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瘟病穗颈瘟症状
❖ 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 在穗颈、穗轴和枝梗 上。初为水渍状暗褐 色斑点,后渐为环状 向上下扩展,最后变 成黑褐色。早期侵害 的稻穗常造成白穗, 晚期受害时籽粒不饱 满造成秕谷,影响产 量。多发病于7月下 旬到8月末。
稻 瘟 病 穗 颈 瘟 穗 部 症 状
稻 瘟 病 穗 颈 瘟 颈 部 中 后 期 症 状
稻瘟病--症状
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危害秧苗、叶、 节、穗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叶枕 瘟、节瘟、穗茎瘟、谷粒瘟。除叶片病 斑外其余部位症状大多为组织变褐色, 温度大时有灰色霉层。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 ,上部变褐,严重时卷叶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 产生大量灰绿色霉层 。
苗 瘟 症 状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 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 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选用适合当地抗病丰产型 品种。
2.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处理的 方法: ①80%“402”200倍液浸种48-72小 时。 ②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 液浸种48-72小时。 ③农用链霉素200单 位浸种24小时。
❖ 2 病原菌致病型(小种)变化:病害流行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病菌的增殖能力和致病力的分 化状况或致病型(小种)的组成情况。
❖ 3 气候条件:适温(25-30℃ )、多 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风雨和湿 度是决定当年发病轻重的重要因素。
❖ 4 耕作与栽培措施:以肥、水管理对 白叶枯病的影响最大。氮肥施用过多 或过迟,深水灌溉或稻株受淹,加重 发病。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 看田酌情施肥。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 水位,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 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 4.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一般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d施 药;注意控制水稻4叶至分蘖盛期叶瘟发病 中心,重点防治感病品种。后期重点保护 水稻抽穗始期(抽穗至抽穗后7或8天以 内),以防治穗颈瘟。喷施一次杀菌剂, 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施第二次药.
稻瘟病---病害循环
❖ 越冬: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 上越冬。病稻草和病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 染来源。未腐熟的粪肥及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 病谷也可成为初侵染源。
❖ 传播:在草堆等处越冬的病菌,当第二年气温回 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 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堆放在 秧田附近的病草更易引起周围秧田或大田稻株 首先发病,并在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 播危害,引起再侵染。
❖ 一般穗发病率为4%-6%,严重达到50%以上, 粒发病率为0.2%-0.4%,高的可达5%以上。 它不仅使秕谷率、青米率、碎米率增加,局 部田块减产20%-30%,而且当稻谷中含有 0.5%病粒时能引起人畜中毒症状。
(一)水稻稻曲病--症状
❖ 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在水稻开花以后至 乳熟期的穗部发生,且主要分布在稻穗的中 下部,为害部分谷粒。
3.加强栽培管理:排灌分开,浅水勤灌, 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 氮肥施用过迟、过量。
4.药剂防治:目前大田有效的药剂 有: ①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 ② 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 ③50%代森铵 水剂。④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
水稻稻曲病
❖ 稻曲病又称假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 谷花病、“丰收病”等。
❖ 有性态为Claviceps oryzae-sativae ,属子囊菌亚门
麦角菌属。子囊壳瓶形,子囊无色,圆筒形,子囊孢 子无色,单胞,线形,

❖ (三)发病规律
❖ 此病以菌核在地面越冬,第二年7~8月间开始抽生 子座,上生子囊壳,其中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厚垣 孢子也可在被害的谷粒内及健谷颖壳上越冬,随时 可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在厚垣孢子中,黄色的能萌 发,黑色的不能萌发。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都可借 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在北方稻区一年只发 生一次,在南方稻区则以早稻上的厚垣孢子为再次 侵染源侵染晚稻。病菌在孕穗期侵害子房、花柱及 柱头;后期则侵入幼嫩颖壳的外表,蔓延到胚乳中, 然后大量增殖,并形成孢子座。病粒则在水稻扬花 末期至灌浆初期出现。
水稻病害的主要种类
稻瘟病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恶苗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稻曲病 水稻病毒病 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干尖线虫病 水稻赤枯病 水稻其它病害
稻瘟病
❖ 稻瘟病在我国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7年)一书中便有记载。目前是世界性分 布、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尤其在东南亚、 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发生特别严重。流 行年份,一般发病田块损失在10%~30%左右, 如不及时防治,局部田块会颗粒无收。
1)20%和75%三环唑是防治稻瘟病的专 用杀菌剂。
2)其他有效药剂有:富士一号(稻瘟 灵)、50%异稻瘟净、20%三环唑.井、 13%三环唑.春雷霉素、28%复方多菌灵 (多井悬浮剂)、40%克瘟散、70%甲 基托布津等。
水稻白叶枯病
❖ 水稻白叶枯病最早在日本福 冈发现,现已遍及世界各水 稻产区。在我国,首先发现 于南京郊区,随带病种子的 调运扩散,目前除新疆外, 各省(市、区)均有发生, 以华东、华中和华南稻区发 生普遍,危害较重。水稻受 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 重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 无收。
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 色不规则病斑,中部灰白色。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 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稻 瘟 病 谷 粒 瘟 症 状
稻瘟病---病原
❖ 无性态为稻梨孢( Pyricularia grisea ) 属于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 菌丝潜伏在水稻内部, 无色透明,有隔膜和分枝。分生孢子呈鸭梨型,通 常有二个隔膜,分生孢子单个无色透明,密集时呈 淡灰绿色。分生孢子梗少数单生,多数3-5根成束 状,从病组织的气孔和表皮伸出,线状不分枝,有 2-8个隔膜,基部膨大,呈淡褐色,愈至上端色愈 淡,顶端屈曲,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的 达9-20余个。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 (Magnaporthe grisea)属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
白叶枯病—症状
❖ 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苗期很少出 现,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 尖或叶缘开始,此病的诊断要点是病斑沿叶 缘坏死,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 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 急性型: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感病品种上。 病叶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全叶呈青灰 色或灰绿色,随即迅速失水纵卷青枯,病部 也有黄色珠状菌脓。
(二)病 原
❖ 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稻绿核菌 Ustilaginoidea virens,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疣 状突起,由菌丝渐变粗短、原生质浓缩、胞壁加厚形 成。发芽后产生短小、上细下粗、单生或分枝、有分 隔的菌丝,在其顶端生几个椭圆形或倒鸭梨形的分生 孢子,分生孢子梗粗短。菌核扁平、长椭圆形,初为 白色,老熟后变黑色。通常一病粒内生菌核2~4粒, 以2粒着生于病谷两侧包住谷颖为最常见,成熟时容 易脱落。第二年落在土中的菌核产生肉质子座数个。 子座具有一柄和一球形或帽状的顶部。
❖ 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 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期剖开孢 子座,中心白色,其外围分三层,外层墨绿 色,第二层橙黄色,第三层淡黄色)。最后 包裹颖壳,形成比健粒大3-4倍表面光滑的近 球形体,初呈黄色,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 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
❖此病诊断要点是一穗中仅几粒,多 者十几粒变成稻曲病粒,比健粒大 3-4倍,黄绿色或墨绿色,状似黑粉 病粒。
❖ 凋萎型:一般不常见,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 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现失水、青枯,随后其 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蘖青枯死亡,病 重时整株整丛枯死。如折断病株茎基部并用手挤压, 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剥开刚刚青卷的枯心叶,也 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
❖ 中脉型:在剑叶下1-3叶中脉表现为淡黄色症状,沿 中脉逐渐向上下延伸,并向全株扩展,成为发病中 心,这类症状是系统侵染的结果,且在抽穗前便枯 死。
1.种植抗病品种 ①抗病品种定期轮换。②抗病 品种合理布局。
2.减少病原 ①不用带病种子。②处理病稻草。 ③带菌种子消毒---可用药剂::①20%三环 唑可湿性粉剂500倍药液浸种24小时;② 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侵种;③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侵种48~72 小时。
3.改进栽培方式,百度文库强水肥管理
5.病部菌胶 6.病原细菌
1.病株 2.病叶前期 3.病叶(粳稻) 4.病叶(籼稻)
水 稻 白 叶 枯 病 倒
V 字 型 病 斑
水 稻 白 叶 枯 病 黄 色 菌 脓
水 稻 白 叶 枯 病 中 脉 型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
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假单胞杆菌科黄单胞杆菌属。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2μm x 0.81μm,有一根极生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 落呈蜜黄色或淡黄色,表面隆起,光滑发亮, 革兰氏染色阴性。
❖ 栽培管理措施: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水稻的抗 病性和通过影响田间小气候而影响病菌的生长发 育。
①施肥。②灌溉。③布局。
❖ 地理条件:山区地势高,因光照少、水温低、气 流强、云雾多、结露时间长,水稻生活力减弱, 往往发病重于平原稻区。
稻瘟病—病害控制
❖ 防治策略是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 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 治为辅助。
稻 瘟 病 叶 枕 瘟 症 状
稻瘟病节瘟症状
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 节上发生,初生暗褐色小 点,以后呈环状扩展到整 个节部,变黑褐色,病节 凹陷,易发生倒折,影响 水分和氧料的运输,以致 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 结实,籽粒不饱满,千粒 重偏低。早期发生节瘟, 会导致白穗现象,病节部 常产生灰绿色霉层。发病 时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
❖ 叶瘟(慢性型)
❖ 叶瘟(急性型)
❖ 叶瘟(褐点型)
❖ 叶瘟(白点型)
叶 瘟 初 期 症 状
叶 瘟 梭 形 病 斑
叶瘟中期慢性型症状
稻 瘟 病 白 点 型 叶 瘟 症 状
❖叶耳易感病。初为污绿色病斑,向叶环、叶舌、叶 鞘和叶片不规则扩展,最后病斑灰白色或灰褐色。 潮湿时有灰绿色霉层 ,易引起穗茎瘟。
❖ 侵入与发病:孢子接触稻株后,遇适宜温、湿度, 萌发并直接侵入表皮,也从伤口侵入,但不从气孔 侵入。
稻 瘟 病 病 害 循 环 图
稻瘟病—发病条件
稻瘟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具多次再侵染、与环境和 品种关系密切的病害。
❖ 品种抗病性:水稻品种之间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差 异极大。
❖ 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 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
寄主范围:病菌主要侵染水稻,还可侵染杂 草,但杂草上发病不普遍。人工接种时还能 侵染雀稗、马唐、狗尾草、芦苇等禾本科杂 草。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循环
❖ 越冬: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 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 作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 侵入与发病:病菌从叶片的水孔和伤口、茎 基和根部的伤口以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 气孔侵入。
第一章 水稻病害
水稻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 积在全国居于第一位,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 年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的1/2。
但是水稻病害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水稻 生产。据报道,水稻病害有100多种,我国 正式记载的就有70多种,其中为害较大的有 20多种。
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 病害。
叶片病斑有几种类型发生在三叶期以后。
慢性型:病斑梭形,两端有延长的褐色坏死 线,病斑最外层是黄色晕圈,内层褐色, 中央灰白色,病斑背面产生霉层。
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近圆形,针头至 绿豆大小,后逐渐变成纺锤型。叶片正反 两面均产生大量霉层。
白点型:病斑为白色近圆形小斑点。不产生 分生孢子。
❖ 褐点型:病斑是褐色小点,仅限于叶脉之 间。无分生孢子
❖ 传播:病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遗留在 田间、沟旁病稻草上的病菌,遇到雨水,容 易冲到秧田侵染秧苗引起发病。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条件
❖ 1 品种的抗病性:
1)不同类型的水稻,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粳 稻较籼稻抗病,糯稻比粳稻抗病。
2)同一类型抗性也有所不同。窄叶﹑耐肥品种 较抗病。
3)不同生育期:苗期至分孽期较抗病,分孽末 期抗性降低,孕穗﹑抽穗期最易感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