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菜霜霉病
【症状】
大白菜霜霉病俗称白霉、霜叶病等。除为害大白菜外,也可为害萝卜、榨菜、油菜、小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尤以北方大白菜受害最重。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50%~60%。大白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受害,子叶正面产生黄绿色斑点,叶背面有白色霜状霉层,遇高温呈近圆形枯斑,受害严重时,子叶和嫩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叶正面出现淡黄色或黄绿色周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变为黄褐色病斑,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密生白色霜状霉。病斑多时相互连接,使病叶局部或整叶枯死。病株往往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仅剩小小的心叶球。留种株发病,叶片症状和成株相同,花、花梗、种荚受害呈畸形肿胀,扭曲似龙头,表面有白色霜状霉层,结籽少或不结籽。
【病原】
大白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 (Pers.) Fr.]侵染所致。病部产生的白色霜状霉层,即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无隔,基部稍膨大,顶枝向内微弯而尖,顶生无色单胞卵圆形的游动孢子囊。卵孢子球形黄褐色。
【发病规律】
大白菜霜霉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留种株上,或附着于种子上越冬,春季侵染小白菜、萝卜、油菜等,后期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卵孢子秋季萌发侵染大白菜。病部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多次再侵染。低温(16℃)、多雨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或连阴雨持续时间长易发生流行。早播、脱肥或病毒病重等条件下发生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夏冬青、热抗白、北京106号、中白、双冠、青庆、豫白1号等。
2.农业防治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或水旱轮作;适期播种,埂栽,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灌水要小水勤灌,雨后要及时排水。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M8600倍液,或90%乙磷铝800倍液加高锰酸钾1000倍液,每隔6~8天喷施1次,共喷2~3次。
大白菜软腐病
为害症状:白菜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病株由叶柄基部开始发病,病部初为水浸状半透明,后扩大为淡灰褐色湿腐,病组织黏滑,失水后表面下陷,常溢出污白色菌脓,并有恶臭,有时引起髓部腐烂。发病初期,病株外叶在烈日下下垂萎蔫,而早晚可以复原,后渐不能恢复原状,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也有的从外叶叶缘或叶球上开始腐烂,病叶干燥后成薄纸状。病株易被脚踢倒。大白菜贮存期间,病害继续发展,造成烂窖。带病的种株定植后,继续发病,可导致全株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短杆状,单生或双生,少数串生,周生2~8根鞭毛,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2~40℃,最适温度25~30℃,致死温度为50℃经10分钟。病菌不耐光照和干燥,日光下暴晒2小时,大部分死亡。在脱离寄主的土壤中,只能存活15天,在有机质堆肥丰富的土壤中,病菌可活40个月。
分类属性: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
发病特点:病原菌主要在病株上越冬,也可随种株在窖内越冬,次年随种株带到田间,通过灌水、雨水、昆虫等传播,施用带有未腐熟病残体的肥料也可以传播,病菌从寄主的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在薄壁组织中繁殖,病菌在白菜幼苗期从根部根毛区侵入寄主,潜伏在维管束组织中,田间幼苗根部带菌率95%,在遇到灌水引起的厌气条件时发病。高畦种植较平畦病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病轻,早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重。
大白菜病毒病
病害症状
大白菜病毒病病害症状
幼苗心叶初现明脉及沿脉失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轻重不同,除病株矮缩,叶片呈浓、淡绿色或黄、绿色相间的斑驳外,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硬脆,叶面密生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条斑,
并出现裂痕,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轻病株畸形,矮化较轻,有时叶片半边皱缩,能部分结球,球内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重病株的根多不发达,须很少,病根切面黄褐色。采种株为害严重的,花梗未抽出即死亡,发病轻的,花梗弯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花梗上有纵横裂口。花早衰,很少结实,或果荚细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发芽势劣。
发病规律
芜菁花叶病毒的寄生范围很广,除为害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花椰菜、萝卜、西洋菜等外,还能侵染菠菜、茼蒿以及荠菜、车前草等杂草。病毒失毒温度55- 60℃,稀释终点2000-5000倍,体外保毒期24-96小时,粒体线条状。潜育期9-14天。一般气温在25℃左右,光照时间长,潜育期短;气温低于15℃,潜育期长,有时呈隐症现象。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常年生长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但田间传毒主要是蚜虫(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棉蚜),种子不带毒。烟草花叶病毒蚜虫不能传毒,田间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大白菜对温度适应范围甚狭,生育适温为18-21℃,25℃ 是温度上限。华中地区秋播大白菜不宜过早,苗期处于高温,除不利幼苗生长、抗病力减弱外,由于气候干旱,蚜虫孳生,虫口密度大,易诱发病毒病,常造成严重损失,有时候不得不进行重播。
防治
从灭蚜、栽培管理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进行。使用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或铝光纸保护幼苗有拒蚜作用。适期播种,不宜过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结球。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增施肥水,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病原描述
病原为病毒,中文名: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 Cucumberm mosaic virus(CMV) 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
大白菜黑胫病
病原
黑胫茎点霉Phomalingam(TodeexSchw.)Desm.,有性阶段十字花科小球腔菌或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Desm.)Ces.&deNo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危害白菜外,还危害油菜、花椰菜、芜菁、萝卜、烟草、马铃薯、天竺葵、结球甘蓝、芥蓝和芹菜等。
为害症状
为害茎、根、种荚和叶片。(1)幼苗:幼苗发病在子叶和真叶上出现淡褐色病斑,渐变为灰白色;病茎上出现长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的边缘为紫色。发病重时引起幼年苗枯萎死亡。(2)成株:成株茎上病斑为长条形,略凹陷,边缘紫色,中间褐色,病斑着生黑色小粒点。(3)根部:根部病斑为长条形,紫黑色,能引起侧根腐烂,植株枯死。(4)叶片:老叶发病出现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略凹陷。
病原物
分生孢子器球形,深黑褐色,散生,埋生,直径100~400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大小(3.5~4.5)微米×(1.5~2)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在种子或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病残体、堆肥和杂草上越冬。病原在种子内能存活3年以上,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病原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发生因素
潮湿多雨,雨后高温,白菜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实行轮作;用无病土壤育苗;移栽时注意淘汰病苗。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大白菜褐腐病
主要特征
主要为害菜株外叶,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帮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周缘不大明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及菌核。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
造成叶片黄枯、脱落。
病原描述
病原为真菌,中文名: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初生菌丝无色,后变黄褐色,具隔,直径8-12微米,分枝基部变细,分枝处往往成直角。菌核不定形,浅褐至黑褐色。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