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因为玻璃板有两个表面,描出的玻璃板的位置不是真正的反射面位置
③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
④)测量出现误差
……
让学生有探究后收获结论的成就感,并从一组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大部分学生实验时会遇到的问题。出现问题之后,带动全体同学一起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体会到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八.交流评估
课题源自文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 区分实像与虚像的概念。
3. 介绍平面镜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学会区分实像和虚像。
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不能用光屏呈接到?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呢?
回忆小孔成像内容,
定义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够用光屏呈接到的像叫做实像。
展示光线照射到平面镜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找到虚像的位置,
定义虚像:并非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呈接到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
学生原本对实像和虚像的概念模糊不清,此处将小孔成像现象与平面镜成像作对比,给出实像虚像的定义,使学生掌握辨别实像和虚像的标准,为第五章凸透镜成像做铺垫。
5..教师提出:如果用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白纸上能呈接到像吗?(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发现白纸上接不到像,引出虚像一词,为接下来揭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做铺垫。)
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师生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揭示平面镜成像原理
呈接上一环节中的虚像提问:
教师提问:实验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
预测出现的问题:
点燃的蜡烛有两个像(分析原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选用薄玻璃板做实验更好)
1.点燃两根蜡烛之后像就看不清楚了(玻璃板后光线会干扰我们看像)
2.燃烧一会之后蜡烛不等长了(教师提问:没错,这是利用蜡烛成像的缺点,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学生发现桌子上摆着两节干电池也可以成像教师再提问:利用做实验干电池有什么缺点吗?同学们发现成像不清晰。教师总结:蜡烛和干电池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学们课下思考怎样做才能既保证完全相等,又保证成像清晰呢?)
五.明确分工,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课件展示实验的流程,强调时验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白纸必须固定
2.一定要描出玻璃板的位置
使学生关注实验细节,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度。
六.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对实验中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使学生在对实验设计清晰明了的基础上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目的性强,实验效率高。
2.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以两个学生比身高的最简单方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蜡烛和像比大小)
引导学生突破两个难点:
1.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镜子成像?
2.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替代法)
使学生明确如何利用白纸记录像、物体、玻璃板的位置。
3.怎样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从学生的猜想入手,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学生回答:需要测量、比较。教师介绍实验中白纸的作用,强调白纸上需要记录三个位置:物体位置、像的位置、玻璃板的位置。记录三组位置之后再取出白纸进行测量)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对称…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物理。通过观看图片找成像特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以待解决的三个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思路
1.怎样找到像的位置?(教师演示镜子成像,想用手指出镜子背面像的位置,却看不到手,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学生思考,换成玻璃板再试,可以指出像的位置)
教学流程
视频导入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交流评估
揭示原理 了解应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观看视频,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这怪物是谁?”
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照镜子的反映,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心情愉悦的开始今天将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
十.认识平面镜的应用
七.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展示给大家,讲解本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
预测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也可能出现结论: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
(教师询问:还有没有小组测量出这两个距离也不相等?部分学生反映不相等。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测量的两个距离不相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与像完全重合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教学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以及实像、虚像的区分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演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具
多媒体PPT、实物投影仪、玻璃板、镜子、蜡烛、三角板、白纸
3.蜡烛怎么也不能与像重合(你是怎么解决的呢?若解决,学生回答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若未解决,教师演示,倾斜的玻璃板所成的像在玻璃板的斜上方悬空位置,在桌面上找像,必然找不到。拓展:这个现象启发人们把小轿车的挡风玻璃设置成倾斜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4.教师提出:刚才我看到有人把像与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了,其他同学也试试,看看这条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引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明确“平面镜”的定义
澄清概念:除了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墙面等都可以作为反射面成像,他们统称为平面镜。
很多同学认为平面镜只是我们日常用到的镜子,将平面镜的定义拓宽之后,为设计实验环节的玻璃板替换镜子做铺垫。
三.联系生活、结合图片,提出猜想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大胆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能出现的猜想:
③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
④)测量出现误差
……
让学生有探究后收获结论的成就感,并从一组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大部分学生实验时会遇到的问题。出现问题之后,带动全体同学一起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体会到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八.交流评估
课题源自文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 区分实像与虚像的概念。
3. 介绍平面镜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学会区分实像和虚像。
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不能用光屏呈接到?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呢?
回忆小孔成像内容,
定义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够用光屏呈接到的像叫做实像。
展示光线照射到平面镜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找到虚像的位置,
定义虚像:并非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呈接到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
学生原本对实像和虚像的概念模糊不清,此处将小孔成像现象与平面镜成像作对比,给出实像虚像的定义,使学生掌握辨别实像和虚像的标准,为第五章凸透镜成像做铺垫。
5..教师提出:如果用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白纸上能呈接到像吗?(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发现白纸上接不到像,引出虚像一词,为接下来揭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做铺垫。)
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师生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揭示平面镜成像原理
呈接上一环节中的虚像提问:
教师提问:实验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
预测出现的问题:
点燃的蜡烛有两个像(分析原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选用薄玻璃板做实验更好)
1.点燃两根蜡烛之后像就看不清楚了(玻璃板后光线会干扰我们看像)
2.燃烧一会之后蜡烛不等长了(教师提问:没错,这是利用蜡烛成像的缺点,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学生发现桌子上摆着两节干电池也可以成像教师再提问:利用做实验干电池有什么缺点吗?同学们发现成像不清晰。教师总结:蜡烛和干电池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学们课下思考怎样做才能既保证完全相等,又保证成像清晰呢?)
五.明确分工,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课件展示实验的流程,强调时验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白纸必须固定
2.一定要描出玻璃板的位置
使学生关注实验细节,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度。
六.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对实验中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使学生在对实验设计清晰明了的基础上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目的性强,实验效率高。
2.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以两个学生比身高的最简单方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蜡烛和像比大小)
引导学生突破两个难点:
1.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镜子成像?
2.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替代法)
使学生明确如何利用白纸记录像、物体、玻璃板的位置。
3.怎样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从学生的猜想入手,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学生回答:需要测量、比较。教师介绍实验中白纸的作用,强调白纸上需要记录三个位置:物体位置、像的位置、玻璃板的位置。记录三组位置之后再取出白纸进行测量)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对称…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物理。通过观看图片找成像特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以待解决的三个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思路
1.怎样找到像的位置?(教师演示镜子成像,想用手指出镜子背面像的位置,却看不到手,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学生思考,换成玻璃板再试,可以指出像的位置)
教学流程
视频导入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交流评估
揭示原理 了解应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观看视频,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这怪物是谁?”
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照镜子的反映,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心情愉悦的开始今天将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
十.认识平面镜的应用
七.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展示给大家,讲解本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
预测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也可能出现结论: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
(教师询问:还有没有小组测量出这两个距离也不相等?部分学生反映不相等。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测量的两个距离不相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与像完全重合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教学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以及实像、虚像的区分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演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具
多媒体PPT、实物投影仪、玻璃板、镜子、蜡烛、三角板、白纸
3.蜡烛怎么也不能与像重合(你是怎么解决的呢?若解决,学生回答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若未解决,教师演示,倾斜的玻璃板所成的像在玻璃板的斜上方悬空位置,在桌面上找像,必然找不到。拓展:这个现象启发人们把小轿车的挡风玻璃设置成倾斜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4.教师提出:刚才我看到有人把像与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了,其他同学也试试,看看这条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引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明确“平面镜”的定义
澄清概念:除了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墙面等都可以作为反射面成像,他们统称为平面镜。
很多同学认为平面镜只是我们日常用到的镜子,将平面镜的定义拓宽之后,为设计实验环节的玻璃板替换镜子做铺垫。
三.联系生活、结合图片,提出猜想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大胆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能出现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