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PPT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PPT

慢性支气管炎(图)
CR 片 : 两 肺 条 索 状 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纹理紊乱
慢支、肺气肿
慢支肺心病
慢 支 、 局 限 性 气 肿
病例分析
两下肺纹理增粗、模糊、排列紊乱 蜂窝状阴影、类圆形透光区。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
病理特征
1、先天性:支气管弹力纤维不足或软骨发育 不全。 2、后天性:肺炎、结核、肿瘤、淋巴结的压 迫使之感染、牵引、阻塞而引起
发病机制
①慢性感染引 起支气管壁组 织的破坏
这三个因素可 互为因果并 加剧支气管 扩张
②支气管内分 泌物淤积及长 期剧烈咳嗽, 引起支气管内 压增高
③肺不张及肺纤维 化对支气管产生的 外在性牵引。
支气管扩张(示意图)
形态学分类
囊状 柱状 混合性。
临床特征 咳嗽、咯痰(脓、分层、特臭 )、咯血。
气管支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活瓣性作用(图)
吸气相
呼气相
右支气管异物
右中间支气管异物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
1. 增多、紊乱、扭曲及变形。 2. 肺气肿 3. 肺部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 一种多病因的呼吸道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的诊断标准为慢性进行性咳嗽连续两年以上。每年 连续咳嗽、咳痰至少3个月,并除外全身性或肺部其他 疾病。临床常简称为“慢支”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及发热等。 包虫囊肿破入胸腔引起气胸和胸腔积液, 破入支气管时咳出大量囊液
X线表现
• 边缘光滑清楚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状密度增高 影
• 新月形透亮影(外囊破裂)
• 囊性气液平面(内外囊同时破裂,并与支气管相通)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正文】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管及支气管疾病、肺部感染、肺肿瘤、肺间质性疾病以及胸腔和胸壁病变。

针对每个方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气管及支气管疾病1-气管炎症:气管炎通常表现为气管壁的增厚和密度增加。

在CT影像上,呈现为气道壁增厚、紊乱和密度增加,伴有气道扩张。

此外,气管炎还可能伴随有气道壁结节或溃疡。

2-气管及支气管狭窄:气管及支气管狭窄可由于气管炎、肿瘤、感染等引起。

CT影像上,狭窄区域呈现为气道腔径缩小。

当狭窄较严重时,可出现气道梗阻、支气管扩张等表现。

3-气管及支气管畸形:气管及支气管畸形可由发育异常、外伤等引起。

CT影像上可见到气管及支气管位置或形态异常,如气管偏移、扭曲等。

二、肺部感染1-肺炎:肺部感染导致的肺炎在CT影像上表现为肺实变区域的出现。

这些区域通常呈现为模糊的边界和增强的密度,可伴有空洞形成。

2-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的CT影像表现为干酪样坏死、钙化灶以及纤维化改变。

干酪样坏死呈现为细小的结节或斑块,密度不均匀,常伴有周围炎性浸润。

钙化灶表现为小的高密度结节或斑块。

纤维化改变呈现为肺间质纤细,肺容积减小。

3-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CT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支气管扩张呈现为气道腔径增大,形成囊状或管状阴影。

肺气肿呈现为肺组织体积减小,表面凹凸不平。

三、肺肿瘤1-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CT影像上可出现肺实变阴影、肿块、淋巴结转移等表现。

肺实变阴影呈现为肺组织密度增加,边界模糊。

肺肿块呈现为结节状或腺管状的高密度区域。

淋巴结转移则表现为增大的淋巴结影。

2-良性肿瘤:良性肺肿瘤包括支气管肺泡瘤、血管瘤等。

这些肿瘤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的结节或斑块状影像。

四、肺间质性疾病1-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慢性疾病。

CT影像上表现为肺间质广泛纤细、肺容积减小,形成网格状影像。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用影像学方法介绍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用影像学方法介绍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用影像学方法介绍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肺炎、哮喘、肺结核等。

在临床诊断中,为了准确诊断呼吸道疾病及评估其病情和治疗效果,医生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方法来进行辅助诊断。

本文将介绍常用于呼吸道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几种常见影像学方法。

一、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通过照射X射线束进入人体胸腔,然后通过胶卷或数字探测器接收X射线的传递与吸收情况来显示和诊断胸腔内的病变。

X线胸片主要适用于肺部结构、肺门及纵膈等的病变检测,如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然而,X线胸片对某些病变的敏感性较低,不足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二、胸部CT扫描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方法,通过多层次的X线拍摄和计算机图像重建,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呼吸道病变信息。

胸部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的解剖结构、肿块、结节、肺栓塞等病变,对于呼吸道炎症、肿瘤和结节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呼吸道内部情况的方法。

它通过将柔软的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管和支气管,可以观察到支气管黏膜的状况、有无异物或病变等。

支气管镜检查可用于检测呼吸道肿瘤、感染性疾病和结构异常等,并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尽管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呼吸道疾病中的价值重大,但它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需要受训医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合作患者的配合。

四、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频率来生成高清晰度的图像,对于非辐射性的呼吸道疾病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清晰的解剖详情,帮助医生发现和评估呼吸道病变,如肺部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等。

此外,MRI还可以结合功能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等,更好地评估病变的生物学特性。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和评估呼吸道疾病。

它可以检测肺部囊肿、积液、肿块等病变,并能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囊性或实质性),如囊肿性病变的壁厚度、实质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

(二)呼吸系统影像诊断-(1)

(二)呼吸系统影像诊断-(1)
X线能明确积液存在, 难以区分液体性质。
胸腔积液
大量
中量
少量
包裹性积液
叶间积液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九)气胸及液气胸
(pneumothorax and hydropneumothorax)
(十)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pleuralthickening,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肿块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五)空洞与空腔阴影(cavity and air containing space) 1. 空洞: 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 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
(1)厚壁空洞: 壁厚>3mm X线表现: 空洞形态不规则, 周围有密度高
的 实变区,内有液平(急性肺脓肿);空洞内 壁凸
肺 脓 肿
肺 脓 肿
常见疾病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组织所引起的 一种慢性传染病。
临床分类: 1978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制 定结核病分类法,分五型: ①原发型(Ⅰ 型);②血液播散型(Ⅱ型)③浸润型
(Ⅲ型)④慢性纤维空洞型(Ⅳ型); ⑤胸膜炎型(Ⅴ型)。1998年制定了新5 型,即原发型(Ⅰ型)、血型播散型
气胸
液气胸
胸膜肥厚
胸膜肥厚钙化
四、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
1 .支气管扩张
多继发于支气管和肺部炎症、肺不张、 肺纤维化,少数为先天性。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主要症 状是咳嗽、咳血、咯大量脓痰,反复发 热,呼吸道感染,可有杵状指。
分类: 柱状 囊状 混合型
平片X线表现 ① 肺纹理增粗, 模糊, 柱状支气管扩张可
肺门血管
气管分支

呼吸系统—支气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呼吸系统—支气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②矿物性异物:如分币、徽章、小玩具、玻璃及
牙托等。较少见。
③动物性异物:食物中的碎骨,碎壳.鱼刺等,少见。
22
【病理与临床】
异物引起的病理改变:
机械性阻塞
支气管扩张症
2.CT:首选方法。HRCT。柱状支扩:“轨道征”(扩张的支气管走行与CT层面平行时,两侧管壁呈平行致密影)、“戒指征”(扩张支气管与CT层面垂直时,由扩大的支气管腔与周围正常血管断面构成);囊状支扩:葡萄串状,合并感染可出现液平面。曲张型支扩:类似“轨道征”,但管腔粗细不均,壁不规则,可呈念珠状。扩张管腔内充满分泌物时呈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称指状征。
与食管异物鉴别。
24
2.支气管异物
直接征象:不透x线异物可直接显示其部位、
形态和大小。
间接征象:①纵隔摆动:
②阻塞性肺炎:异物存留时间较
25
【鉴别诊断】
气管内高密度异物时与食管异物鉴别。
侧位胸片上,气管异物位于气道的透明影内,而食管异物则在其后。
在发现支气管异物和观察大小、形态、位置等方面均优于X线。
26
气管异物片
27
I.气管异物:
直接征象:动物性或矿物性异物多可直接
见于气管的透光气柱内。
间接征象:气管内异物多引起呼气性活瓣阻
塞,两肺含气量增多,吸呼气时 肺野透亮度改变不 明显,而且心影在呼气时反比吸气小,异物小时可无异常发现。
久,相应肺叶可发生肺炎,
甚至肺脓肿。
③阻塞性肺气肿:
④阻塞性肺不张。
根据病变支气管的形态可分为柱状、囊状及曲张型支扩。可弥漫、局限。儿童、青壮年。支气管扩张主要症状:咳嗽、咯血、大量脓痰。常伴有肺部炎症。
支气管扩张症
影像学表现:1.X线平片:扩张而含气的支气管可表现为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扩张而充满分泌物的支气管表区常有肺叶或肺段不张。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或呈网状。可伴有肺内炎症(小斑片状模糊影)。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02
鼻腔和喉作为气体进入的通道, 具有过滤、加湿和调温作用;气 管和支气管则负责运输气体;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感染性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引起。
炎症性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等,由气道炎症反
应引起。
肿瘤性
如肺癌、喉癌等,由细 胞异常增生引起。
职业性
如尘肺病、职业性哮喘 等,由长期接触有害物
质引起。
影像诊断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
影像诊断如X线、CT、MRI等 能够直观显示呼吸系统的结构 和病变,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影像诊断,医生可以观察 到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影像诊断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 效果和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02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详细描述
X线胸片通过拍摄胸部正侧位片, 可以观察肺部是否存在炎症、肿 块、胸腔积液等异常表现,为进 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CT扫描
总结词
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能够发现X线胸片难以察觉的病变。
详细描述
CT扫描通过多层螺旋扫描技术,能够 更精确地显示肺部和胸部的细节,尤 其对于微小病灶、肺癌和淋巴结转移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 诊断
目录
Contents
• 呼吸系统概述 •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 影像诊断技术 • 影像诊断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影像诊断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01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 气管和肺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 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 氧化碳。
新技术在呼吸系统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大叶性肺炎
影像学表现: 充血期—阴性,肺纹理增多,透亮度略低 实变期—叶或段分布密度均匀致密影, 内有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病变密度逐渐降低,密度不均 愈 后—完全吸收;索条影;机化性肺炎
胸部正位(A) 示右肺上叶大 片状模糊影, 密度较淡,下 界平直(↑)、 清楚(实变早 期);
胸片(B) 可见右肺中叶大 片实变阴影,上 界平直、清楚 (↑)(实变期)
肺内有磨玻璃密度影像,可为局限性或弥 漫性,其形态为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结节 、斑片或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像。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
肺内有磨玻璃密度影像。肺弥漫网格状及小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
肺脓肿
病 理: 化脓性炎症,病灶中心坏死、液化, 经支气管咳出后形成脓腔
感染途径: 吸入性 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症状: 高热、寒战,咳嗽 大量脓臭痰,放置 后三层
X线表现:
脓肿形成前—呈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 空洞形成—实变区内出现含液面空洞 慢性肺脓肿—厚壁,多有液平 多房空洞—为多个大小不等透亮区 周围炎性改变 脓胸或胸膜肥厚 血源性肺脓肿—两肺多发大小不一球形病变
可有空洞,有液平
CT表现:
厚壁空洞,有液平
一侧肺不张可出现下列何种表现( ) A. 纵隔移向健侧 B.患侧肺野透过度增加 C.患侧肋间隙增宽 D.患侧膈肌升高
气管、支气管异物
Bronchial foreign body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异物分三类 ①植物性异物:花生米、豆籽、瓜子,多 见 ②矿物性异物:硬币、徽章、牙托,较少 见 ③动物性异物:碎骨、碎壳、鱼刺,少见
Acute mil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两肺从肺尖 至肺底均匀 分布、密度 相似、大小 一致的粟粒 样结节;即 “三均匀” 特征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
从2001年到2020,将有1000万人新感染结核 菌,200万人将患病, 如果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 去,35万人将死于本病。 -----WHO
• 临床与病理
(1)病原: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 (2)病理: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基本 病理变化为渗出、增殖和变质。 (3)临床起病缓慢,病程长。 • 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 振、消瘦;或有咳嗽、胸痛;或因咳血就 诊或体检发现;急性血播者可有高热、寒 战等。 •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块。痰菌阳性。
先天性
后天性
先天性免 疫球蛋白 缺乏
肺囊性 纤维化
慢性感染 分泌物淤积 支气管壁 纤毛无运 致支气管 长期咳嗽 被牵拉 动综合征 壁破坏
• 支气管扩张一般发生在3~6级分支 • 根据形态可分为: ①柱状扩张:“轨道征”、“印戒征”。 ②曲张型扩张:念珠状。 ③囊状型扩张:葡萄串状,合并感染时见气液平面。 ④粘液栓:指状征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图)
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图)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 结核菌累及胸膜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 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多见)
– 干性胸膜炎X线表现可能无异常。
– 渗出性胸膜炎X线表现:胸腔积液,胸膜肥厚、
粘连、钙化。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厚度一般不超过1cm, 胸膜面光滑,以肺底部明显,纵隔胸膜增厚 的程度明显小于其他部位胸膜 ,可合并明显 胸膜粘连。
鉴别诊断:结核空洞、癌性空洞
肺脓肿
鉴别诊断---结核性空洞,肺癌性空洞
结核球厚壁空洞
肺鳞癌厚壁空洞
疾病诊断
支气管扩张 肺 炎
肺脓肿
肺结核 弥漫性肺病
肺肿瘤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50年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
高的趋势;
~全球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居肿瘤的第
一位:女性肺癌发病率居第四位,死亡率居 第二位;
~男女比例:3~5:1;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最近有报道呈
年轻化趋势。
病因 (Etiology)
• 吸烟: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 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多为肺鳞癌及小细胞 癌 • 职业致癌因子:石棉;铬、镍、铜、锡,砷;放射物,电离 辐射。 • 空气污染 • 电离辐射: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不同射线产生的 效应不同 • 饮食与营养: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及衍生物胡萝卜素 和微量元素(锌、硒)等易发生肺癌。 • 其它: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与肺癌危险度有显著关系。 有结核病史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是腺癌。结节病及间质 性肺纤维化患者中,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也较高。近年分子 生物学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与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 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
• 胸内淋巴结结核CT表现 • 1.肺门或/和纵隔右气管旁、隆突下,主动脉 弓旁淋巴结增大,可相互融合成较大肿块。其 内可有钙化或坏死性低密度区。 • 2.肺门淋巴结增大可致压迫性肺不张 • 3.增强检查,增大淋巴结呈均一或环状强化。
• • • • •
3、成人原发性肺结核(少见) X线表现 以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增大为主要表现 伴有或不伴有肺门淋巴结增大 支气管播散或血行播散病灶少见
• 病理发展: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 临床表现: --急性期:发病急 剧,高热、寒战、体 温呈弛张型,胸痛, 咯脓臭痰,有时咯血。 WBC明显升高。 --慢性期:间歇性 发热及持续性咳嗽, 咳痰,可出现杵状指 (趾)。
急性肺炎期
脓肿形成期
肺脓肿与脓胸
肺部炎症—肺脓肿
• 血源性肺脓肿影像表现: --两肺周边部多发 --部分病灶小空洞形成
原发综合征
• 2、胸内淋巴结结核 • 胸内淋巴结结核为原发型肺结核中常见类 型。原发病灶及淋巴管炎不复存在 • 胸内淋巴结结核X线表现 • 1.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边缘较 清楚。甚可压迫支气管使其变窄。 • 2.肺门增大,边缘模糊不清。 • 3.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斑点样钙化。
胸内淋巴结结核:右肺门增大,边缘 清楚,呈结节状,右肺门见散在钙化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丁 军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 • • • 一、X线检查 (一)摄片(chest fluoroscopy) 1、正位2、侧位3、前弓位4、斜位 (二) CR、DR (三)胸透(chest radiography)1.(四) 体层摄影 • (五) 支气管造影检查
• 膈下或肝脓肿扩展引起的肺脓肿: 患侧膈 肌升高,多伴有胸膜肥厚及粘连。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 • • • •
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特异性炎症病变有厌食、乏力、低热(或高热)、 咯血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不少见。结核好发部位: 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理改变渗出(结核炎性 渗出)、增殖(结核肉芽肿及结核结节)及干酪性 坏死(为特异性坏死性病灶) 。 分型五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三、继发性肺结核 四、结核性胸膜炎 五、肺外结核。
• • • •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一、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tuberculosis): 几乎均见于婴幼儿,近年来成人有所增加。 原发性肺结核诊断标准:PPD阳性、既往无 结核病史、淋巴结肿大、胸水、以往X线表 现正常。 • 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 巴结炎或/和纵隔淋巴结炎组成.
• 大叶性肺炎CT表现: • 1.典型表现为均匀致密影,以叶为界, 其内含支气管气征. • 2.病变可呈段分布,呈三角形致密影, 基底在胸膜面. • 3.大叶性肺炎常并有一定程度肺体积 减少.
右肺上叶肺炎
右肺上叶肺炎
X线:右肺上叶中外侧带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略呈指向肺门的扇形,阴影的 密度较均匀,下缘水平叶间裂略有上移,上缘模糊。 CT:肺窗示右肺上叶后段可见大片状高密度影,后缘清楚,余边界欠清,其内 可见充气支气管影。纵隔窗示右肺上叶病灶呈不规则片状软组织密度。
二、CT检查
• • • • • (三)增强扫描、 1、动态增强扫描 2、肺血管的CTA 3、 CT灌注成像 (四)CT引导肺穿刺活组织检查
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 临床概述 • 病原菌:肺炎链球菌 • 青壮年、突发寒战、高热、咳铁锈色痰
病理
• 1、充血期: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渗出; • 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大量纤维蛋白 +红细胞渗出物; • 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大量白细胞; • 4、消散期:肺泡腔内渗出物被吸收,肺泡 腔重新充气。
• 三、继发性肺结核 • (一).浸润型肺结核 • 浸润型肺结核即再染肺结核,系成人结核中最常见 的类型。临床症状差别较大,轻者无特殊不适,重者咯 血、高热。 • 浸润型肺结核X线表现 • 1.好发于单侧或双侧的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 • 2.病灶性质多样性,可为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 纤维性病变,大小不等的结节、空洞及钙化等。若两种 以上基本病变同时存在者,基本上确定诊断。 • 3.累及肺段或肺叶的大片实变。 • 4.结节或肿块影,以结节多见。
•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以结核菌进入血循环 的数量、次数、间隔时间及机体反应的不同 而异。 • (一)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亦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系结核菌短时间大 量进入血液循环所致。临床上常出现高热及 脑膜刺激征。 •
• • • • •
• • • •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 1.两肺散在分布均匀的粟粒结节影,直径约2mm 2.结节病灶大小一致,边缘多清楚,无融合。 3.可伴有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4.积极抗痨治疗后病灶可完全吸收。少有遗留粟 粒结节钙化者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T表现 1.两肺均匀密布多发粟粒状病变。 2.病灶大小多为1~3mm,边界较清楚,其密度 较低,因而肺窗易于显示,而纵隔窗难以发现。 3.可并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增大。
二、CT检查
• (一)、扫描技术与参数 • 1、扫描范围 肺尖至膈角,不宜采用区域扫描。 • 2、窗宽:肺窗采用1000—2000Hu,纵隔窗采用300—500Hu • 窗位:肺窗采用:-500— -800Hu ,纵隔窗位:30—50Hu 增强扫描提高窗位 • 3、常规扫描采用5-10mm层厚,容积数据采集。(volume) • (二)平扫 • 1、常规扫描 • 2、特殊检查方法 • ⑴高分辨率CT(HRCT) • ⑵肺内病变的螺旋CT三维重组及多层平面重组 • ⑶气管支气管的螺旋CT三维重组、多层平面重组及CT仿真内镜 • ⑷CT肺功能成像 • ⑸低剂量CT
影像学表现
• 肺纹理增多、纹理边缘模糊 以两肺下野 明显。 • 网状或小点状影 • 网状影是间质性炎症的重叠影像,此征象 可与肺纹理增多模糊并存,病变多分布于 两肺下野及肺门周围。在病理上为肺泡壁 及小叶间隔的渗出性炎症。 • 肺气肿 两肺弥漫性肺气肿
网格状改变
纵隔窗病灶减小
双肺弥漫分布片 状模糊高密度影
• 典型表现有三个X线特征。 • 1、原发浸润:可在肺内任何部位,多在上肺下部,下肺上 部近胸膜处,发生急性渗出性病灶—原发灶(边缘模糊的 云絮状影、可大可小) • 2、淋巴结炎:沿着病灶周围的淋巴管向肺门浸润—引起淋 巴管炎(数条索条状致密影)2-3周后出现,一般不易见到。 • 3、肺门及纵隔等多组淋巴结肿大、 • 初发感染CT表现:原发灶表现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斑 片状小叶性病灶影,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浸润型肺结核
CT平扫肺窗(A)示右肺上叶可见多个斑片状高密度影, 纵隔窗(B)见高密度钙化影,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左肺上叶见斑片状及索条状高 密度影 并可见一空洞形成,其内可见 一液平面
结核球
空 洞
• (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较少见,多由肺结 核未行规则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病史多较长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X线表现 • 1.病变常累及一侧或两侧肺上部,呈片状密度 增高影,但密度不均,其间有一个或透亮区, 即空洞。 • 2.受累肺体积缩小。患侧肋间隙变窄,纵隔向 患侧移位。 • 3.患侧肺门上提呈垂柳状。 • 4.病灶周围胸膜肥厚。 • 5.未受累肺呈代偿性肺气肿。
• 浸润型肺结核CT表现 • 1.斑点状钙化及纤维索条状影,多位于上叶,并或不 并邻近胸膜粘连、肥厚,局部可有泡性肺气肿。 • 2.散在斑片状或结节状影,边界清或不清,为干酪性 或增殖性病变,可支沿气管分布。 • 3.叶性或段性实变。易发生上叶或下叶背段,其中有 含气支气管征及大小不等空腔,代表干酪性肺炎,常 见于糖尿病患者。 • 4.结核性空洞、壁厚或薄、规则或不规则,洞壁常有 点状钙化、邻近肺野多有点、片状卫星灶或纤维化改 变 • 5.结核球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大小常为2~3cm, 边界较清,中心部位常有钙化,也可有小的含气腔。 邻近肺可有纤维化或局限性胸膜增厚。
痰培养为真菌感染
慢性间质性肺炎
肺脓肿 (lung abscess)
• 概念:肺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部局限性化 脓性炎症; • 特点:炎症、液化、坏死和排除坏死物后 形成或不形成空洞; • 致病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厌氧菌、 梭形杆菌等。
临床概述
•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 急性期: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 呈弛张型,胸痛,咯脓臭痰,有时咯血。 WBC明显升高。 慢性期:间歇性发热及持续性咳嗽,咳 痰,可出现杵状指(趾)。 • 病理: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 肺组织坏死、液化,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
影像学表现
• 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变化分期有关。
• X线征象较临床晚3-1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