的学习模式和营造新鲜的历史学习氛围,同时适应新课改下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需要,改变历史教学困境的现状,更好地反映本土和本校人文历史的丰富性,有助于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挖掘本土历史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势在必行,也切实可行。
一、校本课程背景笔者所在的学校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历史名校,以西式的办学教育已有90多年,但是如果追寻到更久远的历史时光里,这块通灵宝地其实早已是一块育人沃土。
特别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此地驻留的珍贵历史记载,已经为本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以此为切入点,收集徐霞客在本校游历的珍贵史料,此外还有很多发生在该校的人和事都与学校历史积淀相融相长,形成了学校“厚德、尚实,勤勉、报国”的校训,造就了学校求实创新、友爱互助的校风。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探索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探索作者:杨蕊娥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9期【摘要】新课改对乡土历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就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进行的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探讨。
新颁《历史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 乡土历史资源整合利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没有明确提出乡土历史教学概念,只是将其作为支持历史课程的一种途径。
二是强调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三是乡土历史教学的目的更注重挖掘乡土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
这是新课改对乡土历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出的新要求。
甘肃省通渭县历史人文底蕴厚重,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条件给本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课程资源。
本校自践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历史学科课程“二次开发” 为着眼点,充分整合通渭乡土历史资源,开发校本历史课程,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立足“知行意合一”,制定课程“三维目标”赵亚夫教授认为“一个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的目标,便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怎样的程度,实现知识、情感、行动的和谐统一。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复原与复制。
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可能会对使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感到乏味。
而乡土历史资源为学生所熟悉,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久远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间的距离感,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以乡土历史资源《温馨通渭》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例: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乡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文化遗产,使学生全面了解通渭历史,逐步增强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法、发现法、体验法、对话法和考查法等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探究,进行选题、搜集、整理、研究,最后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
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析
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析作者:傅旭霞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4期[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中生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有效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措施,既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是对高中历史必修课的延伸。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一、前言新颁布的课程改革要求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应当做到充分整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全国各地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条件,让学生们和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开发地域特色的历史校本课程,提取物质和非物质课程资源,对历史学科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提倡整合利用乡土历史资源,重视乡土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自主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和供学生学习的高中历史课程。
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人文性原则什么是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学生的日常学生生活习惯表明: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标准和社会良知,缺乏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传统的教育注重开发智力,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因此,在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人文素养为重,注重培养学生有意义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上完必修一中有关民主政治的重大事件后,再让学生回顾对“民主”的理解,学生还是只能停留在对重大事件进行陈述这个层面。
我们历史组便精选了一些文章进行讨论和解读:《什么是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民主概念与基本条件》《自由的精神》《法》《民主是法的理想》《论四大自由》《世界人权宣言》等等,并模拟美国选举总统的程序,让学生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民主?怎样来体现民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2、乡土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对学生而言,最让他们感兴趣的莫过于身边历史的关注。
比如浙江历史以及我们浦江县乡土历史,浙江省浦江县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类型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类型
华志强
【期刊名称】《中学课程资源》
【年(卷),期】2022(18)10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为了突出生本理念,搞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就要明确开发思路,课程要体现研究性,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突出评价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彰显预测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科学性。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应以地域为内容,针对某一个确切的、指定的课程来设计;以人物为内容,学习如何分析与评议历史人物;以乡土为内容,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以时政为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
教师要创新性地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与质量。
【总页数】3页(P76-77)
【作者】华志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历史校本课程选题与开发实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体会
2.以文化建设引领,构建实践性校本德育课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实践性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思路、设计与实施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
—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4.高中历史乡土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兴城二高中“兴城古城”校本课程为例5.统整:校本课程开发新思路——以“龙狮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校本课程选题与开发实施
历史校本课程选题与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规划的课程目标之一,而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实施目标。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则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我校在2008年向泉州市教科所申报“十一五”第一批(补充批)课题时,把“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申报课题并获准立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特别关注校本课程的选题与开发,因为课题研究能否获得成功这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没有能够开发出一批适应学校办学目标与地区特色要求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历史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就难以有突破,要想顺利结题就有点困难,这就为我们课题研究找到切入点,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及取得预期成果。
一、历史校本课程的选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的这一规定:一是将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支持历史课程的一种途径,没有明确提出乡土历史教学概念;二是强调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三是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目的要注重挖掘乡土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
根据这三方面的理解,我们在开发学校历史校本课程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乡土性”原则。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何入手呢?课题组在讨论过程中认为,要把乡土历史资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地处海峡西岸的泉州市南安洪濑镇,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地缘优势,具体体现在:(1)伴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地方政府对闽南文化的重视、开发、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强,毕竟闽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内外闽南儿女的重要精神纽带,80%以上的台湾居民祖籍来自闽南,闽南话也是台湾的重要方言,闽南文化深深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中;(2)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泉州市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珍贵的文物史迹和相当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泉州民众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3)南安在闽南文明发源中又是源头,早在1万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足迹,经济文化发达,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就起于南安丰州九日山,南安的风俗文化具有闽南特有特色,如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等,同时还出现了郑成功、洪承畴等著名历史人物;(4)作为闽南商贸古镇洪濑地区同样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洪濑的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晋末年,因中原战乱,百姓南迁,沿晋江畔居住,垦荒渔猎,洪濑因地势平坦,土地利于耕作而始有人居住。
浅谈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运用 小组合 作的方式来 提高课堂 教学 的有效 性 , 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 从 三、 如何提高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 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 , 有
效的课 堂教学能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 发 激 学生 的认 知需求 ,培 养学生 的创新精 神和实 践能力 , 促进学生 的发展 。因此 , 教师 必须努
21年7 8 00 月2 日
《 新课程 》
初 中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J议
◎江苏省响水县张集 中学 吴芹花
越高 , 知识掌握就会越 快。这就要求教师充分 挖掘教材的趣 味因素 ,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 也是一直以来很 多教师探索和研究的 问题, 作 ( ) 三 对学生活动指令不清 从而乐 于接受 , 苦学” 乐 变“ 为“ 为一名英语教师 , 如何提高初 中英语课 堂教学 课 堂探究学 习中, 强调的是 发挥学生的 自 对英语感兴趣 , 。但是 , - f外语 , 作为- ] 学生很难像学汉语 的有效性呢? 文主要是就 自己的教 学经验谈 主性 。但在 实际的操作 中, 本 常有 许多学生不遵 学” 样轻 松 自如, 学生在课堂 中保持高度 的注意 谈体 会 。 ・ 循探究 的要求 和规程 , 不知道需 要做 什么。或 外语教学 的成败在很大 者存在这样 的现象 , 内的个别学 生承担了小 力是很重要 的 因此 , 组 关键词: 初印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是指 通过课 堂教学 活 组探究任务 的主角 , 而大部分学生都是成 了旁 程 度上取决 于教师是否 能在 课堂上保 持一种
罗杰斯 曾说 :成 功的教育依 赖于一种 真 “ 诚的理解和信任 的师生关系 , 依赖 于一种和谐
利用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 一) 范畴 : 广泛性、 地方性和校本化的紧密结合
对历史课 程资 源 的开 发利用应 该结 合学校 的 具 体情况 , 关注广 泛性和地 方性 。 历史课 程资源 主
要包括以下方面 :
1 . 物质 资源
使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课 程学 习中更加高效 ,资源
的利用也更加灵活多样 。
游览这些地方 , 能让学生通过鲜活的生活场景感受
念 慈楼
资 源
4 . 学生 、 教师、 专业人 士等人 力资源
校 本人 力资源涵 盖的范围很广 , 包括历史教 师
和其他 各课 教师 、 学生本身 、 社区和家庭 中的老人 、 学生家长 、 历史 事件亲历者 、 专业人 士等 , 如绍兴社 科 院和绍兴文 物研究所 的专业人 士也是 重要 的地 方历史课程资源 。
基础 ” 。
学生 的地 方文化认 同以及 对地方 文化传 统 的认 知
和关怀 , 能够加深他们对地方文化 和学 校的了解和 热爱。 二、 利 用历 史课 程 资源 开发 校本 课 程 的实践
探 索
笔者认为 , 历史课程 资源 的校本 化开发要强调
学校本位 , 这样不但扩 大了地 方历史 课程资源 的开 发利用 范围 ,更贴近 每个学校 和学 生的实际要求 ,
碑、 府学宫内的 力子、 竺可桢、 马 胆剑精神、 书馆、 历吏
碑、 幼翁 山、 稽 寅 初 、 孙伏 园、 学校 的 办 教 师 和 学 阁、 抗 战突 围 徐 光宪 、 谢 晋等 学历 史 等 生 等 人 力 纪念碑
、
史街 区就在城 区之 内 , 夹杂在 日常街 区之 间 , 它是 鲜活的 。 书圣故里 、 仓桥直街 、 八字桥街 区这三大历 史街区是开发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地点 。 参观
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反思
种 基 本 取 向 。 中 学 历 史 学 科 校 本 课 程 的 开 发 和 实 施 目的 是 弥 补 中 学 历 史 学 科 国 家课 程 的 不 足 ,但 是
在 开 发 过 程 中 不 可 避 免 的 出 现 一 些 问 题 , 现 就 出现 的 问 题 及 对 策谈 谈 自 己 的 看 法 , 为 中 学 历 史 校 本 课
3保障机制 尚待改进 。开设 历史 校本课程 .需要 一系 .
列 相 应 保 障 机 制 ,主 管 领 导 的 重 视 、 教 研 机 制 的 规 范 与 完 善 、相 应 的 督 促 检 查 制 度 、时 间 经 费 资 料 的 支 持 、研 修 机会 的创造 等都将 是开 发校本课 程 的必要保 证 。然而 .
应付 上级 的检查 。学 校对 于 开发 历史 校 本课 程 没有 一 个
综 上 所 述 ,学 校 中 广 泛 存 在 着 隐 性 “ 本 课 程 ” 校 ,它
[] 金 国. 园 文 化 : 论 意 蕴 与 实 务 运 作 【 . 肥 : 徽 大 学 2葛 校 理 M] 合 安
出 版 社 .0 69 . 2 0 :6
随 着 “ 课 改 ” 的 逐 步 展 开 和 深 入 . 现 行 的 课 程 体 新
系 已 不 能 完 全 满 足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的 需 要 . 开 发 校 本 课 程 已 是 大 势 所 趋 。 历 史 学 科 因 其 独 特 性 质 而 拥 有 丰 富 的 课 程 资 源 , 因 此 ,作 为 历 史 老 师 ,开 发 与 国 家 课 程 相 整 合 、
适 应 学 校 办 学 条 件 、满 足 学 生 需 求 的 历 史 校 本 课 程 ,是 责 无 旁 贷 的 。但 是 ,受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在 开 发 历 史 校 本
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开发并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以促成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促进学生发展及成长,还可促成文化传承与发扬。
本文从注意事项、范畴、常规教学、拓展课程、网络教学入手对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探讨,旨在促进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开发并利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是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的举措之一,可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等等得到进一步培养。
但在开发利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常存在开发利用范围较为狭窄、资源利用较为单一等问题,导致校本课程资源价值流失。
综上,在实践中学校及教师应当更加积极地落实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使校本课程成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资源。
1.关于校本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校外、校内与网络中对课程及教学有价值的物或人、信息。
例如,学校的校内图书馆属于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属于校外课程资源;各类网上资源库属于网络课程资源。
校本资源是指学校及教师自主开发的、具有本校及本地特色的资源。
那么关于校本课程资源,则可以简单理解为学校及教师自主开发的、具有本地特色、于课程及教学有价值的物或人、信息。
例如,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视频、学校基于本地民俗组织并开展的实践活动都属于校本课程资源。
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在学校的支持下,由素质过硬的高中历史教师作为主导,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学校现有优势,比如地理优势、人文优势开发具有教育价值及特色的历史课程资源。
下面从注意事项与开发范畴两个角度入手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展开探讨。
1.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注意事项在推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时需要格外注意:其一,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遵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 新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一、方案背景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特制定本校本课程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修养。
2. 原则:简洁性、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
三、课程设置1.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 必修课: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共计500课时。
- 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设置多元化的选修模块,如:文化史、经济史、政治史、艺术史等。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中国古代史:重点研究从远古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的历史事件、人物与文化。
2.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研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发展与经济建设。
3. 世界现代史:重点研究从欧洲文艺复兴到二战结束的国际关系、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4. 选修课内容和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师资力量灵活确定。
五、教学方法与资源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课本、多媒体教具、实物文物、学术期刊等。
六、评价方式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项目研究、课堂表现、作业等。
2. 评价要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七、实施与改进1. 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师培训、教材选用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
2. 持续改进,根据实践情况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
以上即为本校本课程方案的概要内容,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总报告简介部分1.标题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序言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当代课程开发专家认为:“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
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推进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关键。
本课题着重探索一切对我校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带来实效的资源的占有和适用,构建具有本校和乃至区域特色的实践和理论体系。
3.摘要“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针对当前课程资源开发的不足及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的,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定期集会,分工合作,重点突破,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分阶段达成了既定目标。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在对校内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多次到市、区档案馆、图书馆搜集、查阅地方资料,走访座谈,购买书籍,初步构建了切合学校和地域特点的校本资源库:“高中历史备课资料库”和“乡土历史小书架”。
课题组先后开发了《图书章话春秋——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历史沿革纪略》、《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等数个专题讲座,编入《潍坊一中校本课程——专题讲座汇编》。
课题组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潍县战役》等十几个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课题组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对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推动了教研教改的发展,不少实验教师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
课题组配合学校成功举办了系列校友活动,特别是“黄道源先生诞辰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及《黄道源》一书的出版,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4.内容结构图研究问题、研究背景、研究程序、研究成果、研究结论、研究反思、参考文献、附录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1)构建切合校本特色的富有成效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体系。
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几点认识
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摘要:搞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要立足于从地方实际出发,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看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不断丰富的过程,而开发目的在于重视学校师生的独特性。
关键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就是以开发学校为历史课程的编制主体,让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开发供学生学习或选修的高中历史课程,它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对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笔者想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从地方实际出发,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一般讲,基本教育资源通常只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而难以反映各个学校的特殊要求和适应各地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求的实际变化。
为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学校还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学校适用的历史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由学校组织的对适合当地需要的活动方案进行计划、设计、创编、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是学校师生自行建设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的自主行动。
它尊重学校师生的首创精神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
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但为学校实现自己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提供了教育资源支持,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可以是教师个人或教师群体对历史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研发,也可以是对已有资源的选择和改造,既可以通过长期计划加以实施,也可以是对单独的具体项目的研制,其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基于学校和教师自主的行动,要搞好这一开发工作,首先对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有准确的把握,并对学校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以及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历史和教育理念等有清醒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历史课程资源确定开发主题。
对一个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最有用武之地的领域是地方和社区环境。
例如,我校结合当地历史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历史校本开发,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成效,受到学生的欢迎。
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作者:王春英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历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历史课程的学习在高中阶段学习中有重要地位。
新课标认为,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课程,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我们一线教师开发利用以提升教学质量。
历史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历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基于校本课程进行,实现历史教学目標,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校本;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历史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学知识离学生生活的空间和时间较远,学习内容较枯燥,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量多,时间轴长,大部分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导致教学效率偏低。
历史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同时课程资源也较丰富,包括教材、图书馆史料、博物馆、影视资料、遗迹、互联网等。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我国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统一性和特殊性,我国历史教材大多数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教材是统一的,可见文字资源是统一的,同时各地及各个学校的教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课程资源,这也是相对统一的,而课程资源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学校学生本身的特殊性、教师的特殊性、学校文化的特殊性等,在这些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特点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教材和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校本的内涵与特点校本是指学校在运用国家统一的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创办属于自己的教育体系。
而基于校本开发的教学课程资源是指以学校自身为出发点,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教学设备等开发的教学资源。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发了这种教学资源。
校本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特殊性,这是由于不同的学校其教学风格、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等都是不同的,校本教学资源开发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来开发教学资源,因此校本具有特殊性。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
——以《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为例
广州市执信中学 刘琴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以《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为例
1 2 3 4 5
一、绪论
二、理论基础 三、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 五、实践后的思考
研究步骤
1999年至2003年
四、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
• 4.1举办《琥珀——学生历史漫画展》
• 4.2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历史漫画与漫画历史》 • 4.3纸笔测试试题的创新Βιβλιοθήκη 三、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 3.1《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广州市执信中学分析 • 3.2《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 3.3《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 3.4《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的目标 • 3.5《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利条 件 • 3.6《琥珀——漫画历史》校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 《琥珀》按照按照通史的线索,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全部漫画作品均属学生 原创,这是本教材的特色和与众不同之处。 • 第一部分 闭关锁国的清朝 第二部分 远去的历史 • 第三部分 寻求自强 第四部分 曲折道路 • 第五部分 跃进的年代 第六部分 疯潮 • 第七部分 伟大的转折 第八部分 黑奴的自由 • 第九部分 时代之门 第十部分 绥靖政策 • 第十一部分 法西斯发难 第十二部分 两极“隔”局 • 第十三部分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第十四部分 苏联老大哥
• 积累经验阶段
• 在高中开展学生历史漫画创作系列 活动
2004年至2006年
2006年至2008年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类型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类型高中历史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规范的学科学习,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思想、道德和社会制度有深入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建立和发展学生们的正确民族观念和国家情怀。
为此,开发合适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是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高中历史教育发展的重要桥梁。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查漏补缺为基础,深入研究、把握历史典籍,考古文物、史料资料、文献材料,选择性地从中提取和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构建一套更加全面系统、更加丰富多彩的高中历史教材。
二是以传承历史精神为重点,尊重传统文化,挖掘历史的深层蕴含,借助历史文献的研究,深耕沉淀古今中外文明材料,不拘一格,以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为基础,探索历史的深度与广度,教育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文精神价值,以及人类文明智慧的积累。
三是以教育为导向,打造体系科学的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动机,重视校本课程的本地特色与创新性,探索发展独具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学习游刃有余、融会贯通,实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目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发展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校本历史概述课。
这是最基本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历史知识以及历史观念等。
本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二类是特色历史课,它是根据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本地历史教学需求,将历史学习的认识、分析等方法与本地历史知识和文化结合起来,注重本地历史学习的思考力和分析力的能力的开发。
该课程的开发可将历史学习的价值赋予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有更加深入深刻的认识。
三类是实践历史课。
实践历史课是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而成,它以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为主,将历史知识、观念、思维方式和技术相结合,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结合,以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探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21世纪全人类共同的教育目标,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历史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引入和实施也成为一项必然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课程也开始向更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高中历史课程中,如何通过校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法,以期为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如何开发和实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核心素养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2. 探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对学生历史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的意义和作用;3. 探讨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课程设计和实施中;4. 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建议;5. 探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高中历史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核心素养概念与意义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全球意识等。
这些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人在不同领域中综合运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计划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重要事件;- 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当代社会问题;- 培养跨时空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2. 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古代文明和历史进程;-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发展阶段;- 国内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研究。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和互动;- 视听材料的使用;- 小组合作研究;- 案例分析等。
4. 教学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成果评估。
二、教案第一课:古代文明及历史进程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几个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内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理解历史进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文明发展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 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内容;- 历史进程的概念及示例。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几个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内容的介绍;3. 历史进程的概念及相关示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和互动。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一份有关古代文明的简单报告;-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参考资料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2. 文献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教育资源网站等。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教学jiɑo xue《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2017年版”)加大了选修课程的学分,进一步提升了校本课程的地位,这也意味着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在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然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
但就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仍有较大缺失。
究其原因包括课时的限制、教材的制约、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滞后等。
鉴于此,笔者尝试进行了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试图探索以校本课程为阵地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和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史料实证的学科方法。
一、依据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目标,明确本课程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针对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科拓展类课程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类校本课程,学生希望通过这一类校本课程增加学科素养,拓宽学科视野。
以往历史学科开设的《历史人物面对面》《穿在身上的历史》《中国民俗史》《战争与和平》等校本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在课程目标上主要指向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对学科素养、史学方法较少关注。
课标2017年版中提出的历史核心素养目标中,笔者认为史料实证素养最能彰显历史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人文社会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点。
同时,由于“拥有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在今天这个信息海量多元的互联网时代尤显重要,依据课标2017年版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目标,笔者将课程目标具体定位为“读史问道”。
“史”———了解史料,即指导学生知道史料,即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掌握史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的光辉宁阳四中高二历史校本课程计划高二历史备课组:万宝奎一、总体指导思想: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努力与史学研究接轨。
以问题为核心,确立研究主题;以研究为铺垫,构建课程体系;以乡土历史、文化史中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主张为载体,丰富实践探究。
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制作PPT展示、网络辅导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学习,让学生走进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使学生:第一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的开展,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感;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未来命运,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三通过引导学生把历史与自身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能初步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克服轻视历史学习的不良倾向;增强“以史为鉴”的自觉性。
第四接受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校本课程理念,塑造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
随着薪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我校上下正全力争创山东省“1751”工程学校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笔者就历史校本课程问题不妨抛砖引玉,谨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
二、前期准备首先,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山东省现在是实施新课改的第8年,课程改革日益呈现出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乐趣化、统整化、弹性化和个别化等趋势。
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即办学理念,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定位,主要有: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学生、社区参与的过程;2、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3、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且相辅相成;4、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和师生共同完成的拓展型和研究型教学成果。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决策与管理机制,需要相应的条件:1、学校成立了由多方代表共同组成的学校课程委员会,并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实际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2、教师、学生、家长能有效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制订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等;3、学校课程委员会定期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估,促进课程不断更新优化。
其次,立足校本,突出特色:我校作为“1751”工程的首选学校,当今乘着新课程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东风,紧跟“科教兴国”的步履,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再上新台阶,课堂教学改革迈入了快车道,全校上下发奋进取,正在向全国示范性重点中学的高峰攀登。
学校积极创设优良的“教书育人”环境,强化“科研兴校”战略,着重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积极落实县教委提出的“三环节”教学课堂实验,这些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走向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1、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课程理念;2、重视发展人的主体性取向;3、加强课程统整研究;4、转变课程设计方式;5、强化课程模式实验。
再次,夯实功底,积累素材:目前尚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克服消极观望或神秘畏难心理,树立课程开发的主动性。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多思考、多记录、多沟通,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校本课程开发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状况。
因而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开阔眼界,向专家、同行、学生学习,俗话说打铁还许自身硬,练好内功是关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个崭新而着重解决的课题,它包括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它极其丰富和复杂,尤其历史课程资源博大精深,主要有师生、教材、图书馆、音像产品、社区活动基地与专家、长者、人文景观、网络信息等。
总之,教师本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其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和利用程度及发挥水平,如果教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那么将在学生中展现巨大的人格魅力。
最后,加强科研,讲求实效:我校可以通过内引外联,发挥校内外优势特别是广泛吸取各地的成功经验,由此不仅要求中学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循序渐进地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教科研处开展这次论坛就是十分及时和必要,建议今后还要举办多次,教研组例会也应专门进行协调。
所以我们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根本,把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
三.本人尝试1、中学生身边的历史: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
在教育中涉及学生的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这些生活都应是课程设计所需要考虑的。
过去的课程设计只关注理性生活,局限于认知,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感悟,而认知、情感、感悟是人生生活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重建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课程设计应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学生精神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长期以来历史教材不尽入人意,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现实和大众的倾向,心版教材还亟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在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诱导大家贴近、寻觅和感悟历史:(1)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时事资料;编撰小历史剧等;(2)还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收看有益的历史影视作品;(3)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
四.学生活动设计: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学校范围内实施的生成性课程,应采用活动、讲座、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我校确定的直升班教学理念是“一个中心,三条主线”,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条主线分别是知识主线、能力主线和素质主线。
立足于我校实际,自觉遵循“三个面向”宗旨,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力求科学和人文的比翼双飞,尤其要登高望远地博取最新教改成果,充分发掘学生个性与潜能,贴近自然社会的热点、疑点和重点,进一步贯彻“大教学观”、“大文科观”和“大历史观”,开足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建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放手拓宽历史视野,着重夯实历史基础,为此经过最后一年不懈地开拓创新,争取多出合格+特长的学生,争创一流的教学质量,最终通向“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理想境界,直至为终身学习奠基。
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宽泛,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学生们的身边挖掘历史、让学生们了解身边的历史。
访谈记录的整理就是学生们对感性历史的抽象、升华过程,记录的展示,又让更多地的学生了解到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
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备课组的设想如下:1.专题讲座:介绍有关知识,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难。
2.师生互动,创设对话氛围,确保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教师只粗略的制定一个计划,组织好学习活动,学生独立研究或4-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课题进行,主要通过问题选取、资料收集、文本整理、制作Ppt、交流展示等几个步骤。
另外,鼓励走访学者、先辈和家人或其他知情者,特别是要利用网络中的论坛或博客甚至QQ等先进便捷的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4.所学内容是开放和弹性的,主要以专题研讨交流为形式,专题的确定可以灵活多样,并可以继续补充,成为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进而期望同行、家长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修订完善课程形式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如果是基于学生需要的,学校教师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以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为宗旨的课程就是校本课程。
立足和服务于学校独有的文化传统、教育特色、社区特色、人文景观和师生特色,体现出一所学校独特的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
努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本课程与以往的活动课、选修课不同,它是一个有计划的序列开发活动,其实,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相应的课程资源,问题是如何加以发现和使用。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强调追加多少额外的资源,而强调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教师成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
除了完成常规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外,教学中都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增补一定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注重与各学科的同步教学渗透,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优势,着力开阔学生眼界,以专题讲座形式教学。
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发展为基准,在考虑学校实际可能的前提下,努力采取丰富的学生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以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此,结合教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笔者计划开设8个专题,每个专题为1到3个课时不等,总共16个课时,主要构想如下:1.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衔接教育(为校本本课程开设准备)2.亲近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科(长期的探讨与积累)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齐鲁大地历史资源盘点(发掘乡土历史课程资源)4.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鲁历史文化荟萃5.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我身边——儒家思想的影响。
6.孔孟之乡——孔子和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7.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8. 中西文化的交汇——儒家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潮五.注意事项:(一)新的历史校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如下原则:1.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尽量与当前研究性学习配套进行;2.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最新科研动态和时事新闻,以发挥史学的借鉴与陶冶功能;3.应是国家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即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4.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尽量通俗易懂,满足学生身心需求;5、要紧密结合本校特色,因地制宜,切忌生搬硬套,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